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葵胶囊预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改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姚雅韡 贺佳辉 +5 位作者 王浩 王誉潼 王睿妍 万幸雨 刘雨佳 吕兴华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5,共9页
目的 探讨黄葵胶囊预处理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来源外泌体(Exo)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HUC-MSC分别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的黄葵胶囊培养基中培养24 h,测定细胞活力,选取适宜浓度进行后续实验。选取50μg... 目的 探讨黄葵胶囊预处理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来源外泌体(Exo)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HUC-MSC分别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的黄葵胶囊培养基中培养24 h,测定细胞活力,选取适宜浓度进行后续实验。选取50μg/mL的黄葵胶囊预处理HUC-MSC 24 h,使用Exo提取试剂盒提取Exo,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纳米粒径分析检测粒径大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xo膜表面标记蛋白表达。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随机分为缺氧/复氧组(M组)、缺氧/复氧+Exo组(E组)和缺氧/复氧+黄葵胶囊预处理Exo组(H组)。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内质网应激(ERS)相关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ERS相关基因信使RNA(mRNA)表达。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Exo组(E组)和缺血-再灌注+黄葵胶囊预处理Exo组(H组)。24 h后行肾脏组织学评估,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测定及炎症因子检测。结果 Exo和黄葵胶囊预处理Exo均具有双层膜结构,呈杯状形态;二者平均粒径大小分别为116.8 nm和81.3 nm;两者均表达CD9、CD63、TSG101。与M组比较,E组转录激活因子6(ATF6)、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m RNA相对表达量升高,C/EBP同源蛋白(CHOP)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与E组相比,H组ATF6、PERK、CHOP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ATF6、PERK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均为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I/R组肾小管损伤评分升高,Scr、BUN、白细胞介素(IL)-1β、IL-10、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升高;与I/R组比较,E组和H组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Scr、BUN、IL-1β、IL-10、IL-18、TNF-α水平下降;与E组比较,H组肾小管损伤评分下降,Scr、BUN、IL-1β、IL-10、IL-18、TNF-α水平下降(均为P<0.05)。结论 黄葵胶囊预处理HUC-MSC来源的Exo可通过抑制ERS,改善肾脏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黄葵胶囊 人脐带充质细胞 外泌体 内质网应激 急性损伤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朴饮加味方抑制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上皮细胞-1上皮间充质转化的研究
2
作者 毛宁锋 黄超群 +1 位作者 吕文亮 胡运莲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23-1929,共7页
目的:探讨连朴饮加味方(连朴饮方)及其联合疗法对多重耐药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诱导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抑制作用及对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GES-1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连朴饮组、四联疗法组(阿莫西... 目的:探讨连朴饮加味方(连朴饮方)及其联合疗法对多重耐药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诱导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抑制作用及对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GES-1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连朴饮组、四联疗法组(阿莫西林+呋喃唑酮+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联合疗法组(连朴饮+四联药物),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体外接种耐药Hp,建立耐药Hp感染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细胞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荧光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TGF-β_(1)、Smad2、p-Smad2的表达。将GES-1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抑制剂组、联合疗法组、联合疗法+抑制剂组,免疫荧光法检测E-cadherin蛋白荧光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连朴饮组、四联疗法组、联合疗法组细胞炎症介质水平低(P<0.05),其中联合疗法组细胞炎症介质水平最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朴饮组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高(P<0.05),N-cadherin、TGF-β_(1)、p-Smad2蛋白表达低(P<0.05);四联疗法组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高(P<0.05),N-cadherin、Vimentin、TGF-β_(1)、p-Smad2蛋白表达低(P<0.05);联合疗法组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高(P<0.05),N-cadherin、Vimentin、TGF-β_(1)、Smad2、p-Smad2蛋白表达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联合疗法组、联合疗法组+抑制剂组细胞E-cadherin蛋白免疫荧光强度高(P<0.01),联合疗法组+抑制剂组细胞E-cadherin蛋白免疫荧光强度最高。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联合疗法组E-cadherin蛋白表达高(P<0.05),N-cadherin蛋白表达低(P<0.05);联合疗法组+抑制剂组的E-cadherin蛋白表达高(P<0.05),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低(P<0.01,P<0.05)。结论:连朴饮方及其联合疗法能够逆转多重耐药Hp感染GES-1导致的EMT进展,降低炎-癌转化风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_(1)/smad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幽门螺杆菌 炎癌转化 连朴饮加味方 联合疗法 胃黏膜上皮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_(1)/Smad信号通路 上皮充质转化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骨轴”探讨肠上皮细胞外泌体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铁死亡的机制
