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通过减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抑制MAPK/ERK信号通路活化减轻大鼠分娩疼痛
1
作者 葛亮 张鹏 +1 位作者 杜丽芳 韩旭东 《解剖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对大鼠分娩疼痛疗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妊娠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大鼠自然分娩,未... 目的: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对大鼠分娩疼痛疗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妊娠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大鼠自然分娩,未行任何处理;Dex组,大鼠产程启动至产下最后1个仔鼠期间,分别静脉注射50、100μg/kg和200μg/kg右美托咪定;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大鼠大脑皮质顶叶与子宫内膜组织中BDNF的表达;热水甩尾法测定大鼠分娩时的痛阈值及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qRT-PCR与免疫印迹检测大脑皮质顶叶与子宫内膜组织迅速加速纤维肉瘤蛋白(Raf)、ERK、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及强啡肽(DYN)的表达。结果:注射Dex后,大鼠大脑皮质顶叶与子宫内膜中BDN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Dex剂量显著影响BDNF蛋白表达水平。随着Dex剂量增加,大鼠分娩时的痛阈值明显提高,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注射Dex后,大脑皮质顶叶与子宫内膜中Raf、ERK、CREB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DYN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大脑皮质顶叶BDNF表达与Raf、ERK、CREB表达呈正相关,而与DYN表达呈负相关;子宫内膜BDNF表达与Raf、ERK表达无相关性,与CREB表达呈正相关,与DYN表达呈负相关。结论:静脉注射Dex对大鼠分娩疼痛抑制作用明显,可能与通过BDNF激活MAPK/ERK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分娩 疼痛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肌肉减少症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施晴波 樊璠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G)、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肌肉减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G)、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肌肉减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肾内科收治的MHD患者,根据2019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AWGS)修订的诊断标准统计肌肉减少症患病情况,检测血清三酰甘油、葡萄糖、BDNF水平,计算TyG。Pearson分析TyG、BDNF与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握力、步速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HD患者合并肌肉减少症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TyG、BDNF诊断MHD患者合并肌肉减少症的价值。结果126例MHD患者中39例(30.95%)患者合并肌肉减少症,与非肌肉减少症组比较,肌肉减少症组患者TyG较高、血清BDNF水平偏低(t=7.974、14.699,均P<0.001)。肌肉减少症组患者TyG与SMI、握力、步速呈负相关(r=-0.365、-0.319、-0.452,均P<0.001),BDNF与SMI、握力、步速呈正相关(r=0.326、0.275、0.395,P<0.001、0.003、P<0.001)。年龄偏大(OR=1.861,95%CI:1.040~3.330,P=0.019)、高TyG(OR=2.050,95%CI:1.049~4.008,P=0.015)是MHD患者合并肌肉减少症的危险因素,高白蛋白(OR=0.694,95%CI:0.515~0.935,P=0.008)、高BDNF(OR=0.630,95%CI:0.430~0.923,P=0.010)是MHD患者合并肌肉减少症的保护因素。TyG、BDNF诊断MHD患者合并肌肉减少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740(95%CI:0.654~0.814,P<0.001)、0.727(95%CI:0.641~0.803,P<0.001),联合TyG、BDNF诊断MHD患者合并肌肉减少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939(95%CI:0.882~0.974,P<0.001),高于单独诊断(Z=4.075、4.241,P均<0.001)。结论MHD患者TyG值增加,血清BDNF水平降低与合并肌肉减少症有关,联合TyG和BDNF可提高对MHD患者肌肉减少症风险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维持血液透析 肌肉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抑郁治疗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方宁(综述) 刘清珍 张利东(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24,共6页
抑郁症是临床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对于抑郁症的治疗研究不断深化,发现重度抑郁症患者海马和外周血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降低。BDNF是调节神经环路发育和功能的关键因... 抑郁症是临床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对于抑郁症的治疗研究不断深化,发现重度抑郁症患者海马和外周血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降低。BDNF是调节神经环路发育和功能的关键因子,是参与神经元分化和生长、突触形成和可塑性、维持大脑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分子。在许多神经退性型疾病的发生及其相关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中都有重要作用。BDNF也逐渐成为治疗抑郁研究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文章就BDNF的生物学功能、BDNF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以及BDNF与抑郁治疗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西汀联合磁惊厥疗法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 多巴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4
作者 王成柱 仲照希 孟凡芳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1-15,共5页
