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恶性胶质瘤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剂量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郑瑞锋 尹继云 +3 位作者 杨波 文海英 王彦伟 罗俊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3-304,共2页
脑恶性胶质瘤是颅内常见肿瘤,放射治疗是其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1]。作者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65例脑恶性胶质瘤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和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 脑恶性胶质瘤是颅内常见肿瘤,放射治疗是其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1]。作者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65例脑恶性胶质瘤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和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技术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恶性胶质瘤 调强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疮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基因和更昔洛韦系统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2
作者 俞美定 顾雅玲 +1 位作者 范伟萍 蔡如珏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0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和观察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基因(TK)逆转录病毒载体生产细胞(PLTKcSN/VPC)结合羟甲基无环鸟苷(GCV)系统治疗(基因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方法在人体内的安全性。方法在围手术期内对接受该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护... 目的探讨和观察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基因(TK)逆转录病毒载体生产细胞(PLTKcSN/VPC)结合羟甲基无环鸟苷(GCV)系统治疗(基因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方法在人体内的安全性。方法在围手术期内对接受该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19例患者接受该治疗后产生一些轻微的毒副作用,包括发热、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及消化系统反应,对症处理后均可控制。结论通过密切观察和护理,可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治疗后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治疗 胸苷激酶基因 护理 治疗后 脑恶性胶质瘤 临床观察 患者 结论 方法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恶性胶质瘤的放疗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国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Z1期124-126,共3页
脑恶性胶质瘤包括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naplasticastrocytoma,AA)和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e,GBM),呈浸润性生长,手术完全切除率低,局部复发率高,放射治疗是其主要治... 脑恶性胶质瘤包括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naplasticastrocytoma,AA)和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e,GBM),呈浸润性生长,手术完全切除率低,局部复发率高,放射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本文对其放疗进展进行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恶性胶质瘤 放射疗法 放射损伤 中位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脑恶性胶质瘤术后两种同步放化疗方案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4
作者 翟小明 王建平 +1 位作者 张军宁 顾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5-257,共3页
目的比较成人脑恶性胶质瘤患者进行术后放疗同步替莫唑胺(TMZ)治疗与同步替尼泊甙(VM-26)联合司莫司汀(Me-CCNU)化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96例18周岁以上恶性胶质瘤患者,均经手术肉眼全切或部分切除肿瘤,Karnofskv评分60分以上,随机分为两... 目的比较成人脑恶性胶质瘤患者进行术后放疗同步替莫唑胺(TMZ)治疗与同步替尼泊甙(VM-26)联合司莫司汀(Me-CCNU)化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96例18周岁以上恶性胶质瘤患者,均经手术肉眼全切或部分切除肿瘤,Karnofskv评分60分以上,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TMZ-RT组)和对照组(VM-RT组),每组各48例。(1)TMZ-RT组:放疗同步TMZ治疗组;(2)VM-RT组:放疗同步VM方案化疗组。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急性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即期疗效、中位生存时间和1、2、3年总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观察期内均未出现Ⅲ度以上毒性反应,TMZ-RT组的Ⅰ~Ⅱ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VM-RT组为低(P<0.05)。