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浸润性B淋巴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
1
作者 黄茗 陈锦秀 +3 位作者 张雨乐 董想 曹春雨 吴红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5-625,共11页
近年来,肿瘤浸润性B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B lymphocytes,TIL-B)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复杂且重要的角色。这些细胞通过多种机制参与抗肿瘤免疫反应,但同时也可能在特定刺激下获得抑制功能,转化为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 近年来,肿瘤浸润性B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B lymphocytes,TIL-B)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复杂且重要的角色。这些细胞通过多种机制参与抗肿瘤免疫反应,但同时也可能在特定刺激下获得抑制功能,转化为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s),进而抑制肿瘤免疫应答,促进肿瘤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IL-B不仅是抗肿瘤免疫治疗中有效的靶标,而且在疾病预后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TIL-B研究现状,总结了其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当前的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方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深入理解TIL-B的复杂性,可以为开发新的肿瘤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和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性b淋巴细胞 肿瘤微环境 三级淋巴结构 免疫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间质比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对晚期结直肠癌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溪 胡柏来 +2 位作者 吕震 马广贞 陈丽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1-246,共6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手术切除的原发性Ⅱ...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手术切除的原发性Ⅱ、Ⅲ期结直肠癌218例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HE染色评估肿瘤组织中间质成分所占比例及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并分析不同分组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结果:218例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中低TSR组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高间质组(P<0.05)。TSR与各项临床特征及病理指标,如性别、年龄等无关(P>0.05)。TSR及TIL均为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高淋巴细胞浸润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低淋巴细胞浸润组患者,在低间质组中高淋巴细胞浸润组的患者总体生存率高于低淋巴细胞浸润组患者(P<0.05)。结论:肿瘤间质比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对结直肠癌预后均相关,在常规病理诊断中通过对这两项指标的综合评估,可作为辅助指标对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预测、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间质比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对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抗结肠癌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剑勇 吴飞翔 +3 位作者 张春燕 唐凯 张力图 李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41-843,共3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体外对结肠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从结肠癌患者外周血获取DC,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抗原激活DC,然后用DC激活TIL,观察TIL在体外对自...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体外对结肠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从结肠癌患者外周血获取DC,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抗原激活DC,然后用DC激活TIL,观察TIL在体外对自体结肠癌细胞和VoLo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DC激活的TIL对自体结肠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杀伤率为87.62%±3.01%,明显高于未经DC激活的TIL、DC激活的T淋巴细胞和未经DC激活的T淋巴细胞对自体结肠癌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53.72%±1.50%、52.23%±1.46%和3.55%±0.25%,而它们对VoLo细胞的杀伤活性则相对较低。结论:结肠癌患者外周血DC能诱导TIL产生高效而特异的抗结肠癌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结肠癌细胞 杀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EBV相关胃癌中的肿瘤免疫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肖琳 何丹 +2 位作者 丁运刚 冯智英 邵春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3-257,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IDC)及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T)在EBV相关胃癌(EBVaGC)中的肿瘤免疫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EBVaGC和20例EBV阴性胃癌(EBVnGC)中TIDC及TIL-T的浸润程度及亚型,并分析...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IDC)及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T)在EBV相关胃癌(EBVaGC)中的肿瘤免疫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EBVaGC和20例EBV阴性胃癌(EBVnGC)中TIDC及TIL-T的浸润程度及亚型,并分析其与EBVaGC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IDC在49例EBVaGC中有29例(59.2%)呈轻度浸润,20例(40.8%)为显著浸润,而EBVnGC中则有18例(90%)为轻度浸润,2例(10%)为显著浸润。