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需求响应和能量梯级利用的含氢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被引量:48
1
作者 高玉 王琦 +3 位作者 陈严 叶闻杰 刘刚 印心童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59,共9页
为了促进海上风电并网消纳并提高沿海含电转气(P2G)工业园区运行能效,文中提出了一种考虑综合需求响应和能量梯级利用的含P2G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首先,构建含P2G综合能源系统架构。其次,针对系统风电消纳问题,提出多能负荷削减... 为了促进海上风电并网消纳并提高沿海含电转气(P2G)工业园区运行能效,文中提出了一种考虑综合需求响应和能量梯级利用的含P2G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首先,构建含P2G综合能源系统架构。其次,针对系统风电消纳问题,提出多能负荷削减转移与能源耦合转换相结合的综合需求响应模型。然后,针对系统能效较低的问题,挖掘系统能量耦合及梯级利用关系,建立含P2G的各能量耦合设备的梯级利用模型,结合氢能实际使用需求,实现氢能高品位使用。最后,计及风电出力预测误差,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采用综合能源利用率及碳排放量为量化指标,构建综合能源系统随机优化调度模型。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优化调度 电转气 需求响应 风电消纳 能量梯级利用 能源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能制氢的氢电联产系统能量梯级利用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曲新鹤 赵钢 +1 位作者 王捷 彭威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7-44,共8页
氢气是一种清洁、安全的能源,有助于解决未来许多重要的能源挑战。利用核能制氢可实现无碳排放的大规模工业制氢。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热化学分解碘硫循环制氢工艺的高温气冷堆氢电联产方案。氢电联产方案能充分利用高温堆的高品位能源,其... 氢气是一种清洁、安全的能源,有助于解决未来许多重要的能源挑战。利用核能制氢可实现无碳排放的大规模工业制氢。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热化学分解碘硫循环制氢工艺的高温气冷堆氢电联产方案。氢电联产方案能充分利用高温堆的高品位能源,其中高品位的热用于碘硫循环制氢,低品位热用于发电,实现氢气和电同时输出。本文建立了全面的[火用]分析模型,并对氢电联产系统的关键部件进行[火用]分析,得出系统中的[火用]损失分布及薄弱环节。同时探讨了氢电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氢电比下系统[火用]损失的变化规律。本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的氢电联产系统优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能制氢 氢电联产 碘硫循环 能量梯级利用 [火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能量梯级利用的工厂综合能源系统多能协同优化 被引量:65
3
作者 徐航 董树锋 +1 位作者 何仲潇 施云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23-130,共8页
工业园区是典型的复杂能源系统,通过利用多能源之间的耦合机制,实现多能互补,可显著提升其经济效益与能源利用率。为此,文中针对工业园区提出了一种考虑能量梯级利用的工厂综合能源系统多能协同优化模型。首先,介绍工厂综合能源系统架构... 工业园区是典型的复杂能源系统,通过利用多能源之间的耦合机制,实现多能互补,可显著提升其经济效益与能源利用率。为此,文中针对工业园区提出了一种考虑能量梯级利用的工厂综合能源系统多能协同优化模型。首先,介绍工厂综合能源系统架构,再对综合能源系统中的能量生产设备、能量转换设备以及能量存储设备进行独立建模。基于此,以日运行费用最低为优化目标,在冷热电功率平衡约束以及设备物理约束下,采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所提模型遵循"品位对口,梯级利用"的科学用能思想,按热品位高低进行能量梯级利用,实现工业生产流程与设备运行参数的综合优化。算例分析表明,所提的优化调度策略更契合工程的实际需求,可降低工业用户的运行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工业园区 能量梯级利用 多能协同 经济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火用]分析的能量梯级利用供热变工况运行优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侯建军 付喜亮 +4 位作者 李染生 刘贵喜 孙燕平 孙利 梁占伟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0-240,共11页
