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胃十二指肠动脉损伤致腹腔出血
1
作者 李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3,共3页
胃十二指肠动脉损伤罕见且病情多急重,常致腹腔出血,威胁患者生命和健康;以传统手术干预创伤较大,且存在并发症风险。经导管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获证实。本文报道以TAE治疗5例胃十二... 胃十二指肠动脉损伤罕见且病情多急重,常致腹腔出血,威胁患者生命和健康;以传统手术干预创伤较大,且存在并发症风险。经导管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获证实。本文报道以TAE治疗5例胃十二指肠动脉损伤致腹腔出血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2011年1月—2023年1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胃十二指肠动脉损伤致腹腔出血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 出血 栓塞 治疗性 胃十二指肠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栓塞治疗胃十二指肠动脉破裂一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宝林 朱承斌 +2 位作者 孟德舜 汪树丹 杨怡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85-85,共1页
关键词 血管栓塞 胃十二指肠动脉破裂 介入治疗 腹腔动脉造影 Seldinger插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十二指肠动脉变异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艳 陆德宾 +1 位作者 刘仕群 庞桦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6-116,共1页
胃十二指肠动脉作为胰头上部滋养动脉[1~4],其变异率约为3.43%[5]。作者在胰岛素瘤定位检查选择性动脉内钙离子刺激肝静脉采血术中意外发现1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经过幽门后方发出分支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在胰头部与肠系膜上动脉发出的分支胰... 胃十二指肠动脉作为胰头上部滋养动脉[1~4],其变异率约为3.43%[5]。作者在胰岛素瘤定位检查选择性动脉内钙离子刺激肝静脉采血术中意外发现1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经过幽门后方发出分支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在胰头部与肠系膜上动脉发出的分支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交通,变异后部分血流到达胰颈部,同时滋养胰头部和部分胰颈部。现报道如下:患者,男,27岁,因'反复心悸,出汗,饥饿感'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动脉 十二指肠 肠系膜上动脉 胰腺颈部 胰岛素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正常成人餐前后胃十二指肠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4
作者 陈定章 朱永胜 +3 位作者 周晓东 朱霆 郑瑜 王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z1期36-37,共2页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动脉 (GDA)、肝总动脉 (CHA)的检查方法 ,观察进食对GDA、CHA血流参数的变化。方法 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测量 3 0例正常成人空腹和服用 2 0 0ml 2 5 %葡萄糖 40min后测GDA、CHA的血流变化的参数。结果 ...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动脉 (GDA)、肝总动脉 (CHA)的检查方法 ,观察进食对GDA、CHA血流参数的变化。方法 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测量 3 0例正常成人空腹和服用 2 0 0ml 2 5 %葡萄糖 40min后测GDA、CHA的血流变化的参数。结果 正常成人餐前后GDA、CHA血流各参数存在不同的变化。餐后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高于餐前 ,PI、RI变化不显著。结论 掌握GDA、CHA的检查方法及正常值范围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进餐对G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 血流动力学 胃十二指肠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经大鼠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肝动脉插管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初金哲 王黎洲 +3 位作者 张帅 王黎明 许国辉 周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8-802,共5页
目的 探讨改良的经大鼠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肝动脉插管方法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A组、B组为预实验组,分别采用改良法与传统法作肝动脉插管。C组、D组以穿刺种植法构建大鼠肝癌模型,分别以改良... 目的 探讨改良的经大鼠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肝动脉插管方法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A组、B组为预实验组,分别采用改良法与传统法作肝动脉插管。C组、D组以穿刺种植法构建大鼠肝癌模型,分别以改良法与传统法插管作肝动脉造影及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比较两种插管法成功率、大鼠肝癌建模成功率,TACE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死亡率、死亡原因。