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携带全长人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的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咏平 张木勋 袁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1-794,共4页
目的构建携带全长人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very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VLDLR)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方法通过设计含有特定酶切位点的引物,从人的骨骼肌中提取RNA,合成cDNA,扩增人VLDLR全长基因5′端约1 000 bp的DNA,并以含人... 目的构建携带全长人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very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VLDLR)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方法通过设计含有特定酶切位点的引物,从人的骨骼肌中提取RNA,合成cDNA,扩增人VLDLR全长基因5′端约1 000 bp的DNA,并以含人VLDLR基因片段的质粒为模板,合成人VLDLR全长基因近3′端约1 600 bp的DNA,通过粘端连接将2片段连接成全长VLDLR后,再将其连接到重组腺相关病毒包装系统的特定载体raav-UF1上,用293细胞作为包装细胞,配合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相关质粒:辅助质粒(phelp-er)和包装质粒(Pxx2),包装大量携带人VLDLR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VLDLR-UF1),以含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ce protein,GFP)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GFP-UF1)为对照,测定raav-VLDLR-UF1及raav-GFP-UF1的滴度。结果raav-GFP-UF1和raav-VLDLR-UF1的滴度均为4×1011pfu/ml,达到实验要求。结论成功构建携带全长人VLDLR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有望为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基因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 人骨骼肌 重组腺相关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树突状细胞相关C型凝集素-1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3
2
作者 夏迪 钱倩 +5 位作者 刘志成 谭鸣鸣 丁媛 苏欣 孙文逵 施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1-345,共5页
目的树突状细胞相关C型凝集素-1(dendritic cell-associated C-type lectin-1,Dectin-1)是介导抗真菌天然免疫的重要受体之一。文中旨在构建表达小鼠Dectin-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扩增、纯化获得高浓度的重组腺病毒。方法将PCR扩增的... 目的树突状细胞相关C型凝集素-1(dendritic cell-associated C-type lectin-1,Dectin-1)是介导抗真菌天然免疫的重要受体之一。文中旨在构建表达小鼠Dectin-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扩增、纯化获得高浓度的重组腺病毒。方法将PCR扩增的目的片段CLEC7A-p IRES2-EGFP重组到中间载体p DONR221上,再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 AD/CMV/V5-DEST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 AD-CLEC7A-p IRES2-EGFP,经Pac I线性化后转染人胚肾293(HEK293)细胞,收获重组腺病毒p AD-CLEC7A-p IRES2-EGFP;利用HEK293细胞大量扩增腺病毒;并进行重组腺病毒的滴度测定;用荧光显微镜和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转染重组腺病毒组(Dectin-1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HEK293细胞)和转染空病毒组(空病毒转染HEK293细胞)中Dectin-1基因的表达。结果菌落PCR鉴定、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均显示重组腺病毒含有Dectin-1基因,腺病毒滴度为5×1011IU/m L,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PCR检测到转染重组腺病毒组Dectin-1表达量是转染空病毒组的8677.25倍。结论成功构建并获得了较高浓度的Dectin-1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为下一步体内外研究Dectin-1高表达在宿主抗真菌天然免疫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相关C型凝集素-1 CLEC7A基因 病毒载体 模式识别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apoAⅠ和SR-BⅠ双基因表达对动脉硬化模型鼠保护效应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栗炳南 李志艳 +2 位作者 张娟 刘珍清 谭孟群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30-841,共12页
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AAV)具有很多安全方面的特性,有利于其在动脉硬化方面的治疗研究.尽管如此,传统的介导单个基因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这都归因于动脉硬化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多种基因的缺陷而不是单单某一特定基因.为了克服这个问题... 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AAV)具有很多安全方面的特性,有利于其在动脉硬化方面的治疗研究.尽管如此,传统的介导单个基因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这都归因于动脉硬化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多种基因的缺陷而不是单单某一特定基因.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尝试了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双基因对动脉硬化的治疗研究.实验大鼠分为动脉硬化模型鼠和正常饮食组(即正常对照组),动脉硬化组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AAV-apoAⅠ/SR-BⅠ,AAV-apoAⅠ,与AAV-GFP尾静脉注射,同时正常饮食组尾静脉注射PBS作为对照.其中目的基因mRNA检测采用RT-PCR方法,蛋白质表达的检测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ELISA.由饮食诱导的动脉硬化和高胆固醇的大鼠模型在尾静脉注射后8周进行冰冻切片的荧光检测.重组AAV载体显示出较强的表达活性.