为了实现能量梯级利用,实现供热机组的变工况优化,建立了基于[火用]分析的供热经济性评价模型,研究了全厂[火用]效率、供热[火用]指数以及发电煤耗和供热煤耗的变化情况;基于热力系统集成优化软件搭建了仿真模型,研究了高背压供热机组... 为了实现能量梯级利用,实现供热机组的变工况优化,建立了基于[火用]分析的供热经济性评价模型,研究了全厂[火用]效率、供热[火用]指数以及发电煤耗和供热煤耗的变化情况;基于热力系统集成优化软件搭建了仿真模型,研究了高背压供热机组的高低旁抽汽供热、高低旁抽汽-背压机供热、中排抽汽供热及中排抽汽-背压机供热变工况运行的经济性,结果表明:中排抽汽-背压机供热方式的最佳[火用]效率、[火用]指数、发电煤耗及供热煤耗指标均优于其他供热方式;基于[火用]分析方法得到的供热煤耗能够评价不同供热方式的经济性。研究结果可为能量梯级利用供热变工况运行优化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能量梯级利用 高背压 [火用]分析 运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热电厂热电联产系统中的能量梯级利用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敬东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2-44,共3页
在小型热电厂热电联产系统中,重视引入能量梯级利用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厂用电率和提高热效率。同时,提出了能量梯级利用的几种实用技术。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其经济效果显著。
关键词 小型热电厂 热电联产 能量梯级利用 厂用电 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热余压空气梯级利用的双涡流管有机朗肯循环综合性能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新乐 闫振超 +4 位作者 卜淑娟 李惟慷 于宁 戴文智 王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77-3188,I0020,共13页
为充分利用工业生产中的余热余压空气能量,同时降低ORC系统冷凝热损失,该文提出一种双涡流管ORC系统(ORC coupled with double vortex tubes,DVT-ORC)。利用热源涡流管将放热后的余热余压空气分离成冷、热空气,冷空气用于工质冷却,热空... 为充分利用工业生产中的余热余压空气能量,同时降低ORC系统冷凝热损失,该文提出一种双涡流管ORC系统(ORC coupled with double vortex tubes,DVT-ORC)。利用热源涡流管将放热后的余热余压空气分离成冷、热空气,冷空气用于工质冷却,热空气作为二级蒸发器的热源且换热后其余压用于驱动气动增压泵;利用工质涡流管将透平乏气分离成冷、热气流,热气流经气动增压泵升压再循环,冷气流进入空气冷却器冷却。以150℃、0.6 MPa的空气为初始热源,R245fa为工质,建立热力与经济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分析双涡流管冷流比和透平排气压力对系统综合性能的影响;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确定系统最优工况。结果表明:当热源涡流管冷流比大于0.3时,DVT-ORC输出功大于基本ORC输出功,工质涡流管与空气冷却器的㶲损失之和较基本ORC系统冷凝器的㶲损失最大可减小1240.32 kW,单位电力生产成本较低,DVT-ORC系统热力性与经济性提升。系统最佳运行工况在透平排气压力为0.3007 MPa、工质涡流管冷流比为0.8738、热源涡流管冷流比为0.8942时,对应的净输出功为173.94 kW、热效率为13.57%、单位电力生产成本为0.415元/(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余压空气 能量梯级利用 涡流管 有机朗肯循环 综合性能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和优化 被引量:46
7
作者 杨勇平 黄圣伟 +2 位作者 徐钢 张晨旭 杨志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3,共6页
通过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发现,提高烟气余热利用的节能效果,需要对烟气热量的释放过程和蒸汽回热系统进行耦合优化。结合典型百万kW燃煤电厂机组,采用能量梯级利用的方法,对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相对于将低温... 通过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发现,提高烟气余热利用的节能效果,需要对烟气热量的释放过程和蒸汽回热系统进行耦合优化。结合典型百万kW燃煤电厂机组,采用能量梯级利用的方法,对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相对于将低温省煤器布置在空气预热器出口之后的传统方案,采用优化方案可使机组供电煤耗降低值由2.18 g/kW·h提高至5.19 g/kW·h,节能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分析 能量梯级利用 电站锅炉 余热利用 耦合系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方案优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郑莆燕 王乔良 +2 位作者 朱群志 郭林彬 王伟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11,共7页
