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盘型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在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继梅 付红梅 +4 位作者 陆桂君 唐睿珠 王秦秦 郝萍 李春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664-666,共3页
目的:研究胎盘型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在乳腺癌及其腋窝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乳癌发生和临床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RT-PCR法分析临床乳癌标本及肢窝清扫淋巴结组织GST-π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在正常乳腺组... 目的:研究胎盘型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在乳腺癌及其腋窝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乳癌发生和临床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RT-PCR法分析临床乳癌标本及肢窝清扫淋巴结组织GST-π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在正常乳腺组织、乳癌组织、HE阳性淋巴结、HE阴性淋巴结中GST-π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60%,77%,43%;GST-π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88%,7l%,39% 。结论:在肿瘤启动和促进阶段GST-π表达增高,是一典型癌前病变标志酶;HE阴性淋巴结中出现GST-π阳性表达,提示预后不好,且在耐药反应性上淋巴结灵敏性强于乳癌组织;GST-π基因表达的调控可能主要发生在RNA和(或)转录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型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RT-PCR 腋窝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新杨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与表达模式分析
2
作者 黄颖 遇文婧 +1 位作者 刘雪峰 刁桂萍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8-256,共9页
【目的】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木本植物GST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克隆山新杨GS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GST基因在植物激素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 【目的】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木本植物GST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克隆山新杨GS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GST基因在植物激素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了3个PdbGST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PdbGST1、PdbGST2和PdbGST3,cDNA全长分别为678、660和690 bp,编码氨基酸分别为225、219和229个,形成的蛋白质均为稳定亲水酸性蛋白,且均定位于细胞质。同时,这3个蛋白质均具有谷胱甘肽转移酶的典型结构,且其启动子区域具有能够响应生物或非生物胁迫以及植物激素的元件。此外,这3个基因的表达不同程度地受外源植物激素或非生物胁迫诱导。【结论】3个PdbGST基因均能够不同程度地响应非生物胁迫或外源植物激素的诱导,可能参与到杨树对逆境胁迫的响应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模式 山新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齐春会 李春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用Dig-GST-πcDNA探针分子杂交方法,检测了正常胃组织、胃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GST-πDNA和GST-πRNA水平.发现GST-πDNA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而CST-πRNA在8例胃癌组织中有6例高于正常胃... 用Dig-GST-πcDNA探针分子杂交方法,检测了正常胃组织、胃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GST-πDNA和GST-πRNA水平.发现GST-πDNA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而CST-πRNA在8例胃癌组织中有6例高于正常胃组织,在12例低分比腺癌中有7例癌旁正常组织高于相应癌组织.表明GST-π基因表达增加与胃癌有关,而且早于细胞形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胃肿瘤 S-转移 胎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扩增与异常表达
4
作者 郭山春 丁华野 +1 位作者 田玉旺 王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4-16,共3页
在国内首次制备并用光敏生物素方法标记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cDNA探针,应用斑点杂交技术检测24例乳腺癌GST-π基因DNA扩增与mRNA异常表达。结果发现,24例乳腺癌中,3例(12.5%)存在DN... 在国内首次制备并用光敏生物素方法标记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cDNA探针,应用斑点杂交技术检测24例乳腺癌GST-π基因DNA扩增与mRNA异常表达。结果发现,24例乳腺癌中,3例(12.5%)存在DNA扩增,7例(29.2%)存在mRNA异常表达,DNA扩增和mRNA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二者均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但mRNA异常表达与乳腺癌ER表达呈现负相关性。结果证实人乳腺癌中既存在GST-π基因DNA扩增,又存在mRNA异常表达,提示GST-π与乳腺癌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S-转移 基因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功能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黄颖 王晓东 遇文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8-78,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的抗病功能,为林木抗性育种提供基因资源与抗性种质。【方法】克隆PdbGSTU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植物...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的抗病功能,为林木抗性育种提供基因资源与抗性种质。