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功能连接磁共振分析方法在阿尔茨海默病疾病谱脑网络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侯钧宝 史奇叶 +3 位作者 彭晓涵 徐子淇 王杨 曹丹娜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86,共6页
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是磁共振功能连接的进阶分析方法,在认知类疾病脑网络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常规功能连接分析方法往往忽略连接的时变特性,这导致蕴含大量时变信息的影像数据未被充分利用。在此基... 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是磁共振功能连接的进阶分析方法,在认知类疾病脑网络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常规功能连接分析方法往往忽略连接的时变特性,这导致蕴含大量时变信息的影像数据未被充分利用。在此基础上构建的脑网络,可为临床研究提供更加精准的影像学特征标志物,并作为崭新的可量化指标参与到预测疾病进展中。笔者总结讨论了近期国内外dFC分析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疾病谱脑网络研究的现状,显示dFC分析在海马、楔前叶、额下回等脑区具有深入挖掘其发病机制的卓越潜力,为解释AD纵向进展过程提供更可靠的影像理论基础。本文将以dFC为脉络,回顾和展望其在AD疾病谱脑网络的研究进展,为未来针对AD的神经影像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功能连接 网络 功能磁共振成像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障碍 主观认知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期帕金森病脑网络动态功能连接改变
2
作者 刘沁茹 唐玉清 +4 位作者 谭长连 李旭 牛亚平 黄聪丽 廖海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9-393,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帕金森病(PD)脑网络动态功能连接(dFC)改变。方法前瞻性对52例早期PD(早期PD组)、36例晚期PD(晚期PD组)及38名健康对照(HC组)行静息态功能MRI;以滑动窗口法、独立成分分析及k均值聚类等方法获取脑网络dFC强度及时间属性...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帕金森病(PD)脑网络动态功能连接(dFC)改变。方法前瞻性对52例早期PD(早期PD组)、36例晚期PD(晚期PD组)及38名健康对照(HC组)行静息态功能MRI;以滑动窗口法、独立成分分析及k均值聚类等方法获取脑网络dFC强度及时间属性(包括分数窗口、停留时间及转换次数)。结果PD患者视觉网络(VIS)、感觉运动网络(SMN)、默认模式网络(DMN)、小脑网络(CB)及认知执行网络(CEN)的网络内及网络间连接模式均发生改变。共获得4种dFC状态,状态Ⅰ、Ⅱ下成分间连接较强,而状态Ⅲ、Ⅳ下连接较弱。晚期PD组、早期PD组及HC组分数窗口及停留时间在状态Ⅱ下依次升高,而在状态Ⅲ下依次降低(P均<0.05)。状态Ⅰ、Ⅳ下,早期PD组与晚期PD组分数窗口及停留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状态Ⅰ下分数窗口及停留时间均低于HC组(P均<0.05)、状态Ⅳ下分数窗口均高于HC组(P均<0.05)。结论PD dFC时间属性发生改变,具有更高分离状态;分数窗口及停留时间与PD分期相关,有望成为评估PD分期的新型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NNs:基于动态证据神经网络的脑网络分析算法
3
作者 侯涛 丁卫平 +1 位作者 黄嘉爽 鞠恒荣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8-904,共17页
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ons,dFCs)已广泛应用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分析,其可以将大脑功能连接视为在多个时间窗上动态变化的过程,探索大脑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功能连接变化,为脑疾病诊断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策略... 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ons,dFCs)已广泛应用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分析,其可以将大脑功能连接视为在多个时间窗上动态变化的过程,探索大脑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功能连接变化,为脑疾病诊断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策略.然而常见的动态脑网络分析方法无法有效利用动态数据之间的潜在关联和时序性,且忽视了各个窗口因为数据质量不一致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因素.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证据神经网络(dynamic evidence neural networks,DE-NNs)的脑网络分析算法.该算法设计了一种动态脑网络多视图证据获取模块,将动态脑网络的每个时间窗视为一个视图,利用3个不同的卷积滤波器提取动态脑网络每个时间窗的特征图,充分获取动态层面的证据.为了充分利用动态证据,设计了一种动态证据融合机制,结合证据理论合成规则,针对dFC数据的时序性构造动态信任函数,在分类的决策层对多个窗口产生的证据进行融合,充分考虑不确定性信息,显著提高分类性能.为验证所提DE-NNs的有效性,在3个精神分裂症数据集上与现有的先进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DE-NNs在3个脑疾病诊断任务上的准确率和F1分数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融合 不确定性 动态功能连接 网络分析 疾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功能连接耦合分析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方圣杰 刘再兴 +2 位作者 吴亚男 洪文军 徐蓉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3,129,共6页
