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粮NFC/NDF对奶山羊瘤胃上皮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其受体的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向丽 刘大程 +2 位作者 孙鸽 高民 胡红莲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036-2043,共8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和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条件下,诱导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过程中瘤胃上皮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的基因表达量的变化。选用12只泌...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和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条件下,诱导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过程中瘤胃上皮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的基因表达量的变化。选用12只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试验分4期进行,每期15 d,依次饲喂NFC/NDF分别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饲粮,以逐渐增加饲粮精料的方式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并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法对瘤胃上皮细胞中IGF-Ⅰ及IGF-ⅠR的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饲粮NFC/NDF的升高,IGF-Ⅰ及IGF-ⅠR的基因表达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Ⅱ期、Ⅲ期和Ⅳ期IGF-Ⅰ的基因表达量分别是Ⅰ期的1.70、2.71和9.61倍,IGF-ⅠR的基因表达量分别是Ⅰ期的1.88、3.09和10.19倍。饲粮NFC/NDF为2.58(即SARA期)时,与Ⅰ期相比,IGF-Ⅰ和IGF-ⅠR的基因表达量均出现极显著增加(P<0.01)。结果提示,以提高饲粮NFC/NDF的方法逐渐诱导SARA,IGF-Ⅰ及IGF-ⅠR的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SARA发生后,它们的表达量有大幅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瘤胃上皮细胞 实时定量PCR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奶牛乳蛋白合成关键激酶及调节因子mRNA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季昀 庞学燕 +3 位作者 田青 王梦芝 王洪荣 敖长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8-207,共10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调控乳蛋白合成的关键激酶及调节因子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对纯化后的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进行4种处理,对照组采用无血清生长培养基,试验... 本试验旨在探讨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调控乳蛋白合成的关键激酶及调节因子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对纯化后的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进行4种处理,对照组采用无血清生长培养基,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GH(100 ng/mL)、IGF-Ⅰ(100 ng/mL)和GH(100 ng/mL)+IGF-Ⅰ(100 ng/mL)。培养24 h后,采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法测定κ-酪蛋白基因以及调控乳蛋白合成的关键激酶及调节因子的mRNA表达量,并测定生长激素受体(GH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可以表达GHR和IGF-ⅠRmRNA,各试验组均能显著提高κ-酪蛋白(CSN3)mRNA表达量(P<0.05),但未发现GH和IGF-Ⅰ复合存在累积效应;与对照组相比,GH组有提高E74-样转录因子5(ELF5)mRNA表达量的趋势(P<0.10),而IGF-Ⅰ组显著提高了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核糖体蛋白S6激酶1(rpS6K1)mRNA表达量(P<0.05),GH+IGF-Ⅰ组未呈现加强作用。结果提示,GH和IGF-Ⅰ可能单独通过影响调控乳蛋白合成的关键激酶及调节因子mRNA表达来调节κ-酪蛋白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乳腺上皮细胞 乳蛋白 MRNA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宝英 赵明 +2 位作者 王会信 王芳 丁红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7-51,共5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增殖调控因子,它对许多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为了获得大量的IGF-Ⅰ产品,在测定了IGF-Ⅰ全长序列的基础上,构建了IGF-Ⅰ表达载体pBVIGF,经热诱导表达后,SD...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增殖调控因子,它对许多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为了获得大量的IGF-Ⅰ产品,在测定了IGF-Ⅰ全长序列的基础上,构建了IGF-Ⅰ表达载体pBVIGF,经热诱导表达后,SDS-PAGE分析表明:含有重组表达质粒的菌株可表达出7.6kD的蛋白.研究了不同菌株对IGF-Ⅰ表达的影响.IGF-Ⅰ的表达水平可达15mg/L.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进行了初步纯化和复性研究,Western印迹表明重组蛋白具有IGF-Ⅰ的抗原性.并初步建立了IGF-Ⅰ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大肠杆菌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控制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25羟维生素D_3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分析及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莉 马岩萍 蒋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4046-4050,共5页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危害糖尿病患者视功能,但其发病机制尚有许多不明之处。