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虾夷扇贝脂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LITAF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赫崇波 朱宝 +4 位作者 刘卫东 鲍相渤 李云峰 单忠国 李宏俊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6-741,共6页
脂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TNF-alpha factor,LITAF)是一类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在先天性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介质作用。文章根据虾夷扇贝LITAF基因EST序列,应用RACE技术克隆了虾夷扇贝LITAF全长cDNA,对序... 脂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TNF-alpha factor,LITAF)是一类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在先天性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介质作用。文章根据虾夷扇贝LITAF基因EST序列,应用RACE技术克隆了虾夷扇贝LITAF全长cDNA,对序列及编码的氨基酸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cDNA全长1 551 bp,其5′非编码区包含76 bp,3′非编码区包含1 001 bp;开放阅读框(ORF)为474 bp,编码15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中存在一个保守的LITAF结构域;理论分子量16.99 kDa,等电点为6.24。LITAF基因序列为3 698 bp,由3个外显子和两个内含子组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LITAF在虾夷扇贝不同组织、不同胚胎发育阶段以及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刺激后各时间段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LITAF基因在所检测的6个成体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肾脏的表达量最高;胚胎发育的7个时期中,担轮幼体时期表达量最高;菌刺激36 h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表达量差异大。LITAF基因是LITAF家族的一员,推测LITAF基因参与虾夷扇贝的先天性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 序列分析 胚胎发育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脂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α VpLITAF基因克隆及其对微生物侵染的应答研究
2
作者 张林宝 孙伟 +5 位作者 宁璇璇 蔡文贵 张喆 陈海刚 马胜伟 贾晓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95-901,共7页
脂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α(LITAF)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在调节LPS诱导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采用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s)结合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 脂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α(LITAF)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在调节LPS诱导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采用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s)结合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获得了菲律宾蛤仔LITAF基因cDNA全长(VpLITAF),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VpLITAF的组织分布以及鳗弧菌、藤黄微球菌刺激下的时序表达特征。VpLITAF基因序列包含393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3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14.39kD,理论等电点7.47。序列分析表明,VpLITAF具有高度保守的LITAF结构域,与其它贝类LITAF具有高度同源性,并在系统进化树中与海洋软体动物LITAF聚为一簇。VpLITAF基因主要表达于蛤仔肝胰腺,肌肉中的表达量则相对较低。鳗弧菌和藤黄微球菌刺激在某些时段可显著诱导VpLITAF基因的表达水平,最高可达对照组表达量的3.5倍,且鳗弧菌对VpLITAF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明显强于藤黄微球菌。以上结果表明,VpLITAF在菲律宾蛤仔的固有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α 微生物侵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调节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结合位点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丽萍 姚咏明 +1 位作者 叶棋浓 盛志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45-1152,共8页
脓毒症早期内毒素(脂多糖,LPS)可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大量生成.TNF-α作为一种重要的早期炎症介质,间接激活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通路.STATs活化后直接进... 脓毒症早期内毒素(脂多糖,LPS)可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大量生成.TNF-α作为一种重要的早期炎症介质,间接激活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通路.STATs活化后直接进入核内参与LPS诱导的基因表达.本研究拟探讨STAT3在TNF-α启动子上的作用位点,为深入认识JAK/STAT信号通路在脓毒症发生中的分子基础及其干预途径提供理论依据.a.将Flag-STAT3与全长TNF-α启动子报告基因共同转染COS-7细胞,观察STAT3作用的剂量-效应.结果证实,STAT3对TNF-α基因的表达不受LPS调节,无论是否有LPS刺激,随着STAT3剂量的增加,TNF-α基因的表达亦随之增加.在将200μg/L浓度的Flag-STAT3质粒分别与不同长度的TNF-α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共同转染COS-7细胞并用LPS刺激,观察不同片段的TNF-α启动子活性.结果发现,95 bp片段的TNF-α缺失突变体作用最为明显,增加了6.9倍.b.分别构建了70 bp、75 bp、80 bp和85 bp片段的TNF-α缺失突变体———pTNF-α(70 bp)、pTNF-α(75 bp)、pTNF-α(80 bp)和pTNF-α(85 bp),将它们与Flag-STAT3共同转染COS-7细胞并用LPS刺激,观察到85 bp片段的活性与95 bp片段相似,当片段到达80 bp时,活性降低到对照水平.为了进一步了解其精确结合位点,将85 bp片段突变体的81和82位碱基突变,检测其对TNF-α活性影响,发现启动子活性下降.c.为了证明STAT3的潜在结合位点在80 bp到85 bp之间,且81和82位这2个位点的突变确实改变了STAT3对TNF-α启动子活性,进行凝胶迁移阻滞实验,观察到TNF-α启动子62~85 bp的野生型γ-32P标记的探针可以与核蛋白STAT3结合,而突变的62~85 bp标记的探针不能与核蛋白STAT3结合.上述结果表明,STAT3对TNF-α基因表达的调节不依赖LPS的刺激,STAT3在TNF-α启动子的潜在结合位点是在80到85碱基片段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肿瘤坏死因子α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2基因克隆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聂一帆 吴静 +4 位作者 马艳平 郝乐 冯国清 刘振兴 曹俊明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共10页
