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9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肺炎链球菌坏死性肺炎 被引量:21
1
作者 姚开虎 赵顺英 杨永弘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449-454,共6页
关键词 儿童呼吸道感染 坏死性肺炎 肺炎链球菌 常见病原菌 大叶性肺炎 重症肺炎 病例报道 儿科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岁以下肺炎链球菌坏死性肺炎24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郝彦彬 刘莹 +1 位作者 董悦 严宁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59-2060,共2页
肺炎链球菌常定唇于正常人的鼻咽部,在某种诱因下,导致细菌移位,从而引发相应部位的感染。近些年。国内报道肺炎链球菌坏死性肺炎的逐渐增多一,本院自2008年3月至2011年11月收治肺炎链球菌坏死性肺炎(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nec... 肺炎链球菌常定唇于正常人的鼻咽部,在某种诱因下,导致细菌移位,从而引发相应部位的感染。近些年。国内报道肺炎链球菌坏死性肺炎的逐渐增多一,本院自2008年3月至2011年11月收治肺炎链球菌坏死性肺炎(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necrolizingpneumonia, SPNP)患儿24例。现将诊治经验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坏死性肺炎 细菌移位 诊治经验 鼻咽部 正常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肺炎链球菌坏死性肺炎诊治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初忠侠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97-897,共1页
肺炎链球菌常定植于正常人的鼻咽部,某种诱因可导致细菌移位,从而引发相应部位的感染。近些年,国内报道肺炎链球菌坏死性肺炎(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necrotizing pneumonia,SPNP)逐渐增多,SPNP呈现出治疗难度大、病程长、坏... 肺炎链球菌常定植于正常人的鼻咽部,某种诱因可导致细菌移位,从而引发相应部位的感染。近些年,国内报道肺炎链球菌坏死性肺炎(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necrotizing pneumonia,SPNP)逐渐增多,SPNP呈现出治疗难度大、病程长、坏死性肺炎等特点,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肺炎链球菌坏死性肺炎患儿2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肺炎 肺炎链球菌 诊治经验 婴幼儿 PNEUMONIA 大学附属医院 2009年 细菌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22年重庆地区儿童患者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变迁
4
作者 赵洁 余小燕 景春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儿童患者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预防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22年从临床感染患者标本中检出肺炎链球菌的临床特征,用商品化药敏测试自动化仪...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儿童患者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预防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22年从临床感染患者标本中检出肺炎链球菌的临床特征,用商品化药敏测试自动化仪器和E试验进行药敏测定,按CLSI 2022年折点标准判读药敏结果。结果 12年共分离肺炎链球菌26 668株,在临床分离病原菌中占16.0%,在革兰阳性菌中占46.4%;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97.1%),其次是血液标本(1.5%)。肺炎链球菌在婴儿组的分离率最高(38.2%),其次是幼儿组(32.4%)、学龄前期(22.9%)、学龄期(5.6%)、青春期(0.6%)、新生儿期(0.4%)。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中自脑脊液分离38株,约占0.1%,对青霉素全耐药,对头孢噻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5.7%、32.4%。临床非脑脊液分离26 630株,占总数的99.9%,青霉素敏感株(PSSP)、中介株(PISP)、耐药株(PRSP)的检出率分别为71.9%(16 083株)、25.1%(5 610株)、3.0%(674株);在PRSP中,婴幼儿和学龄前期时段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段。非脑脊液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均在95%以上,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2%、0.2%、0.1%;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肺炎链球菌。结论 不同标本类型和不同年龄组儿童中肺炎链球菌的分离率和耐药情况有差异,青霉素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可为重庆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变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叶冷水花抗肺炎链球菌活性成分筛选
5
作者 韦志英 黄燕 +6 位作者 银胜高 梁洁 卢澄生 李芳婵 谢玉婷 李耀华 潘小姣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694,共8页
