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2018年8月20—21日区域性暴雨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因子分析
1
作者 杨苑 陈星宜 +1 位作者 张泽瑾 高山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4期99-103,共5页
【目的】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NCEP/NCAR 1°×1°的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8月20—21日宁夏区域性暴雨产生的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因子进行分析,为当地暴雨预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环流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方法,对... 【目的】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NCEP/NCAR 1°×1°的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8月20—21日宁夏区域性暴雨产生的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因子进行分析,为当地暴雨预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环流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方法,对此次暴雨产生的环流背景、影响因子、水汽、热力、动力条件等物理量因子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是在欧亚“两槽两脊”形势背景下,配合中低层低涡、切变线产生的。700 hPa水汽输送是主要水汽条件。700 hPa以下,36°~39°N为强辐合区,强辐合区上空对应辐散区,且辐合中心略向北倾斜,有利于上下抽吸,增强上升运动。水平方向上辐合区、辐散区成对紧邻出现,有利于增强水平辐合辐散,以及上升运动的维持。西北-东南向高能舌的持续存在,为强对流天气提供了充足不稳定能量。【结论】有利的环流背景,700 hPa充足的水汽,配合一定的动力、热力条件造成了此次暴雨天气的生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暴雨 环流背景 物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梅雨期气温日较差异常及其环流背景分析
2
作者 李如琦 王谦谦 毛文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16040-16044,共5页
利用1951-2001年江淮地区109个台站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对江淮地区气温日较差变化趋势的气候特征及其环流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淮地区梅雨期的气温日较差可划分为南、北、西3个气候区域,各个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呈现出明显或... 利用1951-2001年江淮地区109个台站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对江淮地区气温日较差变化趋势的气候特征及其环流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淮地区梅雨期的气温日较差可划分为南、北、西3个气候区域,各个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呈现出明显或不明显的减小趋势,北区的减小趋势最为明显;江淮特别是江淮南区气温日较差的异常与江淮地区梅雨期的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以江淮南区梅雨期气温日较差为代表分析其异常与环流背景的相关关系,发现季风环流、南亚高压加强(减弱),副高减弱(增强),低层暖(冷)平流加强,空气柱厚度增加(减小),使江淮南区降水减少(增多),利于气温日较差偏大(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期 气温日较差 气候特征 环流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09年贺州市雷暴发生的气候特征及大气环流背景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葛意活 邹康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17590-17592,17601,共4页
根据1960~2009年贺州市4个气象站(其中富川为1965~2009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贺州雷暴发生的气候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的可能影响因素、初终雷暴日地域差异和变化趋势、雷暴与降水及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贺州市属于多雷区,南部... 根据1960~2009年贺州市4个气象站(其中富川为1965~2009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贺州雷暴发生的气候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的可能影响因素、初终雷暴日地域差异和变化趋势、雷暴与降水及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贺州市属于多雷区,南部多于北部,且年际变化非常大,50年来累计雷暴日数线性减少趋势明显;初终雷暴日及初终间日数年际间变幅较大;雷暴季分布夏季多冬季少,月分布呈单峰型,多集中在2—9月,以8月最多,12月最少;多年平均月雷暴日数序列与降水及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不稳定因子及单站气象要素的变化等对贺州雷暴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日 气候特征 环流背景 不稳定因子 贺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兴岛夏半年气温变化特征及其环流背景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邢旭煌 黄海静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99-103,共5页
