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伴高级别转化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宇慧 吴建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22,共2页
患者女性,58岁,左侧腰腹部疼痛。体检发现左侧腹膜后肿瘤,无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等症状。CT示胸12-腰3椎体水平左侧前方腹腔内见一不规则低密度影,其内密度不均,可见钙化影,大小10.1 cm×6.6 cm,增强扫描示不规则强化,侵犯... 患者女性,58岁,左侧腰腹部疼痛。体检发现左侧腹膜后肿瘤,无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等症状。CT示胸12-腰3椎体水平左侧前方腹腔内见一不规则低密度影,其内密度不均,可见钙化影,大小10.1 cm×6.6 cm,增强扫描示不规则强化,侵犯左侧肾门、胰腺体尾部、左侧肾动静脉,紧邻左侧肾和腹主动脉;腹膜后淋巴结增大,邻近肠系膜上动脉受压,左侧肾上腺显示不清。双侧肾上腺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高级别转化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类似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原发性卵巢肿瘤3例
2
作者 李磊 张仁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3-303,共1页
作者报道了3例迄今为止尚未描述的卵巢肿瘤,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上与胰腺的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相同。病人的年龄分别为17、21和57岁。左侧卵巢2例,右侧卵巢1例。
关键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原发卵巢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左侧卵巢 右侧卵巢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崑 陆爱萍 +4 位作者 郝纯毅 邢宝才 黄信孚 高非 季加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8-420,i0013,共4页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的临床病理特征,总结其发病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6年8月-2005年3月收治的8例S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5.3岁(13—41岁)。首发症状为腹部肿块或腹...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的临床病理特征,总结其发病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6年8月-2005年3月收治的8例S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5.3岁(13—41岁)。首发症状为腹部肿块或腹部隐痛者各3例,十二指肠梗阻1例,1例为体检时偶然发现。肿瘤位于胰头部6例,位于胰体尾部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胰体尾切除术1例,肿瘤局部剜除术2例,未能切除肿瘤而行姑息性内引流术1例。平均随访时间37.8个月(8~103个月),现所有患者均正常生存。结论SPT多发于青年女性,积极的手术治疗预后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肿瘤 胰腺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MR影像特点分析(附9例报道)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庆余 高明 +1 位作者 林笑丰 梁碧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23-1226,共4页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SPT患者的MRI表现。结果肿瘤位于胰头3例,胰体3例,胰尾2例,胰体尾1例。肿瘤大小为2.2~14.0 cm,中位数为6.0 cm。胰腺SPT在T1WI上呈不均匀低信号8...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SPT患者的MRI表现。结果肿瘤位于胰头3例,胰体3例,胰尾2例,胰体尾1例。肿瘤大小为2.2~14.0 cm,中位数为6.0 cm。胰腺SPT在T1WI上呈不均匀低信号8例,不均匀等信号1例;在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8例,不均匀等信号1例,增强后肿瘤呈轻或中度强化。5例肿瘤见与脑脊液信号类似之长T1长T2信号的囊性区域。9例肿瘤在T1WI上均见斑点、斑片状高信号区,提示肿瘤内出血。9例肿瘤在T1WI及T2WI上均见低信号包膜,增强后呈轻或中度强化。结论胰腺SP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胰腺SPT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乳头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周仲文 孙佩蓉 +3 位作者 王虹 赵为之 李微 许祖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 :对 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复习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肿瘤细胞Vim、CK8、CK18、Chromogranin、Sy、AAT、NSE、S 10 0的表达。结果...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 :对 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复习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肿瘤细胞Vim、CK8、CK18、Chromogranin、Sy、AAT、NSE、S 10 0的表达。结果 :4例患者均为女性 ,平均年龄 30岁。肿瘤由乳头状和实性区混合构成 ,肿瘤细胞形态单一 ,免疫组化标记显示Vim。 4例均呈弥漫性强阳性 ;AAT灶性强阳性 ;NSE三例阳性 ,一例阴性 ;Sy、Chromo granin和S 10 0 4例均阴性 ;CK8和CK18一例散在弱阳性 ,另三例阴性。