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0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菌的耐盐调控及其在高盐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田晴 刘青盟 +3 位作者 李方 杨波 张思远 关自良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476,共12页
生物脱氮除磷(BNR)工艺在氮磷等营养物生物去除过程难免受到盐度变化的冲击,掌握细菌的应对机制,策略性调控系统运行方式,对经济、高效地维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本文汇总简述了以下最新研究成果:(1)耐盐微生物能根据环境中盐度的变化... 生物脱氮除磷(BNR)工艺在氮磷等营养物生物去除过程难免受到盐度变化的冲击,掌握细菌的应对机制,策略性调控系统运行方式,对经济、高效地维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本文汇总简述了以下最新研究成果:(1)耐盐微生物能根据环境中盐度的变化,快速地与环境交换水、小分子氨基酸、甘油、多糖类有机物以及钾、钠离子等无机物来平衡细胞渗透压;(2)极端嗜盐菌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能够充分利用各类能源(光、电以及化学势比脂肪酸更低的电子供体),促进高能量贮存物(聚糖、聚磷、聚羟基烷酸酯、聚硫)的积累;(3)利用交替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膜工艺,接种高盐污泥并同步利用海水驯化生物膜菌群,且借助各种高能物质存储与消耗的偶联反应,可驱动高盐环境中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过程的高效运行。最后指出,如何高效地在维持系统稳定性同时设计出合理的工艺与反应器形式,如何通过外源性能源(光、电、化能物质)的输入来调控微生物高盐环境的适应性,是生物脱氮除磷系统的理论研究以及工程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生物反应器 生物膜 盐胁迫与耐盐调控 相容性溶质 光系统 电刺激 氮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缺氧/好氧/缺氧模式DPR系统脱氮除磷性能
2
作者 李冬 齐赛月 +3 位作者 傅思博 祝彦均 王沁源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01-3009,共9页
在废水的脱氮除磷过程中,通过合作避免优势功能微生物的共生竞争是深度脱氮除磷的有效策略.本研究采用单级序批式反应器以厌氧/缺氧/好氧/缺氧(A/A1/O/A2)的模式运行100d,调节聚磷菌(PAOs)、反硝化聚磷菌(DPAOs)和反硝化聚糖菌(DGAOs)... 在废水的脱氮除磷过程中,通过合作避免优势功能微生物的共生竞争是深度脱氮除磷的有效策略.本研究采用单级序批式反应器以厌氧/缺氧/好氧/缺氧(A/A1/O/A2)的模式运行100d,调节聚磷菌(PAOs)、反硝化聚磷菌(DPAOs)和反硝化聚糖菌(DGAOs)的动态平衡,以期实现高效脱氮除磷.结果表明,采用A/A1/O/A2模式的新型反硝化除磷(DPR)系统为不同功能微生物创造了协同环境,通过增设回流装置和缩短有氧段时间的优化,氮去除效率(NRE)和磷去除效率(PRE)最终分别达到了(95.13%±0.35%)和(94.70%±0.96%),实现了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机理分析表明,新型DPR系统中,好氧段前的A1段可能为DPAOs创造了良好的缺氧环境,DPAOs在此进行反硝化除磷,而在A2段,DGAOs可能在聚羟基烷链酸(PHAs)和糖原(Gly)驱动下实现内源反硝化脱氮.胞外聚合物(EPS)结果分析表明,相较于以A/O/A模式运行的R1,以A/A1/O/A2模式运行的R2中蛋白质(PN)和多糖(PS)含量分别提高了35.38和12.39mg/gVSS,污泥聚集性得到增强.此外,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表明,Dechloromonas和Ca.Competibacter的丰度分别从R1的2.24%、1.53%上升到R2的7.61%、7.94%和R3的4.62%、5.28%,A/A1/O/A2模式显著提高了主要DPAOs菌属和主要DGAOs菌属的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除 反硝化除磷 内源反硝化 E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养硝化细菌Pseudomonas stutzeri strain NP3的同步脱氮除磷特性及代谢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孟红艳 杨垒 +4 位作者 李玉彩 张胜静 路颢琪 梁攀 任勇翔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01-1910,共10页
