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酸转运蛋白家族及其介导的脂肪酸跨膜转运 被引量:14
1
作者 齐仁立 黄金秀 +1 位作者 杨飞云 黄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5-911,共7页
脂肪酸是动物必需的能源和结构物质,脂肪酸的吸收、转运和代谢对动物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一些蛋白介导了不同细胞对脂肪酸的吸收和排出。脂肪酸转运蛋白家族(FATPs)是一个膜蛋白家族,拥有6个家族成员,它们能够特异性... 脂肪酸是动物必需的能源和结构物质,脂肪酸的吸收、转运和代谢对动物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一些蛋白介导了不同细胞对脂肪酸的吸收和排出。脂肪酸转运蛋白家族(FATPs)是一个膜蛋白家族,拥有6个家族成员,它们能够特异性调控脂肪酸在不同细胞的跨膜转运。本文对FATPs的家族成员、表达特点、功能调控及其参与的脂肪酸转运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FATPs 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薹属原花青素跨膜转运蛋白TT12、AHA10基因家族RNA干扰载体的构建
2
作者 冯瑜 马丽娟 +2 位作者 闫楠 何芳莹 柴友荣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6-122,共7页
拟南芥TT12和AHA10基因分别编码MATE类型和H+泵类型的跨膜转运蛋白,介导原花青素单体向液泡的转运,对种皮色素的积累起重要作用。甘蓝型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但缺乏黄籽基因型,现有黄籽材料表型不稳定,黄籽性状的分子机理不清,缺乏相... 拟南芥TT12和AHA10基因分别编码MATE类型和H+泵类型的跨膜转运蛋白,介导原花青素单体向液泡的转运,对种皮色素的积累起重要作用。甘蓝型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但缺乏黄籽基因型,现有黄籽材料表型不稳定,黄籽性状的分子机理不清,缺乏相关的分子育种。克隆了芸薹属TT12和AHA10基因家族的RNA干扰载体片段BTT12I和BA-HA10I,以基于pFGC5941而改造的植物RNA干扰基础载体pFGC5941M为骨架,构建了相应的RNAi载体pFGC5941M-BTT12I(简称pBTT12I)和pFGC5941M-BAHA10I(简称pBAHA10I),通过分子鉴定后转化农杆菌,获得工程菌株,有利于通过基因沉默技术研究TT12和AHA10基因在芸薹属种皮色素跨膜转运中的作用和机理,探索黄籽性状的分子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属 油菜 黄籽 转运蛋白 TT12基因 AHA10基因 RNAI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脂肪酸转运膜蛋白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周丽华 束刚 +6 位作者 朱晓彤 高萍 王松波 张永亮 习欠云 王修启 江青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92-1000,共9页
肌肉(骨骼肌)组织对脂肪酸的利用水平是影响机体能量稳态的关键因素.肌肉摄取的长链脂肪酸(long-chainfatty acids,LCFAs)主要依赖细胞膜载体蛋白协助的跨膜转运过程.近年来,一系列与脂肪酸转运相关的膜蛋白被相继克隆鉴定,其中在肌肉... 肌肉(骨骼肌)组织对脂肪酸的利用水平是影响机体能量稳态的关键因素.肌肉摄取的长链脂肪酸(long-chainfatty acids,LCFAs)主要依赖细胞膜载体蛋白协助的跨膜转运过程.近年来,一系列与脂肪酸转运相关的膜蛋白被相继克隆鉴定,其中在肌肉中大量表达的有脂肪酸转运蛋白-1(fatty acid transport protein-1,FATP-1)、膜脂肪酸结合蛋白(plasma membran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pm)、脂肪酸转位酶(fatty acidtranslocase,FAT/CD36)和小窝蛋白-1(caveolin-1).研究上述肌肉脂肪酸转运膜蛋白的结构功能、调控机制及相互关系,可能为肥胖等脂类代谢紊乱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 脂肪酸转运 脂肪酸转运蛋白-1 脂肪酸结合蛋白 脂肪酸转位酶 小窝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移位酶CD36/SR-B2及其介导的长链脂肪酸跨膜转运 被引量:3
4
作者 骆东梅 汪水平 +1 位作者 赵雪莉 韩雪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552-2559,共8页