TMZ-RT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VM-RT组(JP<0.05)。TMZ-RT组的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2.9%、54.2%、31.3%,优于VM-RT组的16个月及62.5%、33.3%、16.7%(P<0.05)。结论成人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疗同步TMZ化疗疗效较好,毒副作用亦较轻,TMZ口服应用方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胶质 放疗 替莫唑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脑胶质瘤TMZ联合同步放疗临床疗效探讨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方明 田增民 +11 位作者 聂青 徐世侠 杨平 康静波 张丽萍 张军 朱奇 贾海威 温居一 方恒虎 郑伟 吴苏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721-724,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产替莫唑胺(TMZ)联合同步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方法:2004年6月~2007年11月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胶质瘤51例(Ⅲ级28例;Ⅳ级23例),采用国产TMZ联合同步放疗(RT-TMZ组)与同期单纯放疗(RT组... 目的:探讨国产替莫唑胺(TMZ)联合同步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方法:2004年6月~2007年11月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胶质瘤51例(Ⅲ级28例;Ⅳ级23例),采用国产TMZ联合同步放疗(RT-TMZ组)与同期单纯放疗(RT组)患者对照研究分析。RT-TMZ组:28例(Ⅲ级15例;Ⅳ级13例)采取局部放疗同时每天持续口服TMZ化疗(75mg/m^2)以及TMZ化疗(150~200mg/m^2)4~6个周期的辅助治疗。RT组:23例(Ⅲ级13例;Ⅳ级10例),采取单纯放射治疗60~75Gy。结果:1)RT-TMZ组与RT组相比死亡率分别为46.4%和82.6%;生存率分别为53.6%和17.4%(P<0.05)。2)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6%、38.5%、38.5%和43.6%、23.9%、23.9%。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4个月±2.57和18个月±2.4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3)RT-TMZ组疗效好于RT组,而不良反应轻微,仅限于Ⅰ、Ⅱ级。结论:国产TMZ联合同步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优于局部单纯放疗,有明显提高患者2、3年生存率的趋势,而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轻微,临床依从性良好,值得进一步扩大病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胶质 三维适形放疗 替莫唑胺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脑胶质瘤同步放化疗中替莫唑胺化疗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被引量:37
6
作者 康勋 李珊 +4 位作者 谢铮铮 赵艳杰 姜妮 周蕾 李文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89-593,共5页
目的替莫唑胺是一种新型烷化剂,因其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好、良好的血脑屏障通透性以及突出的治疗效果,已成为恶性脑胶质瘤治疗的常规用药。本文旨在通过对替莫唑胺的不良反应的研究,以期最大限度地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 目的替莫唑胺是一种新型烷化剂,因其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好、良好的血脑屏障通透性以及突出的治疗效果,已成为恶性脑胶质瘤治疗的常规用药。本文旨在通过对替莫唑胺的不良反应的研究,以期最大限度地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根据2009年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制定的药物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第四版(CTCAE-V4.0),观察使用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的同步放化疗和化学治疗患者所出现的化疗不良反应,并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进行处理。结果本组95例接受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放化治疗的患者中,严格依据CTCAE-V4.0评价原则,得出结果如下:有20例患者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其中1级的有12例,2级有8例。发生1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为6例,2级的为3例;1级血小板减少者3例,2级的为1例。发生脱发者为53例,1级的有41例,2级有12例。发生皮疹、斑丘疹共7例,1级的为6例,2级的为1例。所有上诉不良反应较轻,标准均为1-2级,无3、4、5级不良反应发生。在给予对症、停药处理后均能明显缓解。结论替莫唑胺是目前胶质瘤治疗的常用药物,通过对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显示其不良反应较轻微,且给予对症处理后均能明显缓解。因此,在对恶性脑胶质瘤患者使用同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中,替莫唑胺的应用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胶质 替莫唑胺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玉宇 曲雅勤 +3 位作者 姜新 赵钦 郭潇 冯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1-574,共4页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联合替莫唑胺(TMZ)化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46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IMRT+TMZ)22例和单纯放疗组(IMRT...