【目的】克隆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2(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induced protein 2,TNFAIP2)基因,命名为MsTNFAIP2,探究MsTNFAIP2在大口黑鲈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根据转录组中MsTNFAIP2编... 【目的】克隆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2(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induced protein 2,TNFAIP2)基因,命名为MsTNFAIP2,探究MsTNFAIP2在大口黑鲈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根据转录组中MsTNFAIP2编码序列(CDS)设计引物并克隆该基因;利用DNAMAN等软件和SMART等预测并分析MsTNFAIP2氨基酸序列理化性质和结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在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和脂多糖刺激前后MsTNFAIP2及TNF-α、IL-1β、IL-10和IFN-γ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成功克隆MsTNFAIP2 CDS序列,长度为1932 bp,共编码644个氨基酸,有一个Sec6超家族结构域;与鳜(Siniperca chuatsi)TNFAIP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74.84%;鱼诺卡氏菌和脂多糖刺激后,MsTNFAIP2及TNF-α、IL-1β、IL-10和IFN-γmRNA表达水平在头肾、脾脏和淋巴细胞中显著上调(P<0.05)。【结论】MsTNFAIP2参与了大口黑鲈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2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多糖 鱼诺卡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2/STAT3信号通路参与脂多糖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郝玉通 陈纯海 +1 位作者 杨学森 余争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19-1122,共4页
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子与激活子3(Janus kinase signal transducers 2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2/STAT3)信号通路参与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MG)活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子与激活子3(Janus kinase signal transducers 2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2/STAT3)信号通路参与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MG)活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X-42的变化,用ELISA方法检测LPS刺激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变化。以及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JAK2和STAT3磷酸化变化水平。结果LPS刺激后OX-42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强,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TNF-α,JAK2和STAT3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并被抑制剂AG490有效抑制。结论JAK2-STAT3信号通路参与了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JAK2-STAT3通路激活与炎症因子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小胶质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子与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蒙古口蘑多糖通过STAT3和HIF-1α通路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发挥抗炎调节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于传宗 张凤兰 +3 位作者 慕宗杰 李子钦 孙峰成 郝丽珍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98,共6页
研究蒙古口蘑多糖提取物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炎症保护作用的机理。用不同预量质量浓度的蒙古口蘑多糖处理RAW264.7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Griess法测定NO的产生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 研究蒙古口蘑多糖提取物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炎症保护作用的机理。用不同预量质量浓度的蒙古口蘑多糖处理RAW264.7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Griess法测定NO的产生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实时定量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诱导型一氧化氮和酶(iNOS)、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环氧化酶2(COX-2)的mRNA表达量;免疫印迹检测HIF-1α、NF-κB、STAT3和COX-2蛋白质的表达量。