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成纤维细胞及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1
作者 左娜 陶凯 +1 位作者 唐琪 于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ADSC-Exo)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能力以及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培养人成纤维细胞,采用ADSC-Exos或PBS处理细胞,通过CCK-8和划痕实验观察ADSC-Exo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选...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ADSC-Exo)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能力以及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培养人成纤维细胞,采用ADSC-Exos或PBS处理细胞,通过CCK-8和划痕实验观察ADSC-Exo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选取40只SD大鼠构建深Ⅱ度烧伤模型,分为Exo组和PBS组,Exo组于烧伤创面周边注射ADSC-Exo溶液,PBS组注射等量PBS溶液。观察2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通过HE染色观察炎症细胞浸润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CD31染色观察创面血管新生情况。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ADSC-Exo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ADSC-Exo可增强成纤维细胞的迁移能力(P<0.0001)。动物实验发现,创面周边注射ADSC-Exo可促进烧伤创面愈合(P<0.0001)。与PBS组比较,Exo组大鼠烧伤创面炎症细胞浸润减少,CD31表达增加(P<0.01)。结论ADSC-Exo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并能减轻创面炎症、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从而促进烧伤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 成纤维细胞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体外巨噬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袁博 谢佳忆 +5 位作者 江思瑜 孟亚军 朱清华 李晓飞 付秀美 谢利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727,共10页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ADSC-Exos)对巨噬细胞RAW264.7迁移能力的影响,阐明其促进巨噬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分离SD大鼠附睾旁脂肪组织,进行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原代培养,通过成脂和成骨分化诱导,结合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检测AD...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ADSC-Exos)对巨噬细胞RAW264.7迁移能力的影响,阐明其促进巨噬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分离SD大鼠附睾旁脂肪组织,进行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原代培养,通过成脂和成骨分化诱导,结合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检测ADSCs的多向分化潜能。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ADSCs标记物CD29及CD44阳性表达情况,采用外泌体(Exos)分离试剂盒提取ADSC-Exos,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检测ADSC-Exos的形态大小和粒径分布范围,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xos特异性标记物CD9和TSG101蛋白表达情况,示踪法观察巨噬细胞摄取ADSC-Exos情况。将巨噬细胞RAW264.7分为对照组、10 mg·L^(-1)ADSCExos组、20 mg·L^(-1)ADSC-Exos组和40 mg·L^(-1)ADSC-Exos组。5-乙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检测各组巨噬细胞活性,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巨噬细胞迁移细胞数,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巨噬细胞黏附情况。结果:原代ADSCs培养24 h后细胞贴壁生长,呈散在、长梭形;培养7 d,贴壁细胞呈齿梳状、旋涡状有序排列,呈成纤维细胞样外观;培养10代后ADSCs形态不规则,增殖速度减慢。分离提取的ADSCs具有成骨和成脂分化潜能,CD29和CD44蛋白表达阳性。透射电子显微镜下ADSC-Exos呈茶碟状,ADSC-Exos的粒径主峰分布于132 nm附近,ADSC-Exos中CD9和TSG101蛋白表达阳性,即ADSC-Exos提取成功。荧光显微镜下RAW264.7细胞核周围可检测到红色荧光信号,即ADSC-Exos可以被巨噬细胞摄取。与对照组比较,10、20和40 mg·L^(-1)ADSC-Exos组EdU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10 mg·L^(-1)ADSC-Exos组比较,20 mg·L^(-1)ADSC-Exos组EdU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10、20和40 mg·L^(-1)ADSC-Exos组巨噬细胞迁移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10 mg·L^(-1)ADSC-Exos组比较,20和40 mg·L^(-1)ADSC-Exos组巨噬细胞迁移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10、20和40 mg·L^(-1)ADSC-Exos组巨噬细胞黏附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10 mg·L^(-1)ADSC-Exos组比较,20 mg·L^(-1)ADSCExos组巨噬细胞黏附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ADSC-Exos可被巨噬细胞摄取,其通过影响细胞黏附提高巨噬细胞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巨噬细胞 细胞迁移 细胞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Klotho的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的外泌体对犬急性肾损伤的治疗作用
3
