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黄雷课题组等揭示MUC1调控小细胞肺癌肿瘤干样细胞对称分裂新机制
1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2-652,共1页
2025年5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组织胚胎与遗传发育学系黄雷课题组联合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胡成平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题目为“PP2A promotes the symmetric division of MUC1-dominant cancer stem-like ce... 2025年5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组织胚胎与遗传发育学系黄雷课题组联合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胡成平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题目为“PP2A promotes the symmetric division of MUC1-dominant cancer stem-like cells in small cell lung cancer”的研究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分裂 肿瘤细胞 MUC1 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黄雷课题组等揭示MUC1调控小细胞肺癌肿瘤干样细胞对称分裂新机制
2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2-882,共1页
2025年5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组织胚胎与遗传发育学系黄雷课题组联合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胡成平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PP2A promotes the symmetric division of MUC1-dominant cancer stem-like cell... 2025年5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组织胚胎与遗传发育学系黄雷课题组联合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胡成平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PP2A promotes the symmetric division of MUC1-dominant cancer stem-like cells in small cell lung cancer”的研究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分裂 肿瘤细胞 MUC1 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胶质瘤细胞肿瘤干样细胞形成体外初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汪攀 赵秀文 +1 位作者 兰川 吴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16-622,共7页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初步探讨缺氧可以诱导胶质瘤细胞逆分化形成肿瘤干样细胞。方法1采用CD133+细胞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胶质瘤细胞得到CD133-细胞群。2缺氧处理CD133-细胞48 h后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肿瘤干细胞样标记蛋白(SOX2,OCT-4,KLF-4,N...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初步探讨缺氧可以诱导胶质瘤细胞逆分化形成肿瘤干样细胞。方法1采用CD133+细胞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胶质瘤细胞得到CD133-细胞群。2缺氧处理CD133-细胞48 h后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肿瘤干细胞样标记蛋白(SOX2,OCT-4,KLF-4,Nanog,CD133)表达情况,并分别缺氧处理0、3、6、9、12、24 h及0、12、24、48、72 h行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胶质瘤细胞缺氧培养后CD133+细胞比例变化,检测时间为缺氧培养1、3、5、7 d。3缺氧处理胶质瘤细胞1、3、5、7 d后流式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改变。结果 1荧光检测结果表明,肿瘤干细胞样标记蛋白在CD133-胶质瘤细胞缺氧处理48 h后高表达;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缺氧处理胶质瘤细胞可以明显上调肿瘤干细胞样蛋白表达(P<0.05),其中qRT-PCR显示SOX-2,OCT-4及Nanog最高表达在缺氧后9 h,KLF-4及CD133在缺氧后12 h表达最高。Western blot蛋白检测显示OCT-4最高表达在缺氧后12 h,CD133表达最高在缺氧24 h后,KLF-4及Nanog最高表达则在缺氧48 h后,SOX-2在缺氧72 h后表达量最高。另外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CD133+细胞数比例逐渐升高(P<0.05)。2细胞周期结果提示缺氧处理肿瘤细胞后,G0/G1期延长,G2/M+S缩短(P<0.05);凋亡结果提示常氧培养组更易凋亡(P<0.05)。结论缺氧可以诱导CD133-胶质瘤细胞肿瘤干样细胞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胶质瘤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黏附性的肿瘤细胞亚群富含具有成瘤性和转移能力的上皮间充质转化诱导的肿瘤干样细胞
4
作者 黄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45-1245,共1页