结果表明,蒙古口蘑多糖提取物作用RAW264.7细胞的最大剂量为100μg/mL;与LPS模型组相比,蒙古口蘑多糖提取物质量浓度0.01、0.1、1、10μg/mL均能有效抑制NO(抑制率分别是38.21%、64.17%、58.16%和79.42%)、TNF-α(抑制率分别为27.91%、36.31%、36.14%、45.09%)和IL-1β(抑制率分别为47.75%、58.47%、60.21%、64.55%)的产生;在质量浓度为10μg/mL的蒙古口蘑多糖提取物作用下,除NF-κB外,HIF-1α、STAT3、COX-2和iNOS的mRNA的表达量均降低;免疫印迹的结果也显示,除NF-κB外,HIF-1α、NF-κB、STAT3及COX-2的蛋白质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蒙古口蘑多糖提取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抗炎的机制主要通过JAK-STAT3及HIF-1α信号通路,而不主要通过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口蘑多糖提取物 RAW264.7细胞 多糖 缺氧诱导因子 诱导型一氧化氮和酶 因子κB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环氧化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TRL在内毒素诱导的Kupffer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魏思东 李金政 +4 位作者 龚建平 刘作金 游海波 陈勇 吴传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2-604,607,共4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配体(GITRL)在脂多糖(LPS)诱导的Kupffer细胞(K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分离BALB/c小鼠的KCs,转染对照siR-NA或者GITRL siRNA 24 h后,分四组培养,分别为对照(Control)组:仅加入培养液;地...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配体(GITRL)在脂多糖(LPS)诱导的Kupffer细胞(K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分离BALB/c小鼠的KCs,转染对照siR-NA或者GITRL siRNA 24 h后,分四组培养,分别为对照(Control)组:仅加入培养液;地塞米松(Dex)组:加入Dex10μmol/L;LPS组:加入LPS 1 mg/L;LPS+Dex组:加入LPS 1 mg/L和Dex 10μmol/L。24 h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GITRL蛋白的表达,应用Annexin V/PI双染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检测KCs的凋亡率。结果:LPS刺激增加了KCs GITRL的表达(P<0.05),然而地塞米松处理降低了LPS诱导的GITRL表达。LPS刺激诱导了KCs的凋亡,但是沉默GITRL基因或者地塞米松处理抑制了LPS诱导的凋亡(P<0.05)。结论:LPS可以诱导小鼠KCs的凋亡,其作用可能依赖于GITRL信号的转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配体(GITRL) Kupfer细胞 凋亡 多糖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TAF、RAB7、LMNA和MTMR2基因在中国人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如旭 郭鹏 +7 位作者 任志军 赵国华 刘三妹 刘婷 资晓宏 胡正茂 夏昆 唐北沙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7-823,共7页
为了分析LITAF、RAB7、LMNA和MTMR2基因在中国人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的突变特点,文章分别应用PCR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和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对6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先证者和2... 为了分析LITAF、RAB7、LMNA和MTMR2基因在中国人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的突变特点,文章分别应用PCR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和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对6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先证者和27个散发病例进行LITAF和RAB7基因突变分析;应用PCR-SSCP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对14个常染色体遗传的CMT家系先证者和27个散发患者进行LMNA和MTMR2基因突变分析。结果发现:LITAF基因c.269G→A、c.274A→G序列变异和LMNA基因c.1243G→A、c.1910C→T序列变异,未发现RAB7和MTMR2基因的序列变异。其中LITAF基因c.269G→A、LMNA基因c.1243G→A和c.1910C→T为新发现的单核苷酸多态;LITAF基因c.274A→G为已知多态。说明LITAF、RAB7、LMNA和MTMR2基因突变在中国人CMT患者中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症 多糖诱导肿瘤坏死因子а(LITAF) Ras相关GTP结合蛋白7(RAB7) 核纤层蛋白A/C(LMNA) 肌管蛋白相关蛋白2(MTMR2)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家蚕BmLITAF基因的电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9
作者 刘玉生 陈健 +4 位作者 聂作明 吕正兵 王丹 吴祥甫 张耀洲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2-567,共6页
在对家蚕蛹cDNA文库的测序中发现了脂多糖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的转录激活因子(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factor,LITAF)的EST序列(GenBank登录号AADK01016184)。经过比对发现BmLI-TAF全长为981 bp,由97 bp的... 在对家蚕蛹cDNA文库的测序中发现了脂多糖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的转录激活因子(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factor,LITAF)的EST序列(GenBank登录号AADK01016184)。经过比对发现BmLI-TAF全长为981 bp,由97 bp的5′端非翻译区序列(5′UTR)、390 bp的开放读码框(ORF)和494 bp的3′端非翻译区序列(3′UTR)组成。用电子克隆方法对BmLITAF进行基因结构分析发现,此基因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编码129个氨基酸。对BmLITAF蛋白进行疏水性、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分析的结果显示,BmLITAF具有跨膜结构域。根据BmLITAF的电子克隆序列由家蚕基因组PCR扩增获得BmLITAF基因,将其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测序验证与电子克隆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脂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α的转录激活因子 电子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丹醌对CIA大鼠滑膜细胞增殖及TNF-α、IL-1β和MMP-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钟毓娟 李丽 +3 位作者 李勇文 杨成芳 方舒萍 程琪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3-347,共5页
