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抗体融合蛋白和美沙拉嗪对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疾病活动指数与组织损伤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吴新环 黄花荣 +2 位作者 钟英强 叶小研 王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4-789,共6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抗体融合蛋白(TNFRⅡ-IgG)和美沙拉嗪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与组织损伤指数(TDL)的影响。方法:MSCs应用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TN...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抗体融合蛋白(TNFRⅡ-IgG)和美沙拉嗪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与组织损伤指数(TDL)的影响。方法:MSCs应用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TNBS/乙醇灌肠诱导SD大鼠结肠炎模型。81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15,A组)、结肠炎组(n=15,B组)、MSCs治疗1组(3×106MSCs,n=15,C组)、MSCs治疗2组(5×106MSCs,n=15,D组)、TNFRⅡ-IgG治疗组(n=6,E组)和美沙拉嗪治疗组(n=15,F组)。采用DAI描述大鼠的表现,大体CMDI描述肠道的肉眼下表现,TDI评价肠道组织学改变。结果:MSCs经过3次传代后可纯化。B组大鼠各时点DAI、CMDI和TDI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第6天除A组外各组大鼠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第9天C组、D组和F组各评分均低于B组(P<0.05),C组评分与D组无显著差异(P>0.05);第14天C、D、E和F组评分均低于B组(P<0.05),其中F组评分最高(P<0.05),E组次之(P<0.05),D组评分最低(P<0.05)。结论:MSCs、TNFRⅡ-IgG和美沙拉嗪灌肠液可显著改善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第14天的DAI、CMDI和TDI指标,其中效果最好的是MSCs,其次是TNFRⅡ-IgG,美沙拉嗪灌肠液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抗体融合蛋白 美沙拉嗪 炎症性肠病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19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SLE相关性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魏长空 叶任高 +3 位作者 李幼姬 杨念生 董秀清 余学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69-1674,共6页
目的:调查中国汉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TNFRⅡ)196位基因多态性与SLE的关系并构建野生和突变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以研究其功能差异。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了106例SLE和119例健康人TNFRⅡ196... 目的:调查中国汉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TNFRⅡ)196位基因多态性与SLE的关系并构建野生和突变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以研究其功能差异。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了106例SLE和119例健康人TNFRⅡ196位的基因型。扩增TNFRⅡ196McDNA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定点突变为TNFRⅡ196R,然后亚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上(PLXSN-TNFRⅡ196M和PLXSN-TNFRⅡ196R)并分别转染大鼠系膜细胞,以ELISA法观察对系膜细胞产生IL-6的影响。结果:(1)SLE组TNFRⅡ196R等位基因型明显高于正常组(35.2%vs14.3%,P<0.05);(2)成功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3)rhTNFα刺激后196R型转染系膜细胞产生IL-6明显高于196M型(P<0.05)。结论:TNFRⅡ196R与中国汉族人群SLE相关,其可以高效转导TNFα的信号,可能参与SLE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检测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许光旭 洛若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sTNFRⅡ)的水平变化,探讨sTNFRⅡ在EM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EMs患者(试验组)和30例非EMs妇女(对照组)血清中的sTNFRⅡ水平...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sTNFRⅡ)的水平变化,探讨sTNFRⅡ在EM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EMs患者(试验组)和30例非EMs妇女(对照组)血清中的sTNFRⅡ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sTNFRⅡ水平为(157±47)ng/L,对照组sTNFRⅡ水平为(86±6)n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47,P<0.05)。不同分期EMs患者sTNFRⅡ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P<0.05),其中Ⅰ与Ⅱ期比较、Ⅲ与Ⅳ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与Ⅲ、Ⅳ期比较、Ⅱ与Ⅲ、Ⅳ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不同月经周期sTNFRⅡ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s患者血清中sTNFRⅡ的水平升高,可能与EMs的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疗法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4
作者 魏艳林 吕青 +4 位作者 李秋霞 李丽 戈兰 曹双燕 古洁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通过综合国内外相关的运动疗法,建立一套方便强直性脊柱炎(AS)病人简单易行有效运动疗法;并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该运动疗法治疗AS的有效性和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符合1984修订的纽约诊断标准... 【目的】通过综合国内外相关的运动疗法,建立一套方便强直性脊柱炎(AS)病人简单易行有效运动疗法;并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该运动疗法治疗AS的有效性和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符合1984修订的纽约诊断标准活动性AS患者60例,随机分配到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予每周一次50 mg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皮下注射,用药时间12周,研究组同时联合运动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第0、2、6和12周患者ASAS20、BASFI、BASDAI、ASDAS3、BASMI、患者总体评价、ASQo L、CRP、ESR等指标,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间疗效差异。