脑卒中作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多种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构连接(structural connectivity,SC)和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及其耦合分析在揭示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通... 脑卒中作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多种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构连接(structural connectivity,SC)和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及其耦合分析在揭示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总结SC和FC的基本原理及其机制,阐述SC-FC耦合分析的基本原理,并重点探讨SC-FC耦合分析应用于脑卒中后的运动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情绪障碍的作用。通过研究大脑SC和FC的耦合关系以深入探索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能够更加系统地分析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和康复潜力的潜在神经影像学特征,为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个性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结构-功能连接耦合 神经影像学 神经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脑动态功能连接密度差异的MRI研究
5
作者 李健 陈玲珑 +4 位作者 曾新益 王媛媛 欧阳烽 李声鸿 曾献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本研究利用基于体素的动态功能连接密度(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dFCD)方法研究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脑功能网络改变的时间变异性。材料与方法招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 目的本研究利用基于体素的动态功能连接密度(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dFCD)方法研究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脑功能网络改变的时间变异性。材料与方法招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脑外伤患者182例,并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从中筛选出符合临床诊断的单纯性TAI患者26例,同时社区招募相匹配的27例健康对照组,基于MATLAB 2016b平台的数据处理工具包DPABI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基于Dynamic BC工具箱结合滑动时间窗方法研究dFCD的时间变异性,最后分析有差异的脑区dFCD值与临床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我们发现TAI患者右侧海马/海马旁回、右侧岛叶/中央盖沟的dFCD时间变异性增加(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GRF校正),右侧内侧额上回、双侧辅助运动区/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中央前回等区域dFCD时间变异性减低(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GRF校正),主要涉及到默认网络、突显网络、感觉运动网络,相关性分析未发现dFCD值与临床量表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TAI患者dFCD改变反映了更细微的大脑动态活动变化,加深了对TAI患者全脑功能连接变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轴索损伤 功能连接密度 动态 功能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脑网络机制:基于格兰杰因果分析的初步探索
6
作者 高珍 崔梦洁 +3 位作者 王海军 徐成 顾倪瑄 冀来喜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78-1582,共5页
目的:基于格兰杰因果(GCA)分析探讨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部分脑网络机制。方法:招募健康受试者(HS)20例和颈椎病患者20例,选择患者阿是穴进行针刺治疗,3次/周,疗程2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进行疗... 目的:基于格兰杰因果(GCA)分析探讨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部分脑网络机制。方法:招募健康受试者(HS)20例和颈椎病患者20例,选择患者阿是穴进行针刺治疗,3次/周,疗程2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进行疗效评价;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以双侧前扣带回(ACC)为感兴趣区,基于功能连接(FC)、GCA表征患者和HS及针刺治疗前后的中枢响应特征。结果:相较于治疗前,针刺后VAS、NDI评分显著降低(P<0.001)。与HS比较,患者存在左侧ACC与右侧颞上回FC增高,右侧ACC与左侧脑岛、右侧额中回等FC增高,及右侧ACC与右侧尾状核FC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存在右侧颞上回等→右侧ACC有效连接(EC)降低;右侧中央后回等→左侧ACC EC降低;右侧ACC→左侧额中回等EC降低;左侧ACC→右侧脑岛、左侧中央后回等EC降低(P<0.05)。结论:针刺通过抑制ACC和上行疼痛传导通路中疼痛感知和情绪加工相关脑区连接,有效缓解颈痛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颈痛 颈型颈椎病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中枢响应 网络分析:功能连接 格兰杰因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基底前脑亚区功能连接变化模式
7