目的 探讨氟西汀联合磁惊厥疗法(MST)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5-羟色胺(5-HT)、多巴胺(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34例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氟西... 目的 探讨氟西汀联合磁惊厥疗法(MST)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5-羟色胺(5-HT)、多巴胺(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34例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MST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治疗4周末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末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5-HT、BD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脱落3例,最终纳入64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纳入65例。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末,两组患者HAMD-17、HAMA评分,IL-6、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4周末,两组患者5-HT、DA、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西汀联合MST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症状,能够有效上调5-HT、DA、BDNF水平,下调IL-6、IL-1β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磁惊厥疗法 氟西汀 神经递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作用
5
作者 王苏豫 姚雨佳 +1 位作者 李佳骏 李柯然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神经血管耦合以神经血管单元(NVU)为基础,发挥神经细胞与微血管之间信号传导、代谢调节等功能并共同组成屏障结构维持微环境稳态。神经血管单元在视网膜中广泛分布,与视网膜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关系密切,而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网膜神经血管... 神经血管耦合以神经血管单元(NVU)为基础,发挥神经细胞与微血管之间信号传导、代谢调节等功能并共同组成屏障结构维持微环境稳态。神经血管单元在视网膜中广泛分布,与视网膜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关系密切,而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网膜神经血管稳态失衡会导致多种视网膜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青光眼、视网膜色素变性(RP)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视网膜也有广泛分布,通过与其受体TrkB结合发挥促神经生长和损伤修复等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BDNF在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稳态失衡早期,即神经退行阶段可发挥损伤保护作用,同时减少神经来源的促血管生成物质,延缓疾病进程并为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了新策略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血管单元 神经血管耦合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视网膜神经退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在多次七氟烷麻醉幼年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6
作者 许甜甜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11期821-825,共5页
目的:评价多次吸入七氟烷麻醉致幼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时脑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情况的变化。方法:用出生第6天SPF级健康雌性C57BL/6J野生型幼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多次吸入七氟烷麻醉组(Sev组)。Sev组于出生第6天、第8... 目的:评价多次吸入七氟烷麻醉致幼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时脑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情况的变化。方法:用出生第6天SPF级健康雌性C57BL/6J野生型幼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多次吸入七氟烷麻醉组(Sev组)。Sev组于出生第6天、第8天、第10天给予3%七氟烷+60%O2,每天2 h;对照组于出生第6天、第8天、第10天在相同造模盒子内只给予60%O2,每天2 h。实验选在每天的同一时刻进行。造模结束待幼鼠呼吸平稳、完全清醒后送回母鼠笼内。造模结束后喂养幼鼠至30 d大,检测小鼠远期学习和记忆功能。于第10天幼鼠造模结束后当天取6只小鼠,深麻醉下处死后,取海马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相关蛋白[cAMP反应元件(CREB)、神经营养因子3(NT-3)、神经营养因子4(NT-4)和酪氨酸激酶B(Trkb)]及海马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Sev组幼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小鼠的平台穿越次数减少(P<0.05)。与C组比较Sev组幼鼠血清炎症因子表达增高(P<0.05),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相关蛋白(CREB,BDNF,NT-3,NT-4和Trkb)及PSD95表达降低(P<0.05)。结论:多次吸入七氟烷麻醉致幼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脑神经营养因子相关蛋白(CREB,BDNF,NT-3,NT-4和Trkb)及PSD95的表达降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吸入麻醉药 七氟烷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海马过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脑卒中后抑郁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傅晓艳 陈浩浩 +4 位作者 丁明星 张宁 方远书 张辉 方马荣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9-69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过表达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BDNF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先结扎阻断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再采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MUS)建立PSD...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过表达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BDNF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先结扎阻断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再采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MUS)建立PSD大鼠模型.然后海马注射BDNF过表达慢病毒(PSD+ LV-BDNF组),应用Real-time PCR和免疫印迹检测海马BDN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BDNF过表达慢病毒注射后第28天,PSD+ LV-BDNF组的BDNF mRNA、蛋白表达均多于PSD组.分别于CMUS后、手术前和注射后28 d采用糖水消耗试验和旷场试验检测大鼠抑郁样行为,PSD+ LV-BDNF组的糖水消耗量及水平移动次数比PSD组均显著增加.