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治疗兔VX2肝癌: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
1
作者 赵一昊 王灏琛 金龙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观察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碘化油用于栓塞肝动脉治疗兔VX2肝癌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表现。方法分别按1∶1、1∶2及2∶1比例配制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碘化油混悬液,观察其分层时间。将2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A~D组(各5只),... 目的观察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碘化油用于栓塞肝动脉治疗兔VX2肝癌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表现。方法分别按1∶1、1∶2及2∶1比例配制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碘化油混悬液,观察其分层时间。将2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A~D组(各5只),对A组经导管注入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碘化油乳剂、B组注入盐酸多柔比星-碘化油乳剂以栓塞肝动脉,对C组予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D组予盐酸多柔比星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比较处置后4组1、4、8、12、16、20及24 h血药浓度。以另外2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建立VX2肝癌模型,并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只),对实验组经导管注入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碘化油乳剂、对照组注入多柔比星-碘化油乳剂以栓塞肝动脉;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疗效,记录肿瘤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结果不同比例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碘化油混悬液均于1 min内出现分层。药代动力学实验显示,A、C组处置后各时间点血药浓度相近,且均高于B、D组。药效学实验显示,实验组肿瘤ORR及DCR分别为50.00%(5/10)及90.00%(9/10),对照组分别为40.00%(4/10)及80.00%(8/10)。结论以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碘化油乳剂行肝动脉栓塞与单纯灌注化疗后各时间点血药浓度相近;前者用于栓塞治疗兔VX2肝癌效果与多柔比星-碘化油乳剂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栓塞 治疗性 多柔比星 脂质体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乳腺癌术后脂质体多柔比星与表柔比星个性化治疗推荐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宋徐春 周济春 吕旭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3-454,共12页
目的比较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与因果领域个体化干预效果(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effect,ITE)评估深度学习这两类方法在真实临床数据集上的个性化推荐性能差异,构建乳腺癌术后聚乙二醇脂质体多柔比星(pegylated liposomal d... 目的比较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与因果领域个体化干预效果(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effect,ITE)评估深度学习这两类方法在真实临床数据集上的个性化推荐性能差异,构建乳腺癌术后聚乙二醇脂质体多柔比星(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PLD)与表柔比星(epirubicin,EPI)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推荐模型,通过评估药物疗效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904名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87例采用PLD治疗,517例采用EPI治疗,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比较两组患者5年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结局;应用CFR_WASS等6种ITE模型预测患者在两种药物治疗下5年DFS概率,使用随机森林等6种机器学习模型作为基准进行性能分析比较;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评估预测性能,通过计算实际使用治疗与模型推荐治疗一致组和对照组的5年DFS率差异评估治疗推荐有效性。结果153对匹配病例中,PLD组和EPI组5年DFS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对病例PLD组临床结局优于EPI组,12对病例EPI组临床结局优于PLD组,验证两种药物存在个体治疗收益差异。CFR_WASS模型获得了最优预测性能(AUROC为0.7368);多数ML组与对照组的5年DFS率无明显差异,ITE组5年DFS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FR_WASS组5年DFS率较对照组低2.13%。结论相比于ML模型,ITE评估深度学习模型能更准确地估计两种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效果,给出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推荐,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柔比(EPI) 脂质体多柔比星(pld) 个性化治疗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乙二醇脂质体多柔比星的CHOP样方案治疗初治老年晚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桂琳 石远凯 +2 位作者 杨建良 刘鹏 秦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2-166,共5页