作者 何雨洁 闫少珍 +5 位作者 陈志庚 毕晟 薛寒笑 崔碧霄 马杰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1-705,共5页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基底前脑亚区功能连接(FC)变化模式。方法回顾性收集42例AD(AD组)及41名健康对照(HC组)的静息态功能MRI数据,基于基底前脑亚区(Ch123和Ch4)种子点分析FC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相比HC组,AD组左侧Ch4与左侧海...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基底前脑亚区功能连接(FC)变化模式。方法回顾性收集42例AD(AD组)及41名健康对照(HC组)的静息态功能MRI数据,基于基底前脑亚区(Ch123和Ch4)种子点分析FC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相比HC组,AD组左侧Ch4与左侧海马及左侧后扣带回间FC明显减弱,右侧Ch4与右侧中央前回及右侧中央后回间FC明显增强(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左侧Ch123与左侧颞上回及左侧脑岛间FC明显增强,右侧Ch123与右侧眶部额上回及右侧眶部额下回间FC明显减弱、而与左侧颞上回及左侧颞极间FC明显增强(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结论AD患者不同基底前脑亚区FC变化模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功能连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员慢性失眠的EEG源定位和功能网络连接特征研究
8
作者 李秦陇 赵丽 周越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78,共15页
目的:基于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探讨慢性失眠运动员睡眠过程和清醒状态EEG动态变化,分析慢性失眠的中枢神经调控特征,为慢性失眠的防治提供可行性监测方法。方法:使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记录30名国家一级及以上男性运动员的... 目的:基于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探讨慢性失眠运动员睡眠过程和清醒状态EEG动态变化,分析慢性失眠的中枢神经调控特征,为慢性失眠的防治提供可行性监测方法。方法:使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记录30名国家一级及以上男性运动员的整晚睡眠过程(其中慢性失眠组15名,正常睡眠组15名)。在睡前、晨起时,使用64导脑电仪、30 s Wingate等测评运动员清醒EEG特征和运动表现。结果:与正常睡眠组相比,慢性失眠运动员睡眠潜伏期(sleep onset latency,SOL)延长、觉醒时长(awaking time,AT)增加,睡眠总时长显著缩短、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SE)降低、深睡眠(deep sleep time,DST)和快动眼(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占比显著减少(P<0.01)。慢性失眠组较正常睡眠组睡眠的EEG功率谱密度在睡眠起始阶段,δ和σ频段递增、β频段递减显著较慢(P<0.05);睡眠维持阶段DST期θ和σ频段更低,REM期α频段更高(P<0.001);睡眠转换期α、σ和β频段更高(P<0.001),而δ频段更低(P<0.01);整夜及非快动眼期(non rapid eye movement,NREM)前10 min的纺锤体数量更少(P<0.01),NREM期前10 min的纺锤体密度更低(P<0.01)。从脑溯源结果来看,与正常睡眠运动员相比,慢性失眠运动员睡前δ频段大脑左侧额叶(内侧额回等)活动性更高(P<0.05)。脑功能网络连接中,慢性失眠组睡前和晨起δ频段的局部效率、β频段的聚类系数,晨起时θ和σ频段的全局效率、β频段的拉普特征值,睡前α和β频段的拉普特征值均低于正常睡眠组(P<0.05)。结论:慢性失眠运动员睡前大脑左侧额叶(内侧额回等)δ频段活性过高,脑功能网络连接效率下降,导致觉醒−睡眠转换过程被扰乱,从而延长SOL并增加AT,最终降低SE。而睡眠过程中EEG低频波增加缓慢,高频波降低缓慢,可能是导致DST和REM睡眠占比减少,进一步削弱晨起时脑功能网络连接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质量 中枢神经 功能网络连接 运动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辰电针合谷即时效应和脑功能连接差异
9
作者 许淑鱼 张帅 +4 位作者 刘欣媛 李蔚娴 孙国杰 田青 杜艳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4-1252,共9页
目的通过观察十二时辰电针小鼠合谷穴的脑成像数据、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脑功能连接差异,探讨增强合谷穴电针脑效应的最佳时间,以期为临床择时针灸取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 目的通过观察十二时辰电针小鼠合谷穴的脑成像数据、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脑功能连接差异,探讨增强合谷穴电针脑效应的最佳时间,以期为临床择时针灸取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12组,每组3只,实验时均给予相同模式的电针刺激。利用功能超声成像技术(Functional ultrasound imaging,FUS)以每0.4 s为一单位,采集每只小鼠电针前(静息态)、电针中(任务态)、电针后(任务后态)总计共420 s内的脑成像数据和脑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情况,并以海马区(Hippocampal region,HIP)为观察点,分析电针前后HIP和其他脑区功能连接的变化。结果与其他时辰相比,卯时组的全脑激活面积最大、平均激活信号强度最高,其海马区血流动力学信号增幅变化更为明显,且电针后血流信号强度仍明显高于电针前静息态;功能连接数据结果显示,以0.2作为标准值,相较于其他各组,卯时组电针前后发生改变的脑区数量最多,且只有卯时组小鼠双侧海马区之间的连接显著增强。结论不同时辰电针合谷穴的即时效应和脑功能连接存在明显差异,符合不同时辰的经脉气血流注盛衰规律,以卯时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针灸 气血流注 子午流注 合谷 海马 血流动力学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静态及动态功能网络连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谍 陈影影 +5 位作者 沈晶 都丽娜 谢青 敬丽 林琳 伍建林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5-341,共7页
