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长分化因子15与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样受体通路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肖湖南 郝本川 +3 位作者 吕侣 蔡雨伦 王晓凡 刘宏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79-1083,共5页
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样受体(glia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receptor alpha-like, GFRAL)通路对载脂蛋白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样受体(glia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receptor alpha-like, GFRAL)通路对载脂蛋白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8周龄C57BL/6雄性载脂蛋白E^(-/-)小鼠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重组GDF-15组,每组4只。对照组:高脂饮食4周后,每周1次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重组GDF-15组:高脂饮食4周后,每周1次尾静脉注射重组GDF-15(0.05 mg/kg)。高脂饮食12周,监测小鼠体质量,处死小鼠。取4只同等周龄(20周龄)正常小鼠作为正常组,比较3组空腹血糖、血脂、皮质醇和醛固酮水平。主动脉冷冻切片油红O染色评估对照组和重组GDF-15组斑块大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照组和重组GDF-15组脑组织GDF-15及GFRAL表达。结果 重组GDF-15组血清GDF-1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59±2.90)ng/ml vs(20.09±1.27)ng/ml,P<0.01]。重组GDF-15组11周和12周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低[(28.60±0.22)g vs(29.47±0.25)g;(28.98±0.22)g vs(30.35±0.13)g,P<0.01]。重组GDF-15组三酰甘油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22±0.02)mmol/L vs(0.38±0.09)mmol/L,P<0.05]。重组GDF-15组斑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22±2.58)%vs(31.61±3.51)%,P<0.01]。重组GDF-15组脑组织GDF-15和GFRAL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0.088±0.007 vs 0.030±0.006,0.031±0.003 vs 0.010±0.001,P<0.01)。对照组及重组GDF-15组皮质醇和醛固酮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组GDF-15组醛固酮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01±3.67)mg/ml vs(87.29±8.63)mg/ml,P<0.01]。结论 GDF-15可能通过GFRAL调控小鼠体质量、三酰甘油及醛固酮水平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硬化 模型 动物 生长分化因子15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脂类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复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琳 戴建国 +3 位作者 王中立 张绘宇 黄玉芳 赵玉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5-318,共4页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在脑内广泛分布,通过其受体复合物介导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发挥维持神经元功能和损伤修复等作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α(GD-NF family r...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在脑内广泛分布,通过其受体复合物介导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发挥维持神经元功能和损伤修复等作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α(GD-NF family receptorα,GFRα)和RET是其受体复合物的主要成员。GDNF和其受体复合物可能参与多种脑部病变的病理生理过程,是潜在的治疗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α RET 受体 信号转导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活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丽梅 陈哲宇 +4 位作者 朱伟 张磬 黄爱军 路长林 何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71-775,共5页
为了获得重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glialcellline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receptoralpha1,GFRα1)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 ,从新生 4天的SD大鼠海马组织中提取总RNA ,通过RT PCR方法 ,扩增出GFRα1cDNA .将GFRα1cDNA克隆至... 为了获得重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glialcellline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receptoralpha1,GFRα1)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 ,从新生 4天的SD大鼠海马组织中提取总RNA ,通过RT PCR方法 ,扩增出GFRα1cDNA .将GFRα1cDNA克隆至含T7启动子的质粒 pET 2 8a (+)中 ,构建表达质粒 pET GFRα1,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获得表达菌株BLGFRα1.表达菌株经 1mmol/LIPTG诱导 3~ 5h后 ,GFRα1蛋白表达 ,并形成包涵体 .凝胶自动扫描分析表明 ,GFRα1表达量占全菌总蛋白的 2 1 5 % ,用Ni2 + NTA树脂纯化和复性后 ,纯度达 90 %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 克隆 基因表达 PC1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β及TNF-α促进大鼠肠平滑肌细胞表达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并抑制其受体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慧玲 韩悌云 +6 位作者 高丽萍 熊彬 李小丽 齐国卿 曾鹏云 柴晔 张德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SD大鼠肠平滑肌细胞(ISMC)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原癌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Ret)和GDNF家族受体α1(GFRα1)表达的影响。方法改良酶消化法分离SD大鼠ISMC,免疫...