结论:在PSD大鼠海马内BDNF的过表达可改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抑郁样行为,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慢病毒 卒中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阿尔茨海默病记忆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耿晓英 张爱香 +3 位作者 骞健 郭刚 张璐璐 王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3-278,297,共7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脑室内注射Aβ1-42的方法,制备AD动物模型。单次腹腔注射(急性治疗组)或连续6d腹腔注射(慢性治疗组)50、100、300mg/kg剂...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脑室内注射Aβ1-42的方法,制备AD动物模型。单次腹腔注射(急性治疗组)或连续6d腹腔注射(慢性治疗组)50、100、300mg/kg剂量的姜黄素,结合海马内微量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每侧1.0μg)、BDNF shRNA慢病毒(每侧2.0×105单位),分析大鼠Y迷宫、Morris水迷宫及旷场行为变化,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BDNF表达变化。结果姜黄素急性治疗对AD模型大鼠自主改变行为、总活动距离、水迷宫潜伏期没有显著作用。300mg/kg姜黄素慢性治疗后AD大鼠自主改变行为(P<0.000 1)及在水迷宫测试中记忆能力(P<0.05)比盐水对照组显著增高。100和300mg/kg姜黄素慢性治疗组海马BDNF表达和盐水对照组相比显著上升(P分别<0.05和<0.000 1)。海马内注射BDNF的AD大鼠水迷宫潜伏期显著下降(F_(4,295)=5.813,P<0.01)。姜黄素慢性治疗+shBDNF组大鼠在2号象限内的游泳时间与盐水对照组无差异(P=0.657),而100mg/kg姜黄素组、BDNF组、假手术组大鼠的停留时间比盐水对照组显著增高(P值分别<0.05、<0.05、<0.000 1)。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上调BDNF的表达继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最终对Aβ诱导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起到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姜黄素 海马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Y迷宫 MORRIS水迷宫 旷场实验 sh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大鼠丘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蛋白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7
9
作者 李云 彭春 +1 位作者 游俊杰 郭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6-528,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丘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在PS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抑郁组、脑卒中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丘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在PS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抑郁组、脑卒中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利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加以慢性不可预见的中等应激刺激和孤养方法造成PSD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后第29天丘脑BDNF和TrkB免疫阳性细胞数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BDNF阳性细胞表达较对照组和抑郁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TrkB阳性细胞表达较对照组、脑卒中组和抑郁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2.12)个vs(41.22±11.91)个、(17.22±5.76)个和(33.67±8.32)个,P<0.01]。结论 PSD大鼠丘脑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B蛋白表达减少可能与PSD发病机制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受体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义凤 刘健 +5 位作者 杨建军 胡宪文 朱娟 赵新民 张转 李伟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63-367,共5页
目的:临床研究发现慢性疼痛患者常伴反焦虑、抑郁等疾病,而焦虑抑郁易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然而神经病理性疼痛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观察L5脊神经结扎横切(L5-SNT)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NP)对成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脑源性... 目的:临床研究发现慢性疼痛患者常伴反焦虑、抑郁等疾病,而焦虑抑郁易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然而神经病理性疼痛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观察L5脊神经结扎横切(L5-SNT)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NP)对成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NP对成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疼痛组和对照组(n=12)。疼痛组施行左侧L5-SNT手术,对照组行假手术即仅暴露L5脊神经不结扎。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2、7、14、21、28 d测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术后第29 d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量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水迷宫实验结束后,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海马BDNF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术前2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无显著差异,术后疼痛组2~28 d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均降低(P〈0.01)。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疼痛组大鼠寻找隐藏平台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1),并且在平台所在象限的游泳时间和路径与总游泳时间和路径的比例均小于对照组(P〈0.01)。疼痛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L5-SNT引起的NP可导致成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减退,其机制可能与海马BDNF表达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疼痛 学习 记忆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正常对照者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差异(英文)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大春 杨可冰 +6 位作者 王宁 聂鹰 修梅红 李艳丽 卞清涛 张向阳 李占江 《上海精神医学》 2011年第5期284-290,共7页
