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检测在中晚期肿瘤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沈晔华 陈震 宋明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29-231,258,共4页
目的 :研究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TPS)的检测在中晚期肿瘤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 60例中晚期肿瘤患者的TPS。 42例接受肝介入治疗或化疗 ,对其中 30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连续检测治疗前后的TPS。结果 :不同年龄、性别、疾病、分期的患者... 目的 :研究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TPS)的检测在中晚期肿瘤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 60例中晚期肿瘤患者的TPS。 42例接受肝介入治疗或化疗 ,对其中 30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连续检测治疗前后的TPS。结果 :不同年龄、性别、疾病、分期的患者TPS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初始TPS 30 0U/L以下的患者治疗有效率 (PR ,CR或MR)为 52 94% ;TPS超过 1 0 0 0U/L的患者无一例有效 ,55 56 %病情进展 (P <0 0 5)。随TPS变化的不同 ,患者的疗效呈现差别 ,与影像学的符合率为 63 33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多肽异性抗原 检测 中晚期 肿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特异性抗原(MAGE)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房金波 王丽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前,已经发现肿瘤特异性抗原Mage基因家族有55个成员,其中MageA、B和C三个亚家族在各种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中特异性表达,正常组织(睾丸除外)均不表达。所以,Mage抗原作为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肿瘤的检测和免疫治疗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 目前,已经发现肿瘤特异性抗原Mage基因家族有55个成员,其中MageA、B和C三个亚家族在各种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中特异性表达,正常组织(睾丸除外)均不表达。所以,Mage抗原作为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肿瘤的检测和免疫治疗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介绍了Mage家族的基因定位,Mage蛋白的特性,Mage基因的作用。同时,总结了近年来Mage基因家族在临床方面的应用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抗原基因 肿瘤异性抗原 肿瘤免疫治疗 Mage蛋白 MAGE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粘蛋白(mucines)为靶点的肿瘤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
3
作者 朱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53-253,共1页
关键词 肿瘤免疫 主动异性免疫治疗 粘蛋白 疫苗设计 表位 细胞型 糖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的抗体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熊诗诗 吴介恒 +3 位作者 韩东晖 杨安钢 秦卫军 温伟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8-282,共5页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是一种2型跨膜糖蛋白,它特异性地表达于前列腺上皮细胞,是一种前列腺特异性标志物。PSM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患者的生存密切相关。此外,PSMA也特异性地表达于多种...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是一种2型跨膜糖蛋白,它特异性地表达于前列腺上皮细胞,是一种前列腺特异性标志物。PSM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患者的生存密切相关。此外,PSMA也特异性地表达于多种肿瘤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这些特点使得PSMA成为一种理想的肿瘤治疗靶点,以PSMA为靶点的肿瘤靶向治疗研究发展迅速,其中基于抗体的抗肿瘤策略如抗体偶联药物、免疫细胞治疗及免疫放射治疗等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证实了PSMA作为抗肿瘤靶点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就PSMA的结构和功能及针对PSMA的基于抗体的抗肿瘤治疗策略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异性抗原(PSMA) 向治疗 抗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WT1为靶点的恶性肿瘤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陈虹宇 刘春燕 宋婷婷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2,共5页