针对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流程复杂、基建与运行费用高等问题,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兼具同步脱氮除磷能力的异养硝化细菌NP3,经16S rRNA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并对其脱氮除磷特性及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好氧... 针对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流程复杂、基建与运行费用高等问题,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兼具同步脱氮除磷能力的异养硝化细菌NP3,经16S rRNA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并对其脱氮除磷特性及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菌株NP3能够以氨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作为单一氮源进行脱氮除磷,反应过程中间产物积累较少,氮、磷主要以同化作用去除,其生长和代谢速率NH_(4)^(+)-N>NO_(2)^(-)-N>NO_(3)^(-)-N.在碳源为柠檬酸钠、C/N为10、温度为30℃、pH值为7、转速为160r/min的最佳生长条件下,该菌株最大氨氮和磷酸盐去除率均接近100%.同时,反硝化和聚磷功能基因(nosZ、nirS、ppk)的成功扩增,进一步证明菌株NP3具有同步脱氮除磷能力.此外,胞外聚合物(EPS)在磷去除中起到重要作用,去除占比达到45%以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证实EPS的表面官能团可以吸附C-PO_(3)/P-O、PO4_(3)^(-)/HPO_(4)^(2-)等不同形式的磷,充当磷转移站.^(31)p核磁共振(NMR)结果进一步表明EPS对磷的赋存形态存在较大影响,其中焦磷酸盐是EPS存在时的主要磷物种,而正磷酸盐和磷酸二酯是提取EPS后的主要磷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硝化 好氧反硝化 同步氮除 胞外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投加Fe(Ⅱ)协同MBR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研究
4
作者 任宝玉 钱超鸿 《水处理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3,共6页
为考察间歇性投加亚铁(Fe(Ⅱ))对陶瓷膜膜生物反应器(MBR)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以合成废水作为原水,系统考察了当Fe(Ⅱ)的投加量为Fe(Ⅱ)/P=1和2(摩尔比)时,MBR的出水水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相关功能基因拷贝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投加... 为考察间歇性投加亚铁(Fe(Ⅱ))对陶瓷膜膜生物反应器(MBR)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以合成废水作为原水,系统考察了当Fe(Ⅱ)的投加量为Fe(Ⅱ)/P=1和2(摩尔比)时,MBR的出水水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相关功能基因拷贝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投加Fe(Ⅱ)可有效去除出水总磷(TP)和总氮(TN),与对照组相比,当投加量为Fe(Ⅱ)/P=1和2时,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4.40%和18.60%,T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30%和6.50%。实验进一步研究了Fe(Ⅱ)对优势菌群和相关功能基因的影响,投加Fe(Ⅱ)可以通过提高脱氮(Dechloromonas、Hyphomicrobium、Nitrospira、Zoogloea和Acinetobacter)和除磷(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微生物的相对丰度、脱氮相关功能基因拷贝数(AOB-amoA、narG、nirK/nirS、norB和norZ)强化生物脱氮除磷效能。采用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表明,在Fe(Ⅱ)/P=2条件下,Fe(Ⅱ)可以通过促进反硝化过程的酶(NR、NIR、NOR和N2OR)的相对丰度提高脱氮性能。综上,当投加量为Fe(Ⅱ)/P=2时,可通过影响脱氮除磷过程中关键功能基因拷贝数及生物群落结构,强化陶瓷膜MBR系统生物脱氮除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R 亚铁 生物氮除性能 群落结构 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径及层间阳离子对蒙脱石脱氮除磷的影响
5