采用永兴岛1975~2018年地面逐月平均气温资料,根据各月气温特征分析定义永兴岛夏半年为4~9月。在对永兴岛夏半年气温异常年份进行环流场分析时发现:气温偏低(高)年,200hPa风场上,15°N附近太平洋西部地区有一反气旋(气旋)异常存在,... 采用永兴岛1975~2018年地面逐月平均气温资料,根据各月气温特征分析定义永兴岛夏半年为4~9月。在对永兴岛夏半年气温异常年份进行环流场分析时发现:气温偏低(高)年,200hPa风场上,15°N附近太平洋西部地区有一反气旋(气旋)异常存在,南海区域为异常偏东(偏西)气流;500hPa风场上,10°N附近太平洋西部地区有一气旋(反气旋)异常存在,15°N以南南海区域为异常偏西偏北(偏东)气流;850hPa风场上,20°N附近太平洋西部地区有一气旋(反气旋)异常存在,并伴有气压高度场负距平(正距平),15°N以北南海区域为异常偏东偏北(偏西偏南)气流、以南为异常偏西偏北(偏东偏南)气流;1000~200hPa垂直风场中,气温偏低(偏高)年,110°E^125°E为上升(下沉)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兴岛 气温 环流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雷暴天气异常的环流背景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庆涛 夏斌 +1 位作者 汪笑 胡梦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3期173-176,共4页
使用南京站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南京地区2000-2012年的雷暴天气特征进行了分析。南京全年和夏季雷暴日数分别呈现准5年和2~3年周期变化,年平均雷暴日数为30.6 d,其中夏季雷暴日数最多,平均为22.4 d,占全年总雷... 使用南京站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南京地区2000-2012年的雷暴天气特征进行了分析。南京全年和夏季雷暴日数分别呈现准5年和2~3年周期变化,年平均雷暴日数为30.6 d,其中夏季雷暴日数最多,平均为22.4 d,占全年总雷暴日数的73.1%,春季雷暴次之,平均为5.2 d,秋季和冬季最少,仅为2.2 d和0.8 d;南京雷暴天气的周期变化与环流异常密切相关,500 hPa高度上,北方低槽加深,夏季副热带高压系统西伸北抬,700 hPa和850 hPa环流调整导致中低层湿度增加;天气尺度垂直上升运动的强度是造成雷暴强度偏强、短时强降水和瞬时大风等灾害天气更加剧烈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天气 变化特征 环流背景 异常分析 江苏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仁近40年暴雨气候特征及气候背景差异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杨群 蔡海朝 高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20867-20871,共5页
利用1970~2009年铜仁地区10个气象观测站逐日暴雨资料和暴雨日数资料,分析了铜仁地区近40年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还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对少暴雨年和多暴雨年的气候背景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铜仁雨季主要集中在主汛期(5~9... 利用1970~2009年铜仁地区10个气象观测站逐日暴雨资料和暴雨日数资料,分析了铜仁地区近40年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还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对少暴雨年和多暴雨年的气候背景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铜仁雨季主要集中在主汛期(5~9月),主汛期暴雨量的大小将决定着铜仁地区年总降雨量的多寡。少暴雨年在30°N以南的大部分地区500 hPa位势高度比多暴雨年偏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明显比多暴雨年偏西、强度偏强;东北路径冷空气的南下是导致铜仁地区暴雨出现的有利条件;少暴雨年孟加拉湾向北输送的水汽辐合比多暴雨年明显偏北;多暴雨年铜仁区域主要以东偏南风为主,少暴雨年则为一致的南风,且多暴雨年贵州中东部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垂直上升运动比少暴雨年强;少暴雨年OLR在孟加拉湾大部、南海南部的水汽输送区及贵州大部至我国江淮流域表现为正距平和正差异值控制,则对流活动较历史同期偏弱,同时也较多暴雨年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气候特征 环流背景 水汽输送 OLR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罕见小雨转暴雪天气环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文艳 任智勇 赵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9616-9617,9628,共3页
利用地面、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2月12~13日盘锦小雨转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和降雪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以雨雪相态转换时间为着眼点,探讨了降水相态转换时间对该次降水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流调整,... 利用地面、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2月12~13日盘锦小雨转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和降雪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以雨雪相态转换时间为着眼点,探讨了降水相态转换时间对该次降水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流调整,极涡东移南下,冷空气活动频繁是影响盘锦2月份降水明显偏多的主要因子;冷暖空气势均力敌,长时间维持,西南急流提供充分的水汽条件,是造成盘锦强降雪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环流背景 西南急流 相态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1月浙江低温连阴雨的背景场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钱卓蕾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3-39,共7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与NOAA资料,分析了2012年1月浙江低温连阴雨雪天气的背景场与相关成因。