恶性肿瘤的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相关的抗原靶点,设计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定向杀灭肿瘤细胞的方法。成肾细胞瘤1(nephroblastoma or Wilm's tumor 1,WT1)是2009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 恶性肿瘤的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相关的抗原靶点,设计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定向杀灭肿瘤细胞的方法。成肾细胞瘤1(nephroblastoma or Wilm's tumor 1,WT1)是2009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评估所得的最佳恶性肿瘤抗原。目前,国际上已有多个以WT1为靶点的恶性肿瘤的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项目进入了临床转化研究阶段,主要包括多肽疫苗、DC疫苗和T细胞产品三类,其中galinpepimut-S、WT4869、Vaccell等疫苗均能使恶性肿瘤患者的总生存期大大延长,同时安全性良好。因此以WT1为靶点的恶性肿瘤的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一个有前景的发展方向。本文从WT1多肽疫苗、DC疫苗及T细胞产品三个方面介绍近年来国内外临床转化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异性免疫治疗 恶性肿瘤患者 WT1 转化 临床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 多肽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介导的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晓晗 薛磊 +4 位作者 徐慧 张旭晗 刘欣 朱薇波 王兴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50-1756,共7页
目的:初步探究靶向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TAA-CTL)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集患者自身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使用含有多种肿瘤相关抗原(TAA)(NY-ESO-1,MAGE-A3,MAGE-A4,WT1,Survi... 目的:初步探究靶向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TAA-CTL)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集患者自身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使用含有多种肿瘤相关抗原(TAA)(NY-ESO-1,MAGE-A3,MAGE-A4,WT1,Survivin,PRAME,LMP2A和LMP1)的混合多肽,负载树突状细胞(DC),刺激共培养细胞毒性T细胞(CTL),测定细胞产物表型,并对7例回输后的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同时,利用IFN-γELISpot试验检测输注前、后患者外周血中TAA-CTL含量的变化。结果:平均82.98%的TAA-CTL产物为CD3^+T细胞,包括42.09%的CD4^+T细胞和25.32%的CD8^+T细胞,其中70%表达效应记忆标记(CD45RO^+CD62L^-CCR7^-)。每例患者接受1-4次TAA-CTL回输,均无明显不良反应;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提示一定的疗效;细胞治疗后,患者外周血斑点形成细胞(SFC)数高峰期常出现在输注后2-3周左右。结论:TAA-CTL初步显示了其对MM和NHL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还需更大样本量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抗原异性T淋巴细胞 免疫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1版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对特异性抗原灰区前列腺临床显著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云 董喆 +3 位作者 刘百川 赵建 王海屹 叶慧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2-498,共7页
目的基于双中心数据,探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1版(PI-RADS v2.1)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4~10 ng/ml)患者中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 目的基于双中心数据,探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1版(PI-RADS v2.1)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4~10 ng/ml)患者中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中心一)和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中心二)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且具备病理结果的PSA灰区前列腺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将中心一患者作为训练组(220例),中心二患者作为测试组(50例)。训练组应用Logistic回归确定csPCa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分析多参数组合对csPCa的诊断效能,在测试组进行验证。结果训练组csPCa和非csPCa组前列腺体积、PSAD、PI-RADS v2.1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468、6.589、75.676,P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RADS v2.1评分和PSAD是csPCa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01)。