【结果】研究组,ASAS20改善达到80.67%,BASFI、BASDAI、ASDAS2、BASMI、患者总体评价、ASQo L、CRP和ESR在治疗后3个月均得到显著的改善(P<0.05)。对照组,ASAS20改善达到80.67%,其余指标除BASMI(P=0.681)、Schober(P=0.578)和胸廓活动度(P=0.161)外,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BASMI、Schober、扩胸度及ASQo L比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皆<0.05)。【结论】此运动疗法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AS较之单独使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在活动度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均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对患者的脊椎活动度、胸廓活动度和机体功能改善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运动疗法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韩凌 方栩 +6 位作者 黄琼 杨勤萍 傅雯雯 郑志忠 顾军 孙建方 许爱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30-732,共3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商品名:益赛普)治疗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对144例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银屑病皮损面积... 目的:评价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商品名:益赛普)治疗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对144例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其中益赛普组72例,甲氨蝶呤(MTX)组72例。结果:144例患者中124例完成了12周的治疗。治疗12周后,益赛普组PASI50、PASI75、PASI90的比例(PP人群)高于MTX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益赛普组从第4周起PASI评分的改善优于MTX组,且对躯干、四肢的疗效好于MTX组。结论:与MTX比较,益赛普具有起效快、治疗效果明显、PASI评分改善明显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注射用 甲氨蝶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赵浩 赵福涛 王艳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09-1511,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rhTNFR:Fc治疗A组22例(rhTNFR:Fc25mg/次,2次/周;甲氨蝶呤10mg/周)、rhTNFR:Fc治疗B组2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rhTNFR:Fc治疗A组22例(rhTNFR:Fc25mg/次,2次/周;甲氨蝶呤10mg/周)、rhTNFR:Fc治疗B组24例(rhTNFR:Fc12.5mg/次,2次/周;甲氨蝶呤10mg/周)和对照组30例(甲氨蝶呤10mg/周)。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不同时间点(2、4、6、8、12、16、24周)进行关节功能相关指标检测,包括关节肿胀数、压痛数、疼痛程度、晨僵时间、健康评价问卷(HAQ)评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关节功能指标的变化,比较治疗后各组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以达到ACR20、ACR50、ACR70改善标准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关节功能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三组患者各项关节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rhTNFR:Fc治疗A、B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第2、4周,rhTNFR:Fc治疗A组达到ACR50改善标准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在治疗后第8、12、16、24周,A、B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rhTNFR:Fc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有效且经济的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类风湿关节炎 甲氨蝶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水平的影响: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6
7
作者 乔菊 李峰 +2 位作者 何春霞 吴超 晋红中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3期243-248,共6页
目的分析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视黄醇结合蛋白4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瘦素(leptin,LEP) 3种脂肪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 目的分析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视黄醇结合蛋白4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瘦素(leptin,LEP) 3种脂肪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就诊的30例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在本院健康医学部进行体检的25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治疗组均给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50 mg皮下注射,每周1次,共12次。检测健康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基线)和治疗后12周血清APN、RBP4、LEP的浓度;分析两组之间以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脂肪因子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评估治疗组基线血清APN、RBP4、LEP表达水平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之间有无线性相关关系。结果治疗组基线APN水平[9. 73(6. 69,12. 37)比(14. 25 (10. 53,23. 28),P <0. 001]、LEP水平[0. 42 (0. 17,2. 60)比3. 90 (1. 38,7. 20),P=0. 002]较健康对照组降低, RBP4较健康对照组升高[12. 29 (10. 62, 21. 33)比9. 13 (7. 36,15. 78),P=0. 024];治疗组治疗后APN水平[11. 95 (8. 12,15. 26)比9. 73 (6. 69, 12. 37), P=0. 027]、LEP水平[2. 84 (1. 04,9. 34)比0. 42 (0. 17,2. 60),P<0. 001]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RBP4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25);基线APN、RBP4、LEP浓度均与PASI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脂肪因子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慢性炎症过程,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可能改善银屑病的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脂联素 视黄醇结合蛋白4 瘦素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32例 被引量:6