3
作者 牛明月 董万涛 +4 位作者 李昕昕 巩彦龙 黄九妹 杨攀 李书唱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9-415,共7页
“肠-骨轴”理论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群与骨骼健康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本综述聚焦于肠上皮细胞外泌体在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铁死亡中的作用,探讨了其在“肠-骨轴”中的潜在调节功能。铁死亡是一种与铁依赖性和脂质氧化相关的细胞... “肠-骨轴”理论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群与骨骼健康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本综述聚焦于肠上皮细胞外泌体在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铁死亡中的作用,探讨了其在“肠-骨轴”中的潜在调节功能。铁死亡是一种与铁依赖性和脂质氧化相关的细胞死亡形式,对BMSCs的成骨分化和骨代谢过程至关重要。肠上皮细胞外泌体通过携带生物活性物质和RNA分子,影响BMSCs的铁死亡过程,进而参与骨组织的重塑和稳态维持。此外,肠上皮细胞外泌体可能通过激活特定的信号通路,如PI3K/AKT/Nrf2和NF-κB,来抑制铁死亡和调节骨代谢。本综述强调了维护肠道健康在预防和治疗骨骼疾病中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轴 上皮细胞 外泌体 骨髓充质细胞 铁死亡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WNT5a/JNK信号通路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促进作用
4
作者 宋宇 包秀丽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9-226,共8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无翅蛋白5a/c-Jun N-氨基末端激酶(TGF-β/WNT5a/JNK)信号通路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人LECs细胞系SRA01/04分为对照组、TGF-β组和WNT5a组,其中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TGF-β组和WNT5a组分别...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无翅蛋白5a/c-Jun N-氨基末端激酶(TGF-β/WNT5a/JNK)信号通路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人LECs细胞系SRA01/04分为对照组、TGF-β组和WNT5a组,其中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TGF-β组和WNT5a组分别采用TGF-β1和WNT5a处理24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3个组细胞WNT5a、JNK、磷酸化JNK(p-JN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另将细胞系分为对照组、TGF-β组、TGF-β+SP600125组和WNT5a+SP600125组,其中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TGF-β组、TGF-β+SP600125组和WNT5a+SP600125组分别采用TGF-β1处理24 h、TGF-β1处理24 h+JNK抑制剂SP600125处理2 h、WNT5a处理24 h+SP600125处理2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4个组细胞WNT5a、JNK、p-JNK、Ⅰ型胶原蛋白(Col-Ⅰ)、纤维连接蛋白(F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α-SMA的表达分布;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相对迁移数;采用Col-Ⅰ凝胶收缩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培养8、16、24和48 h时Col-Ⅰ凝胶面积比率。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GF-β组和WNT5a组细胞WNT5a、JNK、p-JN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GF-β组、TGF-β+SP600125组、WNT5a+SP600125组细胞Col-Ⅰ、FN、α-SMA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GF-β+SP600125组和WNT5a+SP600125组细胞各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TGF-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TGF-β组SRA01/04细胞由柱状的上皮细胞转分化为纺锤状的肌成纤维细胞,TGF-β+SP600125组和WNT5a+SP600125组细胞仍以柱状上皮细胞形态居多。TGF-β组、TGF-β+SP600125组和WNT5a+SP600125组细胞内α-SMA相对荧光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GF-β+SP600125组和WNT5a+SP600125组α-SMA相对免疫荧光强度明显低于TGF-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结果显示,TGF-β组细胞相对迁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TGF-β+SP600125组和WNT5a+SP600125组细胞相对迁移数明显低于TGF-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l-Ⅰ胶原凝胶收缩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细胞Col-Ⅰ凝胶面积明显减小。各组不同时间点Col-Ⅰ凝胶面积比率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71.604,P<0.001;F时间=71.599,P<0.001);培养48 h时,TGF-β组、TGF-β+SP600125和WNT5a+SP600125组细胞Col-Ⅰ凝胶面积比率分别为(26.24±0.28)%、(64.02±1.05)%、(76.81±0.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2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WNT5a/JNK信号通路作为TGF-β信号通路下游作用靶点,促进了LECs上皮-间充质转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提高了细胞收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c-Jun N-氨基末端激酶 转化生长因子-β 无翅蛋白5a 上皮-充质转化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兰素通过HIPPO/YAP信号通路抑制高糖诱导的ARPE-1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杨舵 庞东渤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97-602,共6页