目的检测并分析血糖控制达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探讨其与D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危害糖尿病患者视功能,但其发病机制尚有许多不明之处。目的检测并分析血糖控制达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探讨其与D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武警新疆总队医院收治且随访3年临床资料齐全的T2DM患者128例,患者3年内血糖控制均达标,根据2002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的国际临床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眼底造影正常患者(对照组)74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NPDR组)31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PDR组)23例。收集并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腹围、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生长激素(GH)、IGF-Ⅰ、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餐后2 h血糖(2 h PG)、餐后2 h C肽(2 h C-P)、25(OH)D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及尿微量清蛋白],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发生DR的影响因素。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腹围、BMI、SBP、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NPDR组患者糖尿病病程短于PDR组(P<0.05)。3组患者FPG、2 h PG、TG、HDL-C、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患者GH、IGF-Ⅰ、LDL-C、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NPDR组患者,FC-P、2 h C-P、25(OH)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NPDR组患者(P<0.05);NPDR组患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OR=1.811,95%CI(1.270,2.632)]、IGF-Ⅰ[OR=1.211,95%CI(1.121,1.380)]、FC-P[OR=1.049,95%CI(1.012,1.098)]、25(OH)D3[OR=1.788,95%CI(1.072,2.102)]和尿微量清蛋白[OR=4.137,95%CI(1.455,11.211)]是T2DM患者发生D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除糖尿病病程、SBP、LDL-C、FC-P及尿微量清蛋白等常见危险因素外,血清25(OH)D3水平偏低及血清IGF-Ⅰ水平偏高也与DR有关,这可能是T2DM患者DR进展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 2型 骨化二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高糖条件下成骨细胞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方颖 袁林 +3 位作者 任广立 王丽萍 朱玉婷 吴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5-320,共6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对高糖条件下成骨细胞骨形成的影响,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对糖尿病性骨病的作用机制。方法:离体实验通过对细胞增殖和矿化的检测,从细胞分子水平评价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对高糖环境下成骨细胞的作用。体内实...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对高糖条件下成骨细胞骨形成的影响,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对糖尿病性骨病的作用机制。方法:离体实验通过对细胞增殖和矿化的检测,从细胞分子水平评价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对高糖环境下成骨细胞的作用。体内实验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分别给予胰岛素(6~8U/d)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30μg/kg.d)治疗,通过X线、组织切片HE染色和四环素双标记的方法观察牙槽骨改建情况。结果:离体实验的结果显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可减少高浓度葡萄糖引起的成骨细胞的异常增殖,促进钙沉积和矿化结节的形成。体内实验研究显示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大鼠拔牙创骨愈合减慢,骨形成减少,牙槽骨高度和牙槽骨骨形成率显著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治疗不仅能控制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还可以增加牙槽骨高度和提高骨形成率。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导致糖尿病大鼠拔牙后骨形成减少、牙槽骨高度降低等病理改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可以促进糖尿病状态下成骨细胞骨形成和矿化,有利于糖尿病大鼠拔牙后骨创愈合和新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成骨细胞 糖尿病 牙槽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骨钙素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宏 吴织芬 +1 位作者 王勤涛 周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6-458,共3页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骨钙素分泌的影响 ,以探讨 IGF- 在人牙周膜细胞向成骨样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牙周膜细胞 ,放免法测定人牙周膜细胞骨钙素分泌量。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IGF...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骨钙素分泌的影响 ,以探讨 IGF- 在人牙周膜细胞向成骨样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牙周膜细胞 ,放免法测定人牙周膜细胞骨钙素分泌量。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IGF- 3.12 5 ng/ ml组、IGF- 6 .2 5 0 ng/ ml组、IGF- 12 .5 0 0 ng/ ml组、IGF- 2 5 .0 0 0 ng/ m l组。结果 :在含 β-甘油磷酸钠和 L -抗坏血酸的条件下 ,人牙周膜细胞体外培养可产生并分泌骨钙素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骨钙素分泌增加 ,在第 3周时分泌量达最大。加入生长因子 IGF- ,骨钙素分泌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结论 :IGF- 可增加人牙周膜细胞骨钙素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骨钙素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余宗阳 欧阳学农 +2 位作者 杜建 季天海 李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638-640,共3页