目的对盾叶冷水花不同极性部位进行体外抗肺炎链球菌活性成分筛选,并考察活性成分与阿莫西林的联合抗菌效果。方法采用96孔板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不同极性部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活性最强的极性部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有效成分分离... 目的对盾叶冷水花不同极性部位进行体外抗肺炎链球菌活性成分筛选,并考察活性成分与阿莫西林的联合抗菌效果。方法采用96孔板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不同极性部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活性最强的极性部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有效成分分离,并用波谱技术对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采用96孔板棋盘式微量稀释法测定活性成分与阿莫西林的联合抑菌指数(FIC);利用结晶紫法考察活性成分对肺炎链球菌生物膜的作用;通过扫描电镜考察活性成分对肺炎链球菌体外观形态的影响。结果石油醚部位、三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的MIC分别为1.000、1.000、0.500、1.000、2.000 mg·mL^(-1),其中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菌活性最强;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化合物1、2、3,分别为5,7,3′,4′-四甲氧基黄酮(1)、8-O-(p-coumaroyl)-1(10)E,4(5)E-humuladien-8-ol(2)和1-O-p-coumaroyl-copaborneol(3),三者均为首次从盾叶冷水花中分离得到,对肺炎链球菌的MIC分别为200.000、50.000和25.000μg·mL^(-1),化合物3的抗菌活性最强;阿莫西林与化合物3联合配伍后的FIC值为0.50,对肺炎链球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阿莫西林与化合物3都对肺炎链球菌生物膜有抑制作用,但化合物3的生物膜抑制率明显低于阿莫西林[(59.10±1.04)%vs.(87.38±0.84)%](P<0.01);而且两者联合应用时的生物膜抑制率与阿莫西林单独应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化合物3组细菌菌体表明光滑,但是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阿莫西林组及阿莫西林联合化合物3组的细菌菌体表面均出现严重的膨胀、破裂。结论黄酮类化合物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均为盾叶冷水花的抗肺炎链球菌活性成分,其中倍半萜类化合物抗菌活性更强,其抗菌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菌生物膜有一定的关系;化合物3和阿莫西林对肺炎链球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但是其作用机制不是通过增强生物膜抑制产生;虽然化合物3无法破坏肺炎链球菌的细胞壁,但是依然对菌体的外观形态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叶冷水花 肺炎链球菌 活性成分筛选 协同抗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淀粉型巴戟天寡糖降低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小鼠的症状评分和死亡率
6
作者 李泽涵 梁萌 +1 位作者 韩根成 张学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7-586,共10页
目的探究菊淀粉型巴戟天寡糖(IOMO)对小鼠肺炎链球菌脑膜炎(SPM)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PM+生理盐水(Saline)组、SPM+IOMO 25 mg/kg剂量组、SPM+IOMO 50 mg/kg剂量组,n=30。从造... 目的探究菊淀粉型巴戟天寡糖(IOMO)对小鼠肺炎链球菌脑膜炎(SPM)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PM+生理盐水(Saline)组、SPM+IOMO 25 mg/kg剂量组、SPM+IOMO 50 mg/kg剂量组,n=30。从造模当天起(0 d),SPM+Saline组和SPM+IOMO组小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或IOMO 25 mg/kg、50 mg/kg进行干预,持续7 d,记录症状评分和死亡情况;采用脑组织HE染色和尼氏染色评价病理状态和神经元损伤情况,qRT-PCR检测皮质中炎症相关分子mRNA水平,干湿重法测脑含水量和伊文思蓝染色评价脑水肿程度和血脑屏障通透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皮质中BBB相关蛋白水平,流式细胞分析检测浸润淋巴细胞IFN-γ水平;SPM造模后21 d采用旷场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实验评价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结果灌胃给予IOMO 50 mg/kg(1次/d,连续7 d)可降低SPM小鼠的症状评分和死亡率(P<0.05),缓解脑组织病理损伤,降低皮质炎症相关分子(IL-6、TNF-α、IL-1β、IL-18、IFN-γ、iNOS、NLRP3、ASC、Caspase-1、GSDMD)mRNA水平(P<0.05);IOMO可以降低SPM小鼠脑含水量和伊文思蓝渗透量(P<0.05);IOMO可以上调脑皮质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和闭合蛋白Occludin水平、下调水通道蛋白AQP4和BBB损伤的关键调控因子iNOS、IFN-γ水平(P<0.05);建模21d后,与SPM+Saline组小鼠相比,IOMO可以改善SPM小鼠学习记忆能力(P<0.05)。结论首次发现IOMO可降低SPM小鼠的症状评分和死亡率,并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IOMO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并保护血脑屏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淀粉型巴戟天寡糖 脑膜炎 肺炎链球菌 血脑屏障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链球菌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余松松 汤德元 +7 位作者 何松 廖正波 毛茵茗 周飘 秦海峰 向雪艳 梁建买 王飞鸿 《猪业科学》 2025年第3期94-96,共3页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是影响育肥猪群的第三大关键细菌病原体,对外界抵抗能力较差。HPS病是保育猪的主要传染病,也影响育肥猪和母猪健康,传染性较强,在春秋季发病率会相对较高,介于10%~50%之间,致...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是影响育肥猪群的第三大关键细菌病原体,对外界抵抗能力较差。HPS病是保育猪的主要传染病,也影响育肥猪和母猪健康,传染性较强,在春秋季发病率会相对较高,介于10%~50%之间,致死率高达50%。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PCP)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是养猪业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动物疫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副猪嗜血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肺炎链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8