结果表明:大尺度环流异常是本次低温连阴雨天气的主要背景场:北极涛动较弱且在1月中下旬出现转折;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并向极地伸展;西太平...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与NOAA资料,分析了2012年1月浙江低温连阴雨雪天气的背景场与相关成因。结果表明:大尺度环流异常是本次低温连阴雨天气的主要背景场:北极涛动较弱且在1月中下旬出现转折;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并向极地伸展;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西偏强,保证冷暖空气在浙江上空交汇从而导致低温连阴雨的发生;中低层水汽通量场对连阴雨有较好的指示作用;低空能量锋区的变化与连阴雨过程也是基本同步的。拉尼娜事件的发展对我国冬季低温有显著的前期效应;北太平洋海温持续偏高有利于东亚冬季风偏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连阴雨 环流背景 北极涛动 乌拉尔山高压脊 西太平洋副高 拉尼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两次夏季典型暴雨过程成因对比分析
9
作者 杨苑 高山 +1 位作者 陈星宜 白春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3期116-122,共7页
利用自动气象站站点实况和ECMWF ERA5的逐时再分析资料,通过环流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方法,对比了2017年6月4日和2019年8月2日宁夏区域性暴雨强降水区域、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因子的共性和差异。结果表明:后者累积降水量和最大小时... 利用自动气象站站点实况和ECMWF ERA5的逐时再分析资料,通过环流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方法,对比了2017年6月4日和2019年8月2日宁夏区域性暴雨强降水区域、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因子的共性和差异。结果表明:后者累积降水量和最大小时雨强均比前者大;2017年6月4日,宁夏处于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中,强降水出现在低空急流的左前方、低空切变线的右前方(即宁夏中北部),稳定维持的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触发了局地强降水;2019年8月2日暴雨过程出现在宁夏南北两头,是两槽一脊环流背景下,由500 hPa冷涡、冷槽和700 hPa低槽、切变、低空急流共同造成,是一次典型的强对流单体导致的暴雨过程;2019年8月2日短时强降水过程比湿、CAPE、ZH 0℃高度、-20℃层高度数值较大;两次短时强降水过程沙氏指数为正;2017年6月4日LI为正值,2019年8月2日LI为负值;2017年6月4日850 hPa与500 hPa假相当位温差为负值,2019年8月2日为正值;二者200 hPa、700 hPa为辐散,850 hPa为辐合,2019年8月2日200 hPa辐散中心强度大于2017年6月4日,而700 hPa辐散中心强度和850 hPa辐合中心强度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环流背景 影响系统 物理量 共性 差异 夏季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白山市某次区域性大暴雪天气过程分析——以2020年2月14—16日暴雪为例
10
作者 周海霞 李春龙 +1 位作者 张继玲 张新起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18期156-157,160,共3页
文章选择常规气象资料、NCEP全球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20年2月14—16日白山市一次区域性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次天气出现之前,500hPa亚洲东部一带大气环流形势为“2槽1脊”型,白山市位于温度锋区底部,槽前低空西南气... 文章选择常规气象资料、NCEP全球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20年2月14—16日白山市一次区域性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次天气出现之前,500hPa亚洲东部一带大气环流形势为“2槽1脊”型,白山市位于温度锋区底部,槽前低空西南气流比较强盛;急流风速的辐合,加上倒槽东南气流以及西南气流的风向切变,共同推动白山市暴雪天气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山市 大暴雪天气 环流背景 物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东南部一次暴雨过程动力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吉 杨晶 +5 位作者 王俊超 赵雷 王丽丽 曲骅倩 朱津辉 冯冬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4期300-302,共3页
[目的]对2015年8月2-4日辽宁东南部地区一次由东北冷涡引起的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动力诊断分析。[方法]采用FNL一日4次再分析资料,分辨率为1°×1°,结合Micaps格式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分析2015年8月2-4日辽宁东南部... [目的]对2015年8月2-4日辽宁东南部地区一次由东北冷涡引起的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动力诊断分析。[方法]采用FNL一日4次再分析资料,分辨率为1°×1°,结合Micaps格式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分析2015年8月2-4日辽宁东南部地区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降水实况、环流背景和动力条件。[结果]东北地区上空有深厚低压系统,东侧阻塞高压和南侧副热带高压阻止其东移南压;暴雨发生地区位于强盛的低空急流出口左侧区域、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右侧,低空急流促使底层风场切变辐合,高空急流使得高空存在一个明显的"抽吸"作用;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散度场分布有利于空气的上升运动;暴雨发生地区存在广义湿位涡正异常区,且广义湿位涡正异常区域与未来6 h暴雨区域及暴雨强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结论]该研究为暴雨预报提供指示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暴雨 环流背景 动力条件 广义湿位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河东春季第一场区域性透雨日期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21
