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源于Ⅳ型胶原α3、α6链的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被引量:2
1
作者 唐晓 宋娜玲 贺欣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01-906,共6页
肿瘤抑素(Tumstatin)和Hexastatin是分别源于Ⅳ型胶原α3、α6链的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都依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阻断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氧气及营养供给,肿瘤细胞便会发生凋亡.这... 肿瘤抑素(Tumstatin)和Hexastatin是分别源于Ⅳ型胶原α3、α6链的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都依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阻断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氧气及营养供给,肿瘤细胞便会发生凋亡.这是肿瘤治疗的新策略.Tumstatin和Hexastatin是近年来研究比较多的两种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其中Tumstatin的结构、活性位点、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研究得比较清晰;Hexastatin虽与Tumstatin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该文就这两种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等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抑素 Hexastatin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PD-1抑制剂及化疗对晚期鼻咽癌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高婧婧 宗丹 +2 位作者 徐婧姝 何依月 何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3-972,共10页
目的:分析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与化疗的基础上加入抗血管生成药物对非高发地区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与安全性,以探索新的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对2019年1月—2024年12月在江苏... 目的:分析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与化疗的基础上加入抗血管生成药物对非高发地区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与安全性,以探索新的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对2019年1月—2024年12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经病理或影像学确认的171例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接受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PD-1抑制剂+化疗为联合治疗组,PD-1抑制剂+化疗为非联合治疗组。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以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卡方检验用于基线特征、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组间比较,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FS相关预后因素并绘制森林图。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1.7(2.8~61.8)个月。联合治疗组的ORR(69.1%)显著优于非联合治疗组(49.5%)(P=0.011);联合治疗组的中位PFS为28.9个月,非联合治疗组为14.2个月(P=0.025);两组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在年轻(≤50岁)、治疗前无贫血及肝转移、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DNA阳性、既往未接受免疫治疗且治疗线数≥2的患者中具有更显著的生存优势(P <0.05)。另外,除皮疹和贫血外,两组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联合治疗在非高发区年轻、治疗前无贫血及肝转移、EBV-DNA阳性且一线化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复发 转移 免疫检查点抑制 血管生成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IC联合PD1抑制剂及抗血管生成药物致晚期肝癌完全缓解病例分析
3
作者 卢世涛 郭亚潘 +3 位作者 冯文聪 杨俊 印于 李智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4-729,共6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PD-1)抑制剂及抗血管生成药物对BCLC C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HAIC联合PD-1抑制剂及...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PD-1)抑制剂及抗血管生成药物对BCLC C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HAIC联合PD-1抑制剂及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BCLC C期HCC患者。分析治疗至达到完全缓解(CR)的时间,随访期间AFP的动态变化和复发情况。通过PubMed检索上述三联方案治疗HCC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在214例接受三联方案治疗的HCC患者中,9例(4.2%)达到CR。9例患者从首次治疗至达到CR的时间为2~10个月。随访5~20个月,AFP降至正常的时间为79~259 d。1例于10个月后复发,余8例保持CR状态。共检索到12篇相关文献,CR率为0~16.5%。结论HAIC联合PD1抑制剂及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HCC,少数患者可达到CR,且该效果的发生是急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动脉灌注化疗 PD1抑制 血管生成治疗 完全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YSY-01A对肿瘤细胞促血管生成作用的抑制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敬弢 袁霞 +7 位作者 徐波 冉福香 楚明明 贾璇 陈溢欣 王哲 李润涛 崔景荣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48-756,共9页
