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磷脂酰肌醇3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对T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模型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1
作者 马瑞洁 谭雅芹 周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7-400,共4页
目的:检测在口腔扁平苔藓中异常活化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磷脂酰肌醇3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IGF1-PI3K/mTOR)信号通路对T细胞... 目的:检测在口腔扁平苔藓中异常活化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磷脂酰肌醇3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IGF1-PI3K/mTOR)信号通路对T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环境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通过外源性IGF1、LY294002、雷帕霉素评估IGF-PI3K/mTOR信号通路在活化T细胞中的作用,构建T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模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分泌情况。结果:与单独培养的T细胞比较,T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能促进TNF-α的分泌(P<0.05),而对IL-2的分泌无明显影响;而IGF1-PI3K/mTOR通路可减少共培养环境中IL-2和TNF-α水平(P<0.05)。结论:IGF1-PI3K/mTOR信号通路可调控T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模型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可能参与了口腔扁平苔藓免疫炎症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T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胰岛素生长因子1-磷脂酰肌醇3激酶/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靶向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均 汤亚兰 +4 位作者 唐方祥 徐凡 唐英 胡辉权 罗岳西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靶向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80只雌性SD大鼠,其中60只建立卵巢癌大... 目的探讨联合靶向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80只雌性SD大鼠,其中60只建立卵巢癌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实验1组(注射FGFR抑制剂,20只)、实验2组(注射mTOR抑制剂,20只)、联合组(注射mTOR抑制剂和FGFR抑制剂,20只),另20只大鼠记为常规组(常规饲养并注射生理盐水),比较各组大鼠肿瘤微环境相关因子[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ERK)、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相对表达量。而后将模型大鼠处死取得组织液与巨噬细胞共培养,观察实验1组、实验2组、联合组卵巢癌细胞增殖率和凋亡率。结果联合组、常规组大鼠ERK、pERK、HIF-1α的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实验1组、实验2组(均P<0.05),联合组与常规组大鼠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卵巢癌细胞增殖率依次为:联合组<实验2组<实验1组(均P<0.05);卵巢癌细胞凋亡率依次为:联合组>实验2组>实验1组(均P<0.05)。结论联合靶向抑制FGFR和mTOR可明显降低卵巢癌增殖而有效促进其癌细胞凋亡,有望为卵巢癌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向抑制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大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轴功能的变化
3
作者 夏贤峰 王新颖 +1 位作者 李宁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大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GH-IGF-1)轴的变化以及对大鼠骨骼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n=9)和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组(模型组,n=11)。观察大鼠血清GH、游离IGF-1、...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大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GH-IGF-1)轴的变化以及对大鼠骨骼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n=9)和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组(模型组,n=11)。观察大鼠血清GH、游离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IGFBP-1水平和腓肠肌蛋白激酶B(PK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肌肉3-甲基组氨酸(3-MH)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游离IGF-1水平急剧下降(P<0.01),伴随着IGFBP-3水平显著降低(P<0.01)和IGFBP-1水平明显升高(P<0.01)。IGF-1下游信号通路中Akt、mTOR和核糖体S6蛋白激酶1(S6K1)的磷酸化过程较对照组显著被抑制(P<0.01,P<0.05,P<0.05)。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大鼠肌肉3-MH释放量也明显增加(P<0.01)。结论:重度创伤后出现的GH-IGF-1轴功能紊乱,引起骨骼肌蛋白质代谢异常是导致肌肉消耗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生长激素抵抗 胰岛素生长因子-1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通过mTORC2/SGK1途径上调肺泡上皮钠通道α亚基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婧 戚迪 王导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6-720,I0002,共6页