结果 A、B组肝动脉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0.0%(27/30)、6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5,P=0.033)。C、D组大鼠肝癌模型均成功构建, 肿瘤种植率为100%;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3.3%(28/30)、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7,P=0.045);C、D组TACE治疗前后平均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大鼠术后10 d死亡率较C组高(42.86%对10.71%, χ2=5.079,P=0.024),死亡原因可能为血管受损、肝脏损伤及麻醉意外等。结论 改良的经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肝动脉插管方法简单易掌握、成功率高,TACE术后死亡率低、并发症少,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和在相关实验中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动脉 动脉 血管造影 改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给药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航 郭思敏 +4 位作者 马中翔 张昊 陈妙玲 武春雪 韩建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6-458,共3页
目的 比较大鼠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给药的新方法和传统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5只。A组用新方法,B组用传统方法 。比较两组大鼠手术成功率、手术用时、术中意外、大鼠术后恢复及7 d生存情况。结果 A... 目的 比较大鼠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给药的新方法和传统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5只。A组用新方法,B组用传统方法 。比较两组大鼠手术成功率、手术用时、术中意外、大鼠术后恢复及7 d生存情况。结果 A组成功14只,用时(22.8±0.51) min,其中1只因在注射药物时手抖针头扯破血管致给药失败。B组成功8只,用时(32.5±0.55) min,其中5只因胃十二指肠动脉过于纤细,无法将血管准确的剪开1/3~1/2致插管失败;另外2只因针鞘滑出血管致实验失败。A组14只术后10 min左右苏醒,1~2 h开始活动,8~10 h开始进食饮水,24~36 h基本与正常大鼠无异。B组8只术后10 min左右苏醒,3 h左右开始活动,12 h左右开始进食饮水,36 h后状态接近正常大鼠,但7 d内进食饮水量明显不及A组大鼠,两组手术成功的大鼠7 d内皆存活。结论 新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可重复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给药技术 动物实验 介入放射学 大鼠 动脉化疗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左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治疗DSA阴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7例 被引量:6
7
作者 吴斌 周全 +1 位作者 李建清 易文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48-1150,共3页
目的探讨胃左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术在DSA造影阴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收治33例DSA检查阴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栓塞组(n=17)、灌注组(n=16)。栓塞组患者接受预防性介入栓塞胃左... 目的探讨胃左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术在DSA造影阴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收治33例DSA检查阴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栓塞组(n=17)、灌注组(n=16)。栓塞组患者接受预防性介入栓塞胃左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组接受胃左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垂体后叶素预防性灌注,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栓塞组、灌注组即刻止血有效率分别为94.1%(16/17)、31.3%(5/16),栓塞组显著高于灌注组(χ~2=6.14,P<0.05);治疗后再出血率在栓塞组为6.3%(1/16),灌注组为40.0%(2/5),栓塞组显著低于灌注组(χ~2=3.17,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肠坏死、麻痹性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与动脉内垂体后叶素灌注相比,胃左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治疗DSA阴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效率更高,再出血率更低,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血管造影 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介入栓塞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十二指肠动脉入路法在腹腔镜下进展期胃下部癌No.5、No.12a组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俊立 韩广森 +3 位作者 马鹏飞 曹养辉 刘晨宇 赵玉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86-589,共4页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动脉入路法在腹腔镜下进展期胃下部癌No.5、No.12a组淋巴结清扫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7年6月~2018年9月对60例胃下部癌采用胃十二指肠动脉入路法在腹腔镜下清扫No.5、No.12a组淋巴结,沿胃十二指肠动脉表面向上...