YSY-01A是一种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前期研究已经证实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但是它对肿瘤血管生成是否有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明YSY-01A阻碍肿瘤细胞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我们首先将磺酰罗丹明B(sulforhodamine B,SRB... YSY-01A是一种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前期研究已经证实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但是它对肿瘤血管生成是否有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明YSY-01A阻碍肿瘤细胞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我们首先将磺酰罗丹明B(sulforhodamine B,SRB)法与细胞共培养(Transwell)模型相结合,探讨YSY-01A抑制人结肠癌细胞(HT-29 cell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增殖促进作用;运用高内涵筛选(high content screening,HCS)法研究YSY-01A对HT-29细胞中NF-κB核转位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YSY-01A对HT-29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调控.为了观察YSY-01A对HUVEC增殖和运动有无直接抑制作用,我们采用SRB法观察YSY-01A对HUVEC的增殖抑制作用;运用HCS法分别考察YSY-01A对HUVEC的运动抑制和细胞毒作用.结果证实,YSY-01A可以阻碍HT-29细胞对HUVEC的增殖促进作用并具有浓度依赖性.YSY-01A还可抑制HT-29细胞中NF-κB的核转位,下调HIF-1α及VEGF的表达.进一步研究证实,YSY-01A能够浓度依赖地抑制HUVECs的增殖和运动,而不伴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上述结果表明,YSY-01A可以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下调肿瘤细胞中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进而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体抑制 血管生成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T-29细胞 高内涵筛选 YSY-0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肖东 丁健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9-223,共5页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指能破坏或抑制血管生成 ,有效地阻止肿瘤生长和转移的药物 ,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大类。其作用机制主要有 :( 1 )调控血管形成生长因子 ;( 2 )抑制基底膜降解 ;( 3 )影响信号转导通路 ;( 4 )调控细胞生长周期 ;(...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指能破坏或抑制血管生成 ,有效地阻止肿瘤生长和转移的药物 ,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大类。其作用机制主要有 :( 1 )调控血管形成生长因子 ;( 2 )抑制基底膜降解 ;( 3 )影响信号转导通路 ;( 4 )调控细胞生长周期 ;( 5)调控肿瘤相关基因。本文对其作用机制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管生成抑制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毒金属蛋白酶抑制剂重组蛋白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纪明开 陈丽红 +3 位作者 程波 师仪 林旭 林建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4-400,共7页
目的研究蛇毒金属蛋白酶抑制剂重组蛋白(recombinant snake venom 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or,r SVMPI)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en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血管生成模型观察SVMPI重组蛋白... 目的研究蛇毒金属蛋白酶抑制剂重组蛋白(recombinant snake venom 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or,r SVMPI)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en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血管生成模型观察SVMPI重组蛋白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采用Alamar Blue分析方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s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能力、Annexin V-FITC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划痕标记法检测细胞体外迁移能力、Boyden小室分析方法检测细胞体外趋化能力及管腔形成法检测体外血管新生能力;通过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处理后的HUVECs KDR、FGFR-1表达。结果r SVMPI减少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密度指数,减弱由VEGF诱导的HUVECs趋化能力,抑制HUVECs体外新生小管的形成,降低HUVECs细胞KDR和FGFR-1的表达水平。结论r SVMPI可能通过阻断VEGF-KDR或b FGF-FGFR信号转导途径,发挥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 重组蛋白 表达纯化 血管生成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hexastatin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温镭 贺欣 +1 位作者 赵启仁 宋娜玲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7-540,共4页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离不开新生血管的形成。Hexastatin是一种新型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它来源于细胞外基质,是Ⅳ型胶原蛋白α6链的非胶原区NC1,相对分子质量为25000。Hexastatin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Hexastatin可以通过一种RGD...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离不开新生血管的形成。Hexastatin是一种新型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它来源于细胞外基质,是Ⅳ型胶原蛋白α6链的非胶原区NC1,相对分子质量为25000。Hexastatin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Hexastatin可以通过一种RGD非依赖方式与整合素分子αvβ3结合,调节内皮细胞的黏附和迁移,并且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对抑制血管生成起到显著的作用。Hexastatin能抑制80%~90%的经bFGF刺激的鸡胚绒毛膜血管的生成,抑制90%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迁移,Hexastatin还能有力地(大约60%)抑制CS1黑素瘤细胞的生长。在已建立的肿瘤小鼠模型中,Hexasta-tin能抑制小鼠肺癌移植瘤生长。在癌细胞浸润过程中,α6(Ⅳ)链经常会在癌细胞巢穴周围的基底膜区域中缺失,使得Hex-astatin在癌组织中含量下调,从而成为诊断肿瘤浸润的重要指标。Hexastatin作为新型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在肿瘤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xastatin 血管生成抑制 内皮细胞 肿瘤生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血管生成直接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树泰 余立江 高文信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2003年第2期116-118,共3页