作者 王晨蕾 郭鑫瑞 +3 位作者 贺海洋 刘阳 马保华 彭莎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78-2989,共12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过表达Klotho的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s from canine 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verexpressing Klotho,KL-Exos)对犬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治疗作用。构建过表达Klotho... 本研究旨在探究过表达Klotho的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s from canine 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verexpressing Klotho,KL-Exos)对犬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治疗作用。构建过表达Klotho的重组质粒pCDH-EF1-copGFP-T2A-PURO-Klotho(EF1-KL重组质粒),并转染至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canine 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cADMSCs),超速离心细胞培养液上清收集KL-Exos。选取8只一岁左右体况相近的雄性中华田园犬,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C)、急性肾损伤组(AKI)、Exos治疗组(Exo)和KL-Exos治疗组(KL-Exo)。AKI组、Exo组和KL-Exo组注射硫酸庆大霉素,剂量为60 mg·(kg·次)^(-1),每日两次,连续5 d;Exo组和KL-Exo组于第6、9、12天分别注射300μg的Exos或KL-Exos进行治疗,NC组和AKI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治疗完成后分别依次通过影像学、血清学、解剖学、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相关指标来综合评价治疗效果。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EF1-KL重组质粒。相较于转染空载体组,转染EF1-KL重组质粒的cADMSCs的Klotho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01),提示成功建立了过表达Klotho的cADMSCs(KL-cADMSCs)。对该细胞培养液超速离心得到的沉淀进行检测,其粒径在150 nm左右,呈“茶托样”,表达外泌体标志蛋白CD63和Alix,以上结果均证明该沉淀属于外泌体。治疗结果显示,相较于AKI组犬,Exo组和KL-Exo组犬的肾功能显著提高、肾脏的形态质地和组织结构明显恢复好转、肾脏氧化应激程度下降。相较于Exo组犬,KL-Exo组犬的血清肌酐(Cre)浓度(P<0.0001)和尿素氮(Bun)浓度(P<0.0001)极显著下降;B超检查未见明显的肾脏积液;肾脏呈红褐色,质地柔软光滑;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肾小管排列整齐,未见淤血等病变;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显著升高(P<0.0001),过氧化氢(H_(2)O_(2))(P<0.0001)和丙二醛(MDA)(P<0.01)浓度显著下降;肾脏中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rf2)的基因表达水平的下调趋势更加明显。KL-Exos主要通过减少肾脏组织氧化应激,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来治疗犬的AKI,Keap1-Nrf2信号通路可能是KL-Exos治疗AKI的关键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OTHO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姜黄素的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皮肤损伤愈合的效果及机制研究
4
作者 王苗 伏庭书 +4 位作者 陈梦炜 周宏达 柏小楠 马保华 彭莎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42-4052,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负载姜黄素(curcumin,CUR)的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s derived from 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cADMSC-EXO)对皮肤损伤修复的效果及可行性。将小鼠和犬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ON)、外泌体治疗组(EXO... 本研究旨在探讨负载姜黄素(curcumin,CUR)的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s derived from 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cADMSC-EXO)对皮肤损伤修复的效果及可行性。将小鼠和犬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ON)、外泌体治疗组(EXO)、姜黄素治疗组(CUR)和负载姜黄素的外泌体组(EXO-CUR)。制作直径1 cm(小鼠)和1.5 cm(犬)的背部全层皮肤损伤模型,并在第1、3、5、7、9天进行皮下注射。结果发现,相较于CON组和其他单独治疗组,负载CUR的cADMSC-EXO能够加速小鼠和犬皮肤损伤模型的伤口愈合,显著促进皮肤组织结构的恢复。其通过上调皮肤愈合相关基因(VEGFA、FGF 2)和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促进损伤修复;同时下调疤痕相关基因(SOX9、TGF-β1、Twist 1)并上调TGF-β3的表达,减少瘢痕形成。此外,小鼠血清中皮肤愈合因子(VEGF、FGF2)水平升高,氧化应激相关因子ROS减少,GSH水平增加;炎症因子(IL-1β、TNF-α)含量降低。负载CUR的cADMSC-EXO能够有效促进皮肤损伤的修复,且相较于单独使用CUR或者EXO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损伤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姜黄素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抑制特应性皮炎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毕迦琦 王昭 +6 位作者 王炳坤 孙春燕 孙亚 崔晓彤 庞欣 王晓钰 王杰琼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8-1157,共10页