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动脉入路法在腹腔镜下进展期胃下部癌No.5、No.12a组淋巴结清扫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7年6月~2018年9月对60例胃下部癌采用胃十二指肠动脉入路法在腹腔镜下清扫No.5、No.12a组淋巴结,沿胃十二指肠动脉表面向上游离,显露胃右血管右侧壁;沿肝总动脉表面向上游离显露胃右血管左侧壁,根部离断胃右血管,完成No.5淋巴结清扫;紧贴门静脉左前壁小心钝性分离其表面淋巴脂肪组织至左、右肝管汇合处;离断十二指肠系膜,游离肝固有动脉表面附着脂肪淋巴组织至左右肝管汇合处,完成No.12a组淋巴结清扫。结果60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50.6±26.8)min,术中出血量(42.6±16.5)ml。No.5、No.12a淋巴结清扫时间(5.8±3.8)min,淋巴结清扫数目(45.2±6.8)枚。清扫No.5组淋巴结131枚,平均2.2枚/例,其中转移淋巴结数为40枚,淋巴结转移度为30.5%;清扫No.12a组淋巴结252枚,平均4.2枚/例,其中转移淋巴结数为71枚,淋巴结转移度为28.2%。术后进食流食时间(2.6±1.2)d,术后住院时间(10.2±1.6)d。淋巴漏2例,均保守治疗后顺利出院;术后无胆漏、胆囊坏疽、胰漏、出血等并发症,术后30 d内无死亡病例。55例术后随访9~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1例因冠心病死亡,4例因肿瘤复发或转移死亡,6例复发转移带瘤生存(4例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1例肝转移,1例肺转移),余44例未发现复发或转移。结论采用胃十二指肠动脉入路法腹腔镜下对进展期胃下部癌行No.5、No.12a组淋巴结清扫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部癌 进展期 胃十二指肠动脉 腹腔镜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十二指肠动脉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肖青 王贤明 郑国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62-1763,共2页
患者女,97岁,因“上腹部痛2天”就诊;无高血压、胰腺炎、腹部外伤或手术等病史。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检查:胰腺形态、大小正常,胰头内见约9 mm×7 mm囊性暗区(图1A),壁薄、界清;腹主动脉内-中膜增厚,附壁见多个强... 患者女,97岁,因“上腹部痛2天”就诊;无高血压、胰腺炎、腹部外伤或手术等病史。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检查:胰腺形态、大小正常,胰头内见约9 mm×7 mm囊性暗区(图1A),壁薄、界清;腹主动脉内-中膜增厚,附壁见多个强回声斑块;腹主动脉远段可见一瘤样结构,大小约38 mm×30 mm;CDFI示胰头囊性暗区内可见红蓝交替的动脉血流信号,收缩期峰值流速65 cm/s(图1B、1C)。超声提示:①腹主动脉硬化并多发斑块;②腹主动脉瘤;③胰头内囊性暗区考虑胃十二指肠动脉瘤(gastroduodenal artery aneurysm, GDAA),建议进一步检查。CTA:腹主动脉多发硬化斑块,远段可见约 40 mm× 29 mm动脉瘤,胃十二指肠动脉近段见约8 mm×7 mm囊状动脉瘤(图1D);CTA证实超声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动脉 动脉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胃十二指肠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管敬东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24期62-64,共3页
对1例全胃切除术并发胃十二指肠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行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加胃十二指肠动脉主干栓塞术,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术后27d痊愈出院。提出对胃十二指肠术后感染症状明显患者加强吻合口瘘护理可减少炎性假性动脉瘤... 对1例全胃切除术并发胃十二指肠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行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加胃十二指肠动脉主干栓塞术,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术后27d痊愈出院。提出对胃十二指肠术后感染症状明显患者加强吻合口瘘护理可减少炎性假性动脉瘤发生的诱因;及时观察破裂大出血征象,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把握治疗时机及观察术后有无继发性出血和伤口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假性动脉 破裂 出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左、右动脉与肝左动脉共干一例
11
作者 樊明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6年第2期117-117,共1页
