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2促进结肠癌细胞系SW620的上皮-间质转化 被引量:6
1
作者 康清杰 向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4-260,共7页
背景与目的: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2(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ue 2,GLI2)是Hedgehog信号通路重要的转录因子,不仅参与正常的细胞分化,而且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异常激活,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探讨GLI2与结肠癌细胞系SW620上皮... 背景与目的: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2(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ue 2,GLI2)是Hedgehog信号通路重要的转录因子,不仅参与正常的细胞分化,而且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异常激活,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探讨GLI2与结肠癌细胞系SW620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人结肠癌细胞系SW620、SW480、HCT116和HT29中E-cadherinmRNA表达,以GLI2干扰慢病毒感染SW620细胞,用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GLI2 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黏附实验检测同、异种细胞间黏附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AKT、N-cadherin、vimentin、MMP2和E-cadherin蛋白水平。结果:4种细胞系中,SW620的E-cadherin mRNA表达最低(P<0.05),SW620转染72 h后,可见明显的荧光表达;与空病毒组和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细胞的GLI2表达降低(P<0.05);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减弱(P<0.05);同种细胞黏附能力增强(P<0.05);异种细胞黏附能力减弱(P<0.05);p-AKT、N-cadherin、vimentin和MMP-2的表达降低(P<0.05)、E-cadherin表达增加(P<0.05)。结论:GLI2可能通过上调p-AKT、N-cadherin、vimentin和MMP-2表达和抑制E-cadherin表达来促进结肠癌细胞系SW620的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2 SW620 上皮-间质转化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1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2
作者 王天灵 吕巧 +2 位作者 翟羽 卞志群 李长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4-302,共9页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1(g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Gli1)对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的影响及其在椎间盘髓核组织纤维化改变中的作用。方法:针刺法构建SD大鼠尾椎间盘退变模型,组织学染色评估...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1(g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Gli1)对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的影响及其在椎间盘髓核组织纤维化改变中的作用。方法:针刺法构建SD大鼠尾椎间盘退变模型,组织学染色评估未处理(negative control,NC)组和针刺(puncture-induced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PIDD)组的椎间盘退变及髓核纤维化改变水平,Western blot评估组织Gli1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慢病毒在NPCs中过表达Gli1蛋白并进行鉴定,实验分三组:对照(Blank)组、对照慢病毒处理(Lv-Ctrl)组、Gli1过表达(Lv-Gli1)组,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纤维化标志蛋白FAP、FSP-1表达水平;添加Gli1抑制剂GANT61,实验分四组:空白(blank)组、Gli1过表达(Lv-Gli1)组、Gli1过表达抑制(Lv-Gli1+GANT61),Gli1抑制对照组(Lv-Gli1+DMSO),通过Western blot检测FAP、FSP-1蛋白表达水平;动物体内实验,分组:针刺(PIDD)组,针刺治疗(PIDD+GANT61)组和治疗对照(PIDD+DMSO)组,通过苏木精伊红、番红固绿、天狼猩红染色和Western blot评估椎间盘退变及纤维化改变水平。结果: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退变椎间盘组织学评分明显上升(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退变组Gli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细胞实验结论与其一致;构建Gli1蛋白过表达NPCs,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病毒对照组、Gli1过表达组的FAP、FSP-1表达明显上调,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显示,Gli1过表达组纤维化标志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GANT61干预细胞实验中Gli1过表达抑制组,较Gli1过表达组,Gli1抑制对照组,Western blot提示FAP、FSP-1蛋白表达下调(P<0.05),体内实验中,PIDD+GANT61组,组织学评分及胶原构成明显改善(P<0.01)。结论:退变髓核组织和细胞中的Gli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抑制Gli1基因表达可以下调FAP、FSP-1蛋白表达。椎间盘纤维化退变机制可能与Gli1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椎间盘退变 髓核细胞 神经胶质相关基因同源蛋白1(Gli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组织中叉头框转录因子M1和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1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田文秀 王晶 +3 位作者 徐丹 吴茜 王亚莉 郭红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6期66-69,共4页
目的探究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组织中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rkhead box M1,FOXM1)、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1(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glog-1,Gli-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中... 目的探究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组织中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rkhead box M1,FOXM1)、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1(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glog-1,Gli-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妇产科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石蜡标本中FOXM1和Gli-1蛋白的表达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FOXM1和Gli-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临床分期Ⅲ~Ⅳ期、高中分化和伴腹水的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患者FOXM1和Gli-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均P<0.05)。FOXM1和Gli-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20、40、60个月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均P<0.05),累计存活时间均显著短于阴性表达患者(均P<0.05)。结论临床分期Ⅲ~Ⅳ期、高中分化和伴腹水的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患者FOXM1和Gli-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且FOXM1和Gli-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框转录因子M1 胶质相关基因同源蛋白-1 卵巢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b介导NKG2D调节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袁岗 巨虎 +3 位作者 肖宗宇 李文辉 曹立新 惠超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7-512,共6页