目的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 exosomes,ASC-exo)抑制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诱导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比较小鼠年龄、提取方法、Ⅰ型胶... 目的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 exosomes,ASC-exo)抑制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诱导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比较小鼠年龄、提取方法、Ⅰ型胶原酶溶液的浓度等条件来研究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ASCs)提取后形态和数量的影响。建立FITC诱导的小鼠体内模型并给予不同剂量的ASC-exo,测量小鼠耳厚、耳质量、搔耳次数,HE染色观察小鼠耳组织病理变化;检测ASC-exo的无毒性;ELISA法检测Ig E、IL-5、IL-13等细胞因子水平;RT-q PCR检测TSLP、IL-33、封闭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CLDN-1)、钙黏蛋白E(E-cadherin)基因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蛋白表达。结果建立了一种高效的ASCs提取方法。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可见明显AD症状,与模型组相比,ASC-exo给药组可明显减少搔耳次数,减少表皮增厚,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和Th2细胞因子IL-5和IL-13的分泌,同时ASC-exo给药组明显升高了上皮细胞结构蛋白CLDN-1和occludin的表达并降低了TSLP和IL-33的表达。结论ASC-exo能够明显改善AD小鼠Th2型皮肤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上皮细胞中紧密连接蛋白及黏附链接蛋白的表达,修复皮肤屏障进而抑制促过敏关键启动因子TSLP和IL-33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特应皮炎 表皮屏障 过敏疾病 细胞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脂肪干细胞和人真皮成纤维细胞来源外泌体对紫外线诱导裸鼠光老化皮肤皱纹的改善作用
6
作者 迪丽达尔·地里夏提 贾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1-631,共11页
目的:探讨人脂肪干细胞(hADSCs)和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DFs)来源的外泌体(Exo)对紫外线诱导裸鼠光老化皮肤皱纹的改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效果。方法:分别由hADSCs和HDFs中分离Exo,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记为hADSCs-Exo和HDFs-Exo。... 目的:探讨人脂肪干细胞(hADSCs)和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DFs)来源的外泌体(Exo)对紫外线诱导裸鼠光老化皮肤皱纹的改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效果。方法:分别由hADSCs和HDFs中分离Exo,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记为hADSCs-Exo和HDFs-Exo。将28只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注射Hank’s平衡盐溶液(HBSS)]、hADSCs-Exo组(注射hADSCs-Exo)和HDFs-Exo组(注射HDFs-Exo),每组7只,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裸鼠建立背部皮肤光老化模型,4周后,观察各组裸鼠背部皮肤大体形态表现并进行皮肤皱纹等级评分,HE染色观察各组裸鼠皮肤组织病理形态表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裸鼠皮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裸鼠皮肤组织中胶原蛋白Ⅰ(ColⅠ)、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2、MMP-3、MMP-9和MMP-13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各组裸鼠皮肤组织中ColⅠ、原弹性蛋白和原纤维蛋白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由hADSCs和HDFs中分离的颗粒物均表现为典型的囊泡状结构,直径为50~100 nm,CD81、CD63、热休克蛋白70 (HSP70)和肿瘤易感基因101蛋白(TSG101)均呈高表达,表明成功分离hADSCs-Exo和HDFs-Exo。对照组裸鼠背部皮肤光滑,未见松弛或皱纹;模型组裸鼠皮肤皱纹严重,可见表皮粗糙、干燥和色素沉积等损伤情况;与模型组比较,hADSCs-Exo组裸鼠背部皮肤有少量深皱纹和轻度皮肤松弛,HDFs-Exo组裸鼠背部皮肤皱纹深度明显减轻。皮肤皱纹等级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裸鼠皮肤皱纹等级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hADSCs-Exo组和HDFs-Exo组裸鼠皮肤皱纹等级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hADSCs-Exo组比较,HDFs-Exo组裸鼠皮肤皱纹等级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HE染色观察,对照组裸鼠皮肤组织分层结构清晰,表皮较薄;模型组裸鼠皮肤组织分层紊乱,结构松散,表皮明显增厚;与模型组比较,hADSCs-Exo组和HDFs-Exo组裸鼠皮肤组织病变减轻,且HDFs-Exo组裸鼠皮肤组织表皮变薄,组织分层较为清晰,皮肤结构趋于正常。ELISA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裸鼠皮肤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hADSCs-Exo组和HDFs-Exo组裸鼠皮肤组织中IL-1β、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hADSCs-Exo组比较,HDFs-Exo组裸鼠皮肤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裸鼠皮肤组织中ColⅠ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MMP-1、MMP-2、MMP-3、MMP-9和MMP-1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hADSCs-Exo组和HDFs-Exo组裸鼠皮肤组织中ColⅠ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MMP-1、MMP-2、MMP-3、MMP-9和MMP-1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hADSCs-Exo组比较,HDFs-Exo组裸鼠皮肤组织中ColⅠ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 MMP-1、 MMP-2、 MMP-3、 MMP-9和MMP-1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裸鼠皮肤组织中原弹性蛋白、原纤维蛋白1和ColⅠ染色强度均明显减弱;与模型组比较,hADSCs-Exo组和HDFs-Exo组裸鼠皮肤组织中原弹性蛋白、原纤维蛋白1和ColⅠ染色强度均明显增强;与hADSCs-Exo组比较,HDFsExo组裸鼠皮肤组织中原弹性蛋白、原纤维蛋白1和ColⅠ染色强度更深。结论:hADSCs和HDFs来源的Exo对紫外线诱导裸鼠光老化皮肤皱纹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HDFs来源的Exo作用效果要优于hADSCs来源的Ex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人真皮成纤维细胞 光老化 皮肤皱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源非编码RNA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丽桦 刘德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9-1056,共8页
