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石墨烯材料在能量储存转换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余林峰 陈晋 +2 位作者 丁冬海 杨春利 杨晓凤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6-163,共8页
随着高效电池、超级电容器、储氢材料成为清洁高效能源计划中的研究重点,类石墨烯材料由于具有与石墨烯类似的结构及其革新性能,逐渐成为能源计划中的研究前沿。简要介绍了类石墨烯材料的基本结构及其"自上而下"和"自下... 随着高效电池、超级电容器、储氢材料成为清洁高效能源计划中的研究重点,类石墨烯材料由于具有与石墨烯类似的结构及其革新性能,逐渐成为能源计划中的研究前沿。简要介绍了类石墨烯材料的基本结构及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制备方法。综述了类石墨烯材料作为电极材料在二次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以及作为储氢载体在储氢装置中的应用。探讨了类石墨烯材料在能量储存转换领域的应用,分析比较了其优缺点,展望了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石墨烯材料 二维结构 制备方法 能量储存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eview of 3D graphene materials for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2
作者 WU Zi-yuan XU Chi-wei +2 位作者 ZENG Jin-jue JIANG Xiang-fen WANG Xue-bin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7-518,共42页
Three-dimensional(3D)graphene monoliths are a new carbon material,that has tremendous potential in the fields of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They can solve the limitations of two-dimensional(2D)graphene sheets,inclu... Three-dimensional(3D)graphene monoliths are a new carbon material,that has tremendous potential in the fields of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They can solve the limitations of two-dimensional(2D)graphene sheets,including interlayer restacking,high contact resistance,and insufficient pore accessibility.By constructing interconnected porous networks,3D graphenes not only retain the intrinsic advantages of 2D graphene sheets,such as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excellent electrical and thermal conductivities,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and outstanding chemical stability,but also enable efficient mass transport of external fluid species.We summarize the fabrication methods for 3D graphenes,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their applications in energy-related systems.Techniques including chemical reduction assembly,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3D printing,chemical blowing,and zinc-tiered pyrolysi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change their pore structure and elemental composition,and ways in which they can be integrated with functional components.In terms of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they have found broad use in buffering mechanical impacts,suppressing noise,photothermal conversion,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and absorption.They have also been used in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ystems such as supercapacitors,secondary batteries,and electrocatalysis.By reviewing recent progress in structural design and new applications,we also discuss the problems these materials face,including scalable fabrication and precise pore structure control,and possible new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ENE 3D network SYNTHESIS Energy storage Energy conver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充镁电池正极材料PTMA/石墨烯(英文)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强 努丽燕娜 +3 位作者 郭维 杨军 王久林 郭玉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95-2299,共5页
本文制备了聚4-甲基丙烯酸-2,2,6,6-四甲基哌啶-1-氮氧自由基酯(PTMA)/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并报道了其作为可充镁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循环... 本文制备了聚4-甲基丙烯酸-2,2,6,6-四甲基哌啶-1-氮氧自由基酯(PTMA)/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并报道了其作为可充镁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循环伏安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粒径10 nm左右的PTMA颗粒分散在具有导电作用的石墨烯表面;在"一代"电解液Mg(AlCl2BuEt)2/四氢呋喃(THF)(0.25 mol L-1)中,22.8mA g-1充放电电流密度下,PTMA/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起始放电容量可达到81.2 mAh g-1.研究结果表明,含有自由基的有机化合物可以作为可充镁电池的一类新型正极材料,可以进一步通过使用具有高氧化分解电压的电解液来提高其放电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储存转换 可充镁电池 纳米复合物 有机正极材料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水平的电化学科学与技术--第59届国际电化学学会年会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崔艳华 沈培康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57-360,共4页