目的:探索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功能网络连接(FNC)的静态及动态变化特点。方法:收集33例ESRD患者及34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独立成分分析识别到6个静息态功能网络,即听觉网络、凸显网络、视觉网络、感觉运动网络(SMN)、执... 目的:探索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功能网络连接(FNC)的静态及动态变化特点。方法:收集33例ESRD患者及34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独立成分分析识别到6个静息态功能网络,即听觉网络、凸显网络、视觉网络、感觉运动网络(SMN)、执行控制网络(ECN)及默认网络。然后比较两组静态功能网络连接(sFNC)和动态功能网络连接(dFNC)相关参数的差异,并与神经心理测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FNC分析显示ESRD组ECN与SMN的sFNC强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FDR校正),而且与执行功能评分[连线追踪测试A(TMT-A)]呈显著正相关(r=0.429,P=0.018)。dFNC分析显示ESRD组状态3的时间分数和平均驻留时间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状态2的时间分数(r=0.503,P=0.005)和平均驻留时间(r=0.412,P=0.024)与TMT-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状态4的时间分数与焦虑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72,P=0.043)。结论:本研究采用独立成分分析的方法揭示了ESRD患者静态及动态功能网络连接的特点,为深入理解ESRD患者神经病理损害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认知功能 功能网络连接 独立成分分析 动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动态脑功能网络分析新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杜宇慧 桂志国 隋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6-931,共6页
目的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独立成分分析法进行动态脑功能网络分析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动态全脑功能网络上的变异。方法首先基于滑动时间窗方法计算正常被试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动态全脑功能网络,然后使用组信息指导独立... 目的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独立成分分析法进行动态脑功能网络分析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动态全脑功能网络上的变异。方法首先基于滑动时间窗方法计算正常被试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动态全脑功能网络,然后使用组信息指导独立成分分析方法,提取每个被试的动态全脑功能网络的功能连接状态及相应的时间波动,比较正常被试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功能连接状态上的差异。结果两组的最重要功能连接状态的模式有相似性。正常被试在额叶、顶叶相关区域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更强的正功能连接;在小脑相关区域精神分裂症患者呈现出更多的正功能连接,而正常被试呈现出更多的负功能连接。结论组信息指导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可有效提取动态脑功能网络的功能连接状态,可揭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动态脑功能网络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态功能网络 独立成分分析 功能连接状态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对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默认网络的研究
12
作者 牛芳 郑佳瑞 +5 位作者 马文富 马万龙 金一萱 孙萌 丁向春 王晓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11,共6页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结合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connectivity,FC)分析方法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Bvirus-related acut...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结合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connectivity,FC)分析方法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B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HBV-ACLF)伴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hepaticencephalopathy,MHE)患者和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s)的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与全脑的FC是否存在差异,进一步探究HBV-ACLF伴MHE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潜在机制,并以期为HBV-ACLF伴MHE早期诊断提供影像标志物。材料与方法采用rs-fMRI技术,观察27例HBV-ACLF伴MHE患者和22例HCs静息态下DMN与全脑的FC情况,分析两组间的差异,并与数字符号实验(Digit Symbol Test,DST)评分、数字连接实验A(Number Connection Test A,NCT-A)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评分、血氨及白细胞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HCs组相比,MHE组右侧颞极、左侧颞下回、右侧枕下回及左侧枕中回FC减低(P<0.005);MHE组右侧颞极(颞中回)FC值与Mo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94,P<0.05);MHE组左侧颞下回FC值与血氨呈显著负相关(r=-0.456,P<0.05)。结论HBV-ACLF伴MHE患者DMN内部功能整合发生了改变,FC减退或中断可能为HBV-ACLF伴MHE患者早期认知减退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微型肝性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连接 心理测试 默认网络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脑结构连接、功能连接及脑网络改变的多模态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喻皓月 刘衡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6-180,186,共6页