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联合替莫唑胺(TMZ)化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46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IMRT+TMZ)22例和单纯放疗组(IMRT)24例,随访12~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观察2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全部患者均按计划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0个月和7.6个月(P<0.05),1年生存率为86.36%(19/22)和58.33%(14/24),2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为Ⅰ~Ⅱ度的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患者可较好耐受,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联合TMZ化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IMRT,且不良反应轻微,是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胶质 调强适形放疗射治 替莫唑胺 无进展生存期 1年生存率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药敏试验及化疗耐药和敏感分子特征指导的恶性脑胶质瘤临床个体化化疗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俊平 魏大年 +3 位作者 史泓浏 岳伟英 于春江 陈忠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76-480,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脑胶质瘤临床个体化化疗的策略。方法恶性脑胶质瘤新鲜肿瘤组织用MTT法进行化疗药物体外药敏试验;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蛋白表达,据M... 目的探讨恶性脑胶质瘤临床个体化化疗的策略。方法恶性脑胶质瘤新鲜肿瘤组织用MTT法进行化疗药物体外药敏试验;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蛋白表达,据MGMT测定结果选择化疗方案;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MGMT表达阳性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接受3组化疗方案化疗:含亚硝脲类药物化疗组,含替莫唑胺化疗组,不含亚硝脲和替莫唑胺化疗组。评价3组化疗方案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用FISH方法检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组织1p/19q LOH,据检测结果选择化、放疗模式。结果体外药敏试验阴性符合率较高,为14/15。据MGMT表达情况选择化疗方案的客观有效率为34%,疾病控制率为72%。MGMT阳性表达的恶性脑胶质瘤,含亚硝脲类化疗组、含替莫唑胺化疗组、不含亚硝脲和替莫唑胺化疗组的客观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0和2/11、3/18和11/18、7/22和17/22。不含亚硝脲和TMZ化疗组的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较含亚硝脲化疗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据体外药敏试验及MGMT测定选择化疗方案,可提高近期疗效;MGMT阳性表达的恶性胶质瘤病人,不含亚硝脲和替莫唑胺化疗方案有较好疗效;但含替莫唑胺化疗方案也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胶质 体外药敏试验 MGMT 1p/19q LOH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尼泊甙-司莫司汀序列给药治疗恶性脑胶质瘤 被引量:6
9
作者 汪求精 李铁林 +3 位作者 段传志 黄庆 张世忠 徐如祥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29-330,共2页
目的 探讨替尼泊甙(VM26)与司莫司汀(MeCCNU)序列给药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145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胶质瘤病人术后采用超选择性动脉内灌注加静脉滴注VM26及口服MeCCNU化疗,通过比较化疗前后影像学表现... 目的 探讨替尼泊甙(VM26)与司莫司汀(MeCCNU)序列给药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145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胶质瘤病人术后采用超选择性动脉内灌注加静脉滴注VM26及口服MeCCNU化疗,通过比较化疗前后影像学表现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本组145例病人治疗后完全缓解21例(14.5%)、部分缓解72例(49.6%)、无变化31例(21.4%)、恶化21例(14.5%)。1、2、3年存活率分别为90.3%、74.5%和22.8%。全部病人无严重并发症及毒性反应。结论 VM26-MeCCNU联合序列给药可延长脑胶质瘤病人生存时间,并发症及毒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胶质 替尼泊甙 司莫司汀 序列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对恶性脑胶质瘤细胞BT325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俊生 张齐 +1 位作者 关宁 霍小川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319-1320,共2页
