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间质比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对晚期结直肠癌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溪 胡柏来 +2 位作者 吕震 马广贞 陈丽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1-246,共6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手术切除的原发性Ⅱ...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手术切除的原发性Ⅱ、Ⅲ期结直肠癌218例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HE染色评估肿瘤组织中间质成分所占比例及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并分析不同分组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结果:218例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中低TSR组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高间质组(P<0.05)。TSR与各项临床特征及病理指标,如性别、年龄等无关(P>0.05)。TSR及TIL均为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高淋巴细胞浸润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低淋巴细胞浸润组患者,在低间质组中高淋巴细胞浸润组的患者总体生存率高于低淋巴细胞浸润组患者(P<0.05)。结论:肿瘤间质比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对结直肠癌预后均相关,在常规病理诊断中通过对这两项指标的综合评估,可作为辅助指标对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预测、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间质比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对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抗结肠癌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剑勇 吴飞翔 +3 位作者 张春燕 唐凯 张力图 李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41-843,共3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体外对结肠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从结肠癌患者外周血获取DC,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抗原激活DC,然后用DC激活TIL,观察TIL在体外对自...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体外对结肠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从结肠癌患者外周血获取DC,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抗原激活DC,然后用DC激活TIL,观察TIL在体外对自体结肠癌细胞和VoLo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DC激活的TIL对自体结肠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杀伤率为87.62%±3.01%,明显高于未经DC激活的TIL、DC激活的T淋巴细胞和未经DC激活的T淋巴细胞对自体结肠癌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53.72%±1.50%、52.23%±1.46%和3.55%±0.25%,而它们对VoLo细胞的杀伤活性则相对较低。结论:结肠癌患者外周血DC能诱导TIL产生高效而特异的抗结肠癌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结肠癌细胞 杀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在血液肿瘤中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梁铭 张辉 陈福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41-1247,共7页
血液肿瘤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系统化诊断与治疗见证了近30年的长足进步,如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5年无事件生存率达到80%以上。然而,仍有20%-25%的患儿复发,化疗完全缓解后体内残存的微量白血病细胞即微小残留病被认为是复... 血液肿瘤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系统化诊断与治疗见证了近30年的长足进步,如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5年无事件生存率达到80%以上。然而,仍有20%-25%的患儿复发,化疗完全缓解后体内残存的微量白血病细胞即微小残留病被认为是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免疫系统中T细胞是清除肿瘤细胞最具潜能的效应细胞,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是以一类以T细胞为主的异型淋巴细胞,是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基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白血病治疗中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提示免疫细胞功能性恢复在血液肿瘤治疗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免疫疗法成为许多恶性肿瘤治疗临床研究的新方向,但在血液肿瘤中却鲜有报道。因此,本文将对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在血液肿瘤中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血液肿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体内脂质体介导的IL-2基因治疗后肿瘤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的功能变化
4
作者 王全兴 曹雪涛 +3 位作者 王建莉 章卫平 李青 叶天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43-344,共2页
自Rosenberg等1986年发现IL-2激活的TIL具有极强的体内外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后,人们相继对TIL的表型、体内分布、TIL在肿瘤部位的存活时间以及TIL配合IL-2的治疗效果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TIL作为分布于肿瘤局部与肿瘤直接接触的免疫细... 自Rosenberg等1986年发现IL-2激活的TIL具有极强的体内外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后,人们相继对TIL的表型、体内分布、TIL在肿瘤部位的存活时间以及TIL配合IL-2的治疗效果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TIL作为分布于肿瘤局部与肿瘤直接接触的免疫细胞.其功能和数量的变化既是荷瘤机体疾病的程度和预后的直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L 体内 治疗后 功能变化 瘤体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脂质体介导 杀伤 直接接触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治疗人恶性间皮瘤
