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三级网络筛查及对早期干预方案的卫生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时松和 李桑桑 +3 位作者 刘德臣 许予明 李玉生 宋波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9-461,464,共4页
目的在脑卒中防治三级网络筛查模式的基础上探讨早期干预方案的成本效用情况。方法 2012年和2013年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筛查点人群作为干预组,选取河南省其他四个基地医院的筛查点人群作为对照组,2013年的干预组采取国家卫计委... 目的在脑卒中防治三级网络筛查模式的基础上探讨早期干预方案的成本效用情况。方法 2012年和2013年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筛查点人群作为干预组,选取河南省其他四个基地医院的筛查点人群作为对照组,2013年的干预组采取国家卫计委规定的常规筛查模式基础上的三级网络筛查模式,其余均采取常规筛查模式。通过使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风险评估表搜集相关信息,计算出双侧颈动脉内膜增厚的检出率。利用Markov模型在双侧颈动脉内膜增厚早期药物干预基础上,对适应人群所行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进行成本效用分析。结果三级网络筛查模式双侧颈动脉内膜增厚的检出率高于常规筛查模式(χ~2=66.406,P<0.001);实行早期干预方案可使30年间每10万人中减少1689例脑卒中的发病,每减少1例脑卒中发病需费用50050元,每增加一个质量调整寿命年需投入6049元。结论在三级网络筛查模式的基础上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成本效用分析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三级网络筛查模式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MARKOV模型 成本效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社区康复医疗网络服务模式初探 被引量:10
2
作者 郝莉 宋立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社区康复 医疗网络服务模式 家庭档案 网络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疗养院开展三级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庆华 代新年 +4 位作者 单守勤 侯方高 宋学岐 尤阳 潘美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2-384,共3页
康复医学的发展为广大脑卒中幸存患者带来了提高生存质量的希望。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在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中已达成共识”。目前我国的康复医学尚未形成一种经济有效、适合国情的康复模式,无法适应残疾患者数量多、分布广、经济条件有限的... 康复医学的发展为广大脑卒中幸存患者带来了提高生存质量的希望。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在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中已达成共识”。目前我国的康复医学尚未形成一种经济有效、适合国情的康复模式,无法适应残疾患者数量多、分布广、经济条件有限的状况。本文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的方法,通过医院一疗养院一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开展“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方案,探讨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患者 三级康复治疗 疗养院 临床疗效 康复医学 康复模式 患者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不同阻力系数动静态任务在卒中后康复训练中的研究
4
作者 付灵弟 窦佳轩 +3 位作者 应婷婷 尹立勇 唐敏 梁振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90-1903,共14页
目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创脑功能检测方法,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可以及时获取脑功能变化指标,并应用于神经康复领域。康复机器人设计有被动、主动、阻力3种训练模式,其... 目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创脑功能检测方法,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可以及时获取脑功能变化指标,并应用于神经康复领域。康复机器人设计有被动、主动、阻力3种训练模式,其中阻力模式对具有一定肌力水平的患者有更好的康复效果。阻力模式下的控制方式分为动态控制和静态控制,而有关阻力模式下不同控制方式对于卒中上肢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不同控制模式下的重要参数——力度对脑区激活的影响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动态与静态阻力模式在不同阻力水平下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康复期间脑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招募20名患有上肢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并预先进行了适应性训练和两种运动模式下3种不同力度的训练。采集双侧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ices,PFC)、双侧初级感觉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ices,M1)、双侧初级躯体感觉皮层(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ices,S1)和双侧前运动皮层和辅助运动皮层(premotor and supplementary motor cortices,PM)在静息和运动训练状态下的fNIRS数据,并计算样本数据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偏侧化指数(lateralization index,LI)、锁相值(phase locking value,PLV)和网络测度,来考察皮层激活特性和脑连接拓扑特性。结果与静息态相比,动态模式和静态模式显著激活了脑的对侧M1区和同侧的PM区。与动态相比,静态模式对对侧M1区的激活更明显。脑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动态和静息状态下的对侧PFC区和对侧M1区(F=4.709,P=0.038),对侧PM区和同侧M1区(F=4.218,P=0.049)的网络连接强度存在显著差异。此外,研究结果显示,动态模式下M1区激活同力度增加呈正相关,静态模式下则相反。结论动、静态两种阻力训练模式均能激活相应的脑功能区。动态阻力模式比静态阻力模式使脑氧水平变化更大、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之间的连通性更强,且力度的增加对于不同的模式产生的影响具有差异性。针对脑卒中患者,动态模式可能对运动相关的脑功能区激活有更强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力模式 功能性近红外 皮层激活 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心健康管理师主导脑卒中风险筛查门诊的实践效果 被引量:16
5
作者 胡琼丹 陈霞 +1 位作者 曹教育 陈珍凤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脑心健康管理师主导的脑卒中风险筛查门诊实践效果。方法2019年建立脑卒中风险筛查门诊,选拔和培训脑心健康管理师,制订工作流程和规范,筛查门诊通过初筛评定患者脑卒中风险等级,对中高危风险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针对性指导。结... 目的探讨脑心健康管理师主导的脑卒中风险筛查门诊实践效果。方法2019年建立脑卒中风险筛查门诊,选拔和培训脑心健康管理师,制订工作流程和规范,筛查门诊通过初筛评定患者脑卒中风险等级,对中高危风险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针对性指导。结果截至2021年12月,15名脑心健康管理师为3370例患者提供脑卒中风险筛查,筛查出2939例中高危风险患者并建档。2021年1~5月有效随访256例,患者戒烟、饮酒、饮食口味、运动、血压规律测量和血压血糖控制达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脑卒中风险筛查门诊提高了患者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认知,对促进不良生活方式改善和高危因素控制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筛查 心健康管理师 工作模式 护理门诊 高危因素 预防 一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