目的:研究mTORC2/SGK1在胰岛素上调肺泡上皮钠通道α亚基(α-ENaC)中的作用,阐明胰岛素促进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时肺水肿清除的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胰岛素组、PP242(mTORC1/2抑制剂)组和雷帕霉素(... 目的:研究mTORC2/SGK1在胰岛素上调肺泡上皮钠通道α亚基(α-ENaC)中的作用,阐明胰岛素促进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时肺水肿清除的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胰岛素组、PP242(mTORC1/2抑制剂)组和雷帕霉素(特异性mTORC1抑制剂)组,每组10只。经相应处理后分别留取标本检测小鼠肺湿/干质量比(W/D)、肺泡液体清除率(AFC),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中α-ENaC表达水平及pSGK1(Ser422)磷酸化水平。结果:与LPS组比较,胰岛素组小鼠肺组织病理评分、肺W/D明显降低(P<0.05),AFC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小鼠肺组织中α-ENa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LPS组比较,胰岛素组小鼠肺组织中α-ENaC蛋白表达水平和pSGK1(Ser422)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胰岛素组比较,PP242组小鼠肺组织中α-ENaC蛋白表达和pSGK1(Ser422)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胰岛素通过mTORC2途径激活SGK1,上调α-ENaC表达,促进肺泡液体清除,对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后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胰岛素 血清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1 上皮钠通道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糖络丸通过AMPK/mTOR/ULK1通路调控糖尿病肾病小鼠足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苏蓓蓓 杨丽霞 +5 位作者 梁永林 朱向东 杨霞 薛春霞 章溥 裴晓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0-269,共10页
目的:探究大黄糖络丸(DHT)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样激酶1(AMPK/mTOR/ULK1)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40只造模成功的C57BL/KSJ-db/db(以下简称db/db)小鼠随... 目的:探究大黄糖络丸(DHT)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样激酶1(AMPK/mTOR/ULK1)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40只造模成功的C57BL/KSJ-db/db(以下简称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达格列净组(1.5 mg·kg^(-1)·d^(-1)),DHT高、中、低剂量组(3.6、1.8、0.9 g·kg^(-1)·d^(-1)),每组8只;另取10只C57BL/KSJ-db/dm(以下简称db/m)小鼠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组小鼠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给药10周,1次/d。于给药0、4、8、10周固定时间,禁食不禁水12 h,取尾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BG);于给药0、5、10周末收集尿液检测尿中白蛋白、肌酐含量,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给药10周后,检测各组小鼠24 h尿总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肾脏组织p-AMPK、p-mTOR及p-ULK1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P62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组织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Podocin)的表达水平;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达格列净组和DHT组小鼠FBG、ACR、24 h尿总蛋白均降低,Scr、BUN无统计学差异;肾组织中p-AMPK、p-ULK1表达水平升高,p-mTOR表达水平降低及LC3Ⅱ/LC3Ⅰ、Beclin-1表达水平升高,P62表达水平降低(P<0.01,P<0.05);肾小球的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Podocin表达水平升高(P<0.01,P<0.05);肾脏病理损害减轻;透射电镜显示自噬小体、自噬溶酶体数量增加。结论:DHT可能通过调控AMPK/mTOR/ULK1信号通路,增强足细胞自噬,保护肾小球,延缓DN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糖络丸 糖尿病肾病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霉素蛋白/unc-51激酶1信号通路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0调节IGF1R/mTOR信号通路对牙周炎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婉红 蔡世雄 苏江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3-180,共8页
