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前外侧皮瓣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
1
作者 于建峰 戴旌羽 +4 位作者 张鑫鑫 毛以华 崔怀瑞 丁茂超 赵丽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4-239,共6页
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分析股前外侧皮瓣的研究发展趋势与热点。方法采用主题检索,数据范围为web of science核心集,检索时间范围为所有时间。利用web of Science自带工具进行文献一般计量分析,利用CiteSpace 6.3R3等工具通过关... 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分析股前外侧皮瓣的研究发展趋势与热点。方法采用主题检索,数据范围为web of science核心集,检索时间范围为所有时间。利用web of Science自带工具进行文献一般计量分析,利用CiteSpace 6.3R3等工具通过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等方法挖掘皮瓣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检索到3009篇相关文献数据,其中纳入一般统计分析的文献2869篇,纳入知识图谱分析的文献2652篇。股前外侧皮瓣发文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发文量高的国家(地区)为中国、美国。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neck、complications、free flap、donor site morbidity”4个关键词的关联度强,且频次高。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perforator flap,free flap,one stage reconstruction,mandibular reconstruction,pharyngoesophageal reconstruction,neck,lower extremity,hemifacial atrophy”等8类。突现词分析提示,“neck defects,soft tissue flap,anatomy”研究热度最高;“lower extremity,radiotherapy,soft tissue defects,vascular anatomy”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结论国人对股前外侧皮瓣研究贡献巨大,研究重点集中于颈部组织损伤修复,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下肢重建、放射治疗、软组织缺损修复、血管解剖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文献计量 组织缺损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解剖学特征与定位方法的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6
2
作者 徐永清 唐举玉 +39 位作者 刘元波 周征兵 蒋灿华 张兴 张世民 芮永军 杨晓东 巨积辉 孙向东 丁小珩 周小兵 魏在荣 杜青晏 臧梦青 俞芳 刘族安 杨曦 魏鹏 宋达疆 李赞 战杰 聂开瑜 郭峰 吴攀峰 王欣 崔怀瑞 谢松林 刘俊 刘亦杨 李士民 范新宇 何晓清 王腾 聂广辰 赵刚 刘军 石小田 张春 唐茂林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9-499,共11页
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是以股前外侧为组织供区、主要以旋股外侧动脉(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LCFA)穿支为供血系统的外科皮瓣。ALTF作为一种经典的“万能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修复重建领域。为了对A... 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是以股前外侧为组织供区、主要以旋股外侧动脉(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LCFA)穿支为供血系统的外科皮瓣。ALTF作为一种经典的“万能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修复重建领域。为了对ALTF穿支解剖特征与定位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由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与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牵头,《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多名从事显微修复重建外科的专家共同讨论,拟定《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解剖特征与定位方法的专家共识(2024版)》,旨在进一步推广其临床应用并展示我国学者在ALTF发展过程中所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外侧动脉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对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艳 季加伟 +2 位作者 王晔 刘坤 焦宇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对四肢毁损伤患者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早期疼痛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四肢毁损伤择期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的患者79例,男47例,女32例,年龄18~60岁,BMI 16~28 kg/m^(2),ASAⅠ...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对四肢毁损伤患者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早期疼痛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四肢毁损伤择期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的患者79例,男47例,女32例,年龄18~60岁,BMI 16~28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组(F组,n=39)和对照组(C组,n=40)。F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注射0.375%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共30 ml;C组不行神经阻滞,所有患者全麻用药方案相同。