作者 高惠瑛 《北方牧业》 2025年第12期37-37,共1页
羊肺炎链球菌病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点,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羊肺炎链球菌病的诊断技术及治疗策略,旨在为兽医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1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羊肺炎链球... 羊肺炎链球菌病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点,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羊肺炎链球菌病的诊断技术及治疗策略,旨在为兽医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1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羊肺炎链球菌病在临床表现上呈现出多样的特点,依据感染程度以及病程情况,分成急性、亚急性与慢性这三种不同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治疗 临床症状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肺炎支原体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病症与防控技术
9
作者 劳荣坤 李庆志 《河北农业》 2025年第3期119-120,共2页
本文旨在研究猪肺炎支原体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的临床症状及有效的防控技术,通过对受感染猪群的系统观察和实验分析,发现混合感染的主要病症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加剧、持续性发热和关节肿大。为应对这些症状,本文提出了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包... 本文旨在研究猪肺炎支原体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的临床症状及有效的防控技术,通过对受感染猪群的系统观察和实验分析,发现混合感染的主要病症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加剧、持续性发热和关节肿大。为应对这些症状,本文提出了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优化疫苗接种程序以及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研究方法包括现场观察、实验室检测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防控措施能够显著减少疾病的传播和严重程度,提高猪群的总体健康水平,综合防控策略对于降低混合感染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了对猪群健康的有效保护,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链球菌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支原体肺炎与猪链球菌病及防控技术
10
作者 刘玉敏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12期83-84,共2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南新乡市牧野地区的猪集约化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免疫抑制性疫病引起的,继发感染日益普遍,加之育种过程中对猪只免疫防控的重视不足,导致猪群整体抵抗力较弱,混合感染频发。此外,优良品种的猪往往应激反应强烈,肺炎...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南新乡市牧野地区的猪集约化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免疫抑制性疫病引起的,继发感染日益普遍,加之育种过程中对猪只免疫防控的重视不足,导致猪群整体抵抗力较弱,混合感染频发。此外,优良品种的猪往往应激反应强烈,肺炎支原体等病原可破坏呼吸道上皮纤毛,削弱免疫屏障,使其他病原体更易侵入,其中以猪肺炎支原体与猪链球菌混合感染尤为常见。混合感染多以某一病原为主,且易引发严重损失。因此,在日常养殖管理中应高度重视猪肺炎支原体这一原发性病原的防控,同时加强对可能引发重大损害的猪链球菌的监测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支原体肺炎 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T/ALB联合CRP/ALB预测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致坏死性肺炎的 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吴守业 林道炯 王亚洲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8-403,共6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清蛋白(PCT/ALB)联合C反应蛋白/清蛋白(CRP/ALB)预测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致坏死性肺炎(N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某院儿科收治的肺炎链球菌坏死性肺炎(SPNP)患儿及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MPNP...