8
作者 丁艳 尹薇 +2 位作者 刘凡 曾小燕 谢彤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非全身型JIA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皮下注射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每次0.4 mg&...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非全身型JIA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皮下注射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每次0.4 mg·kg-1,每周2次,共3个月,后减为每周0.4 mg·kg-1,总疗程6个月,允许合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甲氨蝶呤,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允许合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在治疗后1,3,6个月采用ACR Pedi 30/50/70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后的放射学改变,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3,6个月ACR Pedi 30达标率分别为87.50%,93.75%,100.00%,ACR Pedi 50达标率分别为31.25%,65.63%,96.88%,ACR Pedi 70达标率分别为18.75%,34.38%,87.50%。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ACR Pedi 30,治疗后3,6个月ACR Pedi 30,50,70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1,3,6个月的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6个月的Poznanski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3个月治疗组的CRP、ES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的C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放射学改变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传统药物治疗非全身型JIA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单纯使用传统药物相比,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治疗,能更快、更有效地降低炎性指标,并能减轻放射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关节炎 特发性/幼年 生物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剂量优化方案对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病变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卫华 王婷婷 +1 位作者 王东梅 吴建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973-1977,共5页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病变患者长期足量使用生物制剂所产生的高昂费用和明显不良反应不利于改善治疗依从性,通过降低给药剂量解决相关问题值得探讨。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剂量优化方案对强直性脊...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病变患者长期足量使用生物制剂所产生的高昂费用和明显不良反应不利于改善治疗依从性,通过降低给药剂量解决相关问题值得探讨。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剂量优化方案对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病变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实验室指标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病变患者共136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n=68)和试验组(n=68),分别采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常规剂量和优化剂量治疗。比较治疗后24周两组患者临床缓解率、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症状严重程度指标、影像学指标、实验室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强直性脊柱炎的总体评价(ASAS)的ASAS20、ASAS40及ASAS部分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两组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ASDAS)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加拿大脊柱骨关节研究协会(SPARCC)MR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骶髂关节X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以上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试验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剂量优化方案用于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病变患者与常规剂量方案具有相近临床疗效,但更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治疗安全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骨关节炎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注射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依那西普类似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翠 李丹 +4 位作者 耿玲玲 冯媛 刘昱 南楠 李小青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0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JIA患儿64例为...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JIA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儿根据国际风湿病学联盟分类标准给予相应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RF、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n,CRP)、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水平。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WBC计数、ESR和CRP、SF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均P < 0.05)。治疗后,观察组RF阳性患儿R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可以有效控制JIA的进展,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类风湿因子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芍药苷对人滑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部分机制