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出PACU时、术后2、6、12、24、48 h静息时NRS疼痛评分;术后第1、2天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情况;术前、术后第1、2天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低氧血症等)发生情况;出院时皮瓣供区伤口愈合、受区存活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F组术中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量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的例数明显降低,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2、6 h静息时NRS疼痛评分和术后第1天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1、2天的QoR-15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术后48 h内头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出PACU时、术后12、24、48 h静息时NRS疼痛评分,术后第2天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率,术后皮肤瘙痒、呼吸抑制、低氧血症发生率,皮瓣供区愈合率、受区存活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应用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毁损伤可减少围术期镇痛药用量,缩短麻醉复苏时间,缓解术后早期疼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阻滞 超声引导 全身麻醉 股前外侧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与颌面缺损个性化修复
4
作者 蒋灿华 付馨瑶 朱非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9-534,共6页
口腔颌面部不仅维持颜面容貌,还承担着咀嚼、吞咽、呼吸和发声等重要功能。口腔颌面部肿瘤尤其是晚期或复发性恶性肿瘤,其累及范围广泛,根治性切除往往会导致大范围的组织缺损甚至器官缺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由于该区域的解... 口腔颌面部不仅维持颜面容貌,还承担着咀嚼、吞咽、呼吸和发声等重要功能。口腔颌面部肿瘤尤其是晚期或复发性恶性肿瘤,其累及范围广泛,根治性切除往往会导致大范围的组织缺损甚至器官缺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由于该区域的解剖结构复杂,既有颅颌面骨、牙齿等硬组织,也有唇、颊、舌、软腭、口底等软组织,因此,需针对不同类型的组织缺损,采用个性化的修复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外观和功能重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口腔颌面部 缺损 个性化 修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万能皮瓣,修复利器——历38年逾千例临床应用研究经验体会
5
作者 张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4-509,共6页
股前外侧皮瓣由于其解剖学特点的优异性及广泛的适用性,被誉为“万能皮瓣”。本文是作者38年逾千例股前外侧皮瓣临床应用的心路历程和总结。文中分享了作者学习、研究、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的经历,介绍了拓展该皮瓣应用范围和发现高位穿支... 股前外侧皮瓣由于其解剖学特点的优异性及广泛的适用性,被誉为“万能皮瓣”。本文是作者38年逾千例股前外侧皮瓣临床应用的心路历程和总结。文中分享了作者学习、研究、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的经历,介绍了拓展该皮瓣应用范围和发现高位穿支的过程,总结了手术适应证和术中操作技巧。以期为股前外侧皮瓣更好的研究、发展和推广,作出绵薄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的穿支定位及皮瓣优化设计 被引量:5
6
作者 魏在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3-528,共6页
股前外侧皮瓣(ALTF)由中国学者首次报道以来,经过国内外学者们40年的深入研究,不断推陈出新,被誉为“万能皮瓣”。截至目前,有近20种穿支定位方法用于辅助ALTF的穿支定位,也有近20种皮瓣设计和切取方案。本文从ALTF的应用解剖、穿支定... 股前外侧皮瓣(ALTF)由中国学者首次报道以来,经过国内外学者们40年的深入研究,不断推陈出新,被誉为“万能皮瓣”。截至目前,有近20种穿支定位方法用于辅助ALTF的穿支定位,也有近20种皮瓣设计和切取方案。本文从ALTF的应用解剖、穿支定位方法以及优化设计出发,总结了作者10余年从事ALTF的穿支定位选择和多种皮瓣优化设计流程,以期进一步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三纵五横法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奔赴新的山海 被引量:1
7
作者 唐茂林 崔怀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0-503,共4页
1984年,是皮瓣外科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徐达传等[1],宋业光等[2],罗力生等[3]同期向国内、外首先报道了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并为ALTF穿支定位的基准线(髂-髌线,A-P线)提... 1984年,是皮瓣外科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徐达传等[1],宋业光等[2],罗力生等[3]同期向国内、外首先报道了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并为ALTF穿支定位的基准线(髂-髌线,A-P线)提供了详细的解剖学依据。历经40年的发展,ALTF已广泛应用于头颈、躯干、四肢等全身各部多种组织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徐达传 穿支 宋业光 外侧动脉降支 基准线 组织缺损 里程碑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分类的41例远端蒂股前外侧皮瓣回顾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杜青晏 臧梦青 +4 位作者 朱珊 童德迪 李杉珊 陈子翔 刘元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9-554,559,共7页
目的探讨远端蒂股前外侧(distally based anterolateral thigh,dALT)皮瓣的特点及手术注意事项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0年11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41例患者,以dALT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将以降支为蒂者定义为... 目的探讨远端蒂股前外侧(distally based anterolateral thigh,dALT)皮瓣的特点及手术注意事项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0年11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41例患者,以dALT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将以降支为蒂者定义为Ⅰ型皮瓣,以斜支为蒂者为Ⅱ型皮瓣,以横支为蒂者为Ⅲ型皮瓣,对比不同类型皮瓣的血管蒂长度、修复的缺损位置以及皮瓣转归。结果Ⅰ型皮瓣24块,Ⅱ型皮瓣13块,Ⅲ型皮瓣4块。Ⅰ型皮瓣血管蒂较短,修复的缺损主要位于大腿远端1/3和膝关节前/外侧(62.5%,15/24);Ⅱ型和Ⅲ型皮瓣血管蒂较长,修复的缺损主要位于膝关节后/内侧和小腿近端1/3(84.7%,11/13;100.0%,4/4)。Ⅲ型皮瓣的并发症发生率(50.0%)和皮瓣坏死率(25.0%)较高。结论dALT皮瓣术前应注意评估可切取的血管蒂长度,术中需注意血管解剖、小心操作,避免破坏逆行血供,影响皮瓣血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穿支 逆行 软组织修复 下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6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后引起皮瓣坏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陶先耀 薛明宇 +8 位作者 糜菁熠 施海峰 陆征峰 赵刚 强力 周晓 张志海 许亚军 芮永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7-522,共6页