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清蛋白(PCT/ALB)联合C反应蛋白/清蛋白(CRP/ALB)预测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致坏死性肺炎(N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某院儿科收治的肺炎链球菌坏死性肺炎(SPNP)患儿及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MPNP)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SPNP与MPNP患儿的基线资料、外周血实验室指标;检测患儿尿肌酐(UCr)、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结果共纳入272例SPNP患儿及280例MPNP患儿。SPNP患儿的平均年龄较MPNP患儿小;SPNP患儿的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及低氧血症发生率高于MPNP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NP患儿血清CRP、PCT水平及PCT/ALB与CRP/ALB比值均高于MPNP患儿;ALB水平低于MPNP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SPNP组患儿UCr、AST、ALT水平高于MPN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CRP、PCT/ALB、CRP/ALB为SPN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ALB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PCT/ALB和CRP/ALB预测SPN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8、0.921,两者联合预测SPNP的AUC为0.961。结论当PCT/ALB>0.15和CRP/ALB>3.84时,应当警惕儿童发生SP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肺炎 肺炎链球菌 肺炎支原体 预测指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肺炎链球菌重组PsaA蛋白对牛胚气管上皮细胞黏附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雅婕 郭婷 +5 位作者 周雅坪 赵红梅 赵逢淼 高源 李梦思 郝永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0,共6页
为研究牛肺炎链球菌的黏附蛋白—肺炎链球菌表面黏附素A (PsaA)对牛肺炎链球菌黏附牛胚气管上皮细胞的影响,本研究利用PCR扩增牛肺炎链球菌psaA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32a-PsaA,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感... 为研究牛肺炎链球菌的黏附蛋白—肺炎链球菌表面黏附素A (PsaA)对牛肺炎链球菌黏附牛胚气管上皮细胞的影响,本研究利用PCR扩增牛肺炎链球菌psaA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32a-PsaA,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后进行IPTG诱导表达,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重组PsaA蛋白(rPsaA)的表达情况及反应原性,结果显示,rPsaA在上清和沉淀中均获得了表达,且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将牛胚气管上皮细胞与1.3×10^(8)cfu/mL的牛肺炎链球菌稀释液于37℃共孵育后,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牛肺炎链球菌对牛胚气管上皮细胞的黏附性,结果显示,可观察到黏附在牛胚气管上皮细胞的牛肺炎链球菌的绿色荧光,即牛肺炎链球菌可以黏附牛胚气管上皮细胞。利用牛肺炎链球菌稀释液孵育经不同浓度rPsaA预处理的牛胚气管上皮细胞后,对黏附的细菌计数,结果显示,rPsaA可以极显著减少牛肺炎链球菌对牛胚气管上皮细胞的黏附菌数(P<0.01)。利用本研究制备的rPsaA多克隆抗体和肺炎链球菌阳性血清分别与牛肺炎链球菌作用后,与牛胚气管上皮细胞孵育,对黏附的细菌计数,结果显示,rPsaA多克隆抗体与肺炎链球菌阳性血清均能有效减少牛肺炎链球菌对牛胚气管上皮细胞的黏附数。本研究经原核系统表达了牛肺炎链球菌rPsaA,并首次证明rPsaA具有影响牛肺炎链球菌黏附牛胚气管上皮细胞的作用,该结果为探究抑制肺炎链球菌黏附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机理以及肺炎链球菌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psaA基因 原核表达 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与重症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阮金平 符州 +2 位作者 颜攀 陈其慧 应林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7-502,共6页
目的 对比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与重症肺炎链球菌肺炎(SPP)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7例重症MPP和40例重症SPP患儿,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资料。结果 重症MPP患儿组男性48例(6... 目的 对比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与重症肺炎链球菌肺炎(SPP)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7例重症MPP和40例重症SPP患儿,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资料。结果 重症MPP患儿组男性48例(62.3%),年龄为44(24~78)月。重症SPP患儿组男性22例(55.0%),年龄为14(9~25)月。96.1%(74/77)的重症MPP患儿与80.0%(32/40)的重症SPP患儿在入院前使用抗生素(P=0.007)。与重症SPP患儿相比,重症MPP患儿出现发热、高热比例较高,出现喘息、神经系统症状比例较低(P均<0.05)。重症SPP患儿更易在肺部闻及湿啰音、哮鸣音,且双侧均出现体征患儿比例更高(P均<0.05)。与重症SPP患儿相比,重症MPP患儿WBC较低、LDH水平较高,胸部CT更易出现支气管充气征(均P<0.05)。