经统计学分析,TIDC在EBVaGC显著浸润率高于EBVnGC(P=0.013)。TIL-T在EBVaGC的数量较EBVnGC多(P=0.017),且多数为CD8+细胞毒性T细胞(CTL);EBVaGC中TIL-T与TIDC数量呈正相关(r=0.386,n=49,P=0.006)。TIL-T浸润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01),而TIDC浸润程度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TIDC及TIL-T可能在EBVaGC肿瘤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IDC可能对于TIL-T具有趋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相关胃癌 肿瘤浸润性T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性树突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在血液肿瘤中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梁铭 张辉 陈福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41-1247,共7页
血液肿瘤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系统化诊断与治疗见证了近30年的长足进步,如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5年无事件生存率达到80%以上。然而,仍有20%-25%的患儿复发,化疗完全缓解后体内残存的微量白血病细胞即微小残留病被认为是复... 血液肿瘤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系统化诊断与治疗见证了近30年的长足进步,如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5年无事件生存率达到80%以上。然而,仍有20%-25%的患儿复发,化疗完全缓解后体内残存的微量白血病细胞即微小残留病被认为是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免疫系统中T细胞是清除肿瘤细胞最具潜能的效应细胞,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是以一类以T细胞为主的异型淋巴细胞,是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基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白血病治疗中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提示免疫细胞功能性恢复在血液肿瘤治疗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免疫疗法成为许多恶性肿瘤治疗临床研究的新方向,但在血液肿瘤中却鲜有报道。因此,本文将对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在血液肿瘤中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血液肿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后患者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房家智 宋连生 +2 位作者 叶红军 刘爱忠 金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868-869,共2页
关键词 肿瘤 术后 浸润性淋巴细胞 治疗 临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体内注射IL-2基因后肿瘤细胞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的功能分析
7
作者 王全兴 曹雪涛 +3 位作者 王建莉 章卫平 李青 叶天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3-97,共5页
将脂质体包裹的IL-2基因直接注射至B16F10黑色素瘤瘤体内,研究肿瘤细胞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的功能变化。10d后,Northernblot鉴定显示瘤体内注射IL-2基因后肿瘤细胞及TIL中IL-2mRN... 将脂质体包裹的IL-2基因直接注射至B16F10黑色素瘤瘤体内,研究肿瘤细胞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的功能变化。10d后,Northernblot鉴定显示瘤体内注射IL-2基因后肿瘤细胞及TIL中IL-2mRNA表达阳性;经G418筛选后的肿瘤细胞培养上清中可检测出IL-2;肿瘤细胞表面表达了较高水平的MHCⅠ类抗原(H-2K ̄bD ̄b);TIL表面粘附分子LAF-1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杀伤B16细胞的活性明显增强。结果表明瘤体内注射脂质体包裹的IL-2基因后,可在肿瘤原位将基因转移至肿瘤细胞及TIL中,提高肿瘤细胞的MHCⅠ类抗原的表达,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并通过提高TIL粘附分子的表达,共同促进TIL的肿瘤特异性杀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2 基因治疗 肿瘤浸润性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体内脂质体介导的IL-2基因治疗后肿瘤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的功能变化
8
作者 王全兴 曹雪涛 +3 位作者 王建莉 章卫平 李青 叶天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43-344,共2页
自Rosenberg等1986年发现IL-2激活的TIL具有极强的体内外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后,人们相继对TIL的表型、体内分布、TIL在肿瘤部位的存活时间以及TIL配合IL-2的治疗效果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TIL作为分布于肿瘤局部与肿瘤直接接触的免疫细... 自Rosenberg等1986年发现IL-2激活的TIL具有极强的体内外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后,人们相继对TIL的表型、体内分布、TIL在肿瘤部位的存活时间以及TIL配合IL-2的治疗效果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TIL作为分布于肿瘤局部与肿瘤直接接触的免疫细胞.其功能和数量的变化既是荷瘤机体疾病的程度和预后的直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L 体内 治疗后 功能变化 瘤体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脂质体介导 杀伤 直接接触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治疗人恶性间皮瘤
9
作者 李力 王莉 +6 位作者 刘倩 李增齐 陈扬涛 董雪林 赵中苏 高培松 李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5-15,共1页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常规治疗效果不好,存在免疫抑制作用。用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抗肿瘤.是近年来过继免疫治疗的一个新途径。我们用TIL,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IFN)协同治疗3例MPM,初步观察效果较好。
关键词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常规治疗 恶性间皮瘤 TIL 恶性胸膜间皮瘤 过继免疫治疗 细胞介素2 肿瘤 IFN 免疫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郭伟 邱蔚六 +1 位作者 何荣根 陆昌语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57-260,共4页