目的:探索人参皂苷对恶性脑胶质瘤细胞BT325的作用.方法:MTT法测定人参皂苷对恶性脑胶质瘤细胞(BT325)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恶性脑胶质瘤细胞(BT325)周期的影响.结果:10~100μg/mL人参皂苷可抑制恶性脑胶质瘤细胞... 目的:探索人参皂苷对恶性脑胶质瘤细胞BT325的作用.方法:MTT法测定人参皂苷对恶性脑胶质瘤细胞(BT325)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恶性脑胶质瘤细胞(BT325)周期的影响.结果:10~100μg/mL人参皂苷可抑制恶性脑胶质瘤细胞(BT325)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人参皂苷阻止恶性脑胶质瘤细胞(BT325)在G1/S期.结论:人参皂苷对恶性脑胶质瘤细胞(BT325)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恶性胶质 BT3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9例术后高度恶性脑胶质瘤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彭世义 邬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高度恶性脑胶质瘤的预后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江西省肿瘤医院2005年4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89例高度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全切43例,部分切除46例;WHO3级45例,4级44例。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期13个月,2年总生... 目的:探讨高度恶性脑胶质瘤的预后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江西省肿瘤医院2005年4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89例高度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全切43例,部分切除46例;WHO3级45例,4级44例。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期13个月,2年总生存率(OS)及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43.2%和36.9%;单因素分析显示切除程度、病理分级、年龄是OS的影响因素(P<0.05),切除程度、脑室系统受侵、术后放疗是PFS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除程度、年龄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切除程度、术后放疗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全组共41例复发,其中原位复发65.9%,远隔部位复发34.1%;46例脑室系统受侵者,11例出现远隔部位复发;其余43例,仅3例出现远隔部位复发。结论:手术切除程度、年龄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术后放疗能改善PFS;原位复发是主要复发模式,脑室受侵增加了远处播散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恶性胶质 预后 失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iRNA-Notch1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对恶性脑胶质瘤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尹昌林 吕胜青 +3 位作者 黄轶 李光辉 唐莉 杨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11-1214,共4页
目的建立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人Notch1基因RNA干扰体外表达体系并观察对恶性脑胶质瘤细胞的作用。方法将人Notch1基因RNAi双链转录DNA片段重组到逆转录病毒质粒Psilencer5.1-H1Retro中,构建成携带人Notch1基因RNAi逆转录病毒载体pSiRNA-Not... 目的建立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人Notch1基因RNA干扰体外表达体系并观察对恶性脑胶质瘤细胞的作用。方法将人Notch1基因RNAi双链转录DNA片段重组到逆转录病毒质粒Psilencer5.1-H1Retro中,构建成携带人Notch1基因RNAi逆转录病毒载体pSiRNA-Notch1,经PT67细胞包装后,产生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U251和CHG-5恶性脑胶质瘤细胞,用WST-8、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对转染细胞活性、人Notch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重组pSiRNA-Notch1质粒经测序鉴定正确。重组逆转录病毒滴度可达224×104cfu/ml,感染U251和CHG-5恶细胞后3d能明显抑制细胞生长,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Notch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未干扰组。结论携带人Notch1基因RNAi双链转录DNA片段的逆转录病毒有明显的抑制恶性脑胶质瘤细胞生长作用,为下一步开展基因治疗恶性脑胶质瘤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iRNA—Notch1逆转录病毒载体 恶性胶质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5-FC自杀基因治疗系统体外杀伤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胜青 刘运生 +2 位作者 杨辉 陈祖林 黄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4-176,180,共4页