长链脂肪酸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营养素,其吸收、转运和代谢对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脂肪酸转运蛋白介导长链脂肪酸的跨膜转运。脂肪酸移位酶CD36/SR-B2是一种整合膜蛋白,能特异性介导脂肪酸在... 长链脂肪酸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营养素,其吸收、转运和代谢对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脂肪酸转运蛋白介导长链脂肪酸的跨膜转运。脂肪酸移位酶CD36/SR-B2是一种整合膜蛋白,能特异性介导脂肪酸在多种细胞中的跨膜转运。本文对CD36/SR-B2的由来、亚细胞定位、功能调控及其介导的长链脂肪酸跨膜转运进行概述,探讨其对脂质代谢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移位酶 CD36/SR-B2 长链脂肪酸 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蔗糖转运载体蛋白(OsSUT2)非跨膜区域特征性序列的融合表达及其抗体制备
5
作者 赵伟 王欣生 +3 位作者 李晓荣 程伟 陈星 王英典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6-851,共6页
Sucrose transporter is a functional protein family related to the sucrose transportation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in plants. Using DNA recombination technology, it was prepared the specific antibody of rice sucrose tra... Sucrose transporter is a functional protein family related to the sucrose transportation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in plants. Using DNA recombination technology, it was prepared the specific antibody of rice sucrose transporter (OsSUT2) based on its typical sequence of hydrophilic non-transmembrane to provide efficient molecular tool in the research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this protein. The cDNA sequences of the hydrophilic non-transmembrane region of central loop (CL) and TACL (Transmembrane and Apoplast regions and CL) of OsSUT2 were sub-cloned into the fusion expression vector pQE40 having dihydrofolate reductase (DHFR) to construct recombinant plasmid pQE40-OsSUT2-CL and pQE40-OsSUT2-TACL, respectively. The pQE40-OsSUT2-CL can be highly expressed in E. coli M15, especially in E. coli BL21 plysS. However, the pQE40-OsSUT2-TACL cannot be expressed in E. coli M15. DHFR-OsSUT2-CL purified with SDS-PAGE gel was injected into rabbit to obtain the produce antiserum. The specificity of obtained antibody was tested by Western blotting. 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 raised antibody can specifically identify OsSUT2, and it can be efficiently used in the research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OsSUT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蛋白 蔗糖 转运 抗体制备 融合表达 植物生长发育 特征性 序列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跨膜离子转运蛋白与其耐盐性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景艳 张高华 +2 位作者 苏乔 安利佳 刘兆普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35-640,共6页
