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性链连接的双-三苯胺类小分子和电化学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发光和电化学性能
1
作者 史宏宇 谈东兴 韩福社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364,共12页
设计合成了3个由柔性酰胺或酯链连接的双-三苯胺类有机小分子1-3,通过电化学聚合(Electrochemical polymerization,EP)方法制备得到相应的电化学聚合物膜,并对小分子和聚合物的光致(Photoluminescence,PL)和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 设计合成了3个由柔性酰胺或酯链连接的双-三苯胺类有机小分子1-3,通过电化学聚合(Electrochemical polymerization,EP)方法制备得到相应的电化学聚合物膜,并对小分子和聚合物的光致(Photoluminescence,PL)和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性质进行了研究。3个小分子化合物的溶液、固体以及聚合物均在407~468 nm的蓝光区表现出强的光致发光,在CH_(2)Cl_(2)中的相对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77%、97%和84%。以三丙胺为共反应物,3个化合物的小分子固体薄膜具有一般至良好的ECL,相对量子产率分别为0.52%、55.58%和16.82%。对比发现,化合物2的光致和电化学发光最强,而化合物1的最弱。基于变浓度1H NMR分析,化合物1存在较强的分子间氢键,而化合物2存在较强的分子内氢键,发光效率的差异可能是由分子内和分子间不同氢键作用模式引起的。最后,研究了化合物2的小分子固体薄膜和EP膜在电化学发光检测方面的应用,发现对多巴胺(DA)具有检测性能,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43和1.51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 电化学聚合物 光致发光 电化学发光 多巴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环氧氯丙烷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对双酚S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4
2
作者 吕启祥 宫红 王锐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33-1939,共7页
BPS(双酚S)用途广泛,但存在水环境污染问题,容易引起类似于双酚A的雌激素反应,因此需要寻求高效的吸附剂从水溶液中将其脱除.在Na OH水溶液中,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合成了β-CDP(β-环糊精/环氧氯丙烷聚合物),用于吸附水溶液中的BPS.... BPS(双酚S)用途广泛,但存在水环境污染问题,容易引起类似于双酚A的雌激素反应,因此需要寻求高效的吸附剂从水溶液中将其脱除.在Na OH水溶液中,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合成了β-CDP(β-环糊精/环氧氯丙烷聚合物),用于吸附水溶液中的BPS.基于此,考察了吸附时间、pH、初始ρ(BPS)、β-CDP用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β-CDP的再生性能,探讨了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1)在温度为298 K、pH为5. 4、β-CDP用量为0. 05 g、初始ρ(BPS)为100 mg/L、BPS溶液体积为50 mL、吸附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BPS吸附量为69. 7 mg/g,吸附率为69. 7%;(2)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化学吸附为速率控制步骤;(3)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的成功拟合表明,吸附BPS在β-CDP表面上形成了单分子层覆盖;(4)β-CDP吸附BPS为放热过程,低温有利于吸附的进行;(5)与初始吸附量(69. 7 mg/g)相比,β-CDP连续再生6次,BPS吸附量仍可达68. 1 mg/g;(6)吸附机理是通过BPS的羟基与β-CDP形成氢键作为推动力,并借助β-CD (β-环糊精)空腔内部的疏水作用,使得BPS进入空腔形成包结物.研究显示,β-CDP对水溶液中的BPS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再生循环使用稳定性高,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环氧氯丙烷聚合物 吸附 双酚S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的合成及絮凝性能 被引量:13
3
作者 彭晓春 彭晓宏 +1 位作者 赵建青 徐美芸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6-599,611,共5页
用Michael加成反应对G4.0聚酰胺-胺(PAMAM)树状聚合物分子进行了表面修饰改性。分别以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丙烯酸钠(S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端基改性剂,在N2气氛下50℃甲醇溶液中,反应投料比n... 用Michael加成反应对G4.0聚酰胺-胺(PAMAM)树状聚合物分子进行了表面修饰改性。分别以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丙烯酸钠(S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端基改性剂,在N2气氛下50℃甲醇溶液中,反应投料比n(PAMAM):n(DAC):n(SAA或AMPS)=1:16:16时,反应96h,合成出了两性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絮凝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合成产物具有一定的絮凝性能,且与聚丙烯酰胺复配效果更好,最佳絮凝效果条件为:m(G4.0/DAC/AMPS):m(PAM)=1:4;投药量16mg/L;絮凝沉降时间20min;pH=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聚酰- 树状聚合物 絮凝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酰胺-胺阳离子树状聚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絮凝脱水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彭晓春 彭晓宏 +1 位作者 赵建青 林裕卫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86-989,共4页