目的 :探讨胞嘧啶脱氨酶 / 5 氟胞嘧啶 (CD/ 5 FC)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采用Lipofectamine2 0 0 0脂质体介导法将CD基因转染U2 5 1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 ,G4 1 8筛选获得抗性克隆 (取名为U2 5 1 /CD... 目的 :探讨胞嘧啶脱氨酶 / 5 氟胞嘧啶 (CD/ 5 FC)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采用Lipofectamine2 0 0 0脂质体介导法将CD基因转染U2 5 1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 ,G4 1 8筛选获得抗性克隆 (取名为U2 5 1 /CD细胞 ) ,使用不同浓度的 5 FC作用于U2 5 1 /CD细胞 ,MTT法测定活性细胞比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检测 5 FC培养液内 5 FU的浓度。结果 :U2 5 1细胞获得了质粒的成功转染。基因转染使G4 1 8抗性细胞 (U2 5 1 /CD细胞 )对 5 FC高度敏感。未转染的U2 5 1细胞对 5 FC不敏感 ,IC50 约为 6 5 0 0 μmol/L ,而转染基因后IC50 约为 1 0 μmol/L。并且加入不同浓度的 5 FC后 ,U2 5 1 /CD细胞培养液内均能检测到 5 FU。结论 :5 FC对CD基因修饰U2 5 1细胞具有杀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嘧啶脱氨酶 5-氟胞嘧啶 基因治疗 恶性胶质 细胞杀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脑胶质瘤的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锦华 周政 +2 位作者 张可成 黄其林 刘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62-364,共3页
关键词 恶性胶质 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放射源植入术治疗恶性脑胶质细胞瘤
15
作者 朱京丽 洛小林 乐志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71-272,共2页
恶性脑胶质细胞瘤的局部控制率不高 ,因此很少有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生存 ,虽然有手术、外放射、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但疗效仍然很令人失望。近距离放射治疗提高了肿瘤的照射剂量和照射精度 ,对于经选择的原发和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 ,可以... 恶性脑胶质细胞瘤的局部控制率不高 ,因此很少有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生存 ,虽然有手术、外放射、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但疗效仍然很令人失望。近距离放射治疗提高了肿瘤的照射剂量和照射精度 ,对于经选择的原发和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 ,可以改善局部控制和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放射源植入术 治疗 恶性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脑胶质瘤手术联合放疗和化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辉 彭宗军 +3 位作者 吴小聪 贾映海 陈登奎 黄山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2164-2164,共1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手术联合放疗和化疗对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效果及影响。方法:收治46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32例患者进行了全部切除,14例患者经过了大部分的切除,术后给予3D适形放疗,放射总剂量达到60Gy,且同时应用单药替莫唑胺进行口... 目的探讨与分析手术联合放疗和化疗对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效果及影响。方法:收治46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32例患者进行了全部切除,14例患者经过了大部分的切除,术后给予3D适形放疗,放射总剂量达到60Gy,且同时应用单药替莫唑胺进行口服化疗,放疗完成后的第二周继续口服单药替莫唑胺。实验结果:生存时间1年34例,生存率为73.帆;2年21例,生存率为45.麟;无进展的平均生存时间为(56.53±3.56)周,总的平均生存时间为(63.47±4.09)周。结论分析:在恶性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中,手术联合放疗和化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患者具有的毒性和副作用较小,在临床中具有着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胶质 手术 放疗 化疗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疗联合口服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傅浩 万林林 +3 位作者 杨灵 袁传平 刘小红 邹瑜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556-1558,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共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观察组在适形放疗的同时采用TMZ化疗,28 d为一个疗...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共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观察组在适形放疗的同时采用TMZ化疗,28 d为一个疗程,每例患者进行4-6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仅行单纯适形放疗,两组患者放疗方法及剂量相同。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定期随访,进行实体肿瘤客观疗效、中位复发时间、生存率、生活质量和药物安全性的评定。