作者 吴成秀 胡小洁 +1 位作者 张萌 罗武辉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5,共8页
氮(N)和磷(P)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驱动因子。蒙脱石(Mt)作为一种具有优越吸附性能的天然矿物材料,其吸附性能受自身粒径及层间阳离子的影响。该研究通过梯度离心与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不同粒径与层间阳离子(Na^(+)、Ca^(2+)和La^(3+))的Mt... 氮(N)和磷(P)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驱动因子。蒙脱石(Mt)作为一种具有优越吸附性能的天然矿物材料,其吸附性能受自身粒径及层间阳离子的影响。该研究通过梯度离心与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不同粒径与层间阳离子(Na^(+)、Ca^(2+)和La^(3+))的Mt,开展各Mt在氨氮(NH_(4)^(+))和磷酸根(PO_(4)^(3-))的一元和二元吸附体系中的脱N除P实验。结果发现,小粒径Mt经La化后片层被剥离,且易负载更多La^(3+)。Na基Mt(Na-Mt)、Ca基Mt(Ca-Mt)和La基Mt(La-Mt)的电负性均随粒径的减小而降低,且同粒径范围的电负性为Na-Mt>Ca-Mt>La-Mt,电负性越强的Mt对NH_(4)^(+)的吸附量越高。粒径对Mt除P的影响较弱,3种Mt的P吸附量大小为La-Mt>Ca-Mt≈Na-Mt。相比于一元体系,二元体系中NH_(4)^(+)和PO_(4)^(3-)在Na-Mt和Ca-Mt表界面的吸附相互抑制,该拮抗机制包括离子活度降低、吸附位点堵塞等。共存PO_(4)^(3-)使La-Mt失去脱N能力,而共存NH_(4)^(+)提高了小粒径La-Mt在高浓度体系中的P吸附量。研究结果揭示了Mt粒径和层间阳离子类型对其同步脱N除P性能的影响特征与机制,为Mt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 层间阳离子 同步 氮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铁矿强化序批式反应器脱氮除磷过程及微生物群落分析
6
作者 李晓倩 冯舒 +5 位作者 秦倩 杨厚云 李卫华 余丽 何鑫 刘俊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2,137,共7页
通过向序批式反应器(SBR)中投加黄铁矿考察黄铁矿强化SBR脱氮除磷的效果,并结合微生物群落解析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投加黄铁矿后,SBR中氨氮和总磷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5.38%、51.31%,相较于未投加黄铁矿的SBR分别提升了4.56、19.29百分... 通过向序批式反应器(SBR)中投加黄铁矿考察黄铁矿强化SBR脱氮除磷的效果,并结合微生物群落解析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投加黄铁矿后,SBR中氨氮和总磷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5.38%、51.31%,相较于未投加黄铁矿的SBR分别提升了4.56、19.29百分点。微生物群落分析显示,投加黄铁矿后,SBR中主要脱氮菌反硝化菌属(Denitratisoma)、亚硝基单胞菌属(Nitrosomonas)、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和主要除磷菌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脱氯单胞菌属(Dechloromonas)的相对丰度提升,同时硫自养反硝化菌固氮弧菌属(Azoarcus)的相对丰度也提升。由此可见,黄铁矿的投加能够有效强化功能微生物硝化、反硝化和除磷过程,进而提高SBR的脱氮除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反应器 黄铁矿 氮除 微生物群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内聚物代谢的脱氮除磷及污泥减量技术应用研究
7
作者 杨日剑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4期198-202,共5页
针对传统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受限于碳源竞争以及脱氮与除磷菌污泥龄相冲突,产生工艺处理效果不稳定且污泥产量大等问题,提出了以内源聚合物代谢为主的脱氮除磷工艺,并通过遂宁市河东新区某污水厂工艺改造和运营调整,对传统工艺和以内... 针对传统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受限于碳源竞争以及脱氮与除磷菌污泥龄相冲突,产生工艺处理效果不稳定且污泥产量大等问题,提出了以内源聚合物代谢为主的脱氮除磷工艺,并通过遂宁市河东新区某污水厂工艺改造和运营调整,对传统工艺和以内聚物代谢为主的工艺运行效果及污泥产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调整后工艺出水水质满足排放标准,污泥产生量减少45.60%,单位水量电耗减少16%,除磷剂投加量减少22%,PAM投加量减少39.80%,有利于实现污水厂低碳化和节能化运营,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除 污泥减量 好氧代谢 内聚物代谢 低碳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脱氮除磷复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林锦美 向朝兴 +2 位作者 段金明 郭立 巫晶晶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4-129,138,共7页