训练组和测试组PI-RADS v2.1+PSAD组成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PSA灰区csPCa的曲线下面积为0.860(95%CI 0.808~0.903)、0.906(95%CI 0.790~0.970);Logistic回归模型的曲线下面积高于PI-RADS v2.1和PS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当PI-RADS v2.1评分为低或中危组且PSAD<0.15 ng/ml^(2)时,训练组和测试组的csPCa检出率较低。结论PI-RADS v2.1评分和PSAD是预测PSA灰区csPCa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应用对PSA灰区csPCa的诊断效能优于两者单独应用,有助于临床活检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前列腺异性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特异性抗原纳米乳剂的制备及抗肿瘤免疫效应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玉静 隋延仿 +3 位作者 吴道澄 葛伟 叶菁 张秀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制备包裹基因工程MAGE1HSP70的纳米乳剂,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包裹MAGE1HSP70的纳米乳剂(NEMAGE1HSP70),于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并测量其粒径,凝胶层析法检测纳米乳剂包裹率、载药量、稳定性及体... 目的制备包裹基因工程MAGE1HSP70的纳米乳剂,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包裹MAGE1HSP70的纳米乳剂(NEMAGE1HSP70),于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并测量其粒径,凝胶层析法检测纳米乳剂包裹率、载药量、稳定性及体外释药特性。用NEMAGE1HSP70免疫小鼠,运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和细胞毒性杀伤实验(LDH)检测了NEMAGE1HSP70激活机体细胞免疫反应的状况。结果成功地制备出粒径为(25±10)nm的纳米乳剂,包裹率为91%,载药量0091g·L-1,4℃放置6mon后性质稳定。体外释药特性显示有70%的蛋白释放在24h内完成。ELISPOT和LDH显示NEMAGE1HSP70可以激活机体免疫反应产生针对MAGE1的CTL,特异性杀伤表达MAGE1的肿瘤细胞。结论NEMAGE1HSP70具有良好的包裹率和载药量,性质稳定且具有缓释作用,可以有效激活机体免疫反应产生针对特异性抗原MAGE1的CTL,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新型抗肿瘤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乳剂 肿瘤异性抗原 肿瘤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对肝癌病人治疗和预后评价的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罗荣城 闻炳基 +5 位作者 廖旺军 袁玮 秦斌 季晨阳 李朝龙 张亚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792-794,共3页
为研究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TPS)水平在肝癌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对 96例肝癌手术病人和 2 2例肝癌接受聚能刀 (RF)治疗的病人进行 6~ 12个月的TPS监测。接受RF治疗的病人根据疗效分为好转、稳定、恶化 3组 ,在各个时期 ,... 为研究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TPS)水平在肝癌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对 96例肝癌手术病人和 2 2例肝癌接受聚能刀 (RF)治疗的病人进行 6~ 12个月的TPS监测。接受RF治疗的病人根据疗效分为好转、稳定、恶化 3组 ,在各个时期 ,恶化组的TPS水平都显著高于好转组 (P <0 0 1)。肝癌手术病人随访 1年 ,TPS表现出预告复发和转移的作用 ,提前时间为 3~ 6个月。无论是在手术还是接受RF治疗的病人 ,死亡者的血清TPS水平都显著高于生存者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组织多肽异性抗原 预后 射频治疗 T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BV核心抗原CTL表位的治疗性多肽在体诱导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石统东 吴玉章 +2 位作者 周伟 贾正才 邹丽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表位的治疗性多肽抗原组分、结构与诱导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分子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设计基于HBV抗原免疫优势性CTL、Th及B细胞表位的 3种治疗性多肽候选疫苗分子 ,经Merrifield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合成 ,并经HPLC... 目的 探讨基于表位的治疗性多肽抗原组分、结构与诱导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分子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设计基于HBV抗原免疫优势性CTL、Th及B细胞表位的 3种治疗性多肽候选疫苗分子 ,经Merrifield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合成 ,并经HPLC纯化、鉴定。以BALB c(H 2 d)纯系小鼠为实验对象 ,进行体内免疫学功能研究。结果 所设计治疗性多肽分子可在体诱导较强的抗原特异性CTL应答和适度的抗体反应。Th、B细胞表位的引入可增强CTL表位肽的效应。结论 提示在治疗性表位多肽疫苗的分子设计中 ,引入B -、Th表位可显著提高CTL表位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L表位 抗原异性细胞 免疫应答 HBV 治疗性多肽 分子设计 乙型肝炎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肿瘤疫苗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进展期肿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姚德茂 王一理 +3 位作者 马茂 张亚玲 李旭 孟结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97-700,共4页
