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33例临床病理分析
1
作者 夏轶 郑舒静 +4 位作者 熊佶 杜尊国 胡小木 胡星 张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6-479,共4页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D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33例DNT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Olig2、NeuN、Syn、GFAP、IDH1、CD34、BRAF V600E、H3K27M和K...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D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33例DNT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Olig2、NeuN、Syn、GFAP、IDH1、CD34、BRAF V600E、H3K27M和Ki67的表达,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3例中可随访28例,其中女性10例,男性18例;发病年龄4~57岁,平均24.97岁;临床以难治性癫痫为常见症状。DNT主要发生在幕上区域,以皮层为主。肿瘤大多界限清楚,呈分叶状、囊性或囊实性结构。镜检:DNT主要由少突胶质样细胞、漂浮在黏液基质中的神经元和增生星形胶质细胞组成,偶见钙化,未见坏死或微血管增生。免疫表型:神经元表达NeuN、Syn,少突胶质样细胞表达Olig2,增生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FAP,p53多为野生型,Ki67增殖指数较低(多数<4%)。结论DNT是一种良性混合性胶质神经元肿瘤,病理诊断需结合影像学特点、镜下形态、免疫组化结果及必要的分子检测,手术完整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鉴别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MR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朱明旺 赵殿江 +2 位作者 杜铁桥 王丽宁 张旭妃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分析脑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ET)的MR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NET的MR影像改变,重点包括肿瘤部位,形态,信号改变等。结果 14例DNET中位于额叶7例,颞叶5例,顶叶2例。病变以累及大脑皮层为主,表现为较... 目的分析脑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ET)的MR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NET的MR影像改变,重点包括肿瘤部位,形态,信号改变等。结果 14例DNET中位于额叶7例,颞叶5例,顶叶2例。病变以累及大脑皮层为主,表现为较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FLAIR像呈低信号,病变边缘见FLAIR像高信号影环绕。9例病变为三角形或楔形,5例可见肿瘤沿脑皮层分布。10例病变内可见多发大小不等圆形囊性结构。7例病变浅表者均可见病变邻近颅骨骨质吸收、变薄。13例患者病变无强化,12例扩散加权像中11例患者表现为低信号影。结论 DNET具有比较典型MR影像学改变,病变形态、信号、囊变影像改变有助于正确诊断DN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认识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敏 陈涓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2-514,共3页
关键词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 良性肿瘤 肿瘤组织 胶质肿瘤 DNT WHO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康健 史继新 +2 位作者 王汉东 吴波 印红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10期798-798,800,F003,共3页
关键词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手术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1例
5
作者 刘占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2-922,共1页
关键词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脑CT增强 MR增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6
作者 韩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30-30,共1页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WHOⅠ级)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良性肿瘤,属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范畴。1988年由Daumas-Duport等首次命名。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好发于大脑皮质,颞叶最为多见,其次为额叶,基底节、脑室、脑干、小...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WHOⅠ级)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良性肿瘤,属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范畴。1988年由Daumas-Duport等首次命名。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好发于大脑皮质,颞叶最为多见,其次为额叶,基底节、脑室、脑干、小脑、透明隔和胼胝体等亦有报道,肿瘤生长缓慢,临床主要表现为难治性癫,预后良好,术前明确诊断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良性肿瘤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何晓顺 焦伟娟 +3 位作者 郭凌川 黄山 吴玉锦 黄仁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22-827,共6页
背景与目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DNT)是一种少见的良性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市立医院2009年3月—2021年... 背景与目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DNT)是一种少见的良性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市立医院2009年3月—2021年1月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6例DNT患者的资料,归纳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结果:患者以不同程度的肢体抽搐、癫痫样发作为主要症状。肿瘤位于颞叶4例,顶叶1例,额叶1例。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主要表现为囊性病灶,其内可见分隔及“三角征”或T1低信号,T2高信号,周围水肿不明显。光镜下肿瘤由特征性的胶质神经元成分构成,间质黏液样变性,以少突胶质样细胞为主,可呈束状、巢状、微囊状分布,其间散在单个的神经元或增生的星形胶质细胞,局灶可见砂粒体样钙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神经元NeuN(+)、Syn(+)、MAP2(+),少突胶质样细胞Olig-2(+)、S-100(+),增生的星形胶质细胞GFAP(+),P53野生型表达,Ki-67≤2%。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未进行放疗或化疗。5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1例于术后3年癫痫复发。结论:DNT是一种手术可治愈的肿瘤,联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可确诊,无需放疗和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影像学特征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8