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SD大鼠肠平滑肌细胞(ISMC)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原癌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Ret)和GDNF家族受体α1(GFRα1)表达的影响。方法改良酶消化法分离SD大鼠ISMC,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观察平滑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结蛋白(desmin)的表达;单独或联合使用IL-1β和TNF-α处理ISMC 48 h,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GDNF、Ret及GFRα1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利用改良酶消化法获得了高纯度的大鼠ISMC,其α-SMA及desmin阳性率均大于9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NF-α能促进ISMC表达GDNF,抑制其表达GFRα1,而对Ret的表达无明显影响,IL-1β能抑制ISMC表达Ret,对GDNF及GFRα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IL-1β联合TNF-α能显著促进ISMC表达GDNF,抑制其表达Ret及GFRα1。结论IL-1β联合TNF-α能促进ISMC表达GDNF,抑制其表达GDNF受体Ret及GFRα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1β(IL-1β)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肠平滑肌细胞(ISMC)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GDNF) 受体酪氨酸激酶(Ret) GDNF家族受体α1(GFRα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果芸香碱致癎大鼠脑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α和Ret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旭光 王军 魏昕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6-298,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鼠癫持续状态 (SE)后脑内胶质细胞原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及其受体的动态表达。方法 :采用氯化锂—毛果芸香碱 (匹罗卡品 )诱发Wistar大鼠SE模型 ,根据不同时点进行分组 ,用抗生蛋白链菌素—过氧化物酶免疫组化法 (SP法 ... 目的 :观察大鼠癫持续状态 (SE)后脑内胶质细胞原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及其受体的动态表达。方法 :采用氯化锂—毛果芸香碱 (匹罗卡品 )诱发Wistar大鼠SE模型 ,根据不同时点进行分组 ,用抗生蛋白链菌素—过氧化物酶免疫组化法 (SP法 )观察皮质区和海马区的GDNF、GDNFRα和Ret的动态表达 ,并分析海马CA3区和门区GDNF阳性细胞与神经元变性坏死之间的关系。结果 :大鼠SE 1h后在皮质区和海马CA3区即有GDNF阳性细胞出现 ,1~ 3d达到高峰 ,7d接近正常水平 ;SE 2h后皮质区的GDNFRα阳性细胞达到高峰 ,在海马区极少见到 ;SE后在皮质区和海马CA3区均能见到Ret阳性细胞 ,6~ 8h最多 ;GDNF的表达水平与神经元变性坏死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SE后的大鼠 ,其大脑皮质区和海马区的GDNF及其受体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上调 ,GDNF、GDNFRα和Ret参与SE后神经损伤的反应应答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果芸香碱 癫痫持续状态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受体 Ret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皮层中的表达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宝友 侯志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期24-25,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闭合性创伤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GFRα-1、Ret在大脑皮层的表达。方法制备Marmarou's大鼠落体打击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及损伤后1h组、2h组、4h组、8h组... 目的探讨大鼠闭合性创伤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GFRα-1、Ret在大脑皮层的表达。方法制备Marmarou's大鼠落体打击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及损伤后1h组、2h组、4h组、8h组、12h组、24h组、48h组、72h组和5d组。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皮层GDNF、GFRα-1、Ret的表达。结果正常组、手术对照组皮层中可见GDNF及其受体低水平表达,损伤后2h,皮层中GDNF的表达达到高峰,大量表达可持续至伤后5d,GFRα-1和Ret的表达在损伤后4h时达到高峰,于伤后24h降至正常。结论大鼠闭合性创伤性脑损伤后皮层中GDNF及其受体在早期即明显表达,两者在脑损伤后表达的时序性变化特点基本一致,共同参与创伤性脑创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脑损伤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GDNF) 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体外培养的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生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琳 宋国祥 张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3-247,共5页
背景嗜神经侵袭是泪腺腺样囊性癌(ACC)有别于其他泪腺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特征,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涎腺ACC嗜神经侵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GDNF对ACC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调控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目的研究GDNF对体外培养的... 背景嗜神经侵袭是泪腺腺样囊性癌(ACC)有别于其他泪腺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特征,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涎腺ACC嗜神经侵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GDNF对ACC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调控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目的研究GDNF对体外培养的人ACC-2细胞增生和迁移能力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ACC的神经侵袭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ACC-2细胞系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FBS)、100u/mI(商品单位)青霉素、0.1g/L链霉素的RPMI-1640培养液中进行常规培养和传代,取对数生长期的ACC-2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以2x10^4个/ml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实验组加入终质量浓度分别为20、60、80、100、120μg/L的GDNF,对照组为仅含10%FBS的RPMI-1640培养液。