目的:探究MicroRNA-100(miR-100)对牙周炎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丝线结扎法构建牙周炎大鼠模型,建模后分为模型组、NC-agomir组、miR-100 agomir组、NC-antagomir组和miR-100 antagomir组(n=10),另... 目的:探究MicroRNA-100(miR-100)对牙周炎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丝线结扎法构建牙周炎大鼠模型,建模后分为模型组、NC-agomir组、miR-100 agomir组、NC-antagomir组和miR-100 antagomir组(n=10),另取10只大鼠为对照组。体外培养PDLSCs,分为对照组、TNF-α组、miR-100-NC+TNF-α组、miR-100 mimics+TNF-α组、miR-100 inhibitor+TNF-α组、miR-100 mimics+TNF-α+Oe-NC组、miR-100 mimics+TNF-α+Oe-IGF1R组。细胞经相应处理后检测有关因子表达。结果:上调miR-100可显著降低牙周炎大鼠血清TNF-α、IL-6和IL-1β水平和牙周组织IGF1R和mTOR的mRNA水平(P<0.05),减轻牙周组织病变,而下调miR-100表现出相反作用。在PDLSCs中,miR-100过表达可显著抑制IGF1R和mTOR表达,上调Cyclin E1、Cyclin D1及分化相关蛋白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性别决定区Y-box2(Sox2)、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表达,促进炎性微环境下PDLSCs增殖和成骨分化(P<0.05);而下调miR-100表现出相反作用;且过表达IGF1R可减弱miR-100过表达对TNF-α诱导的PDLSC增殖和成骨分化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过表达miR-100可能通过抑制IGF1R/mTOR信号通路促进牙周炎PDL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00 牙周炎 牙周膜干细胞 成骨分化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通过提高mTOR活性增强中枢神经元生长能力 被引量:7
7
作者 徐明锋 胡传银 +2 位作者 胡利 梁艳清 陈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探寻EGFR对中枢神经元生长活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构建EGFR过表达(p LEGFP-EGFR)和RNAi干扰(vshRNA-EGFR)的慢病毒载体和质粒,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神经元。Western-blot检测神经元不同EGFR表达水平下胞内微管蛋白(β-Tubulin)轴突蛋... 目的:探寻EGFR对中枢神经元生长活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构建EGFR过表达(p LEGFP-EGFR)和RNAi干扰(vshRNA-EGFR)的慢病毒载体和质粒,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神经元。Western-blot检测神经元不同EGFR表达水平下胞内微管蛋白(β-Tubulin)轴突蛋白(Tau)和神经丝蛋白(NF)的表达以及PI3K/Akt/m TOR的活化状态。利用m TOR体外抑制剂Rapamycin进一步观察EGFR的作用途径。结果:EGFR上调的同时观察到神经元中Tau、β-tubulin和NF蛋白表达水平和m TOR活性增加,同时PI3K/AKt通路活性在增强。用100μmol/L的Rapamycins处理24 h后,Tau、β-tubulin和NF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同时p-m TOR和p-Akt活性降低,神经元生长活性被抑制。结论:体外EGFR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上调m TOR表达,从而促进神经元的生长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PI3K/AKT信号通路 哺乳动物霉素作用蛋白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8
作者 杨莉(综述) 程玺(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80,共8页
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常见、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尽管其手术及放化疗治疗日趋成熟,但对晚期或转移性宫颈癌尚无满意的治疗手段。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为这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针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通路、表皮生长... 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常见、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尽管其手术及放化疗治疗日趋成熟,但对晚期或转移性宫颈癌尚无满意的治疗手段。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为这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针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环氧化酶-2等的分子靶向类药物在宫颈癌治疗中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分子向治疗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环氧化酶-2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脑内mTOR/P70S6K/IRS-1信号通路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华 杨容 余华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7-692,共6页
目的:观察侧脑室(intracerebroventricular,ICV)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对大鼠脑内m TOR/P70S6K/IRS-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5只,对照组于第1天和第3天ICV注射生理盐水,模... 目的:观察侧脑室(intracerebroventricular,ICV)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对大鼠脑内m TOR/P70S6K/IRS-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5只,对照组于第1天和第3天ICV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于第1天和第3天侧脑室注射STZ(ICV-STZ,3 mg/kg)建立AD模型。第1次注射后36 d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2组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2组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e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 TORSer2448)、核糖体40S小亚基S6蛋白激酶(P70 ribosomal S6 protein kinase,P70S6K)、磷酸化核糖体40S小亚基S6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P70 ribosomal S6 protein kinase,p-P70S6KThr389)、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ct-1,IRS-1)和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phosphorylated insulin receptor substract-1,p-IRS-1Ser636)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2组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甲硫素S染色观察2组大鼠脑内Aβ的沉积。