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抑制视网膜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涛 曹晖 +3 位作者 许迅 顾青 许琳 朱弼珺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17,共5页
背景寻求有效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是治疗和预防新生血管性眼病的关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是一种新发现的抑血管新生因子,推测其在眼内有抑制VEGF的作用。目的探讨IGFBP—rP1对VEGF体外诱... 背景寻求有效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是治疗和预防新生血管性眼病的关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是一种新发现的抑血管新生因子,推测其在眼内有抑制VEGF的作用。目的探讨IGFBP—rP1对VEGF体外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含质量分数10%FBS的DMEM对猕猴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株(RF/6A)进行扩增培养,利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RF/6A细胞表达IGFBP—rP1的情况。RF/6A细胞血清饥饿法培养24h后分为对照组、10mg/LVEGF组,50、100、200mg/LIGFBP—rP1+10mg/L VEGF组进行干预,分别利用MTS比色法、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比较IGFBP—rP1(0、50、100、200mg/L)联合VEGF(10mg/L)作用后,RF/6A细胞在增生、移行和凋亡等生物学行为方面的变化。结果RF/6A细胞用不同质量浓度的IGFBP—rP1培养后细胞质呈FITC激发后的绿色荧光,细胞核呈PI激发后的红色荧光,而对照组细胞仅见细胞核的红色荧光。10mg/LVEGF组RF/6A细胞的A490值、移行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191,P=0.000;t=-21.274,P=0.000),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28,P=0.000)。与10mg/LVEGF组相比,IGFBP—rP1(50、100、200mg/L)+10mg/LVEGF组RF/6A细胞的A490值、移行细胞数明显下降(均P〈0.05)。50、100、200113geLIGFBP—rPl+10mg/LVEGF组RF/6A细胞的细胞凋亡率分别提高了(1.26±0.04)%、(1.50±0.07)%和(1.93±0.27)%,各组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4.273,P=0.000)。结论IGFBP—rP1作为一种内源性因子,通过促细胞凋亡机制抑制VEGF诱导的视网膜血管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视网膜 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脑梗死模型的表达及Smad信号通路的参与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翠 吴孟海 多云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1-335,共5页
目的 探讨Smad信号通路机制在脑梗死模型大鼠中的作用以及脑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变化与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 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 目的 探讨Smad信号通路机制在脑梗死模型大鼠中的作用以及脑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变化与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 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颈内动脉后直接缝合皮肤,建模成功后1周评估各组大鼠的改良神经功能缺损(mNSS)评分。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脑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对大鼠脑组织中IGFBP-3、Smad2、Smad4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大鼠脑组织中IGFBP-3、Smad2、Smad4 mRNA水平。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IGFBP-3、Smad2、Smad4、P21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脑组织水肿,表现为脑细胞排列紊乱,小胶质细胞数量变多,脑细胞核仁出现模糊,其中脑梗死面积为20.55%。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IGFBP-3、Smad2、Smad4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21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IGFBP-3 mRNA表达水平与mNSS评分、Smad2 mRNA、Smad4 mRNA呈显著正相关(r=0.568,r=0.623,r=0.597,P<0.01);IGFBP-3 mRNA表达水平与P21呈显著负相关(r=-0.573,P<0.01)。结论 脑梗死大鼠脑组织IGFBP-3水平显著升高,且IGFBP-3水平与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之间关系密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mad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3 模型 动物 脑梗死 SMAD蛋白质 数据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抑制视网膜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孙涛 朱弼珺 +3 位作者 许迅 苏莉 顾青 许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3-136,142,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体外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方法猕猴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株(RF/6A)扩增培养、血清饥饿培养24 h后,分为对照组及50、100、200 ng/m...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体外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方法猕猴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株(RF/6A)扩增培养、血清饥饿培养24 h后,分为对照组及50、100、200 ng/mL IGFBP-rP1干预组进行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分为对照组,10 ng/mL VEGF干预组,50、100、200 ng/mL IGFBP-rP1+10 ng/mL VEGF干预组进行干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中B-Raf蛋白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中Caspase 3活性的变化。