细胞培养48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CC-2细胞中GDNF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GDNF作用不同时间后人ACC-2细胞的吸光度(A。)值;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GDNF作用不同时间后迁移的ACC-2细胞数目。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GDNF可在ACC-2细胞的细胞质中表达。标准培养48h后,随着GDNF质量浓度的提高,ACC-2细胞A”D值明显增加,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36,P=0.026)。与对照组比较,各质量浓度GDNF组ACC-2细胞A。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μg/LGDNF作用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ACC-2细胞A570值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9.979,P=0.000),各时间点GDNF组间ACC-2细胞A570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总体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13.212,P=0.003)。GDNF作用细胞30h后,随着GDNF质量浓度的增加,ACC-2细胞迁移数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886,P=0.000)。用100μg/LGDNF培养24、30、40h,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ACC-2细胞系迁移数量明显增加,且各时间点GDNF组细胞迁移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目目=46.747,P=0.000;F组别=63.786,P=0.000)。结论GDNF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人ACC-2细胞的增生和迁移能力,并且分别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神经营养因子 细胞增生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对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宝友 侯志勇 王志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9期848-849,共2页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对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GFRα-1、Ret)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Marmarou's大鼠落体打击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损伤后1h组、2h组、4h组、8h组、12h组、24h组、48h...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对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GFRα-1、Ret)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Marmarou's大鼠落体打击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损伤后1h组、2h组、4h组、8h组、12h组、24h组、48h组、72h组和5d组。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GDNF、GFRα-1、Ret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海马中可见到GDNF及其受体低水平表达,损伤后2h海马GDNF的表达达到高峰,损伤后72h降至正常水平;GFRα-1和Ret的表达在损伤后4h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结论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海马GDNF及其受体在早期即明显表达,两者在脑损伤后表达的时序性变化特点基本一致,共同参与创伤性脑创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脑损伤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GDNF) 受体 海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损伤后大鼠脑干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宝友 李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6期526-527,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对大鼠脑干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GFRα-1、Ret)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armarou's大鼠落体打击损伤模型,将5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及损伤后1h组、2h组、4h组、8h组、12h组、...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对大鼠脑干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GFRα-1、Ret)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armarou's大鼠落体打击损伤模型,将5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及损伤后1h组、2h组、4h组、8h组、12h组、24h组、48h组、72h组和5d组,每组5只。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干GDNF、GFRα-1、Ret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脑干中可见到GDNF及其受体低水平表达,损伤后2h脑干GDNF的表达达到高峰,损伤后72h降至正常水平;GFRα-1和Ret的表达在损伤后4h达到高峰,于伤后48h降至正常。结论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干GDNF及其受体在早期即明显表达,两者在脑损伤后表达的时序性变化特点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受体 脑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定点突变体制备及其稳定转染细胞株的构建及鉴定
10
作者 朱伟 张勇 +3 位作者 陈哲宇 王丽梅 路长林 何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82-1085,共4页