采用发散法合成了以乙二胺为核心的0.5~4.0代聚酰胺-胺(PAMAM 0.5~4.0)树状聚合物.通过Micheal加成反应,用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对4.0代聚酰胺-胺(PAMAM 4.0G)树状聚合物分子外围末端基进行修饰改性,制备了一种PAMAM 4... 采用发散法合成了以乙二胺为核心的0.5~4.0代聚酰胺-胺(PAMAM 0.5~4.0)树状聚合物.通过Micheal加成反应,用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对4.0代聚酰胺-胺(PAMAM 4.0G)树状聚合物分子外围末端基进行修饰改性,制备了一种PAMAM 4.0G-DMC新型阳离子树状聚合物.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FTIR和NMR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产物为改性的阳离子树状聚合物.絮凝脱水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阳离子树状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絮凝脱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 树状聚合物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絮凝 聚合 阳离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2-氨乙基)胺基-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8
5
作者 彭成松 王少宝 +1 位作者 徐国财 张晓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5-89,共5页
β-环糊精经酯化、氨解、氨基保护、环氧氯丙烷交联及脱保护等反应,合成了N-(2-氨乙基)胺基-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PAE-β-CD)。考察了振荡时间、初始质量浓度、温度及pH等吸附条件对PAE-β-CD吸附碱性品红和苯酚吸附量(Qe)的影响。实验... β-环糊精经酯化、氨解、氨基保护、环氧氯丙烷交联及脱保护等反应,合成了N-(2-氨乙基)胺基-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PAE-β-CD)。考察了振荡时间、初始质量浓度、温度及pH等吸附条件对PAE-β-CD吸附碱性品红和苯酚吸附量(Qe)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AE-β-CD对碱性品红的Qe高于对苯酚的Qe;PAE-β-CD的交联度对Qe几乎无影响,而体系pH对Qe的影响较大。吸附碱性品红时,pH=5~7较佳;吸附苯酚时,pH=6~8较佳。在室温、振荡1h、碱性品红初始质量浓度250mg/L、pH=5.34的条件下,最大Qe达17.9mg/g;在室温、振荡1h、苯酚初始浓度500mg/L、pH=6.14的条件下,最大Qe达15.3mg/g。PAE-β-CD对碱性品红和苯酚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N-(2-氨乙基)-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 吸附 碱性品红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胺添加比例对超支化聚合物改性脲醛树脂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廖晶晶 周晓剑 +3 位作者 杜官本 王辉 雷洪 王洪艳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26,共6页
将聚酰胺-胺作为改性剂添加至低摩尔比脲醛树脂(UF树脂)中,以提高低摩尔比UF树脂的固化速度,增强树脂的胶合强度。通过在UF树脂合成过程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聚酰胺-胺,考察聚酰胺-胺对不同摩尔比UF树脂的影响,包括树脂性能和所制备板材... 将聚酰胺-胺作为改性剂添加至低摩尔比脲醛树脂(UF树脂)中,以提高低摩尔比UF树脂的固化速度,增强树脂的胶合强度。通过在UF树脂合成过程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聚酰胺-胺,考察聚酰胺-胺对不同摩尔比UF树脂的影响,包括树脂性能和所制备板材的力学强度。结果表明:聚酰胺-胺添加比例为2%~3%时,UF树脂的固体含量增加、固化时间缩短、固化温度降低,并且这种优势在低摩尔比UF树脂中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改性后的UF树脂制备板材的内结合强度增大,即使是摩尔比为1.1的UF树脂,所制板材的内结合强度也远大于国标要求。聚酰胺-胺改性UF树脂在固化特性和所制板材性能上的优异表现可以在保证板材力学性能的前提下明显提高板材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能耗,这种改性是非常有前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合物 聚酰- 脲醛树脂 添加比例 摩尔比 固化特性 内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絮凝与助留机理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彭晓春 宁慧龙 +2 位作者 彭晓宏 赵建青 彭密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17,共7页