两组患儿支气管镜镜下表现及肺泡灌洗液常规检查结果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重症MPP与重症SPP患儿临床特征常不典型,年龄、发热、高热、喘息、肺部体征、神经系统表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外周血乳酸脱氢酶水平等对临床鉴别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肺炎链球菌 重症肺炎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和细菌性坏死性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吉晓丹 赵顺英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MPNP)和细菌性坏死性肺炎(BNP)的临床特征,观察炎性指标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21年收治并诊断为MPNP和BNP的临床资料共72例。结果 MPNP组43例,BNP组29例,前者年龄中位数7.9岁,后者1.9岁(P&...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MPNP)和细菌性坏死性肺炎(BNP)的临床特征,观察炎性指标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21年收治并诊断为MPNP和BNP的临床资料共72例。结果 MPNP组43例,BNP组29例,前者年龄中位数7.9岁,后者1.9岁(P<0.01)。BNP组出现气促、三凹征和无创呼吸机使用的比例分别为79.3%、37.9%和51.7%,MPNP组分别为37.2%、9.3%和18.6%(P<0.05)。BNP组病原以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病例总数76%。BNP组病程3天内C反应蛋白中位数83 mg/L,降钙素原中位数29.9 ng/mL,均高于MPNP组14 mg/L和0.1 ng/mL(P<0.05)。MPNP组在病程4~7天和8~14天中性粒细胞比例中位数分别为78.2%和80.4%,BNP组为65.8%和59.8%(P<0.05)。两组白细胞总数在病程前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PNP组血D-二聚体中位数4.1 mg/L高于BNP组3 mg/L(P<0.05)。MPNP组胸水白细胞以单核细胞为主,BNP组以多核细胞为主,BNP组胸水糖(2±2)mmol/L明显低于MPNP组(6±2)mmol/L(P<0.01)。MPNP组肺部发生空洞坏死的时间为(23.4±10.0)天,BNP组为(10.4±5.7)天(P<0.01)。MPNP组8例可见肺动脉栓塞,支气管镜下7例可见塑型形成,21例遗留有管腔狭窄、闭塞后遗症。BNP组12例出现脓气胸。结论 BNP组在病程前3天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明显升高;容易发生呼吸困难及脓气胸。MPNP组中性粒细胞比例在病程4天以后明显升高,血D-二聚体水平较高,肺部空洞坏死发生晚,容易发生肺动脉栓塞,支气管镜下可见塑型,管腔狭窄、闭塞后遗症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肺炎 肺炎支原体 细菌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蟛蜞菊内酯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分泌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丽宏 耿世佳 王玉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分析蟛蜞菊内酯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分泌的调节作用。方法将肺泡上皮细胞A549分为感染组(1×108/CFU/mL的肺炎链球菌培养细胞)、对照组(不作处理)、感染+蟛蜞菊内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10... 目的分析蟛蜞菊内酯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分泌的调节作用。方法将肺泡上皮细胞A549分为感染组(1×108/CFU/mL的肺炎链球菌培养细胞)、对照组(不作处理)、感染+蟛蜞菊内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10、20、40μmol/L蟛蜞菊内酯预处理,之后采用1×108/CFU/mL的肺炎链球菌培养细胞)。检测细胞凋亡率、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量、炎症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及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感染+蟛蜞菊内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凋亡率、Bax、Caspase-3蛋白表达量、IL-6、IL-1β、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及水平较高,Bcl-2蛋白表达量较低(P<0.05);与感染组相比,感染+蟛蜞菊内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凋亡率、Bax、Caspase-3蛋白表达量、IL-6、IL-1β、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及水平较低,Bcl-2蛋白表达量较低,且感染+蟛蜞菊内酯高剂量组凋亡率、Bax、Caspase-3蛋白表达量、IL-6、IL-1β、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及水平最高,Bcl-2蛋白表达量最低(P<0.05)。结论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肺泡上皮细胞经蟛蜞菊内酯干预后细胞凋亡率下降,炎症因子分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蟛蜞菊内酯 肺炎链球菌 肺泡上皮细胞 凋亡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 163基因敲除猪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国濠 胡丹丹 +5 位作者 钟海文 张健 杨德鸿 吴珍芳 杨化强 张献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478-5488,共11页