目的:评价含聚乙二醇脂质体多柔比星(PLD)的CHOP样方案治疗初治老年晚期弥漫大B淋巴瘤(DLBC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1月至2014年3月共入组30例患者,中位年龄70(63~80)岁,24例(80.0%)国际预后指数≥3分;21例联合应用利... 目的:评价含聚乙二醇脂质体多柔比星(PLD)的CHOP样方案治疗初治老年晚期弥漫大B淋巴瘤(DLBC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1月至2014年3月共入组30例患者,中位年龄70(63~80)岁,24例(80.0%)国际预后指数≥3分;21例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进行前瞻性II期临床研究,以含PLD的CHOP样方案治疗初治老年晚期DLBCL。PLD剂量为30 mg/m2,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强的松采用标准CHOP方案中的剂量。CD20阳性的患者可联合利妥昔单抗,计划完成6个周期。结果:客观缓解率为86.7%,其中完全缓解率为66.7%。中位随访20.1(0.7~38.5)个月,18个月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4%及70.1%。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24例(80.0%)发生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研究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清肌钙蛋白T无显著变化。4例(13.3%)在PLD输注后新发无症状性心电图异常。结论:含PLD的CHOP样方案是治疗初治老年晚期DLBCL患者毒性可接受的备选方案,缓解率较高,心脏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脂质体多柔比星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老年 心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多柔比星联合卡铂治疗卵巢癌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4
4
作者 柴成梁 王晓慧 +1 位作者 崔燕 石小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26-530,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脂质体多柔比星联合卡铂治疗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CNKI学术总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 目的:系统评价脂质体多柔比星联合卡铂治疗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CNKI学术总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至2013年3月,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查找脂质体多柔比星联合卡铂及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卵巢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依据CochraneHand—book5.0.1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个临床RCT,共198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5,95%C10.71~1.02,P=0.090),与紫杉醇联合卡铂相比,脂质体多柔比星联合卡铂治疗改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率(OR=1.15,95%CI1.03~1.30,P=0.020)效果更好,过敏反应(OR=0.28,95%C10.19—0.41,P=0.000)、脱发(0R=0.08,95%C10.06~0.10,P=0.000)、中性白细胞减少(OR=0.70,95%C10.58—0.84,P=0.000)和神经毒性(OR=0.17,95%C10.14~0.21,P=0.000)发生较少,但用药期间掌跖红斑(OR=3.82,95%CI2.85~5.13,P=0.000)和血小板减少症(OR=4.31,95%CI3.00~6.17,P=0.000)的发生却明显增加。结论:脂质体多柔比星联合卡铂与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卵巢癌的总体生存率相当,而中位无进展生存情况脂质体多柔比星联合卡铂有明显优势,且部分毒副反应明显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铂 紫杉醇 脂质体多柔比星 卵巢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晚期或复发转移子宫内膜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媛 方珊珊 +2 位作者 漆辉雄 刘波 李泉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3-506,共4页
目的评价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晚期或复发转移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1例晚期或复发转移子宫内膜癌患者,给予多柔比星脂质体[30 mg·(m^2)^(-1)]+卡铂(AUC=5)联合化疗,每3周为1个周期,共6个周期,评价化疗有效... 目的评价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晚期或复发转移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1例晚期或复发转移子宫内膜癌患者,给予多柔比星脂质体[30 mg·(m^2)^(-1)]+卡铂(AUC=5)联合化疗,每3周为1个周期,共6个周期,评价化疗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患者2例,部分缓解患者10例,有效率(ORR)为57.1%,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时间为9.2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毒性及胃肠道反应。仅1例患者出现Ⅳ度白细胞减少,Ⅲ度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分别为3,1,1例,17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其中Ⅰ度12例,Ⅱ度5例,3例出现口腔黏膜炎,1例发生手足综合征,8例出现脱发,1例发生肝脏毒性,未观察到肾脏毒性和心脏毒性反应。结论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晚期或复发转移子宫内膜癌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轻,可作为这类患者的挽救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脂质体 卡铂 子宫内膜癌 复发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达卡巴嗪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硬纤维瘤的疗效初探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舒 方志伟 +7 位作者 刘佳勇 白楚杰 薛瑞峰 高天 张路 王新宇 谭智超 樊征夫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716-720,共5页