盐胁迫下植物吸收过多的N a+,使植物体内的离子平衡受到破坏,为了维持其正常生长细胞内的各种离子就必须保持平衡,而这一过程主要是由位于质膜和液泡膜上的离子转运蛋白完成的,并在植物耐盐性方面起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对响应盐胁迫的几... 盐胁迫下植物吸收过多的N a+,使植物体内的离子平衡受到破坏,为了维持其正常生长细胞内的各种离子就必须保持平衡,而这一过程主要是由位于质膜和液泡膜上的离子转运蛋白完成的,并在植物耐盐性方面起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对响应盐胁迫的几种跨膜转运蛋白如:K+/N a+离子转运蛋白、N a+/H+逆向转运蛋白以及与其相关的H+-ATPase等,在植物耐盐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离子转运蛋白 K^+/Na^+离子转运蛋白 NA^+/H^+逆向转运蛋白 H^+-ATPASE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中药脑泰方对脑缺血后海马CA2区铁跨膜转运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廖君 杨梅 +3 位作者 石咏梅 余清平 黄娟 葛金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592-596,共5页
目的:研究脑缺血后铁跨膜转运蛋白: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膜铁转运蛋白(Ferroportin,Fpn)、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Divalent Metal Ion Transporter 1,DMT1)、人类猫白血病C亚类病毒受体(Feline Leukemia Virus Subgrou... 目的:研究脑缺血后铁跨膜转运蛋白: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膜铁转运蛋白(Ferroportin,Fpn)、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Divalent Metal Ion Transporter 1,DMT1)、人类猫白血病C亚类病毒受体(Feline Leukemia Virus Subgroup C Receptor,FLVCR)、胸腺癌抵抗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在益气活血法脑泰方(黄芪、川芎、地龙、僵蚕)干预后的表达变化。方法:随机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泰方低、中、高剂量组(3、9、27 g/kg)。各组大鼠预处理灌胃给药连续3 d,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制备术后连续灌胃给药3d,1次/d。术后3 d取材,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检测TFR、Fpn、DMT1、FLVCR、BCRP的表达。结果:脑泰方高剂量组缺血海马CA2区TFR表达明显降低(P<0.05),DMT1量的表达减少(P<0.05),Fpn表达明显增高(P<0.05)。脑泰方各剂量组FLVCR表达明显增高(P<0.05),各脑泰方治疗组BCRP表达与模型组无差异。结论:脑泰方通过减少TFR、DMT1的表达,抑制铁的细胞内转运,增加Fpn、FLVCR的表达,促进胞内铁的外排,调节铁代谢,起到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泰方提取物 转运蛋白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膜离子转运蛋白与植物耐盐的分子生物学 被引量:5
8
作者 黄萍 张富春 +1 位作者 王瑜 李金耀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共5页
植物抵御盐害的主要方式是增加Na+的外排、减少Na+的吸入和Na+的区隔化,而Na+的跨膜运输主要由质膜和液泡膜上的离子转运蛋白完成。对质膜和液泡膜跨膜离子转运蛋白包括K+/Na+离子转运蛋白,Na+/H+逆向转运蛋白以及液泡膜H+-PPase的分子... 植物抵御盐害的主要方式是增加Na+的外排、减少Na+的吸入和Na+的区隔化,而Na+的跨膜运输主要由质膜和液泡膜上的离子转运蛋白完成。对质膜和液泡膜跨膜离子转运蛋白包括K+/Na+离子转运蛋白,Na+/H+逆向转运蛋白以及液泡膜H+-PPase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耐盐离子转运蛋白 K^+/Na^+离子转运蛋白Na^+/H^+逆向转运蛋白 液泡H^+-P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T蛋白转导结构域介导的BCR/ABL融合蛋白在小鼠体内的跨膜转运 被引量:2
9
作者 梁英民 蒋珊珊 +5 位作者 孙强 刘利 刘强 陈任安 李巧娥 韩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1-424,共4页
目的 探讨HIV 1反式激活蛋白 (TAT)的蛋白转导结构域 (PTD)介导的BCR ABL(TATPTD BCR ABL)融合蛋白在小鼠体内的跨膜转运和通过血脑屏障作用。方法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PTD BCR ABL融合蛋白 ,经Ni NTA树脂亲合层析 ,纯化后的融合蛋白经... 目的 探讨HIV 1反式激活蛋白 (TAT)的蛋白转导结构域 (PTD)介导的BCR ABL(TATPTD BCR ABL)融合蛋白在小鼠体内的跨膜转运和通过血脑屏障作用。方法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PTD BCR ABL融合蛋白 ,经Ni NTA树脂亲合层析 ,纯化后的融合蛋白经小鼠尾静脉注射体内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小鼠组织细胞内的PTD BCR ABL融合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①表达和纯化了分子量为 2 3× 10 3的PTD BCR ABL融合蛋白 ;②在接受融合蛋白的小鼠肝、脾、肾及心肌组织的细胞内检测到了PTD BCR ABL融合蛋白 ;③接受融合蛋白的小鼠脑组织细胞中可以检测到融合蛋白的存在。结论 PTD可在体内介导较大分子量的融合蛋白进入组织细胞和通过血脑屏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转导 组织细胞 血脑屏障 TAT蛋白 BCR/ABL融合蛋白 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的神经毒性与跨膜离子转运 被引量:8