5
作者 李力 王莉 +6 位作者 刘倩 李增齐 陈扬涛 董雪林 赵中苏 高培松 李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5-15,共1页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常规治疗效果不好,存在免疫抑制作用。用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抗肿瘤.是近年来过继免疫治疗的一个新途径。我们用TIL,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IFN)协同治疗3例MPM,初步观察效果较好。
关键词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常规治疗 恶性间皮瘤 TIL 恶性胸膜间皮瘤 过继免疫治疗 细胞介素2 肿瘤 IFN 免疫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胸水上清培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生长所需白细胞介素-2的适宜剂量
6
作者 邹征云 刘宝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40-242,I0002,共4页
目的:模拟体内环境,摸索出应用自体胸水上清培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时所需白细胞介素-2(IL-2)的最适剂量。方法:恶性胸水中的TIL经贴壁法分离后,分成A、B、C三组,分别应用含有细胞因子IL-2、CD3单克隆抗体(OKT3)及外源凝集素(PHA)... 目的:模拟体内环境,摸索出应用自体胸水上清培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时所需白细胞介素-2(IL-2)的最适剂量。方法:恶性胸水中的TIL经贴壁法分离后,分成A、B、C三组,分别应用含有细胞因子IL-2、CD3单克隆抗体(OKT3)及外源凝集素(PHA)的自体胸水上清进行培养,其中A组IL-2终浓度为6000u/ml;B组IL-2首剂终浓度为6 000u/ml,其后换液时改为1000u/ml;C组IL-2终浓度为1000u/ml,比较不同剂量IL-2培养的TIL增殖速率、培养前后免疫表型变化和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培养的第3、7、14和21 d检测发现,三组TIL均发生明显扩增,其中A、B两组间TIL的生长速度无差异,但均明显快于C组;TIL免疫表型变化和对自体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经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TIL培养时,首剂IL-2的终浓度6000u/ml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早期解除TIL的免疫抑制状态,使其在培养的第3 d就发生明显的活化和扩增,为自体TIL体外分离后仅作短期培养即回输胸腔,后续胸腔内注入IL-2,使其进一步生长,发挥杀瘤效应,从而为治疗恶性胸水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细胞介素-2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在实体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梁锐 李蕾蕾 王志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168-1172,共5页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作为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ILs包含的细胞亚群具有促肿瘤和抗肿瘤的双向作用。目前TILs免疫...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作为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ILs包含的细胞亚群具有促肿瘤和抗肿瘤的双向作用。目前TILs免疫治疗在大多实体瘤中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TILs在肿瘤中的数量和亚群组成对于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TILs的组成、双向作用、机制和其在常见实体瘤中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实体瘤 肿瘤微环境 免疫微环境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在实体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8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8-318,共1页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作为肿瘤微环境(TME)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ILs包含的细胞亚群具有促肿瘤和抗肿瘤的双向作用。目前TILs免疫治疗在大多实体瘤中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TILs在肿瘤中的数...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作为肿瘤微环境(TME)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ILs包含的细胞亚群具有促肿瘤和抗肿瘤的双向作用。目前TILs免疫治疗在大多实体瘤中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TILs在肿瘤中的数量和亚群组成对于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2021年第48卷第22期《中国肿瘤临床》的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栏目刊发了由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王志强教授撰写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在实体瘤的临床研究进展》一文。该文就TILs的组成、双向作用、机制和其在常见实体瘤中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临床研究进展 肿瘤微环境 《中国肿瘤临床》 实体瘤 双向作用 细胞亚群 T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浸润性B淋巴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
9
作者 黄茗 陈锦秀 +3 位作者 张雨乐 董想 曹春雨 吴红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5-625,共11页