为了确定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最佳方案,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原则,先根据冷热流体的温度分布情况,将余热利用系统理想化为多个温度匹配的换热器组成的换热网络,再根据系统结构和能量与质量守恒确定优化变量和约束条件,最后以发电功率增... 为了确定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最佳方案,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原则,先根据冷热流体的温度分布情况,将余热利用系统理想化为多个温度匹配的换热器组成的换热网络,再根据系统结构和能量与质量守恒确定优化变量和约束条件,最后以发电功率增加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数学优化模型,运用fmincon函数计算出优化结果。以某超超临界1 000 MW机组为例,优化后得出采用多个换热器的理想余热回收方案,其发电功率的增加达到22.34 MW。再根据工程需要简化为工程可用方案。与已有的余热利用方案相比,本文通过优化提出的简化工程方案系统简单,节能效果更好,供电煤耗率下降了5.05 g/(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利用 优化变量 约束条件 优化模型 fmincon函数 能量梯级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气预热器分级设计的电站锅炉余热利用系统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永毅 韩宇 +2 位作者 陈袁 徐钢 杨勇平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47,共7页
为了深度挖掘锅炉尾部烟气的余热利用潜力,进一步提高机组效率,降低供电煤耗,低温省煤器技术的常规余热利用系统仅限于加热较低温度凝结水的问题,根据能量梯级利用原则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气预热器分级串联设计的电站锅炉深度余热利用系统... 为了深度挖掘锅炉尾部烟气的余热利用潜力,进一步提高机组效率,降低供电煤耗,低温省煤器技术的常规余热利用系统仅限于加热较低温度凝结水的问题,根据能量梯级利用原则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气预热器分级串联设计的电站锅炉深度余热利用系统,该系统将空气预热器分3级串联布置,每2级空气预热器之间设置烟水换热器。结合某超超临界1 000 MW燃煤机组,通过对这种新型余热利用系统与常规余热利用系统的热力性能分析、火用分析和经济性分析,对比了2种系统的热经济性。结果表明,对于该机组,采用新型余热利用系统可节约供电标准煤耗为1.94g/(kW·h),约为常规余热利用系统的1.7倍,且新型余热利用系统的年增加净收益为常规余热利用系统的1.4倍,节能效果与经济效益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锅炉烟气 余热利用 空气预热器 分级串联 能量梯级利用 低温省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烟风系统余热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卓楠 张斌 +2 位作者 霍立伟 张荣 王杰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共5页
对于大型燃煤火力发电厂,在火力发电的生产过程中,煤炭燃烧过程产生的大量热能,约有60%的热能以凝汽器冷源热损失、锅炉排烟热损失等形式被浪费掉。其中锅炉排烟热损失是电站锅炉运行中最重要的一项热损失,占锅炉热损失的50%以上。通过... 对于大型燃煤火力发电厂,在火力发电的生产过程中,煤炭燃烧过程产生的大量热能,约有60%的热能以凝汽器冷源热损失、锅炉排烟热损失等形式被浪费掉。其中锅炉排烟热损失是电站锅炉运行中最重要的一项热损失,占锅炉热损失的50%以上。通过在超超临界锅炉尾部烟道的不同位置设置低温省煤器并基于能量梯级利用原则来回收利用烟气余热,并对2种可能的余热回收方案进行了热经济性计算以及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案的余热综合利用均有良好的经济性,且方案1优于方案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利用 低温省煤器 能量梯级利用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新型燃煤发电系统热力性能
11
作者 张俊莲 杨传燕 张雪标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152,共9页
