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衍生物在动车组外表面清洗剂的应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相若函 杜玮 +3 位作者 伊钟毓 王涛 房生霏 刘萱 《高速铁路新材料》 2023年第6期63-68,共6页
对相同疏水尾链结构(C12-14)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及其衍生物的基本特性(稳定性、pH值、表面张力)及应用性能(黏度、乳化力、润湿性能、洗净力、泡沫性能、漂洗性及对油漆涂膜的影响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AEC-9H... 对相同疏水尾链结构(C12-14)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及其衍生物的基本特性(稳定性、pH值、表面张力)及应用性能(黏度、乳化力、润湿性能、洗净力、泡沫性能、漂洗性及对油漆涂膜的影响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AEC-9H)在表面张力、乳化力、润湿性能、洗净力方面均优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AEC-9Na),AEC-9H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结构相似,两者应用性能相近,在动车组清洗剂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的pH值偏高,乳化力和润湿性能差,在低浓度下洗净力性能突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AEO-9P)普遍表现出乳化力小、润湿性能差、洗净力低的特点,在动车组清洗剂中应用潜力不大;5种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及其衍生物的漂洗性及对油漆涂膜的影响性均满足标准Q/CR 468—2015中的相应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外表面清洗剂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衍生物 应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_(3)和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复配及性能
2
作者 李玉霞 张燕 张保柱 《印染助剂》 CAS 2024年第2期23-27,共5页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复配体系往往比单一表面活性剂体系表现出更好的物化性能,因此得到广泛使用。将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DEQ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_(3)分别按照不同质量比进行复配,详细考察了不同复配体系临界胶束浓度(cmc)、耐碱性、润湿...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复配体系往往比单一表面活性剂体系表现出更好的物化性能,因此得到广泛使用。将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DEQ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_(3)分别按照不同质量比进行复配,详细考察了不同复配体系临界胶束浓度(cmc)、耐碱性、润湿性、乳化性、发泡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复配体系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当复配比为1∶3时,cmc最低为1.46×10^(-5)mol/L,表面张力r_(cmc)达到最低值29.65 mN/m,表面吸附量Γ_(max)为3.01×10^(-10) mol/m^(2);当复配比为2∶1时,起泡性能优异,泡沫丰富,且稳泡性能达到88%,此对比单一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_(3)具有很大的改善;同时润湿性6.35 s明显高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_(3) 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 复配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系列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9
3
作者 郭东红 杨晓鹏 +2 位作者 郭家兴 崔晓东 辛浩川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3-328,共6页
为满足高温、高盐油藏三次采油的需求,采用自制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NNA)系列作为抗温、耐盐驱油表面活性剂,考察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系列表面活性剂复配前后原油-矿化水体系界面张力的变化,并讨论了其协同效应,并采用静态吸... 为满足高温、高盐油藏三次采油的需求,采用自制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NNA)系列作为抗温、耐盐驱油表面活性剂,考察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系列表面活性剂复配前后原油-矿化水体系界面张力的变化,并讨论了其协同效应,并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该系列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NNA表面活性剂分子中氧乙烯链节数的增加,原油-矿化水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最低值对应的矿化度向着高矿化度方向移动,当氧乙烯链节数适中时,可以获得超低油-水界面张力。同系列表面活性剂复配可以显著改善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界面活性,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复配表面活性剂使油-水界面张力达到平衡值的时间大大缩短,拓宽了达到超低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范围(0.03%~0.15%),耐盐性能也得到提高,使用单剂时耐盐能力在100g/L以下,复配后耐盐能力达到100g/L以上。同系列表面活性剂在油砂上的吸附规律相同,从而降低了表面活性剂被地层色谱分离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油藏 三次采油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 界面张力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磺酸盐的合成与耐温耐盐性能 被引量:5
4