目的 :探讨自体肿瘤疫苗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30例进展期肿瘤病人术后 ,以自体肿瘤疫苗辅助主动免疫治疗。术后第 4周开始接种 (共 4次 ,每次间隔 7~ 10d) ;接种前 3天及 4次接种后 1w ,采集外周血 ,分离单个核细胞 ,测定CD+8 ... 目的 :探讨自体肿瘤疫苗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30例进展期肿瘤病人术后 ,以自体肿瘤疫苗辅助主动免疫治疗。术后第 4周开始接种 (共 4次 ,每次间隔 7~ 10d) ;接种前 3天及 4次接种后 1w ,采集外周血 ,分离单个核细胞 ,测定CD+8 IFN γ+ ,CD+8 IL 10 + 细胞比例及CD+4 IFN γ+ 、CD+4 IL 10 + 细胞比例 ;同时采集血清检测血清IFN γ、IL 10水平 ;用PPD及自体抗瘤抗原做皮肤迟发型过敏反应试验 ,4 8h后测量红斑、硬结大小 (mm)。临床随访。结果 :自体免疫苗治疗后 :①血清IFN γ水平升高 ,高 (5 98± 2 4 0 )pg ml升至 (11 2 0± 4 76 )pg ml;而IL 10水平由 (2 6 0 4± 12 85 )pg ml降至 (8 12± 3 6 9)pg m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5 )。②CD+8 IFN γ+ 双阳性细胞比例由 (3 72± 1 5 6 ) %升至 (8 0 1± 2 5 4 ) % ;CD+4 IFN γ+ 双阳性细胞比例由 (4 5 2± 1 0 8) %升至 (7 94± 2 0 6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5 )。③治疗前后病人对自体肿瘤抗原的特异性DTH反应明显增强 (P <0 0 1)。④病人耐受性良好 ,无溃疡等严重副作用发生。⑤随访结果显示 :2 2例病人无瘤生存时间超 3年 ,其中部分病人无瘤生存时间超过 5年。结论 :①自体肿瘤疫苗可激发病人特异性细胞介导的免疫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肿瘤 主动异性免疫治疗 细胞免疫 自体肿瘤疫苗 异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抗原与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治疗
12
作者 陈卫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42-242,共1页
肿瘤的抗原性是肿瘤免疫学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免疫学家们对肿瘤细胞是否表达与正常组织所不同的抗原及其能否被机体免疫系统所识别,诱发特异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一直未能揭示肿瘤抗原的本质问题。关键原因乃... 肿瘤的抗原性是肿瘤免疫学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免疫学家们对肿瘤细胞是否表达与正常组织所不同的抗原及其能否被机体免疫系统所识别,诱发特异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一直未能揭示肿瘤抗原的本质问题。关键原因乃是受限于人们对肿瘤的发病学以及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分子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抗原 异性免疫治疗 T细胞 介导 肿瘤免疫 正常组织 发病学 分子机制 表达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70-肿瘤抗原肽复合物修饰的DC疫苗体内外特异性抗瘤作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黄波 冯作化 张桂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14-617,共4页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C)及Hsp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修饰后的体内外特异性抗瘤作用。方法 :采用一定的生化技术 ,从H2 2肝癌细胞中提取肿瘤抗原肽 ,并在体外与Hsp70进行结合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 ,培养rmGM CSF、rmIL 4诱导的小鼠骨髓细...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C)及Hsp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修饰后的体内外特异性抗瘤作用。方法 :采用一定的生化技术 ,从H2 2肝癌细胞中提取肿瘤抗原肽 ,并在体外与Hsp70进行结合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 ,培养rmGM CSF、rmIL 4诱导的小鼠骨髓细胞 ,体外获取大量的DC ,后者经Hsp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修饰后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 ,通过MTT法进行检测淋巴细胞的激活 ;收集上述刺激传代培养的淋巴细胞 ,检测其对H2 2瘤细胞和艾氏腹水癌细胞的杀伤功能 ;采用H2 2瘤细胞肌肉接种和H2 2瘤细胞、艾氏腹水癌细胞腹腔接种 ,对接种小鼠给予经体外修饰的DC回输 ,观察其抑制肿瘤的效果。结果 :Hsp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可使DC成熟 ,大量分泌IL 12、TNF α、IL 1β等细胞因子 ,并能够使DC激活小鼠脾淋巴细胞 ;激活后传代培养的淋巴细胞对H2 2瘤细胞能够特异性地杀伤 ,而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无效 ;经Hsp 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修饰后的DC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瘤苗 ,体内能特异性地抑制小鼠H2 2肿瘤生长。结论 :Hsp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能够很好地修饰体外诱导获取的DC ,使后者成为一种有效的瘤苗 ,体外能够特异性地激活淋巴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免疫学 Hsp70-肿瘤抗原肽复合物 DC疫苗 异性抗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在胃肠道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本夫 罗荣城 +3 位作者 尤长宣 张军一 郑航 刘国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5-536,共2页