背景与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是多种生长因子调控枢纽,在细胞生长、分化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IGF-ⅠR在肿瘤组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并在肿瘤细胞分化分裂、增殖凋亡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 背景与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是多种生长因子调控枢纽,在细胞生长、分化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IGF-ⅠR在肿瘤组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并在肿瘤细胞分化分裂、增殖凋亡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的IGF-ⅠR水平,Fisher精确检验和CMH检验对不同组织的染色结果和反应强度进行比较,Spearman相关分析IGF-ⅠR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IGF-ⅠR以细胞膜及胞质混合型表达为主。NSCLC组织阳性表达率占82.54%,其中强阳性表达占36.51%(23/63),正常肺组织以不表达或弱阳性表达为主。相关分析表明:IGF-ⅠR表达与分化程度密切相关,rs值为-0.41950,P=0.0006。结论:IGF-ⅠR表达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分化这一环节在NSCLC发生、发展、恶性表型的维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分化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被引量:5
8
作者 苑春莉 王医术 +4 位作者 盛辉 李荷莲 马宁 王筱璐 曾晓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7-569,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受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常规S-P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17例)、异位子宫内膜(30例)进行IGF-Ⅰ及其受体的检测,取2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受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常规S-P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17例)、异位子宫内膜(30例)进行IGF-Ⅰ及其受体的检测,取2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IGF-Ⅰ及其受体在3组子宫内膜的腺细胞强表达,IGF-Ⅰ在3组子宫内膜间质弱表达,IGF-Ⅰ受体在子宫内膜间质不表达。IGF-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的表达均强于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P<0.01)。IGF-Ⅰ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的表达强于其在位子宫内膜和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P<0.01)。结论:IGF-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受体 IGF1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孙思 刘隽 +5 位作者 周咏明 熊芳 李玥莹 刘伟 王萍 黄士昂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9-592,共4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ⅠR)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中的表达特点及抗IGF-ⅠR单克隆抗体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作用。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细胞和HL-60细胞表面IGF-ⅠR的表达,并用鼠抗人IGF-...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ⅠR)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中的表达特点及抗IGF-ⅠR单克隆抗体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作用。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细胞和HL-60细胞表面IGF-ⅠR的表达,并用鼠抗人IGF-ⅠR单克隆抗体(IGF-ⅠRMAb)作用于HL-60细胞,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IGF-ⅠR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和HL-60细胞普遍表达,原始细胞比例越高,IGF-ⅠR表达越强(P<0.01)。0.001~10.000μg/ml的IGF-ⅠRMAb可抑制HL-60细胞生长,且随时间的延长和药物剂量的增大,这种抑制作用更加明显(P<0.05)。0.001~10.000μg/ml浓度范围内,IGF-ⅠRMAb诱导HL-60细胞的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增高,但对HL-60细胞周期无显著影响。结论IGF-ⅠR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普遍表达,IGF-ⅠR的高表达可能与细胞的恶性转化和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有密切关系。IGF系统对肿瘤细胞的促增殖及抗凋亡作用能被IGF-ⅠR单克隆抗体所阻断,IGF-ⅠR有可能成为抗白血病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 急性白血病 抗体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α链靶向阻断对肺腺癌细胞SPC-A-1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余宗阳 杜建 +2 位作者 兰凤华 欧阳学农 李慧忠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α链靶向阻断对肺腺癌细胞SPC A 1的影响。方法 :应用亲和层析柱和杂交瘤技术分离和提取IGFⅠRα链单克隆抗体 (IGFⅠR αMab)。