旨在探究在CD 163基因的SRCR5区域插入1个碱基的CD 163基因敲除(CD 163 gene knockout,CD 163-KO)型猪对3种关键细菌的易感性相较于野生型(wild-type,WT)猪是否会有所变化,评估CD 163-KO型猪的生物安全性。本研究选用均为50日龄、体重... 旨在探究在CD 163基因的SRCR5区域插入1个碱基的CD 163基因敲除(CD 163 gene knockout,CD 163-KO)型猪对3种关键细菌的易感性相较于野生型(wild-type,WT)猪是否会有所变化,评估CD 163-KO型猪的生物安全性。本研究选用均为50日龄、体重与健康状况等相似的17头CD 163-KO型大白猪和17头WT型大白猪,其中2头CD 163-KO型大白猪和2头WT型大白猪作为空白对照,不做任何感染处理。试验猪只均无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及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lius parasuis,HPS)感染史与接种史。试验猪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均有5头CD 163-KO型猪和WT型猪,A组接种APP1型菌株、B组接种SS2型菌株、C组接种HPS13型菌株。连续观察8 d,记录猪只临床症状表现与死亡情况;试验猪只死亡后及时解剖,观察心脏、胸腔、肺部等重要部位病变情况;采集肺样并提取肺部中的细菌DNA,用于定量PCR检测并统计分析与对比CD 163-KO型与WT型死亡大白猪肺中3种细菌分别的相对DNA拷贝量。依据试验猪只临床症状表现可得,各组试验猪只均成功感染相应的细菌,且各组内的CD 163-KO型猪与WT型猪的存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依据死亡猪只肺部病变情况及细菌定量PCR检测结果可得,CD 163-KO型死亡猪肺与WT型死亡猪肺中APP1型、SS2型及HPS13型菌株的相对DNA拷贝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的结果是CD 163-KO型大白猪生物安全性的有力证据,证明CD 163基因敲除后没有提高猪只对APP、SS和HPS的易感性,不会显著影响猪只抵抗细菌的能力,为CD 163-KO型猪的生物安全性评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163 基因敲除 大白猪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链球菌 副猪嗜血杆菌 生物安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通过cGAS-STING通路对肺炎链球菌肺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俊丽 黄晓光 +3 位作者 王漾漾 翁登旭 郭嘉惠 张金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90-2295,共6页
目的:探究曲美他嗪(TMZ)通过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通路对肺炎链球菌(SP)肺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TMZ组、DMXAA组(cGAS-STING信号通路激活剂),鼻腔内滴入SP构建SP肺炎大鼠模... 目的:探究曲美他嗪(TMZ)通过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通路对肺炎链球菌(SP)肺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TMZ组、DMXAA组(cGAS-STING信号通路激活剂),鼻腔内滴入SP构建SP肺炎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滴入等量生理盐水。ELISA检测IL-1β、IL-10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CD8^(+)T细胞水平;比较各组大鼠脾脏、胸腺指数;透射比浊法检测IgG、IgA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GAS-STING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泡壁和肺间质增厚,伴有水肿出血、炎症细胞浸润,IL-1β、CD8^(+)T细胞水平、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cGAS、STING表达升高,IL-10、CD4^(+)T细胞、CD4^(+)T/CD8^(+)T、脾脏、胸腺指数、IgG、IgA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TMZ组大鼠肺泡壁增厚减轻,肺泡结构显著改善、炎症细胞浸润较少,IL-1β、CD8^(+)T水平、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cGAS、STING表达降低,IL-10、CD4^(+)T、CD4^(+)T/CD8^(+)T、脾脏、胸腺指数、IgG、IgA水平升高(P<0.05);与TMZ组比较,DMXAA组IL-1β、CD8^(+)T细胞水平、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cGAS、STING表达升高,IL-10、CD4^(+)T细胞、CD4^(+)T/CD8^(+)T、脾脏、胸腺指数、IgG、IgA水平降低(P<0.05)。结论:TMZ可能通过抑制cGAS-STING信号通路激活抑制炎症,增强SP肺炎大鼠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cGAS-STING通路 肺炎链球菌肺炎 炎症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与链球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构建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一霖 王燕 +4 位作者 梁纤纤 郭明强 樊晓慧 夏俊 苏战强 《草食家畜》 2024年第3期51-59,共9页
【目的】旨在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和链球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方法】选取肺炎克雷伯菌KP-Khe基因和链球菌EF-Tu基因保守片段,分别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优化双重PCR反应体系,摸索其特异性、最佳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和细菌核... 【目的】旨在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和链球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方法】选取肺炎克雷伯菌KP-Khe基因和链球菌EF-Tu基因保守片段,分别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优化双重PCR反应体系,摸索其特异性、最佳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和细菌核酸浓度,并通过该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验证。【结果】该双重PCR检测方法可有效扩增出肺炎克雷伯菌和链球菌的489bp和197bp的特异性片段,最适退火温度为58℃、最适引物浓度为12ng/µL、最适模板浓度为3ng/µL。将该方法应用于临床对15份样品进行检测,其中2份样品检测出肺炎克雷伯菌呈阳性,1份样品检测出链球菌呈阳性,与分离鉴定结果一致。【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技术,可为临床诊断肺炎克雷伯菌、链球菌及混合感染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的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链球菌 双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内标定量核磁法测定肺炎链球菌多糖抗原中荚膜多糖、C-多糖和磷含量