为探讨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TPS)在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胃肠道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测定 1 1 4例健康体检者和 5 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血清TPS、癌胚抗原 (CEA)和低聚糖类肿瘤相关糖类抗原(CA1... 为探讨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TPS)在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胃肠道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测定 1 1 4例健康体检者和 5 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血清TPS、癌胚抗原 (CEA)和低聚糖类肿瘤相关糖类抗原(CA1 99)水平。结果显示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TPS、CEA和CA1 99表达水平及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TPS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CEA和CA1 99(P <0 0 1 ) ,在转移性胃肠道肿瘤中TPS的阳性检出率较CEA、CA1 99高 (P <0 0 5 ) ,以远处淋巴结转移的阳性检出率最高(92 8% ) ,表达水平以肝转移最高。TPS、CEA和CA1 99检测阳性率在已发生转移较未转移高 (P <0 0 5 )。胃肠道肿瘤患者经有效治疗后血清TPS、CE及CA1 99水平均明显下降 ,尤其以TPS下降幅度较为显著。提示血清TPS是检出胃肠道肿瘤非常敏感的标志物 ,尤其是淋巴结转移患者 ,对胃肠道肿瘤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疗效评价等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多肽异性抗原 癌胚抗原 CA-19-9抗原 胃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肿瘤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姚德茂 潘承恩 +2 位作者 李瑞祥 白东晓 李永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7-399,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疫苗的作用机制。方法50例进展期肿瘤患者术后第4周开始以自体肿瘤细胞疫苗行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免疫接种共4次,每次间隔7-10 d;接种前3 d及第4次接种后1周,采集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以流式细胞分析术/细胞内细胞...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疫苗的作用机制。方法50例进展期肿瘤患者术后第4周开始以自体肿瘤细胞疫苗行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免疫接种共4次,每次间隔7-10 d;接种前3 d及第4次接种后1周,采集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以流式细胞分析术/细胞内细胞因子检测法测定CD8+-IFN-γ+、CD8+-IL-10+细胞及CD4+-INF-γ+、CD4+-IL-10+细胞;用自体肿瘤抗原做皮肤迟发型过敏试验(DTH),48 h后测量红斑、硬结大小(mm)。对DTH反应部位皮肤活检,用免疫组化染色了解局部细胞免疫反应。结果自体肿瘤细胞疫苗治疗后表现为:①CD8+-IFN-γ+阳性细胞由(3.90±1.42)%升至(7.12±2.15)%;CD4+-INF-γ+阳性细胞由(4.19±1.50)%升至(7.20±2.29)%(P<0.05);②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对自体肿瘤抗原的特异性DTH反应明显增强(P<0.01);③DTH反应部位CD8+T细胞、CD4+T细胞浸润明显增多;④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自体肿瘤细胞疫苗免疫后,可改善肿瘤患者细胞介导的抗瘤免疫反应;自体肿瘤疫苗可激发患者特异性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肿瘤 细胞免疫 自体肿瘤疫苗 异性反应 主动异性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特异性抗原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抗肿瘤免疫效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沛臻 佐建锋 +5 位作者 傅经国 李侠 司少艳 葛伟 张秀敏 李增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80-983,共4页