【方法】克隆PdbGSTU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植物激素诱导下的表达模式。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山新杨的过/抑制表达PdbGSTU基因植株,通过观察比较接种细链格孢菌后各植株叶片的表型和病斑面积,验证该基因的抗病功能;同时测定接种病原菌前后,野生型和转基因山新杨植株内过氧化氢含量和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结果】(1)山新杨PdbGSTU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753 bp,编码氨基酸250个,对应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9.01 kDa,为稳定的酸性亲水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系统进化分析显示,PdbGSTU蛋白与银中杨的蛋白KAJ6918316亲缘关系最近;启动子序列分析显示,PdbGSTU基因启动子序列含多种响应植物激素和逆境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2)RT-qPCR结果显示,PdbGSTU基因在山新杨顶芽表达量最高,在其根部表达量最低,且该基因受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1-氨基环丙基-1-羧酸3种植物激素诱导,均上调表达。(3)接种细链格孢菌后,野生型和抑制表达PdbGSTU基因植株的叶片上,病斑面积分别为6.42和16.46 mm2,而过表达PdbGSTU基因的植株叶片上,少部分接种点出现明显病斑,其余接种部分仅出现褪色。【结论】PdbGSTU正向参与山新杨对细链格孢菌侵染的抵御过程,可通过清除活性氧提高杨树对病原菌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山新杨 S-转移 细链格孢菌 抗病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的异常表达 被引量:11
6
作者 金海玲 尹宗柱 +3 位作者 崔城洛 徐峰 马骧 孙栋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98-398,共1页
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作为新的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标志,在胃癌、大肠癌、肝癌及肺癌组织中表达增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在这方面,本研究室曾作过系列研究报道.本文用抗GST—π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对75例食管癌、82... 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作为新的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标志,在胃癌、大肠癌、肝癌及肺癌组织中表达增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在这方面,本研究室曾作过系列研究报道.本文用抗GST—π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对75例食管癌、82例食管上皮异型增生、59例食管正常上皮组织中GST—π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并用组织化学方法(改良Rutenburg氏法)同时检测了γ—谷氨酸转肽酶(γ—GT)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胎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DNA拓朴酶在人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殷育松 郭乔楠 +3 位作者 郭德玉 冯俊明 向德兵 辛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5-427,共3页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 π)和DNA拓朴酶Ⅱ (TopoⅡ )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ST π、TopoⅡ在 40例骨肉瘤中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40例骨肉瘤...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 π)和DNA拓朴酶Ⅱ (TopoⅡ )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ST π、TopoⅡ在 40例骨肉瘤中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40例骨肉瘤中GST π和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2 5 % (3 3 40 )和 5 2 5 % (2 1 40 ) ,其中术前化疗组TopoⅡ阳性表达率为 3 8 5 % (5 13 ) ,显著低于术前无化疗组 77 8% (2 1 2 7) (P <0 0 5 ) ,GST π的阳性表达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GST π和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结论 GST π主要参与骨肉瘤原发性耐药 ,TopoⅡ不仅参与骨肉瘤原发性耐药 ,同时也参与骨肉瘤继发性耐药 ;GST π和TopoⅡ是影响骨肉瘤预后的重要因素 ,可能成为评估骨肉瘤预后的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多药耐药性 预后 胎盘-S-转移 DNA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建敏 李春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77-180,共4页
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关于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生化特性、基因结构和调节、在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以及与肿瘤细胞耐药性关系研究的新进展。
关键词 S-转移 胎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中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型与活性 被引量:1
9