概述了絮凝与助留体系中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能,介绍了造纸浆料中各组分的絮凝过程及改性聚酰胺-胺(PAMAM)树状聚合物用作造纸絮凝助留剂的优点。探讨了PAMAM树状聚合物的结构与絮凝作用的关系。分析了PAMAM树状聚合物在造纸中的絮凝助... 概述了絮凝与助留体系中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能,介绍了造纸浆料中各组分的絮凝过程及改性聚酰胺-胺(PAMAM)树状聚合物用作造纸絮凝助留剂的优点。探讨了PAMAM树状聚合物的结构与絮凝作用的关系。分析了PAMAM树状聚合物在造纸中的絮凝助留机理,包括氢键缔合作用、憎水化作用、电荷中和作用、阳离子补丁效应和架桥絮凝作用。以含聚氧乙烯链的PAMAM树状聚合物为造纸助留剂建立了絮凝模型,并阐述了不同用量的助留剂对其絮凝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树状聚合物 絮凝作用 助留剂 助留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的表征 被引量:6
8
作者 林裕卫 彭晓春 +1 位作者 彭晓宏 王庆涛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69,共5页
采用发散法合成了以乙二胺为核心的0.5—4.0代聚酰胺-胺(PAMAM)树状聚合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1H NMR和^13C NMR)法对单体和0.5~4.0代PAMAM树状聚合物进行了对比性系统表征,证实了半代和整代PAMAM树状聚合物... 采用发散法合成了以乙二胺为核心的0.5—4.0代聚酰胺-胺(PAMAM)树状聚合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1H NMR和^13C NMR)法对单体和0.5~4.0代PAMAM树状聚合物进行了对比性系统表征,证实了半代和整代PAMAM树状聚合物的结构和特征官能团的区别;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对比表征了3.5代和4.0代PAMAM树状聚合物,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和多分散系数,表明,分支缺陷及氢键的存在造成了分散系数偏差。特性黏数与代数的关系图表明了整代和半代PAMAM树状聚合物端基的区别、低代和高代的结构差异、缺陷和氢键的存在等对黏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 阿烯酸甲酯 发散法 聚酰- 树状聚合物 功能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酰胺-胺阴离子树状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6
9
作者 彭晓春 彭晓宏 +1 位作者 赵建青 彭密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80-784,共5页
在甲醇为溶剂、投料比n(第四代聚酰胺-胺(PAMAM G4.0))∶n(丙烯酸钠(SAA)或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1∶192、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96h的优化合成条件下,以PAMAM G4.0树状聚合物为骨架,分别用阴离子试剂SAA和AMPS为端基改性剂... 在甲醇为溶剂、投料比n(第四代聚酰胺-胺(PAMAM G4.0))∶n(丙烯酸钠(SAA)或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1∶192、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96h的优化合成条件下,以PAMAM G4.0树状聚合物为骨架,分别用阴离子试剂SAA和AMPS为端基改性剂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对PAMAM树状聚合物分子末端基进行修饰改性;并用FTIR,NMR,GPC等方法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产物为改性PAMAM阴离子树状聚合物,阴离子化程度达到90%以上,且具有较好的单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树状阴离子聚合物 丙烯酸钠 2-丙烯酰-2-甲基丙磺酸 MICHAEL加成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聚合物介导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抑制结直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厉周 黄宗海 +5 位作者 崔大祥 姚航 俞金龙 李强 潘碧峰 高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35-1938,共4页
目的探讨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聚合物(PAMAM)介导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survivin-ASODN)对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人结直肠癌细胞SW620裸鼠皮下注射建立结直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PAMAM和阳离子脂质体分别与survivin-A... 目的探讨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聚合物(PAMAM)介导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survivin-ASODN)对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人结直肠癌细胞SW620裸鼠皮下注射建立结直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PAMAM和阳离子脂质体分别与survivin-ASODN混合得到载反义基因转染复合物。透射电镜观察复合物的形态,激光散射粒径分析仪测定粒径,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复合物的zeta电位,离心法和紫外分光分度仪测定复合物的包封率和体外DNA释放速度。