作者 许威 杨天权 +3 位作者 韩勇 王杭州 陈民 王勇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83-386,共4页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DNE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患儿临床资...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DNE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患儿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分类、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5例患儿中4例表现为癫痫发作,1例表现为头痛、嗜睡等脑积水症状。术前CT和磁共振检查诊断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按影像学特点分类并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根据影像学特点,5例中DNET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1例。1例Ⅰ型患儿行单纯额叶病灶切除术;2例Ⅱ型患儿行颞叶病灶+前内侧颞叶切除术;1例Ⅱ型患儿病灶侵犯功能区及基底节区,予病灶大部切除术;1例Ⅲ型患儿病灶位于脑室内,行脑室镜下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8~14个月,5例患儿Engel分级均为Ⅰ级,1例脑积水患儿术后症状改善。结论DNET患儿常表现为癫痫,也可表现为脑积水等症状,临床表现与影像学分型相关,大部分患儿经单纯肿瘤切除或包含肿瘤的脑叶切除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诊断 治疗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被引量:3
9
作者 金梅 朱先理 祝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98-398,I054,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0岁,因头痛头晕1月余,伴视力下降入院。MRI示右大脑半球额颞深部及岛叶丘脑有一较大肿块,内有分隔,伴多个小囊腔形成,边缘区可环形增强,诊断为右颞胶质瘤。术中见肿瘤范围较大,几乎累及整个额颞叶,...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0岁,因头痛头晕1月余,伴视力下降入院。MRI示右大脑半球额颞深部及岛叶丘脑有一较大肿块,内有分隔,伴多个小囊腔形成,边缘区可环形增强,诊断为右颞胶质瘤。术中见肿瘤范围较大,几乎累及整个额颞叶,质嫩胶冻状,有囊腔形成,边界欠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神经上皮 胚胎发育不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捷 王东东 申玉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掌握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ET)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36例DNET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评估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36例患者男女比例为22∶14,发病率20岁以下为50%,30岁以下比例达80.... 目的:掌握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ET)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36例DNET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评估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36例患者男女比例为22∶14,发病率20岁以下为50%,30岁以下比例达80.56%;所有病例均为单发,58.3%位于颞叶,25%位于额叶;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T2-FLAIR失配征28例,增强扫描5例病灶壁结节强化;MRI分型:Ⅰ型类囊性24例,Ⅱ型结节状5例,Ⅲ型发育异常样7例。结论:DNET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性,磁共振对DNET术前分型具有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磁共振 T2-FLAIR失配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请您诊断》病例69答案: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11
作者 王佳 吕晶 +2 位作者 杜柏林 孙志华 张云亭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1期1284-1285,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男,28岁,因发作性肢体抽搐伴意识障碍10年,加重2年入院。
关键词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病例资料 诊断 意识障碍 肢体抽搐 发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性肿瘤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庆 张亚卓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4-235,共2页
关键词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诊断 外科治疗 临床特点 流行病学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发育不良性胶质神经上皮肿瘤病理和影像分析(附7例报告)
13
作者 吴晔 詹仁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17-521,共5页