结果: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ICV-STZ能明显降低大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对照组:(55.945±9.447)s,模型组:(31.961±5.346)s,t=8.558,P=0.000]和穿越平台次数[对照组:(7.533±2.560)次,模型组:(2.867±1.506)次,t=6.086,P=0.000];HE染色可见:ICV-STZ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的部分细胞出现了明显的固缩和肿胀;甲硫素S染色发现:在ICV-STZ处理后,大鼠脑内出现Aβ的大量沉积。Western blot结果表明:ICV-STZ能同时增加大鼠大脑皮质p-P70S6KThr389[对照组:(0.268±0.066),模型组:(0.654±0.079),t=-8.409,P=0.000]、p-IRS-1Ser636[对照组:(0.710±0.092),模型组:(1.033±0.135),t=-4.417,P=0.002]和海马p-P70S6KThr389[对照组:(0.405±0.064),模型组:(0.732±0.077),t=-7.339,P=0.000]、p-IRS-1Ser636[对照组:(0.498±0.093),模型组:(0.836±0.102),t=-5.496,P=0.001]蛋白的表达,但不影响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P70S6K、m TOR、p-m TORSer2448、IRS-1蛋白的表达。结论:ICV-STZ能增加大鼠脑内m TOR/P70S6K/IRS-1信号通路的激活,提示异常活化的m TOR/P70S6K/IRS-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AD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核糖体40S小亚基S6蛋白激酶 胰岛素受体底物-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病理学新技术的进展和争议
10
作者 张钰佳 马力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290,共8页
乳腺病理学技术的发展为乳腺癌的精准分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基础支撑。目前,乳腺癌诊疗精准化已成为基本趋势,多种新型药物的出现对乳腺癌病理学诊断的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的应用为人... 乳腺病理学技术的发展为乳腺癌的精准分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基础支撑。目前,乳腺癌诊疗精准化已成为基本趋势,多种新型药物的出现对乳腺癌病理学诊断的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的应用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低表达(HER2-low)与HER2超低表达(HER2-ultra low)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可能。随着HER2表达状态分类的细化,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作为传统HER2检测手段的检验效能受到挑战,HER2-low存在判读一致性较差的问题,判读结果存在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并受空白切片保存时间影响,寻找可提高IHC检验效能和判读准确度的辅助方法以及合理可及的新型HER2检测方式是当前重要的探索方向。在此背景下,HER2-low由于不具有明显稳定的生物学和病理学特征,以及缺乏特殊的治疗获益和预后相关性,目前尚不适宜被视作独立的分子分型。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多种乳腺癌致病相关基因被确定,相应药物的研发应用使基因诊断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决策权重提升。近年来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简称PAM通路)抑制剂在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治疗中显示出良好潜力,临床对于PIK3CA/AKT1/PTEN基因检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初检时间前移成为趋势;检测样本首选肿瘤组织样本,可使用血浆样本作为必要补充,原发肿瘤或复发肿瘤样本检测效力相似,均可酌情选择。BRCA突变是乳腺癌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之一,目前国内外多部指南对于BRCA突变检测的目标人群推荐情况存在细节差异,但总体原则均为根据患者确诊年龄、相关家族史及既往治疗反应选择BRCA突变风险较高和可能从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治疗中获益的患者。本文汇总国内外乳腺病理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存在的争议,着重介绍HER2-low与HER2-ultra low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及当前检测存在的不足、PAM通路异常乳腺癌的诊疗进展以及BRCA基因突变的检测目标人群选择,拟为乳腺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并从临床医师角度探讨乳腺病理学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病理学 新技术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低表达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霉素蛋白信号通路 BR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信号通路及其中医药调控研究进展
11