为了提高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研究构建微曝气+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氧化塘系统处理生活污水,分析复合系统对废水中COD、NH4_(+)^-N、TN及TP的去除性能,探索系统的较佳运行条件,适用范围及其沿程去除效率。结果表明,在改良的垂直流湿地水... 为了提高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研究构建微曝气+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氧化塘系统处理生活污水,分析复合系统对废水中COD、NH4_(+)^-N、TN及TP的去除性能,探索系统的较佳运行条件,适用范围及其沿程去除效率。结果表明,在改良的垂直流湿地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 d、曝气位置位于改良湿地前端、曝气充氧池内曝气时间为12 h的条件下,处理出水的氨氮(NH4_(+)^-N)、总氮(TN)、总磷(TP)等污染物去除效果最佳。在该运行条件下,该系统处理污水厂尾水的出水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Ⅳ级标准;处理模拟农村生活污水的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研究旨在为低浓度污水的进一步处理净化研究以及高效率人工湿地系统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人工湿地 氮除 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MBR结合精确曝气与回流强化脱氮除磷 被引量:1
9
作者 薛涛 张彩云 +3 位作者 孙大阳 陈春生 俞开昌 黄霞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114,共6页
为探索一种利用反硝化聚磷菌(DPAOs)与反硝化聚糖菌(DGAOs)强化脱氮除磷的新工艺手段,在一座传统曝气MBR工艺的市政污水处理厂内开展了新型振动MBR工艺结合精确曝气与回流控制技术的中试研究。在膜池MLSS为12~15 g/L、膜通量为20 L/(m^(... 为探索一种利用反硝化聚磷菌(DPAOs)与反硝化聚糖菌(DGAOs)强化脱氮除磷的新工艺手段,在一座传统曝气MBR工艺的市政污水处理厂内开展了新型振动MBR工艺结合精确曝气与回流控制技术的中试研究。在膜池MLSS为12~15 g/L、膜通量为20 L/(m^(2)·h)时,振动MBR中试TMP稳定保持在10~25 kPa,膜振动电机平均电耗为0.042 kWh/m^(3),比水厂曝气MBR膜吹扫风机电耗降低了61.8%。在精确曝气与回流控制下,中试好氧池前端DO低于0.5 mg/L,后端DO保持在0.3~1.2 mg/L;前缺氧池后端硝氮保持在2~3 mg/L,厌氧池硝氮接近0 mg/L,提供了有利于内碳源合成与利用的生化环境条件。振动MBR结合精确控制显著强化了反硝化除磷与内源反硝化作用,中试缺氧吸磷量占缺氧与好氧吸磷量之和的比例超过了40%,后缺氧池内源反硝化脱氮量较水厂提升了1~3 mg/L,最终出水总氮较水厂降低了3~6 mg/L。在中试厌氧池投加乙酸钠后系统脱氮除磷效果进一步提升,出水总氮与总磷分别稳定低于5 mg/L与0.5 mg/L。中试的硝化菌、反硝化菌、DPAOs与DGAOs相对丰度分别比水厂提高了0.76%、1.15%、1.96%与0.58%,其中Dechloromonas与CandidatusCompetibacter分别为主要的DPAOs与DGAOs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MBR 精确控制 反硝化除磷 内源反硝化 氮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脱氮除磷细菌多样性及功能调控 被引量:3
10
作者 蒙小俊 葛光环 +2 位作者 王亚萍 金文婷 肖薇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6,共10页
