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芩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对肠道菌群构成、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水平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曹敏 薛俊 +2 位作者 董荞菁 俞丹 张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92-2795,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芩汤辅助西药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构成、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水平影响。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 目的:探讨黄芩汤辅助西药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构成、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水平影响。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基础西药治疗基础上加黄芩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肠道菌群构成情况、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水平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50%>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黄芩汤可以明显的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肠道菌群构成的结果提示,黄芩汤改变糖尿病患者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两种细菌的构成。进一步对两组患者的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水平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发现,黄芩汤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的上调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的下调均起到了加速的作用。结论:黄芩汤可能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构成改善2型糖尿病,同时可改善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水平 肠道菌群 黄芩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和胰岛素表现其功能的结构和分子基础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萍 冯佑民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25-528,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关于IGFⅠ和胰岛素表现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和分子基础研究进展.IGFⅠ和胰岛素是胰岛素家族中的2 个重要成员, 两者的分子结构高度同源, 两者的受体相似且属同一家族, 两者的生理功能可彼此交叉, 但各自具... 综述了近年来关于IGFⅠ和胰岛素表现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和分子基础研究进展.IGFⅠ和胰岛素是胰岛素家族中的2 个重要成员, 两者的分子结构高度同源, 两者的受体相似且属同一家族, 两者的生理功能可彼此交叉, 但各自具有主要的生理功能.IGFⅠ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细胞生长, 胰岛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代谢. 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及其表现的基础是分子结构及参与功能表现的诸多分子, 如受体、信号分子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受体 信号分子 信号转导 IGF-Ⅰ 生理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诱捕分子在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朝莉 钟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肪细胞内异常胰岛素信号转导与核因子(NF)-κB活化的关系;研究NF-κB靶向诱捕分子(NF-κBdecoy)在体外对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取T2DM患者及非糖尿病患者腹部皮下脂肪组织进行原代培养,用免疫沉淀法及蛋...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肪细胞内异常胰岛素信号转导与核因子(NF)-κB活化的关系;研究NF-κB靶向诱捕分子(NF-κBdecoy)在体外对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取T2DM患者及非糖尿病患者腹部皮下脂肪组织进行原代培养,用免疫沉淀法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两组脂肪细胞内胰岛素刺激后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酪氨酸磷酸化及Akt-Ser473磷酸化程度,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测定两组脂肪细胞内NF-κB的活性;脂质体瞬时转染法将NF-κBdecoy分子转入T2DM患者脂肪细胞内,再检测转染后上述胰岛素信号分子及NF-κB的活性。结果T2DM患者脂肪细胞内IRS-1酪氨酸磷酸化及Akt-Ser473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NF-κB的活性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1);转染NF-κBdecoy分子后T2DM患者脂肪细胞内NF-κB的活性较转染前明显降低(P<0.05),IRS-1酪氨酸磷酸化及Akt-Ser473磷酸化水平较转染前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T2DM患者的腹部皮下脂肪细胞存在胰岛素抵抗(IR)和NF-κB过度活化;NF-κB靶向诱捕分子体外能部分逆转胰岛素抵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皮下脂肪组织 胰岛素抵抗作用 信号转导分子 NF-ΚB 2型糖尿病 糖尿病患 诱捕 酪氨酸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老及相关疾病与细胞信号转导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任超 张利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2-15,19,共5页
概述了衰老及相关病变与细胞信号转导障碍或异常的密切关系。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环境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信息联系 ,信号转导途径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可引起细胞生长失控 ,进而引起病变。因而了解细胞衰老机理和信号转导途径 ... 概述了衰老及相关病变与细胞信号转导障碍或异常的密切关系。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环境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信息联系 ,信号转导途径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可引起细胞生长失控 ,进而引起病变。因而了解细胞衰老机理和信号转导途径 ,从分子水平上认识、预防和治疗疾病有着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衰老 细胞信号转导 信号转导途径 相关疾病 预防和治疗 细胞生长 病变 分子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GF BB、MAPK信号通路在切应力调控血管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
5
作者 姜晓华 齐颖新 +2 位作者 姜隽 纪素英 姜宗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切应力 调控 血管细胞 信号通路 重组蛋白 信号转导分子 表达水平 细胞增殖能力 增殖过程 重建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lecular Cloning of IGFBP-1 Gene and Developmental Expression of Its mRNA in Different Tissues of Nanjiang Mongolian Gazelles
6
作者 LI Li LI Qiu +3 位作者 WANG Lin-jie CAO Jia-xuet ZHANG Hong-ping DU Li-xin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12期1-6,共6页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al expression patterns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 1 (IGFBP-1) gene in different tissues of postnatal Nanjiang Mongolian Gazelles....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al expression patterns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 1 (IGFBP-1) gene in different tissues of postnatal Nanjiang Mongolian Gazelles. Samples of heart, liver, spleen, lung, longissimus dorsi, semimembranosus, m. triceps brachii and biceps muscle of thigh were collected from a total of 36 Nanjiang Mongolian Gazelles at the age of 0, 15, 30, 60, 90 and 120 days after birth (3 males and 3 females at each age). The CDS was sequenced and ontogeny of mRNA levels of IGFBP-1 were measur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RT-PCR. The size of IGFBP-1 ORF was 792 bp encoding 263 amino acid residues, and displayed higher nucleotide/amino acid sequence identities with other ruminants compared to non-ruminants. The levels of IGFBP-1 mRNA in liver were highest (P<0.01), levels were medium in lung, spleen and heart, and the lowest in the muscle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muscles (P>0.05). Thre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IGFBP-1 mRNA during postnatal growth from birth to day 60 were found: consistently decreasing (liver), fluctuating as increasing then decreasing (heart) or as decreasing then increasing then decreasing (spleen, lung and muscl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GFBP-1 gene is highly conserved among species, and liver has the highest express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IGFBP-1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early postnatal growth and is expressed in a developmental-tissue-dependent man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1基因 MRNA水平 组织发育 分子克隆 蒙古 南疆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