外泌体(exosomes,Exos)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主动分泌的纳米大小的膜性囊泡,通过自身含有的生物活性分子如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微小RNA(miRNA)和环状RNA(circRNA)等非编码RNA(ncRNA)... 外泌体(exosomes,Exos)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主动分泌的纳米大小的膜性囊泡,通过自身含有的生物活性分子如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微小RNA(miRNA)和环状RNA(circRNA)等非编码RNA(ncRNA)进入相应的靶细胞,参与细胞间通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源非编码RNA(ADSC-Exo-ncRNA)可调控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血管生成,加速皮肤细胞增殖和上皮化,调节胶原重塑,从而增强创面修复能力。因此,ADSC-ExoncRNA在创面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创面修复治疗的新策略。本文对近年来ADSCExo-ncRNA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其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非编码RNA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牙髓再生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陆慧 郑烨新 赵玮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7-474,共8页
牙髓再生是一种基于组织工程治疗牙髓坏死的新策略,应用种子细胞结合支架和生长因子,实现牙本质、血管和神经的新生。外泌体是一类直径约为3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在调控细胞间信息和物质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2016年以来,牙源性间充质... 牙髓再生是一种基于组织工程治疗牙髓坏死的新策略,应用种子细胞结合支架和生长因子,实现牙本质、血管和神经的新生。外泌体是一类直径约为3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在调控细胞间信息和物质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2016年以来,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因其在牙髓组织再生领域展现出的巨大潜力而备受瞩目。本文介绍了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种类和培养环境,并对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调控细胞成牙本质向分化、血管生成、神经再生和成骨向分化的作用和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再生 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源性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汪望佳 王敏 +1 位作者 李翅翅 张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14-1519,共6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持续进展的间质性肺病,患者通常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干咳为主要临床症状,临床确诊后中位生存期仅为3~5年[1]。IPF的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证实持续的炎症反应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p...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持续进展的间质性肺病,患者通常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干咳为主要临床症状,临床确诊后中位生存期仅为3~5年[1]。IPF的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证实持续的炎症反应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与IPF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EMT过程的药物在临床上发挥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然而这些药物的使用存在其局限性。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仍是肺移植,却受限于转诊时机的确定和移植后的低存活率。因此进一步研究IPF的发生发展机制并寻求新的治疗靶点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特发肺纤维化 上皮-间充质转化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miR-34a脂肪干细胞外泌体调控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肖向阳 郑德义 +1 位作者 王宝云 李自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7-893,共7页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ADSCs)过表达miR-34a后释放的外泌体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从人脂肪组织中分离原代ADSCs,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面标记分子,茜素红和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其成骨分化能力;采用miR-34a过表...