为实现蒸汽能量的梯级利用,提高蒸汽发电能力,提出了一种集成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与风冷式燃煤发电系统的新型发电系统。该系统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在中低温阶段的热电高效转换特性,抽取燃煤机组中膨胀到一定程度的蒸汽驱动有机朗肯循环... 为实现蒸汽能量的梯级利用,提高蒸汽发电能力,提出了一种集成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与风冷式燃煤发电系统的新型发电系统。该系统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在中低温阶段的热电高效转换特性,抽取燃煤机组中膨胀到一定程度的蒸汽驱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进一步提高输出功率。该耦合方案可以实现燃煤电厂提高输出功率、回收排汽余热和在冬季防止空冷器结冰的多重目的。针对某600 MW燃煤电厂进行了热力学性能分析,结果显示,当抽汽流量为160 kg/s时,系统在50%THA、75%THA和100%THA负荷下的热效率分别提高了3.48百分点、1.72百分点和1.08百分点,㶲效率分别提高了3.38百分点、1.68百分点和1.05百分点,煤耗率分别降低了27.72、12.88、7.92 g/(kW·h),余热回收率达到64.57%、25.64%和15.40%。该方案不仅提升了现有风冷式燃煤电厂的性能,而且降低了煤耗,研究成果为提高电厂整体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梯级利用 余热回收 有机朗肯循环 燃煤电厂 热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地区太阳能耦合水源热泵热电联产应用分析
12
作者 冯涛 《农村电工》 2025年第2期32-33,共2页
建筑能耗中,暖通空调占据较大比重。热电联产系统是一种制热和发电一体化的联供系统,与传统暖通空调相比,可减少三分之一能耗。而太阳能特别是PVT光伏板耦合水源热泵热电联产系统更是一种建立在能量梯级利用基础上的光热耦合热泵系统,... 建筑能耗中,暖通空调占据较大比重。热电联产系统是一种制热和发电一体化的联供系统,与传统暖通空调相比,可减少三分之一能耗。而太阳能特别是PVT光伏板耦合水源热泵热电联产系统更是一种建立在能量梯级利用基础上的光热耦合热泵系统,其高效节能的同时具有很高的环保效益。本文以徐州农村地区某党群服务中心为例,介绍基于太阳能耦合水源热泵热电联产系统的应用,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热泵 暖通空调 建筑能耗 能量梯级利用 热电联产 太阳能 热泵系统 环保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火电机组余热能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雅君 薛媛 +1 位作者 杜小泽 杨立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9-114,共6页
以沿海电厂汽轮发电机组抽汽作为热源,针对反渗透(RO)和低温多效蒸馏(LT-MED)海水淡化技术各自的特点,提出2种水电联产海水淡化方案,并进行性能分析:1种是传统的蒸汽压缩喷射器(TVC)与低温多效蒸馏系统结合的MED-TVC方案;另1种是利用电... 以沿海电厂汽轮发电机组抽汽作为热源,针对反渗透(RO)和低温多效蒸馏(LT-MED)海水淡化技术各自的特点,提出2种水电联产海水淡化方案,并进行性能分析:1种是传统的蒸汽压缩喷射器(TVC)与低温多效蒸馏系统结合的MED-TVC方案;另1种是利用电厂汽轮机抽汽余热能发电驱动反渗透膜,通过热膜耦合技术将低温多效蒸馏与反渗透海水淡化产水集成的RO-MED方案。结合某实际火电机组已经运行的海水淡化项目,建立数学模型,对2种方案的淡水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RO-MED方案的淡水产量约为38.26 kt/d,远大于MED-TVC方案11 kt/d的产水量。但受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安全性等条件的制约,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水电联产 多效蒸馏 反渗透 能量梯级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站锅炉深度余热利用系统变工况节能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宋景慧 李永毅 +2 位作者 李方勇 韩宇 徐钢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2,共7页
通过研究燃煤电站深度余热利用系统的变工况特性,以探究深度余热利用系统在变工况条件下节能效果的变化规律和原因。以某典型超超临界机组为案例,通过热力学计算与分析,定量分析机组节能效果及其变化情况,详细分析各因素对节能效果的影... 通过研究燃煤电站深度余热利用系统的变工况特性,以探究深度余热利用系统在变工况条件下节能效果的变化规律和原因。以某典型超超临界机组为案例,通过热力学计算与分析,定量分析机组节能效果及其变化情况,详细分析各因素对节能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节能效果规律上看,深度余热利用系统在各负荷下均呈现较为理想的节能效果,并且在较高负荷时节能效果更稳定,在较低负荷下,随着负荷降低,节能效果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以案例机组为例,设计工况下节能效果达到3.27 g/(kW·h),随着负荷降低至90%、75%和50%,节能效果分别降至3.26 g/(kW·h)、2.94 g/(kW·h)和2.62 g/(kW·h)。进一步分析表明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低负荷时单位燃料的回收余热量和烟气流量均出现大幅下降,导致旁路烟道内烟气流量和烟气温度出现较大下降,进而导致深度余热利用系统最终节能效果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利用 变工况 电站锅炉 旁路烟道 能量梯级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耦合固体氧化物电池热电氢联产系统技术经济性分析