作者 赵志芬 张蒙蒙 +3 位作者 翟文生 张文 刘卓雅 杨荆雯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20-1225,1232,共7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基于免疫细胞功能紊乱和自身抗体产生的、涉及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依赖于传统药物,但因其无法规避的向心性肥胖、易感染等不良反应,常难以达到满意效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基于免疫细胞功能紊乱和自身抗体产生的、涉及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依赖于传统药物,但因其无法规避的向心性肥胖、易感染等不良反应,常难以达到满意效果。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研究发现,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Wnt/β-联蛋白(Wnt/β-catenin)、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核因子κB及Toll样受体(TLRs)等信号通路在SLE的发病过程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且中医药可通过调控上述信号通路,减轻氧化应激、抗纤维化、抑制机体自噬过度以及抗炎等,具有多靶点、多机制的作用特性,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SLE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阴阳毒 中医药 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 Wnt/β-联蛋白信号通路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信号通路 因子κB信号通路 TOLL受体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防颗粒对寒湿型过敏性鼻炎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12
作者 院金烨 闫莹 +8 位作者 牟艳芳 张一凡 赵亚芳 程国良 曾振 岳茹婧 赵琰 屈会化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13-1519,共7页
目的:基于自噬信号通路探讨荆防颗粒对寒湿型过敏性鼻炎(AR)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及荆防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置于低温高湿环境中。1... 目的:基于自噬信号通路探讨荆防颗粒对寒湿型过敏性鼻炎(AR)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及荆防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置于低温高湿环境中。15日后开始用卵清蛋白(OVA)滴鼻处理,并且各给药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灌胃,阳性对照组1.5 mg/kg,荆防低剂量组0.7 g/kg,荆防中剂量组1.4 g/kg,荆防高剂量组2.8 g/kg,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为1次/d,共28 d。每天观察大鼠的体质量、精神状态、活动情况等,末次滴鼻后,记录各组大鼠的挠鼻、喷嚏和流涕状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鼻黏膜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白细胞介素4(IL-4)、IL-5、IL-13、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鼻黏膜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Unc-51样自噬激酶1(ULK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自噬降解底物蛋白1(P62)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行为学积分均大于5分,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氯雷他定组与荆防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行为学积分均低(P<0.01),且荆防颗粒各给药以低剂量组症状减轻最明显。氯雷他定组以及荆防颗粒各给药组大鼠鼻黏膜组织病理改变均有所改善。荆防各给药组间尤以低剂量组改善效果最明显,黏膜上皮组织结构更完整,黏膜下仅见少量杯状细胞浸润。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sIgE、IL-4、IL-5、IL-13、IL-1β、TNF-α水平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sIgE、IL-4、IL-5、IL-13、IL-1β、TNF-α水平低(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鼻黏膜组织中AMPK、ULK1、LC3 mRNA表达低,mTOR、P62 mRNA表达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荆防高、中、低剂量组AMPK、ULK1、LC3 mRNA表达高,mTOR、P62 mRNA表达低(P<0.05、P<0.01)。结论:荆防颗粒对寒湿型AR有缓解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mTOR/ULK1信号通路,增强细胞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颗粒 荆防败毒散 过敏性鼻炎 寒湿模型 自噬 能量代谢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霉素蛋白/Unc-51自噬激酶1信号通路 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通过mTORC1/uPAR途径促进足细胞移动 被引量:5
13
作者 谈晓凡 陈源汉 +7 位作者 俞春萍 赖宇雄 张丽 赵星辰 张鸿 林婷 李锐钊 史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32-2237,共6页
目的:足细胞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 TORC1)活化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我们前期在db/db小鼠中观察到调控足细胞活动度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 PAR)表达增加。本研究旨在研究晚期糖基化处理的牛血清白蛋白(AGE-B... 目的:足细胞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 TORC1)活化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我们前期在db/db小鼠中观察到调控足细胞活动度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 PAR)表达增加。本研究旨在研究晚期糖基化处理的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对m TORC1、u PAR和足细胞活动度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可能的分子联系。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肾小球足细胞,MTT法和免疫荧光分析各刺激物及干预剂对足细胞存活率及细胞骨架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对照组、对照BSA组及AGE-BSA处理组m TORC1的活性及u PAR的表达水平,划痕实验检测足细胞的活动度。