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50、100、200 ng/mL IGFBP-rP1干预组RF/6A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与Caspase 3活性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0 ng/mL VEGF干预组RF/6A细胞细胞质平均吸光度显著升高、D405值显著降低(均P<0.05);与10 ng/mL VEGF干预组比较,50、100、200 ng/mL IGFBP-rP1+10 ng/mL VEGF干预组RF/6A细胞细胞质平均吸光度显著降低、D405值显著升高(均P<0.05),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GFBP-rP1通过干预B-Raf蛋白表达,上调细胞Caspase 3活性,对抗VEGF的促视网膜血管新生效应,发挥抑血管新生因子的负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RF/6A细胞 B-RAF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苏涛 王克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3-244,共2页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正常人 IGFBP-1 LDL胆固醇 IGF-1 胰岛素生长因子 甲状腺功能减低 相关关系 老年妇女 载脂蛋白 ApoB 蛋白结合 反向调节 特异性 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4在实验性肝细胞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立新 孙凌云 +1 位作者 郭晓红 张骞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7-143,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两种细胞因子所致体外培养的肝细胞损伤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4(IGFBP2、IGFBP4)的表达变化,探讨IGFBP2和IGFBP4在肝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人肝细胞株HL-770... 目的:通过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两种细胞因子所致体外培养的肝细胞损伤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4(IGFBP2、IGFBP4)的表达变化,探讨IGFBP2和IGFBP4在肝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人肝细胞株HL-7702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TNF-α、TGF-β1两种处理因素作用24 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其IGFBP2和IGFBP4的表达变化,再在相同处理培养条件下用MTT比色法检测两种细胞因子对肝细胞抑制率的影响。根据MTT及预实验结果选择TNF-α20μg/L作用于人肝细胞株48h,采用Annexin-Ⅴ/PI双染色流式细胞分析法和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IGFBP2、IGFBP4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在TNF-α20μg/L组和TGF-β14μg/L组表达最强,且与肝细胞抑制率呈正相关关系(P<0.05 orP<0.01)。TNF-α20μg/L处理48 h后肝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IGFBP2、IGFBP4参与了肝细胞的损伤过程,在TNF-α、TGF-β1介导的肝细胞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 肝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磷酸肌醇对人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海鹏 云峰 +1 位作者 酒涛 史校学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1-527,共7页
目的:研究六磷酸肌醇(IP6)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细胞增殖的情况,及该抑制过程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将LNCaP细胞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小分子干扰RNA(siRNA)组使用siRNA技... 目的:研究六磷酸肌醇(IP6)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细胞增殖的情况,及该抑制过程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将LNCaP细胞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小分子干扰RNA(siRNA)组使用siRNA技术对LNCaP细胞实施IGFBP-3基因沉默;siRNA+ IP6组为接受IP6刺激的IGFBP-3基因沉默的LNCaP细胞;IP6组为接受IP6刺激的普通LNCaP细胞.MTT法计算不同浓度IP6处理后各组细胞的存活率.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AnnexinV-FITC/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技术分析IP6对LNCaP细胞的凋亡诱导情况.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和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各组细胞内IGFBP-3和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1.5 mmol的IP6可以引起LNCaP细胞的增殖抑制,诱导G2期阻滞,并可以诱导细胞凋亡.IP6刺激细胞后可以引起IGFBP-3的表达增高,Bcl-2的表达降低,而IGFBP-3基因沉默可以减轻IP6对LNCaP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同时抑制Bcl-2的表达降低.结论:IP6可引起LNCaP细胞的增殖抑制,其机制可能与IGFBP-3的高表达有关,IGFBP-3可能通过影响Bcl-2的表达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醇磷酸类/药理学 前列腺肿瘤/病理学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3 增殖/药物作用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超声造影联合CD137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与冠心病患者终点事件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雷国龙 陈映烨 +5 位作者 骆周展 苑聪 唐梦瑶 胡庆玲 王巧凤 彭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造影联合血清CD137、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水平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就诊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0...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造影联合血清CD137、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水平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就诊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08例为冠心病组,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MACE分为非MACE组81例和MACE组27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CD137、IGFBP-6水平,计算造影剂充填速度(β)值、最大微泡数量(A)值,收集冠心病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CD137、IGFBP-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β值、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ACE组血清CD137、IGFBP-6水平显著高于非MACE组,β值、A值显著低于非MACE组(P<0.01)。心脏超声参数β值、A值、血清CD137、IGFBP-6联合预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0,显著高于单独预测(P<0.01)。