综述了2008年9月7-12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59届国际电化学学会年会的情况。会议分为10个主题:①从单分子电化学到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燃料电池;②分子水平的界面电化学:光谱技术和理论及计算机方法;③纳米尺度的电分析化学;④分子电... 综述了2008年9月7-12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59届国际电化学学会年会的情况。会议分为10个主题:①从单分子电化学到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燃料电池;②分子水平的界面电化学:光谱技术和理论及计算机方法;③纳米尺度的电分析化学;④分子电化学:从单分子到导电聚合物;⑤新材料和可再生能源的新型微观结构材料电化学;⑥腐蚀;⑦工业电解;⑧电化学能量转换和储存;⑨微能源及器件:能量转换与储存;⑩其他。重点介绍了主题⑧和⑨,论文包括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和微能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59届国际电化学学会年会(ISE) 分子水平 能量转换储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衣康酸共聚物接枝聚乙二醇固-固相变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
5
作者 牟思阳 郭静 +3 位作者 齐善威 张勃 张鸿 于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557-2562,共6页
将衣康酸与丙烯腈共聚,构建具有双端羧基活性点的聚合物骨架,以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桥基,将聚乙二醇(PEG)接枝到聚合物骨架上,制备了丙烯腈-衣康酸共聚物接枝聚乙二醇(AIPCMs).采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 将衣康酸与丙烯腈共聚,构建具有双端羧基活性点的聚合物骨架,以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桥基,将聚乙二醇(PEG)接枝到聚合物骨架上,制备了丙烯腈-衣康酸共聚物接枝聚乙二醇(AIPCMs).采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热失重及水静态接触角等方法研究了其结构、相变潜热性能、结晶性能、结晶形态、热稳定性及亲水性.结果表明,合成的AIPCMs具有固-固相变特性及优异的热储能性能,相变潜热达到70.5 J/g.化学接枝改变了AIPCMs中PEG的结晶结构及结晶形态.AIPCMs的热稳定性优异,初始分解温度达289℃,并且其亲水性较好,接触角最小可达33.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固相变材料 聚乙二醇 能量储存转换 丙烯腈-衣康酸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支撑LDH/rGO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超电容性能
6
作者 周阿武 罗同同 +2 位作者 刘晓西 豆义波 韩景宾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20-1426,共7页
以氨水为碱源,在二维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GO)两侧原位垂直生长CoAl-LDH(LDH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阵列,制备了三明治结构的LDH/GO复合材料,采用XRD、SEM、TEM、AFM、拉曼光谱、XP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利用真空抽滤技术制备了... 以氨水为碱源,在二维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GO)两侧原位垂直生长CoAl-LDH(LDH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阵列,制备了三明治结构的LDH/GO复合材料,采用XRD、SEM、TEM、AFM、拉曼光谱、XP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利用真空抽滤技术制备了LDH/GO自支撑薄膜,经水合肼蒸气还原后,获得了LDH/rGO(rGO为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薄膜电极材料,并研究了它的超电容性能。实验结果表明,LDH能发生可逆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活性较高,可为电化学反应提供大量的活性位点;rGO的导电性较好,有助于实现快速的大电流充放电;三明治结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及丰富的孔道结构,显著提高了活性组分的利用率。二者复合有利于发挥组分间的协同效应,显著提高材料的超电容性能。与rGO相比,LDH/rGO的充放电性能明显提升,当电流密度为1A/g时,比电容为340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多级结构 超级电容器 自支撑薄膜 能量储存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掺杂BiOBr合成及可见光下对CO2光催化还原机理 被引量:4
7
作者 许丽梅 黄华斌 +1 位作者 沈金海 游其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95-2403,共9页
溴氧化铋(BiOBr)半导体已被应用于光催化CO2还原,但其活性仍然极低。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Zn-BiOBr光催化剂,并在可见光照射下研究其对CO2催化效果。结果表明,合成的Zn-BiOBr样品在可见光照射下具有比原BiOBr更高的光催化还原CO2转化... 溴氧化铋(BiOBr)半导体已被应用于光催化CO2还原,但其活性仍然极低。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Zn-BiOBr光催化剂,并在可见光照射下研究其对CO2催化效果。结果表明,合成的Zn-BiOBr样品在可见光照射下具有比原BiOBr更高的光催化还原CO2转化活性,其对CO2光催化还原速率最高可达到8.49μmol·h^-1,是原BiOBr的13倍。同时,我们亦对光催化活性增强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可见光照射下,Zn-BiOBr半导体被激发,产生光致电子空穴对,光诱导电子有效还原CO2,生成CO。锌的掺杂为BiOBr提供了更合适的带边位置和能带缺陷,降低了光生电子与空穴对的复合速率,大大提高了光催化还原CO2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BiOBr 半导体 光催化剂 二氧化碳还原 可见光 能量储存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