目的 :制备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α1(GFRα1)的突变体质粒 ,并建立 r GFRα1各突变体和 RET基因双转染的稳定 RCE细胞株。 方法 :通过 Fugene6脂质体转染试剂 ,将 PCR法快速制备的 pc DNA3- r GFRα1突变体质粒分别与带潮霉素 ... 目的 :制备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α1(GFRα1)的突变体质粒 ,并建立 r GFRα1各突变体和 RET基因双转染的稳定 RCE细胞株。 方法 :通过 Fugene6脂质体转染试剂 ,将 PCR法快速制备的 pc DNA3- r GFRα1突变体质粒分别与带潮霉素 B抗性筛选标记的 pc DNA3.1- RET质粒共转染野生型 PC12细胞 ,建立 r GFRα1各突变体和 RET基因双转染的稳定PC12细胞株。经 Western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方法对转染入 PC12细胞中的各 r GFRα1突变体基因和 RET基因的表达进行鉴定。结果 :Western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均证实了所构建的细胞株中有转入基因的正确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 r GFRα1各突变体基因和 RET基因同时转入表达的稳定细胞株 ,为研究 r GFRα1中关键氨基酸的位点参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信号转导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GFRα1) RET PC1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HT_(1A)受体激动剂对青春期大鼠病理性攻击行为和前额叶皮质、海马内脑源性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蔡亚兰 陈竹 +4 位作者 赵媛 屈远 秦光成 陈力学 胡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85-890,共6页
目的探索5-羟色胺1A(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对青春期大鼠病理性攻击行为及对前额叶皮质、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影响。方法出生后21d的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6组(n=7):模型组、正常... 目的探索5-羟色胺1A(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对青春期大鼠病理性攻击行为及对前额叶皮质、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影响。方法出生后21d的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6组(n=7):模型组、正常组、模型+药物组、模型+生理盐水(NS)组、正常+药物组、正常+NS组。模型组、模型+药物组及模型+NS组采用早年慢性应激建立病理性攻击模型,余3组正常饲养。建模成功后对模型+药物组、正常+药物组及模型+NS组、正常+NS组分别行2周的8-OH-DPAT(0.5 mg/kg)或生理盐水(2mL/只)腹腔注射。用居住-入侵实验检测大鼠攻击行为,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大鼠脑前额叶皮质及海马内BDNF、GD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攻击潜伏期缩短(P<0.01)、攻击持续时间及攻击总数增加(P<0.01)。模型+药物组攻击潜伏期较模型+NS组延长(P<0.05);模型+药物组攻击持续时间较正常+药物组增加(P<0.05);药物干预后攻击总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前额叶皮质、海马内BDNF及GDNF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1),模型+NS组较正常+NS组降低(P<0.05,P<0.01),模型+药物组较模型+NS组升高(P<0.05,P<0.01)。结论前额叶皮质及海马内BDNF、GDNF可能与早年慢性应激所致青春期大鼠病理性攻击行为的发生有关。5-HT1A受体激动剂可上调前额叶皮质及海马内BDNF、GDNF的蛋白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早年慢性应激所致青春期大鼠病理性攻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 病理攻击行为 5-HT1A受体 前额叶皮质 海马 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与疼痛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玉萍(综述 杨建军(审校) 李伟彦(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216-220,共5页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 fartor-β,TGF-β)超家族成员,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活性,不仅特异性地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还对外周神经系统...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 fartor-β,TGF-β)超家族成员,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活性,不仅特异性地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还对外周神经系统及非神经系统具有广泛的作用。文中就近年来对GDNF及其受体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特别是痛觉调制中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α1 受体酪氨酸激酶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神经 痛觉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中脑源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姜宇 曾水林 +4 位作者 鲁佑瑜 李涛 朱建宝 刘钟 姜连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7-542,共6页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中脑源神经干细胞(mNSCs)增殖、分化能力和表达垂体同源盒家族因子3(Pitx3)、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1)和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的影响。方法:取E14.5d大鼠中脑组织体外培养原代mNSCs,增殖...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中脑源神经干细胞(mNSCs)增殖、分化能力和表达垂体同源盒家族因子3(Pitx3)、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1)和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的影响。方法:取E14.5d大鼠中脑组织体外培养原代mNSCs,增殖培养传三代后进行分化实验;使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培养分化的mNSCs表达Pitx3、Nurr1和TH蛋白。结果:在GDNF作用下,体外培养的mNSCs克隆球直径增大,数量增多;分化的神经元中Pitx3、Nurr1和TH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GDNF有促进mNSCs增殖和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同家族因子3 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1 酪氨酸羟化酶 多巴胺能神经 中脑神经细胞 胶质细胞神经生长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7
14