目的研究白花丹醌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体外培养CIA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CIA-FLS)的增殖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Ⅱ型胶原蛋白+弗氏完全佐剂建立大鼠关节炎模型(CI... 目的研究白花丹醌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体外培养CIA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CIA-FLS)的增殖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Ⅱ型胶原蛋白+弗氏完全佐剂建立大鼠关节炎模型(CIA);原代培养CIA-FLS,MTT法检测药物对CIA-FLS增殖的影响;随机设立CIA对照组、LPS对照组、甲氨蝶呤组、白花丹醌1.0μmol/L组、白花丹醌1.5μmol/L组、白花丹醌2.0μmol/L组;各药物与细胞共同孵育48 h后,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和MMP-3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MMP-3的蛋白含量。结果 MTT显示,白花丹醌能不同程度抑制CIA-FLS的增殖,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LPS对照组比较,甲氨蝶呤或白花丹醌均能明显下调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和MMP-3的含量(P<0.001),明显降低细胞中MMP-3的蛋白含量(P<0.001)。结论白花丹醌能抑制CIA-FLS的增殖,并能通过下调TNF-α、IL-1β和MMP-3的表达而抑制LPS诱导CIA-FLS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醌 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关节炎 滑膜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1β 基质金属蛋白酶-3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PE2通过抑制Akt磷酸化促进LPS活化的巨噬细胞凋亡 被引量:6
11
作者 丛丽 谢小林 +2 位作者 刘素娟 向丽萍 符晓华(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5-141,共7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对脂多糖(LPS)活化的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PS(1.0 mg/L)处理RAW264.7细胞24 h,RT-qPCR检测IL-6、TNF-α、TIPE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IPE2蛋白表达。采用LPS...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对脂多糖(LPS)活化的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PS(1.0 mg/L)处理RAW264.7细胞24 h,RT-qPCR检测IL-6、TNF-α、TIPE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IPE2蛋白表达。采用LPS处理稳定过表达或敲降TIPE2细胞系24 h,CCK-8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检测细胞凋亡率,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8、Bcl-2、Bax、CHOP、cleaved Caspase-3及Akt、p-Akt^(Ser473)蛋白表达。采用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100μg/L)预孵育过表达TIPE2细胞系2 h,LPS共处理24 h,CCK-8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LPS可活化巨噬细胞,上调IL-6、TNF-αmRNA表达,下调TIPE2 mRNA和蛋白表达(P<0.05)。过表达TIPE2明显降低活化巨噬细胞活力,升高凋亡率和凋亡指数,促进cleaved Caspase-8、Bax、CHOP、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抑制Bcl-2、p-Akt^(Ser473)蛋白表达(P<0.05);敲降TIPE2作用与之相反。此外,Akt磷酸化激动剂IGF-1可有效减弱TIPE2对活化巨噬细胞活力及凋亡相关蛋白的作用(P<0.05)。结论:TIPE2可能通过抑制Akt磷酸化,进而激活死亡受体途径、线粒体途径和内质网应激途径,促进LPS活化的巨噬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 AKT 多糖 巨噬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肝星状细胞(HSC)中ATF5促进TRAIL基因的表达及其对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物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文海 陈宗祐 +2 位作者 项建斌 李震洋 顾晓冬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1-787,共7页
目的探讨小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中转录激活因子5 (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5,ATF5)促进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的表达及其对同... 目的探讨小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中转录激活因子5 (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5,ATF5)促进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的表达及其对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物的保护作用。方法半定量RT-PCR检测HSCs中ATF5 mRNA、TRAIL 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HSCs表面TRAIL蛋白质水平。慢病毒(LV-ATF5-RNAi)感染HSCs,针对ATF-5基因进行RNA干扰,半定量RT-PCR检测慢病毒感染的HSCs中ATF5 mRNA及TRAIL mRNA水平。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观察HSCs和慢病毒感染的HSCs对T细胞的增殖反应。分别将单纯胰岛、胰岛联合HSCs、胰岛联合慢病毒感染的HSCs移植到小鼠的肾包膜下,比较移植胰岛的存活时间。结果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上调HSCs中ATF5 mRNA和TRAIL mRNA水平(P<0.01),IFN-γ亦可上调HSCs表面TRAIL蛋白质水平。慢病毒(LV-ATF5-RNAi)感染HSCs后,HSCs中ATF5 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1),TRAIL mRNA水平亦下降(P<0.05)。IFN-γ作用于感染慢病毒的HSCs后,HSCs中ATF5 mRNA和TRAIL mRNA水平亦增加(P<0.01),但明显低于未被慢病毒感染的HSCs(P<0.01)。HSCs可明显抑制T细胞增殖反应(P<0.01),慢病毒感染的HSCs亦能抑制T细胞增殖反应(P<0.05),但抑制作用明显低于未被慢病毒感染的HSCs(P<0.01)。单纯胰岛移植组(A组)移植胰岛中位存活时间为11天;胰岛联合HSCs移植组(B组)移植胰岛中位存活时间为88天,B组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1);胰岛联合慢病毒感染的HSCs移植组(C组)移植胰岛中位存活时间为18天,C组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长于A组(P<0.01),但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小鼠HSCs中ATF5可促进TRAIL基因表达,表达TRAIL的HSCs可以抑制T细胞的增殖反应,此HSCs与胰岛细胞联合移植,明显延长小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HSC) 转录激活因子5(ATF5)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 胰岛移植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