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众气候关注可以促进家庭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转型吗 被引量:1
1
作者 潘敏 李静静 袁歌骋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9,共14页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收入水平的提升,家庭能源消费在中国能源消费体系中占比不断增加,推进家庭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成为中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注意力资源的配置是影响经济主体行为决策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公众气候关注...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收入水平的提升,家庭能源消费在中国能源消费体系中占比不断增加,推进家庭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成为中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注意力资源的配置是影响经济主体行为决策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公众气候关注的显著上升可能成为推动家庭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的重要力量。基于中国家庭能源消费调查数据和百度搜索指数,实证考察了公众气候关注对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公众气候关注显著提高了优质能源在家庭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促进了家庭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转型。这种转型主要源于家庭的“主动式参与”,而非“引导式参与”。机制检验发现,公众气候关注主要是通过改变个体气候变化态度、增强个体气候问题认知及其低碳责任意识,从而驱动家庭主动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异质性分析发现,公众气候关注对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公职人员家庭中更为显著。从社会环境来看,积极的社会参照规范可以正向调节公众气候关注与家庭能源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本文为从家庭视角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气候关注 家庭能源消费结构 气候变化态度 气候问题认知 责任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低碳转型下计及边际贡献的省级电源结构优化研究
2
作者 孙晶琪 秦玉杰 +1 位作者 黄甫思卿 刘思彤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271,共9页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促进区域能源资源结构转型,分析能源低碳转型对电源结构优化的影响机理,建立电源边际贡献度测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能源低碳转型下计及边际贡献的省级电源结构优化模型,通过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促进区域能源资源结构转型,分析能源低碳转型对电源结构优化的影响机理,建立电源边际贡献度测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能源低碳转型下计及边际贡献的省级电源结构优化模型,通过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高比例新能源接入是在保证电力供给稳定的前提下实现电源结构低碳化的关键;考虑边际贡献度的优化模型可有效指导电源规划的合理性,寻求经济与环境双重利好下的电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能源转型 电源规划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实产业技术融合、新质生产力与能源结构低碳转型
3
作者 吴钟 佘其平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1-36,共6页
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推动产业融合与绿色技术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可为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提供新动力。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能源结构低碳... 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推动产业融合与绿色技术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可为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提供新动力。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的影响作用,并分析新质生产力的机制效应。结果表明:数实产业技术融合能够有效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机制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在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影响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发挥明显的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数字技术水平较高地区和可再生能源匮乏地区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实产业技术融合 能源结构转型 数字技术水平 可再生能源禀赋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背景下的全球气候博弈与“非常规”贸易摩擦 被引量:1
4
作者 林伯强 赵恒松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2,共9页
全球各国在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之间的艰难平衡引发了新一轮的气候博弈。为缓解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之间的矛盾,发达国家很可能制造“非常规”贸易摩擦。这种“非常规”贸易摩擦将对国际清洁能源产业供应链和高碳产品贸易局势产生深刻影... 全球各国在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之间的艰难平衡引发了新一轮的气候博弈。为缓解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之间的矛盾,发达国家很可能制造“非常规”贸易摩擦。这种“非常规”贸易摩擦将对国际清洁能源产业供应链和高碳产品贸易局势产生深刻影响。中国应坚持从国际气候合作框架出发,制定针对性的贸易政策,并强化以碳市场为核心的国内减排政策。基于此,中国可以在促进低碳经济转型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为应对未来的贸易挑战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安全 转型 气候博弈 贸易壁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转型何以缓解多维能源贫困——来自低碳试点城市和家庭的经验证据
5
作者 杨红燕 杨阳 +1 位作者 李天云 黄远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6,共14页