10
作者 祁金顺 乔健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3-167,共5页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神经毒性 离子转运 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脂肪酸联合跨膜型TNF-α对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承海 张乾勇 糜漫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380-1383,共4页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在ω-3脂肪酸联合细胞外源性跨膜型TNF-α诱导MCF-7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带有脂肪酸受体反应元件的跨膜型TNF-α表达载体转染MCF-7细胞,经ω-3脂肪酸处理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DNA梯形带...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在ω-3脂肪酸联合细胞外源性跨膜型TNF-α诱导MCF-7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带有脂肪酸受体反应元件的跨膜型TNF-α表达载体转染MCF-7细胞,经ω-3脂肪酸处理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DNA梯形带分析ω-3脂肪酸对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和W estern b lot方法检测细胞caspase-1、8和9基因的表达变化,应用caspase特异性底物检测肿瘤细胞caspase-8活性变化,观察caspase特异性抑制剂Ac-IETD-CHO对ω-3脂肪酸联合细胞外源性跨膜型TNF-α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拮抗作用。结果与MCF-7细胞相比,MCF-7转染细胞经ω-3脂肪酸处理后,细胞增殖能力减弱,检测到明显的DNA梯形带,caspase-1、8、9基因表达增加,caspase-8活性增高,caspase抑制剂可以部分拮抗ω-3脂肪酸联合跨膜型TNF-α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发生。结论ω-3脂肪酸联合跨膜型TNF-α可以更有效地诱导MCF-7细胞凋亡,而上调caspase的表达和/或活性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脂肪酸 型TNF—α 凋亡 半胱氨酸蛋白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细胞跨膜物质转运及其转运蛋白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晖 张微华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6-58,共3页
本文结合高中生物学教学内容,概述了细胞跨膜物质转运的类型和基本原理,比较分析了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等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并对肾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调节水通透性的机制作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 转运 通道蛋白 载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孔蛋白协助玉米副卫细胞中H_2O_2的跨膜转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巧艳 李思 +1 位作者 张莉 姚雅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4-40,共7页