目的:观察微小核糖核酸-10b(miR-10b)对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进行培养和传代,获得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照1.0×105个/ml浓度制备细胞悬液,并设置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 目的:观察微小核糖核酸-10b(miR-10b)对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进行培养和传代,获得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照1.0×105个/ml浓度制备细胞悬液,并设置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空白组,每组6个复孔。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分别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阴性对照、miR-10b模拟物、miR-10b抑制剂,空白组予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分离和培养1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NK细胞表面NK细胞激活受体(NKG2D)表达,并检测各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链相关基因A(MICA)、UL16结合蛋白2(ULBP2)、UL16结合蛋白3(ULBP3)表达。结果: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转染效率分别为(93.55±2.05)%、(95.67±3.14)%、(94.18±3.26)%;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miR-10b表达升高,低表达组miR-10b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和空白组miR-10b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NK细胞不同效靶比杀伤活性均降低、NKG2D表达降低,低表达组NK细胞不同效靶比杀伤活性均增高、NKG2D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NK细胞杀伤活性均随效靶比增加而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与空白组相比,相同效靶比NK细胞杀伤活性、NKG2D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均降低,低表达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与空白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miR-10b表达能够增加NK细胞表面NKG2D和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增强NK细胞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10b 胶质 NK细胞激活受体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链相关基因A UL16结合蛋白2 UL16结合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Gli2基因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石刚 吴斌 +4 位作者 严舒 张光年 兰川 曾丽娟 李建水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60-1265,共6页
目的:探讨沉默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2基因(glioma 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 2,Gli2)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重组shRNA-Gli2慢病毒感染SMMC-7721细胞,筛选沉默效果最佳干扰序列。以携... 目的:探讨沉默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2基因(glioma 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 2,Gli2)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重组shRNA-Gli2慢病毒感染SMMC-7721细胞,筛选沉默效果最佳干扰序列。以携最佳干扰序列重组慢病毒感染SMMC-7721细胞为干扰组,shRNA-NC慢病毒感染SMMC-7721细胞为对照组,不作处理SMMC-7721细胞为空白组。采用CCK-8法与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用q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Gli2、cyclin D1、Bax和Bcl-2 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结果:重组慢病毒感染率约为90%,重组shRNA-Gli2-1慢病毒沉默效果最佳;干扰组SMMC-7721细胞Gli2 mRNA和蛋白质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与空白组(均P<0.05),而对照组与空白组之间Gli2 mRNA和蛋白质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干扰组SMMC-7721细胞的增殖和细胞集落形成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均P<0.05);干扰组SMMC-7721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均P<0.01);干扰组SMMC-7721细胞cyclin D1及Bax mRNA和蛋白质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而Bcl-2 mRNA和蛋白质表达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均P<0.05)。结论:沉默Gli2基因的表达能够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yclin D1、Bax的下调和Bcl-2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2基因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对宫颈癌SiHa细胞中Gli1与Sox2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朱长吉 刘兴哲 玄延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2-450,共9页
目的:分析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物1(Gli1)和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病理学意义,探讨Gli1与宫颈癌干性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59例宫颈癌组织中Gli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S... 目的:分析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物1(Gli1)和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病理学意义,探讨Gli1与宫颈癌干性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59例宫颈癌组织中Gli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Sox2、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分化簇44(CD44)、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和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使用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PIA)明确Gli1对宫颈癌状细胞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与干细胞标志物的相关性;缺氧条件下检测SiHa细胞的球体形成能力及其干细胞标志物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宫颈癌组织中Gli1表达率与HIF-1α(r=0.374,P<0.001)和Sox2表达水平(r=0.176,P<0.05)呈正相关关系;GEPIA数据库分析,宫颈癌中Gli1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差(P<0.05)。缺氧条件下SiHa细胞中Gli1、HIF-1α和Sox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且具有较强的球体形成能力。结论:缺氧上调宫颈癌细胞Gli1和Sox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促进癌细胞的干性特征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 胶质相关基因同源物1 缺氧 干性 缺氧诱导因子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组织中Gli1的表达及其与E-cadherin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邓晓杨 张小霞 +1 位作者 彭聪 徐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497-1499,共3页