目的:硬纤维瘤是一种交界性肿瘤,易复发,不转移。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硬纤维瘤患者可以考虑药物治疗。本研究探讨使用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达卡巴嗪方案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硬纤维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 目的:硬纤维瘤是一种交界性肿瘤,易复发,不转移。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硬纤维瘤患者可以考虑药物治疗。本研究探讨使用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达卡巴嗪方案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硬纤维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35例不可手术切除的硬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1例,女性24例;发病年龄3~53岁,平均年龄27.5岁;肿瘤大小:T2(5~10 cm)6例,T3(10~15 cm)11例,T4(>15 cm)12例,6例多发,无T1(<5 cm)。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达卡巴嗪方案化疗,每2个周期进行影像学评效,若有效,至少化疗6个周期,最长12个周期。结果:化疗结束时评效,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0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24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1例,无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病例;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28.6%,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97.1%。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2~5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13个月,平均PFS为14.4个月,23例完成计划化疗患者PFS超过12个月,在5例患者中观察到结束化疗后肿瘤仍持续缩小。结论: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硬纤维瘤患者,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达卡巴嗪方案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纤维瘤 化疗 多柔比星脂质体 达卡巴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脂质体多柔比星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武渊 孙蔚莉 +1 位作者 袁渊 刘德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87-1789,共3页
目的:观察以脂质体多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43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患者均给予脂质体多柔比星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脂质体多柔比星给药剂量30 mg/m2。合并... 目的:观察以脂质体多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43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患者均给予脂质体多柔比星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脂质体多柔比星给药剂量30 mg/m2。合并抗肿瘤药物按常规方法给药。21~28 d为化疗1周期。至少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全组43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其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4例,疾病稳定16例,疾病进展12例,客观有效率为34.9%,临床获益率72.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4.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疲乏、肝功能损害及手足综合征等,未见明显的心脏毒性。结论:以脂质体多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脂质体多柔比星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柔比星脂质体引起擦烂样皮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懋莉 陈宏亮 +4 位作者 王富文 殷初阳 宋晖 孙建 丁昂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2-504,共3页
多柔比星脂质体(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ll,PLD)通过脂质体包裹蒽环类药物,增加蒽环类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浓度,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可用于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其最常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是对皮肤的... 多柔比星脂质体(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ll,PLD)通过脂质体包裹蒽环类药物,增加蒽环类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浓度,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可用于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其最常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是对皮肤的刺激作用,包括手足综合征和手足部位以外的皮肤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脂质体 皮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IR-780与多柔比星温敏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叶阔 段琬璐 +3 位作者 唐家伟 何晶玲 严飞 郑海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36-1339,共4页