探索低碳试点政策对多维能源贫困的减贫效应,有助于发挥其在促进低碳转型和缓解能源贫困问题上的协同效益。通过构建中国城市层面的多维能源贫困指数,基于2008—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及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使用交叠双重差分模... 探索低碳试点政策对多维能源贫困的减贫效应,有助于发挥其在促进低碳转型和缓解能源贫困问题上的协同效益。通过构建中国城市层面的多维能源贫困指数,基于2008—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及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使用交叠双重差分模型结合系统广义矩估计实证探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LCCP)对多维能源贫困的减贫效应及其机制路径。LCCP的实施能够有效缓解多维能源贫困,不仅使试点城市多维能源贫困程度显著下降0.9%,且存在政策溢出效应。LCCP对多维能源贫困的缓解效果主要体现在改善能源可使用性维度及促进能源清洁性维度方面,对能源可负担性维度的贫困无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LCCP的能源减贫效果在资源禀赋及区域位置上存在显著差异,对资源型城市以及北方城市的多维能源贫困缓解效果更明显。企业层面,LCCP的实施通过增强企业绿色创新效应缓解多维能源贫困,且印证了“波特假说”;政府和家庭层面,政府环保支持效应与家庭环保行为效应是LCCP缓解城市和家庭多维能源贫困的有效路径。据此提出推进LCCP政策扩围增效,强化绿色创新驱动与区域协同机制,构建差异化、可持续的多维能源减贫路径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 环境规制 试点政策 能源贫困 绿色创新 环保支持 环保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达峰”目标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乔楚 陈军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8-398,共11页
面向深度脱碳的综合能源系统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抓手。研究统筹工业、交通、电力、热力多元部门,并基于能源规划(EnergyPLAN)模型通过动态仿真模拟研判四川省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结果显示:(1)... 面向深度脱碳的综合能源系统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抓手。研究统筹工业、交通、电力、热力多元部门,并基于能源规划(EnergyPLAN)模型通过动态仿真模拟研判四川省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结果显示:(1)冬季以热泵为核心的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是低碳热力重要导向,在全国保供需求下,燃气电厂占比下降。春季CHP逐渐被燃煤电厂和水电替代,夏季进入丰水期且日照辐射充足,但可能引发“弃水”“弃光”问题。核电在内陆缺乏发展优势且布局受地震活动限制,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由于高昂成本致使出力贡献有待提升。(2)得益于水能禀赋优势,电力部门成为“碳达峰”工作排头兵。热力部门煤炭消费仍占据主导地位,作为过渡能源的天然气消费占比逐年提升,生物质燃料出力初显成效。工业重型生产依赖于高水平化石燃料的持续供能,电炉钢、氢冶金工艺发展有望推进转型进程。得益于运输工具转型及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部门电气化进程持续加快,且“绿氢”贡献有待增强。(3)2030年四川省综合能源系统成本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燃料成本、投资成本、运行维护成本、碳排放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达峰 四川省 综合能源系统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金融支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凌飞 朱敏婷 李尧远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71,共12页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需求。针对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金融支持路径问题,构建了金融发展支持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四维机制,即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金融创新四个维度分析对能源...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需求。针对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金融支持路径问题,构建了金融发展支持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四维机制,即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金融创新四个维度分析对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05—2022年能源富集区13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PLS-SEM予以验证,结果表明:(1)金融规模扩大有利于能源产业技术进步和能源产业升级,但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金融规模对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整体作用是正面的;(2)金融结构和金融创新对能源产业技术进步、能源产业升级和能源产业环境改善效果并不显著;(3)金融效率提升受制于当下的资金配置导向,难以有效地促进能源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4)技术进步是金融发展和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媒介,是推动能源产业升级和能源产业环境改善的重要力量。最后,结合实证结果,从扩大绿色金融规模、完善多层次能源资本市场、发展智慧金融以及开展能源金融创新四个维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一,基于能源富集区资源禀赋打造绿色能源金融中心,扩大能源富集区的金融规模化发展;第二,优化能源富集区的金融结构,提高资本风险偏好,发展多层次能源资本市场;第三,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提高能源产业融资效率;第四,基于能源禀赋,加强能源金融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产业 绿色转型 金融发展 金融创新 PLS-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转型趋势下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被引量:9
8
作者 方德斌 董炜 余谦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79,128,共10页
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构建能源需求预测模型。结合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特征设置基准情景和约束情景,预测了分情景下"十三五"期间中国的能源需求总量、能源消费结构及CO_2排放量。考虑能源、经济和环境因素,构建了能源消费结... 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构建能源需求预测模型。结合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特征设置基准情景和约束情景,预测了分情景下"十三五"期间中国的能源需求总量、能源消费结构及CO_2排放量。考虑能源、经济和环境因素,构建了能源消费结构多目标优化模型,得到了"十三五"期间优化情景下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及其相应的CO_2排放量。研究表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费总量及CO_2排放量;具体而言,到2020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能减少34708.6万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费量(约占基准情景下的6.55%)、88977.9万吨的CO_2排放量(占基准情景下的8.15%)。指出:"十三五"期间中国应侧重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实现低碳发展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需求 排放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系统低碳转型背景下的混合电力市场体系结构与设计 被引量:6
9
作者 荆朝霞 李煜鹏 +1 位作者 赵昱宣 刘肇熙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36,共13页