本人在湖北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解剖一具老年女尸时,发现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肝左动脉共干(见附图)。现报告如下:胃左动脉起自腹腔动脉前右缘,距腹腔干起始部1.2cm,外径3.4mm,至贲门发出食管支,然后转向右,沿胃小弯至幽门,沿途发出11条... 本人在湖北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解剖一具老年女尸时,发现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肝左动脉共干(见附图)。现报告如下:胃左动脉起自腹腔动脉前右缘,距腹腔干起始部1.2cm,外径3.4mm,至贲门发出食管支,然后转向右,沿胃小弯至幽门,沿途发出11条胃支入胃前后壁。该动脉自幽门处转折向左上,距肝脏左纵沟与横沟汇合1cm 处发出一分支入尾叶,长3cm,外径1.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动脉 动脉 尾叶 纵沟 CM 外径 肝左动脉 腹腔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脏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龙江 沈文 +1 位作者 祁吉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16-819,共4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内脏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磁共振血管成像 动脉瘤破裂 artery 肠系膜上动脉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脏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13
作者 张龙江 沈文 +1 位作者 祁吉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G00期35-37,共3页
内脏动脉瘤(visceral artery aneurysms,VAAs)罕见,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估计为0.01%~0.2%,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其发生率高达10.4%。按照发生率高低为序,内脏动脉瘤的好发部位有脾动脉(60%)、肝动脉(20%)、肠系膜上... 内脏动脉瘤(visceral artery aneurysms,VAAs)罕见,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估计为0.01%~0.2%,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其发生率高达10.4%。按照发生率高低为序,内脏动脉瘤的好发部位有脾动脉(60%)、肝动脉(20%)、肠系膜上动脉(5.5%)、腹腔干(4%)、胰腺动脉(2%)和胃十二指肠动脉(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内脏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ARTERY 肠系膜上动脉 普通人群 老年人群 好发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Ⅱ、腹腔动脉及其主要分支
14
作者 马富 汪守义 +1 位作者 李汉云 于涯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4年第1期40-43,共4页
为提供与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插管有关的应用解剖学资料,在40具成人尸体上,对腹腔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进行了观测,并讨论了与临床应用有关的问题。
关键词 腹腔动脉 上壁 肝总动脉 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动脉 动脉造影 分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中晚期胃癌初步探讨
15
作者 唐世早 柳英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5期84-84,共1页
介入治疗中晚期胃癌初步探讨唐世早,柳英1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为我院1993年~1994年均经胃肠造影,胃镜及手术前病理活检证实的胃癌共1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最大年龄67岁,小者31岁,平均年龄为54岁。临床主... 介入治疗中晚期胃癌初步探讨唐世早,柳英1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为我院1993年~1994年均经胃肠造影,胃镜及手术前病理活检证实的胃癌共1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最大年龄67岁,小者31岁,平均年龄为54岁。临床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食欲下降,黑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 介入治疗后 手术切除 腹腔动脉 肿瘤病灶 钡餐检查 灌注药物 动脉内灌注 淋巴结肿大 胃十二指肠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总动脉分支变异1例
16
作者 郦婷婷 黄剑飞 +3 位作者 金婷婷 贾圆圆 金荣盘 刘文庆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7-167,共1页
作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肝总动脉起始部分出一粗大动脉,进而分出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和左结肠动脉,现报道如下在该例标本中,肝总动脉有3个分支,除肝固有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外。
关键词 肝总动脉 分支变异 胃十二指肠动脉 尸体标本 十二指肠 肝固有动脉 结肠动脉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区域血管结染后动脉灌注化疗可行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17