作者 钟诗龙 杨岫岩 +2 位作者 梁柳琴 王一西 黄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基因型和活性分布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的联系。【方法】用多重PCR 分析健康对照和 SLE 病人的 GSTT1和 GSTT1基因多态性,PCR-RFLP 检测 GSTP1 lle105Val 基因多态性。参照报道的方法用紫外分...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基因型和活性分布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的联系。【方法】用多重PCR 分析健康对照和 SLE 病人的 GSTT1和 GSTT1基因多态性,PCR-RFLP 检测 GSTP1 lle105Val 基因多态性。参照报道的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细胞 GSTs 活性。【结果】对照组与 SLE 病人之间 GSTM1、GSTT1与 GSTP1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 病人的平均 GSTs 活性为(5.35±1.49)U/g Hb,比健康人的 GSTs 活性(3.89±1.44)U/g Hb 显著性增高(t=48.057,P=0.000)。在对照组,以 GSTM1基因型分组,GSTM1(-)组 GSTs 活性与 GSTM1(+)组 GSTs 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5);以 GSTP1三种基因型分组,杂合 I/V 基因型组的平均 GSTs 活性比野生 I/I 基因型的 GSTs 活性低(P=0.000),比突变 V/V 基因型的 GSTs 活性高(P=0.004)。而在 SLE 病人中,GSTM1基因型或 GSTP1基因型之间 GSTs 活性差异均不大。【结论】GSTs 基因多态性在成人 SLE 发生中的作用并不明显,而 GSTs 活性增高对 SLE 病人可能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 基因多态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人群细胞色素P4501A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M1的基因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敦 印木泉 贺清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83-386,共4页
采用分子流行病学的方法 ,研究吸烟人群细胞色素 P450 1 A1基因 (CYP1 A1 )和谷胱甘肽 - S-转移酶 M1基因 (GST M1 )的多态性特征 .吸烟人群与同性别及同年龄 (年龄 <2周岁 )健康人群一对一配对 .提取血液基因组 DNA. PCR扩增 CYP 1 ... 采用分子流行病学的方法 ,研究吸烟人群细胞色素 P450 1 A1基因 (CYP1 A1 )和谷胱甘肽 - S-转移酶 M1基因 (GST M1 )的多态性特征 .吸烟人群与同性别及同年龄 (年龄 <2周岁 )健康人群一对一配对 .提取血液基因组 DNA. PCR扩增 CYP 1 A1Exon7位点片段和 GST M1部分片段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RELP)分析 P450 1 A1片段和GST M1片段多态性特点 .结果显示吸烟组人群中CYP 1 A1 Exon 7Val/Val型 (mm型 )人群数增高 ,并有统计学差异 .吸烟组人群中 :GST M1缺失人群数略有升高 ;CYP1 A1 wm型人群数略有升高 ;CYP 1 A1 wm型 +mm型人群数略有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细胞色素P450 转移 多态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NQO诱发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表达
11
作者 耿建华 刘兴国 管泽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87-889,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舌癌癌变过程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的表达特点。方法:6周龄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动物(n=30)的饮水中加入体积分数为0.001%的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水溶液7mg/(kg·d)。对照组(n=12...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舌癌癌变过程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的表达特点。方法:6周龄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动物(n=30)的饮水中加入体积分数为0.001%的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水溶液7mg/(kg·d)。对照组(n=12)则仅给予饮用水。实验第2周、4周、8周、12周、16周和26周末,处死大鼠,其中实验组各5只,对照组各2只。处死动物后,从会厌部至口底前缘整体分离舌体,观察其大体形态,常规组织处理,免疫组化法检测舌黏膜组织内GST-P。结果:对照组大鼠未出现任何舌黏膜病变,舌体标本均呈GST-P阴性。实验第8周末,实验组大鼠舌黏膜开始出现上皮异常增殖,实验第16周末即有1只大鼠发生舌癌,26周实验组大鼠均出现舌癌。2周时实验组大鼠舌黏膜内开始出现GST-P阳性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GST-P阳性灶数目和大小逐渐增加。结论:GST-P可能与舌癌的发生有关。GST-P阳性反应早于大鼠舌黏膜的形态学改变,可作为反映癌前细胞代谢特点的良好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S-转移 舌癌 4-硝基喹啉-1-氧化物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癌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转移酶蛋白和mRNA的表达
12
作者 杨颖涛 刘林嶓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3-214,共2页
目的:检测颜面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mRNA和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多相寡核苷酸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20例SCC、20例BCC、1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 目的:检测颜面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mRNA和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多相寡核苷酸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20例SCC、20例BCC、1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GST-π 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皮肤、不典型增生皮肤、SCC、BCC组织中GST-π mRNA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10%,20%,70%,80%,GST-π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30%,90%,90%。SCC与BCC组织中GST-π mRNA和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不典型增生皮肤和正常皮肤组织(P均<0.05)。结论:GST-π可能与SCC和BCC的发生发展有关,是SCC和BCC发生过程中的早期酶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鳞状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胎盘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抗病功能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马立功 孟庆林 +2 位作者 张匀华 刘志华 王志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5-643,共9页