头颈部肿瘤的浸润性淋巴细胞,不仅具有特异、高效的杀瘤活性,而且具有依赖IL-2低、副作用小等优点。是近年基础和临床方面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该细胞被认为是继LAK细胞之后第二代抗瘤效应细胞。本文概要综述其在头颈部肿瘤方面的实验研... 头颈部肿瘤的浸润性淋巴细胞,不仅具有特异、高效的杀瘤活性,而且具有依赖IL-2低、副作用小等优点。是近年基础和临床方面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该细胞被认为是继LAK细胞之后第二代抗瘤效应细胞。本文概要综述其在头颈部肿瘤方面的实验研究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淋巴细胞 浸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胸水上清培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生长所需白细胞介素-2的适宜剂量
11
作者 邹征云 刘宝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40-242,I0002,共4页
目的:模拟体内环境,摸索出应用自体胸水上清培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时所需白细胞介素-2(IL-2)的最适剂量。方法:恶性胸水中的TIL经贴壁法分离后,分成A、B、C三组,分别应用含有细胞因子IL-2、CD3单克隆抗体(OKT3)及外源凝集素(PHA)... 目的:模拟体内环境,摸索出应用自体胸水上清培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时所需白细胞介素-2(IL-2)的最适剂量。方法:恶性胸水中的TIL经贴壁法分离后,分成A、B、C三组,分别应用含有细胞因子IL-2、CD3单克隆抗体(OKT3)及外源凝集素(PHA)的自体胸水上清进行培养,其中A组IL-2终浓度为6000u/ml;B组IL-2首剂终浓度为6 000u/ml,其后换液时改为1000u/ml;C组IL-2终浓度为1000u/ml,比较不同剂量IL-2培养的TIL增殖速率、培养前后免疫表型变化和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培养的第3、7、14和21 d检测发现,三组TIL均发生明显扩增,其中A、B两组间TIL的生长速度无差异,但均明显快于C组;TIL免疫表型变化和对自体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经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TIL培养时,首剂IL-2的终浓度6000u/ml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早期解除TIL的免疫抑制状态,使其在培养的第3 d就发生明显的活化和扩增,为自体TIL体外分离后仅作短期培养即回输胸腔,后续胸腔内注入IL-2,使其进一步生长,发挥杀瘤效应,从而为治疗恶性胸水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细胞介素-2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化疗的老年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达情况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陆婷 解修园 +2 位作者 钱健 袁慧 王雪静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2期101-106,共6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化疗的老年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达情况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初治老年男性...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化疗的老年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达情况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初治老年男性MIBC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吉西他滨+顺铂全身化疗治疗,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达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至少5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采用K-M生存分析探讨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老年男性MIBC患者肿瘤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表达数显著多于癌旁组织(P<0.05),CD8^(+)T淋巴细胞表达数显著少于癌旁组织(P<0.05)。CD4^(+)T淋巴细胞高表达患者36例(36%),CD8^(+)T淋巴细胞高表达患者56例(56%)。CD4^(+)T淋巴细胞高表达患者的T_(3)分期和肿瘤最大径>3 cm占比均显著高于低表达患者(均P<0.05),CD8^(+)T淋巴细胞高表达患者的T_(3)分期和肿瘤最大径≤3 cm占比均显著低于低表达患者(均P<0.05)。患者1年、3年、5年复发率分别为7%、24%、46%;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4%、61%。CD4^(+)T淋巴细胞高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CD4^(+)T淋巴细胞低表达患者(P<0.05),CD8^(+)T淋巴细胞高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CD8^(+)T淋巴细胞低表达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T分期、膀胱灌注治疗、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表达情况患者的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T分期越高、CD4^(+)T淋巴细胞高表达、CD8^(+)T淋巴细胞低表达均为老年男性M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化疗的老年男性MIBC患者具有较好的生存预后,而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或可作为一种潜在的预测不良预后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在实体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梁锐 李蕾蕾 王志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168-1172,共5页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作为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ILs包含的细胞亚群具有促肿瘤和抗肿瘤的双向作用。目前TILs免疫...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作为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ILs包含的细胞亚群具有促肿瘤和抗肿瘤的双向作用。目前TILs免疫治疗在大多实体瘤中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TILs在肿瘤中的数量和亚群组成对于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TILs的组成、双向作用、机制和其在常见实体瘤中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实体瘤 肿瘤微环境 免疫微环境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淋巴细胞参与肿瘤免疫抑制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沈梦 任秀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5-139,共5页