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背景下,各国电力市场的运行面临多方面的政策边界,为解决政府如何干预市场以实现多维目标的问题,在以两阶段市场竞争理论为核心的混合电力市场的基础上,结合电力市场体系中政府与市场的驱动关系,对混合电力市场展开... 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背景下,各国电力市场的运行面临多方面的政策边界,为解决政府如何干预市场以实现多维目标的问题,在以两阶段市场竞争理论为核心的混合电力市场的基础上,结合电力市场体系中政府与市场的驱动关系,对混合电力市场展开进一步研究。首先,对传统电力市场的均衡原理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电力市场中政府干预市场的原因进行分类讨论,包括外部性、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竞争不完美等。然后,结合两阶段市场竞争理论对混合电力市场基本结构的意义和面临的挑战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短期和长期、市场和政府的两维四模块的混合电力市场扩展结构,并对其设计的关键步骤和内容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中国电力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对混合电力市场中政府干预方式的设计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 能源系统 电力市场 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 政府授权合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产业发展何以赋能区域低碳转型——基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视角
10
作者 付奎 刘炳荣 张杰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107,共15页
双碳目标下经济低碳转型成为新时期破解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加快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既有研究关于数字产业发展究竟能否推动碳减排,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仍然存有较大争议。本文运用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 双碳目标下经济低碳转型成为新时期破解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加快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既有研究关于数字产业发展究竟能否推动碳减排,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仍然存有较大争议。本文运用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基于数字产业基础、数字产业规模、数字产业投资和数字产业创新等维度构建并测度地区数字产业发展水平指数,从数字产业驱动下的结构变革角度,剖析数字产业发展赋能区域低碳转型的结构优化机制。研究表明,数字产业发展能够促进全要素碳生产率提升。该结论在考虑“五年规划”节能减排目标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渠道与机制分析发现,数字产业发展带来的结构化变革能够通过推动产业内部结构偏向于知识技术化和生产服务化的高级化转型,引导资产结构清洁化和人力资本结构调整,以及提高清洁能源占比和“电替煤”比例,促进需求侧能源消费结构的清洁化进而推动区域低碳转型,但供给端能源结构传导机制并不显著。本文揭示了数字产业发展赋能绿色低碳转型的内在机理,为政府优化数字产业相关政策,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产业发展 转型 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 要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计资本对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萍 邱雪萍 祝天乐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6-1007,共12页
为实现农村生活能源低碳转型和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利用陕豫2018年和2021年专项田野调查数据,深入剖析生计资本对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的影响。首先构建生计资本指标体系,运用Ologit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对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的影响... 为实现农村生活能源低碳转型和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利用陕豫2018年和2021年专项田野调查数据,深入剖析生计资本对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的影响。首先构建生计资本指标体系,运用Ologit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对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的影响,并进行稳健性检验;然后引入生计策略和低碳认知变量,深入探究其在生计资本对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影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显著促进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自然资本对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有显著负向影响;生计策略在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对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家庭能源消费低碳转型的影响受到农户低碳认知的调节作用。因此,需兼顾农户家庭生计和能源消费低碳转型共同发展,树立农户绿色低碳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加强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切实保障农村能源全面低碳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资本 家庭能源消费 转型 中介作用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能源体系下煤电低碳转型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12
作者 周建全 谢诗泽 +3 位作者 蔡斌 顾永正 门东坡 姜大霖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32,共17页
在“双碳”目标下,作为我国电力安全的“压舱石”,煤电行业需兼顾能源保供与低碳转型。为了支撑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煤电低碳转型的政策决策制定,围绕煤电低碳改造的3类主流技术——生物质掺烧,绿氨掺烧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分析... 在“双碳”目标下,作为我国电力安全的“压舱石”,煤电行业需兼顾能源保供与低碳转型。为了支撑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煤电低碳转型的政策决策制定,围绕煤电低碳改造的3类主流技术——生物质掺烧,绿氨掺烧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分析其发展现状与挑战,研究配套市场机制的成效与变化趋势,总结各类技术现有的激励政策和未来潜在的政策需求。在技术升级方面,生物质掺烧面临燃料收集困难、锅炉结焦腐蚀等问题;绿氨掺烧存在绿氨生产成本高昂、燃烧稳定性差及NO_(x)排放控制等难题;CCUS技术则受限于捕集能耗高和CO_(2)消纳途径不足等技术瓶颈。市场机制方面,当前容量电价补偿力度不足、辅助服务市场不健全、碳价信号弱等问题突出,亟需完善电碳市场协同机制,并逐步提升煤电容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活跃度。政策激励方面,现有措施存在补贴缺位、连续性不足等短板,未来需要补充对生物质掺烧、绿氨掺烧和CCUS技术的针对性激励政策,从多维激励角度确保煤电行业低碳转型的可持续推进。通过技术市场政策综合定性分析,揭示煤电低碳转型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完善和政策体系优化的发展趋势,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能源体系 煤电转型 生物质掺烧 绿氨掺烧 CCUS 市场机制 政策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目标约束对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方文君 邓峰 +1 位作者 张战仁 朱雪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6,共13页