目的 探讨毛兰素(ER)通过HIPPO/YAP信号通路抑制高糖诱导的ARPE-19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CCK-8法筛选高糖诱导ARPE-19细胞增殖最佳的葡萄糖浓度(确定浓度为50 mmol·L^(-1))。鉴定不同浓度ER对于APRE-19细胞... 目的 探讨毛兰素(ER)通过HIPPO/YAP信号通路抑制高糖诱导的ARPE-19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CCK-8法筛选高糖诱导ARPE-19细胞增殖最佳的葡萄糖浓度(确定浓度为50 mmol·L^(-1))。鉴定不同浓度ER对于APRE-19细胞的药物毒性反应(确定浓度为10、20、40 nmol·L^(-1))。将AREP-19细胞分为对照组(加入正常培养基培养48 h)、HG组(培养基中加入50 mmol·L^(-1)葡萄糖培养48 h)、HG+低ER组、HG+中ER组、HG+高ER组(分别在培养基中加入10、20、40 nmol·L^(-1)ER预处理1 h,加入50 mmol·L^(-1)葡萄糖培养48 h)。CCK-8法观察ARPE-19细胞增殖率;划痕实验观察ARPE-19细胞迁移活性计算伤口愈合百分比;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RPE-19细胞内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ARPE-19细胞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钙黏附蛋白N(N-Cadherin)、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MST1)、大肿瘤抑制因子1(LATS1)、YeS相关蛋白(YAP)、磷酸化YAP(P-YAP)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G组的ARPE-19细胞增殖率、伤口愈合百分比均显著增加,Vimentin蛋白免疫荧光强度显著增强,α-SMA、N-Cadherin、YA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E-cadherin、P-YAP、MST1、LATS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HG组相比,HG+低ER组、HG+中ER组、HG+高ER组ARPE-19细胞增殖率、伤口愈合百分比均降低,Vimentin蛋白荧光强度均减弱,YAP、α-SMA、N-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E-cadherin、P-YA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后两组MST1和LATS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ER可抑制高糖诱导的ARPE-1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这可能与其作用于Hippo/YAP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兰素 高糖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上皮-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小管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6
作者 陈芳 成芳 +4 位作者 项倩彤 郭思佳 查晓军 王德光 周海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5-600,共6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建立肾小管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TEMT)模型。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和TGF-β1处理组,利用TGF-β1处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24 h,分别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建立肾小管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TEMT)模型。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和TGF-β1处理组,利用TGF-β1处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24 h,分别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分子标记的表达变化;应用划痕和Transwell assay方法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GF-β1处理组HK-2细胞呈梭形,上皮细胞标记分子E-cadherin表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间质细胞标记分子骨架蛋白Vimentin和β-catenin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亦明显增强。结论 TGF-β1刺激后HK-2细胞促进上皮细胞转化为间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纤维化 小管上皮细胞 转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肾小管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的作用及其与骨形成蛋白-7、分化抑制因子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9
7
作者 何春梅 郑法雷 +1 位作者 连耀国 刘燕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3-710,I0009,I0010,共10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肾小管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MT)的作用及其与骨形成蛋白-7(BMP-7)、分化抑制因子(Id)2、Id3表达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ng/ml)与不同浓度VEGF16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肾小管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MT)的作用及其与骨形成蛋白-7(BMP-7)、分化抑制因子(Id)2、Id3表达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ng/ml)与不同浓度VEGF165(0.1、1、10、100ng/ml)共同作用,或TGF-β1(5ng/ml)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抗体(10μg/ml)共同作用48h后,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方法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素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α-SMA、BMP-7、Id2和Id3的表达。TGF-β1(5ng/ml)、VEGF165(100ng/ml)与激活素受体样激酶-6/Fc嵌合体(Alk6/FcChimera)(2μg/ml,中和内源性BMP-7)共同作用48h后,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α-SMA、Id2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作用后,α-SMA表达比正常对照显著增强(P<0.05),E-钙黏素、BMP-7、Id2及Id3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显著减弱(P<0.05)。