将实验细胞株SPC A 1细胞分为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 ,实验组给予 2 0、4 0...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α链靶向阻断对肺腺癌细胞SPC A 1的影响。方法 :应用亲和层析柱和杂交瘤技术分离和提取IGFⅠRα链单克隆抗体 (IGFⅠR αMab)。将实验细胞株SPC A 1细胞分为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 ,实验组给予 2 0、4 0、6 0、80、10 0、12 0、14 0、16 0、180、2 0 0ng/ml不同浓度的IGFⅠR αMab干预。分别于第 0、2 4、4 8、72小时取出一块培养板进行检测。观察不同浓度、干预时间对SPC A 1MTT曲线、细胞形态学、超微结构、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IGFⅠR αMab干预后细胞凋亡明显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 ,凋亡指数 (% )分别为 10 .5 2± 2 .6 6vs5 .73± 1.88(P =0 .0 0 9)。细胞增殖率受到抑制。 0~ 16 0ng/ml浓度范围内 ,随着抗体浓度的降低 ,其抑制率相应下降 ,存在明显的剂量 反映关系。当抗体浓度大于 2 0 0ng/ml时 ,增大浓度其抑制率未见明显提高 (约 80 %~ 85 %范围 )。结论 :本研究提取的IGF1 αR单克隆抗体对IGF1Rα链具有较好亲和力。通过靶向阻断IGF1R中的α链功能对抑制SPC A 1肺腺癌细胞株增殖、促进凋亡在体外是可行的 ;提示针对IGF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 单克隆抗体 细胞株 靶向治疗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保护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免于凋亡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晋菊 丁碧蓝 +4 位作者 许晓玲 张剑凯 黄颖 李涛 吴柱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85-1589,共5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机制在胰岛素样生长因Ⅰ(IGF-Ⅰ)保护心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过氧化氢处理诱导凋亡,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法和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形态的改变,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cas... 目的:探讨线粒体机制在胰岛素样生长因Ⅰ(IGF-Ⅰ)保护心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过氧化氢处理诱导凋亡,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法和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形态的改变,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caspase-3活性测定、DNA-ladder分析和Hoechst 33258染色方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过氧化氢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siRNA下调Kruppel样因子9(KLF9)48 h后,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率明显降低,由对照组的(24.0±1.6)%,降为IGF-Ⅰ处理组的(18.3±1.2)%和KLF9下调组的(15.2±1.2)%;线粒体形态明显改善;DNA片段化改善;caspase-3活性降低,与对照组相比IGF-Ⅰ处理组降低(1.30±0.28)倍,KLF9下调组降低(1.31±0.43)倍;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显示细胞凋亡率对照组为(42.5±1.8)%,IGF-I处理组为(22.4±4.2)%,KLF9下调组为(32.5±3.5)%;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显示凋亡小体减少,KLF9下调组与IGF-I的抗心肌细胞凋亡效果相似。结论:IGF-I通过下调KLF9表达改善线粒体功能,保护心肌细胞免于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Kruppel因子9 线粒体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罗云纲 刘晓秋 +1 位作者 朱孝民 阎晓冬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29-832,共4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增殖能力的影响,为牙周组织改建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本实验室自行制备生长状态良好的转染IGF-Ⅰ的PDLF和未转染IGF-Ⅰ的PDLF,分别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制成细胞悬...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增殖能力的影响,为牙周组织改建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本实验室自行制备生长状态良好的转染IGF-Ⅰ的PDLF和未转染IGF-Ⅰ的PDLF,分别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经计数后进行接种并计数,绘制成细胞生长曲线,比较2种细胞生长速度的差异;用0.25%胰蛋白酶分别消化转染和未转染IGF-Ⅰ的PDLF,培养后采用MTT法测定A值,并比较2种细胞增殖活性的差异;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比色法检测比较转染和未转染IGF-Ⅰ的PDLF的ALP活性。结果:细胞生长曲线显示转染IGF-Ⅰ的PDLF的生长速度高于未转染IGF-Ⅰ的PDLF,差异有显著性(P<0.05);转染IGF-Ⅰ的PDLF的增殖能力及ALP活性高于未转染IGF-Ⅰ的PDLF,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IGF-Ⅰ可能通过PDLF发挥其调节牙周组织改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脑复聪对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富苏 张孟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77-680,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寻找有效的治疗用药。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脑复聪高、中、低剂量治疗组。通过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于8周后取脑组织... 目的探讨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寻找有效的治疗用药。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脑复聪高、中、低剂量治疗组。