作者 芦艳 卢大山 +1 位作者 张广洲 马征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0-705,共6页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AEO-5)为原料,先与金属钠反应生成醇钠,再与氯乙基磺酸钠反应生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磺酸钠(AESO),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氯乙基磺酸钠与醇钠摩尔比对合成AESO反应的影响,并对提纯产物进行红外光谱表征,...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AEO-5)为原料,先与金属钠反应生成醇钠,再与氯乙基磺酸钠反应生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磺酸钠(AESO),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氯乙基磺酸钠与醇钠摩尔比对合成AESO反应的影响,并对提纯产物进行红外光谱表征,同时考察了其表面及耐温耐盐性能。结果表明,在64℃、氯乙基磺酸钠与醇钠摩尔比为1.2的条件下反应5h,AESO收率最高;AESO的表面及耐温耐盐性能均优于醇醚硫酸盐(AES),可适用于高温高矿化度油藏的三次采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钠(AESO)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5) 氯乙基磺酸钠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的合成及其性能 被引量:9
5
作者 郑延成 董三宝 +1 位作者 潘登 梅平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29-933,共5页
以C14-18脂肪醇、环氧乙烷和丙烷磺内酯为原料合成了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测试了表面活性剂的溶解性及其溶液的表面性质,讨论了临盘油田地层水和CaCl2溶液对其表面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环氧乙烷数为3的脂肪醇聚... 以C14-18脂肪醇、环氧乙烷和丙烷磺内酯为原料合成了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测试了表面活性剂的溶解性及其溶液的表面性质,讨论了临盘油田地层水和CaCl2溶液对其表面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环氧乙烷数为3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中的脂肪醇碳原子数越少,在盐溶液中的溶解性越好。C1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在蒸馏水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略高于其在模拟临盘油田地层水中的cmc。当疏水基链长相同时,随环氧乙烷数的增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cmc和其所对应的表面张力均呈增大的趋势。C1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在CaCl2溶液中具有良好的活性,抗盐能力较强。环氧乙烷数为6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明显低于环氧乙烷数为3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磺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 表面活性剂 等效烷烃碳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表面活性剂结构和组成的波谱表征——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波谱 被引量:18
6
作者 彭勤纪 张蓉 +2 位作者 靳焜 张华 王璧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6-39,共4页
用核磁共振波谱。
关键词 核磁共振波谱法 质谱法 红外光谱法 结构表征 脂肪醇聚氧气烯醚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AES合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钠的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王业飞 赵福麟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1996年第5期22-25,共4页
探讨了一种新的合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钠的方法。该法以亚硫酸盐为磺化剂 ,在高温高压下由 AES转化而来。主要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磺化剂用量和不同类型磺化剂对产品收率及原料水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反应温度 1 96℃、... 探讨了一种新的合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钠的方法。该法以亚硫酸盐为磺化剂 ,在高温高压下由 AES转化而来。主要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磺化剂用量和不同类型磺化剂对产品收率及原料水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反应温度 1 96℃、反应压力 1 .2 MPa下 ,以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为混合磺化剂效果最好 ,产品收率可达 60 % ( w)以上 ,原料 AES的水解率低于 8% ( w)。以亚硫酸钾作磺化剂则得不到磺酸盐产品。最后初步确证该磺化转化反应过程不是简单的平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 表面活性剂 脂肪醇 聚氧乙烯醚 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钠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永民 牛金平 李秋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64-968,共5页
对合成的不同碳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钠(AnESO,EO=3,n=14,16,18)的应用性能及与重烷基苯磺酸钠(HABS)的复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AnESO的γcmc分别为36.16mN·m^-1,35.47mN·m^-1和34.85mN·m^-1,A14... 对合成的不同碳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钠(AnESO,EO=3,n=14,16,18)的应用性能及与重烷基苯磺酸钠(HABS)的复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AnESO的γcmc分别为36.16mN·m^-1,35.47mN·m^-1和34.85mN·m^-1,A14ESO发泡性较好,A18ESO稳泡性较强,耐钙稳定性分别达到了8700mg/L,9500mg/L和10000mg/L,耐盐性为A18ESO〉A16ESO〉A14ESO;(2)A。ESO与HABS复配可以改善HABS的耐盐性,A。