脑性瘫痪是儿童运动障碍最常见病因之一,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脑性瘫痪常存在脑损伤,如脑结构连接、功能连接及脑网络改变,并致其运动功能障碍、认知功能改变等,然其脑损伤机制并不明确。磁共振成像可直观地显示患儿脑损伤特点,有... 脑性瘫痪是儿童运动障碍最常见病因之一,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脑性瘫痪常存在脑损伤,如脑结构连接、功能连接及脑网络改变,并致其运动功能障碍、认知功能改变等,然其脑损伤机制并不明确。磁共振成像可直观地显示患儿脑损伤特点,有助于探索脑性瘫痪的损伤机制,对于脑性瘫痪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极其重要。本文就脑性瘫痪患者脑结构连接、功能连接及脑网络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探讨脑性瘫痪的脑损伤机制,为临床早期诊断、干预及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瘫痪 磁共振成像 结构连接 功能连接 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息态全脑体素水平功能连接分析对脑小血管病相关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水平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秀琴 刘擘 +1 位作者 吴江 李璇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1,共7页
目的通过体素水平静息态功能MRI(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序列探索脑小血管病相关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ssociated with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MCI)患者早期认知障碍的机制,并分析其与... 目的通过体素水平静息态功能MRI(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序列探索脑小血管病相关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ssociated with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MCI)患者早期认知障碍的机制,并分析其与临床神经心理学指标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筛选临床及常规MRI检查符合CSVD-MCI诊断标准的受试者21例,并挑选与其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20例,所有被试都接受rs-fMRI检查,计算全脑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值,将两组DC值差异显著团块的峰值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Montreal Neurological Institute,MNI)坐标作为种子点,与全脑其他体素进行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on,FC)分析,两组脑功能存在差异脑区的DC及FC值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进一步分析CSVD总负荷评分与MoCA评分,以及CSVD总负荷评分与各认知域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相比,CSVD-MCI组左侧内侧额上回/左侧前扣带回、左侧角回/左侧缘上回、右侧内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左侧小脑及右侧小脑DC值减低,左侧前扣带回与左侧颞中下回、双侧楔前叶、双侧中扣带回FC值减低。白质高信号评分、CSVD总负荷评分与Mo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_(s)=−0.461,P=0.036;r_(s)=−0.458,P=0.037);CSVD总负荷评分与视空间和执行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_(s)=−0.473,P=0.030),与其他认知域评分无显著相关性。CSVD-MCI组左侧前扣带回-右侧楔前叶FC值与MoC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65,P=0.018)。结论常规MRI可以显示CSVD特征性影像学病灶,rs-fMRI序列可以早期发现DC及FC减低脑区,CSVD评分及DC、FC值与临床神经心理学评分呈明显相关,可作为CSVD-MCI患者的潜在影像学标志物,揭示其认知功能减退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病相关轻度认知障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度中心度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蒙蒙 戴慧 +3 位作者 柯俊 苏云燕 李勇刚 胡春洪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脑功能网络分析技术,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脑功能网络改变。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4例T2DM患者与26名健...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脑功能网络分析技术,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脑功能网络改变。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4例T2DM患者与2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3.0 T MRI扫描,获得受试者的rs-f MRI数据。将自动解剖标签(automated anatomical labeling,AAL)模板定义的90个大脑区域作为复杂网络的节点,利用Pearson相关建立90个节点之间的相关关联。选定阈值,构建病变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无向网络,得到量化的网络指标--平均效率,聚类系数、节点度分布和模块化组织。结果在不同的阈值条件下,病变组脑功能网络的全局效率及平均聚类系数较对照组变小(P<0.05);病变组节点度大于8.5的节点较对照组少;病变组的脑功能网络模块数较对照组多,且病变组每个模块的组分都发生了改变。结论T2DM患者脑功能网络的全局效率及聚类系数下降,T2DM患者脑功能网络的模块数量及各模块组分发生改变,提示:(1)T2DM患者脑功能连接受损;(2)与疾病相关的某些功能皮层发生改变和重组,局部脑区可能出现功能代偿;(3)脑功能网络分析技术为T2DM患者提供了无创性评估中枢改变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伴认知障碍患者脑网络改变与注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石庆丽 李越秀 +3 位作者 陈红燕 王金芳 王大立 张玉梅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0-796,共7页
