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炭对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肥力及胡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殷明 高玉红 +6 位作者 徐鹏 晁长艳 吴兵 剡斌 王一帆 卢培娜 刘宏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63-1573,共11页
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为探明生物炭在甘肃省冷凉旱作农业区胡麻生产上应用的潜力与价值,本文采用田间裂区设计,基于3年定位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单作胡麻、单作豌豆和胡麻||豌豆间作)与生物... 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为探明生物炭在甘肃省冷凉旱作农业区胡麻生产上应用的潜力与价值,本文采用田间裂区设计,基于3年定位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单作胡麻、单作豌豆和胡麻||豌豆间作)与生物炭添加(0、10和20 t·hm^(−2))对农田土壤肥力状况及胡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不施生物炭,施用生物炭总体可以提升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综合肥力指数,间作模式配施20 t·hm^(−2)生物炭时,这些指标的表现总体最优。施用生物炭提高了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胡麻和豌豆产量在单作模式下的增幅分别为5.85%~7.25%和12.04%~16.86%,在间作模式下的增幅分别为9.64%~19.79%和14.47%~19.78%;间作系统土地当量比>1,土地利用率提高,间作优势显著。施用生物炭提高了间作系统胡麻含油率和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降低了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含量。通径分析表明,土壤pH、碱解氮和速效钾对作物产量的间接影响大于直接影响,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对作物产量的直接影响大于间接影响。综上所述,连续3年施用生物炭后,施用20 t·hm^(−2)生物炭处理土壤肥力总体有所提高,但作物产量和品质较施用10 t·hm^(−2)生物炭有所降低。因此,连续多年添加生物炭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但过多的生物炭累积会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胡麻||豌豆间作系统 土壤肥力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和根间互作对密植大麦间作豌豆氮素利用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利立 朱永永 +2 位作者 赵彦华 殷文 柴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0-210,共11页
针对禾豆间作密植机理研究薄弱问题,以大麦间作豌豆为研究对象,设施氮[不施氮:0 mg(N)·kg?1(土);施氮:100 mg(N)·kg?1(土)]、隔根(不隔根、隔根)和密度[低密度:15株(大麦)·盆?1;高密度:25株(大麦)·盆?1]3个参试因子... 针对禾豆间作密植机理研究薄弱问题,以大麦间作豌豆为研究对象,设施氮[不施氮:0 mg(N)·kg?1(土);施氮:100 mg(N)·kg?1(土)]、隔根(不隔根、隔根)和密度[低密度:15株(大麦)·盆?1;高密度:25株(大麦)·盆?1]3个参试因子,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施氮和根系分隔对密植间作群体氮素竞争互补关系和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禾豆间作密植和氮素高效利用提供调控依据。结果表明:1)施氮、根间互作和增加大麦密度均可提高大麦||豌豆间作群体的吸氮量,其中施氮较不施氮处理提高33.8%,不隔根处理较隔根处理提高81.1%,高密度较低密度处理提高4.2%;根间互作在低氮条件下对间作吸氮量的贡献相对较高,不施氮和施氮条件下,根间互作提高间作吸氮量的比例分别为92.4%和11.0%;根间互作条件下增大大麦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间作群体吸氮量。2)大麦为氮素竞争优势种,密植使大麦氮素竞争比率显著提高,施氮能弱化大麦氮素竞争比率,抽穗期大麦相对于豌豆的氮素竞争优势达到最大值。3)根间互作使大麦、豌豆籽粒氮含量在施氮条件下分别提高126.7%、26.9%,不施氮时分别提高188.5%、46.5%,且施氮水平和根间作用方式对间作籽粒氮含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4)高密度大麦和根间互作可显著提高间作群体的氮肥利用率,根间互作条件下增加大麦密度使间作群体氮肥利用率提高59.8%;大麦相对于豌豆的氮素竞争比率与间作群体氮肥利用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本研究表明,施氮、根间作用与大麦密度对大麦||豌豆间作氮素利用呈显著的交互作用,适宜的施氮量和充分的根间作用是支撑间作密植、优化种间对氮素的竞争关系,最终提高群体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间作豌豆系统 根间互作 施氮量 吸氮量 氮肥利用率 氮素竞争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