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是一种好发于青年女性、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乳头肿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里香 黄传生 +1 位作者 张文昌 雷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8-590,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 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生物学行为。方法对6例SPT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复习,光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细胞α-AT等9种抗体的表...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 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生物学行为。方法对6例SPT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复习,光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细胞α-AT等9种抗体的表达,并对其中1例做AB/PAS染色。结果6例SPT中5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平均年龄34岁,瘤体平均直径9.3cm;光镜下瘤细胞圆形,大小较一致,无明显异型性,排列成实性片状区和假乳头状结构,假乳头轴心黏液变性,囊性区常见出血、坏死;其中1例除上述特征外还出现了大量的印戒细胞样瘤细胞,这些瘤细胞AB/PAS染色阴性,CEA阴性,S-100蛋白阴性,随访至今已4年余,无复发及转移。2例浸润包膜及周围胰腺组织;6例中3例有随访的均健在且无复发及转移。免疫组化检测:6例V im阳性(6/6),4例α-AT阳性(4/6),3例Syn阳性(3/6),1例CK弱阳性(1/6)、PR阳性(1/6),ER阴性(0/6),EMA阴性(0/6),CEA阴性(0/6),S-100蛋白阴性(0/6)。结论SPT好发于年轻女性;组织形态学特征为瘤细胞大小一致,排列成实性片状区与独特的假乳头状结构,偶见瘤细胞呈印戒细胞样,间质可黏液变性;该肿瘤生物学行为交界性或恶性潜能未定的肿瘤,即使出现包膜及周围胰腺浸润,预后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乳头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患者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和磁共振成像特点 被引量:4
7
作者 钟燕 王海屹 +4 位作者 令狐恩强 孙玉发 徐伟 马露 叶慧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1-476,共6页
目的分析男性患者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的临床和磁共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SPT 51例患者(男14例、女37例)的临床和磁共振成像资料,图像分析包括肿瘤位置、最大径、形态、边界、包膜、囊实性成分、信号、动态强化方式。... 目的分析男性患者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的临床和磁共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SPT 51例患者(男14例、女37例)的临床和磁共振成像资料,图像分析包括肿瘤位置、最大径、形态、边界、包膜、囊实性成分、信号、动态强化方式。结果男性SPT的平均最大径明显小于女性[(3.9±1.6)cm比(6.3±3.9)cm,P=0.035]。男性纯实性SPT(8/14)较女性(9/37)多见(P=0.037)。SPT T1加权成像男性以均匀低信号为主(11/14),女性以不均匀低信号为主(23/37)(P=0.001)。SPT出血女性(22/37)较男性(2/14)多(P=0.005)。SPT的临床和其他磁共振成像特征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患者SPT较小,肿瘤成分以纯实性多见,较少出血,其余临床和磁共振成像特点与女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乳头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32例特点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8
作者 刘芳 张文辉 +1 位作者 刘妮 曹清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6-277,共2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对3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进行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并观察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32例病例中男6例,女26例,男女比约1:4.3,平均年龄约31.6岁(9~68岁),发生在...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对3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进行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并观察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32例病例中男6例,女26例,男女比约1:4.3,平均年龄约31.6岁(9~68岁),发生在胰头6例,胰颈3例,胰体尾23例。患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腹痛及腹部肿块为常见表现。肿瘤平均直径约5.8cm(2~16cm),镜下特点是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松散排列成乳头样结构,细胞形态温和,核分裂罕见。23例可见肿瘤细胞浸润胰腺实质,3例可见细胞明显异型性及多核巨细胞形成,2例可见血管内瘤栓及神经束侵犯。免疫组化显示β-Catenin(核阳性)、Vimentin均为阳性,CD10、CD56阳性25例,PR阳性24例,CK阳性8例,CgA阳性3例。24例病例随访3~51个月,均未复发或转移(包括2例细胞明显异型及2例血管和神经束侵犯)。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是常发生在年轻女性的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手术切除预后良好,侵袭性组织学特点与预后无直接相关性,因此所有病例均需术后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乳头肿瘤 病理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梅放 杜鹃 马晓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2-656,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PP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可用于鉴别诊断的免疫组织化学新方法。