为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在向日葵抗病机制中的作用,在核盘菌诱导向日葵转录组文库的基础上从向日葵耐病品种龙食葵2号中克隆了1个GST的c DNA序列,并进行了表达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675bp,编码224个氨基酸... 为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在向日葵抗病机制中的作用,在核盘菌诱导向日葵转录组文库的基础上从向日葵耐病品种龙食葵2号中克隆了1个GST的c DNA序列,并进行了表达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675bp,编码224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55.45k D,等电点为5.16,命名为Ha GSTU1(Gen Bank登录号为KR071872);Ha GSTU1蛋白属于GST的Tau家族,推测是一种无信号肽的细胞质蛋白,其N端结构域包含结合GSH的G位点,C端结构域包含特异结合底物的H位点;Ha GSTU1与一个橡胶树GST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为72%。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叶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花、根、种子和茎,在盘中的表达量最低;干旱、盐、草酸、核盘菌及其代谢物均能诱导向日葵Ha GSTU1基因的表达量出现显著变化。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该基因导入烟草,提高了转基因烟草叶片对核盘菌的抗性。对抗性株系烟草GS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测定发现,转基因烟草叶片中GST和GPX酶活性较野生型提高约2倍,并随着接菌时间的延长,两种酶活性显著升高。初步推断Ha GSTU1具有抗核盘菌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S-转移基因 基因克隆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3个Tau类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卓 徐碧玉 +4 位作者 贾彩红 张建斌 刘菊华 苗红霞 金志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76-1681,共6页
为了获得香蕉抗逆相关基因,通过随机克隆测序和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的方法从香蕉根系cDNA文库中获得3个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命名为MaGSTU1、MaGSTU2和MaGSTU3(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C261934、KC261935和KC261936)... 为了获得香蕉抗逆相关基因,通过随机克隆测序和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的方法从香蕉根系cDNA文库中获得3个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命名为MaGSTU1、MaGSTU2和MaGSTU3(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C261934、KC261935和KC261936)。经5′RACE获得3个GST基因全长,分别包含1个627、675和699 bp的最大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分别编码208、224和23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蛋白质序列同源比对发现其含有完整的GST_N_Tau和GST_C_Tau结构域。系统发育树显示所有Tau类GST基因聚成一大支,充分说明本研究克隆的3个基因为Tau类GST基因。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分析该类基因的功能和今后香蕉抗逆分子育种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转移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侵染对青蛤(Cyclinasinensis)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罗凯娅 刘欣欣 +1 位作者 葛端阳 潘宝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5-740,共6页
在鳗弧菌胁迫下测定了青蛤血清及肝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活力,利用SMART cDNA文库和高通量测序方法,筛选到青蛤σ型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CsGSTS)的全长。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分析CsGSTS基因的表达过程。结果表明,青蛤的CsGSTS基因cDN... 在鳗弧菌胁迫下测定了青蛤血清及肝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活力,利用SMART cDNA文库和高通量测序方法,筛选到青蛤σ型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CsGSTS)的全长。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分析CsGSTS基因的表达过程。结果表明,青蛤的CsGSTS基因cDNA全长793bp,编码206个氨基酸,具典型的GST-N和GST-C结构域。血清中的GSTs活力在感染后6—24h显著升高(P<0.01),肝脏GSTs活力在6—12h显著下降(P<0.05),48—96h又明显上调(P<0.01);肝脏CsGSTS基因表达水平在胁迫后3—6h降低,24h显著升高,48h达到最大值,约为对照组的3倍。说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及其基因表达参与了青蛤的免疫应答反应。该研究为探索贝类的抗病害免疫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蛤 转移(GSTs) 活力 CsGSTS基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两种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cDNA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程炜轩 梁旭方 +2 位作者 李观贵 王琳 杨宇晖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537-543,共7页
鳜鱼(Siniperca chuatsi)是我国著名的肉食性鱼类,容易成为环境毒素的富集体.论文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鳜鱼去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的结构及进化上的地位,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得到了鳜鱼肝脏可溶性al... 鳜鱼(Siniperca chuatsi)是我国著名的肉食性鱼类,容易成为环境毒素的富集体.论文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鳜鱼去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的结构及进化上的地位,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得到了鳜鱼肝脏可溶性alpha型(GSTA)和rho型(GSTR)基因cDNA全序列.结果表明,鳜鱼肝脏GSTA、GSTR全长分别为1052bp、935bp,其中5′-UTR分别为118bp、55bp,3′-UTR分别为262bp、202bp,分别编码223、225个氨基酸.