【目的】探索玉米气孔副卫细胞中H_2O_2的来源,以阐明禾本科植物气孔运动过程中保卫细胞和副卫细胞协同调节的机理。【方法】采用细胞化学方法对H_2O_2进行亚细胞荧光定位,以Tubulin和GAPDH为内参基因,利用qPCR技术,对玉米水孔蛋白基因Z... 【目的】探索玉米气孔副卫细胞中H_2O_2的来源,以阐明禾本科植物气孔运动过程中保卫细胞和副卫细胞协同调节的机理。【方法】采用细胞化学方法对H_2O_2进行亚细胞荧光定位,以Tubulin和GAPDH为内参基因,利用qPCR技术,对玉米水孔蛋白基因ZmPIP2;4、ZmPIP2;5和ZmPIP2;6表达量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水孔蛋白协助玉米副卫细胞中H_2O_2的跨膜转运。【结果】光暗处理组,加水孔蛋白抑制剂AgNO_3与不加AgNO_3副卫细胞中的H_2O_2积累相反;外源H_2O_2引起副卫细胞中H_2O_2积累,先加入水孔蛋白抑制剂AgNO_3再加外源H_2O_2处理后副卫细胞中H_2O_2不积累;短细胞发生后,副卫细胞中的H_2O_2开始积累,同时ZmPIP2;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上调;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增加,ZmPIP2;4、ZmPIP2;5、ZmPIP2;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随短细胞发生上调。【结论】水孔蛋白具有转运H_2O_2的功能,玉米叶片下表皮副卫细胞中的H_2O_2是外源的,其积累和清除可能与水孔蛋白ZmPIP2;5的转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卫细胞 水孔蛋白 H2O2 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消化对β-胡萝卜素大豆分离蛋白纳米颗粒黏液层渗透及跨膜转运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羚 吕园 +1 位作者 徐菲菲 钟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3-34,共12页
纳米载体体内吸收过程复杂,受生物吸收屏障影响,纳米制剂在促进活性分子吸收利用度方面受到质疑。本实验采用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制备包埋β-胡萝卜素的植物基纳米颗粒(β-carotene loaded soy protein isolate nanop... 纳米载体体内吸收过程复杂,受生物吸收屏障影响,纳米制剂在促进活性分子吸收利用度方面受到质疑。本实验采用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制备包埋β-胡萝卜素的植物基纳米颗粒(β-carotene loaded soy protein isolate nanoparticles,BC-SPIs),并通过体外模拟消化模型研究BC-SPIs在消化过程中的结构特性变化。同时,通过Caco2细胞转运模型考察消化条件对消化后BC-SPIs跨膜转运的影响机制。此外,利用含黏液层的Caco2-HT29共培养模型考察消化前后BC-SPIs的黏液层渗透性。研究发现,在消化前,BC-SPIs可以直接通过网格蛋白和小窝蛋白依赖的内吞作用被Caco2单层细胞吸收;而在经过体外模拟消化后,BC-SPIs粒径增大,可以通过网格蛋白依赖的内吞作用、小窝蛋白依赖的内吞作用以及巨胞饮3种内吞形式被细胞直接吸收。消化后的BC-SPIs带有更高的负电荷,跨越黏液层屏障的能力提高了0.48倍,同时β-胡萝卜素的跨膜转运量提高了0.56倍。本研究明确了BC-SPIs在消化前和消化后的不同吸收途径,揭示了BC-SPIs在模拟消化条件下与胆盐互作及尺寸增大对其细胞转运吸收效率的促进作用。这些发现可为进一步提高纳米载体在生物利用度方面的应用潜力提供理论参考,有助于推动纳米技术在药物、保健品等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载体 大豆分离蛋白 转运 黏液层渗透 细胞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糖转运蛋白1和葡糖转运蛋白2在槲皮苷和异槲皮苷跨膜吸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素云 李峥 +3 位作者 高薇娜 李敬来 张振清 郭长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2-200,共9页
目的比较槲皮素糖苷衍生物槲皮苷(Que)和异槲皮苷(IQue)在人小肠吸收模型单层Caco-2细胞上的吸收特征,以及葡糖转运蛋白1(GLUT1)和GLUT2在Que和IQue跨膜吸收中的作用,探讨槲皮素糖苷衍生物的跨膜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单层Caco-2细胞,在腔... 目的比较槲皮素糖苷衍生物槲皮苷(Que)和异槲皮苷(IQue)在人小肠吸收模型单层Caco-2细胞上的吸收特征,以及葡糖转运蛋白1(GLUT1)和GLUT2在Que和IQue跨膜吸收中的作用,探讨槲皮素糖苷衍生物的跨膜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单层Caco-2细胞,在腔侧或基底侧加入Que或IQue 9.0和18.0 mg·L-1(终浓度,PBS配制),分别于30,60,90,120和150 min,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法测定对侧PBS中Que或IQue的透过量及其代谢产物槲皮素、异鼠李亭和柽柳黄素生成量。为考察GLUT1和GLUT2在Que和IQue跨膜吸收中的作用,在Que或IQue 9.0 mg·L-1(终浓度)腔侧→基底侧转运过程中,在腔侧预先加入GLUT1和GLUT2特异性抑制剂根皮苷(PHL)和根皮素(Pt)2 mmol·L-1孵育15 min,再加入Que或IQue,分别于30,60,90,120和150 min,用HPLC-MS法测定基底侧Que或IQue的透过量。结果(1)在腔侧→基底侧和基底侧→腔侧双向跨膜转运中,Que和IQue 9.0和18.0 mg·L-1孵育30~150 min,均在对侧检测到二者原形,其透过量与孵育时间正相关,且18.0 mg·L-1组透过量>9.0 mg·L-1组(P<0.01)。