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脾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治疗胰腺良性病变 被引量:5
1
作者 文宇 苗雄鹰 +4 位作者 黄生福 王群伟 刘国利 李清龙 李永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9-300,共2页
关键词 保留脾血管 胰体尾切除 胰腺良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血管瘤的CT诊断 被引量:8
2
作者 张雪梅 黄学全 丁仕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7-688,共2页
目的 探讨脾血管瘤的CT表现 ,评价增强CT扫描对脾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脾血管瘤的CT表现 ,其中 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5例单发 ,3例多发。平扫 :病灶表现为圆形或卵圆性低密度影 ,边界清楚 ,其中 6例密度均匀 ,CT值... 目的 探讨脾血管瘤的CT表现 ,评价增强CT扫描对脾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脾血管瘤的CT表现 ,其中 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5例单发 ,3例多发。平扫 :病灶表现为圆形或卵圆性低密度影 ,边界清楚 ,其中 6例密度均匀 ,CT值 3 0~ 40Hu ,2例肿块内分别见更低密度影和粗大钙化。增强扫描 :1例早期表现为肿块边缘结节状强化 ,4例无明显强化 ,但肿块边缘更加清楚 ,延迟期 4例 (4 /5 )表现为等密度强化。结论 延迟期等密度强化是脾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 ;当发现脾脏低密度占位性病变且怀疑血管瘤时 ,应作增强扫描并延时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诊断 脾血管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血管肉瘤伴肝转移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郝志强 傅熙博 +3 位作者 华向东 刘也夫 林杰 付庆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200-1200,共1页
患者女,66岁,于2008年2月因发现脾占位一年为主诉入院,查体扪及左上腹肿物,约5cm×4cm,无压痛,活动可.既往史:17年前因升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乙型肝炎史、高血压、糖尿病史.彩超显示:肝内多个高回声区,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关键词 脾血管肉瘤 肝转移 结肠癌术后 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脾血管瘤和左下腔静脉的先天性血管畸形的病例报道及相关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震凯 汪芳裕 +3 位作者 朱人敏 刘炯 王少东 路又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447-448,共2页
关键词 脾血管 左下腔静脉 先天性血管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脾血管内皮肉瘤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韩义明 蒋春樊 梁晋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0-530,共1页
患者女,73岁。发现左上腹包块3d。查体:左上腹肋缘下可触及一大小约8cm×10cm包块,质硬,无压痛。伴贫血及血小板减少。CT检查:平扫示脾脏体积明显增大。达7个肋单元,其内密度不均,见不规则大片状低密度灶,CT值为30~65Hu;... 患者女,73岁。发现左上腹包块3d。查体:左上腹肋缘下可触及一大小约8cm×10cm包块,质硬,无压痛。伴贫血及血小板减少。CT检查:平扫示脾脏体积明显增大。达7个肋单元,其内密度不均,见不规则大片状低密度灶,CT值为30~65Hu;增强示脾脏巨大占位性病变,考虑脾血管瘤。全麻下行脾切除术后送病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脾血管内皮肉瘤 上腹包块 血小板减少 占位性病变 脏体积 CT检查 低密度灶 脏巨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脾血管肉瘤1例报道
6
作者 陈天星 陈建伟 汪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脏肿瘤 脾血管肉瘤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血管肉瘤1例(附文献复习)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娅琳 张传山 晏培松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3-304,共2页
关键词 脾血管肉瘤 罕见肿瘤 病理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剂增强T2液体衰减翻转恢复成像诊断脾血管瘤1例 被引量:3
8
作者 许欢 张晓欢 +4 位作者 王昆 樊文萍 王雪 云捷 陈志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3-576,共4页
脾血管瘤影像学诊断标准为动态增强CT或动态增强磁共振T1加权成像病变延迟强化,检查时间较长,影响检查效率。磁共振增强T2液体衰减翻转恢复成像是一项评价血管瘤内部特征的新技术,但目前尚无诊断脾血管瘤的相关报道,现报道行增强液体衰... 脾血管瘤影像学诊断标准为动态增强CT或动态增强磁共振T1加权成像病变延迟强化,检查时间较长,影响检查效率。磁共振增强T2液体衰减翻转恢复成像是一项评价血管瘤内部特征的新技术,但目前尚无诊断脾血管瘤的相关报道,现报道行增强液体衰减翻转恢复成像诊断脾血管瘤1例,有效减少扫描时间,为临床提供可参考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血管 磁共振成像 液体衰减翻转恢复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血管肉瘤一例
9
作者 李辉坚 王京超 孟庆瑶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2-572,共1页
关键词 脾血管肉瘤 左上腹痛 实验室检查 病例资料 入院查体 上腹压痛 阵发性 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疟疾患者入肝脾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彩色多普勒分析
10
作者 白建宁 郭莉 +2 位作者 张大勇 钱毅 黄海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4期507-508,共2页
关键词 疟疾 彩色多普勒 入肝脾血管血流动力学 二维超声 疟原虫 急性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CT诊断脾窦岸细胞血管肉瘤1例
11
作者 王引弟 胥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3-664,共2页
1病例简介女,56岁,主诉:间断腹痛并近期加重半年,体重减轻明显,脾周积液。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8 g/L,血小板389 g/L,红细胞3.43×1012/L,甲胎蛋白3.38 ng/ml,糖类抗原12534.6 U/ml,糖类抗原1998.23 U/ml,癌胚抗原0.49 ng/ml。3个... 1病例简介女,56岁,主诉:间断腹痛并近期加重半年,体重减轻明显,脾周积液。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8 g/L,血小板389 g/L,红细胞3.43×1012/L,甲胎蛋白3.38 ng/ml,糖类抗原12534.6 U/ml,糖类抗原1998.23 U/ml,癌胚抗原0.49 ng/ml。3个月前全腹增强CT提示脾脏多发低密度影,血管瘤可能(图1A~C)。3个月后急诊腹部超声提示脾内多发实性占位,恶性病变多考虑、副脾、脾周积液(图1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岸细胞血管肉瘤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原发性脾脏血管淋巴管瘤l例
12
作者 郑泽兵 金祝 +1 位作者 毛羽晨 陈彬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88-88,共1页
原发性脾血管淋巴管瘤(Primary hemangiolyphangioma of spleen)是脾脏原发良性肿瘤,临床少见。本院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血管淋巴管瘤 原发性 脾血管淋巴管瘤 小儿 良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红凯 邓洪兵 +1 位作者 易永芬 何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03-504,共2页