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单元的性能决定其对污水脱氮除磷的效率,而脱氮除磷细菌的菌群结构、代谢活性和细菌间的种间协同与竞争是生物处理单元功能发挥的关键。分析了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脱氮除磷细菌的核心菌群和代谢机制,从物种水平上解析了N... 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单元的性能决定其对污水脱氮除磷的效率,而脱氮除磷细菌的菌群结构、代谢活性和细菌间的种间协同与竞争是生物处理单元功能发挥的关键。分析了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脱氮除磷细菌的核心菌群和代谢机制,从物种水平上解析了Nitrosomonas、Nitrosospira、Nitrospira、Nitrobacter、Ca. Kuenenia、Ca. Brocadia和Thauera等主要脱氮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对除磷微生物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Dechloromonas和Tetrasphaera的生理特性进行了概述;探索了脱氮除磷菌种间协同与种间竞争关系,并从改造工艺结构、优化运行条件和人工强化3个方面对脱氮除磷细菌功能调控进行论述,以期为污水生物处理单元功能调控及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细菌多样性 氮除 功能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周期调控的SPNPR-A系统脱氮除磷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冬 王沁源 +2 位作者 毛中新 齐赛月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326-4335,共10页
建立了短周期循环调控低浓度亚硝酸盐(NO_(2)^(-)-N)的短程硝化同步除磷耦合厌氧氨氧化(SPNPR-A)系统,SPNPR系统以厌氧/好氧模式运行,通过短周期运行时长调控系统内NO_(2)^(-)-N浓度用以淘洗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同步富集氨氧化菌(AOB)... 建立了短周期循环调控低浓度亚硝酸盐(NO_(2)^(-)-N)的短程硝化同步除磷耦合厌氧氨氧化(SPNPR-A)系统,SPNPR系统以厌氧/好氧模式运行,通过短周期运行时长调控系统内NO_(2)^(-)-N浓度用以淘洗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同步富集氨氧化菌(AOB)和聚磷菌(PAOs),最终实现同步脱氮除磷功能.结果表明:SPNPR系统内NO_(2)^(-)-N浓度维持在10mg/L左右时可有效抑制NOB活性.70d后SPNPR系统2个短周期的亚硝酸盐积累率(NAR)分别达到90.40%和88.93%,SPNPR-A系统总氮(TN)、总磷(TP)、有机物(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45%、84.30%和94.26%.第60d时,比氨氧化速率(SAOR)和AOB的比氧利用速率(SOUR_(AOB))分别为8.47mgN/(gMLVSS·h)和12.71mgO_(2)/(gMLVSS·h);比硝态氮生成速率(SNPR)和NOB的比氧利用速率(SOUR_(NOB))分别为0.82mgN/(gMLVSS·h)和0.41mgO_(2)/(gMLVSS·h).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第70d时SPNPR系统属水平上的AOB功能菌属Nitrosomonas(6.46%)和Nitrosospira(0.64%),丰度远高于NOB功能菌属Nitrospira(0.14%)和Nitrobacter(0.01%),同时聚磷菌属Candidatus_Accumulibacter(1.61%)和Tetrasphaera(0.89%)得到富集,使得SPNPR-A系统具备同步脱氮除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周期 低浓度亚硝酸盐 短程硝化 氮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铁矿/菱铁矿复合矿源自养反硝化脱氮除磷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金城 陆祖贤 +2 位作者 井含佳 刘晨 王怡可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8-796,共9页
针对城市污水厂生化尾水中硝酸盐氮和磷浓度高、碳氮比(C/N)低的水质特点,提出硫铁自养反硝化与菱铁自养反硝化耦合的复合矿源滤料自养反硝化工艺。通过批次实验探究硫铁矿/菱铁矿复合矿源自养反硝化系统在不同C/N和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y... 针对城市污水厂生化尾水中硝酸盐氮和磷浓度高、碳氮比(C/N)低的水质特点,提出硫铁自养反硝化与菱铁自养反硝化耦合的复合矿源滤料自养反硝化工艺。通过批次实验探究硫铁矿/菱铁矿复合矿源自养反硝化系统在不同C/N和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下的脱氮除磷性能。结果表明,复合矿源滤料具有较强的同步脱氮除磷性能,当C/N从0.8-1.2提高至4.8-5.2时,硝酸盐氮(NO^(-)_(3)-N)平均去除率从47.82%提高至98.2%;HRT为6 h和8 h时,对NO^(-)_(3)-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7.8%和96.3%;系统出水总磷(TP)低于0.3 mg/L,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标准,且具有稳定水体pH值的作用,出水pH值维持在7-8。