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ADSCs)过表达miR-34a后释放的外泌体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从人脂肪组织中分离原代ADSCs,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面标记分子,茜素红和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其成骨分化能力;采用miR-34a过表达慢病毒感染ADSCs,获得miR-34a过表达的ADSCs(ADSCs/miR-34a)和阴性对照的ADSCs(ADSCs/miR-NC),然后提取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的外泌体,获得ADSCs外泌体(ExoADSCs)、miR-34a过表达的ADSCs外泌体(ExoADSCs/miR-34a)和阴性对照的ADSCs外泌体(ExoADSCs/miR-NC),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表面标志蛋白CD81和CD63;再将得到的外泌体分别与HSF共培养,分为对照组(HSF+PBS)、ExoADSCs处理组(HSF+ExoADSCs)、ExoADSCs/miR-NC处理组(HSF+ExoADSCs/miR-NC)和ExoADSCs/miR-34a处理组(HSF+ExoADSCs/miR-34a)。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ADSCs及外泌体中miR-34a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各组HSF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HSF细胞的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SF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Bax和Bcl-2)、纤维化相关蛋白(COLⅠ、COLⅢ)及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GF-β1、p-Smad2和p-Smad3)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分离得到ADSCs,并具有成骨分化能力;透射电镜可见直径在50~100 nm呈双层膜结构的圆形或椭圆形囊泡状小体,Western blot显示外泌体标志性蛋白CD81和CD63阳性表达;miR-34a过表达可增加ADSCs及其外泌体中miR-34a表达水平;与ExoADSCs处理组和ExoADSCs/miR-NC处理组比较,ExoADSCs/miR-34a干预可抑制HSF增殖(P <0. 05),提高其凋亡率(P <0. 05),并上调cleaved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P <0. 05),并下调Bcl-2、COLⅠ、COLⅢ、p-Smad2、p-Smad3和TGF-β1等蛋白表达水平(P <0. 05)。结论过表达miR-34a的ADSCs外泌体可能通过下调TGF-β/Smad信号通路抑制HSF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MIR-34A 人增生瘢痕成纤维细胞 增殖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M2过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抑制乳酸介导的髓核细胞氧化应激性凋亡
11
作者 娄金辉 高小新 +2 位作者 张雨尧 翟羽 李长青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188-2196,共9页
目的探究转谷氨酰胺酶2(transglutaminase2,TGM2)过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来源外泌体在乳酸介导的髓核细胞氧化应激性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20只6周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350±50... 目的探究转谷氨酰胺酶2(transglutaminase2,TGM2)过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来源外泌体在乳酸介导的髓核细胞氧化应激性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20只6周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350±50)g]用于提取髓核细胞。利用乳酸构建原代髓核细胞氧化应激性凋亡模型;利用慢病毒载体在BMSCs中过表达TGM2蛋白,提取外泌体并进行鉴定;后为验证TGM2过表达的外泌体抗髓核细胞氧化应激性凋亡潜在机制,利用流式细胞术对髓核细胞活性氧水平进行检测,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对髓核细胞Bax、Bcl-2、Cleaved-Caspase3、磷酸化PI3K、磷酸化Akt、核内Nrf2、胞质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及Nrf2核内荧光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为4组(n=3):对照组、乳酸处理组、乳酸+对照外泌体组、乳酸+TGM2过表达外泌体组,评估髓核细胞的氧化应激性凋亡程度及PI3K/Akt/Nrf2通路变化情况。结果10 mmol/L乳酸能够更好的诱导髓核细胞氧化应激性凋亡(P<0.05);对照BMSCs组和TGM2过表达BMSCs组均可产生外泌体且能够稳定过表达TGM2(P<0.05,P<0.01);且相较于乳酸处理组,乳酸+TGM2过表达外泌体组和乳酸+对照外泌体组的髓核细胞均表现为凋亡率降低(P<0.05),活性氧水平下降(P<0.05),乳酸+TGM2过表达外泌体组抗凋亡、活性氧蓄积效果更好(P<0.05),髓核细胞内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Bcl-2蛋白水平均增高(P<0.05),PI3K、Akt磷酸化程度均增强(P<0.05),Nrf2核内表达均增加,抗氧化应激因子HO-1表达均增多,乳酸+TGM2过表达外泌体组抗凋亡及PI3K/Akt/Nrf2通路激活程度更强(P<0.05)。结论TGM2过表达的BMSCs外泌体可抑制乳酸介导的髓核细胞氧化应激性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Nrf2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凋亡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转谷氨酰胺酶2 髓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血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人卵巢癌细胞A2780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陆茜林 丁娜 +6 位作者 贺红林 袁怡君 贺天文 冯露 田超 刘康 李均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7,共8页