作者 师佳 戴丹 +3 位作者 李洋洋 陈敏 付万里 李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抑郁组、脑卒中组及PSD组,每组10只。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抑郁组、脑卒中组及PSD组,每组10只。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慢性不可预见的中等应激刺激结合孤养法建立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各组造模后第29和57天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测大鼠海马OX42标记的小胶质细胞BDNF及TrkB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第29天PSD组海马BDNF和TrkB阳性细胞吸光度(A)值分别为83.35±5.74和82.35±5.74,显著低于正常组、抑郁组和脑卒中组(P<0.05);抑郁组A值较脑卒中组增多(141.23±9.16 vs133.31±7.89;141.23±8.07 vs 128.62±6.92,P<0.05)。造模后第57天PSD组海马BDNF和TrkB阳性细胞A值分别为81.63±7.19,74.43±7.42,显著低于正常组、抑郁组和脑卒中组(P<0.05);脑卒中组A值较正常组及抑郁组低(93.36±7.56 vs 124.11±11.39、116.65±10.55,87.14±6.56 vs 112.58±10.99、108.05±10.57,P<0.05)。结论海马小胶质细胞在PSD发病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可能通过减少BDNF及TrkB的表达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 神经胶质细胞 海马 神经营养因子 受体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NF/TrkB通路活化星形胶质细胞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汪静 张昕 +1 位作者 江伟 杜冬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大鼠机械痛阈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探讨BDNF参与疼痛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安慰剂组、BDNF组、BDNF+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组(BDNF+氟代柠檬酸组)及... 目的观察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大鼠机械痛阈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探讨BDNF参与疼痛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安慰剂组、BDNF组、BDNF+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组(BDNF+氟代柠檬酸组)及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抑制剂组(BDNF+K252a组),每组6只。予鞘内注入药物,1次/d×7 d。每次注药前1 h测定50%机械缩爪阈值(50%PWT);末次给药后1 h取脊髓腰膨大,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胶质细胞纤丝酸性蛋白(GFAP)及磷酸化TrkB的蛋白表达。结果 BDNF组大鼠后肢50%PWT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给药后第7天,BDNF组大鼠脊髓腰膨大GFAP和磷酸化TrkB的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BDNF+氟代柠檬酸组和BDNF+K252a组50%PWT和GFAP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NF+K252a组磷酸化TrkB的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NF可能通过磷酸化TrkB受体使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进而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细胞纤丝酸蛋白 神经病理 磷酸化酪氨酸激酶受体B 氟代柠檬酸 K25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促进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脑内移植的中脑源神经干细胞表达Pitx3、Nurr1和TH 被引量:2
16
作者 姜宇 曾水林 +4 位作者 鲁佑瑜 朱建宝 李涛 李凤飞 徐春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7,共6页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作用下,中脑源神经干细胞(mNSCs)在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纹状体移植区表达垂体同源盒家族因子3(Pitx3)、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1)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变化。方法:mNSCs单独移植组、mNSCs+G...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作用下,中脑源神经干细胞(mNSCs)在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纹状体移植区表达垂体同源盒家族因子3(Pitx3)、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1)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变化。方法:mNSCs单独移植组、mNSCs+GDNF移植组和生理盐水假手术组的PD大鼠模型,移植4周和8周后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移植区Pitx3、Nurr1和TH的表达。结果:(1)mNSCs单独移植组和mNSCs联合GDNF移植治疗组在移植后4周、8周移植区均有Pitx3,Nurr1和TH表达,mNSCs单独移植组较少表达Pitx3,Nurr1;(2)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联合移植组移植区Pitx3、Nurr1和TH表达量高于单独移植组,其中联合移植组4周表达量最高(P<0.05)。结论:GDNF有促进PD大鼠模型脑内移植的mNSCs表达Pitx3、Nurr1和TH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神经生长因子 垂体同家族因子 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 酪氨酸羟化酶 中脑神经细胞 帕金森病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分化因子15及其特异性受体GFRAL信号通路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刚 林芳 罗茂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7-448,共12页