目的对我院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24年6月我院手术的126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相关信息,对23个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特点、术前因素、术中因素... 目的对我院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24年6月我院手术的126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相关信息,对23个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特点、术前因素、术中因素和术后因素。将这些影响因素与皮瓣坏死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6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成活1167例(92.6%),坏死93例(7.4%)。经统计学分析得出:静脉吻合数量、皮瓣感染、皮瓣下血肿、血管危象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坏死密切相关。结论静脉血管吻合数(≥2)会增加血液回流,皮瓣更易成活;术中彻底清创、精确止血和充分的引流会减少皮瓣感染和血肿的发生,可以减少皮瓣坏死;术后及时发现动静脉血管危象并对应的处理,可以提高皮瓣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危险因素 坏死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常用术语的中西方表达差异计量学分析
10
作者 毛以华 赵丽娜 +3 位作者 张鑫鑫 戴旌羽 丁茂超 崔怀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588,共3页
目的以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的全球推广为背景,初探ALT常用术语的中西方表达差异,为医学领域的精准交流和ALT技术的更广泛应用提供清晰的概念区分和理论支持。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中国科学院—术语在线、PubMed、G... 目的以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的全球推广为背景,初探ALT常用术语的中西方表达差异,为医学领域的精准交流和ALT技术的更广泛应用提供清晰的概念区分和理论支持。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中国科学院—术语在线、PubMed、Gray’s Anatomy、Wikipedia以及Research gate等检索平台进行ALT相关主题词的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在ALT研究领域,经不同的主题词检索出的文献数量有显著差异。结论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学教育体系、临床实践传统以及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ALT常用术语表达上的多样性,国人向外界投稿时应尽可能地使用本领域的特色术语,从而让ALT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文献检索 常用术语 表达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血管类型的临床观察与研究 被引量:71
11
作者 张春 吴恙 +1 位作者 陈中 曹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 :总结报道股前外侧皮瓣皮血管起始走行的解剖学特点和规律 ,并作出临床分型。方法 :在 15 6例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中 ,对皮血管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干上的起源、是否穿肌、穿肌的长短深浅、皮血管浅出点的高低等解剖学特点进行观... 目的 :总结报道股前外侧皮瓣皮血管起始走行的解剖学特点和规律 ,并作出临床分型。方法 :在 15 6例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中 ,对皮血管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干上的起源、是否穿肌、穿肌的长短深浅、皮血管浅出点的高低等解剖学特点进行观察总结。结果 :股前外侧皮瓣皮血管的形式主要有 8种 ,可分五个类型 :Ⅰ股皮穿支型 (5 5 .1% )包括深浅两个亚型 ;Ⅱ肌间隙皮支型 (2 6.9% ) ;Ⅲ混合型 ;Ⅳ无粗大皮支型 ;Ⅴ高位皮血管型 (2 1.5 % )。结论 :(1)尽管股前外侧皮瓣皮血管的形式和类型有多种 ,但作为皮血管的主干—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在绝大多数个体中 ,不仅恒定存在 ,而且肯定有一优势皮支发出。 (2 )皮瓣移植术遇到无粗大皮支型时 ,不必放弃手术 ,改用高位皮血管 ,仍可使皮瓣移植获取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血管 类型 解剖学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股前外侧皮瓣穿支的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栗翠英 胡建群 +2 位作者 姚刚 叶新华 范伯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0-533,共4页
目的:利用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DFI)研究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穿支血管的分布规律、体表的定位及血流动力学,为ALTF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对120例健康志愿者双侧ALTF穿支血管的数目、管径、起点位置... 目的:利用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DFI)研究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穿支血管的分布规律、体表的定位及血流动力学,为ALTF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对120例健康志愿者双侧ALTF穿支血管的数目、管径、起点位置、走行位置、穿深筋膜位置、平均流速进行检测,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单侧ALTF穿支血管平均2.25支,三种类型:Ⅰ型肌皮穿支(65.9%);Ⅱ型肌间隙皮穿支(30.7%);Ⅲ型直接皮穿支(3.4%)。最粗大穿支血管(深筋膜穿出点)97.1%出现在髂前上棘至髌骨外侧缘中点连线的中1/3段。平均血流速度左右侧及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稍高于女性(P<0.05)。结论:CDFI技术可直观地显示ALTF穿支的走行分布、进行体表定位,并可评价血管质量,从而更好地指导术前ALTF设计,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穿支 高分辨力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丹 杨凯 +4 位作者 陈睿 张福军 赵丹 张劲松 李雅冬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5-126,共2页