将两种反义基因复合物注射裸鼠移植瘤体内,观察两组移植瘤体积,Western bloting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结果PAMAM-survivin-ASODN复合物的粒径小于脂质体-survivinASODN复合物的粒径(P<0.01),而zeta电位高于PAMAM-survivin-ASODN复合物zeta电位(P<0.05),基因包封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AMAM对DNA持续释放达14d,但脂质体复合物只持续5d。PAMAM-survivin-ASODN复合物治疗组裸鼠移植瘤survivin蛋白表达低于脂质体-survivin-ASODN复合物组(P<0.05)。PAMAM-survivin-ASODN复合物治疗组移植瘤体积低于脂质体-survivin-ASODN复合物组(P<0.05)。结论PAMAM能将survivin-ASODN高效递送到结直肠癌移植瘤细胞,降低survivin蛋白的表达,抑制移植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型树枝状高聚合物 结直肠癌 反义寡核苷酸 SURVIV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氰胺-甲醛聚合物-聚合氯化铝复合絮凝剂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陆雪良 曾小君 徐锐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9-173,共5页
以双氰胺、甲醛、氯化铝为主要原料,加入添加剂合成了双氰胺-甲醛聚合物(DF)-聚合氯化铝(PAC)复合絮凝剂。采用模拟印染废水考察了各种因素对DF-PAC复合絮凝剂混凝脱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双氰胺、甲醛、氯化铝、添加剂加入量... 以双氰胺、甲醛、氯化铝为主要原料,加入添加剂合成了双氰胺-甲醛聚合物(DF)-聚合氯化铝(PAC)复合絮凝剂。采用模拟印染废水考察了各种因素对DF-PAC复合絮凝剂混凝脱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双氰胺、甲醛、氯化铝、添加剂加入量分别为29.1,57.8,4.8,12.5g,反应温度(70±1)℃、反应时间2.5h的条件下制得的DF-PAC复合絮凝剂的絮凝脱色性能良好,COD去除率不小于90%,色度去除率不小于99%。与PAC和DF絮凝剂相比,DF-PAC复合絮凝剂对实际印染废水的絮凝脱色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氰-甲醛聚合物 聚合氯化铝 复合絮凝剂 印染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氨酯-酰亚胺聚合物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长生 尚蕾 +2 位作者 蹇锡高 王锦燕 王建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2-44,共3页
用“二步法”合成了含二氮杂奈酮结构聚氨酯-酰亚胺(PUI-DHPZ)嵌段聚合物。通过TG、力学强度以及溶解性分析测试,研究了PUI-DHPZ聚合物试样的性能及二酐含量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PUI-DHPZ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性能,其中半寿温度比聚氨酯(... 用“二步法”合成了含二氮杂奈酮结构聚氨酯-酰亚胺(PUI-DHPZ)嵌段聚合物。通过TG、力学强度以及溶解性分析测试,研究了PUI-DHPZ聚合物试样的性能及二酐含量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PUI-DHPZ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性能,其中半寿温度比聚氨酯(PU)提高了51℃;拉伸强度随二酐含量变化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以PUI-DHPZ-50拉伸强度最大,扯断伸长率呈单一下降趋势;聚合物在强极性有机溶剂中有较好的溶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酰亚聚合物 “二步法” 合成方法 力学强度 溶解性 拉伸强度 溶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氧乙烯链封端的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晓春 彭晓宏 +1 位作者 林裕卫 赵建青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5-528,588,共5页
采用酰氯法,用丙烯酰氯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为原料,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丙烯酰端基的聚氧乙烯大单体(PEO-A)。实验证明,较佳的原料摩尔比n(PEG)∶n(CH2CHCOCl)∶n〔(CH3CH2)3N〕=2∶1∶1。然后以聚氧乙烯大单体为端基改性剂,在氮... 采用酰氯法,用丙烯酰氯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为原料,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丙烯酰端基的聚氧乙烯大单体(PEO-A)。实验证明,较佳的原料摩尔比n(PEG)∶n(CH2CHCOCl)∶n〔(CH3CH2)3N〕=2∶1∶1。然后以聚氧乙烯大单体为端基改性剂,在氮气保护下50℃四氢呋喃溶液中分别与G1.0~G4.0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96h,合成出了聚氧乙烯(PEO)链封端的非离子型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1HNMR,13CNMR)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树状聚合物 聚氧乙烯大单体 MICHAEL加成反应 表面改性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氧乙烯链封端的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晓春 彭晓宏 +1 位作者 林裕卫 赵建青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15-719,共5页