尾静脉注射治疗8周后,AAV-apoAⅠ/SR-BⅠ与AAV-apoAⅠ治疗组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与AAV-GFP治疗组相比有了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各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发现,AAV-apoAⅠ/SR-BⅠ与AAV-apoAⅠ治疗组的腹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相对于AAV-GFP治疗组有了明显下降(P<0.05),血清hs-CRP和SOD的水平有了明显上升(P<0.01),血清MDA的水平有了明显的下降(P<0.01).同时也检测了动脉硬化相关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显示,rAAV-hapoAⅠ-IRES-hSR-BⅠ治疗后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发挥抗炎作用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加动脉硬化板块的稳定性以及降低血浆胆固醇含量的.总之,利用2型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过度表达人载脂蛋白AⅠ和SR-BⅠ可能对饮食诱发大鼠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硬化的产生有利影响.这些结果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腺相关病毒载体 载脂蛋白A I B族I型清道夫受体 胆固醇逆向转运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抵抗相关基因UVRAG影响狂犬病病毒感染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倩倩 王鑫鑫 +3 位作者 罗杰 温志远 王金良 步志高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12-819,共8页
为研究宿主因子紫外线抵抗相关基因(UVRAG)影响狂犬病病毒(RABV)感染的机制,本研究在HEK293细胞中干扰或过表达UVRAG后感染表达mCherry蛋白的重组RABV(rERA-mCherry),于感染后不同时间(24 h、48 h、72 h、96 h)检测上清中病毒的滴度并... 为研究宿主因子紫外线抵抗相关基因(UVRAG)影响狂犬病病毒(RABV)感染的机制,本研究在HEK293细胞中干扰或过表达UVRAG后感染表达mCherry蛋白的重组RABV(rERA-mCherry),于感染后不同时间(24 h、48 h、72 h、96 h)检测上清中病毒的滴度并绘制病毒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与转染对照siControl的细胞相比,干扰UVRAG的表达再感染RABV后不同时间细胞上清中的病毒滴度均显著降低(p<0.01),表明干扰UVRAG的表达后抑制RABV的复制能力;而过表达UVRAG后则不影响RABV的增殖能力。干扰293细胞中UVRAG的表达后分别感染表达RABV G蛋白的重组VSV(rERA-G-VSV)及VSV,6 h后利用q PCR方法检测各细胞中的病毒拷贝数。结果显示,与未干扰的细胞相比,干扰UVRAG表达后细胞中rERA-G-VSV基因拷贝数极显著下降(p<0.001);但干扰或者未干扰细胞中VSV基因拷贝数则无显著差别。表明RABV G蛋白是rERA-G-VSV在干扰UVRAG表达细胞中增殖下降的原因且UVRAG影响RABV感染的早期侵入阶段。干扰293细胞中UVRAG表达后感染rERAmCherry,利用酸绕过试验进一步分析RABV感染的阶段;上述干扰细胞感染rERA-mCherry后不同时间点(0、1.5 h、6 h)利用qPCR方法检测病毒基因拷贝数,分析UVRAG影响RABV侵入的具体阶段。酸绕过试验结果显示,经pH7.5的PBS处理后,干扰组的细胞相对于未干扰组细胞中RABV基因拷贝数极显著下降(p<0.001);但pH5.5的酸性PBS处理后两组转染细胞中的病毒拷贝数无显著差异。进一步证明UVRAG在RABV感染早期的侵入阶段发挥重要作用。不同时间点病毒基因拷贝数的qPCR检测结果显示,病毒感染后0、1.5 h两种转染细胞中的病毒拷贝数均无显著差异,但在感染病毒6 h时干扰组的细胞相比于未干扰组的细胞中病毒的拷贝数显著降低(p<0.01)。表明UVRAG影响病毒的胞内运输阶段。利用免疫共沉淀试验(Co-IP)检测UVRAG及其不同结构域蛋白与RABV受体一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mGluR2)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UVRAG的N端aa1~aa147与mGluR2存在特异性的相互作用。以上结果表明,UVRAG影响RABV的胞内运输可能与其和mGluR2的互作相关。本研究初步揭示了UVRAG在RABV感染中的作用,为RABV侵入机制的揭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紫外线抵抗相关基因 胞内运输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黄酸诱导基因-Ⅰ样受体与抗病毒固有免疫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思源 杨毅 王卫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0-672,F0003,共4页
机体的固有免疫应答在抵抗病毒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应答的前提是参与固有免疫的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对病毒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进行识... 机体的固有免疫应答在抵抗病毒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应答的前提是参与固有免疫的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对病毒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进行识别,发生受体配体反应,进而诱导干扰素和促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发挥抗病毒免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免疫应答 模式识别受体 病毒感染 诱导基因 促炎症细胞因子 视黄酸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受体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结直肠癌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相关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含欢 刘斌云 +7 位作者 霍真 边巴扎西 王倩 多布啦 尼玛卓玛 达珍 王寒 郭平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92,共9页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结直肠癌中SWI/SNF相关、基质相关、肌动蛋白依赖性染色质调节因子A亚科成员4(SMARCA4)/Brahma相关基因1、V-raf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BRAF)、P53、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组织化学表...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结直肠癌中SWI/SNF相关、基质相关、肌动蛋白依赖性染色质调节因子A亚科成员4(SMARCA4)/Brahma相关基因1、V-raf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BRAF)、P53、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和BRAF、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受体激酶(NTRK)基因改变情况,为西藏地区结直肠癌患者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病例64例,全部病例均进行SMARCA4、BRAF、P53、PD-1、PD-L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NTRK1、NTRK2、NTRK3融合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及BRAF V600E基因突变PCR检测。