VEGF165以浓度依赖方式增强BMP-7及Id2蛋白表达,而显著降低TGF-β1上调α-SMA表达的作用(P<0.05)。加入VEGFR1抗体(10μg/ml)后,TGF-β1上调α-SMA表达的作用显著增强(P<0.05),而E-钙黏素、BMP-7、Id2表达显著减弱(P<0.05)。TGF-β1+VEGF165+Alk6/FcChimera共同作用后α-SMA蛋白表达比TGF-β1+VEGF165共同作用后显著增强(P<0.05),而Id2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VEGF165可抑制TGF-β1诱导HK-2细胞发生EMT;其机制可能与BMP-7和Id2表达上调有关,而与Id3表达变化无关。Id2表达增强可能与VEGF165的直接作用有关,而与BMP-7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上皮-充质细胞转化 骨形成蛋白-7 分化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Smad信号通路在大黄素干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金国华 秦晓华 +2 位作者 秦艳东 房向东 涂卫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大黄素干预白蛋白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发生转分化过程中是否涉及对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方法:用5mg/mL人白蛋白刺激体外培养的HK-2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法检测α-SMA、E-cadherin、TGF-β1、Smad2 mRN... 目的:探讨大黄素干预白蛋白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发生转分化过程中是否涉及对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方法:用5mg/mL人白蛋白刺激体外培养的HK-2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法检测α-SMA、E-cadherin、TGF-β1、Smad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白蛋白呈时间依赖性诱导α-SMA、TGF-β1、Smad2 mRNA的表达上调,E-cadherin mRNA的表达下调。使用一定浓度的大黄素干预后,明显抑制了白蛋白诱导的上述效应。相关性分析显示:TGF-β1、Smad2 mRNA的表达与α-SMA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与E-cadherin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大黄素抑制人白蛋白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过程中,TGF-β1/Smad信号通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白蛋白 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Twist的短发夹RNA抑制A54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及体外侵袭 被引量:3
9
作者 卓文磊 王彦 +1 位作者 陈正堂 敖绪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25-328,共4页
背景与目的:上皮-间充质转分化在胚胎发育和肿瘤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发现人肺腺癌A549细胞高表达转录因子Tw ist的基础上,本实验研究了针对Tw ist的短发夹RNA(short hairp in RNA,shRNA)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上皮-间充质... 背景与目的:上皮-间充质转分化在胚胎发育和肿瘤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发现人肺腺癌A549细胞高表达转录因子Tw ist的基础上,本实验研究了针对Tw ist的短发夹RNA(short hairp in RNA,shRNA)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和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能表达针对Tw ist mRNA的shRNA的阳性RNA干扰(RNA i)质粒和表达不针对任何已知mRNA的shRNA的阴性RNA i质粒,分别转染至A549细胞,新霉素抗性筛选得到Tw ist表达受抑制的阳性RNA i细胞(P i组)和Tw ist表达未受影响的阴性RNA i细胞(N i组)。针对正常(C组)、P i、N i三组A549细胞,分别采用RT-PCR和W estern b lot技术检测Tw is、t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钙粘素表达,用Boyden小室模型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结果:C组:Tw ist和α-SMA表达强阳性,E钙-粘素表达弱阳性,Boyden小室穿膜细胞数为57.4±3.4;P i组:和C组相比,Tw ist和α-SMA表达显著减弱(P<0.01),E钙-粘素表达显著增强(P<0.01),Boyden小室穿膜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N i组:Tw is、tα-SMA和E-钙粘素表达,及Boyden小室穿膜细胞数皆和C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Tw ist的shRNA能有效地抑制A54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及体外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ST RNA干扰 上皮-充质转分化 培养的细胞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的激活在TGF-β_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勇 张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3-555,共3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激活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体外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s)间质转分化(EMT)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HKCs细胞株分为正常对照组(C)、不同浓度TGF-β1组、TGF-β1+PI3K抑制剂Wort-mannin组。选...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激活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体外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s)间质转分化(EMT)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HKCs细胞株分为正常对照组(C)、不同浓度TGF-β1组、TGF-β1+PI3K抑制剂Wort-mannin组。选取不同时相,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总Akt(t-Akt)、磷酸化Akt(p-Akt)、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钙黏素(E-cadherin)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Akt磷酸化水平用磷酸化Akt与总Akt水平的比值表示。结果正常体外培养的HKCs经10ng/mlTGFβ1刺激1h后p-Akt水平显著升高;αSMA蛋白表达水平在10ng/mlTGFβ1诱导48h后表达显著升高,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在TGFβ1诱导48h后表达显著下降。同时加用Wortmannin10nmol/L组,p-Akt、αSMA表达明显抑制,E-cadherin表达显著升高。结论PI3K在TGFβ1诱导的EMT过程中被激活,并且参与TGFβ1诱导的EMT过程,特异性阻断PI3K的激活可有效抑制TGFβ1介导的HKCs的EMT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管上皮细胞 转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通过调控Traf6/TAK1通路抑制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薛莉 瞿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971-2975,共5页