目的探讨罕见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胚胎发育不良性胶质神经上皮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7例外科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胚胎发育不良性胶质神经上皮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 目的探讨罕见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胚胎发育不良性胶质神经上皮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7例外科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胚胎发育不良性胶质神经上皮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方法、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肿瘤4例位于颞叶,2例位于额叶,1例位于侧脑室及三脑室。具有特征性的"三角征"、"脑回征"等影像学表现和"特异性胶质神经元成分"的病理学表现。全部病例经显微手术治疗,随访1至10年,癫痫控制良好,肿瘤未见复发及转移,效果满意。结论胚胎发育不良性胶质神经上皮肿瘤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异性胶质神经元成分"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不良性胶质神经上皮肿瘤 病理 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内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MRI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武春雪 高培毅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目的:探讨脑内胚胎发育不良神经上皮瘤(DNET)与幕上皮层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MRI影像表现对鉴别两种疾病的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DNET 35例及低级别星形细胞瘤33例,分别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各种MRI表现(采用评分法)进行分析,采用... 目的:探讨脑内胚胎发育不良神经上皮瘤(DNET)与幕上皮层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MRI影像表现对鉴别两种疾病的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DNET 35例及低级别星形细胞瘤33例,分别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各种MRI表现(采用评分法)进行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 U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诊断DNET的回归方程。由一位高年资及一位低年资神经放射医师在数据分析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阅片,分析其诊断准确性及两次的变化。结果:DNET组平均年龄为(19.09±1.95)岁,明显低于低级别星型细胞瘤组的(32.58±2.32)岁,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Z=-4.09);两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Z=-0.93);DNET组病变最大径为(3.57±0.25)cm,低级别胶质瘤组为(4.28±0.30)cm,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t=-1.84);DNET组病变表现为多囊或脑回样结构、三角征、边界清晰、T2WI信号较高、瘤内分隔、无瘤周水肿或占位效应等征象的例数(分值分别为32、16、33、45、14和0)均高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组(分值为12、3、20、65、1和1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Z=-4.71~-1.62,P均<0.05);而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出现明显强化者(18分)要多于DNET(3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Z=-2.0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形态、三角征、边界、T2WI信号、瘤周水肿或占位效应这6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P值均<0.05)。了解这些数据后高年资及低年资医师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1%和82.9%)均高于了解前(分别为77.1%和65.7%),其中低年资医师的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Z=2.95)。结论:DNET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MRI影像鉴别诊断诸多因素中,当患者年龄较小(<24.5岁)、病变可观察到多囊或脑回样结构、可见三角征、边界清晰、T2WI呈高信号以及无瘤周水肿或占位效应时,诊断更倾向于DNET,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将有助于提高DNET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星形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福林 汪寅 +3 位作者 陈宏 陈衔城 吴劲松 周良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 增进对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 (dysemhryoplasticneroepithelialtumors,DNT)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 方法 复习 9例DNT的临床表现、放射学、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结果  9例均为 2 0岁以前发病 ,以癫痫小发作为主要表现 ... 目的 增进对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 (dysemhryoplasticneroepithelialtumors,DNT)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 方法 复习 9例DNT的临床表现、放射学、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结果  9例均为 2 0岁以前发病 ,以癫痫小发作为主要表现 ,肿瘤均位于大脑皮层内 ,影像学均无占位效应和瘤周水肿。组织病理学上 ,皮层内“特异性胶质神经元成分”呈结节状分布 ,例 1、4~ 9为单纯型 ,例 2、3为复合型。随访 :例 1术后 5年无复发 ,例 3术前 2年病灶无变化 ,另 7例仍在随访中。结论 DNT是以 2 0岁前起病、难治性癫痫小发作、由“特异性胶质神经元成分”构成皮层发育不良灶为特征的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可被CT或MRI发现而确诊 ,绝大多数病例手术切除不复发 ,预后良好。复合型中极少数病例的胶质瘤成分有复发和恶变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 胚胎发育不 神经上皮 复发 临床病理分析 发作 随访 结论 复合型 复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磁图描记联合术中唤醒用于显微镜下切除功能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韬 李文玲 +5 位作者 武江 赵文清 康进生 杜亚丽 董长征 岳向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总结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描记与术中唤醒联合应用切除功能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ysembr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DNT)的经验。方法根据MEG结果大体确定功能区范围,在唤醒麻醉下应用术中皮质电刺激刺... 目的总结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描记与术中唤醒联合应用切除功能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ysembr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DNT)的经验。方法根据MEG结果大体确定功能区范围,在唤醒麻醉下应用术中皮质电刺激刺激相应区域皮质,明确功能区和DNT边界。