15
作者 赵鹏翔 杨佳霖 +2 位作者 杨宪 丛琳 吕承友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7-154,共8页
固体氧化物电池可在燃料电池发电模式和电解制氢模式间切换,且工作温度为650~850℃,具有高品位余热回收利用的潜力,将固体氧化物电池用于热、电、氢联产可大幅提高设备利用率及能量利用效率。提出了光伏、光热驱动的固体氧化物电池热电... 固体氧化物电池可在燃料电池发电模式和电解制氢模式间切换,且工作温度为650~850℃,具有高品位余热回收利用的潜力,将固体氧化物电池用于热、电、氢联产可大幅提高设备利用率及能量利用效率。提出了光伏、光热驱动的固体氧化物电池热电氢联产系统,并耦合了蓄电池及熔盐蓄热保障系统连续稳定运行。以总成本最低为目标,构建系统容量配置及运行策略优化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基于品位对口、梯级利用的用能原则,采用夹点分析方法优化全系统多品位能流的梯级利用,揭示耦合系统物质和能量高效集成机理。针对某工业园区太阳能资源及热电氢需求实际案例,固体氧化物电池年满负荷运行小时数高于6 000 h,耦合系统平准化用能成本为0.28元/k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 热电氢联产 能量梯级利用 光伏 光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废焚烧与脱碳燃煤发电机组耦合系统性能分析
16
作者 王新刚 于志勇 +3 位作者 吴高磊 朱子民 王轶男 陈衡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48-355,共8页
现有碳捕集技术能耗巨大,成本难以承受。同时,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固体废物量急剧增加,垃圾焚烧作为一种合适的垃圾处理与能源回收技术,相较燃煤电厂,其热效率较低,造成一定能量浪费。因此,为了降低碳捕集的热量消耗,同时提高城市固体废弃... 现有碳捕集技术能耗巨大,成本难以承受。同时,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固体废物量急剧增加,垃圾焚烧作为一种合适的垃圾处理与能源回收技术,相较燃煤电厂,其热效率较低,造成一定能量浪费。因此,为了降低碳捕集的热量消耗,同时提高城市固体废弃物的热利用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耦合系统,将垃圾发电厂与燃煤发电厂以及碳捕集技术基于能量梯级利用原则结合在一起,创新点有(1)城市固体废弃物燃烧热的高品位部分用于加热燃煤发电厂的再热蒸汽,提升了其利用效率;(2)城市固体废弃物燃烧热的低品位部分用于碳捕集系统的再沸器,降低了抽汽引起的热损失;(3)由于系统集成,垃圾发电厂的设备得到精简,降低了系统复杂度,且避免了一部分能量损失。基于现有电厂的设计参数,进行了参考系统建模与耦合方案设计,并使用能量分析与?分析对创新系统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提出的耦合系统净发电的热效率提高了0.66%,?效率提高了0.64%,净发电量增加了5.39 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发电机组 燃煤发电机组 碳捕集与封存 耦合发电系统 能量梯级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压缩空气储能的冷热电联供微网优化运行策略 被引量:46
17
作者 严毅 张承慧 +1 位作者 李珂 王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6924-6936,共13页
新能源冷热电联供微网对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渗透、多种能量流相互耦合,使其协调控制极其困难。该文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与能量梯级利用为目标,设计一种含压缩空气储能的新型冷热电联供... 新能源冷热电联供微网对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渗透、多种能量流相互耦合,使其协调控制极其困难。该文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与能量梯级利用为目标,设计一种含压缩空气储能的新型冷热电联供微网结构;考虑其多种能量流与多品位热源并存的特点,从流程设计的角度,优化了压缩空气储能在冷热电联供微网中的工作模式;分析了不同工作模式下,系统的输出能量与?损;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综合环境效益、能源节约率以及安全性的系统运行多目标优化模型,从而在不同工况下得到冷热电联供微网最优工作模式与各主动设备的出力规划。算例结果显示,优化后的运行策略节能效果明显;同时,模式细化与温度匹配有效增强了系统能量梯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冷热电联供微网 优化运行策略 能量梯级利用 多能流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负荷分配比例对抽凝-背压供热机组能耗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杨志平 时斌 +1 位作者 李晓恩 王宁玲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75-883,共9页