目的 探讨经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enstrual bloo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enSCs)来源的外泌体(MenSCs-derived exosomes,MenSCs-Exos)对人卵巢癌细胞A2780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分离纯化MenS... 目的 探讨经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enstrual bloo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enSCs)来源的外泌体(MenSCs-derived exosomes,MenSCs-Exos)对人卵巢癌细胞A2780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分离纯化MenSCs,流式细胞术鉴定其细胞表型,油红O染色观察其成脂分化能力;超速离心法分离MenSCs-Exos,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形态,纳米颗粒追踪分析其大小及分布,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外泌体标志性蛋白分子CD9、TSG101、calnexin的表达。采用CCK-8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体外侵袭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MenSCs-Exos对A2780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成功分离具有干细胞表型和成脂分化潜能的MenSCs,同时检测发现MenSCs-Exos为边缘清晰、大小分布均匀的膜性囊泡,粒径为30~150 nm,平均为72.89 nm,膜表面标志性蛋白CD9、TSG101表达呈阳性,calnexin表达呈阴性。与对照组相比,MenSCs-Exos能增强A278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影响其细胞周期分布,并且可上调β-catenin、c-Myc、TCF4、Cyclin D1、Vimentin、N-cadherin的表达,下调E-cadherin的表达。结论 MenSCs-Exos可能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A2780细胞增殖,并通过下调E-cadherin的表达促进A2780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血间充质干细胞 卵巢癌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崔梦莹 郭澍 +4 位作者 佟爽 张华 朱梦茹 陈义庆 魏松乔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促进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提取人脂肪干细胞,行成骨诱导后提取外泌体,按实验目的分组处理后,检测成骨标记物碱性磷酸酶活性,茜素红检测矿化程度,Westernblotting...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促进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提取人脂肪干细胞,行成骨诱导后提取外泌体,按实验目的分组处理后,检测成骨标记物碱性磷酸酶活性,茜素红检测矿化程度,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脂肪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够促进ADSCs成骨分化,且上调β-catenin蛋白表达,当加入该通路抑制剂DKK1后,能够抑制β-catenin蛋白表达,减弱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结论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能够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凋亡及炎症因子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郝海珍 郭铁 余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656-1665,共10页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来源外泌体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凋亡及炎症因子影响。方法取10只健康雄性8周龄SD大鼠附睾旁脂肪组织,提取ADMSCs进行细胞培养,取第3代ADMSCs分别在常氧(2...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来源外泌体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凋亡及炎症因子影响。方法取10只健康雄性8周龄SD大鼠附睾旁脂肪组织,提取ADMSCs进行细胞培养,取第3代ADMSCs分别在常氧(21%)和低氧(1%)条件培养,24 h后取培养皿上清液,试剂盒提取法分离外泌体。60只健康雄性8周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PBS组、低氧外泌体组、常氧外泌体组(n=12),后4组采用Longa改良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其中缺血再灌注组仅进行造模,不进行干预,PBS组经尾静脉注射PBS 2 mL,低氧外泌体组和常氧外泌体组分别同时给予等量低氧外泌体和常氧外泌体100μg。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4 h,采用Longa法测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色素C(CytC)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结果与PBS组相比,低氧外泌体组和常氧外泌体组病理学改变减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细胞色素C和IL-1β的表达及神经元凋亡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低氧外泌体组较常氧外泌体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 ADMSCs来源外泌体能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凋亡和炎症因子IL-1β的表达,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外泌体抑制了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和IL-1β参与的炎症级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凋亡 细胞色素C 细胞介素-1Β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苯扎氯铵诱导的小鼠干眼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桂芳 龙红梅 +2 位作者 龚喜乐缘 胡淑芳 龚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30-934,共5页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ADSC-Exos)对苯扎氯铵诱导的小鼠干眼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获取到较高纯度的ADSC-Exos,利用Western blot、纳米粒跟踪分析和透射电镜检测ADSC-Exos特征。取36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ADSC-Exos)对苯扎氯铵诱导的小鼠干眼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获取到较高纯度的ADSC-Exos,利用Western blot、纳米粒跟踪分析和透射电镜检测ADSC-Exos特征。