加快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鉴于中国资源禀赋的特殊性和区域能源分布差异,各地区对煤炭的依赖程度有很大差别。煤炭资源依赖程度对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的差异性影响值得高度关注。为系统评估环境目标约... 加快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鉴于中国资源禀赋的特殊性和区域能源分布差异,各地区对煤炭的依赖程度有很大差别。煤炭资源依赖程度对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的差异性影响值得高度关注。为系统评估环境目标约束对煤炭资源依赖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的影响,该研究在理论分析环境目标约束对各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内在影响机理,以及经济增长压力和绿色金融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基础上,以中国特色环境目标约束制度为准自然实验,中国30个省份2003—2020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环境目标约束对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的影响,并讨论了经济增长压力与绿色金融对该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环境目标约束制度实施后,相比非煤炭资源依赖地区,煤炭资源依赖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受阻,说明存在“绿色悖论”效应。该结论在考虑相关政策影响、运用合成工具变量等方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②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在煤炭资源依赖地区,地方政府在环境目标约束和经济增长目标“双目标”压力下,更有动力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受金融监管水平和企业“洗绿”行为影响,绿色金融加剧了煤炭资源依赖地区的能源转型困境。③基于地区市场环境的拓展性分析表明,相比高市场化水平地区,低市场化水平地区的环境目标约束对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研究建议高度重视煤炭资源依赖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因地制宜有序推进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将“绿色”作为地方经济增长的底色,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地方经济增长;构建科学高效的绿色金融监管制度,确保绿色金融资金真正运用到绿色低碳项目中;完善市场化的环境规制机制,塑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目标约束 能源消费结构 煤炭资源地区 经济增长压力 绿色金融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交易试点政策、能源消费与区域低碳经济转型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军委 刘志华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72-177,共6页
文章以2008—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在考虑能源消费空间效应的基础上,检验了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和总量控制以及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区域低碳经济转型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和... 文章以2008—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在考虑能源消费空间效应的基础上,检验了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和总量控制以及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区域低碳经济转型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消费总量会抑制区域低碳经济转型;能源消费对区域低碳转型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会对周边区域的低碳经济转型产生抑制作用;以碳交易试点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通过DID研究发现,与未实施碳交易试点的省份相比,碳交易试点政策有效推动了试点省份的低碳经济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试点 能源消费 经济转型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经济范式下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贤 谷立霞 王俊岭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6-29,共4页
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是我国能源战略的核心,也是低碳经济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从能源消费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角度出发,构建了综合评价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程度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为科学评价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程度... 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是我国能源战略的核心,也是低碳经济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从能源消费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角度出发,构建了综合评价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程度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为科学评价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程度、合理制定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结构 优化 经济范式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对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影响——基于能源消费与研发创新的中介视角
16
作者 刘宇轩 田泽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230-236,共7页
基于2008—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试验,通过构建固定效应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其“减碳增绩”效果。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同时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即发挥显著的“减碳增绩”效果,并且经过动... 基于2008—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试验,通过构建固定效应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其“减碳增绩”效果。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同时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即发挥显著的“减碳增绩”效果,并且经过动态效应检验、安慰剂检验等依旧稳健。进一步地,异质性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的政策效果在重产业地区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证实,碳排放权交易主要通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实现“减碳”,通过促进研发创新实现“增绩”,促进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研究结论进一步丰富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效应的研究,对中国低碳经济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权交易 经济转型 双重差分模型 能源消费 研发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信贷对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刘传哲 任懿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6-70,共5页