近年来,肿瘤浸润性B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B lymphocytes,TIL-B)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复杂且重要的角色。这些细胞通过多种机制参与抗肿瘤免疫反应,但同时也可能在特定刺激下获得抑制功能,转化为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 近年来,肿瘤浸润性B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B lymphocytes,TIL-B)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复杂且重要的角色。这些细胞通过多种机制参与抗肿瘤免疫反应,但同时也可能在特定刺激下获得抑制功能,转化为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s),进而抑制肿瘤免疫应答,促进肿瘤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IL-B不仅是抗肿瘤免疫治疗中有效的靶标,而且在疾病预后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TIL-B研究现状,总结了其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当前的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方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深入理解TIL-B的复杂性,可以为开发新的肿瘤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和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性B淋巴细胞 肿瘤微环境 三级淋巴结构 免疫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胸/腹水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体外选择性CD8+T细胞扩增的培养体系建立及功能表型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佳梦 毛朝明 +1 位作者 叶飞 袁啸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1-317,共7页
目的探讨体外恶性胸/腹水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大量培养扩增方法并初步研究其分子表型及功能特征.方法无菌操作条件下抽取恶性肿瘤患者胸/腹水,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淋巴细胞,采用γ干扰素(IFN-γ)、抗CD3多克隆抗体OKT3和白细胞介素2(... 目的探讨体外恶性胸/腹水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大量培养扩增方法并初步研究其分子表型及功能特征.方法无菌操作条件下抽取恶性肿瘤患者胸/腹水,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淋巴细胞,采用γ干扰素(IFN-γ)、抗CD3多克隆抗体OKT3和白细胞介素2(IL-2)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扩增TIL,并记录其细胞形态及扩增速度.采用流式细胞术动态检测扩增淋巴细胞的分子表型T淋巴细胞亚群中淋巴细胞激活信号分子F7(SLAMF7)、CD45RO、颗粒酶B(GZMB)、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CD57阳性细胞比例,CCK-8法检测其对肿瘤的杀伤能力.结果在本培养方案中,TIL细胞培养至第26天状态良好,第30天开始增殖速率下降.CD4^(-)CD8^(+)T细胞及CD8^(+)CD56^(+)T细胞比例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提高,CD4^(+)CD8^(-)T细胞的比例逐渐下降,CD4^(+)CD25^(+)T细胞始终保持低水平状态.与扩增前相比,SLAMF7、CD45RO、GZMB、PD-1阳性细胞比例均有显著提高,耗竭性T细胞标志CD57表达比例也逐渐升高.TIL源性扩增性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能力明显强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源性,当效靶比为10∶1时杀伤能力最强,且杀伤能力在肿瘤细胞类型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建立了从癌性胸/腹水中大量扩增TIL的培养方案,方法简便易行、效率高、杀伤肿瘤能力强,其效应细胞主要为CD8^(+)T细胞,表型处于活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 肺癌 恶性胸/腹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EBV相关胃癌中的肿瘤免疫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琳 何丹 +2 位作者 丁运刚 冯智英 邵春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3-257,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IDC)及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T)在EBV相关胃癌(EBVaGC)中的肿瘤免疫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EBVaGC和20例EBV阴性胃癌(EBVnGC)中TIDC及TIL-T的浸润程度及亚型,并分析...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IDC)及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T)在EBV相关胃癌(EBVaGC)中的肿瘤免疫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EBVaGC和20例EBV阴性胃癌(EBVnGC)中TIDC及TIL-T的浸润程度及亚型,并分析其与EBVaGC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IDC在49例EBVaGC中有29例(59.2%)呈轻度浸润,20例(40.8%)为显著浸润,而EBVnGC中则有18例(90%)为轻度浸润,2例(10%)为显著浸润。经统计学分析,TIDC在EBVaGC显著浸润率高于EBVnGC(P=0.013)。TIL-T在EBVaGC的数量较EBVnGC多(P=0.017),且多数为CD8+细胞毒性T细胞(CTL);EBVaGC中TIL-T与TIDC数量呈正相关(r=0.386,n=49,P=0.006)。TIL-T浸润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01),而TIDC浸润程度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TIDC及TIL-T可能在EBVaGC肿瘤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IDC可能对于TIL-T具有趋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相关胃癌 肿瘤浸润性T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性树突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毅 Michael Nishimura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5-169,共5页
近年来,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均取得了很大改进,患者的长期存活率有所提高。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能治愈部分肿瘤患者,但由于不能杀死全部肿瘤细胞,多数患者仍不能免于复发或转移的发生。作为现代肿瘤治疗的第4种模式,
关键词 肿瘤 细胞免疫治疗 肿瘤抗原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AK细胞的诱导及体内外抗肿瘤活性