目的制备同时包封IR-780和多柔比星(DOX)的温敏脂质体并进行表征。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及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载IR-780和DOX温敏脂质体(DOX-IR-780thermo-sensitive liposome,DITSL)。采用Malvern激光粒度仪检测各脂质体的粒径、表面电位及... 目的制备同时包封IR-780和多柔比星(DOX)的温敏脂质体并进行表征。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及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载IR-780和DOX温敏脂质体(DOX-IR-780thermo-sensitive liposome,DITSL)。采用Malvern激光粒度仪检测各脂质体的粒径、表面电位及多分散系数(PDI);采用激光诱导DITSL升温释药,检测各脂质体的释药特性。结果 IR-780和DOX同时被包封于温敏脂质体,成功制备得DITSL。IR-780和DOX的包封率分别为(94.47±8.57)%、(92.52±7.61)%;平均粒径(138.98±8.74)nm;略带负电位;PDI为0.32±0.02。激光0.8 W/cm2照射5min,温度最高升到54.2℃,DOX释药率达80.1%。结论 DITSL具有药物包封率较高、粒径大小适宜、光热转化效率高、温度敏感性好的优点,并可通过激光控制释药,为下一步光热-化疗联合治疗肿瘤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脂质体 多柔比星 IR-780 光热疗法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治疗成人眼眶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新苗 应江山 +1 位作者 胡夕春 洪小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99-600,共2页
关键词 多柔比星脂质体 横纹肌肉瘤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多柔比星脂质体有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宁 张力 +2 位作者 宋永平 罗素霞 房佰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875-878,共4页
目的:硼替佐米(bortezomih)是一种高效、可逆性蛋白酶体抑制剂,通过诱导骨髓瘤细胞的凋亡,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治疗中发挥良好的疗效。本研究旨在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多柔比星脂质体(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 目的:硼替佐米(bortezomih)是一种高效、可逆性蛋白酶体抑制剂,通过诱导骨髓瘤细胞的凋亡,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治疗中发挥良好的疗效。本研究旨在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多柔比星脂质体(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PLD)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该方案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以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于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诊断的8例复发、难治性M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硼替佐米(1.3mg/m^2第1、4、8、11天分别静脉注射)联合PLD(20mg/m^2第4天静脉滴注)方案治疗,每3周为1个疗程。每例患者接受2~4个疗程的治疗。采用EBMT标准评价疗效,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第三版常规毒性判定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全组中位随访12个月,总有效率87.5%(7,8),其中3例患者接近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例无变化。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10个月(95%CI:6.54~13.46)。4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与肾功能正常患者的疗效相近。Ⅰ~Ⅱ级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周围神经病变(8/8,100%)、乏力(7/8,87.5%)、腹泻(5/8,62.5%)、中性粒细胞减少(6/8,75.0%)、血小板减少(6/8,75.0%);Ⅲ~Ⅳ级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乏力(1/8,12.5%)、中性粒细胞减少(2/8,25.0%)、血小板减少(2/8,25.0%)。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或适当推迟化疗后均可恢复。结论:对于复发、难治性MM,硼替佐米联合PLD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挽救性治疗方案,且不良反应易于处理,在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安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难治病 硼替佐米 多柔比星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E-选择素的工程化脂质体的设计与炎症靶向评价
12
作者 叶雨濛 余波 +3 位作者 陆沙沙 周于 丁美红 程桂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3-1022,共10页
目的设计合成一种纳米药物递送系统,靶向E-选择素,可竞争性地抑制E-选择素与中性粒细胞表面的配体结合,阻断中性粒细胞在血管的黏附,进而抑制中性粒细胞向病变部位的募集和浸润。方法采用后插入法开发了基于E-选择素的亲和短肽IELLQARC... 目的设计合成一种纳米药物递送系统,靶向E-选择素,可竞争性地抑制E-选择素与中性粒细胞表面的配体结合,阻断中性粒细胞在血管的黏附,进而抑制中性粒细胞向病变部位的募集和浸润。方法采用后插入法开发了基于E-选择素的亲和短肽IELLQARC标记的盐酸多柔比星(DOX)脂质体(IEL-Lip/DOX)。分别制备2-1P配方组[Mol(PC):Mol(DPI)=100∶1]和2-3P配方组[Mol(PC):Mol(DPI)=100∶3],对其修饰密度、体外释放特性进行测定。并且通过脂多糖(LPS)诱导建立体外细胞炎症模型、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大鼠股动脉物理损伤炎症模型、斑马鱼局部炎症模型,尾静脉或躯干定点分别注射不同配方的PEG化DOX脂质体(P、2-1P、2-3P)测定其炎症靶向能力。结果不同配方(2-1P、2-3P)IEL-Lip/DOX的表面短肽修饰密度分别为4.76、7.57 pmoL/cm^(2)。与未修饰脂质体相比,IEL-Lip/DOX在pH 5.5条件下的48 h累积释放速率均降低(P<0.05);在体外细胞炎症模型中,活化炎症内皮细胞对IEL-Lip/DOX的摄取量增加(P<0.0001),且2-1P配方穿过内皮屏障的能力高于2-3P配方(P<0.01);在小鼠ALI模型中,IEL-Lip/Cy5.5在肺组织中的荧光强度增加(P<0.05),Z-(2-1P)和Z-(2-3P)配方分别提高了53.71%和93.41%,且2-1P配方在肺中的分布相比于正常小鼠增加(P<0.05),提升幅度为24.19%;在大鼠股动脉物理损伤炎症模型中,2-1P配方的损伤侧/健康侧血管荧光强度值升高(P<0.05);在斑马鱼局部炎症模型中,各配方在炎症部位的聚集程度均增加(P<0.001)。结论提出了一种靶向E-选择素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高效靶向活化炎症内皮细胞,增加药物在炎症部位的蓄积,为中性粒细胞不适当激活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选择素 IEL短肽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 靶向递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多柔比星隐形脂质体给药后在小鼠组织中质量分数的测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万良 齐宪荣 +2 位作者 孙华东 张强 魏树礼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467-468,共2页