随着绿色信贷规模的扩大,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行业不断成熟,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也得到了优化调整。本文分析了绿色信贷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机理,并选取2007-2016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绿色信贷通过扩张效... 随着绿色信贷规模的扩大,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行业不断成熟,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也得到了优化调整。本文分析了绿色信贷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机理,并选取2007-2016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绿色信贷通过扩张效应、技术效应和反馈效应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绿色信贷比率与能源消费结构存在关联关系和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我国整体绿色信贷比率对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效果显著。本文认为,要以政策为导向推动绿色信贷规模扩大,合理配置贷款资源,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 能源消费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市场对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的影响及作用路径 被引量:37
18
作者 柳亚琴 孙薇 朱治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369-4379,共11页
选取中国2000~2018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指数,基于多期双重差分、三重差分等方法实证检验碳交易政策与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之间的关系及异质性影响,并进一步利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探讨碳交易政策推动地区能源... 选取中国2000~2018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指数,基于多期双重差分、三重差分等方法实证检验碳交易政策与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之间的关系及异质性影响,并进一步利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探讨碳交易政策推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的作用路径.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可以显著提升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水平且作用效果逐年增强.从作用路径看,“四大效应”激励作用彰显,作用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结构优化效应、行为驱动效应、生态创新效应和环保支出效应;从异质性影响看,GDP增速较慢地区的政策实施加快了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影响明显高于GDP增速较快地区;碳交易政策对东部地区的正向推动效应显著,对中西部地区无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政策 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多重中介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对工业碳脱钩的溢出效应分析: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 被引量:1
19
作者 华靖芬 高俊丽 +1 位作者 陈珂 李佳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80,共10页
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作为“十四五”阶段中应对“双碳”挑战的重要举措,对于工业碳减排具有显著意义。该文按照IPCC碳排放核算方法,建立中国区域工业碳排放测算模型,使用30个省份1998-2019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各省份工业的碳排放... 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作为“十四五”阶段中应对“双碳”挑战的重要举措,对于工业碳减排具有显著意义。该文按照IPCC碳排放核算方法,建立中国区域工业碳排放测算模型,使用30个省份1998-2019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各省份工业的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利用Tapio脱钩模型测算了工业碳排放的脱钩状态,并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各省份2003-2019年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对碳脱钩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中国各省份工业碳排放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省际间存在较大差异。就工业碳脱钩状态而言,大部分省份处于工业碳排放的弱脱钩状态且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对工业碳脱钩有负向溢出效应。该文建议工业企业积极进行能源消费结构改革,以满足减排发展需求。政府也应利用政策降低清洁能源成本,促进工业企业清洁能源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结构转型 工业 排放 脱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能源安全评估体系重构与启示 被引量:8
20
作者 章姝 马堉博 +2 位作者 郑馨竺 朱潜挺 唐旭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9,共12页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前提,其内涵已从传统化石能源供应安全拓展至包含稳定供应和可持续利用的更丰富维度。本文构建了绿色低碳转型目标下的新型能源安全评估体系,以美国、英国、中国、印度等1...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前提,其内涵已从传统化石能源供应安全拓展至包含稳定供应和可持续利用的更丰富维度。本文构建了绿色低碳转型目标下的新型能源安全评估体系,以美国、英国、中国、印度等18个国家为例识别了能源安全的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在面向绿色低碳转型目标的多元化能源安全评估体系下,英国、日本、中国等油气资源匮乏国家的能源安全性显著提升,阿联酋、俄罗斯等国家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被削弱;全球进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将强化这一趋势。在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能源安全水平与可持续发展水平呈高度正相关,可持续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在能源转型中更具优势;敏感性分析显示,尽管化石能源供应仍是各国能源安全的主导因素,但多元化供应、可持续利用在能源安全中的重要性显著提升。为此建议,把握转型契机,发挥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资源优势,健全能源治理体系,以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举措,提高能源安全水平,为提升我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性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安全 绿色 能源转型 可再生能源 可持续发展 能源格局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