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MO化修饰对人源胸腺嘧啶DNA糖基化酶的结构影响及活性调控 被引量:3
1
作者 付天然 张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研究SUMO化修饰对胸腺嘧啶DNA糖基化酶(thymine DNA glycosylase,TDG)蛋白的结构、稳定性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表达纯化体系,获取可用于晶体筛选及活性检测的SUMO-1-TDG蛋白。通过晶体筛选、衍射数据收集及结构解... 目的·研究SUMO化修饰对胸腺嘧啶DNA糖基化酶(thymine DNA glycosylase,TDG)蛋白的结构、稳定性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表达纯化体系,获取可用于晶体筛选及活性检测的SUMO-1-TDG蛋白。通过晶体筛选、衍射数据收集及结构解析,分析SUMO-1-TDG的分子结构。利用蛋白热稳定性实验检测在SUMO化修饰前后TDG稳定性的变化。建立TDG活性测试体系,探讨SUMO化修饰对TDG活性产生的影响。结果·通过结构解析得到SUMO-1-TDG分子结构。稳定性、活性实验检测发现TDG蛋白熔解温度(Tm)值提高约16℃,催化活性提升约9.70%。结论·SUMO-1分子结合TDG对其进行修饰使得结合位点附近氨基酸形成分子间相互作用,并进一步参与调控TDG蛋白的稳定性及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糖基化 SUMO化 晶体结构 稳定性实验 活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氏肺孢子胸腺嘧啶核苷酸合酶基因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唐滢浍 姚云清 +4 位作者 谭燕 王莉妮 李文桂 刘成伟 陈雅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77-879,共3页
目的:构建和鉴定大鼠卡氏肺孢子(Pneumocystis carinii,PC)胸腺嘧啶核苷酸合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基因的siRNA(Short interfering RNA)表达载体。方法:人工合成针对PCTS基因的1对shRNA(Short hairpin RNA)序列并定向克隆到空载体... 目的:构建和鉴定大鼠卡氏肺孢子(Pneumocystis carinii,PC)胸腺嘧啶核苷酸合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基因的siRNA(Short interfering RNA)表达载体。方法:人工合成针对PCTS基因的1对shRNA(Short hairpin RNA)序列并定向克隆到空载体pTZU6+1上,构建siRNA表达重组质粒pPC-TS,并采用双酶切产物凝胶电泳和基因测序法鉴定。结果:酶切电泳和基因测序鉴定得到的产物与预期的目的基因一致。结论:成功构建卡氏肺孢子胸腺嘧啶核苷酸合酶基因siRNA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肺孢子 核苷酸合基因 SIRNA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RT,DPYD,TS的mRNA水平与胃癌对氟尿嘧啶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陆明洁 洪婷婷 +2 位作者 葛红梅 束永前 刘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63-1667,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中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orotat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OPRT)、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YD)、胸腺嘧啶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的表达水平对氟尿嘧啶药物敏感性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中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orotat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OPRT)、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YD)、胸腺嘧啶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的表达水平对氟尿嘧啶药物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ATP生物荧光法检测47例胃癌原代细胞对氟尿嘧啶的体外药物敏感性,RT-PCR法检测胃癌细胞内OPRT、DPYD、TS的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胃癌细胞对氟尿嘧啶体外敏感性与这3种酶表达的关系。结果:OPRT的mRNA表达水平为0.74±0.36,DPYD的mRNA表达水平为0.85±0.35,TS的mRNA表达水平为0.57±0.28。药敏指数与OPRT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s=0.744,P=0.001);与TS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s=-0.375,P=0.009);与DPYD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s=-0.159,P=0.287),但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胃癌细胞中OPRT和TSmRNA的表达水平对氟尿嘧啶药物的治疗敏感性可能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氟尿 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 二氢脱氢 合成 ATP生物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FU相关代谢酶表达与胃癌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姜超 孙正 +4 位作者 许哲 陈彻 姚学权 李为苏 刘福坤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15-1819,共5页