目的:分析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1(Gli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50例卵巢癌及50例良性卵巢组织中Gli1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Gli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 目的:分析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1(Gli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50例卵巢癌及50例良性卵巢组织中Gli1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Gli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卵巢组织(t=2.284,P=0.035),而E-cadherin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良性卵巢组织(t=4.460,P=0.001)。Gli1和E-cadherin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r=-0.571,P=0.029)。结论:卵巢癌组织中Gli1表达升高,且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Gli1可能作为卵巢癌的治疗靶点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相关基因同源1(Gli1) 卵巢 E-钙黏蛋白(E-cadhe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语馨 张乐蒙 陈建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8-425,共8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重要治疗方法,但其在驱动基因阳性患者中的疗效仍存在争议。现有研究显示:ICIs的疗效可能与不同的驱动基因类型、程...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重要治疗方法,但其在驱动基因阳性患者中的疗效仍存在争议。现有研究显示:ICIs的疗效可能与不同的驱动基因类型、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水平、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等相关,同时可能需要参考其他因素,如临床特征、免疫细胞密度等。ICIs单药或联合治疗可能会在一部分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中发挥作用,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筛选出这些患者,这或许是晚期NSCLC治疗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驱动基因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间变性淋巴激酶 V-Ki-Ras2 Kirsten大鼠肉病毒基因同源 BRAF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浊解毒通络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浊毒蕴胃证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志威 宋梦蝶 +6 位作者 毛宇湘 杨静 钱金花 毕建成 张亚秋 王海洋 白海燕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37-3142,共6页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通络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浊毒蕴胃证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的胃癌前病变浊毒蕴胃证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通络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浊毒蕴胃证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的胃癌前病变浊毒蕴胃证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化浊解毒通络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口服,3次/d,4片/次。2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音猬因子(Shh)信号通路关键因子胶质瘤相关癌基因蛋白-1(Gli1)、融合抑制因子(SUFU)、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观察2组治疗期间的安全性指标,对比2组中医证候疗效、胃镜疗效、病理疗效。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胃镜、病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Gli1、SUFU、CyclinD1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呈棕黄色颗粒状。治疗前,2组患者胃黏膜组织中Gli1、SUFU、CyclinD1蛋白表达(密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胃黏膜组织中Gli1、CyclinD1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后降低,SUFU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后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胃黏膜组织中Gli1、SUFU、CyclinD1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胃黏膜组织中Gli1、CyclinD1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后降低,SUFU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后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2组患者在服药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化浊解毒通络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浊毒蕴胃证患者疗效优于胃复春片,其作用机制与可能与调控Shh信号通路关键因子Gli1、SUFU、CyclinD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病变 化浊解毒通络方 浊毒蕴胃证 机制 音猬因子信号通路 胶质相关基因蛋白-1 融合抑制因子 细胞周期蛋白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HCG18调控miR-324-5p/GLI1轴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敏 雷荟融 +2 位作者 成延娟 唐元艳 黄知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5-492,共8页
目的长链非编码RNA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体18(lncRNA HCG18)调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探讨lncRNA HCG18控微小RNA-324-5p(miR-324-5p)/胶质瘤相关基因同源蛋白1(GLI1)轴对AML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 目的长链非编码RNA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体18(lncRNA HCG18)调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探讨lncRNA HCG18控微小RNA-324-5p(miR-324-5p)/胶质瘤相关基因同源蛋白1(GLI1)轴对AML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3月在本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AML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AML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治疗并进行骨髓穿刺检查的非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所有入选人员骨髓单个核细胞中lncRNA HCG18与miR-324-5p的表达。