11
作者 解国雄 吴华勋 +1 位作者 陈镜宇 魏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09-812,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与芍药苷(Pae)联合应用对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经知情同意,收集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正常滑膜组织,... 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与芍药苷(Pae)联合应用对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经知情同意,收集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正常滑膜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人滑膜细胞进行培养。取第3代人FLS,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0μg/L)刺激,分别用rhTNFR:Fc(10 mg/L)、Pae(10-5mol/L)及二者联合干预。MTT法检测人FLS的增殖反应,免疫组化法半定量分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TRAF2)、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死亡结构蛋白(TRADD)在FLS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rhTNFR:Fc与Pae联合用药对FLS增殖的抑制作用优于rhTNFR:Fc和Pae单独给药组。rhTNFR:Fc、Pae及联合用药均能明显下调FLS中TNFR1和TRAF2表达,上调TRADD表达;与单独用药相比,联合用药能进一步上调TRADD表达,而对TNFR1和TRAF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rhTNFR:Fc和Pae联合用药对人FLS增殖的抑制作用优于单独给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RADD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滑膜细胞 增殖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2
作者 王辉 王嫱 +2 位作者 左祥荣 王虹 解卫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8-762,共5页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重组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重组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rhTNFR-Fc组(R组)、MCT模型组(M组)、MCT+rhTNFR-Fc组(M+R组)。建立MCT诱导的PAH模型,测定各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肥厚指数,检测各组肺小动脉血管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肺组织匀浆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蛋白水平。结果:①M组大鼠mPAP、右心肥厚指数及WT%值较C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hTNFR-Fc可抑制MCT诱导的大鼠mPAP的升高(P<0.05)及肺小动脉管壁的增厚(P<0.05);②M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IL-6、TNF-α水平与C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rhTNFR-Fc可抑制MCT诱导的PAH大鼠肺组织中IL-6、TNF-α的表达(P<0.05);③M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表达与C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rhTNFR-Fc可抑制MCT诱导的PAH大鼠肺组织中NF-κB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rhTNFR-Fc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及IL-6、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防治MCT诱导的大鼠P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肺动脉高压 野百合碱 肿瘤坏死因子 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生物仿制药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洪刚 雷云 +5 位作者 温家明 陈宝琼 卢加 李光飞 谢秋玲 熊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TNFR-Fc)生物仿制药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6组: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药物组(Enbrel)和TNFR-Fc高、中、低质量分数组,空白组(无炎症),每组6只,弗氏... 目的: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TNFR-Fc)生物仿制药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6组: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药物组(Enbrel)和TNFR-Fc高、中、低质量分数组,空白组(无炎症),每组6只,弗氏完全佐剂(CFA)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给药13 d后,分别测量大鼠体重、后足足垫厚度,关节炎指数评分,ELISA法测量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Enbrel组和TNFR-Fc大、中、小质量分数组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继发性足肿胀减弱(P<0.05)、关节炎评分分值、IL-1β、TNF-α、IL-6含量均减小(P<0.05),IL-10含量升高(P<0.05).结论:TNFR-Fc通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以及升高IL-10水平来发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油酸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14
作者 朱静雯 万自芬 +4 位作者 张湘燕 张程 叶贤伟 马丽 姚红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 TNFR:Fc)对油酸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油酸组(OA组)和rh TNFR:Fc干预组,分为0.5、2、4、6 h亚组;OA组:尾静脉注射油酸0.04 m ...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 TNFR:Fc)对油酸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油酸组(OA组)和rh TNFR:Fc干预组,分为0.5、2、4、6 h亚组;OA组:尾静脉注射油酸0.04 m L/kg造成急性肺损伤,采集外周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标本。rh TNFR:Fc干预组:第1、4天皮下注射rh TNFR:FC 0.6 mg/只,第7天注射油酸0.04 m L/kg,采集标本。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收集标本。肺组织HE染色,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BALF多形核白细胞(PMN)计数;计算肺组织湿/干质量比、肺泡通透指数(LPI)。结果:OA组显微镜下肺间质充血、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rh TNFR:Fc组肺损伤介于OA组和对照组之间;OA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BALF中PMN百分比、肺湿/干质量比、LPI均显著高于rh TNFR:Fc干预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rh TNFR:Fc通过中和TNF-α,降低TNF-α生物活性,减少肺组织液渗出,对油酸引起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致肝损伤1例报告