β值、A值、CD137、IGFBP-6水平均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心脏超声造影、血清CD137、IGFBP-6水平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联合检测具有更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6 超声心动描记术 预测 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建军 徐之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376,共3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昆明小鼠BMSCs,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第3代BMSCs表面抗原CD34、CD44的表达率。给予不同浓度HMGB1(0、12.5...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昆明小鼠BMSCs,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第3代BMSCs表面抗原CD34、CD44的表达率。给予不同浓度HMGB1(0、12.5、25、50、100ng/mL)干预后,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GF-1的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BMSCs的凋亡率。结果:体外培养的第3代贴壁细胞表面抗原CD44表达率为96.7%,CD34表达率为1.1%;24h后上清液中IGF-1的浓度25、50、100ng/mL组与0ng/m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后上清液中IGF-1的浓度12.5、25、100ng/mL组与0ng/m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后各浓度组BMSCs凋亡率:50、100ng/mL组与0ng/m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浓度的HMGB1(25ng/mL)可促进BMSCs分泌IGF-1;较高浓度的HMGB1(≥50ng/mL)可明显诱导BMSCs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胰岛素生长因子-1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充小麦肽对模拟高原训练大鼠骨骼肌蛋白质的影响及IGF-1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潘兴昌 蒋宝石 +5 位作者 谷瑞增 刘霞 徐亚光 金其贯 马勇 蔡木易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92-1097,共6页
目的:探讨补充小麦肽对模拟高原训练大鼠骨骼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组,n=10)、低氧对照组(HC组,n=10)、运动训练组(E组,n=10)、运动训练+小麦肽补充组(EW组,n=10)、低氧+运动训练组(HE组... 目的:探讨补充小麦肽对模拟高原训练大鼠骨骼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组,n=10)、低氧对照组(HC组,n=10)、运动训练组(E组,n=10)、运动训练+小麦肽补充组(EW组,n=10)、低氧+运动训练组(HE组,n=10)和低氧+运动训练+小麦肽组(HEW组,n=10)6组。低氧条件为模拟海拔3000 m,氧浓度为14.2%。运动训练采用90min无负重游泳,每周6天。EW组和HEW组每次训练后按照500 mg/kg体重剂量灌服小麦肽溶液。9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GF-1含量及骨骼肌总蛋白(Pro)、肌球蛋白(Myo)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结果:①与C组相比,HC组大鼠骨骼肌Pro和Myo含量显著降低(P<0.01);同时,HC组大鼠血清和骨骼肌IGF-1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②与C组相比,E组大鼠骨骼肌Pro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Myo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和骨骼肌IGF-1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③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长期模拟高原训练显著降低大鼠骨骼肌Pro和Myo含量(P=0.05),虽可降低大鼠血清和骨骼肌IGF-1含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双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补充小麦肽显著提高运动训练大鼠骨骼肌Pro和Myo水平(P<0.01),也显著提高运动训练大鼠血清和骨骼肌IGF-1含量(P<0.05,P<0.01)。⑤双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低氧和补充小麦肽对提高大负荷训练大鼠骨骼肌Pro、IGF-1及血清IGF-1含量有显著性交互作用(P<0.05),但对提高大负荷训练大鼠骨骼肌Myo含量无显著性交互作用(P>0.05)。结论:①长期低氧暴露或高原训练抑制IGF-1分泌,抑制骨骼肌蛋白质合成。②补充小麦肽有效促进大负荷运动训练或高原训练大鼠IGF-1分泌,对减缓大负荷运动训练或高原训练引起的大鼠骨骼肌蛋白质含量降低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高原训练 小麦肽 骨骼肌 蛋白质 肌球蛋白 胰岛素生长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乳中一组高分子量蛋白质的表达量与母猪泌乳性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秦宜德 徐银学 +1 位作者 邹思湘 Walter L Hurley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6-259,共4页
通过设计的数学模型,分析了162头二花脸母猪和50头大约克母猪乳中一组高分子量蛋白质(HMWP)的基因表达量(HMWP浓度)与母猪泌乳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初乳和常乳中HMWP的基因表达量与乳中蛋白质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存在显著相关(P<... 通过设计的数学模型,分析了162头二花脸母猪和50头大约克母猪乳中一组高分子量蛋白质(HMWP)的基因表达量(HMWP浓度)与母猪泌乳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初乳和常乳中HMWP的基因表达量与乳中蛋白质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P<0.01),其中常乳中HMWP的基因表达量与乳蛋白存在极显著正向线性相关(P<0.01)。常乳中HMWP基因表达量与乳糖含量也有正向线性相关的趋势(P<0.1),但与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I)和胰岛素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乳 高分子量蛋白质 基因表达量 母猪 泌乳性能 表皮生长因子 胰岛素生长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BP-rP1对肝星状细胞活化及核因子-κB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毅 刘立新 +1 位作者 郭晓红 张骞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89-1793,共5页