13
作者 王志华 李殿俊 +1 位作者 史桂兰 史历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01-301,共1页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无论在动物实验体系或人类肿瘤及转移的实验治疗中都获得了肯定的疗效。然而.这种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仅在部分病人中获得,维持时间短暂,且需大量LAK细胞及大剂量基因重组...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无论在动物实验体系或人类肿瘤及转移的实验治疗中都获得了肯定的疗效。然而.这种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仅在部分病人中获得,维持时间短暂,且需大量LAK细胞及大剂量基因重组的白细胞介素-2(rIL-2),而后者在部分病例中可产生较严重的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细胞 体内 肿瘤活性 诱导 RIL-2 人中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基因重组 维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癌中促纤维增生反应的组织学分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秦东梅 周文斌 +4 位作者 仇玮 钱影臣 刘善荷 李明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9-554,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中促纤维增生反应(desmoplastic reaction,DR)的组织学分类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观察187例IDC手术切除标本中肿瘤浸润前沿的DR,根据胶原纤维的形态和排列以及间质的黏液样...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中促纤维增生反应(desmoplastic reaction,DR)的组织学分类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观察187例IDC手术切除标本中肿瘤浸润前沿的DR,根据胶原纤维的形态和排列以及间质的黏液样特征将DR分为成熟型、中间型和未成熟型,分析DR组织学分类与IDC临床病理特征、基因表达、分子分型以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的关系。结果187例IDC中成熟型DR 15例,中间型DR 83例,未成熟型DR 89例。IDC中DR的组织学分类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成熟型DR具有较高的组织学分级(P<0.05);而与神经侵犯、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等均无关(P>0.05)。DR组织学分类与IDC中ER、PR表达有相关性,未成熟型在ER+/PR+的IDC患者中高于ER-/PR-患者(P<0.001);IDC中DR组织学分类与HER-2和Ki-67表达无相关性(P>0.05)。DR组织学分类与IDC分子分型有关,三阴型IDC中DR多为成熟型,而管腔型则多为未成熟型(P<0.05)。IDC中DR组织学分类与TIL有关,成熟型间质具有更高的TIL浸润(P<0.05)。结论IDC中DR具有不同的组织学分类,成熟型DR的IDC具有更高的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更倾向于HER-2过表达型或三阴型;IDC中DR与TIL表达相关,提示DR组织学分类可预测患者的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导管癌 促纤维间质反应 分子分型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贵强 周业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8期3263-3265,共3页
随着对肿瘤免疫机制的不断研究,肿瘤的免疫治疗已成为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试验主要集中在应用最有效的提呈肿瘤抗原给特异性T细胞的方法(如DC疫苗),或体内、体外用刺激性细胞因子如IL-2、IL-12或IFN-α来增强机... 随着对肿瘤免疫机制的不断研究,肿瘤的免疫治疗已成为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试验主要集中在应用最有效的提呈肿瘤抗原给特异性T细胞的方法(如DC疫苗),或体内、体外用刺激性细胞因子如IL-2、IL-12或IFN-α来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或过继性输入体外大量扩增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但临床总体效果不佳,主要原因之一是肿瘤机体内存在有免疫耐受机制。阐明肿瘤免疫耐受的机制将有助于利用特异而有效的免疫治疗和途径来杀灭肿瘤细胞。本文就以肿瘤的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机制 免疫耐受机制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特异性T细胞 免疫治疗 肿瘤免疫应答 体外大量扩增 IFN-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p3^+ Tregs和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23
16
作者 侯婧瑛 向仍运 +4 位作者 陈淑芬 于钟 吴淑云 王林 王凌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44-1749,共6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Foxp3+调节性T细胞(Foxp3+Tregs)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1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Foxp3+Tregs及PD1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Foxp3+调节性T细胞(Foxp3+Tregs)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1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Foxp3+Tregs及PD1的表达情况,分析胃癌组织中两者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及两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Foxp3+Tregs和PD1表达增加,PD1表达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两者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而与其它临床病理因素如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病变部位均无关,以上指标表达阳性者总体生存率低(P<0.05),预后差。胃癌组织中Foxp3+Tregs与PD1+TILs的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Foxp3+Tregs和PD1+TILs共同表达,二者可作为判断胃癌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Foxp3’调节性T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临床病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