(2)双向跨膜转运中不同方向之间比较,Que和IQue 9.0和18.0 mg·L-1组腔侧→基底侧的透过量均显著高于基底侧→腔侧(P<0.01)。(3)Que 18.0 mg·L-1从基底侧→腔侧转运孵育90 min时,在腔侧检测到微量的异鼠李亭和柽柳黄素(<2μg·L-1),在9.0和18.0 mg·L-1双向转运中,在孵育120和150 min时均在对侧检测到微量槲皮素,但低于定量检测限微量槲皮素。IQue 18.0 mg·L-1组在腔侧→基底侧和基底侧→腔侧转运孵育90 min时,均在对侧检测到微量的异鼠李亭和柽柳黄素(<2μg·L-1),IQue 9.0和18.0 mg·L-1组双向转运中槲皮素检测结果与Que相同。(4)Que和IQue 9.0 mg·L-1腔侧→基底侧转运,在30~150 min内,PHL和Pt对Que和IQue跨膜转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且对Que转运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对IQue的抑制率(P<0.01);另外,Pt对Que的抑制作用强于PHL(P<0.01),PHL对IQue的抑制作用强于Pt(P<0.01)。结论 Que和IQue均可以完整的分子形式透过单层Caco-2细胞,并在跨膜转运过程中伴有广泛的代谢转化;GLUT1和GLUT2可能同时参与Que和IQue的跨膜转运,且GLUT2在Que跨膜转运中的作用更大,而GLUT1则在IQue跨膜转运中的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苷 异槲皮苷 葡糖转运蛋白 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DCK的葛根素跨膜转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孔一帆 李俊 +2 位作者 黄成 马陶陶 陈昭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18-1422,共5页
目的利用马丁达比犬的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MD-CK)研究葛根素跨膜转运的机制。方法将MDCK按5×104个/cm2接种在悬挂式培养皿上培养至细胞生长分化成符合要求的细胞单层,用Millicell-ERS测量细胞单层的电阻值以确定细胞单层的完整性... 目的利用马丁达比犬的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MD-CK)研究葛根素跨膜转运的机制。方法将MDCK按5×104个/cm2接种在悬挂式培养皿上培养至细胞生长分化成符合要求的细胞单层,用Millicell-ERS测量细胞单层的电阻值以确定细胞单层的完整性和致密性,改变葛根素的浓度、转运方向、温度以及加入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进行跨膜转运实验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葛根素的含量,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分析葛根素的跨膜转运机制。结果 80 mg/L葛根素在37℃和4℃下,A→B方向上的Papp分别是(2.36±0.12)×10-6、(6.10±0.36)×10-7cm/s,而在B→A方向上则分别为(9.24±0.75)×10-7、(2.14±0.25)×10-7 cm/s。37℃下当加入维拉帕米之后80 mg/L葛根素的吸收Papp上升到(5.74±0.28)×10-6cm/s。结论葛根素的跨膜过程有多种转运机制参与,不仅包括简单扩散还有能量依赖的主动转运,同时呈现出明显的方向性,P-gp对葛根素的吸收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CK 葛根素 转运 P-糖蛋白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PC12细胞跨膜转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爽 雷帆 +3 位作者 李慧颖 王玉刚 柴玉爽 杜力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39-842,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芩苷神经元跨膜转运的特点,部分阐释黄芩苷发挥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的物质性基础。方法以PC12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MS)法检测黄芩苷孵育细胞内的物质含量及相关代谢产物。结果 100 mg.L-1黄芩苷给药30 ... 目的研究黄芩苷神经元跨膜转运的特点,部分阐释黄芩苷发挥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的物质性基础。方法以PC12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MS)法检测黄芩苷孵育细胞内的物质含量及相关代谢产物。结果 100 mg.L-1黄芩苷给药30 min后,胞内黄芩苷浓度达峰值,8 h后胞内已测不出黄芩苷;在50~400 mg.L-1的给药浓度下,胞内黄芩苷含量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抑制剂Verapamil与Nimodipine对黄芩苷转运有明显影响;同时胞内检测出黄芩素、6-甲氧基-黄芩苷两种结构类似物。结论黄芩苷能够浓度依赖性的跨膜入胞,此过程受相关抑制剂影响,并产生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转运 PC12细胞 黄芩素 6-甲氧基-黄芩苷 P-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膜丝氨酸蛋白酶6:一种新发现的铁调素调节子 被引量:4