目的:明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ⅠGFBP-rP1)是否具有活化肝星状细胞(HSC)、增加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体外培养,分别设立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PBS)和不同浓... 目的:明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ⅠGFBP-rP1)是否具有活化肝星状细胞(HSC)、增加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体外培养,分别设立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PBS)和不同浓度的ⅠGFBP-rP1处理组,干预因素处理24 h后收集细胞爬片或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HSC-T6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Α)、Ⅰ型胶原(colla-gen Ⅰ)、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HSC-T6中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DNΑ结合活性。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发现,ⅠGFBP-rP1各处理组α-SMΑ、collagen Ⅰ、FN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强,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ⅠGFBP-rP1各处理组NF-κB p65阳性细胞百分数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ⅠGFBP-rP1可以激活HSC,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着ⅠGFBP-rP1剂量的增加HSC活化的程度逐渐增强;ⅠGFBP-rP1可使ECM的重要组成成分collagen Ⅰ和FN的合成增加;ⅠGFBP-rP1可增强HSC中NF-κB p65的DNΑ结合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相关蛋白质1 肝星状细胞 细胞外基质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IGFBP-rP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瑞霞 范丽君 李艳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5-789,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 P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IGFBP-r P1 mRNA、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45例子宫内膜腺癌、30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和30例子宫内膜不...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 P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IGFBP-r P1 mRNA、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45例子宫内膜腺癌、30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和3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IGFBP-r P1基因启动子区和第一外显子区Cp G岛的甲基化状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上述3种组织中IGFBP-r 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IGFBP-r P1基因在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率高于其在第一外显子区的甲基化率(χ2=6.429,P=0.011)。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IGFBP-r P1基因在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率低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和单纯性增生组织(F=14.659,P=0.001)。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IGFBP-r 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和单纯性增生组织(F=8.619、χ2=23.611,P均<0.05);在启动子区发生IGFBP-r P1基因甲基化的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其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未甲基化组(t=4.758,P=0.001),其蛋白的表达与甲基化状态呈负关联(rP=-0.625,P<0.001)。结论: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IGFBP-r P1基因甲基化主要发生在启动子区,且呈低甲基化状态;IGFBP-r P1启动子区的低甲基化状态可能是IGFBP-r P1基因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高表达的调控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腺癌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皮层蛋白pUL23与宿主蛋白IGFBP4相互作用的鉴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小平 周天鸿 +6 位作者 宫君原 杨丹丽 员月明 李月琴 邹奕 张欣 李弘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78-2382,共5页
目的: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筛选与pUL23相互作用宿主蛋白,为研究pUL23蛋白对人巨细胞病毒繁殖的影响提供线索。方法: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从人胚肾cDNA文库筛选与pUL23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通过GST-pu ll-down技术研究二者体外物理性... 目的: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筛选与pUL23相互作用宿主蛋白,为研究pUL23蛋白对人巨细胞病毒繁殖的影响提供线索。方法: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从人胚肾cDNA文库筛选与pUL23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通过GST-pu ll-down技术研究二者体外物理性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技术进一步研究二者在胞内相互作用。结果:Pu ll-down技术、免疫共沉淀技术确定了宿主蛋白IGFBP4与pUL23具有相互作用。结论:上述结果为研究pUL23蛋白调节病毒自身繁殖功能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23 人巨细胞病毒 皮层蛋白质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锤体动粒相关复合体-1(SKA1)促进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凌峰 张勇 辛向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27-731,共5页