目的:制备包裹基因工程MAGE3/HSP70(简称M3H)融合蛋白的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包裹M3H的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简称NL M3H),观察其形态并测量其粒径,凝胶层析法检测纳米乳剂包... 目的:制备包裹基因工程MAGE3/HSP70(简称M3H)融合蛋白的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包裹M3H的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简称NL M3H),观察其形态并测量其粒径,凝胶层析法检测纳米乳剂包裹率、载药量、稳定性及体外释药特性。用NL M3H免疫小鼠,运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和细胞毒性杀伤实验(LDH)检测了NL M3H激活机体细胞免疫反应的状况。结果:成功地制备出平均粒径<100 nm的长循环纳米脂质体,包裹率为38%,载药量0.038 g/L,4℃放置6月后性质稳定。体外释药特性显示有74%的蛋白释放在24 h内完成。ELISPOT和细胞毒性杀伤实验显示NL M3H可以激活机体免疫反应产生针对MAGE3的CTL,特异性杀伤表达MAGE3的肿瘤细胞。结论:NL M3H具有良好的包裹率和载药量,性质稳定且具有缓释作用,可以有效激活机体免疫反应产生针对特异性抗原MAGE3的CTL,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新型抗肿瘤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肿瘤异性抗原 肿瘤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肿瘤疫苗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结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姚德茂 王一理 +3 位作者 李旭 胡宁丽 孟绍菁 张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46-748,共3页
关键词 自体肿瘤疫苗 主动异性免疫 治疗 结肠癌 细胞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特异性转移因子在消化系统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范林妮 尹志勇 王文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70-1271,共2页
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最早由Lawrence于1949年发现,作者从对某一特定抗原有明显皮肤反应的供体采集白细胞并制备白细胞抽提液,然后将抽提液注入无皮肤反应或免疫抑制的受试者,而受试者随即出现强烈的皮肤反应,这一实验... 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最早由Lawrence于1949年发现,作者从对某一特定抗原有明显皮肤反应的供体采集白细胞并制备白细胞抽提液,然后将抽提液注入无皮肤反应或免疫抑制的受试者,而受试者随即出现强烈的皮肤反应,这一实验结果很有力的证明了个体间的全身性和特异性免疫可以发生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异性转移因子 消化道肿瘤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菌群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免疫微环境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19
作者 董文博 余浩洋 +3 位作者 朱逸凡 张指舰 李文扬 孔德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6,共5页
微生物群可以被人类免疫系统识别并引起特定的免疫反应,通过复杂的调控机制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肿瘤微环境涉及到肿瘤周围细胞外基质、免疫细胞、肿瘤相关的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等,其中免疫细胞代表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影响癌症的进展... 微生物群可以被人类免疫系统识别并引起特定的免疫反应,通过复杂的调控机制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肿瘤微环境涉及到肿瘤周围细胞外基质、免疫细胞、肿瘤相关的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等,其中免疫细胞代表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影响癌症的进展和治疗,而肿瘤免疫微环境与肿瘤微生物群密切相关。呼吸道菌群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型和分期有一定相关性。本文深入阐述了呼吸道菌群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对先天免疫细胞和特异性免疫细胞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了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以期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呼吸道菌群 肿瘤免疫微环境 先天免疫 异性免疫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展示肿瘤特异性抗原表位的噬菌体在小鼠体内引起的细胞免疫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房金波 赵连贵 +2 位作者 宋金娜 高瑞娟 王丽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9-72,共4页
以含有肿瘤特异性抗原表位的杂合型噬菌体(TSPA-M-A1)作为抗原,免疫C57BL/6J小鼠,观察免疫4周后小鼠的细胞免疫变化.结果表明:抗原TSPA-M-A1在小鼠体内能够提高T淋巴细胞对ConA刺激的反应性,使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增高,产生了特异性T淋... 以含有肿瘤特异性抗原表位的杂合型噬菌体(TSPA-M-A1)作为抗原,免疫C57BL/6J小鼠,观察免疫4周后小鼠的细胞免疫变化.结果表明:抗原TSPA-M-A1在小鼠体内能够提高T淋巴细胞对ConA刺激的反应性,使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增高,产生了特异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引起了较强的迟发型超敏反应.这些结果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 肿瘤异性抗原 细胞免疫 C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