取36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外泌体组和普拉洛芬组,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双眼结膜囊内滴入2 g·L^(-1)苯扎氯铵溶液,每天2次,连续滴眼14 d,制作中重度干眼模型。造模结束后,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结膜囊内滴入5μL磷酸盐缓冲液,低、中、高剂量外泌体组分别滴12.5 g·L^(-1)、25.0 g·L^(-1)和50.0 g·L^(-1)ADSC-Exos,普拉洛芬组滴相同体积的1 g·L^(-1)普拉洛芬滴眼液,每天3次,连续滴眼7 d。检测各组小鼠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酚红棉线湿润长度和泪膜破裂时间。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结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α、γ-干扰素(IFN)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结膜组织中Myd88和Toll样受体4(TLR4)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第4天和第7天,模型组小鼠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明显增加,酚红棉线湿润长度和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缩短(均为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第4天,高剂量外泌体组和普拉洛芬组小鼠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酚红棉线湿润长度均明显增加(均为P<0.01),泪膜破裂时间延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第7天,中、高剂量外泌体组和普拉洛芬组小鼠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酚红棉线湿润长度均明显增加(均为P<0.01);高剂量外泌体组和普拉洛芬组小鼠泪膜破裂时间均明显延长(均为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膜组织中IL^(-1)α、γ-IFN和TNF-α含量明显增加(均为P<0.05)。治疗后第7天,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外泌体组和普拉洛芬组小鼠结膜组织中IL^(-1)α、γ-IFN和TNF-α含量均明显下降(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膜组织中Myd88和TLR4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第7天,高剂量外泌体组和普拉洛芬组小鼠结膜组织中Myd88和TLR4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结论ADSC-Exos对苯扎氯铵诱导的小鼠干眼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DSC-Exos抑制TLR4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眼表炎症 Toll样受4 角膜荧光素染色 泪液分试验 泪膜破裂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骨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俊豪 熊永斌 +1 位作者 何永好(综述) 李春亮(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4-539,共6页
骨组织工程是一种通过生物材料和细胞等手段来修复骨缺损的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骨组织工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对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骨组织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脂肪干细... 骨组织工程是一种通过生物材料和细胞等手段来修复骨缺损的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骨组织工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对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骨组织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促进骨再生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通过抑制低氧缺血环境诱导的骨细胞凋亡,进而促进骨再生;二是通过调控与成骨相关的信号通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进而促进骨再生;三是通过调整细胞因子表达等方式对脂肪干细胞进行预处理,进而促进骨再生;四是通过调控抗炎因子表达和自噬细胞极化等方式,促进软骨修复。这些机制为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骨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治疗方法方面,相较于传统的注射法,使用丝素/壳聚糖、水凝胶或金属有机框架等组织工程支架负载外泌体,对骨缺损部位进行治疗,可将外泌体与支架进行良好结合,充分发挥外泌体的治疗效果,具有促进骨再生、治疗骨缺损的潜力。综上所述,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骨组织工程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其机制和治疗方法的不断完善,为其在骨组织修复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骨组织工程 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阮泽松 陈云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在糖尿病基础上继发的以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加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骨病。常规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疗效有限,存在增加非典型骨折的风险,因此亟待寻找新的积...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在糖尿病基础上继发的以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加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骨病。常规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疗效有限,存在增加非典型骨折的风险,因此亟待寻找新的积极高效的治疗手段。外泌体是一类包含蛋白质、脂质、核酸等物质的胞外囊泡,介导细胞间通讯发挥对靶细胞的生物学效应。