背景有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s,BDNF)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异常,但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可能与研究对象不同有关。目的探讨2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 背景有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s,BDNF)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异常,但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可能与研究对象不同有关。目的探讨2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体内SOD活性、BDNF含量差异。评估病人组SOD、BDNF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7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67例,正常对照51名。以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精神症状,同时检测3组对象血SOD活性及BDNF含量。结果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prozinc-superoxide dismutase,Cu-ZnSOD)活性最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次之,正常对照组最低。与之相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组血BDNF含量最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次之,正常对照组最高(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BDNF与Cu-ZnSOD呈负相关(r=-0.24,P=0.038),但在正常对照组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无此负相关;3组的BDNF与T-SOD均不相关。在未服药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血清Cu-ZnSOD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主要是阳性症状)与BDNF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但在服药的慢性患者中无上述相关。结论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SOD活性增加,血BDNF含量下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SOD活性与血BDNF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但此关联随着疾病进展而逐渐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自由基 超氧化物歧化酶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郁宁心汤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酪氨酸激酶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泉智 许成勇 +2 位作者 孙志高 王发渭 陈利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2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舒郁宁心汤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激酶B(Trk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抑郁机理。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及中药(舒郁宁心汤)高、中、低剂量组。复制孤养加慢性... 目的观察舒郁宁心汤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激酶B(Trk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抑郁机理。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及中药(舒郁宁心汤)高、中、低剂量组。复制孤养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抑郁模型,造模成功后分组进行药物干预。21 d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海马区BDNF和TrkB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DNF和TrkB阳性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中剂量组及氟西汀组大鼠海马区BDNF和TrkB阳性表达提高(P<0.05)。结论舒郁宁心汤可能通过提高海马组织BDNF和TrkB的表达起到治疗抑郁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郁宁心汤 抑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激酶B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预处理后急性高眼压下大鼠视网膜TrkB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菊芳 蒋丽珠 +3 位作者 童建斌 陈旦 熊鲲 曾乐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4-737,740,共5页
目的: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干预后大鼠视网膜TrkB的表达变化。为受损后视网膜节细胞的保护及外源性BDNF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大鼠左眼分为急性眼高压及BDNF预处理组。使左眼眼压升高至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消失的临... 目的: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干预后大鼠视网膜TrkB的表达变化。为受损后视网膜节细胞的保护及外源性BDNF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大鼠左眼分为急性眼高压及BDNF预处理组。使左眼眼压升高至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消失的临界眼压并维持60 min,分别存活1~14 d后处死,冰冻切片行尼氏染色及TrkB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急性高眼压组各时间点节细胞层细胞数目均显著少于BDNF预处理组;1、3 d时TrkB的表达明显增加,7、14 d时则明显减少;BDNF预处理组在存活1、3 d时TrkB的表达明显增加,7 d时则下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14 d时再次明显增加。结论: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内TrkB的表达存在时空变化,TrkB表达的上调提示视网膜对BDNF的需求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高压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TRKB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大鼠海马结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7
14