结果64例结直肠癌病例男女比例1.21∶1,平均年龄(56.59±13.27)岁;46例(71.88%)位于结肠,18例(28.12%)位于直肠;60例(93.75%)为腺癌,4例(6.25%)为其他类型;11例(17.19%)为T1或T2期,53例(82.81%)为T3或T4期;24例(37.50%)出现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方面,64例中1例(1.56%)SMARCA4部分肿瘤细胞表达减弱或缺失,4例(6.25%)BRAF肿瘤细胞阳性表达,35例(54.69%)P53为突变型表达;45例(70.31%)PD-1肿瘤相关免疫细胞阳性比例分数<10%,19例(29.69%)≥10%;52例(81.25%)PD-L1联合阳性分数<10,12例(18.75%)≥10。64例NTRK1、NTRK2、NTRK3融合基因检测均为阴性;4例(6.25%)检测到BRAF V600E基因突变;1例SMARCA4表达缺失病例未检测到SMARCA4基因改变。PD-L1的表达与错配修复缺陷/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和PD-1的高表达呈显著正相关(χ^(2)=10.223,P=0.001;χ^(2)=11.979,P=0.001)。结论西藏地区结直肠癌中较少出现SMARCA4表达减弱或缺失及NTRK融合基因改变,少数病例有BRAF V600E基因突变,Pan-TRK和BRAF免疫组织化学可作为NTRK融合基因及BRAF基因突变的初筛方法。错配修复缺陷/高度微卫星不稳定的病例中更容易出现PD-L1蛋白高表达,这部分患者有望获益于免疫治疗。P53突变与PD-L1表达无相关性,PD-1的高表达和PD-L1的高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结直肠癌 SWI/SNF相关、基质相关、肌动蛋白依赖性染色质调节因子A亚科成员4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V-raf鼠类肉瘤病毒基因同源物B 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受体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x1通过调控溶酶体诱导干扰素非依赖性抗病毒基因的活化
7
作者 李霞 张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1-311,共1页
病毒感染机体后,病毒核酸作为主要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可被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以及相关的DNAsensor、RNA sensor识别,通过下游接头分子TANK结合激酶1(TANK-binding kinase 1,TBK1)及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病毒感染机体后,病毒核酸作为主要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可被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以及相关的DNAsensor、RNA sensor识别,通过下游接头分子TANK结合激酶1(TANK-binding kinase 1,TBK1)及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regulatory factor 3,IRF3)促进Ⅰ型干扰素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 病毒基因 非依赖性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溶酶体 Toll样受体 活化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人群PVRL1的多态性与NSCL/P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舒申友 程红球 +2 位作者 唐世杰 陈伟练 吴燊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6-91,共6页
目的:探讨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相关基因(PVRL1)的多态性与广东人群中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SCL/P,MIM119530)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71例广东人群NSCL/P患者和100个健康志愿者的PVRL1exon 2和exon 5的多态性... 目的:探讨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相关基因(PVRL1)的多态性与广东人群中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SCL/P,MIM119530)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71例广东人群NSCL/P患者和100个健康志愿者的PVRL1exon 2和exon 5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质谱分析的方法对100例广东人群NSCL/P患者和100个健康志愿者的PVRL1α亚型的334、391、1 183位点和β亚型的1082位点进行突变检测。结果:PVRL1的exon 2和exon 5未发现有突变位点;质谱分析没有发现PVRL1α亚型的334、391、1 183位点和β亚型的1 082位点相关的S112A、T131A、G361V、V395M突变。结论:PVRL1的exon 2、exon 5,α亚型334T>A、391A>T、1 183G>A,及β亚型1 082G>T的突变并不参与所研究的广东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相关基因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药饼灸对免疫抑制大鼠SLAM、PVRL2甲基化及4-1BB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田岳凤 熊罗节 +2 位作者 王慧芳 翟春涛 李玮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0,I0001-I0005,共11页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干预对免疫抑制大鼠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激活分子(signaling lymphocytic activation molecule,SLAM)、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关受体2基因(poliovirus receptor-related 2,PVRL2)甲基化以及共刺激分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干预对免疫抑制大鼠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激活分子(signaling lymphocytic activation molecule,SLAM)、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关受体2基因(poliovirus receptor-related 2,PVRL2)甲基化以及共刺激分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9(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 member 9,TNFRSF9,又称4-1BB)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免疫抑制模型组、隔药饼灸组、假药饼灸组、中药灌胃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模,以30 mg/kg剂量对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进行模型制备,持续3 d。