目的:研究维生素D(Vit D)对2型糖尿病肾病(DKD)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MT)的抑制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分子6(Traf6)/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TAK1)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Control组)、模型组(... 目的:研究维生素D(Vit D)对2型糖尿病肾病(DKD)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MT)的抑制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分子6(Traf6)/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TAK1)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Control组)、模型组(Vehicle组)和治疗组(Vit D组)。Vehicle组及Vit D组建立DKD大鼠模型,饲以高脂高糖饲料并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模成功后,Vehicle组及Vit D组给予0.03μg/(kg·d)骨化三醇(溶于0.05 ml花生油)灌胃8周,Vehicle组给予等量花生油灌胃,Control组不做任何处理。8周时测定FBG、尿蛋白、血肌酸酐、血尿素氮含量,处死大鼠并留取肾脏。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1β及TNF-α含量;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纤维化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钙黏蛋白(E-cadherin)、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raf6、p-TAK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Vehicle组大鼠FBG、尿蛋白、血肌酸酐、血尿素氮含量,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TGF-β1、α-SMA、Traf6、p-TAK1蛋白显著增加,E-cadherin蛋白显著减少(均P<0.05),与Vehicle组相比,Vit D组FBG、尿蛋白、血肌酸酐、血尿素氮含量,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TGF-β1、α-SMA、Traf6、p-TAK1蛋白显著减少,E-cadherin蛋白显著增多(均P<0.05)。结论:Vit D能够明显改善大鼠DKD损伤,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及肾小管EMT的发生,从而抑制肾小管间质纤维化(RIF),可能通过抑制TRAF6/TAK1信号通路发挥对DKD大鼠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分子6/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 维生素D 2型糖尿病 上皮细胞充质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P1调控线粒体稳态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汤中 唐云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3-448,共6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DRP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方法构建H_(2)O_(2)干预ARPE-19细胞模型,将ARPE-19细胞分为3组,NG组:采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细胞6 h;H_(2)... 目的探讨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DRP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方法构建H_(2)O_(2)干预ARPE-19细胞模型,将ARPE-19细胞分为3组,NG组:采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细胞6 h;H_(2)O_(2)组:先采用650μmol·L^(-1)H_(2)O_(2)干预细胞,此后培养方式及时间与NG组相同;H_(2)O_(2)+Mdivi-1组:先采用10μmol·L^(-1)Mdivi-1处理ARPE-19细胞2 h,再给予650μmol·L^(-1)H_(2)O_(2)干预,此后培养方式及时间与NG组相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DRP-1/DRP1、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型蛋白(Vimintin)及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水平;线粒体红色荧光探针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形态;线粒体超氧化物红色荧光探针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JC-1染色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中ZO-1表达水平。结果H_(2)O_(2)组细胞p-DRP-1/DRP1蛋白表达比值高于NG组,H_(2)O_(2)+Mdivi-1组细胞p-DRP-1/DRP1蛋白表达比值低于H_(2)O_(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_(2)O_(2)+Mdivi-1组细胞较H_(2)O_(2)组线粒体碎片化程度得到改善。H_(2)O_(2)组细胞线粒体ROS水平(4.42±0.29)与NG组(1.00±0.17)及H_(2)O_(2)+Mdivi-1组(2.15±0.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_(2)O_(2)组细胞红/绿荧光强度比值(0.16±0.12)与NG组(1.00±0.09)及H_(2)O_(2)+Mdivi-1组(0.42±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_(2)O_(2)组细胞上皮样标志物表达下降,间质样标志物表达上升,H_(2)O_(2)+Mdivi-1组细胞上皮样标志物表达上升,间质样标志物表达下降。各组细胞α-SMA、N-钙黏蛋白、E-钙黏蛋白、Vimintin及ZO-1相对表达量比较,H_(2)O_(2)组与NG组及H_(2)O_(2)+Mdivi-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ZO-1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显示,H_(2)O_(2)+Mdivi-1组的细胞连接紧密程度优于H_(2)O_(2)组。结论DRP1可调控线粒体动态平衡,靶向DRP1可改善线粒体功能并抑制EMT进展,从而减轻H_(2)O_(2)诱导的RPE细胞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 线粒体功能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上皮-充质转化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S5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13