目的研究纺锤体动粒相关复合体-1(SKA1)促进葡萄膜黑色素瘤(UM)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SKA1敲减及空载体慢病毒感染MUM-2B细胞分别作为SKA1敲减组和对照组,再以MTT法、流式细胞术及Caspase-3/7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表型的变化... 目的研究纺锤体动粒相关复合体-1(SKA1)促进葡萄膜黑色素瘤(UM)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SKA1敲减及空载体慢病毒感染MUM-2B细胞分别作为SKA1敲减组和对照组,再以MTT法、流式细胞术及Caspase-3/7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表型的变化;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探寻SKA1促进UM发生发展的潜在信号通路,再以Western blot检测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变化;利用TCGA数据库UM样本RNA测序及随访数据,分析SKA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KA1敲减组细胞培养3 d、4 d、5 d的光密度均显著降低(均为P<0.01),而凋亡细胞比例及Caspase-3/7活性均显著增加(均为P<0.01)。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富集于P53信号通路。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证实,SKA1敲减后,P53通路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SKA1高表达患者总生存率下降(P=0.021,HR=2.55,95%CI0.92~7.05)。结论SKA1通过P53/IGFBP3信号通路促进UM细胞增殖,而且SKA1高表达是影响U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锤体动粒相关复合体-1 葡萄膜黑色素瘤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BP2、IGFBP6在TGF-β1活化的肝星状细胞中表达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立新 张骞骞 +1 位作者 韩德五 姚海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481-2483,共3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6(IGFBP2、IGFBP6)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活化后的肝星状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体外培养,分别设立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PBS)、不同浓度的TGF-β1处理组,处理因...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6(IGFBP2、IGFBP6)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活化后的肝星状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体外培养,分别设立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PBS)、不同浓度的TGF-β1处理组,处理因素作用24 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Western blotting检测IGFBP2、IGFBP6在HSC-T6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发现,TGF-β1各处理组IGFBP2、IGFBP6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强。结论:IGFBP2、IGFBP6在TGF-β1诱导活化后的HSC-T6中表达明显增强,IGFBP2、IGFBP 6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 肝星状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中IGFBP7和TIMP-2联合检测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致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明 陈入溧 +4 位作者 吴振平 程晓宇 梅清 张伦理 李小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60-1564,共5页
目的动态检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尿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水平,探讨二者联合对HBV-ACLF相关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月入住南昌... 目的动态检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尿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水平,探讨二者联合对HBV-ACLF相关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月入住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HBV-ACLF患者61例,根据最终是否发生AKI分成两组:AKI组15例,非AKI组46例;另选取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例作为对照组。从入院开始收集所有患者每天8∶00、20∶00尿液标本,对AKI组选取确诊AKI前5 d的尿液标本,对非AKI组和对照组选取同时间段内连续5 d的尿液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尿液中IGFBP7和TIMP-2的水平,同时记录该时间段内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IGFBP7×TIMP-2对于AKI的诊断效能。结果 HBV-ACLF患者在确诊AKI前48 h IGFBP7×TIMP-2水平开始升高并随时间逐步上升直至确诊AKI时已上升至高表达状态(前24 h),非AKI组、慢性乙型肝炎对照组在确诊AKI前48 h至AKI前12h的IGFBP7×TIMP-2水平与AKI组同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AKI组患者随病情加重,AKI前36 h和确诊AKI时的SCr水平均明显高于基线,eGFR水平均明显低于基线(P值均<0. 05)。在AKI前36 h IGFBP7×TIMP-2水平的升高对预测AKI的发生有较高的敏感度(AUC=0. 896,95%可信区间:0. 789~0. 960,P=0. 043),比同一时间点的SCr和eGFR有更高的预测AKI的能力。结论 HBV-ACLF患者尿液中TIMP-2×IGFBP-7水平的升高可较为准确地预测AK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急性肾损伤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GH、IGF-Ⅰ、IGFBP-3水平与特发性胎儿生长受限的关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曹武军 蒋晓敏 +3 位作者 陶芳标 董娟 朱鹏 黄大雁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46-549,共4页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与特发性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的研究设计方法,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2例FGR患者(特发性FGR组)和42例适于胎龄...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与特发性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的研究设计方法,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2例FGR患者(特发性FGR组)和42例适于胎龄儿(正常对照组)脐血清中GH、IGF-Ⅰ、IGFBP-3水平,通过配对设计差值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特发性FGR组GH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特发性FGR组脐血IGF-Ⅰ、IGFBP-3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特发性FGR组脐血IGF-Ⅰ/IGFBP-3的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脐血GH水平与出生体重负相关(r=-0.443,P=0.000),脐血IGF-Ⅰ、IGFBP-3水平与出生体重正相关(r=0.497,P=0.000;r=0.331,P=0.000);脐血GH水平与IGF-Ⅰ水平负相关(r=-0.290,P=0.000),脐血IGF-Ⅰ水平与IGFBP-3水平正相关(r=0.245,P=0.024)。结论:GH、IGF-Ⅰ及IGFBP-3可能参与胎儿生长发育过程,是特发性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生长受限 小于胎龄儿 生长激素 胰岛素生长因子-Ⅰ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1、IGFBP-4和PAPPA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的浓度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汤敏 潘泓 +3 位作者 黄耀元 吴俊伟 唐诗聪 刘德森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9-445,共7页