研究了聚氧乙烯链封端的非离子型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的热稳定性以及在造纸助留和催化剂载体上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类树状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温度低于300℃无明显热分解行为,最大的热分解温度均为400℃。助留性能测试表明,M4.0G... 研究了聚氧乙烯链封端的非离子型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的热稳定性以及在造纸助留和催化剂载体上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类树状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温度低于300℃无明显热分解行为,最大的热分解温度均为400℃。助留性能测试表明,M4.0G与P44复配双元助留体系(摩尔比1∶23.22),造纸助留率为89.2%,比空白造纸助留率分别提高了18.3%。纸样的物理机械特性:撕裂指数、撕裂强度、耐破指数、耐破强度和抗张指数比空白纸样分别提高了8.6%、1.5%、35.5%、29.6%和4.3%。TEM测试表明:以聚氧乙烯大单体(PEO-A)链封端的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样品封装的钯金属纳米粒子单分散性较好,粒径分布在0.75~2.4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树状聚合物 聚氧乙烯 造纸助留 纳米催化剂载体 造纸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氧乙烯链端的阴离子型改性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彭晓春 彭晓宏 赵建青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98-1003,共6页
以采用发散法在优化合成条件(n(乙二胺):n(丙烯酸甲酯)=1:4、n(丙烯酸甲酯):n(树状聚合物中间体)=24:1、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24 h)下合成的第四代聚酰胺-胺(G4.0 PAMAM)树状聚合物为骨架,以阴离子试剂丙烯酸钠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 以采用发散法在优化合成条件(n(乙二胺):n(丙烯酸甲酯)=1:4、n(丙烯酸甲酯):n(树状聚合物中间体)=24:1、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24 h)下合成的第四代聚酰胺-胺(G4.0 PAMAM)树状聚合物为骨架,以阴离子试剂丙烯酸钠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氧乙烯大单体为端基改性剂,在以甲醇为溶剂、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96 h的条件下进行三元Michael共加成反应,对G4.0 PAMAM树状聚合物分子末端基进行修饰改性;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产物为含聚氧乙烯链端的阴离子型改性G4.0 PAMAM树状聚合物,其分子结构形态以球状为主,粒径范围10~120 nm,通常以集聚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树状聚合物 丙烯酸钠 聚氧乙烯大单体 表面改性 Michael共加成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酰胺-胺阴离子树状聚合物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晓春 彭晓宏 +1 位作者 赵建青 彭密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89-894,共6页
研究了改性聚酰胺-胺(PAMAM)阴离子树状聚合物的特性黏数([η])、热稳定性和絮凝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类树状聚合物的[η]随代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出现一个极大值。PAMAM/N烯酸钠(SAA)、含聚氧乙烯(PEO)链端的PAMAM/SAA... 研究了改性聚酰胺-胺(PAMAM)阴离子树状聚合物的特性黏数([η])、热稳定性和絮凝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类树状聚合物的[η]随代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出现一个极大值。PAMAM/N烯酸钠(SAA)、含聚氧乙烯(PEO)链端的PAMAM/SAA(PAMAM/SAA/PEO)阴离子树状聚合物的[η]极大值分别出现在第4.0代附近、第5.0~6.0代附近;随PEO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PAMAM/SAA/PEO阴离子树状聚合物的[η]减小。热分析结果表明,改性PAMAM阴离子树状聚合物具有逐层热分解行为,热稳定性与分子外围端基有关,PAMAM/SAA/PEO阴离子树状聚合物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最大热失重速率对应的温度可达388℃。改性PAMAM阴离子树状聚合物具有一定的絮凝性能,絮凝性能随代数、PEO链长的增加而增强;改性PAMAM阴离子树状聚合物的最佳浓度为30mg/L(不是所有的改性PAMAM阴离子树状聚合物的最佳浓度都是30mg/L),上层清液的透光率达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阴离子树状聚合物 丙烯酸钠 特性黏数 热稳定性 絮凝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改性尿素-乙二醛聚合物树脂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凤 王辉 杜官本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8-222,共5页