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鳜鱼GSTA与GSTR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与其分类所处的位置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转移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鳜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桑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基因的诱导表达定量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国栋 卫正国 +5 位作者 张轶岭 高瑞娜 王瑞娴 张婷 李兵 沈卫德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6-220,共5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在机体的解毒代谢和抗氧化中起重要作用。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对杀虫剂抗性的产生机理,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GSTs基因在正常饲养野桑蚕5龄幼虫及用敌敌畏和溴氰菊酯处理...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在机体的解毒代谢和抗氧化中起重要作用。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对杀虫剂抗性的产生机理,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GSTs基因在正常饲养野桑蚕5龄幼虫及用敌敌畏和溴氰菊酯处理5龄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并采用Actin3内源参照基因对检测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结果表明:用敌敌畏和溴氰菊酯处理5龄幼虫24h后,GSTs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诱导转录水平存在差异,但GSTs基因在脂肪体中的诱导转录水平最高,其次为中肠,可能与这2种组织是野桑蚕主要的解毒器官有关。其中,GSTe2和GSTe5基因诱导转录水平相对较高,推测这2个基因可能主要参与野桑蚕对外源物质的解毒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桑蚕 -S-转移基因 组织 诱导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10
18
作者 庞战军 陈瑗 周玫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01-405,共5页
催化内源性或外源性亲电子化合物与谷胱甘肽 (GSH)结合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GST)超基因家族是一族解毒功能蛋白 .其基因的表达通过不同的机制受多种物质的调控 .根据最近文献资料 ,对调控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表达的基因结构。
关键词 转移 基因调控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香苷对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部分基因的诱导表达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婷 卫正国 +4 位作者 高瑞娜 王瑞娴 赵国栋 李兵 沈卫德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6,共7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是对一种机体的解毒代谢起重要作用并可以被诱导的酶系。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究家蚕Bombyx mori GSTs基因与植物次生物质芸香苷代谢的关系,本实验采用双跟踪标定定量PCR(dual-spike-i...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是对一种机体的解毒代谢起重要作用并可以被诱导的酶系。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究家蚕Bombyx mori GSTs基因与植物次生物质芸香苷代谢的关系,本实验采用双跟踪标定定量PCR(dual-spike-in qPCR)方法,用5×10^(-1),5×10^(-2),5×10^(-3) ng/μL 3个浓度芸香苷溶液处理家蚕5龄幼虫,并对各组织中GSTs Epsilon家族不同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浓度为5×10^(-2) ng/μL的芸香苷溶液能诱导GSTs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在中肠中,BmGSTe1,BmGSTe2和BmGSTe6的诱导转录水平较高,在诱导后24 h达到最大值;在脂肪体中BmGSTe1,BmGSTe6和BmGSTe7的转录水平相对较高且分别在诱导后2 h,2 h和4 h达到最大值;而GSTs基因在马氏管中表达量均很低或者检测不到表达。与5×10^(-2) ng/μL浓度相比,5×10^(-1)ng/μL的芸香苷溶液诱导后各基因的转录水平上升的幅度较小并且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而5×10^(-3) ng/μL浓度的芸香苷溶液并不能使GSTs基因的诱导转录水平发生变化。结果提示,家蚕GSTs Epsilon家族基因对芸香苷的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S-转移基因 芸香苷 双跟踪标定定量PCR 诱导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蝗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学尧 王建新 +2 位作者 郭艳琼 张建珍 马恩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0-526,共7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一类广泛分布的多功能超家族酶系,其中Omega家族GST在昆虫体内担负重要生理功能。为探讨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Omega家族GST功能,利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1条飞蝗谷胱甘肽S-转移酶Om...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一类广泛分布的多功能超家族酶系,其中Omega家族GST在昆虫体内担负重要生理功能。为探讨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Omega家族GST功能,利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1条飞蝗谷胱甘肽S-转移酶Omega家族基因全长cDNA,命名为LmGSTo1(GenBank登录号:JQ750592)。该基因开放阅读框长738bp,编码245个氨基酸。该酶含有N-端和C-端2个结构域,N-端结构域由5个β-折叠和3个α螺旋组成,包括4个GSH结合位点;C-端结构域由8个α螺旋组成,含有5个底物结合位点。Real-timePCR结果表明,LmGSTo1在飞蝗不同龄期均有表达,在胃盲囊和中肠表达量较低,在前肠、马氏管、肌肉和脂肪体表达量较高;溴氰菊酯处理可导致LmGSTo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LmGSTo1基因功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蝗 S-转移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