作者 张羽寒 衡雪 +3 位作者 朱琳 谢攀 许桂莲 彭侃夫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14-1225,共12页
目的探讨HES5(hairy and enhancer of split 5)对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凋亡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分析和筛选GSE66494数据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建立小鼠的输尿管梗阻模型(unilateral uretera obstruction,UUO),检测肾... 目的探讨HES5(hairy and enhancer of split 5)对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凋亡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分析和筛选GSE66494数据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建立小鼠的输尿管梗阻模型(unilateral uretera obstruction,UUO),检测肾组织中HES5的表达水平。TGF-β1(10 ng/mL)处理HK-2细胞24 h建立肾小管上皮-间质转化模型后,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ES5的表达水平。用过表达HES5的质粒转染HK-2细胞,24 h后检测其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和波形蛋白(Vimentin)及凋亡相关标志物(Bax、Bcl2)等蛋白表达;然后,将HK-2细胞分为4组:Control组、siHES5组、TGF-β1组、siHES5+TGF-β1组,检测各组的纤维化及凋亡标志物的表达情况。运用TUNEL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AKT、p-AKT、PI3K、p-PI3K的蛋白表达。通过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过表达HES5的HK-2细胞后,检测Vimentin的表达。结果HES5的表达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和小鼠纤维化肾组织中均显著上调;过表达HES5可以促进HK-2细胞中FN、CollagenⅠ、Vimentin、Bax的合成,抑制Bcl2的表达(P<0.05);敲低HES5不仅下调纤维化标志物的表达,还抑制了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此外,HES5基因敲低使TGF-β1诱导的HK-2细胞内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程度降低(P<0.05);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减弱了HES5对Vimentin的诱导作用。结论敲低HES5可以抑制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凋亡,这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S5 上皮-转分化 细胞凋亡 PI3K/AKT信号通路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预处理对高糖诱导的ARPE-1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淼 隋海娟 庞东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07-612,共6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对高糖诱导的ARPE-19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MTT法筛选刺激ARPE-19细胞增殖的合适的葡萄糖浓度,确定为50 mmol·L^(-1)。将ARPE-19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5 mmol·L^(-1)的D...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对高糖诱导的ARPE-19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MTT法筛选刺激ARPE-19细胞增殖的合适的葡萄糖浓度,确定为50 mmol·L^(-1)。将ARPE-19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5 mmol·L^(-1)的D-葡萄糖和45 mmol·L^(-1)甘露醇培养)、高糖组(HG组)(50 mmol·L^(-1)葡萄糖培养)、HG+低SAL组、HG+中SAL组、HG+高SAL组,低、中、高SAL浓度分别为20μmol·L^(-1)、80μmol·L^(-1)、320μmol·L^(-1),SAL预处理4 h后,加50 mmol·L^(-1)葡萄糖,作用48 h。采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率;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活性;免疫荧光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α-SMA、Vimentin、纤维粘连素(FN)、Ⅰ型胶原蛋白(Col I)、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Smad2及p-Smad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G组ARPE-19细胞增殖率与伤口愈合百分比均增加,细胞内a-SMA、Vimentin、FN、Col I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增加,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细胞内TGF-β1、p-Smad2及p-Smad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HG组相比,HG+低SAL组、HG+中SAL组及HG+高SAL组ARPE-19细胞增殖率与伤口愈合百分比均降低,细胞内a-SMA、Vimentin、FN、Col I、TGF-β1、p-Smad2及p-Smad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呈浓度依赖性降低,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呈浓度依赖性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SAL能够降低高糖诱导的ARPE-19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以及干预其上皮-间充质转化进程,这可能与SAL抑制了ARPE-19细胞的TGF-β/Smads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高糖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上皮-充质转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胶原合成的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爱青 甘卫华 +2 位作者 陈荣华 潘晓勤 费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胶原合成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2组(1)对照组;(2)IGF-Ⅰ组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μg/L的IGF-Ⅰ。