目的为缺血性脑白质病变(ischemic white matter lesion,IWML)患者认知障碍进展的评估提供影像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IWML患者,按照认知功能测评结果分为: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 目的为缺血性脑白质病变(ischemic white matter lesion,IWML)患者认知障碍进展的评估提供影像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IWML患者,按照认知功能测评结果分为: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non-dementia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ND)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组。同期入组认知功能和头颅MRI检查正常的就诊患者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所有患者均完善了静息态功能MRI检查及注意功能检查,包括Stroop色-词干扰测试B(Stroop color-word interference B test,Stroop B),Stroop色-词干扰测试C(Stroop color-word interference C test,Stroop C),数字连线测验A(trail making test A,TMT-A)和符号数字转换测试(symbol digit modalities test,SDMT)。使用独立成分分析选择左侧和右侧额顶叶网络、初级和次级视觉网络、背侧注意网络5个脑区,选择9个主要区域为感兴趣区,提取每个脑区Z值,作为脑区两两间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值。进行VCIND、VaD和NC组FC差异分析,并进一步分析VCIND、VaD两组脑区间FC变化与注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60例患者,其中男性29例(48.3%)。NC组24例,VCIND组19例,VaD组17例。结果提示,与NC组相比,VCIND组完成Stroop B(P<0.01)、TMT-A(P=0.01)评分更高,SDMT评分更低(P=0.01);VaD组完成Stroop B、Stroop C及TMT-A评分更高(均P<0.01),SDMT评分更低(P<0.01)。与VCIND组相比,VaD组完成Stroop B(P<0.01)、Stroop C(P<0.01)及TMT-A(P=0.01)评分更高,SDMT评分(P<0.01)更低。FC分析显示,与NC组相比,VCIND组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和左侧顶上小叶(P=0.01)、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和楔叶(P=0.04)之间的FC值增高;与VCIND组相比,VaD组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与楔叶(P=0.02)之间的FC值增高。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和左侧顶上小叶之间的FC值与Stroop C用时呈负相关(r=-0.365,P=0.04),其余脑区之间的FC值与其他注意功能评分项目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随着认知功能下降,IWML患者执行网络与背侧注意网络、初级视觉网络间的FC值升高,部分脑区间FC的改变伴随着更差的注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白质病变 功能连接 注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热敏态关元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脑功能连接网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谢丁一 周梅 +4 位作者 李巧林 陈日新 谢洪武 徐绍忠 黄仙保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1922-1928,1935,共8页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Rs-fMRI),观察原发性痛经患者经艾灸热敏态关元穴后脑功能连接网络的变化,为探索艾灸热敏化腧穴的中枢机制提供潜在的影像学证据。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痛...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Rs-fMRI),观察原发性痛经患者经艾灸热敏态关元穴后脑功能连接网络的变化,为探索艾灸热敏化腧穴的中枢机制提供潜在的影像学证据。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热敏腧穴灸感法进行检测,根据施灸过程中关元穴是否发生热敏现象分为热敏态腧穴组(n=30)和非热敏态腧穴组(n=30)。2组患者分别在艾灸前及艾灸结束后进行Rs-fMRI数据采集。采用DPARSFA软件和以前额叶(PFC)为种子点的脑功能连接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后处理。结果:与艾灸前比较:热敏态腧穴组艾灸后与PFC脑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有右大脑、脑白质区、壳核、豆状核、顶叶、楔前叶。非热敏态腧穴组艾灸后与PFC脑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有右大脑、壳核、豆状核,与PFC脑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有额叶、中央前回、脑灰质区。与非热敏态腧穴组比较:艾灸前,热敏态腧穴组与PFC脑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有左大脑、额叶、额下回、顶叶、顶下小叶。艾灸后,热敏态腧穴组与PFC脑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有左侧脑干、左侧小脑,与PFC脑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有左大脑、脑白质区、岛叶、额叶。