方法:对14例SPPT患者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其嗜铬素(CgA)、突触素(Syn)、E-钙粘素(E-cadherin)、β-...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PP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可用于鉴别诊断的免疫组织化学新方法。方法:对14例SPPT患者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其嗜铬素(CgA)、突触素(Syn)、E-钙粘素(E-cadher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观察,并与5例胰腺高分化内分泌肿瘤和高分化内分泌癌(WET/WEC)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SPPT主要发生于年轻女性,胰头多见,肿瘤呈囊实性,虽边界清楚,但常可见局灶的浸润现象。SPPT在组织学形态上与WET/WEC,特别是实性型的WET/WEC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CgA、Syn均可阳性,但SPPT的E-cadherin染色呈现100%的膜阴性,甚至可出现核阳性信号(5/14),而WET/WEC保留膜阳性信号,核均为阴性。SPPT的β-catenin染色均呈现胞核及胞浆阳性,而WET/WEC均呈现胞膜及胞浆阳性,甚至出现核旁的点状阳性信号,而细胞核始终为阴性,类似于胰岛细胞的染色模式。SPPT的Cyclin D1核染色阳性率多大于70%(12/14),而WET/WEC的Cyclin D1染色阳性率均未超过30%。结论: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以及包括E-cadherin、β-catenin、Cyclin D1在内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的综合分析,有利于SPPT的确诊以及与WET/WEC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乳头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10年病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灿灿 王铮 +3 位作者 李佳辉 雷萌 徐贵平 仵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9-563,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自2004年2月至2014年9月收治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62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SPN患者的临床资料,对SPN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进... 目的总结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自2004年2月至2014年9月收治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62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SPN患者的临床资料,对SPN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62例患者中女性55例(88.71%),男性7例(11.29%),平均年龄(31.58±12.67)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为体检时发现,肿瘤好发于胰体尾部,平均最大径(7.81±3.54)cm,术前血常规、肝肾功均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提示胰腺占位,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均未见淋巴结转移。至末次随访时62例患者均存活,2例(3.2%)复发。结论 SPN是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手术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乳头肿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传生 蔡勇 +2 位作者 涂侃 高文 齐淑轶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42-444,共3页
目的:观察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生物学行为。方法:对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复习,并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肿瘤细胞a-AT、Vim、Syn、EMA、CK、ER、PR的表达。结果:3例SPTP均为女性,... 目的:观察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生物学行为。方法:对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复习,并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肿瘤细胞a-AT、Vim、Syn、EMA、CK、ER、PR的表达。结果:3例SPTP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8岁,瘤体较大,平均9.9cm。组织形态学显示瘤细胞大小一致,排列成实性片块区与假乳头结构,本组有1例组织形态学特殊性表现在瘤细胞胞浆明显空泡变性,呈印戒样细胞,细胞核伴有轻度异形性,粘液染色阴性,浸润包膜及周围胰腺组织,随访4年,患者无复发或转移。免疫组化检查,a-AT阳性(2/3),Vim阳性(3/3),Syn阳性(1/3),EMA阴性(0/3),CK弱阳性(1/3),ER阴性(0/3),PR阳性(1/3)。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免疫组化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乳头肿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3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2