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胶原合成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2组(1)对照组;(2)IGF-Ⅰ组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μg/L的IGF-Ⅰ。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以RT-PCR检测HK2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Ⅰα和胶原ⅢαmRNA表达的变化。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胶原Ⅰ的浓度。结果IGF-Ⅰ刺激使HK2细胞由椭圆形变为梭形。不同浓度的IGF-Ⅰ作用于HK2细胞48h后,α-SMA、胶原Ⅰα和胶原Ⅲα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ELISA结果显示,100及200μg/LIGF-Ⅰ组中HK2细胞分泌的胶原Ⅰ显著增加(P<0.05)。结论IGF-Ⅰ在体外能够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并促进其胶原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小管上皮细胞 转分化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肾颗粒含药血清通过抑制氧化应激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减轻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磊 金华 +3 位作者 王东 程梦 李卓娅 王亿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34-1245,共12页
目的:探讨清肾颗粒含药血清是否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减轻高糖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清肾颗粒中的活性成分。选用同代HK-2细胞随机分为7组,包括空白对照组,渗透压对照组,高糖... 目的:探讨清肾颗粒含药血清是否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减轻高糖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清肾颗粒中的活性成分。选用同代HK-2细胞随机分为7组,包括空白对照组,渗透压对照组,高糖组,低、中、高剂量清肾颗粒组,以及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组。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测定各组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HK-2细胞中活性氧(ROS)含量,ELISA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HK-2细胞中NF-κB p65的DNA结合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HK-2细胞中NF-κB p65、p-IκBα、IKKα、MCP-1和ICAM-1的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HK-2细胞中NF-κB p65和α-SMA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初步明确清肾颗粒中含有绿原酸、盐酸小檗碱、大车前苷、滨蒿内酯、6,7-二甲氧基香豆素、表小檗碱、黄连碱、丹酚酸B、巴马汀、益母草碱、大黄酸和丹参酮IIA。高糖诱导的HK-2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OS和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NF-κB p65、p-IκBα、IKKα、MCP-1、ICAM-1和α-SMA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干预后高糖诱导的HK-2细胞中ROS和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NF-κB p65、p-IκBα、IKKα、MCP-1、ICAM-1和α-SMA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清肾颗粒含药血清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介导的NF-κB信号通道的活化,减轻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NF-ΚB信号通路 HK-2细胞 上皮-充质转化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形成蛋白-7对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诱导转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谭小月 郑法雷 +3 位作者 杨继红 段琳 李艳 周秋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4-278,i003,共6页
目的观察骨形态形成蛋白-7(BMP-7)对转化生长因子β1穴TGF-β1雪诱导的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穴HKC雪转分化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C分为5组(1)无血清培养基阴性对照组;(2)TGF-β1阳性对照组;穴3雪BMP-7单独作用组;穴... 目的观察骨形态形成蛋白-7(BMP-7)对转化生长因子β1穴TGF-β1雪诱导的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穴HKC雪转分化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C分为5组(1)无血清培养基阴性对照组;(2)TGF-β1阳性对照组;穴3雪BMP-7单独作用组;穴4雪BMP-7与TGF-β1共同作用组;穴5雪BMP-7预处理后加入TGF-β1组。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HKC角蛋白(keratin)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E-钙粘素(E-cadherin)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测定α-SMA阳性HKC的百分数;半定量反转录PCR穴RT-PCR雪方法测定HKC细胞α-SMA、TGF-β1及其Ⅱ型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TGF-β1与BMP-7共同作用HKC细胞48h,α-SMA表达较阳性对照组减弱,而E-钙粘素及角蛋白表达较阳性对照组增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BMP-7预处理后再加入TGF-β1作用HKC细胞48h,α-SMA表达较阳性对照组减弱,而E-钙粘素及角蛋白表达较阳性对照组增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流式细胞技术测定α-SMA阳性HKC的百分数,在BMP-7与TGF-β1共同作用组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9.7%vs19.8%熏5.8%vs19.8%熏P<0.05)。BMP-7组预处理组亦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8.7%vs19.8%,P<0.05)。