结果脑增强CT或MRI示实体肿瘤治疗后观察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4例、稳定5例、病变进展2例;对照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7例、病变进展3例,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5.7%(12/14)、78.6%(11/14)和57.1%(8/14),对照组分别为71.4%(10/14)、35.7%(5/14)和14.3%(2/14);观察组中位复发时间为(22.8±8.9)个月,对照组中位复发时间为(16.3±10.4)个月,两组2、3年生存率及中位复发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痛及骨髓抑制等,发生率低,且仅限于I、II级,经对症治疗后未影响治疗,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放疗联合口服TMZ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其近期疗效与单纯放疗的疗效相当,但其能延缓中位复发时间,提高2、3年生存率;不良反应轻微,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胶质 三维适形放疗 替莫唑胺 化学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替佐米对U87胶质瘤放射增敏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樊锐太 胡勇 +4 位作者 刘俊启 张晶晶 陈昱丞 宋锐 顾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58-760,共3页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对放射治疗U87胶质瘤裸鼠移植瘤的增敏作用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U87胶质瘤模型。造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C)、照射组(RT)、硼替佐米组(BTZ)和联合组(BTZ+RT),裸鼠经8 MeV-β...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对放射治疗U87胶质瘤裸鼠移植瘤的增敏作用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U87胶质瘤模型。造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C)、照射组(RT)、硼替佐米组(BTZ)和联合组(BTZ+RT),裸鼠经8 MeV-β线照射治疗,联合组在照射基础上分别经腹腔注射BTZ,剥离瘤组织,称量计算抑瘤率,测定细胞周期分布、肿瘤生长延迟时间(TGD)、放射增敏比(SER),并比较各组裸鼠平均生存时间。结果 BTZ+RT组抑瘤率为46.5%,优于RT组的31.5%(F=25.6,P<0.01);BTZ+RT组生长延迟时间(TGD)长于RT组(59 d vs 38 d,P<0.01),BTZ+RT使单独放疗的敏感性提高1.44倍;RT联合应用BTZ后,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79.9%vs 66.0%,P<0.01),G2/M期细胞比例显著提高(3.2%vs 16.4%,P<0.01);BTZ联合RT对小鼠生存时间也有较大改善。结论BTZ对放射治疗U87胶质瘤具有明显的增敏效应,能够有效逆转放射所致细胞G0/G1期进程阻滞,提高G2/M期细胞比例,延长带瘤小鼠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胶质 硼替佐米 放射治疗 放射增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转录因子Runx3在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1
19
作者 白文栋 张瑞 +4 位作者 孟艳玲 曹云新 王涛 赵晶 杨安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66-869,共4页
目的:制备含有融合Flag标签的Runx3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感染神经胶质细胞瘤U251,观察外源Runx3在细胞中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方法:用PCR的方法扩增Runx3基因,并将Flag标签蛋白的编码基因与RUNX3基因进行融合,构建腺病毒穿梭载体... 目的:制备含有融合Flag标签的Runx3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感染神经胶质细胞瘤U251,观察外源Runx3在细胞中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方法:用PCR的方法扩增Runx3基因,并将Flag标签蛋白的编码基因与RUNX3基因进行融合,构建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CMV-Runx3,经KpnI/XhoI双酶切鉴定并测序。利用电转化方法将经PmeI线性化的pShuttle-CMV-Runx3穿梭载体导入BJ5183重组细菌,获取重组腺病毒质粒Ad-Runx3,再将经PacI线性化的Ad-Runx3重组病毒骨架质粒转染293A包装细胞,包装并扩增病毒。利用该病毒感染神经胶质细胞瘤U251,用免疫印迹法观察外源Runx3在细胞中的表达,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其在细胞内的定位。结果:构建并包装表达Runx3蛋白的重组腺病毒,用重组腺病毒感染U251细胞后,经免疫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可见外源导入的Runx3蛋白在细胞核内的特异性定位。结论:成功制备了含有融合Flag标签的转录因子Runx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U251细胞,在细胞中观察到该分子表达后定位于细胞核中,为研究Runx3在神经胶质瘤发生中的作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X3 腺病毒 恶性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3T^1H—MRS对恶性肿瘤代谢产物的空间分布的评估
20
作者 王娟(译) 周义成(校)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1期3-3,共1页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使用具特征性的代谢产物波谱成像鉴别不同级别的恶性脑胶质瘤。方法:32例组织学确诊的脑胶质瘤患者(其中低级别性10例,高级别性22例)行常规MRI检查后进行波谱分析,且均使用3TMR机。兴趣区包括非坏死区域、坏...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使用具特征性的代谢产物波谱成像鉴别不同级别的恶性脑胶质瘤。方法:32例组织学确诊的脑胶质瘤患者(其中低级别性10例,高级别性22例)行常规MRI检查后进行波谱分析,且均使用3TMR机。兴趣区包括非坏死区域、坏死区域、肿瘤组织、病灶边缘、灶周水肿区域及正常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产物 空间分布 恶性 MRS 恶性胶质 波谱分析 常规MRI 组织 正常组织 特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