12
作者 林纾 倪荣环 郭江勇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347-353,共7页
分析了甘肃省河东地区春季(3~5月)第一场区域性透雨日期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指出河东第一场透雨日期与春季降水的关系,给出第一场透雨日期典型年份500hPa的当时场,详细分析了河东第一场透雨日期出现迟早的年代际变化与北半球500hPa环... 分析了甘肃省河东地区春季(3~5月)第一场区域性透雨日期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指出河东第一场透雨日期与春季降水的关系,给出第一场透雨日期典型年份500hPa的当时场,详细分析了河东第一场透雨日期出现迟早的年代际变化与北半球500hPa环流年代际变化之间的影响和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河东 春季透雨日期 气候特征 环流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宁市高温干旱天气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强 李燕 +1 位作者 赵京峰 马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8期121-122,124,共3页
盛夏季节出现的持续干旱高温灾害性天气对济宁地区的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健康带来了很大影响。通过对济宁历年夏季出现的持续干旱高温天气的降水、气温及大气环流背景等分析研究,发现1997年6月... 盛夏季节出现的持续干旱高温灾害性天气对济宁地区的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健康带来了很大影响。通过对济宁历年夏季出现的持续干旱高温天气的降水、气温及大气环流背景等分析研究,发现1997年6月、7月份盛夏季节发生的持续干旱高温天气异常严重,为历史罕见。为此,提出相应的预报与防御对策,需要相关部门的统一协调综合治理和全社会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高温 大气环流背景 对策 济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大连地区春节期间降雪天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8527-8529,共3页
利用大连机场逐时地面观测资料、Micaps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等,从天气形势、背景、物理量诊断方面对2010年2月17日发生在大连地区春节期间一次中雪过程天气做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次降雪过程是高空槽配合地面冷... 利用大连机场逐时地面观测资料、Micaps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等,从天气形势、背景、物理量诊断方面对2010年2月17日发生在大连地区春节期间一次中雪过程天气做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次降雪过程是高空槽配合地面冷锋形成的。动力场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结构以及上升运动为降雪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来源。低层的水汽辐合以及槽前气流对水汽的输送为降雪提供了水汽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雪 环流背景 动力结构 水汽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12月贵州省持续性低温雨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文钰 张东海 +1 位作者 杨琳 赵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0期167-167,172,共2页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对2018年12月底贵州省持续性低温雨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hPa横槽、高原槽和南支槽,700hPa西南急流以及850hPa东北风为此次雨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地面上强大的蒙古冷高压使贵州地面长时间维持低温...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对2018年12月底贵州省持续性低温雨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hPa横槽、高原槽和南支槽,700hPa西南急流以及850hPa东北风为此次雨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地面上强大的蒙古冷高压使贵州地面长时间维持低温状态。强盛的西南急流使贵阳探空站逆温层顶温度在此次过程中一直维持在0℃以上,但逆温层之下的冷空气强度很大,同时逆温层高度抬高,两者共同作用为降雪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雪 环流背景 探空资料 贵州省 2018年12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21”北京特大暴雨个例分析I:水汽条件分析
16
作者 谭伟才 文映方 李启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3期247-249,286,共4页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FNL资料等,对2012年7月21~22日北京地区发生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中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和水汽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21日10:00~20:00,呈现对流性降水的特点,...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FNL资料等,对2012年7月21~22日北京地区发生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中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和水汽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21日10:00~20:00,呈现对流性降水的特点,第2阶段为21日20:00~22日04:00,以锋面降水为主;此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影响天气系统主要有500 h Pa低槽、低空低涡、地面倒槽、冷锋;7月21日北京全天整个对流层水汽含量充沛;水汽来源主要有2支:一支来自副高外围海上暖湿东南气流和南风气流的输送,一支来自西南低空急流水汽输送,其中后一支水汽输送在此次暴雨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北京地区低空有非常强烈的水汽辐合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环流背景 水汽条件 强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7月大连地区降水特征分析