B淋巴细胞作为体液和细胞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多种调控方式发挥正性免疫调节作用。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B淋巴细胞亦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机体的免疫抑制调节,其中在肿瘤中以免疫抑制作用为主。目前研究多关注于B淋巴细胞特... B淋巴细胞作为体液和细胞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多种调控方式发挥正性免疫调节作用。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B淋巴细胞亦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机体的免疫抑制调节,其中在肿瘤中以免疫抑制作用为主。目前研究多关注于B淋巴细胞特殊亚型-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s)在肿瘤中发挥的免疫抑制性作用,并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控T细胞的作用以及直接作用于恶性肿瘤细胞等多途径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进程。本文就B淋巴细胞在肿瘤免疫抑制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为B淋巴细胞作为抗肿瘤潜在治疗靶点及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 调节性b细胞 肿瘤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在SCID小鼠体内诱发人B淋巴细胞肿瘤 被引量:1
15
作者 甘润良 蓝柯 +3 位作者 尹志华 王丽江 许亮国 姚开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33-738,共6页
目的:通过动物体内试验研究EB病毒(EBV)对人正常细胞的致瘤性,并检测我国正常人群对EBV的易感性,试图建立EBV诱发人淋巴细胞肿瘤模型。方法: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动物即SCID小鼠体内移植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每鼠腹腔接种1×... 目的:通过动物体内试验研究EB病毒(EBV)对人正常细胞的致瘤性,并检测我国正常人群对EBV的易感性,试图建立EBV诱发人淋巴细胞肿瘤模型。方法: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动物即SCID小鼠体内移植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每鼠腹腔接种1×108个PBL。对接种VCA/IgA阴性献血员PBL的动物,移植后1周内经腹腔注射B95-8标准株EBV悬液作为实验感染,而接种VCA/IgA阳性献血员PBL的动物不再进行实验感染。结果:在接受12名健康成人PBL移植并感染EBV的19只SCID小鼠中,肿瘤诱发率分别为91.7%(11/12名)和84.2%(16/19只鼠)。诱发瘤常见于小鼠腹腔后壁和纵隔,具有侵袭性和致死性,患瘤小鼠平均存活时间65.5天。EBV诱发瘤是结节状实体瘤,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大裂—无裂混合细胞。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病理学研究表明,肿瘤类型是人源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诱发瘤原位分子杂交显示肿瘤细胞核内存在EB病毒小核酸分子EBER-1和人类基因组Alu序列。电子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核内存在EB病毒颗粒。肿瘤细胞表达EB病毒BZLF1蛋白阳性。结论:SCID/人淋巴细胞嵌合体是研究EBV感染和致瘤性的敏感动物模型,且获得了EBV引起人类正常细胞在体内发生肿瘤的直接依据。因而证实了EBV对人类细胞的致瘤作用,进一步明确机体免疫缺陷因素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SCID 小鼠 b淋巴细胞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肝癌浸润性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云璐 冯学胜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6期419-423,共5页
对小鼠肝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te,TIL)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1)TIL是一群异质性细胞,其细胞表型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变化;(2)新鲜分离的TIL对植物血凝素(PHA)的反应极低(P<0.01):(3)新鲜分离的TIL的自然杀伤... 对小鼠肝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te,TIL)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1)TIL是一群异质性细胞,其细胞表型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变化;(2)新鲜分离的TIL对植物血凝素(PHA)的反应极低(P<0.01):(3)新鲜分离的TIL的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活性很低,经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培养后明显增高;(4)经IL-2培养后的TIL能分泌某种(些)因子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上述资料将有助于对TIL的认识和对其抗瘤机理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 肿瘤 浸润性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癌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结内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续 刘月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32-1037,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癌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结内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 node inner marginal zone B cell lymphoma,NHLNMZ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对6例乳腺浸润性癌合并NHLNMZL进行...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癌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结内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 node inner marginal zone B cell lymphoma,NHLNMZ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对6例乳腺浸润性癌合并NHLNMZL进行检测,并行21基因检测及NHLNMZL的基因检测。结果6例均为乳腺浸润性癌合并NHLNMZL,其中1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有2枚淋巴结发生转移。淋巴瘤免疫表型:CD20弥漫阳性,CD21示FDC网扩大但较细,BCL-2、MNDA阳性。乳腺浸润性癌基因检测:其中4例表现为中危(RS=26.69),1例表现为高危(RS=34.21),1例表现为低危(RS=12.34);NHLNMZL中IgH、IgK、IgL阳性,FISH检测BCL-2、BCL-6、MYC均无重组。结论乳腺浸润性癌合并NHLNMZL虽属于恶性,但其侵袭性和恶性级别均较低,应与淋巴造血系统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 边缘区b细胞淋巴 2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球菌肠毒素B基因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其表达产物促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毛亚飞 徐水凌 +1 位作者 罗冬娇 严杰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3-558,共6页