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的成员之一,是与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成员同源性很低的新一类二聚体多肽。GDF15最初发现于活化的巨噬细胞中,可... 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的成员之一,是与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成员同源性很低的新一类二聚体多肽。GDF15最初发现于活化的巨噬细胞中,可通过2种不同的细胞途径分泌进入机体循环。GDF15作为一种应激蛋白质,广泛参与到例如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及核因子-κB等多种信号通路,调节着各种疾病进程。作为一种新型应激分子,GDF15在肥胖、体重减轻、癌症发展、心血管疾病、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有着调控及生物标志的作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样受体α(GDNF receptor alpha-like,GFRAL)为GDF15的特异性受体。GDF15活性发挥的分子基础是通过GFRAL依赖结合成多聚体来传导信号。GDF15-GFRAL信号通路的干预在减肥药物和癌症愈后恢复的药物开发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潜力。本文阐述了GDF15-GFRAL信号通路的最新研究动态,概括了GDF15和GFRAL的分子结构,重点介绍GDF15-GFRAL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揭示疾病发生发展中GDF15作为生物标记物的作用和调节能力,展望了调节GDF15-GFRAL信号通路在相关疾病的研究潜力和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15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 代谢紊乱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失喉返神经支配患者环杓后肌GDNF及其受体GDNFR-α1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贤 郑宏良 陈世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70-472,共3页
目的探讨长期失喉返神经支配后.人环杓后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e factor,GDNF)及其受体GDNFR-α1的变化规律。方法38例不同时限喉返神经损伤的患者,按神经损伤时限归入0.5~年、1~年... 目的探讨长期失喉返神经支配后.人环杓后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e factor,GDNF)及其受体GDNFR-α1的变化规律。方法38例不同时限喉返神经损伤的患者,按神经损伤时限归入0.5~年、1~年、2~年、≥3年组,对照组12例,为因喉癌行喉全切除术且肿瘤未侵及环杓后肌者。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分别标记GDNF和GDNFRα1,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环杓后肌GDNF和GDNFRα1表达变化进行评估。结果失神经0.5~年组、1~年组环杓后肌GDNF和GDNFR-α1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和阳性区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01),失神经0.5~年组明显高于失神经1~年组(P〈0.001)。对照组、失神经2~年组,失神经≥3年组之间无疆著性差异(P〉0.05)。结论失神经支配1年内环杓后肌GDNF和GDNFR—α1表达较高。失神经支配1~2年内环杓后肌GDNF和GDNFR-α1仍有表达,说明失神经支配2年以内喉肌GDNF的功能状态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 环杓后肌 免疫荧光双 标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与TrkB在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英文)
19
作者 蒋常文 秦小云 +3 位作者 夏春波 周思 刘静 兰羚元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1-444,共4页
本文探讨了ERK(extracc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和Trk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生后2~3d的SD大鼠在无菌条件下取脑,以胰蛋白酶消化制备细胞悬液。用GFAP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星形细胞,通过... 本文探讨了ERK(extracc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和Trk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生后2~3d的SD大鼠在无菌条件下取脑,以胰蛋白酶消化制备细胞悬液。用GFAP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星形细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与蛋白印迹方法检测TrkB,ERKI和ERK2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结果显示,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度达95%以上,在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质观察到ERK1免疫阳性染色;TrkB免疫阳性染色位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化学发光法检测后ERK1和ERK2两条蛋白条带清晰可见。以卜结果提示大鼠大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表达TrkB,ERK和ERK2,TrKB/ERK通路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酪氨酸激酶受体B 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调节BDNF/Akt/CREB及TREM1/2表达失衡抑制脂多糖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 被引量:7
20
作者 徐静娴 刘森 +3 位作者 高欣冉 高叶俊 夏清荣 葛金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02-1408,共7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BV2细胞体外培养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藜芦醇(10^(-6)-10^(-10)mol·L^(-1))、氟西汀(10^(-7)mol·L^(-1))组、布洛芬(10^(-...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BV2细胞体外培养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藜芦醇(10^(-6)-10^(-10)mol·L^(-1))、氟西汀(10^(-7)mol·L^(-1))组、布洛芬(10^(-7)mol·L^(-1))组。MTT及LDH法观察LPS诱导BV2细胞炎症反应的时效和量效变化及白藜芦醇对BV2细胞LDH分泌的影响,qRT-PCR法测定炎症因子IL-1β、IL-6及TNF-α的mRNA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Iba-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DNF、CREB、p-CREB、Akt、p-Akt、Synaptotagmin I、TREM1及TREM2的蛋白表达。结果随着LPS刺激浓度及时间延长,LDH释放量增加,综合选择LPS(1 mg·L^(-1))刺激24 h用于后续实验。白藜芦醇(10^(-6)-10^(-10)mol·L^(-1))减少LPS诱导的BV2细胞培养上清中的LDH释放,并下调IL-1β、IL-6及TNF-α的mRNA表达,逆转BDNF/Akt/CREB及TREM1/2的蛋白表达失衡。此外,白藜芦醇(10^(-7)mol·L^(-1))还可抑制BV2细胞的过度激活。结论白藜芦醇能够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损伤及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调节BDNF/Akt/CREB及TREM1/2表达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胶质细胞 脂多糖 神经炎症 神经营养因子 细胞触发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