隔药饼灸组与假药饼灸组均选择“神阙”“关元”“中脘”“足三里(双)”进行干预,连续10 d。中药灌胃组使用六味地黄汤悬浊液灌服,连续10 d。血常规检测各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数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CD28、4-1BB、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9(tumor necrosis factor superfamily member 9,TNFSF9,又称4-1BBL)及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脾组织中4-1BB及4-1BBL平均荧光强度;BSP法检测脾组织SLAM及PVRL2。结果血常规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免疫抑制模型组白细胞显著减少。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免疫抑制模型组CD28、4-1BB及IL-17水平均显著升高;与免疫抑制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CD28、4-1BB及IL-17水平均显著降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免疫抑制模型组4-1BB及4-1BBL平均荧光强度显著升高;与免疫抑制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4-1BB及4-1BBL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甲基化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免疫抑制模型组SLAM及PVRL2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均降低;与免疫抑制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SLAM甲基化率升高,但PVRL2甲基化率降低。结论隔药饼灸可能通过调节共刺激分子4-1BB及其配体以及SLAM甲基化水平,改善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药饼灸 免疫抑制 环磷酰胺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9 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激活分子 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关受体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地区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驱动基因表达情况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乔秀丽 艾丹 +2 位作者 梁洪陆 穆殿斌 郭其森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0,共7页
背景与目的分子生物学靶向治疗已逐渐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本研究通过分析山东地区NSCLC多种驱动基因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为筛选分子靶向治疗目标人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荧... 背景与目的分子生物学靶向治疗已逐渐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本研究通过分析山东地区NSCLC多种驱动基因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为筛选分子靶向治疗目标人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荧光探针PCR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 4-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EML4-ALK)、肉瘤致癌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ROS proto-oncogene 1,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OS1)、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gene,KRAS)基因表达情况,回顾性分析阳性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EGFR基因突变阳性率为36.70%,主要为19、21外显子突变,突变人群主要为女性、腺癌、不吸烟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ML4-ALK融合基因重排阳性率为9.37%。人群特征主要为60岁以下不吸烟人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突变与病理类型和性别间无明显差异。ROS1融合基因重排阳性率为3.67%,均为60岁以下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份病例标本开展KRAS基因检测,阳性标本数2例,阳性率为8.70%。2份阳性标本均为60岁以上病例,男女各占1例,病理类型均为腺癌,均无吸烟史。此外,未发现有两种基因同时突变的病例。结论 EGFR、EML4-ALK、ROS1、KARS基因在NSCLC患者中存在较高的突变率,且具有不同的人群特征,在选择靶向治疗人群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肉瘤致癌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 鼠类肉瘤病毒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眼鳟TRAF6基因的cDNA克隆及其应对GCRV的免疫表达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开健 王静安 +4 位作者 刘巧林 王荣华 徐莹 赵鑫 肖调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1-646,共6页
为研究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基因的结构特性及其应对GCRV的免疫表达特性,采用RACE技术获得了赤眼鳟TRAF6基因的cDNA全长(共2 621 bp),其中包含5′端非编码区50 bp,开放阅读框1 629 bp,3′端非编码... 为研究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基因的结构特性及其应对GCRV的免疫表达特性,采用RACE技术获得了赤眼鳟TRAF6基因的cDNA全长(共2 621 bp),其中包含5′端非编码区50 bp,开放阅读框1 629 bp,3′端非编码区942 bp;该基因编码542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61670,理论等电点为6.01。SMART结构分析结果显示,TRAF6基因编码的蛋白包含1个RING结构域、2个锌指结构域、1个螺旋卷曲结构域和1个MATH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赤眼鳟TRAF6与团头鲂TRAF6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TRAF6在赤眼鳟的12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在中肠中的表达量最低;经GCRV感染后,赤眼鳟脾脏和头肾中TRAF6均呈波动上调趋势,在24 h达到峰值,表明TRAF6参与了赤眼鳟抗GCRV的免疫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鳟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基因 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