血管抑素、内皮抑素、CM-101、TNP-470等血管生成直接抑制剂,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生长及其浸润和转移的作用。作者对这些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的作用机制及抑癌作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血管生成直接抑制 内皮细胞 口腔鳞癌 AS ES TNP-470 CM-1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志晔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6-208,共3页
角膜新生血管 (CNV )多见于感染、炎症、外伤或角膜手术后。CNV也是角膜移植失败的首要原因 ,可显著增加角膜移植片排斥反应的危险性。尽管药物治疗、同位素治疗及手术治疗能不同程度地抑制CNV形成 ,但CNV的治疗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角膜新生血管 (CNV )多见于感染、炎症、外伤或角膜手术后。CNV也是角膜移植失败的首要原因 ,可显著增加角膜移植片排斥反应的危险性。尽管药物治疗、同位素治疗及手术治疗能不同程度地抑制CNV形成 ,但CNV的治疗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近年来 ,由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进展 ,CNV生成抑制剂的研究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抑制 CN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梅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肿瘤 新生血管 血管生成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杜琳琳 陈意生 +1 位作者 史景泉 卞修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908-911,共4页
关键词 血管生成抑制 TNP-470 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治疗局限和策略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蔚 余苏云 +5 位作者 吴佳伟 黄帅 吴媛媛 陈文星 王爱云 陆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89-1492,共4页
血管生成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使肿瘤细胞处在恶劣的生长环境中,而有效阻断肿瘤的发展进程。但在临床应用中,抗血管生成的药物却表现出治疗效果短暂、不良反应较多、适用肿瘤类型少等局限。这些问题制约着药物开发与应用,限制肿... 血管生成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使肿瘤细胞处在恶劣的生长环境中,而有效阻断肿瘤的发展进程。但在临床应用中,抗血管生成的药物却表现出治疗效果短暂、不良反应较多、适用肿瘤类型少等局限。这些问题制约着药物开发与应用,限制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诸多文献研究显示,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和途径逃脱血管生成抑制剂的治疗,使血管生成抑制剂"失效"。该文着重分析治疗失效的原因和机制,拟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以改善目前抗血管生成药物疗效,为抗血管生成新药研发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管生成抑制 血管正常化 肿瘤干细胞 精准治疗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牛志成 何东伟 汪治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12-1018,共7页
肿瘤的生长需要血管的生成,不同于正常的血管,异常的肿瘤血管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来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使肿瘤发生免疫逃逸。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使肿瘤血管正常化,进而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不... 肿瘤的生长需要血管的生成,不同于正常的血管,异常的肿瘤血管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来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使肿瘤发生免疫逃逸。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使肿瘤血管正常化,进而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不仅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也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的正常化。本文综述了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的理论依据以及相关的临床数据,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 联合治疗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抗血管生成药物合用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郑维维 钱程 +5 位作者 邹伟 杨春媚 张珊 王爱云 陆茵 吴媛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5-179,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通过阻断免疫负调节信号激活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临床试验表明,ICI仅对部分晚期癌症患者有效。而通过阻断肿瘤血管生成常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尽管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对患者的生存...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通过阻断免疫负调节信号激活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临床试验表明,ICI仅对部分晚期癌症患者有效。而通过阻断肿瘤血管生成常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尽管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对患者的生存期却未体现出改善,且存在耐药等应用局限。