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后病人合并肺不张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陈倩倩 彭纪芳 刘晗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812-3817,共6页
目的:分析肺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后合并肺不张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3年2月在我院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治疗的585例肺癌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不张将其分为肺不张组和非肺不张组。采用多因... 目的:分析肺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后合并肺不张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3年2月在我院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治疗的585例肺癌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不张将其分为肺不张组和非肺不张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肺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后合并肺不张的危险因素,运用R软件建立预测肺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后合并肺不张的随机森林模型,并检测模型效能。结果:585例肺癌病人,术后肺不张发生率为8.55%;多因素结果显示,体质指数≥24 kg/m2、吸烟史、基础疾病、术前肺功能较差、手术时间≥2 h、腺癌均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后发生肺不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随机森林预测肺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后肺不张发生的预测因子重要性排序为术前肺功能、体质指数、吸烟史、手术时间、基础疾病、肿瘤病理类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随机森林算法预测肺不张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0.841)高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0.834)。结论:体质指数≥24 kg/m2、吸烟史、基础疾病、术前肺功能较差、手术时间≥2 h、腺癌均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后病人发生肺不张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不张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李田 王高祥 +3 位作者 徐世斌 孙效辉 徐美青 解明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16-1819,共4页
前瞻性分析行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各50例。肺段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和术后带管时间方面较肺叶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3个月两组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 前瞻性分析行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各50例。肺段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和术后带管时间方面较肺叶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3个月两组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比较,肺段组较肺叶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早期NSCLC,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疗效较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相当甚至更优。另外,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对患者肺功能影响更小,使患者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切除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肺功能及远期生存质量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金河 董斌 文刚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肺功能及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4月—2018年4月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A组行胸...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肺功能及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4月—2018年4月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A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B组予以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肺功能及远期生存质量。结果B组手术用时较A组长,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长较A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1年复发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B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均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效果相当,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对患者肺功能、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切除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早期非小细胞 功能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胸腔镜肺段切除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
4
作者 任定珺 丁密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314-3319,共6页
目的:构建3D胸腔镜肺段切除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方法: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基础框架,通过文献检索、半结构化访谈、院内专家会议、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3D胸腔镜肺段切除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 目的:构建3D胸腔镜肺段切除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方法: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基础框架,通过文献检索、半结构化访谈、院内专家会议、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3D胸腔镜肺段切除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结果:2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884,2轮函询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专家意见肯德尔协调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2轮专家函询,最终构建的3D胸腔镜肺段切除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其中,过程指标的权重值最大(0.575),所有指标的变异系数均<0.25。结论:构建的3D胸腔镜肺段切除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靠性,其涉及内容较全面,可为3D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期护理 护理质量 德尔菲法 敏感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