为了改善尿素-乙二醛(UG)的耐水及胶接性能,将聚乙烯亚胺(PEI)作为交联剂对UG进行改性,考察不同加入比例对树脂体系性能的影响,并借助仪器分析对树脂体系的固化特征、结构组成和形貌特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PEI加入量为3%时,树脂所表... 为了改善尿素-乙二醛(UG)的耐水及胶接性能,将聚乙烯亚胺(PEI)作为交联剂对UG进行改性,考察不同加入比例对树脂体系性能的影响,并借助仪器分析对树脂体系的固化特征、结构组成和形貌特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PEI加入量为3%时,树脂所表现出的胶接强度及耐水性能最佳,而且PEI加入后通过有效官能团的交联反应,树脂体系的固化更加充分,形成的交联体系更加均匀和致密,树脂整体性能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 尿素-乙二醛聚合物 胶接强度 固化特征 结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酰胺-胺树枝状聚合物页岩抑制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汤志川 邱正松 +2 位作者 钟汉毅 张馨 张道明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8-32,共5页
树枝状聚合物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特性,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聚酰胺-胺(PAMAM)作为研究最为成熟的树枝状聚合物,目前已在各领域得到应用,并在油田化学方向发挥潜力。采用抑制膨润土造浆实验、页岩滚动分散实验和粒度分布测试综合... 树枝状聚合物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特性,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聚酰胺-胺(PAMAM)作为研究最为成熟的树枝状聚合物,目前已在各领域得到应用,并在油田化学方向发挥潜力。采用抑制膨润土造浆实验、页岩滚动分散实验和粒度分布测试综合评价不同代数聚酰胺-胺树枝状聚合物的抑制性,借助表面张力、Zeta电位测试和X-射线衍射等表征测试了不同代数聚酰胺-胺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代数(G0~G5)聚酰胺-胺树枝状聚合物均具有优良的抑制性,其中G0和G5抑制性优于传统的KCl和国外聚胺Ultrahib。不同代数树枝状聚合物在黏土层间的吸附状态与其浓度有关,低浓度下为单层吸附,高浓度下为双层吸附。聚酰胺-胺树枝状聚合物表面胺基密度高,水溶液中部分质子化后,通过静电作用、氢键作用等强吸附在泥页岩表面,降低黏土水化斥力,排挤出层间水分子,抑制泥页岩水化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 树枝状聚合物 页岩抑制剂 作用机理 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氧化乙烯改性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升 彭晓宏 +1 位作者 林裕卫 王庆涛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16-1319,共4页
以1.0~5.0代聚酰胺-胺(PAMAM 1.0G~5.0G)树状聚合物及聚氧化乙烯-丙烯酰氯大单体(PEO-A)、聚氧化乙烯单甲醚-丙烯酰氯大单体(MPEO-A)为原料,通过双键和伯胺端基的 Michael 加成反应,对聚酰胺-胺(PAMAM)树状聚合物的伯胺端基进行改性,... 以1.0~5.0代聚酰胺-胺(PAMAM 1.0G~5.0G)树状聚合物及聚氧化乙烯-丙烯酰氯大单体(PEO-A)、聚氧化乙烯单甲醚-丙烯酰氯大单体(MPEO-A)为原料,通过双键和伯胺端基的 Michael 加成反应,对聚酰胺-胺(PAMAM)树状聚合物的伯胺端基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系列改性 PAMAM 树状聚合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征结果显示,改性后的产物中出现了多醚和酯基等特征官能团,证明成功地合成出改性 PAMAM 树状聚合物。热重分析结果显示,由 MPEO-A 改性的2.0代PAMAM 树状聚合物的最高失重温度为400.0℃,高于改性前的2.0代 PAMAM 树状聚合物的最高失重温度(261.2℃),表明改件后 PAMAM 树状聚合物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氧化乙烯 聚氧化乙烯单甲醚 聚酰- 树状聚合物 MICHAEL加成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维锌(Ⅱ)配位聚合物的水中2,4,6-三硝基苯酚和氟啶胺的选择性检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满荣 岳二林 +6 位作者 王记江 朱汪传 全航 唐龙 王潇 侯向阳 张玉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5-384,共10页
以1,1’∶4’,1’’∶4’’,1’’’-四联苯-2,4,2’’’,4’’’-四羧酸(H_(4)L)和4,4’-联吡啶(4,4’-bpy)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锌配位聚合物[Zn_(2)(H_(2)L)_(2)(4,4’-bpy)2(H_(2)O)]n(1),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元素分... 以1,1’∶4’,1’’∶4’’,1’’’-四联苯-2,4,2’’’,4’’’-四羧酸(H_(4)L)和4,4’-联吡啶(4,4’-bpy)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锌配位聚合物[Zn_(2)(H_(2)L)_(2)(4,4’-bpy)2(H_(2)O)]n(1),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1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配合物1含有2种配位构型不同的锌离子,分别处于扭曲的三角双锥{ZnNO_(4)}和八面体{ZnNO_(5)}几何构型中。配合物中2个H_(2)L^(2-)配体之间通过锌离子相互连接,构成了无限的一维zigzag平面结构。荧光传感实验表明配合物1的荧光能够被2,4,6-三硝基苯酚和氟啶胺猝灭,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抗干扰性也非常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Zn(Ⅱ) 1 1’∶4’ 1’’∶4’’ 1’’’-四联苯-2 4 2’’’ 4’’’-四羧酸 2 4 6-三硝基苯酚 氟啶 荧光传感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