进一步采用雷帕霉素抑制AGE-BSA组m TORC1的活性,观察u PAR和细胞活动性的改变。结果:在预设浓度及干预时间下各刺激物及干预剂对细胞存活率及细胞骨架无明显影响。AGEBSA可上调足细胞m TORC1的活性和u PAR的水平,并促进足细胞移动。雷帕霉素能抑制AGE-BSA引起的u PAR表达水平的上调和细胞活动性的增强。结论:AGE-BSA可能通过m TORC1/u PAR途径导致足细胞移动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细胞 细胞移动性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复合体1 受体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x-LDL/β2GPI/aβ2GPI复合物促进小鼠RAW264.7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匡铭 周红 +3 位作者 张贵婷 何超 吴倩倩 姚雨叶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 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β2糖蛋白I/抗β2糖蛋白I抗体(ox-LDL/β2GPI/aβ2GPI)复合物对小鼠RAW264.7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分别用培养基、ox-LDL、β2GPI/抗β2GPI抗体复合物、ox-LDL/β2GPI复合物、ox-LDL/... 目的 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β2糖蛋白I/抗β2糖蛋白I抗体(ox-LDL/β2GPI/aβ2GPI)复合物对小鼠RAW264.7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分别用培养基、ox-LDL、β2GPI/抗β2GPI抗体复合物、ox-LDL/β2GPI复合物、ox-LDL/抗β2GPI抗体复合物和ox-LDL/β2GPI/抗β2GPI抗体复合物处理细胞。用TAK-242阻断Toll样受体4(TLR4)、雷帕霉素(rapamycin)阻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探究相关通路的作用。最后,用不同浓度的TNF-α刺激细胞。用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凋亡,实时定量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TNF-α、IL-1β、裂解型胱天蛋白酶3(c-caspase-3)、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的蛋白水平。结果 ox-LDL/β2GPI/aβ2GPI复合物能够诱导细胞凋亡、Bcl2表达降低、c-caspase-3表达增加,还可促进TNF-α和IL-1β表达,通路抑制剂可部分减轻凋亡水平和炎症因子表达;一定浓度的TNF-α可促进细胞凋亡。结论 ox-LDL/β2GPI/aβ2GPI复合物通过TLR4、mTOR通路诱导RAW264.7细胞表达炎症因子,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β2糖蛋白I/抗β2糖蛋白I抗体(ox-LDL/β2GPI/aβ2GPI)复合物 RAW264.7细胞 细胞凋亡 炎症因子 Toll受体4(TLR4)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CDKL1基因通过调控PTEN/Akt/mTOR信号通路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月生 李祖彬 +3 位作者 刘海鸥 陶昆麟 赵齐海 李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4-1242,共9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样激酶1(CDKL1)基因沉默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乳腺癌MCF-7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干扰RNA技术(siRNA)沉默CDKL1基因表达。采用1μmol·L^(...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样激酶1(CDKL1)基因沉默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乳腺癌MCF-7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干扰RNA技术(siRNA)沉默CDKL1基因表达。采用1μmol·L^(-1)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抑制剂BpV或10μmol·L^(-1)蛋白激酶B(Akt)激动剂SC79进行干预。取对数生长期MCF-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MCF-7细胞不作任何处理)、转染对照(siRNA-NC)组(MCF-7细胞转染siRNA-NC质粒)、siRNA-CDKL1组(MCF-7细胞转染siRNA-CDKL1质粒)、siRNA-CDKL1+PTEN抑制剂BpV(siRNA-CDKL1+BpV)组(转染siRNA-CDKL1的MCF-7细胞,再采用1μmol·L^(-1)PTEN抑制剂BpV处理2h)和siRNA-CDKL1+Akt激动剂SC79(siRNA-CDKL1+SC79)组(转染siRNA CDKL1的MCF-7细胞,再采用10μmol·L^(-1)Akt激动剂SC79处理2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乳腺癌MCF-7细胞中CDKL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活性,EdU法检测各组乳腺癌MCF-7细胞中EdU阳性细胞率,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检测各组乳腺癌MCF-7细胞划痕愈合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乳腺癌MCF-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乳腺癌MCF-7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PTEN、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Akt(p-Akt)和磷酸化mTOR(p-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iRNANC组比较,siRNA-CDKL1组乳腺癌MCF-7细胞中CDKL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1),EdU阳性细胞率降低(P<0.01),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数降低(P<0.01),细胞中MMP-2、MMP-9、p-Akt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PTE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siRNA-CDKL1组比较,siRNA-CDKL1+BpV组和siRNACDKL1+SC79组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活性升高(P<0.01),EdU阳性细胞率升高(P<0.01),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增加(P<0.01),细胞中MMP-2、MMP-9、p-Akt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PTE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CDKL1基因的沉默可以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TEN/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1 