目的:比较新辅助介入化疗前后胃癌组织内胸腺嘧啶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midine dehydrogenase,DPD),胸腺嘧啶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 目的:比较新辅助介入化疗前后胃癌组织内胸腺嘧啶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midine dehydrogenase,DPD),胸腺嘧啶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等5-FU相关代谢酶表达,探讨其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49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手术组(39例)和直接手术组(10例),对胃镜活检及手术后组织标本行实时定量PCR检测其中TS、DPD、TP和MTHFR的表达。结果:新辅助化疗组分为:化疗有效组(27)例和无效组(12例),有效率69.2%;化疗前有效组4种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无效组相比均低,其中DPD差异较明显(P<0.05);化疗后有效组TS、TP、DPD表达较无效组低50.3%、51.3%和31.2%(P<0.05);有效组TS和TP较化疗前分别下降38.6%和48.7%(P<0.05),而无效组则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介入化疗前肿瘤内DPD表达或者介入后TS、TP、DPD表达以及介入前后TS和TP表达变化程度与化疗敏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合成 二氢脱氢 酸化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和DP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易冬 孙强 +3 位作者 李爱玲 肖毅 茅枫 黄汉源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718-720,共3页
背景与目的胸腺嘧啶磷酸化酶(TP)和双氢嘧啶脱氢酶(DP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对判断预后与治疗的选择有着积极意义,我们对TP和DPD在乳腺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以评估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20例乳腺癌患... 背景与目的胸腺嘧啶磷酸化酶(TP)和双氢嘧啶脱氢酶(DP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对判断预后与治疗的选择有着积极意义,我们对TP和DPD在乳腺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以评估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2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TP和DPD的含量进行检测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癌组织TP平均浓度为(136.47±13.97)ng/mg,DPD平均浓度为(31.23±19.37)ng/mg,癌旁正常组织TP平均浓度为(14.48±2.72)ng/mg,DPD平均浓度为(31.57±12.95)ng/mg,癌组织中TP浓度比正常组织高近10倍(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TP的表达远高于癌旁正常组织,DPD的表达在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无显著差异,癌组织中TP与DPD的比值远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 双氢脱氢 卡培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百合碱对人体和动物癌细胞核酸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葛宝林 朱文菀 +4 位作者 李湘云 崔华青 蔡孝良 徐英杰 曲忠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1985年第1期30-34,共5页
野百合碱是中草药农吉利的有效成分。临床和实验资料都证明:野百合碱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本文研究其对人体和动物癌细胞核酸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证明:在八天内给予S180瘤株鼠以野百合碱可降低瘤组织中RNA和DNA含量及其32P掺入量。用3H... 野百合碱是中草药农吉利的有效成分。临床和实验资料都证明:野百合碱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本文研究其对人体和动物癌细胞核酸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证明:在八天内给予S180瘤株鼠以野百合碱可降低瘤组织中RNA和DNA含量及其32P掺入量。用3H-UR和3H-TdR掺入试验证明:野百合碱对3H-UR掺入癌细胞RNA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3H-TdR掺入癌细胞DNA的抑制作用则不明显。结果表明:野百合碱对癌细胞核酸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癌细胞RNA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H-核苷 3H-尿核苷 核糖核酸 脱氧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PRT缺陷型T淋巴瘤细胞系的建立与鉴定 被引量:3
7
作者 翁秀芳 吴雄文 +6 位作者 梁智辉 陆盛军 卢小玲 张彩娥 钟茂华 陈雪玲 龚非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1-704,共4页
目的通过突变诱导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陷型的T淋巴瘤细胞系,为制备T细胞杂交瘤提供利于筛选的亲代细胞。方法通过乙基甲磺酸对Jurkat细胞进行突变,逐步提高培养液中6-巯基鸟嘌呤(6-TG)的浓度,筛选出对6-TG具有稳定抗... 目的通过突变诱导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陷型的T淋巴瘤细胞系,为制备T细胞杂交瘤提供利于筛选的亲代细胞。方法通过乙基甲磺酸对Jurkat细胞进行突变,逐步提高培养液中6-巯基鸟嘌呤(6-TG)的浓度,筛选出对6-TG具有稳定抗性的单克隆细胞株Jur16-TG细胞。比较Jurkat细胞与Jur16-TG细胞在含6-TG培养液和HAT培养液中的生长情况。结果在含20μg/ml 6-TG的培养液中,Jur16-TG细胞能够稳定生长,而Jurkat细胞在培养1周后基本死亡。在HAT培养液中氨基喋呤的浓度为4×10-8mol/L或8×10-8mol/L时,Jur16-TG细胞4 d内基本死亡,而Jurkat细胞至少能存活7~10 d。Jur16-TG细胞与正常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的融合实验显示,35%的Jur16-TG细胞与PBL融合。结论突变筛选出的单克隆细胞株Jur16-TG具有6-TG抗性和在HAT培养液中不能生长的特性,证实该细胞为HGPRT缺陷型细胞株,并且该细胞株可有效地与原代淋巴细胞融合,从而为T细胞杂交瘤的制备提供了利于筛选的亲代永生化的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缺陷 6-巯基鸟嘌呤抗性 次黄嘌呤/氨基喋呤/(HAT)培养液 T细胞杂交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锌宝”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于会民 陈宝江 董晓玲 《饲料研究》 CAS 2007年第2期41-44,共4页