17
作者 赵伟东 曹祥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1期3338-3339,共2页
2013年7月大连地区有7次较大降水过程,其中2次大雨、5次暴雨或大暴雨,通过对2013年7月影响本区的系统背景、环流特征、水汽条件、动力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加强对强降水特征的认识。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变动是引起大连地区7月强降... 2013年7月大连地区有7次较大降水过程,其中2次大雨、5次暴雨或大暴雨,通过对2013年7月影响本区的系统背景、环流特征、水汽条件、动力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加强对强降水特征的认识。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变动是引起大连地区7月强降水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中纬度冷空气的侵入和垂直上升运动大小是强降水产生的关键;副热带高压附近的暴雨能造成持续性的大暴雨过程;气旋暴雨和冷涡暴雨造成短时突发性暴雨,降水集中且强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特征 环流背景 物理量场 大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9月中旬山西省连阴雨天气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申李文 《南方农业》 2015年第27期219-220,共2页
2014年9月10-17日,山西省多地出现入汛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连阴雨天气。通过环流背景和物理量特征等分析可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且位置偏西、偏北是此次连阴雨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副热带高压西侧偏南急流为降水区域... 2014年9月10-17日,山西省多地出现入汛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连阴雨天气。通过环流背景和物理量特征等分析可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且位置偏西、偏北是此次连阴雨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副热带高压西侧偏南急流为降水区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供应,低层正涡度、辐合,高层负涡度、辐散造成的强烈的上升气流运动是连阴雨期间强降水过程的触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 环流背景 物理量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近气象灾害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荣辉 《河南科技》 2004年第2期4-5,共2页
气象灾害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而且经济越发展,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越大。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气象灾害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所占比例远高于全球气象灾害在自然灾害中所占比例。从20世纪的60年代到90年代30年中,全球出现的气象灾害约占自然... 气象灾害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而且经济越发展,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越大。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气象灾害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所占比例远高于全球气象灾害在自然灾害中所占比例。从20世纪的60年代到90年代30年中,全球出现的气象灾害约占自然灾害发生数的62%,如果加上气象因素诱发的灾害,则所占比例高达85%。据有关权威资料记载,建国40多年来,我国因灾害死亡人数呈急剧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气象因素 华北地区 发生数 数值模式 全球气候系统 热带高压 旱涝 洪涝灾害 环流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一次大风个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春云 赵克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9期258-259,共2页
2007年2月26日至3月1日,新疆北疆各地、天山山区、哈密的部分地区出现了一次大风、降温、降雪中强天气过程。主要从天气学角度对环流形势、地面气压场、涡度特征及地形影响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大的变压梯度、大的正涡度变化和"... 2007年2月26日至3月1日,新疆北疆各地、天山山区、哈密的部分地区出现了一次大风、降温、降雪中强天气过程。主要从天气学角度对环流形势、地面气压场、涡度特征及地形影响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大的变压梯度、大的正涡度变化和"喇叭口"的地形是有利于该地区大风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 个例分析 环流背景 高空形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