抽凝-背压供热模式是实现能量梯级利用、降低火力发电煤耗的有效途径,研究不同室外温度下供热凝汽器与尖峰加热器热负荷分配比例对机组能耗的影响,确定最佳热负荷分配比例,是抽凝-背压供热机组节能降耗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利用热网变... 抽凝-背压供热模式是实现能量梯级利用、降低火力发电煤耗的有效途径,研究不同室外温度下供热凝汽器与尖峰加热器热负荷分配比例对机组能耗的影响,确定最佳热负荷分配比例,是抽凝-背压供热机组节能降耗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利用热网变工况模型及Ebsilon软件仿真,以某310MW抽凝-背压供热机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供热期不同温度下供热凝汽器与尖峰加热器热负荷分配比例不同时机组的发电功率及煤耗。结果表明:对于抽凝-背压热电联产机组,并非供热凝汽器热负荷比例越高而发电功率越高,供热期不同阶段,机组发电功率随供热凝汽器热负荷变化呈现不同规律;相同室外温度下,供热凝汽器与尖峰加热器热负荷分配比例对机组能耗影响很大,凝汽器热负荷比例不同时,其极差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2.02g/(k W·h)和5.50g/(k 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凝-背压供热 能量梯级利用 节能降耗 发电煤耗率 热负荷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气热电联产耦合吸收式热泵的系统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金平 冯琛 +2 位作者 曹岗林 曹忠耀 胡莹莹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66,共5页
为解决大中型沼气工程供能不足的问题,以兰州某80 kW沼气热电联产工程为例,构建了一套耦合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系统.运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模型,并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方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耦合系统实现能... 为解决大中型沼气工程供能不足的问题,以兰州某80 kW沼气热电联产工程为例,构建了一套耦合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系统.运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模型,并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方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耦合系统实现能量综合梯级利用,同时保证寒冷季节维持发酵温度35℃,与原系统相比增加供能4 390.92 MJ/d,系统综合效率0.99,与燃煤锅炉供能方式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12.45 t,节省费用14 900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12 t;其他季节增加制冷量2 662.92 MJ/d,节约电费36 500元,系统综合效率0.8,该耦合系统可使发酵系统在不同季节均保持恒温厌氧发酵,保证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能量梯级利用 余热利用 吸收式热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设计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0
作者 任洪波 吴琼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6,共6页
通过分析由供给侧、输配侧、需求侧和缓冲侧耦合而成的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影响边界,明确了系统优化问题的复杂性,提出了由结构优化、设计优化和运行优化所构成的系统优化的层次型框架体系,确立了系统优化的基本思路。根据所提出的层次... 通过分析由供给侧、输配侧、需求侧和缓冲侧耦合而成的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影响边界,明确了系统优化问题的复杂性,提出了由结构优化、设计优化和运行优化所构成的系统优化的层次型框架体系,确立了系统优化的基本思路。根据所提出的层次型优化结构,综合考虑多种优化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优化决策过程的通用模式,从而为实际系统的优化规划与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 结构优化 设计优化 运行优化 能量梯级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