关键词 窦岸细胞血管 免疫表型 病理检查 镜检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填胸包肾术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金柱 蔡卫华 胡进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09-1710,共2页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已成为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1],但有其自身的缺点,本研究分析了自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填胸包肾术及同期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共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已成为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1],但有其自身的缺点,本研究分析了自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填胸包肾术及同期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共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42例,男109例,女33例,年龄均数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门静脉高压症 外科治疗 大网膜 手术方式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老龄犬脾脏巨大血管肉瘤的病例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楠 李婉雁 +2 位作者 李鹏 邓媛 许丹宁 《现代畜牧兽医》 2021年第3期33-36,共4页
9.5岁银狐公犬影像检查发现腹腔有一巨大占位阴影。经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初步诊断为腹腔肿瘤。经腹腔探查,手术切除脾及附带肿瘤。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脾脏血管肉瘤。术后治疗15 d,犬预后良好,体征稳定。
关键词 脾血管肉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1例
16
作者 赵恩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5-315,共1页
患者男,60岁,因“左上腹酸胀不适1月余”收治。查体:左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无肌卫,左肾区叩痛(-),余未发现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7.5×10^9/L,RBC 6.74×10^12/L,Hb 139g/L,PLT 126×10^9/L。腹部B... 患者男,60岁,因“左上腹酸胀不适1月余”收治。查体:左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无肌卫,左肾区叩痛(-),余未发现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7.5×10^9/L,RBC 6.74×10^12/L,Hb 139g/L,PLT 126×10^9/L。腹部B超见脾内弥漫性偏高回声结节,最大约17mm×20mm,边界尚清,形态尚规则。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证,考虑“脾脏占位性病变”行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岸细胞血管 脏占位性病变 实验室检查 手术禁忌证 肾区叩痛 腹部B超 术前检查 手术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8
17
作者 毛亚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32-2234,共3页
腹腔镜脾切除术(LS)具有伤口小、术后疼痛轻、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出现伤口并发症的概率少等诸多优势,但应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
关键词 腹腔镜切除术 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 围手术期 胃肠道功能恢复 肝硬化门脉高压 伤口并发症 护理 术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部良性病变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志鸿 白志刚 +4 位作者 王栋 刘俊飞 李予闽 刘洪波 温永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73-1575,共3页
目的:对保留脾血管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SPDP)及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术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45例行SPD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留脾血管的SPDP24例(观察组),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21例(对照组)。比较... 目的:对保留脾血管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SPDP)及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术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45例行SPD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留脾血管的SPDP24例(观察组),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2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58.5±27.3)min和(169.9±31.4)min(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1.4±30.0)mL和(292.3±54.9)mL(P<0.01),术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13.4±48.9)×109/L和(306.3±58.9)×109/L(P<0.01),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0±2.7)d和(20.0±4.7)d(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胰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相比,保留脾血管SPDP尽管手术难度大,但因避免损伤脾血管,保护了脾脏的正常结构及功能,并发症少,应为SPDP手术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切除术 保留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保留脾血管 良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巨大海绵状脉管瘤2例报告
19
作者 王奕龙 郑远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55-56,共2页
脾脏肿瘤是临床上少见的脏器肿瘤,其起病隐匿缓慢,早期无明显症状。多因左上腹部肿块,隐痛,贫血,自发性破裂等并发症而就诊,易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亢,脾肿大相混淆。我院外科1990年10月至1996年12月间收治脾脏巨大海绵状脉管瘤2例。
关键词 脉管瘤 海绵状 脏肿瘤 肿大 脾血管 左上腹 自发性破裂 淋巴管 切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中脾肾分流的个体化处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道柔 杨卿 +6 位作者 张英才 王励 谌小龙 李慧 杨扬 陈规划 汪根树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3-448,共6页
目的评估肝移植术中个体化处理脾肾分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行原位肝移植并术中处理脾肾分离的受者临床资料,根据脾肾分流和供肝复流后灌注情况,2例受者术中分别行左肾静脉结扎术和脾肾分流血管结扎术。观察受者的术后... 目的评估肝移植术中个体化处理脾肾分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行原位肝移植并术中处理脾肾分离的受者临床资料,根据脾肾分流和供肝复流后灌注情况,2例受者术中分别行左肾静脉结扎术和脾肾分流血管结扎术。观察受者的术后一般情况,包括手术相关并发症、门静脉血流峰值速度、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通过腹部超声监测受者术后情况。结果2例受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病例1和病例2脾肾分流前后门静脉血流峰值速度的变化分别为22.9~35.1cm/s、24.3~58.8cm/s。2例受者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未出现延迟恢复。病例1受者术后出现一过性血清肌酐(Scr)升高,于术后13d恢复正常。术后随访过程中,超声检查显示门静脉血流方向和速度正常,肝脏灌注良好。结论肝移植术中对合并严重脾肾分流的受者选择性结扎其左肾静脉或脾肾分流血管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分流 肝移植 左肾静脉结扎术 肾分流血管结扎术 个体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