肿瘤免疫反应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同时,肿瘤血管生成高度依赖于免疫抑制微环境。近来一些研究表明,ICI联合血管生成抑制剂不但可以减轻其治疗耐药性,且疗效优于任何单一疗法。联合疗法加强血管正常化和免疫重编程之间的正反馈循环,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以诱导机体持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该文对ICI联合抗血管生成疗法的最新进展展开论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 PD-1 CTLA-4 VEGF TKI 肿瘤免疫微环境 血管正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抑制剂相关性高血压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诊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莉 夏彬凤 +3 位作者 黄慧慧 王茹 孔敏 尹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4-863,共10页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CTR-CVT)逐渐成为影响肿瘤幸存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研发的VEGF及其受体抑制剂(VEGFIs)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改善患者预后,但VEGFIs诱...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CTR-CVT)逐渐成为影响肿瘤幸存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研发的VEGF及其受体抑制剂(VEGFIs)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改善患者预后,但VEGFIs诱导的高血压作为其最常见的CTR-CVT,可能会限制和影响其应用并引起严重心血管疾病(CVD)。对应用VEGFIs治疗的肿瘤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压,早期评估,优化管理,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抗肿瘤疗效和最低的CTRCVT风险。现就VEGFIs相关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和应对VEGFIs相关性高血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药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抑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VEGFR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徐畅 姚其正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654-664,共11页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与转移的重要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它们的受体(VEGFR1,2,3)调控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在很多肿瘤内高表达。对VEGFR的抑制已成为许多癌症的有效疗法。VEGFR2在肿...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与转移的重要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它们的受体(VEGFR1,2,3)调控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在很多肿瘤内高表达。对VEGFR的抑制已成为许多癌症的有效疗法。VEGFR2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VEGFR2磷酸化是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过程,抑制这个过程是利用VEGF信号通路治疗癌症的主要机理之一。使用抗体和小分子与VEGF结合或者干扰不同的VEGFR结构域可以阻断VEGF信号通路。许多小分子VEGFR2抑制剂得到开发,大部分为多靶点抑制剂,FDA已批准一系列VEGFR2抑制剂上市。本文对已上市及进入临床研究晚期的VEGFR2小分子抑制剂及其活性、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它们的构效关系作出了简要分析。发挥多靶点抑制剂的优点,规避其带来的毒副作用,是有希望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肿瘤 VEGF VEGFR2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抑素Tum5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活性以及碱烧伤诱导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17
作者 郑嘉琳 贾育蓉 +4 位作者 郭星艺 张琰 漆晨 孙靖 张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4-439,共6页
目的研究肿瘤抑素Tum5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活性以及碱烧伤诱导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无任何处理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rAd-GFP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目的研究肿瘤抑素Tum5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活性以及碱烧伤诱导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无任何处理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rAd-GFP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经rAd-GFP感染并培养;rAd-Tum5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经rAd-Tum5感染并培养;rAd-Tum5+VEGF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经rAd-Tum5感染后经外源性VEGF处理。通过CCK-8活性检测试剂盒、Transwell实验、Matrige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率、迁移细胞数及管腔形成情况。取雄性健康清洁级SD大鼠6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碱烧伤组、碱烧伤+rAd-GFP组、碱烧伤+rAd-Tum5组,每组16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角膜碱烧伤模型。其中正常对照组无任何处理,碱烧伤组、碱烧伤+rAd-GFP组、碱烧伤+rAd-Tum5组于烧伤后分别经结膜下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rAd-GFP、rAd-Tum5病毒,记录碱烧伤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角膜新生血管相对面积及浸润炎性细胞数。