ESO/HABS体系与大庆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在ω(AnESO):ω(HABS)约为3:7时最低,达到了3.9×10^-1mN·m^-1,1.4×10^-2mN·m^-1和4.3×10^-3mN·m^-1,A18ESO/HABS体系油水界面张力在NaCI含量为0~15000mg·L^-1下均达到10^-3mN·m^-1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钠 重烷基苯磺酸钠 界面张力 耐盐性 应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与脂肪醇混合单分子膜的稳定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红伟 朱谱新 +1 位作者 阳建斌 吴大诚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5-69,75,共6页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C18E20)分别与正辛醇、十二醇和十八醇组合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极性有机物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模型物,采用LB膜分析仪测定了在空气-水界面上形成混合单分子膜的表面压,通过不同摩尔分数的脂肪醇与C18E20混合膜的π-...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C18E20)分别与正辛醇、十二醇和十八醇组合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极性有机物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模型物,采用LB膜分析仪测定了在空气-水界面上形成混合单分子膜的表面压,通过不同摩尔分数的脂肪醇与C18E20混合膜的π-A等温线,分析了混合膜在空气-水界面上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C18E20与不同脂肪醇的组合都可以提高混合膜的稳定性,表现在混合膜的表面压小于π-A曲线拐点时,液态扩张性变小,并且高于π-A曲线拐点后的曲线平台区缩短;随着脂肪醇摩尔分数的增加,或者脂肪醇链长与C18E20的疏水基链长越接近,混合膜稳定性增强。所有混合膜的π-A等温线在表面压30 mN/m附近出现拐点和平台区,表明混合膜在较高表面压下发生了相分离,而当十八醇与C18E20摩尔比为0.75∶0.25混合时,混合膜没有发生相分离,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脂肪醇 混合单分子膜 稳定性 空气-水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系列磷酸酯的制备及其表面活性 被引量:9
10
作者 强西怀 王加里 +2 位作者 闫哲 宋鹏 许伟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6期67-71,共5页
以C16-1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O-3、O-5、O-7、O-10)、五氧化二磷等为原料,制备出了4种脂肪醇醚系列磷酸盐产物(O-3P、O-5P、O-7P、O-10P)等.并以体系中磷酸单酯和双酯含量为指标,探索了系列产物的制备工艺技术条件,以及研究了产物的表面活... 以C16-1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O-3、O-5、O-7、O-10)、五氧化二磷等为原料,制备出了4种脂肪醇醚系列磷酸盐产物(O-3P、O-5P、O-7P、O-10P)等.并以体系中磷酸单酯和双酯含量为指标,探索了系列产物的制备工艺技术条件,以及研究了产物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技术条件是:物料配比为n(OH)∶n(P2O5)∶n(H2O)=2.5∶1∶1,醇解反应65℃和2.5h,水解反应70℃和40min.其中,O-3P磷酸酯产物中磷酸单酯率最高可达69.8%;随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EO的加合数的增加,产物中磷酸含量逐渐增多,表面活性逐步提高,产物相应临界胶束浓度值分别为:CMCO-3P值为0.094g/L,CMCO-5P值为0.088g/L,CMCO-7P值为0.072g/L,CMCO-10P值为0.069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磷酸酯 合成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烃加成法合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士元 侯衍哲 +2 位作者 周海 刘远征 盖宏伟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6-30,共5页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氯丙烯为原料,经烯烃加成法进行烯丙基化反应及磺化反应合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烯丙基化步骤中,以聚乙二醇作相转移催化剂,得到中间体烯丙基醚产率为94.4%;在磺化步骤中,以亚硫酸氢盐-亚硫酸盐作磺化剂,联合...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氯丙烯为原料,经烯烃加成法进行烯丙基化反应及磺化反应合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烯丙基化步骤中,以聚乙二醇作相转移催化剂,得到中间体烯丙基醚产率为94.4%;在磺化步骤中,以亚硫酸氢盐-亚硫酸盐作磺化剂,联合硝酸盐+产物作催化剂,得到磺酸盐产品产率为85.0%。其优化工艺为:烯丙基化步骤反应温度120℃,n(氯丙烯)∶n(聚氧乙烯醚)=2.0,反应时间6h;磺化步骤反应温度应选择在95~97℃(沸腾),n(磺化剂)∶n(烯丙基醚)=1.8,反应时间8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 合成 烯烃加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继宪 唐建国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4-177,共4页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原料,通过共沸分馏酯交换工艺合成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AEOMA)。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引入共沸剂甲苯提高了酯交换反应的速率。确定了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AEO用量0.10mol、...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原料,通过共沸分馏酯交换工艺合成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AEOMA)。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引入共沸剂甲苯提高了酯交换反应的速率。确定了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AEO用量0.10mol、n(BMA)∶n(AEO)=11、阻聚剂Z-701用量(占BMA的质量分数)0.30%、催化剂Ca2用量(占BMA的质量分数)2.0%、甲苯用量1.2mol、反应时间9h。在此条件下,AEO的转化率为97.0%。采用油水混合萃取分离工艺,提高了产品分离效率和产品纯度,使AEOMA的收率达95.0%,纯度达97.0%。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AEO分子中的羟基全部转化为酯键,并在分子中引入了双键,生成了AE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甲基丙烯酸酯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 甲苯 酯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复合体系提高稠油采收率机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龙 宫厚健 +2 位作者 李亚军 张青茹 董明哲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9-423,437,共6页