结论:艾灸热敏态关元穴能使原发性痛经患者脑功能连接网络发生变化,热敏灸感的出现可能与增强左侧脑干-左侧小脑的联系,同时抑制左大脑-脑白质区-岛叶-额叶的功能连接,间接影响其他边缘系统相关脑区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热敏态 关元穴 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小脑连接梯度的AD患者脑功能层级结构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美荣 莫贤 +2 位作者 游晚芳 孙昂 张俊然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目的采用基于梯度的方法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脑皮层组织沿脑-小脑连接梯度的功能层级结构及其与小脑相互作用的改变,以及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联系。材料与方法基于AD神经影像学计划(Alzheimer’s Disease Neur... 目的采用基于梯度的方法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脑皮层组织沿脑-小脑连接梯度的功能层级结构及其与小脑相互作用的改变,以及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联系。材料与方法基于AD神经影像学计划(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ADNI)公开数据库,共纳入33名AD患者和46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采用梯度计算方法,通过对所有被试的脑-小脑静息态功能连接矩阵进行非线性分解,得到了每个被试的脑-小脑功能连接梯度。采用双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的脑-小脑梯度分数差异分析,以及梯度异常的脑区与小脑功能连接的组间比较,并采用相关分析评估了异常的梯度分数以及功能连接值与临床量表分数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相比,AD组在涉及高级认知功能区域右侧颞下回(right inferior temporal gyrus,RITG)(t=4.71,P<0.001)的梯度分数发生局部性改变,进一步基于梯度异常脑区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分析显示出RITG到小脑双侧CrusⅡ区域以及延伸到的ⅦB区(右侧:t=-4.89,P<0.001,左侧:t=-4.98,P<0.001)功能连接的降低。临床量表相关性分析显示,AD患者的梯度异常脑区的连接梯度分数与社会活动功能(Function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FAQ)评分密切相关(r=0.40,P=0.025)。结论AD患者参与高级认知功能的局部区域功能层级结构的异常变化及其与小脑双侧CrusⅡ和ⅦB脑区的功能连接降低可能是认知功能受损的潜在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小连接梯度 静息态功能连接 磁共振成像 功能层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MRI在脑卒中康复期脑网络重塑与脑可塑性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锡君 余成新 +1 位作者 赵长江 潘君龙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1,共7页
脑卒中是全球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可导致患者在运动、感觉及认知功能上出现障碍。传统的康复治疗周期长、见效慢,而近年来脑机接口、健侧第七颈神经移位术、脑刺激和细胞治疗等技术在卒中患者群体中的应用旨在增强脑可塑性、缓解症状,... 脑卒中是全球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可导致患者在运动、感觉及认知功能上出现障碍。传统的康复治疗周期长、见效慢,而近年来脑机接口、健侧第七颈神经移位术、脑刺激和细胞治疗等技术在卒中患者群体中的应用旨在增强脑可塑性、缓解症状,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作为脑科学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康复的研究中,它不仅能描述功能和网络连接变化,还能预测康复预后、指导治疗方案和监测康复效果,为脑卒中康复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fMRI技术在脑卒中康复期脑网络重塑等方面的探索,分析了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难点,以期为脑卒中康复治疗的fMRI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可塑性 网络重塑 功能连接 皮质脊髓束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脑网络研究方法综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顺杰 陈凯 +3 位作者 薛开庆 尧德中 徐鹏 张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51,共12页
脑网络分析在研究大脑的认知活动、探究大脑的信息处理模式和辅助精神类疾病的诊断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基于多变量数据集的脑网络研究方法得到了普遍关注。典型相关分析(CCA)作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多元统计方法,能够有效捕... 脑网络分析在研究大脑的认知活动、探究大脑的信息处理模式和辅助精神类疾病的诊断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基于多变量数据集的脑网络研究方法得到了普遍关注。典型相关分析(CCA)作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多元统计方法,能够有效捕捉多变量数据间的隐含关系,被广泛地应用于脑网络研究。综述CCA在脑网络研究中的作用、具体应用模式、存在的优势和局限性。首先,对传统的CCA其及常见变体的算法原理进行归纳总结;然后,阐述基于CCA分析方法在脑网络构建、脑网络分析、脑网络标记物识别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对基于CCA的脑网络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并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相关分析 网络 功能连接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