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 蛋白激酶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解毒方对大肠癌肿瘤血管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毛丹 雷三林 +8 位作者 马进安 施利 张绍钒 黄建华 刘新义 丁登峰 张英进 冯磊 张四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97-1304,共8页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对大肠癌肿瘤血管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提法制作健脾解毒方粗提取物,MTT法检测健脾解毒方粗提取物对大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Graph Pad Prism 5软件计算IC50(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值,Affym...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对大肠癌肿瘤血管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提法制作健脾解毒方粗提取物,MTT法检测健脾解毒方粗提取物对大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Graph Pad Prism 5软件计算IC50(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值,Affymetrix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健脾解毒方干预后有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并进行路径富集分析,基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利用IPA(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软件对肿瘤血管形成的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网路关系图,Western印迹法验证肿瘤血管形成相关差异表达的关键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健脾解毒方粗提取物能够抑制大肠癌HT29细胞增殖,处理24,48及72 h后的IC50值分别为13.060,9.646及8.448 mg/m L。Affymetrix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健脾解毒方干预后显著上调的基因218个,显著下调的基因252个,主要为生物合成、新陈代谢、细胞凋亡、抗原提取、血管生成等相关基因,其中肿瘤血管形成相关差异表达基因12个。IPA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健脾解毒方干预后可使大肠癌中的鞘磷脂磷酸二酯酶3(sphingomyelin phosphodiesterase 3,SMPD3),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整合数α亚基1(integrin subunit alpha 1,ITGA1),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TSB),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TSS)等基因下调,GRB2相关结合蛋白2(GRB2 associated binding protein 2,GAB2),PLAUR(plasminogen activator,urokinase receptor)等基因上调。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健脾解毒方能明显下调磷酸化mTOR(phospho-mTOR,P-mTOR),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磷酸化P53(phospho-P53,P-P53)蛋白表达。结论:健脾解毒方可能通过影响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抑制大肠癌肿瘤血管形成,这可能是健脾解毒方治疗大肠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解毒方 大肠癌 基因芯片 肿瘤血管形成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及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快速抗抑郁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姚亚民 方贻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8-431,共4页
抑郁症是现代社会一类常见且严重的情感障碍疾病,其进展后期常伴随有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抗抑郁药物治疗对一部分重度抑郁症患者无明显疗效,这一类抑郁症又称为耐药性抑郁症(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 抑郁症是现代社会一类常见且严重的情感障碍疾病,其进展后期常伴随有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抗抑郁药物治疗对一部分重度抑郁症患者无明显疗效,这一类抑郁症又称为耐药性抑郁症(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TRD)。有研究报道了氯胺酮的快速及长效的抗抑郁作用,对TRD亦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大麻中的主要活性物质Δ~9-四氢大麻酚也可通过作用于脑内大麻素受体发挥快速抗抑郁作用,这2种中枢神经兴奋剂都具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属于严格管控的精神活性物质。该文结合近年来相关研究就氯胺酮及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快速抗抑郁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 抑郁症 Δ^9- 四氢大麻酚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信号通路 N- 甲基-D- 天冬氨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