15
作者 潘高峰 傅茂英 郜玉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49-1350,共2页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是我国研发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它竞争性地与TNFα结合,阻碍TNFα与细胞表面TNFα受体结合,从而降低了TNFα的生物学活性[1-2]。该药物主要被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是我国研发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它竞争性地与TNFα结合,阻碍TNFα与细胞表面TNFα受体结合,从而降低了TNFα的生物学活性[1-2]。该药物主要被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的肿胀、疼痛、瘙痒、红斑等,但也可导致感染、腹痛、咳嗽、眩晕及肝酶升高等少见不良反应[3]。近期本科收治1例该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具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药物性肝损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可溶性TNF受体Ⅱ克隆、原核表达与活性鉴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慧芳 李清芬 +3 位作者 谌启政 姜晓丹 冯玮 李卓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6-538,546,共4页
目的构建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sTNFRⅡ)原核基因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之。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人外周血的单核细胞中扩增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TNFRⅡ)基因的胞外区,将其克隆入pET28a(+)高效表达载体进行诱导表达... 目的构建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sTNFRⅡ)原核基因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之。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人外周血的单核细胞中扩增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TNFRⅡ)基因的胞外区,将其克隆入pET28a(+)高效表达载体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及鉴定。结果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下,转入外源基因的大肠埃希菌BL21(DE3)可高效表达sTNFRⅡ蛋白,SDS-PAGE显示在32kD处有一特异表达条带,其表达量占菌体蛋白总量的30%左右。纯化的sTNFRⅡ经Western blot鉴定具有生物学活性;生物活性实验(MTT法)显示它可有效地封闭分泌性肿瘤坏死因子α(sTNF-α)对L929细胞的胞毒效应;直接免疫荧光显示它可以特异性抑制GFP-sTNF-α与靶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结合。结论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人sTNFRⅡ的重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 基因表达 胞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F调节巨噬细胞系RAW264.7中TNF-alpha Ⅱ型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启宇 王惟 +1 位作者 乔晓杭 唐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0-584,共5页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在调节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炎症、败血症和自身免疫疾病中都有它的参与.MIF可以刺激巨噬细胞表达TNF-α、IL-1#、IL-6和IL-8等多种细胞因子.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外源性的MIF可以上调RAW264....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在调节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炎症、败血症和自身免疫疾病中都有它的参与.MIF可以刺激巨噬细胞表达TNF-α、IL-1#、IL-6和IL-8等多种细胞因子.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外源性的MIF可以上调RAW264.7细胞中TNF-αⅡ型受体的mRNA水平,细胞自分泌的MIF对维持TNF-αⅡ型受体的基线水平有很大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可以被Src和JNK抑制剂所阻断.在巨噬细胞活化过程中,MIF这一新发现的功能提示它在放大炎症信号的同时,还能消减TNF-α可能引起的凋亡和细胞毒等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 SRC J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sTNFR II-IgG Fc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菌中的表达及其产物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义浜 施立楠 +3 位作者 唱韶红 巩新 熊凌霜 吴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5-519,共5页
目的: 在毕赤酵母菌中表达sTNFR Ⅱ-IgG Fc融合蛋白.检测融合蛋白是否形成二聚体,并对其N-糖链进行分析.方法: 从人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 经RT-PCR扩增目的基因sTNFRⅡ与IgG Fc, 然后利用重叠延伸PCR得到嵌合体基因sTNFRⅡ-IgG F... 目的: 在毕赤酵母菌中表达sTNFR Ⅱ-IgG Fc融合蛋白.检测融合蛋白是否形成二聚体,并对其N-糖链进行分析.方法: 从人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 经RT-PCR扩增目的基因sTNFRⅡ与IgG Fc, 然后利用重叠延伸PCR得到嵌合体基因sTNFRⅡ-IgG Fc, 并将其插入pPIC9载体中.以重组载体转化巴斯德毕赤酵母菌中进行克隆与表达.采用ELISA筛选高表达sTNFRⅡ-IgG Fc融合蛋白的重组毕赤酵母菌株, 对融合蛋白通过还原和非还原SDS-PAGE分析其二聚体结构, 采用L929细胞检测融合蛋白抗TNF-α的生物学活性, 最后利用荧光辅助糖电泳(FACE)分析融合蛋白的N-糖链.结果: 成功地建立了可分泌表达sTNFR Ⅱ-IgG Fc融合蛋白的重组酵母菌株, 摇瓶培养后融合蛋白的表达量为2 mg/L.SDS-PAGE和Western blot表明, 该融合蛋白能自然形成二聚体结构; 可抑制TNF-α对L929细胞的杀伤作用, 其中和5×10^4 U/L TNF-α的EC50为170 μg/L.FACE分析融合蛋白N-糖链的大小为11 ~13个糖残基.结论: 在毕赤酵母菌中成功地表达了sTNFR Ⅱ-IgG Fc融合蛋白, 为在毕赤酵母菌中表达其他的Fc融合蛋白和抗体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 FC融合蛋白 巴斯德毕赤酵母菌 荧光辅助糖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