结果 CCK-8实验结果显示rAd-Tum5组较正常对照组、rAd-GFP组细胞增殖率降低(均为P<0.01);而rAd-Tum5+VEGF组细胞增殖率较rAdTum5组显著升高(P=0.004),rAd-Tum5+VEGF组与正常对照组和rAd-GFP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rAd-Tum5组相对于正常对照组、rAd-GFP组每个视野细胞迁移数显著降低(均为P<0.01);而rAdTum5+VEGF组相对于rAd-Tum5组显著升高(P=0.000),但其迁移能力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和rAd-GFP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atrigel实验结果显示rAd-Tum5组相对于正常对照组、rAd-GFP组每个视野细胞成管数显著降低(均为P<0.01);而rAd-Tum5+VEGF组相对于rAd-Tum5组显著升高(P=0.001)。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第1-14天,各组角膜新生血管密度及数量逐渐增高,但是碱烧伤+rAd-Tum5组第7天、第14天角膜新生血管相对面积均显著低于碱烧伤组和碱烧伤+rAd-GFP组,提示Tum5能降低角膜新生血管生长速率并减少新生血管密度,抑制大鼠碱烧伤诱导的新生血管的形成。碱烧伤后第7天、第14天,正常对照组角膜完整、细胞排列有序,无炎性细胞浸润;碱烧伤后第7天,碱烧伤组、碱烧伤+rAd-GFP组上皮结构紊乱,角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而碱烧伤+rAd-Tum5组每个视野炎性细胞浸润数较碱烧伤组、碱烧伤+rAd-GFP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碱烧伤后第14天,碱烧伤组、碱烧伤+rAd-GFP组和碱烧伤+rAd-Tum5组每个视野炎性细胞浸润数较第7天显著下降,同时碱烧伤+rAd-Tum5组角膜上皮结构整齐,水肿消退,每个视野炎性细胞浸润数显著低于碱烧伤组以及碱烧伤+rAd-GF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Tum5可能经VEGF通路抑制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活性;Tum5可显著抑制碱烧伤诱导的角膜新生血管生成及炎性细胞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活性 角膜新生血管 肿瘤抑素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免疫治疗晚期肝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燕妮 蓝雪灵 +3 位作者 朱敏敏 韦锦斌 李艳 董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9-1436,共8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ligand-1,PD-L1)抑制剂可通过阻断T细胞负调节信号,抑制肿瘤细胞...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ligand-1,PD-L1)抑制剂可通过阻断T细胞负调节信号,抑制肿瘤细胞免疫逃逸途径,重新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过程,成为晚期HCC治疗的新手段。然而,长期临床结果显示,采用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晚期HCC的病人仍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免疫联合疗法是目前针对晚期HCC患者的新的治疗策略,其中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在晚期HCC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VEGF药物可通过参与癌症免疫循环途径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该文就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VEGF药物在晚期HCC治疗中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PD-L1抑制 抗VEGF药物 免疫联合疗法 肝细胞癌 血管生成 癌症免疫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抑制肝细胞癌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香香 王振 +1 位作者 杨星 李素领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77-1485,共9页
血管生成是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的关键过程,血管新生可为HCC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转移提供必备物质条件。抑制血管生成已成为HCC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中药以多靶点、多途径、增效减毒、改善肿瘤预后以及延长生存期的特点成为抗HCC治疗... 血管生成是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的关键过程,血管新生可为HCC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转移提供必备物质条件。抑制血管生成已成为HCC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中药以多靶点、多途径、增效减毒、改善肿瘤预后以及延长生存期的特点成为抗HCC治疗的潜力药物。经现代研究证实,中药可通过抑制促血管生长因子表达、上调抗血管生成因子水平、抑制内皮细胞增殖、降低HCC组织微血管密度和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等作用机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在HCC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通过梳理并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中药抑制HCC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HCC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血管生成诱导 血管生成抑制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生成和抑制 被引量:48
20
作者 朱洁 王雨生 惠延年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1期57-60,共4页
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noevascularization ,CNV)与眼部许多疾病有关 ,是引起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近来关于CNV的研究已成为热点 ,但其形成机制尚未阐明。目前已证实 ,CNV是由多种可以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组成。许多CNV的刺激剂... 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noevascularization ,CNV)与眼部许多疾病有关 ,是引起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近来关于CNV的研究已成为热点 ,但其形成机制尚未阐明。目前已证实 ,CNV是由多种可以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组成。许多CNV的刺激剂和抑制剂已被发现 ,其中血管生长因子和血管抑制因子之间的不平衡是CNV生成的关键启动因素。另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巨噬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刺激 血管生成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