作者 秦中强 慈红非 +2 位作者 周万飞 李红俊 谈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96-798,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复发和转移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EnV ision法分析3例SPTP的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复发和转移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EnV ision法分析3例SPTP的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围绕小血管形成特征性的假乳头状结构,可见少量出血及坏死、黏液样变性及胆固醇沉积等现象;细胞分化较好,异型性不明显,未查见细胞核分裂象。免疫表型:β-catenin、vimentin、CK、CK8、PR、CD56等均呈阳性,Syn、CEA、CgA等呈弱阳性;ER呈阴性,Ki-67增殖指数<5%。结论 SPTP是胰腺外分泌肿瘤的特殊类型,临床较少见,恶性程度低,预后良好,诊断主要依赖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乳头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1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勇 李宏伟 时利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1108-1108,共1页
关键词 乳头肿瘤 胰腺肿瘤 上腹部不适 左季肋部 剖腹探查 脾脏粘连 周围组织 胰尾部 间断 强回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睾丸支持细胞瘤和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β-catenin核表达支持应继续维持其独立分类
14
作者 王婷(摘译) 余英豪(审校) +1 位作者 Kao C S Ulbright T M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75-1075,共1页
近年报道许多睾丸非特指支持细胞瘤(SCTS-NOS)形似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这一质疑最主要的依据为以上两种肿瘤均存在CTNNB1基因外显子3突变,表现为β-catenin核表达。为此,作者回顾性分析比较18例SCTS-NOS和16例SPN的组织形态和免... 近年报道许多睾丸非特指支持细胞瘤(SCTS-NOS)形似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这一质疑最主要的依据为以上两种肿瘤均存在CTNNB1基因外显子3突变,表现为β-catenin核表达。为此,作者回顾性分析比较18例SCTS-NOS和16例SPN的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两组病例肿瘤细胞β-catenin均呈核弥漫强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核表达 睾丸支持细胞瘤 免疫组化 SCT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龚毅 汪晓红 +2 位作者 张盛箭 王葳 信超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影像特征,分析相对较大病灶与小病灶之间的影像征象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6例SPTP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根据最大径将56例病例分为大病灶(>3.0cm,35例)与小病灶(≤3.0cm,21例),比较其...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影像特征,分析相对较大病灶与小病灶之间的影像征象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6例SPTP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根据最大径将56例病例分为大病灶(>3.0cm,35例)与小病灶(≤3.0cm,21例),比较其影像征象差异。结果:56例肿瘤的平均最大径为(4.19±0.34)cm(0.9~14.5cm)。肿瘤位于胰头19例(19/56,33.9%),胰颈7例(7/56,12.5%),胰体8例(8/56,14.3%),胰尾22例(22/56,39.3%)。大病灶与小病灶SPTP在病变的分布、形态、性质、钙化及强化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P=0.942)。男性与女性SPTP患者在肿瘤部位、大小及发病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病灶SPTP的影像表现多较典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动态增强扫描呈早期不均匀强化并渐进性填充,常出现钙化及出血灶。小病灶SPTP则常表现为实性肿块,少见囊变或出血,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并缓慢持续强化,强化程度常稍低于正常胰腺组织。结论:大病灶与小病灶SPTP的影像学表现有所不同,当胰腺肿瘤表现出典型的SPTP征象,即使并非SPTP的好发年龄、性别,仍需考虑或排除本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乳头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一例
16
作者 路利军 李鹏 雷小艳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12期1311-1311,共1页
关键词 乳头肿瘤 胰腺 腹部包块 移动浊音 病例资料 腹部外伤 圆形肿块 表面光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转移性实性-假乳头状肿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17
作者 俞花 尹书怡 +3 位作者 陈鸿远 卢涛 钟亚霖 钱尤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04-909,917,共7页
目的 探讨肝脏转移性实性-假乳头状肿瘤(liver metastatic 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 LMSP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LMSPN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并复习相关文... 目的 探讨肝脏转移性实性-假乳头状肿瘤(liver metastatic 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 LMSP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LMSPN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5例LMSPN中女性12例,男性3例,年龄25~67岁,平均43岁。肿瘤多发(9/15),可同时伴有腹腔或网膜转移,切面(囊)实性,直径0.5~15 cm。镜下呈经典的囊实区和乳头区,有特征性肿瘤细胞围绕小血管形成的假乳头状结构,细胞形态相对单一,部分病例肿瘤内有肿瘤性坏死(5/15)、细胞/细胞核异型(4/15)、核分裂(5/15)、脉管内瘤栓(6/15)、神经侵犯(3/15)及淋巴结转移(2/15)。免疫表型:β-catenin、LEF1、vimentin、CD10、α1-ACT、PR、E-cadherin、NSE、CD56、Syn和Ki67均呈不同程度表达,其中Ki67和PR的表达强度与预后状态有关(P<0.05),β-catenin、LEF1、PR、Ki67表达定位于肿瘤细胞核。其余标志物CKpan、CgA、Hep Par-1、Arginase-1、CK7、CK19不表达或表达较低。1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57个月,4例因肝脏及腹腔多发转移死亡,7例存活至今。结论 肝脏是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最常转移的脏器,Ki67及PR的高表达提示LMSPN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转移-乳头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恶变继发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样改变1例报告