通过室内物理模型驱油实验研究了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APP5)复合体系的稠油采收率,并与AES/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SNF)复合体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1.2 g/LSNF、1.2 g/LAPP5、2.0 g/... 通过室内物理模型驱油实验研究了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APP5)复合体系的稠油采收率,并与AES/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SNF)复合体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1.2 g/LSNF、1.2 g/LAPP5、2.0 g/LAES、50℃条件下,模拟地层水、SNF、APP5、SNF/AES和APP5/AES的最终采收率分别为50.1%、60.0%、61.2%、64.9%和70.7%,APP5/AES复合体系的稠油采收率最大。AES体系与所用稠油不能产生超低界面张力,加入0.1 g/LAPP5或SNF后,APP5/AES、SNF/AES复合体系的最低界面张力也未能得到改善,分别为1.40 mN/m和1.43 mN/m。AES加量为2.0 g/L时,复合体系的黏度高于单一聚合物体系,APP5/AES复合体系黏度最大。在50℃、7.34 s-1下,1.6 g/LAPP5/2.0 g/LAES的黏度为32.42 mPa·s。通过界面张力和黏度测定分析发现:与范德华相互作用相比,分子间疏水作用对增强APP5/AES复合体系的黏度贡献更大。APP5/AES复合体系提高稠油采收率主要是通过提高体相黏度,降低油水流度比,而非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分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晓兰 吴惠勤 +2 位作者 黄芳 林晓珊 朱志鑫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9-282,共4页
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技术建立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的烷基碳链分布、乙氧基分布及平均EO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LC-ESI/MS)测定了AES中的游离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含量。将本方法应用于... 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技术建立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的烷基碳链分布、乙氧基分布及平均EO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LC-ESI/MS)测定了AES中的游离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含量。将本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并与核磁共振法测得的平均EO数进行比较,二者的测定结果相当吻合,从而验证了本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 烷基碳链分布 乙氧基数(EO数)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合成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晓辉 王云 +1 位作者 安东 叶志文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6,共6页
以脂肪醇、环氧乙烷、氯化亚砜和亚硫酸钾等为原料,依次通过阴离子聚合、氯代、磺化等反应合成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AESO)。通过IR,13 C NMR,ESI-MS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单因素法对各步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 以脂肪醇、环氧乙烷、氯化亚砜和亚硫酸钾等为原料,依次通过阴离子聚合、氯代、磺化等反应合成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AESO)。通过IR,13 C NMR,ESI-MS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单因素法对各步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各步反应的最佳条件为:阴离子聚合反应中,采用环氧乙烷间断式进样法,n(脂肪醇)∶n(环氧乙烷)=1∶4,催化剂氢氧化钠的用量为脂肪醇质量的0.1%,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压力为0.4 MPa,收率为44.2%;氯代反应中,以吡啶为催化剂,氯化亚砜为氯代剂,n(脂肪醇聚氧乙烯醚)∶n(氯化亚砜)∶n(吡啶)=1∶1.6∶0.8,70℃反应10h,收率为92.4%;磺化反应中,以水为溶剂,正己醇为稀释剂,质量均为氯代物质量的20%,亚硫酸钾为磺化剂,n(亚硫酸钾)∶n(氯代物)=1.5∶1,反应压力为1.0 MPa,155℃反应6h,经两相滴定法测得收率为9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 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集行为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志桥 韩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73,86,共5页
以芘为荧光探针、二苯甲酮为猝灭剂,采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了3种不同结构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FAPE)表面活性剂增溶芘后的稳态荧光光谱,建立了FAPE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临界胶束聚集数(Nm)的测试方法。确定了荧光探针... 以芘为荧光探针、二苯甲酮为猝灭剂,采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了3种不同结构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FAPE)表面活性剂增溶芘后的稳态荧光光谱,建立了FAPE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临界胶束聚集数(Nm)的测试方法。确定了荧光探针芘的适宜浓度Cp为6×10-6 mol/L,猝灭剂的适宜浓度CQ取0.06~0.12mmol/L,根据I336/I394与FAPE浓度变化的关系,可得到直链、支链、芳香族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0.2mmol/L、0.1mmol/L、0.05mmol/L。直链、支链、芳香族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临界胶束聚集数依次为1168、255、6.0。结果表明,同系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同碳链结构呈现出由直链→支链→芳香族,以及临界胶束浓度和聚集数依次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法 临界胶束浓度 胶束聚集数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建峰 郭东红 +1 位作者 崔晓东 杨晓鹏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0,共5页