作者 张华杰 丁云淑 +1 位作者 李永国 刘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5-38,共4页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是预后很差的消化道肿瘤,常规的全身化疗效果很不理想。本实验探讨幼猪胰腺区域血管结扎后动脉灌注化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14只幼猪分为3组,A组和B组分别行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脾动脉结扎并置管;C组行左耳缘静脉穿刺...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是预后很差的消化道肿瘤,常规的全身化疗效果很不理想。本实验探讨幼猪胰腺区域血管结扎后动脉灌注化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14只幼猪分为3组,A组和B组分别行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脾动脉结扎并置管;C组行左耳缘静脉穿刺。3组动物分别自上述途径,60 m in内滴注氟尿嘧啶(5-FU)(20mg/kg)。用药后抽取门静脉和颈静脉血及胰腺组织测5-FU浓度;灌注前后抽取颈静脉血测淀粉酶、胰岛素、葡萄糖水平;取胰腺标本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80 m in和100 m in时,A组和B组门静脉药物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5,P<0.01)。颈静脉血5-FU浓度在20 m in、40 m in和60 m in时,A组和B组均明显低于C组。A组和B组胰腺组织内5-FU浓度均明显高于C组(P<0.01)。各组于灌注前、灌注开始后2 h、灌注后24 h淀粉酶、胰岛素、葡萄糖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区域灌注后HE染色下多数标本中胰腺组织正常,少数出现不同程度胰腺组织水肿,无明显坏死改变。ABC免疫组化染色下胰岛结构亦多正常,少数胰岛内出现淋巴细胞,个别有胰岛β细胞轻度受损。结论:胰腺区域血管结扎后灌注化疗与全身化疗相比极大增高胰腺组织内的5-FU浓度,显著降低灌注期间周围循环中药物浓度,不影响血清淀粉酶、胰岛素、葡萄糖水平,对胰腺组织、胰岛β细胞无明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胃十二指肠动脉 动脉 区域化疗 氟尿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肝右动脉变异1例
18
作者 梅俊杨 马建军 +5 位作者 于思雨 潘少游 任冠桦 平杰铭 黄伟 来佳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7-207,共1页
笔者在解剖一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起自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的副肝右动脉变异1例,现报道如下。该标本肝固有动脉正常,自肝总动脉发出,于肝门处分为肝左、肝右动脉分别营养肝左、右叶。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自胃十二指肠动脉起始处8.74 mm处发出... 笔者在解剖一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起自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的副肝右动脉变异1例,现报道如下。该标本肝固有动脉正常,自肝总动脉发出,于肝门处分为肝左、肝右动脉分别营养肝左、右叶。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自胃十二指肠动脉起始处8.74 mm处发出,起始管径2.00 mm,向右走行16.00 mm后于胆总管前方发出副肝右动脉。副肝右动脉起始管径1.22mm,于胆总管右侧向右上方走行30.00mm后经肝门处入肝,营养部分肝右叶,且无静脉与之伴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右动脉变异 胃十二指肠动脉 十二指肠 肝固有动脉 肝总动脉 胆总管 肝右叶 营养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右动脉和副肝管变异1例
19
作者 王雅洁 马建军 +5 位作者 张格格 杨彪 朱星强 白昀峥 黄子芮 赵萱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5-645,共1页
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标本过程中见其肝右动脉及右副肝管异常,变异类型较为罕见[1],现报道如下:本例标本中肝总动脉(外径6.76 mm)起自腹腔干,距起点3.19 cm处分为肝固有动脉(外径5.21 mm)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外径3.25 mm)。肝固有动脉在肝十... 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标本过程中见其肝右动脉及右副肝管异常,变异类型较为罕见[1],现报道如下:本例标本中肝总动脉(外径6.76 mm)起自腹腔干,距起点3.19 cm处分为肝固有动脉(外径5.21 mm)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外径3.25 mm)。肝固有动脉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上行1.01cm后发出肝左动脉(外径4.94 mm)和肝中动脉(外径4.0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固有动脉 十二指肠韧带 肝右动脉 肝左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肝总动脉 腹腔干 成年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肝固有动脉变异1例
20
作者 李思涵 曹姗 +7 位作者 崔津榕 庞伊菲 吴佑龙 薛亚雄 张凤仙 刘环宇 秦向征 全贵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0-500,共1页
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发现1例成年女性尸体双侧肝固有动脉合并胆囊动脉起点变异,现报道如下。标本的肝总动脉先后从左向右发出左肝固有动脉和右肝固有动脉后转向右下方续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图1)。肝总动脉自腹腔干根部出发点31.5mm处发出... 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发现1例成年女性尸体双侧肝固有动脉合并胆囊动脉起点变异,现报道如下。标本的肝总动脉先后从左向右发出左肝固有动脉和右肝固有动脉后转向右下方续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图1)。肝总动脉自腹腔干根部出发点31.5mm处发出左肝固有动脉,起始处直径10.1mm。左肝固有动脉距其根部10.5mm处发出左、中、右3个分支:左侧分支进入静脉韧带裂,起始处管径3.5mm;中间支进入肝圆韧带裂,起始处管径2.7mm;右侧分支穿过肝总管和肝门静脉形成的间隙后进入右半肝,起始处管径4.1mm,在走行4.7 mm处发一小分支进入尾状叶,起始处管径1.7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固有动脉 肝总动脉 胆囊动脉 肝圆韧带 肝总管 胃十二指肠动脉 成年女性 尾状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