19
作者 郭吉茹 秦春君 +4 位作者 胡静 曹欣 徐永学 刘建凯 尹健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2-477,共6页
肺炎糖疫苗在预防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和脑膜炎等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荚膜多糖、C-多糖和磷含量是疫苗研发和生产中多糖抗原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研究发展了基于单一内标物六甲基磷酰三胺(hexamethylphosphoramide,HMPA)的定量1H NMR... 肺炎糖疫苗在预防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和脑膜炎等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荚膜多糖、C-多糖和磷含量是疫苗研发和生产中多糖抗原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研究发展了基于单一内标物六甲基磷酰三胺(hexamethylphosphoramide,HMPA)的定量1H NMR和31P NMR法,实现6A,6B,18C,19A,19F及23F型肺炎链球菌多糖抗原中荚膜多糖、C-多糖和磷含量的同步测定。利用内参物比较法,探究了多糖溶解性质对定量核磁测定的影响,发现定量1H NMR的测定结果受到多糖水溶液黏度和浓度的影响。发现高黏度多糖在3~15 mg/mL,低黏度多糖在5-25 mg/mL是最适检测液浓度范围。该“一内标三定量”NMR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特异性和准确度,为肺炎链球菌疫苗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荚膜多糖 定量1H NMR 定量31P NMR C-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大鼠脑保护作用及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林婷 周少珑 +2 位作者 周辉 蔡奕秋 陈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2-1177,共6页
目的:探究糖皮质激素对肺炎链球菌(SP)脑膜炎模型大鼠脑损伤的影响,以及该作用下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将40只SD大鼠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Low-MSS)、高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High... 目的:探究糖皮质激素对肺炎链球菌(SP)脑膜炎模型大鼠脑损伤的影响,以及该作用下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将40只SD大鼠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Low-MSS)、高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High-MSS),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构建SP脑膜炎模型,Low-MSS组和High-MSS组大鼠分别以5 mg/kg、10 mg/kg剂量尾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次/d,持续21 d。采用Loeffler法对造模后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免疫比浊法检测大鼠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A、IgM及IgG含量;ELISA测定大鼠脑匀浆上清中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及IFN-γ水平;HE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Nissl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细胞数目;TUNEL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数目;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损伤标志蛋白GFAP与S-100b表达。结果:注射SP前,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SP后24 h、48 h、72 h,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脊液中IgA、IgM及IgG含量均升高,脑匀浆上清中TNF-α、IL-6及IFN-γ含量也均升高,脑组织发生明显病变损伤,伴随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神经元细胞减少,凋亡细胞数增加,S-100b与GFAP的荧光密度值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Low-MSS组和High-MSS组大鼠脑脊液中IgA、IgM及IgG含量均降低,脑匀浆上清中TNF-α、IL-6、IFN-γ含量也均降低(P<0.05),脑组织损伤现象得到缓解,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神经元细胞增多,凋亡细胞数目减少,S-100b与GFAP的荧光密度值也均下降(P<0.05)。此外,High-MSS组对各项指标及脑组织损伤的改善效果要优于Low-MSS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可有效改善SP脑膜炎大鼠的脑组织损伤,并能够调节免疫球蛋白IgA、IgM及IgG水平,对SP脑膜炎大鼠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脑膜炎 糖皮质激素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