关键词 生长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富锌 生长猪 DNA合成 组成成分 DNA聚合 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辐照标志物DiHT的人工抗原合成及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志伟 潘家荣 +5 位作者 李淑荣 王志东 高美须 李秉超 睢珂 王磊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1-516,404,共6页
以二氢脱氧胸腺嘧啶(DiHT)为初始反应物,应用琥珀酸酐法合成二氢脱氧胸腺嘧啶的衍生物,即半抗原DiHT-COOH,经薄层色谱(TLC)和核磁共振波谱(NMR)对其进行鉴定;采用混合酸酐法与活化酯法分别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BSA、OVA进行偶联,制备二氢... 以二氢脱氧胸腺嘧啶(DiHT)为初始反应物,应用琥珀酸酐法合成二氢脱氧胸腺嘧啶的衍生物,即半抗原DiHT-COOH,经薄层色谱(TLC)和核磁共振波谱(NMR)对其进行鉴定;采用混合酸酐法与活化酯法分别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BSA、OVA进行偶联,制备二氢脱氧胸腺嘧啶的人工抗原和包被原,通过紫外扫描、SDS-PAGE凝胶电泳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偶联比分别为9.8∶1和12∶1。人工抗原偶联成功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抗血清,间接非竞争ELISA方法检测效价达1∶2.56×104,表明人工抗原合成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脱氧 半抗原 人工抗原 联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titumor effects of HSV-tk/GCV suicide gene system for retinoblastoma in vitro 被引量:1
10
作者 LI Tao ZHANG Hong +3 位作者 XIE Er-Juan LI Gui-Gang LIANG Feng LI Wei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5期305-309,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killing effect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gancyclovir(HSV tk/GCV)suicide gene therapy system on retinoblastoma(Rb)cells and the mechanism of bystander effect.Methods By using...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killing effect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gancyclovir(HSV tk/GCV)suicide gene therapy system on retinoblastoma(Rb)cells and the mechanism of bystander effect.Methods By using liposome,pCMV/hytk IRES hrGFP plasmid was transferred into HXO Rb 44 cells.A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was used to detect the transduction effeciency.The positive cell clones were selected by hygromycin and were named HXO Rb 44/tk.RT PCR was resorted to demonstrate the sucessful transduction and transcription of hytk gene in the HXO Rb 44/tk cells.The morphologic features and growth patterns of HXO Rb 44/tk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HXO Rb 44.Then MTT assay was used to determined the killing effect of GCV on HXO Rb 44/tk and the mixture of HXO Rb 44/tk and HXO Rb 44 in different ratios('bystander effect').The mechanism of bystander effect was studied by the experiment of supernatant shifting.Results The transduction effeciency was 20%.530bp hytk gene strand was seen through HXO Rb 44/tk RT PCR.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the morphologic features or the growth patterns between HXO Rb 44/tk and HXO Rb 44.HXO Rb 44/tk was more sensitive to GCV than was HXO Rb 44.The cytotoxicity of HXO Rb 44/tk was dose and time dependent.An obvious'bystander effect'was seen even with low proportions of HXO Rb 44/tk,but this effect disappeared when transferring GCV containing supernatant of HSV tk positive cells to the negative cells.Conclusions The transfer of the HSV tk gene into Rb cells followed by the administration of GCV could serve as a model for gene therapy for retinoblastoma,the'bystander effect'in HSV tk/GCV mediated gene therapy occurs by transfer of GCV metabolite from cell to cell through gap j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INOBLASTOMA gene therapy suicide gene thymidine kinase bystander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