关键词 盐酸多柔比星 抗肿瘤药 脂质体 组织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响应性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祝侠丽 李玲华 +2 位作者 王莎莎 巴妍妍 贾永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制备一种可用于肿瘤光热化联合治疗的新型纳米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选用亲水性纳米硫化铜(PVP/CuS)为近红外光敏剂,盐酸多柔比星(DOX)为模型药物。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基于纳米硫化铜的近红外光响应性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DOX-... 目的制备一种可用于肿瘤光热化联合治疗的新型纳米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选用亲水性纳米硫化铜(PVP/CuS)为近红外光敏剂,盐酸多柔比星(DOX)为模型药物。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基于纳米硫化铜的近红外光响应性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DOX-PVP/CuS-Lip)。利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形态,超滤-离心法测定包封率。测定其近红外光照射下的光热转换特性。并采用透析法进行体外释放度实验。结果制备的DOX-PVP/CuS-Lip为类圆球形,大小较为均匀。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200.9 nm(PDI=0.43)和(-16.0±0.9)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1.0±2.0)%和(11.02±0.2)%。波长808 nm近红外光照射下,DOX-PVP/CuS-Lip具有明显的光热转换效应。体外释放度实验结果显示与DOX溶液比较,DOX-PVP/CuS-Lip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并且45℃下的释药速度明显高于37℃下的释药速度。结论DOX-PVP/CuS-Lip纳米脂质递药载体工艺稳定可行,且具有明显的光热转换效率和温度依赖性释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多柔比星 近红外光响应 亲水性纳米硫化铜 脂质体 肿瘤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致过敏性休克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颖颖 张春红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4期284-284,共1页
关键词 多柔比星脂质体 盐酸 休克 过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柔比星脂质体冻干粉针无菌检查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建革 杨淑先 刘守志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4期263-263,共1页
目的 :建立多柔比星脂质体冻干粉针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 :选用不同的脂质体乳化剂 ,比较脂质体的乳化情况。结果 :通过对不同的乳化剂进行比较 ,选用含 10 %聚乙二醇苯基辛基醚的 5 %枸橼酸溶液作为无菌检查的溶解溶剂 ,可以进行多柔... 目的 :建立多柔比星脂质体冻干粉针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 :选用不同的脂质体乳化剂 ,比较脂质体的乳化情况。结果 :通过对不同的乳化剂进行比较 ,选用含 10 %聚乙二醇苯基辛基醚的 5 %枸橼酸溶液作为无菌检查的溶解溶剂 ,可以进行多柔比星脂质体冻干粉针的无菌检查 ,结论 :试验方法可行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无菌薄膜过滤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脂质体冻干粉针 无菌检查 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 无菌薄膜过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平凌燕 应志涛 +9 位作者 王小沛 谢彦 邓丽娟 刘卫平 张晨 郑文 林宁晶 涂梅峰 朱军 宋玉琴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8-222,共5页
背景与目的:蒽环类药物在淋巴瘤化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相关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尤其是心脏毒性。本文旨在分析脂质体多柔比星联合治疗淋巴瘤患者的有效率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0月在北京大学肿瘤... 背景与目的:蒽环类药物在淋巴瘤化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相关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尤其是心脏毒性。本文旨在分析脂质体多柔比星联合治疗淋巴瘤患者的有效率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0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科住院并接受脂质体多柔比星联合化疗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初治患者47例,复治患者21例。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治疗有效率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评价脂质体多柔比星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68例患者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42例。总有效率(ORR)为73.5%,其中完全缓解(CR)率57.4%,部分缓解(PR)率19.1%。初治DLBCL的ORR率为74.3%,CR率为60%,其中应用R-CCOP方案治疗患者的ORR率为81.5%,CR率为66.7%。骨髓抑制是最常见不良反应,3~4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55.9%;心电图异常发生率54.4%,3例患者出现心功能异常。仅1例伴有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并死亡。结论:使用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淋巴瘤的有效率和安全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多柔比星 淋巴瘤 心脏毒性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晚期铂类耐药型卵巢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6