微生物群落分析显示,反应器内的优势菌属为硫杆菌属(Thiobacillus)、长绳菌属(Longilinea)、硫单胞菌属(Sulfurimonas)、土生单胞菌属(Terrimonas)和热单菌胞菌属(Thermomonas),其所占样品微生物总量比例分别为20.88%、4.11%、4.76%、3.44%和2.24%。硫铁矿/菱铁矿作为复合矿源滤料可以实现对生化尾水中氮和磷的深度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铁矿 菱铁矿 水力停留时间(HRT) 比(C/N) 氮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调控电子受体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内源反硝化脱氮除磷
13
作者 李冬 李雨朦 +2 位作者 蒋鹏飞 王天朔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426-5434,共9页
为强化内源反硝化作用,加强对有限碳源的高效利用,设置了1组厌氧/好氧/缺氧(A/O/A)和3组不同好氧时间分配的厌氧-两级短时好氧/缺氧(A/(O/A)_(2))序批式反应器,探究定向调控电子受体下污泥的颗粒化及反硝化聚糖菌(DGAOs)的富集情况.结... 为强化内源反硝化作用,加强对有限碳源的高效利用,设置了1组厌氧/好氧/缺氧(A/O/A)和3组不同好氧时间分配的厌氧-两级短时好氧/缺氧(A/(O/A)_(2))序批式反应器,探究定向调控电子受体下污泥的颗粒化及反硝化聚糖菌(DGAOs)的富集情况.结果表明,采用两级短时好氧/缺氧的反应器好氧颗粒污泥结构更加致密、沉淀性能更好,缺氧段及好氧段电子受体更充足,DGAOs储存内碳源的能力得以强化,系统中反硝化聚糖菌和DGAOs对碳源的竞争达到平衡状态,系统有更高的内源反硝化脱氮率,实现了深度脱氮除磷.其中,两级短时好氧时间分配时间为前段60min/后段30min的R2的脱氮除磷效果最好,DGAOs含量最高,且颗粒沉降性能最佳.第45d,R2的COD、TN、TP去除率分别达到90.52%、85.71%、92.73%,内源反硝化效率达到58.59%,具有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电子受体 氮除 内碳源 反硝化聚糖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硫基质驱动自养反硝化脱氮除磷效能与微生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6
14
作者 葛四杰 杨大鑫 +3 位作者 吕君 王振 张传义 张文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5-2143,共9页
针对单一硫基质驱动自养反硝化性能的缺陷,采用单质硫(S^(0))与天然铁硫矿石(FeS、Fe_(1-x)S、FeS_(2))两种矿物作为生物填料,构建3组复合硫基质填充床反应器(B1、B2、B3),探究了启动与稳定运行期间反应器对市政尾水深度脱氮除磷的效果... 针对单一硫基质驱动自养反硝化性能的缺陷,采用单质硫(S^(0))与天然铁硫矿石(FeS、Fe_(1-x)S、FeS_(2))两种矿物作为生物填料,构建3组复合硫基质填充床反应器(B1、B2、B3),探究了启动与稳定运行期间反应器对市政尾水深度脱氮除磷的效果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特征。结果表明,3组反应器均表出现较高的脱氮性能,NO_(3)^(-)-N去除率均随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延长而提高,当反应器HRT分别为1h(B1)、12h(B2)和9h(B3)时,均实现20mg/L NO_(3)^(-)-N完全去除。PO_(4)^(3-)-P与脱氮过程中产生的铁离子形成铁磷沉淀物而被去除,且PO_(4)^(3-)P的去除率与脱氮效果呈正相关。复合硫基质反应器的SO_(4)^(2-)/NO_(3)^(-)低于单一硫基质自养反硝化系统,硫酸盐产生量相应降低,且pH保持在6.3以上,无需添加pH缓冲剂。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Thiobacillus(硫杆菌属)和Ferritrophicum(铁氧化菌属)是3组反应器中硫自养反硝化菌的优势菌属,在B1、B2和B3反应器的相对丰度分别为16.07%和31.24%、30.07%和50.19%以及30.20%和11.62%。复合硫基质提高了微生物群落丰度和物种多样性,从而表现出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自养反硝化 复合硫基质填充床 市政尾水 同步氮除 微生物群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绿藻对市政污水的脱氮除磷效率及其细胞营养积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杰 田玲娜 +4 位作者 马永伟 吴建新 孙小妹 杨宋琪 罗光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7-1102,共6页
