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抑郁组、脑卒中组及PSD组,每组10只。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抑郁组、脑卒中组及PSD组,每组10只。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慢性不可预见的中等应激刺激结合孤养法建立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各组造模后第29和57天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测大鼠海马OX42标记的小胶质细胞BDNF及TrkB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第29天PSD组海马BDNF和TrkB阳性细胞吸光度(A)值分别为83.35±5.74和82.35±5.74,显著低于正常组、抑郁组和脑卒中组(P<0.05);抑郁组A值较脑卒中组增多(141.23±9.16 vs133.31±7.89;141.23±8.07 vs 128.62±6.92,P<0.05)。造模后第57天PSD组海马BDNF和TrkB阳性细胞A值分别为81.63±7.19,74.43±7.42,显著低于正常组、抑郁组和脑卒中组(P<0.05);脑卒中组A值较正常组及抑郁组低(93.36±7.56 vs 124.11±11.39、116.65±10.55,87.14±6.56 vs 112.58±10.99、108.05±10.57,P<0.05)。结论海马小胶质细胞在PSD发病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可能通过减少BDNF及TrkB的表达发挥作用。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雌激素处理对成年雄性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数量的影响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选用雄性C57/BL6小鼠10只,分成对照组、雌激素组(E2),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雌激素处理对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与calb ind in阳性神经元数量的改变;采用RT...目的观察雌激素处理对成年雄性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数量的影响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选用雄性C57/BL6小鼠10只,分成对照组、雌激素组(E2),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雌激素处理对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与calb ind in阳性神经元数量的改变;采用RT-PCR分析雌激素处理对小鼠中脑内多巴胺转运蛋白(DA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雌激素处理可以增加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数量[E2组(119.7±2.9)个vs对照组(93.5±5.1)个,P=0.004],并增加小鼠中脑内DAT的表达水平(P<0.05),而对calb ind in阳性神经元数量无影响[E2组(88.0±2.0)个vs对照组(86.2±1.5)个]。雌激素处理同时可以上调小鼠中脑内IGF-1R与BDNFmRNA水平(P<0.05)。结论雌激素通过调节IGF-1R与BDNF的表达增加小鼠中脑内多巴胺神经元数量。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制备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α1(GFRα1)的突变体质粒 ,并建立 r GFRα1各突变体和 RET基因双转染的稳定 RCE细胞株。 方法 :通过 Fugene6脂质体转染试剂 ,将 PCR法快速制备的 pc DNA3- r GFRα1突变体质粒分别与带潮霉素 B抗性筛选标记的 pc DNA3.1- RET质粒共转染野生型 PC12细胞 ,建立 r GFRα1各突变体和 RET基因双转染的稳定PC12细胞株。经 Western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方法对转染入 PC12细胞中的各 r GFRα1突变体基因和 RET基因的表达进行鉴定。结果 :Western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均证实了所构建的细胞株中有转入基因的正确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 r GFRα1各突变体基因和 RET基因同时转入表达的稳定细胞株 ,为研究 r GFRα1中关键氨基酸的位点参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信号转导的作用奠定基础。
文摘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抑郁组、脑卒中组及PSD组,每组10只。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慢性不可预见的中等应激刺激结合孤养法建立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各组造模后第29和57天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测大鼠海马OX42标记的小胶质细胞BDNF及TrkB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第29天PSD组海马BDNF和TrkB阳性细胞吸光度(A)值分别为83.35±5.74和82.35±5.74,显著低于正常组、抑郁组和脑卒中组(P<0.05);抑郁组A值较脑卒中组增多(141.23±9.16 vs133.31±7.89;141.23±8.07 vs 128.62±6.92,P<0.05)。造模后第57天PSD组海马BDNF和TrkB阳性细胞A值分别为81.63±7.19,74.43±7.42,显著低于正常组、抑郁组和脑卒中组(P<0.05);脑卒中组A值较正常组及抑郁组低(93.36±7.56 vs 124.11±11.39、116.65±10.55,87.14±6.56 vs 112.58±10.99、108.05±10.57,P<0.05)。结论海马小胶质细胞在PSD发病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可能通过减少BDNF及TrkB的表达发挥作用。
文摘目的观察雌激素处理对成年雄性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数量的影响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选用雄性C57/BL6小鼠10只,分成对照组、雌激素组(E2),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雌激素处理对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与calb ind in阳性神经元数量的改变;采用RT-PCR分析雌激素处理对小鼠中脑内多巴胺转运蛋白(DA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雌激素处理可以增加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数量[E2组(119.7±2.9)个vs对照组(93.5±5.1)个,P=0.004],并增加小鼠中脑内DAT的表达水平(P<0.05),而对calb ind in阳性神经元数量无影响[E2组(88.0±2.0)个vs对照组(86.2±1.5)个]。雌激素处理同时可以上调小鼠中脑内IGF-1R与BDNFmRNA水平(P<0.05)。结论雌激素通过调节IGF-1R与BDNF的表达增加小鼠中脑内多巴胺神经元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