通过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于8周后取脑组织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模型组水迷宫的潜伏期较正常组延长(P<0.01),海马CA1区内IGF-Ⅰ阳性细胞数目减少(P<0.01);脑复聪治疗组大鼠的水迷宫潜伏期均短于模型组(P<0.01),且与脑复聪剂量呈负相关(P<0.01),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内IGF-Ⅰ阳性细胞数目均增多(P<0.01),且与脑复聪剂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存在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及海马CA1区IGF-Ⅰ含量的减少,而海马CA1区IGF-Ⅰ含量的减少可能是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的机制之一;脑复聪可改善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CA1区IGF-Ⅰ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复聪 糖尿病 认知功能障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三维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和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剑宏 王秋根 +3 位作者 张秋林 陆晴友 王万宗 张素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8-421,共4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 -Ⅰ)对藻酸盐凝胶三维培养条件下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机械与酶消化的方法获得均一性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在单层培养条件下增殖至P2代;将P2代细胞高密度条件下转入藻酸盐凝胶培养介质,进行三...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 -Ⅰ)对藻酸盐凝胶三维培养条件下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机械与酶消化的方法获得均一性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在单层培养条件下增殖至P2代;将P2代细胞高密度条件下转入藻酸盐凝胶培养介质,进行三维培养,另一组在进行三维培养的同时,在培养液中加入IGF -Ⅰ50 ng/ml,绘制各组细胞生长曲线,并与单层培养对照组细胞进行比较。将培养细胞行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 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进行不同浓度IGF- Ⅰ作用下的三维培养软骨细胞MTT检测,观察0、25、50、75、100 ng/ml IGF0 Ⅰ对三维培养软骨细胞各时间点的促增殖作用。结果:IGF 0Ⅰ可明显刺激三维培养条件下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及集落形成;不同浓度的IGF 0Ⅰ均可促进关节软骨细胞增殖,以50 ng/ml浓度时D490值最高。培养6周后从凝胶体系中收获细胞的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表达水平较转入三维体系前未见降低。结论:IGF Ⅰ可明显刺激藻酸盐三维培养条件下的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及集落形成,且细胞表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关节 软骨细胞 三维培养 藻酸盐 细胞增殖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育年龄妇女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的周期性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丹青 石一复 董明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 IGF-I)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1 ( IGFBP-1 ) ,在正常月经周期妇女体内变化以及和性激素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 EL ISA法和 RIA法 ,测定 3 4例正常月经周期妇女月经期 (周期第 3 d)、增生晚期 (周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 IGF-I)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1 ( IGFBP-1 ) ,在正常月经周期妇女体内变化以及和性激素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 EL ISA法和 RIA法 ,测定 3 4例正常月经周期妇女月经期 (周期第 3 d)、增生晚期 (周期第 1 3 d)、黄体期 (周期第 2 3 d)血清 IGF-I和IGFBP-1 ,以及雌二醇 ( E2 )和孕酮 ( P)浓度。结果 :IGF-I浓度在增生晚期 ( 1 1 4.9± 2 3 .1 ) μg/ L及黄体期 ( 1 2 6.6± 2 7.1 )μg/ L ,显著高于月经期 ( 1 0 4.1± 1 5 .4)μg/ L ,P均 <0 .0 5 ,而增生晚期和黄体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IGFBP-1浓度在增生晚期 ( 4.5± 1 .8) μg/ L 显著高于黄体期( 2 .3± 0 .9) μg/ L 及月经期 ( 2 .5± 1 .1 ) μg/ L,P均 <0 .0 1 ,而黄体期和月经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相关性分析表明 ,增生晚期血清 IGF-I浓度与 E2 有显著相关性 ( r=0 .5 9,P<0 .0 1 )。结论 :血清 IGF-1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IGFBP-1 月经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CLC患者术后循环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降低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付圣灵 廖永德 +3 位作者 游良琨 具晟 陈广 付向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67-670,共4页