作者 赖红 曾亮 +3 位作者 赵海花 高杰 王铁民 吕永利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3-675,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海马结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老龄性改变,为脑衰老提供可靠的免疫组织化学资料。方法:选用雌性Wistar大鼠24只,分为青年组和老龄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2组大鼠海马结构BDNF阳性产物进行定性... 目的:探讨大鼠海马结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老龄性改变,为脑衰老提供可靠的免疫组织化学资料。方法:选用雌性Wistar大鼠24只,分为青年组和老龄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2组大鼠海马结构BDNF阳性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老龄组海马CA3和CA1区神经元BDNF含量比青年组分别下降了13.3%、10.4%。然而,齿状回从青年到老年变化不显著。结论:老龄时海马CA3和CA1区神经元的BDNF表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含量明显降低。提示老龄大鼠海马CA3和CA1区神经元BDNF表达的改变,可能是老龄动物海马结构营养及学习记忆障碍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结构 老龄大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拉法辛对卒中后抑郁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代沐华 李德强 韩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7-534,共8页
目的:观察盐酸文拉法辛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探讨盐酸文拉法辛对认知的改善与海马CA3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50只成年雄... 目的:观察盐酸文拉法辛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探讨盐酸文拉法辛对认知的改善与海马CA3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3个文拉法辛治疗剂量组(5、10、20 mg.kg-1),每组10只。采用选择性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后给予连续3周的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方法建立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在慢性应激处理的同时,不同剂量的文拉法辛每日1次在固定的时间段注射入PSD大鼠腹腔。用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价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功能,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海马CA3区BDN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能力显著下降(P<0.05),反映记忆功能的空间探索时间和跨平台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2±4.8)s vs(45.9±4.5)s及(1.3±0.3)次vs(8.3±1.1)次;而且BDNF阳性细胞数也较对照组下降(9.8±3.2 vs 18.5±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D大鼠经文拉法辛5、10及20 mg.kg-1.d-1治疗后,认知功能和BDNF表达均显著提高。结论:文拉法辛能改善卒中后抑郁大鼠学习记忆障碍;这可能与增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环己醇类/投药和剂量 卒中/治疗 抑郁症/治疗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记忆障碍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心解郁方治疗血管性抑郁症的效果及对血清5-羟色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晓南 黄世敬 +2 位作者 吴巍 张颖 杨戈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4期99-102,112,共5页
目的观察开心解郁方治疗血管性抑郁症(VD)的临床效果,初步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自2012年3月~2014年2月完成观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门诊60例VD患者,采用实用性随机对照,按3∶2比例入组,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服用... 目的观察开心解郁方治疗血管性抑郁症(VD)的临床效果,初步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自2012年3月~2014年2月完成观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门诊60例VD患者,采用实用性随机对照,按3∶2比例入组,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服用中药开心解郁方,对照组服用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8周记录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医症状积分表观察疗效,治疗前后进行血清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浓度检测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8周后HAMD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抑郁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8周后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两组治疗2、4周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8周后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从中医症状综合疗效来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不思饮食、善太息、乏力、失眠等症状方面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两组治疗后5-HT、BDN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但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心解郁方具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疗效与氢溴酸西酞普兰相当,而在缓解中医症状方面更具优势,可能与促进5-HT、BDNF的合成或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抑郁症 开心解郁方 5-羟色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中药对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外侧膝状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翔 谢钊 +6 位作者 郭红建 谢学军 路雪婧 王毅 王超 杨东梅 王桃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8-921,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大鼠慢性高眼压(elev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EIOP)模型外侧膝状体(lateral geniculate nu-cleus,LGN)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n factor,BDNF)的干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烙闭...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大鼠慢性高眼压(elev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EIOP)模型外侧膝状体(lateral geniculate nu-cleus,LGN)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n factor,BDNF)的干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烙闭上巩膜静脉法,烙闭SD大鼠3支上巩膜静脉,建立大鼠慢性EIOP模型,将30只(30眼)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给药组,每组各10只。