RT-PCR显示BMP-7与TGF-β1共同或者预处理HKC细胞熏α-SMAmRNA表达分别为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形成蛋白-7 小管上皮细胞 转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CS-3对OSM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青娟 邢玲玲 +3 位作者 郝军 刘淑霞 刘巍 姚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65-1167,1171,共4页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3)对抑瘤素M(oncostatin M,OSM)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C),用Lipofectamine 2000分别转染pCR3.1/SOC...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3)对抑瘤素M(oncostatin M,OSM)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C),用Lipofectamine 2000分别转染pCR3.1/SOCS-3表达质粒和pCR3.1空质粒载体,G418筛选阳性克隆,应用OSM(10 ng/ml)进行刺激。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及上清液,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OCS-3、CK18、α-SMA和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phospho-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细胞上清液中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分泌;采用RT-PCR检测SOCS-3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SM刺激组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和p-STAT3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培养上清液ColⅠ和FN的分泌增加,而CK18蛋白表达减少。SOCS-3过表达能抑制OSM刺激引起的α-SMA和p-STAT3蛋白表达,减少ColⅠ和FN的分泌,同时能够部分恢复OSM刺激引起的CK18蛋白表达。结论 SOCS-3过表达能抑制OSM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此过程可能与p-STAT3的磷酸化受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 抑瘤素M 小管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素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TGF-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晓东 丁新国 李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4,78,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甲状旁腺素(PTH)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PTH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别用不同浓度的PTH(10-12、10-11、10... 目的:通过观察甲状旁腺素(PTH)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PTH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别用不同浓度的PTH(10-12、10-11、10-10、10-9、10-8mol/L)作用于HK-2细胞48h,以及10-8mol/LPTH作用于HK-2细胞不同时间(12、24、48、72h)。应用RT-PCR法检测HK-2细胞内α-SMA、TGF-β1mRNA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K-2细胞表达α-SMA阳性细胞百分数,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RT-PCR结果表明,PTH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促进HK-2细胞α-SMA、TGF-β1mR-NA的表达(P<0.01),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P<0.05)。(2)免疫细胞化学结果表明,PTH可增加表达α-SMA阳性的HK-2细胞百分数,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3)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TH可增加HK-2细胞α-SMA的蛋白表达量,也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1)。结论:PTH可通过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以及TGF-β1的表达促进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素 小管上皮细胞 转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1活化在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智美 邓华聪 +3 位作者 诸葛福媛 刘金波 陈丹燕 南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107-2110,共4页
目的探讨转录活化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在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HK2)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AP-1阻断组。光镜... 目的探讨转录活化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在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HK2)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AP-1阻断组。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的表达,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HK2细胞AP-1的改变,RT-PCR法检测CK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高糖作用48h后,HK2细胞由椭圆形贴壁生长变为长梭形,胞体拉长,透射电镜下,细胞表面微绒毛明显减少,胞质内粗面内质网丰富,而AP-1阻断组较高糖组明显减轻;EMSA结果分析表明,在高糖刺激下,AP-1结合活力较正常对照组增加79.22%(P<0.05),而AP-1阻断剂可明显抑制AP-1的活化,较高糖组降低51.19%(P<0.05);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检测显示,高糖组和AP-1阻断组CK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AP-1阻断组显著高于高糖组(P<0.05);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高糖组和AP-1阻断组α-SMA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AP-1阻断组显著低于高糖组(P<0.05)。结论高糖能够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AP-1活化,诱导其表型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蛋白-1 小管上皮细胞 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