以3种绿藻(小球藻(Chlorella sp.)、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尖细栅藻(Scenedesmus acuminatus))为研究对象,使用灭菌和未灭菌的曝气池原水构建纯藻培养体系和藻菌共培养体系对其进行为期18 d的培养,探究了3种绿藻对市政污... 以3种绿藻(小球藻(Chlorella sp.)、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尖细栅藻(Scenedesmus acuminatus))为研究对象,使用灭菌和未灭菌的曝气池原水构建纯藻培养体系和藻菌共培养体系对其进行为期18 d的培养,探究了3种绿藻对市政污水中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从资源化角度比较藻细胞营养差异。结果表明,3种绿藻生长良好,且在藻菌共培养体系中表现出了更高的光合潜力。3种绿藻培养液中总氮(TN)、总磷(TP)和氨氮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培养过程中去除率分别达到51%、76%、55%以上,小球藻对营养盐去除效果更佳,且在藻菌共培养体系中去除效果显著高于纯藻培养体系(p<0.05)。细胞营养测定结果表明,小球藻蛋白质质量分数和总油脂产率均高于四尾栅藻和尖细栅藻,且在藻菌共培养体系中更高。综上所述,小球藻在市政污水净化方面更具潜力,且藻菌共培养环境更有利于污水的脱氮除磷和细胞营养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藻 市政污水 氮除 细胞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源比对自养反硝化深度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溢健 陆祖贤 +3 位作者 李金城 黄晶 罗雪静 王潇潇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7,共7页
针对自养反硝化技术常规滤料出水中SO_(4)^(2-)浓度高、不能同步除磷的问题,通过批次实验探究复合矿源滤料自养反硝化(MSAD)的脱氮除磷性能。对矿源滤料硫铁矿(FeS_(2))和菱铁矿(FeCO_(3))在不同质量配比下脱氮除磷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 针对自养反硝化技术常规滤料出水中SO_(4)^(2-)浓度高、不能同步除磷的问题,通过批次实验探究复合矿源滤料自养反硝化(MSAD)的脱氮除磷性能。对矿源滤料硫铁矿(FeS_(2))和菱铁矿(FeCO_(3))在不同质量配比下脱氮除磷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一FeS_(2)为电子供体,复合矿源(FeS_(2)和FeCO_(3))表现出更高的NO_(3)^(-)-N去除速率、较低的硫酸盐浓度和稳定的pH。在驯化结束后稳定运行的第4天,m(FeS_(2))∶m(FeCO_(3))=2∶1系统脱氮性能最佳,NO_(3)^(-)-N的去除率为93%;TN的去除率为86%;m(FeS_(2))∶m(FeCO_(3))=1∶1系统总磷去除效果达到最优(65%)。物种分析证明复合矿源中硫自养反硝化的微生物种类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反硝化 硫铁矿 菱铁矿 氮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生物滤池脱氮除磷中试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侯祥东 王洁宇 +4 位作者 刘爱国 王浩宇 董坤明 李妮 孙甲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6,共6页
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生物滤池(MBBR-BF)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实际污水中试试验,考察曝气量对一体化设备挂膜启动阶段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探究低温环境下一体化设备适应性及污染物处理能力。结果表明:曝气量降低对COD和TN去除率... 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生物滤池(MBBR-BF)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实际污水中试试验,考察曝气量对一体化设备挂膜启动阶段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探究低温环境下一体化设备适应性及污染物处理能力。结果表明:曝气量降低对COD和TN去除率影响较小,而NH_(3)-N与TP的去除率随之下降,NH_(3)-N平均去除率由87.46%降至48.64%,TP平均去除率由72.41%降至54.66%;常温环境下COD、NH_(3)-N、TN、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48%、94.41%、49.39%和61.63%,低温环境运行对污染物去除效果有明显影响。中试应用试验状况良好,一体化设备在冬季低温环境下运行状况正常,可为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除 污水处理设备 曝气量 环境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基吸附材料制备及其脱氮除磷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晨阳 单悦 +2 位作者 李久义 魏婷 张忠国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1,36,共8页