18
作者 宋琪 夏义欣 +4 位作者 路泽军 赵春艳 张卓梅 陈琳 刘红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366-369,共4页
目的:探讨脂质体多柔比星联合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难治复发的铂类药物耐药的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行紫杉醇联合顺铂或卡铂化疗37例复发性铂类药物耐药的卵巢癌患者,复发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复方红... 目的:探讨脂质体多柔比星联合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难治复发的铂类药物耐药的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行紫杉醇联合顺铂或卡铂化疗37例复发性铂类药物耐药的卵巢癌患者,复发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20例,对照组(单药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17例,方案为:多柔比星脂质体(30~40mg/m2静脉滴注),复方红豆杉胶囊,2粒/次,口服,3次/d,共15 d,每3周为1个周期;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监测患者化疗前后心电图、心肌酶谱、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以进一步评估多柔比星脂质体的心脏毒性。结果:联合复方红豆杉胶囊有效率为35.00%,单药组为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75%,对照组为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P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65%比47.06%,P<0.05)。2组均未出现心脏毒性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反应。其中观察组无Ⅲ~Ⅳ度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反应发生;2组Ⅰ~Ⅱ度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为30.00%比29.41%,Ⅰ~Ⅱ度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60.00%比47.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顺铂或卡铂耐药型卵巢癌患者,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复方红豆杉胶囊疗效优于单药多柔比星脂质体,且不良反应轻,生命质量获益明显,有良好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脂质体 复方红豆杉胶囊 顺铂 卡铂 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同步使用脂质体多柔比星和曲妥珠单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蔡耿喜 刘情 +3 位作者 叶国麟 刘芳 朱乐伟 潘瑞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同步使用脂质体多柔比星(PLD)、曲妥珠单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20例,所有患者接受DCH-TH化疗方案:PLD 56 mg/m^2、环磷酰胺600 m... 目的观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同步使用脂质体多柔比星(PLD)、曲妥珠单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20例,所有患者接受DCH-TH化疗方案:PLD 56 mg/m^2、环磷酰胺600 mg/m^2、曲妥珠单抗6 mg/kg(首次剂量8 mg/kg),每3周一次,共4个周期;序贯多西他赛90 mg/m^2或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260 mg/m^2、曲妥珠单抗6 mg/kg,每3周一次,共4个周期。根据RECIST 1.1进行化疗疗效临床评估,采用Miller-Payne分级系统进行化疗疗效病理评估,评估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根据CTCAE5.0版评价化疗不良反应。结果化疗疗效临床评估:部分缓解(PR)19例(95%)、疾病稳定(SD)1例(5%),无疾病进展(PD)患者,客观有效率(ORR)为95%。化疗疗效病理评估:Miller-Payne分级1级2例(10%)、2级2例(10%)、3级0例,4级5例(25%)、5级11例(55%),p CR 10例(50%)。大部分化疗不良事件为1~2级,未有患者因心脏功能下降中断治疗。结论同步使用PLD、曲妥珠单抗的DCH-TH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脂质体多柔比星 曲妥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压力-应变环对比观察脂质体多柔比星与表柔比星对乳腺癌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哲元 吕琼芳 +3 位作者 冉洪玲 胡佳 曾曦 袁新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8-852,共5页
目的采用左心室压力-应变环(LV PSL)对比观察脂质体多柔比星(PLD)及表柔比星(EPI)对乳腺癌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78例首次接受化学治疗(化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化疗方案将其分为PLD组(n=40)和EPI组(n=38);另招募30名健康... 目的采用左心室压力-应变环(LV PSL)对比观察脂质体多柔比星(PLD)及表柔比星(EPI)对乳腺癌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78例首次接受化学治疗(化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化疗方案将其分为PLD组(n=40)和EPI组(n=38);另招募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于化疗开始前及化疗4个周期后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常规、应变及心肌做功参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化疗前,PLD组及EPI组常规、应变及心肌做功参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化疗4个周期后,PLD组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做功效率(GWE)及整体有用功(GCW)均低于而整体无用功(GWW)高于对照组(P均<0.05),EPI组整体纵向应变(GLS)、GWI、GWE及GCW均低于而GWW高于对照组(P均<0.05);PLD组GLS、GWI、GWE及GCW均高于EPI组(P均<0.05)。结论PLD心脏毒性小于EPI;以LV PSL所获心肌做功参数可用于评价化疗过程中乳腺癌患者左心室功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心室功能 脂质体多柔比星 柔比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