18
作者 武文双 郑鑫 +1 位作者 段相林 常彦忠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5-238,共4页
跨膜丝氨酸蛋白酶6(TMPRSS6)是最近发现的一种丝氨酸蛋白激酶,它通过调节铁调素(hepcidin)的表达,进而影响生物机体的铁稳态.它的发现,不仅对进一步认识机体铁代谢的调控及其分子机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为揭示铁代谢相关疾病的病因和... 跨膜丝氨酸蛋白酶6(TMPRSS6)是最近发现的一种丝氨酸蛋白激酶,它通过调节铁调素(hepcidin)的表达,进而影响生物机体的铁稳态.它的发现,不仅对进一步认识机体铁代谢的调控及其分子机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为揭示铁代谢相关疾病的病因和探索治疗的相关途径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蛋白酶6 铁调素 转运蛋白 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腺长链脂肪酸转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小宝 谭支良 韩雪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7-692,共6页
奶牛乳脂中的长链脂肪酸(LCFA)几乎全部来源于从消化道吸收并转运入血液的食物外源性LCFA,然后跨膜进入乳腺上皮细胞参与乳脂合成,而参与LCFA跨膜运输的脂肪酸转运蛋白有:脂肪酸转运蛋白家族(Fatty acid transport proteins,FAPTs)、脂... 奶牛乳脂中的长链脂肪酸(LCFA)几乎全部来源于从消化道吸收并转运入血液的食物外源性LCFA,然后跨膜进入乳腺上皮细胞参与乳脂合成,而参与LCFA跨膜运输的脂肪酸转运蛋白有:脂肪酸转运蛋白家族(Fatty acid transport proteins,FAPTs)、脂肪酸转位酶(Fatty acid translocase,FAT/CD36)、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FABPs)和小窝蛋白(Caveolin proteins)。文章在综述LCFA跨膜运输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4种LCFA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发现在奶牛乳腺中表达的只有FAT/CD36和FABPs,而FATPs和小窝蛋白在奶牛乳腺中是否表达并参与LCFA的转运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因此,应利用营养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方法,在体内和体外对FAT/CD36、FABPs、FATPs和小窝蛋白在泌乳期奶牛乳腺中的表达规律、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探明其在乳腺LCFA转运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并为优化乳脂组成实施的营养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腺 长链脂肪酸(LCFA) 脂肪酸转运蛋白 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移位酶FAT/CD36转运长链脂肪酸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薄俊霞 李敬达 刘庆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3-97,共5页
机体对长链脂肪酸(LCFAs)的摄取是细胞利用和调节脂肪酸代谢的重要环节,其中绝大多数LCFAs通过一系列膜转运蛋白介导的摄取作用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脂肪酸移位酶(FAT/CD36)是一种分布在细胞膜上的二次跨膜糖蛋白,对长链脂肪酸的转运具... 机体对长链脂肪酸(LCFAs)的摄取是细胞利用和调节脂肪酸代谢的重要环节,其中绝大多数LCFAs通过一系列膜转运蛋白介导的摄取作用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脂肪酸移位酶(FAT/CD36)是一种分布在细胞膜上的二次跨膜糖蛋白,对长链脂肪酸的转运具有重要作用。论文对FAT/CD36的结构、转运长链脂肪酸的机制以及其表达调控进行综述,有助于更好的了解LCFAs作为重要营养物质的跨膜转运,以及代谢综合症时LCFAs经由FAT/CD36引发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脂肪酸 脂肪酸营养 脂肪酸移位酶 转运 代谢综合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