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的发生、转移、耐药性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可以根据肿瘤干细胞的特性对它们进行分离和鉴别。Morata-Tarifa等证明乳腺癌和结肠癌的黏附性细胞亚群具有干细胞的性质。他们证明胰蛋白酶敏感(trypsin-sensitive,TS)的乳腺... 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的发生、转移、耐药性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可以根据肿瘤干细胞的特性对它们进行分离和鉴别。Morata-Tarifa等证明乳腺癌和结肠癌的黏附性细胞亚群具有干细胞的性质。他们证明胰蛋白酶敏感(trypsin-sensitive,TS)的乳腺癌和结肠癌肿瘤细胞亚群表现出更强的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细胞亚群 黏附性 间充质 结肠癌 DEHYDROGENASE ALDEHYDE 成瘤性 转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三阴性乳腺癌干样细胞对EMT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加蒙 孙保存 +6 位作者 孙慧誌 张丹芳 林贤 李岩磊 古强 董学易 刘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24-328,共5页
目的:探讨TA2小鼠三阴性乳腺癌中乙醛脱氢酶1^+(ALDH1^+)和CD133^+表型的乳腺癌干样细胞在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发生中的作用,及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A2小鼠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ALDH1及CD133的表达量并分选出具... 目的:探讨TA2小鼠三阴性乳腺癌中乙醛脱氢酶1^+(ALDH1^+)和CD133^+表型的乳腺癌干样细胞在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发生中的作用,及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A2小鼠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ALDH1及CD133的表达量并分选出具有ALDH1^+、ALDH1-、CD133^+、CD133-表型的乳腺癌细胞,将其分别接种于TA2小鼠,根据细胞表型不同设置为ALDH1^+、ALDH1-,CD133^+、CD133-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制成组织切片,行三阴性乳腺癌中乳腺癌干细胞表面标记物ALDH1、CD133与EMT相关蛋白Twist1、E-cadherin和VE-cadherin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其表达差异。结果:乳腺癌干细胞标记物ALDH1及CD133在TA2小鼠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率分别为31.2%和6.5%。ALDH1^+、CD133^+组肿瘤生成能力明显强于ALDH1-、CD133-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LDH1、Twist1、VE-cadherin在ALDH1^+组的表达明显高于ALDH1-组(均P<0.05),E-cadherin在ALDH1^+组的表达低于ALDH1-组(P<0.05)。CD133、Twist1、VE-cadherin在CD133^+组的表达明显高于CD133-组(均P<0.05),Ecadherin在CD133^+组的表达低于CD133-组(P<0.05)。结论:TA2小鼠三阴性乳腺癌中ALDH1^+和CD133^+表型的乳腺癌干样细胞可影响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并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上皮间充质转化 肿瘤细胞 ALDH1 CD133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腔浆液性肿瘤患者腹水中侧群(SP)细胞及乙醛脱氢酶阳性(ALDH^+)细胞比例高于原发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晓玲 李昳颖 +3 位作者 周先荣 臧荣余 孙晓溪 姜桦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7-733,共7页
目的探讨盆腔浆液性肿瘤干样细胞(cancer stemlike cells,CSC)比例与腹腔转移的关系。方法 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共采集17例未行化疗的女性盆腔浆液性肿瘤患者的肿瘤原发灶及腹水标本,分别采用Hoechst33342拒染法检测侧群(side populati... 目的探讨盆腔浆液性肿瘤干样细胞(cancer stemlike cells,CSC)比例与腹腔转移的关系。方法 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共采集17例未行化疗的女性盆腔浆液性肿瘤患者的肿瘤原发灶及腹水标本,分别采用Hoechst33342拒染法检测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标记法检测ALDH+细胞,观察两者间SP细胞及ALDH+细胞的表达比例差异,并分析其与盆腹腔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可检测的标本中,73.3%(11/15)的患者肿瘤原发灶或腹水中SP细胞检测阳性(SP细胞比例>0.15%),100%(10/10)的患者原发灶或腹水中检测到ALDH+细胞。比较患者不同部位SP细胞和ALDH+细胞比例,可见73.3%(11/15)的患者腹水中SP细胞明显高于原发灶(P=0.01),90%(9/10)的患者腹水中的ALDH+细胞比例高于原发灶(P=0.03),且腹水与原发灶中SP细胞及ALDH+细胞均高的患者与仅SP细胞或ALDH+细胞高的患者发生肿瘤盆腹腔转移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盆腹腔转移部位数明显较后者多(P<0.05)。结论盆腔浆液性肿瘤患者腹水中CSC比例明显高于原发灶,推测CSC与肿瘤盆腔种植转移和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浆液性肿瘤 肿瘤细胞(csc) 侧群(SP)细胞 乙醛脱氢酶阳性(ALDH+)细胞 腹腔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