背景与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4,IGFBP-4)能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妊娠相关血清蛋白A(pregnancy-associ... 背景与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4,IGFBP-4)能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妊娠相关血清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PAPPA)在IGFBP-4依赖IGF-1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关注。本研究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中IGF-1、IGFBP-4和PAPPA的浓度,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82例NSCLC患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GF-1、IGFBP-4和PAPPA的浓度,3者血清浓度相关性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NSCLC危险程度与3者血清浓度之间关系运用计算优势比(OR)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NSCLC患者血清中IGF-1、IGFBP-4和PAPPA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与PAPP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835,P=0.000),而IGF1与IGFPB-4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612,P=0.000);血清中IGFBP-4与PAPPA的表达量也呈显著负相关(r=-0.673,P=0.000)。NSCLC危险程度随血清中IGF-1(OR=2.28,95%CI:1.25-4.36,P=0.008)和PAPPA(OR=1.64,95%CI:0.89-3.01,P=0.046)的表达水平升高而增加,而高表达IGFBP-4(OR=0.54,95%CI:0.30-1.01,P=0.047)可降低NSCLC危险程度。结论:检测NSCLC患者血清中的IGF-1、IGFBP-4和PAPPA的浓度对肺癌的辅助诊断和生物学行为预测有重要意义;深入研究IGFs的信号转导通路中各因子与NSCLC发生、发展的关系是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胰岛素生长因子1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 妊娠相关血清蛋白A 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90依赖的Akt线粒体转位参与IGF-1对低温保存心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余国伟 陈洁 +2 位作者 陈莹莹 郑鸣之 沈岳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73-1778,共6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否可对抗低温保存诱导的心肌损伤,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观察SD大鼠心脏低温保存9 h后,再灌注期左心室发展压(LVDP)和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结果:...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否可对抗低温保存诱导的心肌损伤,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观察SD大鼠心脏低温保存9 h后,再灌注期左心室发展压(LVDP)和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结果:(1)Celsior保存液中加入10 nmol/L IGF-1可促进低温保存9 h后心脏收缩功能的恢复、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开放。(2)IGF-1可上调心脏Akt蛋白磷酸化水平。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不仅可降低IGF-1诱导的Akt磷酸化水平,且可逆转IGF-1促进低温保存心脏心功能的恢复和抗凋亡作用。(3)抑制热休克蛋白90(HSP90)可降低IGF-1诱导的Akt磷酸化和线粒体转位,阻断IGF-1的心肌保护作用。结论:IGF-1可明显减少低温保存心脏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促进再灌注期心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HSP90依赖性Akt的激活和线粒体转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保存 胰岛素生长因子1 AKT 热休克蛋白质90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IGFBP-3基因C1087T位点遗传多态性及其对京海黄鸡体重和产蛋性能的遗传效应 被引量:4
20
作者 俞亚波 王金玉 +2 位作者 顾玉萍 顾云飞 金崇富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9-364,共6页
为了研究京海黄鸡、AA鸡、鹿苑鸡、边鸡4个鸡品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3基因(IGFBP-3)第2外显子多态性及其对京海黄鸡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影响,采用PCR-RFL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对4个鸡种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将发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为了研究京海黄鸡、AA鸡、鹿苑鸡、边鸡4个鸡品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3基因(IGFBP-3)第2外显子多态性及其对京海黄鸡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影响,采用PCR-RFL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对4个鸡种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将发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京海黄鸡部分经济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MspⅠ酶切位点C1087T在4个鸡品种中基因型分布趋势一致,该位点属于中度多态信息含量位点,AA鸡多态信息含量最低(0.27)。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除京海黄鸡外其余3个鸡品种C1087T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京海黄鸡CT基因型和TT基因型个体的300日龄体重显著大于CC基因型(P<0.05)。京海黄鸡TT基因型个体300日龄和66周龄产蛋数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TT基因型个体的300日龄产蛋数和66周龄产蛋数分别为111.94和186.80个。由此初步推断MspⅠ位点对京海黄鸡生长和繁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TT型为增加产蛋数的优势基因型,该位点在生产上可以作为种鸡选育的候选分子标记进行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3 C1087T位点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