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常会有软组织的缺损,尤其是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常会导致较大面积的组织缺损.对患者的容貌、言语及进食等功能造成严重影响,降低其生存质量。所以,同期行皮瓣修复以恢复术区的解剖形态及功能尤为重要。本文对我... 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常会有软组织的缺损,尤其是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常会导致较大面积的组织缺损.对患者的容貌、言语及进食等功能造成严重影响,降低其生存质量。所以,同期行皮瓣修复以恢复术区的解剖形态及功能尤为重要。本文对我科23例采用股前外侧(anferolateral thigh,ALT)皮瓣同期修复口腔颌而部肿瘤术后缺损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探讨ALT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和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股前外侧皮瓣 组织缺损修复 肿瘤术后 切除术后 根治术后 恶性肿瘤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血管的变异与处理 被引量:27
14
作者 张春 陈土根 +1 位作者 徐德洪 张晓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5-67,共3页
经过57例58块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所见,皮血管大部属肌皮穿支型,且术前用多普勒血流仪作出的定位大多与实际相距较远。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下行途中发至皮瓣血管的穿支及浅出点的部位高低,深浅也有较大差异,这些均对术中皮血管的... 经过57例58块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所见,皮血管大部属肌皮穿支型,且术前用多普勒血流仪作出的定位大多与实际相距较远。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下行途中发至皮瓣血管的穿支及浅出点的部位高低,深浅也有较大差异,这些均对术中皮血管的选取,解剖游离带来困难,甚至失误。作者提出: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①延长皮溶内侧缘切口;②切开皮瓣上端时逐层切开浅深筋膜;③逆行自下而上游离皮瓣;④对穿行于肌中的穿支游离时带上3~5mm肌袖;⑤对皮血管细小者同时取用2支或对皮血管进行组合吻合等方法加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血管变异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削薄“L”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苏峰 唐恩溢 +4 位作者 蒲玉梅 杨旭东 文建民 孙国文 王育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053-1055,共3页
目的:探讨削薄"L"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完成的22例削薄"L"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病例。分析皮瓣的设计、成活情况、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目的:探讨削薄"L"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完成的22例削薄"L"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病例。分析皮瓣的设计、成活情况、术后并发症等。结果:22例游离皮瓣中,完全成活21例,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危象,1例出现3//4坏死。再造舌体外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削薄"L"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效果好,是理想的修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舌癌 舌再造 修复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9
16
作者 肖春林 赵敏 +5 位作者 史柏娜 周江军 高伟 杨俊 付美清 熊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2-734,共3页
目的探讨两套血供的改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7月-2013年12月,采用改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创面5例。应用高位皮支切取带蒂逆行股前外侧皮瓣,应用"外增压"原理,端侧吻合... 目的探讨两套血供的改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7月-2013年12月,采用改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创面5例。应用高位皮支切取带蒂逆行股前外侧皮瓣,应用"外增压"原理,端侧吻合动脉增加皮瓣供血。结果 5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形满意,质地好,供区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两套血供的改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蒂长,切取面积大,皮瓣血运好,存活率高。是临床修复小腿中上段创面的一个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 高位 外增压 小腿中上段 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睿 李雯娟 +2 位作者 杨凯 陈丹 赵燕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60-116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fre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修复口腔颌面外科组织缺损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间我科收治的39例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颌面部缺损的患者,其中因1:3腔癌...