构建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 B,SEB)基因原核表达系统,了解重组表达产物rSEB促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采用高保真PCR从金黄色葡萄球菌FRIS6B株DNA中扩增全长SEB基因片段,T—A克隆后测序,构建SE... 构建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 B,SEB)基因原核表达系统,了解重组表达产物rSEB促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采用高保真PCR从金黄色葡萄球菌FRIS6B株DNA中扩增全长SEB基因片段,T—A克隆后测序,构建SEB基因原核表达系统pET32α-SEB—E.coliBL2IDE3.采用SDS-PAGE检测rSEB表达产量,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rSEB.采用TCID50法测定rSEB对Vero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并计算TCID50值.采用MTT比色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rSEB体外对小鼠脾细胞、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促增殖作用以及对HepG2细胞(人肝腺癌细胞)、HeLa细胞(人宫颈癌上皮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与公布的相关序列比较,所克隆的SEB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100%.rSEB表达量约为细菌总蛋白的40%.rSEB对Vero细胞的TCIC50为3.02μg.5.0~20.0μg/ml的rSEB对小鼠脾细胞和人PBMC均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5).5.0~20.0μg/ml rSEB作用的人PBMC上清均能有效地抑制HepG2细胞和HeLa细胞生长(P〈0.05).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rSEB高效原核表达系统.rSEB仍然具有生物学活性.所建立的细胞毒性、促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的检测方法,为以后减毒rSEB突变体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肠毒素b SEb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系统/构建 重组蛋白/表达 细胞毒性 淋巴细胞/增殖 肿瘤细胞/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在实体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19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8-318,共1页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作为肿瘤微环境(TME)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ILs包含的细胞亚群具有促肿瘤和抗肿瘤的双向作用。目前TILs免疫治疗在大多实体瘤中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TILs在肿瘤中的数...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作为肿瘤微环境(TME)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ILs包含的细胞亚群具有促肿瘤和抗肿瘤的双向作用。目前TILs免疫治疗在大多实体瘤中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TILs在肿瘤中的数量和亚群组成对于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2021年第48卷第22期《中国肿瘤临床》的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栏目刊发了由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王志强教授撰写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在实体瘤的临床研究进展》一文。该文就TILs的组成、双向作用、机制和其在常见实体瘤中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临床研究进展 肿瘤微环境 《中国肿瘤临床》 实体瘤 双向作用 细胞亚群 T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在膀胱肿瘤细胞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中的作用
20
作者 罗军 靳风烁 +2 位作者 李黔生 江军 高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90-793,共4页
目的 :了解T淋巴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在膀胱肿瘤细胞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1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与膀胱肿瘤细胞EJ、T2 4、正常移行上皮细胞共培养时T淋巴细胞NF κB。 2 用NF κB激动剂、抑制剂调节T淋巴细胞NF κB活性 ... 目的 :了解T淋巴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在膀胱肿瘤细胞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1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与膀胱肿瘤细胞EJ、T2 4、正常移行上皮细胞共培养时T淋巴细胞NF κB。 2 用NF κB激动剂、抑制剂调节T淋巴细胞NF κB活性 ,应用免疫组化法、MTT法 ,了解膀胱肿瘤细胞EJ、T2 4作用下NF κB活性与T淋巴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1 EJ+T淋巴细胞组、T2 4 +T淋巴细胞组 ,T淋巴细胞胞核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比与人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组、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 (P <0 0 1) ;2 膀胱肿瘤细胞EJ、T2 4作用下T淋巴细胞NF κB胞核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比与增殖反应 (A值 )呈显著正相关 (Pearson相关系数 =0 74 4 ,P <0 0 0 1,n =6 0 )。结论 :膀胱肿瘤细胞EJ、T2 4可能通过下调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T淋巴细胞 核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