为开发适用于高温高盐油藏驱油剂,探讨了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为原料,亚硫酸钠等无机盐为磺化剂,合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的可行性。测试结果表明,少量添加抑制剂硫酸氢钠能抑制副反应进行,磺化剂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和抑... 为开发适用于高温高盐油藏驱油剂,探讨了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为原料,亚硫酸钠等无机盐为磺化剂,合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的可行性。测试结果表明,少量添加抑制剂硫酸氢钠能抑制副反应进行,磺化剂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和抑制剂硫酸氢钠按质量比5∶1∶0.1比例配置,反应釜搅拌速率为600r/min,产物收率达到53.8%。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150℃时,混合产物具有较好的耐盐性能和协同效应,油水界面张力值可达到10^(-3) mN/m超低水平。以尕斯原油配制模拟油,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驱油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率可达到11%以上,具有较好的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 耐温耐盐 界面张力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单分子膜的脱附性质 被引量:1
18
作者 阳建斌 朱谱新 +1 位作者 姚永毅 吴大诚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5-118,共4页
采用Wilhelmy法测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在空气 水界面上铺展单分子膜的动态表面压 ,并由此计算动态脱附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 ,样品铺展膜的脱附初期扩散系数约 1 0 -3~ 1 0 -4cm2 /sec ,远远大于溶液表面吸附的扩散系数 ,铺展膜的... 采用Wilhelmy法测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在空气 水界面上铺展单分子膜的动态表面压 ,并由此计算动态脱附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 ,样品铺展膜的脱附初期扩散系数约 1 0 -3~ 1 0 -4cm2 /sec ,远远大于溶液表面吸附的扩散系数 ,铺展膜的初始表面浓度越大 ,其初期脱附扩散系数也越大。但是从脱附整个过程看 ,铺展膜的初始表面浓度越大 ,其平均脱附速率常数越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单分子膜 动态Wilhelmy法 脱附 扩散系数 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催化干法制备阳离子淀粉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广德 毛学锋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83-785,共3页
The cationic starch was prepared via reaction of starch with N (2,3 glycidyl)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GTA) using fatty alcohol polyoxyethylene ether(FAPE) as a catalyst in dry process . The effects of the catalyst,... The cationic starch was prepared via reaction of starch with N (2,3 glycidyl)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GTA) using fatty alcohol polyoxyethylene ether(FAPE) as a catalyst in dry process . The effects of the catalyst, reaction time, reaction temperature, amounts of FAPE and sodium hydroxide on the reaction efficiency were discussed. With 0 6 g catalyst the reaction efficiency achieved 92 1% in 50 minu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淀粉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干法制备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测定涂料印花增稠剂中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文波 殷广明 殷承启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2,共3页
以甲基丙烯酸、平平加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制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提纯后得到定量酯类的标准物.选定酯中1 715.19 cm-1处的特征吸收峰和硫氰酸钾中2 063.26 cm-1处的特征吸收峰为分析峰,并以朗伯-比尔定律为依据,经过一系列... 以甲基丙烯酸、平平加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制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提纯后得到定量酯类的标准物.选定酯中1 715.19 cm-1处的特征吸收峰和硫氰酸钾中2 063.26 cm-1处的特征吸收峰为分析峰,并以朗伯-比尔定律为依据,经过一系列推导过程得到标准物和内标物的峰高比与质量比的线性关系.试验确定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076 6x-0.008 6,相关系数为R2=0.999 5,建立了红外光谱法测定涂料印花增稠剂中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9%,回收率为100.14%~104.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法 定量分析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