在显微镜下切除DNT 4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4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无功能区损害。长期随访未出现癫发作及DNT复发。结论联合应用MEG与术中唤醒技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是治疗功能区DNT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磁图描记术 术中唤醒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 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齐琦 郭飞 +1 位作者 武世伍 陈晓青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4-306,313,共4页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影像学特征对13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3例患者均以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影像学特征对13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3例患者均以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均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肿瘤组织黏液变明显,多见囊腔形成,肿瘤细胞主要由少突胶质样细胞、神经元和星形细胞组成,可见单个神经元漂浮在微囊的黏液样基质中。免疫组化检测显示S-100(+),Syn(+),GFAP(+),Ki-67呈阳性表达,且均呈低增殖活性(<2%)。结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属于良性肿瘤(WHOⅠ级),可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检测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 病理 组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宗军 季学满 +2 位作者 李南云 朱宗明 卢光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的MRI特征,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DNET患者的临床、MRI和病理学资料,对肿瘤部位、大小、形状、边界、占位效应、瘤周水肿、有无坏死、囊变及不同序列上的MRI信号改变及有无...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的MRI特征,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DNET患者的临床、MRI和病理学资料,对肿瘤部位、大小、形状、边界、占位效应、瘤周水肿、有无坏死、囊变及不同序列上的MRI信号改变及有无强化等进行分析。结果:18例DNET中位于额叶8例、顶叶4例、枕叶及颞叶各2例、侧脑室和小脑蚓部各1例。病灶单发17例,多发1例。幕上单发病灶均位于皮质或主要位于皮质区,呈倒三角形表现。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序列上病灶边缘可见完整或不完整的高信号环,扩散成像上病灶为低信号,ADC值明显增高,增强扫描72%的病灶实质结节或分隔可见轻度强化,病灶周围均未见水肿。病灶呈低灌注,在波谱上病灶NAA降低。结论:DNE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与其他肿瘤的鉴别,在病理诊断困难的情况下,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可以对DNET作出正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分型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影像学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晶 费小瑞 +6 位作者 许实成 李丹 邓克学 刘影 吴海波 王昌新 韦炜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69-974,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分型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大脑半球DNET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4~47岁,平均年龄17.2岁。结果: 11例患者均以癫痫发病,病灶位于颞叶8例,额叶1... 目的:探讨基于MRI分型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大脑半球DNET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4~47岁,平均年龄17.2岁。结果: 11例患者均以癫痫发病,病灶位于颞叶8例,额叶1例,顶叶2例,均为单发。依据MRI表现分为:Ⅰ型类囊性7例,Ⅱ型结节状2例,Ⅲ型发育异常样2例。按外科手术切除术式分为:病灶扩大切除4例,单纯病灶切除5例,病灶次全切除2例。术后病理均为DNET。术后随访6~41个月,均无病灶扩大或复发。依据癫痫Engel疗效分级标准分为:EngelⅠ级8例,EngelⅡ级3例。结论: DNE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通过MRI分型有助于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 肿瘤 磁共振成像 癫痫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发育不良神经上皮瘤和第四脑室形成菊形团结构的胶质神经元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小梅 刘惠敏 +2 位作者 何金 朱维健 徐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20-1022,共3页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神经上皮瘤(dysembryoplas—ticneuroepithelialtumour,DNT)和第四脑室形成菊形团结构的胶质神经元肿瘤(rosette—formingglioneuronaltumor,RGN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DNT和3例RGNT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神经上皮瘤(dysembryoplas—ticneuroepithelialtumour,DNT)和第四脑室形成菊形团结构的胶质神经元肿瘤(rosette—formingglioneuronaltumor,RGN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DNT和3例RGNT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并随访。结果患者年龄13~41岁,平均21.5岁,男女比为1:1,临床表现有癫痫、头晕、突眼等,MRI检查示DNT病变位于颞叶,RGNT病变均位于第四脑室,5例DNT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3例RGNT的T1、T2加权呈混杂信号。组织学:5例有特征性的胶质神经元结构,病理诊断为DNT;3例第四脑室肿瘤有特异性菊形团结构,并有典型的毛细胞星形细胞和Rosenthal纤维,病理诊断为RGNT。8例免疫表型:GFAP和Syn不同胶质成分阳性。结论RGNT是WHO(2007)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提出的肿瘤,与DNT在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上有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 第四脑室形成菊形团结构的胶质神经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