体外培养AML细胞HL-60,将细胞分为对照组、si-NC组、lncRNA HCG18 siRNA组、miR-NC组、miR-324-5p mimics组、miR-324-5p mimics+GLI1 NC组、miR-324-5p mimics+GLI1组、lncRNA HCG18 siRNA+NC inhibitor组、lncRNA HCG18 siRNA+miR-324-5p inhibitor组,分别检测检测HL-60细胞中lncRNA HCG18、miR-324-5p表达、HL-60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及GLI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miR-324-5p与lncRNA HCG18、GLI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L组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lncRNA HCG18表达水平(2.85±0.32)较对照组(1.03±0.11)显著升高(P<0.01),而miR-324-5p表达水平(0.47±0.05)较对照组(1.05±0.09)显著降低(P<0.01);沉默lncRNA HCG18表达或过表达miR-324-5p后HL-60细胞增殖、细胞迁移与侵袭数、Cyclin D1、MMP-2、MMP-9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R-324-5p与lncRNA HCG18、GLI1均有靶向关系;抑制miR-324-5p表达可逆转沉默lncRNA HCG18表达对HL-60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抑制作用;GLI1过表达可逆转过表达miR-324-5p对HL-60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lncRNA HCG18在AML细胞中高表达,抑制lncRNA HCG18表达可通过调控miR-324-5p/GLI1轴抑制AML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体18 微小RNA-324-5p 胶质相关基因同源蛋白1 急性髓系白血病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调控杏仁核神经信号通路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恐惧消退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凯 张虹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19-3624,3631,共7页
目的:探究电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恐惧消退的干预作用,以及对杏仁核含WW结构域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2(WWP2)/抑癌基因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蛋白(PTEN)/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突触可塑性蛋白突触素(SYN)、生长相关蛋白-... 目的:探究电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恐惧消退的干预作用,以及对杏仁核含WW结构域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2(WWP2)/抑癌基因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蛋白(PTEN)/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突触可塑性蛋白突触素(SYN)、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被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增强的连续单一应激法构建PTSD模型,随后电针治疗21 d,通过旷场实验、场景化条件化恐惧反应实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免疫共沉淀实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评价电针的干预效应。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活动距离、穿越中央格数量及直立次数均少(P<0.05),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改善(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在恐惧消退训练期和恐惧重建检测阶段大鼠的僵直时间百分比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杏仁核WWP2、磷酸化AKT蛋白表达低(P<0.05),PTEN蛋白表达高(P<0.05)。电针组上述蛋白表达变化逆转(P<0.05),PTEN与WWP2的结合能力上升。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杏仁核组织中SYN、GAP-43蛋白阳性表达低(P<0.05),电针组杏仁核组织中SYN、GAP-43蛋白阳性表达高(P<0.05)。结论:电针可有效改善PTSD大鼠的自主活动和探索行为,促进恐惧记忆的消退,以上作用与杏仁核WWP2/PTEN/AKT信号通路的调控及突触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恐惧记忆 杏仁核 电针 杏仁核含WW结构域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2(WWP2)/抑基因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蛋白(PTEN)/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 突触可塑性 突触可塑性蛋白突触素 生长相关蛋白-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参与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永 张海鸿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8-975,共8页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患者受到腰背痛的困扰,给患者和社会带来负担。椎间盘退变(IVDD)是导致慢性腰背痛的主要原因,阐明IVDD的致病机制对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关于Sonic Hedgehog(Shh)通路在IVDD...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患者受到腰背痛的困扰,给患者和社会带来负担。椎间盘退变(IVDD)是导致慢性腰背痛的主要原因,阐明IVDD的致病机制对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关于Sonic Hedgehog(Shh)通路在IVDD中的研究报道不断出现,Shh信号通路在椎间盘的形成和出生后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该通路的表达变化伴随着椎间盘的年龄相关性退行性改变,靶向Shh信号通路可能在IVDD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Shh通路在IVD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试图探索该信号通路与IVDD的各种已知病理之间的可能联系,并对未来的研究内容进行展望,以期为探究IVDD的有效治疗方式及预防手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Sonic Hedgehog 髓核细胞 脊索细胞 胶质相关基因同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OR-S6K1-Gli1信号通路在小鼠慢性瘙痒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洋 刘岳鹏 +1 位作者 何学明 谈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3-487,共5页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核糖体蛋白S6激酶1-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1(mTOR-S6K1-Gli1)信号通路在慢性瘙痒中的作用。方法:取雄性昆明小鼠4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致痒组、致痒+抑制剂组和致痒+抑制剂溶剂组,每组...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核糖体蛋白S6激酶1-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1(mTOR-S6K1-Gli1)信号通路在慢性瘙痒中的作用。方法:取雄性昆明小鼠4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致痒组、致痒+抑制剂组和致痒+抑制剂溶剂组,每组8只。后3组小鼠采用定期反复予恶唑酮溶液(乙醇为溶剂)涂抹腰背部皮肤的方法建立慢性瘙痒模型,溶剂对照组给予乙醇,致痒+抑制剂组和致痒+抑制剂溶剂组除致痒处理外,分别给予GANT61(Gli1抑制剂)溶液和相应溶剂鞘内注射。实验第0、7、9、12、14、16、19天记录涂抹恶唑酮溶液后30 min内小鼠搔抓次数;实验第19天,5组小鼠各取3只处死,取给药处皮肤行HE染色,观察局部病理变化,同时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组织Gli1蛋白的表达;取溶剂对照组和致痒组小鼠各3只,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mTOR、S6K1、Gli1蛋白在脊髓组织的定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致痒组小鼠搔抓次数增加(P<0.05),局部皮肤出现广泛炎症细胞浸润,提示建模成功。与致痒组相比,致痒+抑制剂组小鼠搔抓次数减少(P<0.05),皮肤组织炎症细胞减少。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致痒组脊髓组织Gli1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而致痒+抑制剂组无明显变化(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TOR、S6K1、Gli1主要表达在致痒组小鼠脊髓背角浅层。结论:mTOR-S6K1-Gli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慢性瘙痒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瘙痒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核糖体蛋白S6激酶1 胶质相关基因同源蛋白-1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