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fre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修复口腔颌面外科组织缺损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间我科收治的39例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颌面部缺损的患者,其中因1:3腔癌手术扩大切除后致缺损的患者35例,因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切除术后致缺损的患者1例,因外伤致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3例。术中均切取与受区大小相适应的皮瓣,部分皮瓣带有肌袖以填塞死腔,并将旋股动脉的降支与颌外动脉或甲状腺上动脉做端端吻合,将血管蒂部的伴行静脉与颈内静脉或颈外静脉做端侧吻合。观察移植后的皮瓣存活情况及受区功能重建的特点。结果:39例患者中36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糖尿病患者术后15h出现静脉血管危象,经积极抢救皮瓣仍全部坏死;2例患者术后10~15h出现静脉危象,经抢救完全存活。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9.7个月,受区皮瓣表面积无缩小,皮下脂肪1/3~1/2吸收,供区组织线性瘢痕,无明显畸形,腿部活动正常。结论:血管化游离ALTF具有切取简单易学、可塑性强、受区外形及功能满意、供区组织量丰富、血管位置恒定及血管蒂长、供区外形及功能影响小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修复性外科 口腔癌 颌面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血管的临床分型及意义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春 占蓓蕾 +1 位作者 陈土根 周荣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09-111,共3页
作者通过30例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对皮血管的临床观察发现,皮动脉在降支干上的起始部位,在肌中穿行的长度和深度以及出肌后进入筋膜—皮肤的部位与其形式皆不尽相同,共见有6种。作者从临床实用出发,作出临床分型:Ⅰ型.肌皮动脉穿支型... 作者通过30例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对皮血管的临床观察发现,皮动脉在降支干上的起始部位,在肌中穿行的长度和深度以及出肌后进入筋膜—皮肤的部位与其形式皆不尽相同,共见有6种。作者从临床实用出发,作出临床分型:Ⅰ型.肌皮动脉穿支型;Ⅱ型.高位肌皮动脉穿支型;Ⅲ型.肌间隙皮支型。并对各型皮动脉的术中处理体会作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股前外侧皮瓣供区积液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磊 李欣 +4 位作者 秦兴军 王良 郭兵 于淼 徐立群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26-1030,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是口腔癌术后修复最常用的皮瓣。通过回顾分析口腔癌手术病例,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ALTF制备术后供区积液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8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 背景与目的: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是口腔癌术后修复最常用的皮瓣。通过回顾分析口腔癌手术病例,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ALTF制备术后供区积液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8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住院的病例,共149例,根据ALTF制备及供区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第1组,大腿阔筋膜上制备ALTF(阔筋膜上ALTF)37例,关创时将阔筋膜对位缝合,术后大腿供区未行加压包扎;第2组,大腿阔筋膜下制备ALTF(阔筋膜下ALTF)66例,术后因阔筋膜缺损多、张力过大,不能拉拢缝合,术后大腿供区配合绷带加压包扎;第3组,大腿阔筋膜下制备ALTF 46例,术后阔筋膜缺损多、张力过大,不能拉拢缝合,术后大腿供区未行绷带加压包扎。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大腿供区积液发生情况。结果:大腿供区术后积液总的发生率为10.07%,其中第1组积液发生率为0.00%,第2组积液发生率为10.61%,第3组积液发生率为17.39%,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腿阔筋膜上制备ALTF较阔筋膜下制备ALTF的供区处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供区术后积液的发生率。对已制备阔筋膜下ALTF的病例,对大腿供区进行加压包扎,可起到降低供区积液发生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股前外侧皮瓣 大腿供区 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主干血管及软组织缺损创面 被引量:7
20
作者 邓伟 巨积辉 +3 位作者 李雷 周正虎 郑彬兵 赵东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6-680,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12月,对12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内固定外露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7~66岁,应用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创面8例... 目的探讨应用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12月,对12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内固定外露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7~66岁,应用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创面8例、踝部创面3例、足部创面1例,血管缺损长度为6~15 cm(平均10 cm),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近、远端分别与受区动脉近、远端进行端-端吻合,皮瓣切取面积5 cm×6 cm^32 cm×19 cm,供区直接缝合或以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疤痕愈合,1例皮瓣术后1 d出现血管危象,经探查后成活,皮瓣均未见静脉回流不足的表现,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桥接血管血流通畅,皮瓣质地优良。结论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不牺牲受区主干血管,同时实现覆盖创面的目的,是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血流桥接 下肢 肤软组织缺损 修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