背景与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与多种肿瘤进展有关,但其在肺癌进展中的作用尚未阐明,本研究旨在从检测围手术期循环血中IGF-Ⅰ水平变化这一角度,探讨循环血IGF-Ⅰ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背景与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与多种肿瘤进展有关,但其在肺癌进展中的作用尚未阐明,本研究旨在从检测围手术期循环血中IGF-Ⅰ水平变化这一角度,探讨循环血IGF-Ⅰ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定量检测80例原发性NSCLC和45例肺良性疾病患者术前及术后第7天循环血中IGF-Ⅰ的含量,分析围手术期循环血中IGF-Ⅰ水平变化与NSCLC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循环血中IGF-Ⅰ的水平在肺良性疾病组中,术后显著升高[(12±4)ng/mL比(19±6)ng/mL,P=0.0346];而在NSCLC组中,则是术后降低[(22±9)ng/mL比(18±6)ng/mL,P=0.0030];降低程度在肿瘤直径≥3cm组[(25±8)ng/mL比(15±8)ng/mL,P=0.0051]、伴局部淋巴结转移组[(26±8)ng/mL比(16±7)ng/mL,P=0.0131]、晚期组[(24±9)ng/mL比(19±7)ng/mL,P=0.0092]和低分化组[(22±6)ng/mL比(14±6)ng/mL,P<0.0001]中尤其显著。结论:IGF-Ⅰ可能以自分泌和(或)旁分泌方式在NSCLC恶性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促进作用。检测循环血中IGF-Ⅰ水平对辅助判断NSCLC恶性程度和分期可能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与生长发育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宋姗姗 王雷 +2 位作者 荣敏 邢秀梅 杨福合 《特产研究》 2015年第2期61-64,共4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IR)是一种跨膜酪氨酸蛋白受体,与胰岛素受体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同源性。其广泛分布于机体的大部分组织,如大脑、肾脏、心脏、肺,在肝脏中分布最多。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可以调节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IR)是一种跨膜酪氨酸蛋白受体,与胰岛素受体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同源性。其广泛分布于机体的大部分组织,如大脑、肾脏、心脏、肺,在肝脏中分布最多。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可以调节体细胞有丝分裂、增殖和抗凋亡等。本文主要阐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结构、功能及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血管内生长因子和甲胎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振增 燕善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0-72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方法测量3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患者组)血清VEGF含量,放射免疫...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方法测量3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患者组)血清VEGF含量,放射免疫法测量IGF-Ⅰ、AFP含量,并与35例健康人(正常组)作比较。结果:患者组患者介入治疗前血清IGF-Ⅰ、VEGF和AFP含量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组(P<0.01),患者组介入治疗后4周皆已接近正常。介入治疗12周再测,未复发者仍然接近正常水平,复发者又恢复至治疗前水平。结论: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IGF-Ⅰ、VEGF和AFP水平的变化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内生生长因子 甲胎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孟祥伟 张焱如 芒来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年第6期31-32,40,共3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简称IGF-Ⅰ)是与胰岛素结构相似并具有细胞分化和增殖功能的多肽,其生物学活性受IGF-Ⅰ受体及胰岛素结合蛋白的调节。IGF-Ⅰ具有调控细胞凋亡、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调节骨骼肌生长和修...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简称IGF-Ⅰ)是与胰岛素结构相似并具有细胞分化和增殖功能的多肽,其生物学活性受IGF-Ⅰ受体及胰岛素结合蛋白的调节。IGF-Ⅰ具有调控细胞凋亡、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调节骨骼肌生长和修复、保护神经系统等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作用方式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巴马长寿人群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韦宏旷 农清清 +6 位作者 覃健敏 张志勇 何敏 何灏逾 覃健 范誉 郭尧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50-1353,共4页
目的探讨广西巴马长寿人群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5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西巴马长寿区抽取160名长寿老人(90-110岁)作为长寿组,另抽取一般地区健康青壮年人(20-50岁)102名作为青壮年对... 目的探讨广西巴马长寿人群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5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西巴马长寿区抽取160名长寿老人(90-110岁)作为长寿组,另抽取一般地区健康青壮年人(20-50岁)102名作为青壮年对照组。测量其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GF-Ⅰ水平,利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析长寿老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IR)基因3174位点多态性,并对长寿老人血清IGF-Ⅰ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长寿组血清IGF-Ⅰ水平低于青壮年对照组(114.0±31.5)μg/L与(140.7±37.3)μg/L,F=6.321,P〈0.05。长寿组中,GG、GA和AA基因型携带者血清IGF-Ⅰ水平分别为(115.3±30.4)μg/L、(112.1±34.5)μg/L及(113.24-27,3)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30,P=0.38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GF-Ⅰ与体质指数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与性别、年龄、民族、臀围、腰围、血压、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无直线相关关系。结论广西巴马长寿人群血清IGF-Ⅰ水平明显低于青壮年人。长寿人群IGF-IR基因3174位点多态性可能对其血清IGF-Ⅰ表达无影响,血清IGF-Ⅰ水平与体质指数及血清HDL-C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长寿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