综述了海藻酸钠基生物质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种类、制备方法、脱氮除磷效果以及吸附机理等内容,为其开发、应用及氮、磷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复合材料 氮除 吸附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对厌氧/好氧/缺氧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宏涛 程梦然 +2 位作者 雷恒 刘金平 李欢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0-95,共6页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是水生态系统内高频检出污染物,然而DEP对新工艺厌氧-好氧-缺氧运行效能的影响至今尚不清楚。为了填补空白,本工作考察了DEP对新工艺处理低C/N废水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关作用机制。结果表明,DEP显著抑制了新工艺内CO...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是水生态系统内高频检出污染物,然而DEP对新工艺厌氧-好氧-缺氧运行效能的影响至今尚不清楚。为了填补空白,本工作考察了DEP对新工艺处理低C/N废水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关作用机制。结果表明,DEP显著抑制了新工艺内COD及脱氮除磷效率,且DEP浓度越高,COD去除抑制越显著。典型周期发现DEP能抑制厌氧阶段和缺氧阶段COD的消耗而对好氧阶段COD去除影响不显著。DEP降低了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过程导致生物除磷效率下降。DEP提高AOA工艺内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并促进了主要组分蛋白质和多糖的分泌。微生物学揭示高浓度DEP降低了Patescibacteria、Bacteroidetes和Nitrospirae门水平上关键微生物的相对丰度。研究结果对AOA高效去除新污染物DEP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除 活性污泥 典型周期 DEP 污泥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模块化基质脱氮除磷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思佳 黄丹 +2 位作者 高彦宁 孟志国 张国权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选取碱、Mg^(2+)和Zn^(2+)复合改性的沸石、石灰石和硅藻土为骨料,参照植生型多孔混凝土制作方法,制作了七种不同骨料体积比的模块化人工湿地基质。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对其脱氮除磷性能进行比较。筛选出三种模块化基质进行等温吸附实验和... 选取碱、Mg^(2+)和Zn^(2+)复合改性的沸石、石灰石和硅藻土为骨料,参照植生型多孔混凝土制作方法,制作了七种不同骨料体积比的模块化人工湿地基质。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对其脱氮除磷性能进行比较。筛选出三种模块化基质进行等温吸附实验和动力学吸附实验,对其脱氮除磷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单一改性沸石为骨料的模块化基质脱NH_(4)^(+)-N效果最好,其理论最大吸附量为45.79 mg/g;以三种改性基质按体积比1∶1∶1配比为骨料制作的模块化基质除PO_(4)^(3-)-P效果最好,其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1.52 mg/g;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拟合三种基质脱氮除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三种基质对NH_(4)^(+)-N和PO_(4)^(3-)-P的吸附速率均受化学吸附速率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基质改性 生态混凝土 氮除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