近来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产生的外泌体能够在糖尿病模型中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炎症水平、促进微血管损伤修复,具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调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动促进骨形成等功能,对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具有巨大的前景。笔者主要就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的特性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相关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简要综述,为后续应用于疾病治疗的研究提供参考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骨质疏松 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贲新宇 易西南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630-634,640,共6页
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的难题,尽管在临床上有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但始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脂肪干细胞外泌体中所携带的成分及其所发挥的功能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发现。国内外大量实验表明脂肪干细胞外泌体对周围神... 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的难题,尽管在临床上有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但始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脂肪干细胞外泌体中所携带的成分及其所发挥的功能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发现。国内外大量实验表明脂肪干细胞外泌体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脂肪干细胞外泌体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最新认识以及脂肪干细胞外泌体未来在神经再生领域可能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周围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外泌体提取方法的改良及其对成骨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华 郭澍 +3 位作者 佟爽 陈义庆 崔梦莹 赵崇如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5-119,128,共6页
目的通过改良后的ExoQuick试剂盒法、超速离心法、ExoQuick试剂盒法提取脂肪干细胞(ADSCs)来源外泌体,探讨提取的外泌体对ADSCs成骨分化诱导的影响,并且对3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方法使用改良后的ExoQuick试剂盒法、超速离心法、ExoQuic... 目的通过改良后的ExoQuick试剂盒法、超速离心法、ExoQuick试剂盒法提取脂肪干细胞(ADSCs)来源外泌体,探讨提取的外泌体对ADSCs成骨分化诱导的影响,并且对3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方法使用改良后的ExoQuick试剂盒法、超速离心法、ExoQuick试剂盒法提取外泌体,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特异性表面标志物CD9、CD63蛋白鉴定;分别将3种方法提取的外泌体加入ADSCs成骨分化诱导过程中,通过对照实验检测形态学变化及Runx2、OCN蛋白表达。结果改良后的ExoQuick试剂盒法、ExoQuick试剂盒法提取的样本均能观察到圆形、类圆形膜性囊泡结构,特异性表面标志物CD9、CD63均可表达,且ExoQuick试剂盒改良法蛋白表达量最多。与未加外泌体的过程相比加入外泌体的ADSCs成骨诱导过程Runx2、OCN蛋白表达明显增多,且Exo-Quick试剂盒改良法蛋白表达量最多。结论ExoQuick试剂盒改良法提取ADSCs来源外泌体效率最高,提取的外泌体促进成骨效应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提取 鉴定 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通过抑制COX-2和NF-κB激活及p38 MAPK磷酸化缓解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继攀 孙伟 +2 位作者 宋默 李凤丹 赵学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688-1692,1700,共6页
目的:探究间充质干细胞(MSCs)外泌体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提取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及其外泌体。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UC组、exosome组,UC组、exosome组小鼠饮用含3%DSS的饮用水造模,... 目的:探究间充质干细胞(MSCs)外泌体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提取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及其外泌体。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UC组、exosome组,UC组、exosome组小鼠饮用含3%DSS的饮用水造模,exosome组小鼠每3 d尾静脉注射1次10μg MSCs外泌体,control组和UC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3周,记录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记录小鼠黏膜损伤指数(CMDI),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COX-2、NF-κB表达及p38 MAPK磷酸化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UC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DAI、CMDI显著升高(P<0.001),结肠组织病变明显,结肠组织中COX-2、NF-κB表达及p38 MAPK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P<0.001),与模型组相比,exosome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DAI、CMDI显著降低(P<0.001),结肠组织病变缓解,结肠组织中COX-2、NF-κB表达及p38 MAPK磷酸化水平显著下调(P<0.001)。结论:MSCs外泌体可显著缓解小鼠UC,其机制可能为抑制体内炎症反应、抑制COX-2、NF-κB表达及p38MAPK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间充质干细胞 炎症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