连续灌胃8周,并于8周末处死大鼠,观察补肾活血法对EIOP大鼠眼压及BDNF表达的影响。结果造模后大鼠眼压均较造模前明显升高(均为P<0.01),在造模后8周眼压仍为造模前的2~3倍。造模后,模型组造模后即刻、造模后给药组8周眼压分别为(28.1400±7.3919)mmHg(1kPa=7.5mmHg)、(27.5800±6.3129)mmHg,给药组分别为(31.7400±8.3153)mmHg、(25.6400±5.5894)mmHg,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LGN病理切片半定量分析表明:模型组BNDF表达总面积(168614±10724)μm2、平均光密度(3066±708)、积分光密度(44443±3721),与空白组的总面积(255985±31225)μm2、平均光密度(6070±609)、积分光密度(61174±6226)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给药组的BDNF表达总面积(211739±28336)μm2、积分光密度(55793±7608),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给药组BDNF表达总面积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活血中药有助于增强EIOP大鼠LGN的BDNF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补肾活血法 神经保护 大鼠慢高眼压模型 外侧膝状体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移植促进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岩峰 吕刚 +4 位作者 赵宇 金哲 黄涛 于德水 董宝铁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1期836-838,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NSCs提取自新生Wistar大鼠的海马区,经培养、鉴定。制作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于伤后第7天移植NSCs。实验分为3组:NSCs移植组(A组),D...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NSCs提取自新生Wistar大鼠的海马区,经培养、鉴定。制作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于伤后第7天移植NSCs。实验分为3组:NSCs移植组(A组),DMEM填充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移植后BDNF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RT-PCR结果分析,移植术后第1、3、5天,A组BDNF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化结果分析,移植术后第7、14、28天BDNF的表达量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s在移植后可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表达,是其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干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脊髓发育过程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及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力燕 杨金伟 +6 位作者 郭建辉 高燕 张丽 孙伟伟 高维 冯忠堂 王廷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2-214,250,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不同发育时期人胚胎脊髓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对3周~8月人胚脊髓中BDNF蛋白进行定位、定量研究。结果:所检测的15个时段中,神经管上皮和室管膜上皮均可见BDNF阳...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不同发育时期人胚胎脊髓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对3周~8月人胚脊髓中BDNF蛋白进行定位、定量研究。结果:所检测的15个时段中,神经管上皮和室管膜上皮均可见BDNF阳性细胞,且随胚龄增加呈规律性变化;免疫印迹法显示6~9周,BDNF蛋白含量随胚龄逐渐增加,9周时达到高峰,3月后下降,6月后又有所增加但相对平稳。结论:BDNF在人胚胎脊髓发育特别是胚期脊髓的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参与神经上皮神经干细胞的分裂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人胚胎 脊髓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10
20
作者 段惠峰 甘景梨 +4 位作者 连亚军 史振娟 高存友 高延伦 张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6-809,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首发未服药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特点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研究组39例患者,符合DSM-Ⅳ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首次发病未进行过药物治疗,均给予单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6周,治疗前、治疗6周...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首发未服药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特点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研究组39例患者,符合DSM-Ⅳ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首次发病未进行过药物治疗,均给予单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6周,治疗前、治疗6周末完成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和BDNF含量测定。健康对照30例,入组时完成血清BDNF含量测定。结果研究组血清BDNF含量治疗前、后分别为(6.82±2.15)μg/L、(8.16±2.84)μg/L,治疗后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9,P=0.021),但均低于对照组的(11.6±3.3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9,P<0.001;t=4.634,P<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4,P<0.001;t=4.520,P<0.001;t=4.132,P<0.001;t=5.142,P<0.001)。治疗前血清BDNF含量与PANSS总评分减分率、阴性症状评分减分率呈正相关(r=0.348、0.351,P均<0.05),与阳性症状分减分率、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减分率及病程无相关性(r=0.204、0.186、-0.058,P均>0.05);治疗前后的血清BDNF含量变化值与病程呈负相关(r=-0.345,P<0.05),与PANSS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的减分率均无相关性(r=0.036-0.174,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首发未服药患者的血清BDNF含量低于正常人,治疗后血清BDNF可提高;治疗前的含量可能作为预测药物疗效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