18
作者 商伟芳 朱玲玲 +5 位作者 李瑶 侯小艳 刘海静 叶菊香 俎明 丁士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2-445,共4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是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的胰腺囊性肿瘤,呈乳头状生长,分泌大量黏液,引起胰管扩张或囊变[1],属于胰腺肿瘤中良性上皮性肿瘤及癌前病变[2],临床表现多样和无特...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是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的胰腺囊性肿瘤,呈乳头状生长,分泌大量黏液,引起胰管扩张或囊变[1],属于胰腺肿瘤中良性上皮性肿瘤及癌前病变[2],临床表现多样和无特异性,需长期监测随访。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以梗阻性黄疸、腹部不适等为主要表现,基于组织病理学特征可分为1、2型,1型较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MN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扫MRI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良恶性壁结节的诊断价值
19
作者 方旭 边云 陆建平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平扫图像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良恶性壁结节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24年2月期间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根治性手术切除后病理确... 目的探讨基于MRI平扫图像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良恶性壁结节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24年2月期间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根治性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胰腺IPMN,通过MRI平扫图像筛选出含有壁结节的238例IPMN患者病历资料。根据IPMN病理学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壁结节良性组(轻度异型增生)和壁结节恶性组(重度异型增生、浸润性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MRI平扫影像学特征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胰腺IPMN壁结节恶性组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诊断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壁结节恶性组的壁结节直径[15.00(10.00,23.00)mm]大于壁结节良性组[7.00(6.00,9.7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壁结节恶性组的特征包括主胰管或混合胰管型IPMN、囊液T1WI高信号、主胰管扩张≥10 mm、囊肿≥40 mm、囊壁增厚、胰管突然截断伴远端胰腺萎缩,与壁结节良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壁结节直径阈值9.5 mm、囊壁增厚、胰管突然截断伴远端胰腺萎缩是恶性壁结节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联合三个独立预测因素建立模型诊断壁结节恶性组的AUC为0.85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02~0.900],敏感度为70.7%,特异度为90.5%。结论基于MRI平扫图像,壁结节直径阈值9.5 mm、囊壁增厚、胰管突然截断伴远端胰腺萎缩是胰腺IPMN恶性壁结节的独立预测因素,三者联合的诊断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 壁结节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柯 丁敏 +1 位作者 胡闻 王晓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1-683,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P)的超微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组织起源。方法对3例SPTP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电镜观察见肿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异型不明显,可见核沟,核分裂象罕见.瘤细胞有丰富的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P)的超微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组织起源。方法对3例SPTP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电镜观察见肿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异型不明显,可见核沟,核分裂象罕见.瘤细胞有丰富的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可见到神经分泌颗粒,酶原样颗粒及特征性的环状板层体。结论SPTP可能起源于胰腺原始多潜能干细胞,诊断上须与胰腺其它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乳头肿瘤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