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柚皮苷通过P2X7受体抑制非经典焦亡减轻腹腔感染小鼠肠黏膜损伤 被引量:2
1
作者 马源 段倩雯 +3 位作者 董旭鹏 刘澈 张铭 马玉清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6,共8页
目的 探究柚皮苷(naringin, Ng)在腹腔感染(intra-abdominal infection, IAI)小鼠肠黏膜损伤中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建立IAI小鼠肠黏膜损伤模型。64只健康雄性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目的 探究柚皮苷(naringin, Ng)在腹腔感染(intra-abdominal infection, IAI)小鼠肠黏膜损伤中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建立IAI小鼠肠黏膜损伤模型。64只健康雄性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6):对照组(Control组,0.2 mL PBS),脂多糖组(LPS组,LPS 10 mg/kg),柚皮苷组(Ng组,Ng 50 mg/kg+LPS 10 mg/kg)和BzATP组(BzATP 5 mg/kg+Ng 50 mg/kg+LPS 10 mg/kg)。Ng和BzATP在造模前1 h进行腹腔注射,Control组予以等量PBS。各组于造模24 h随机选6只小鼠获取回肠。HE染色观察回肠黏膜病理学变化和Chiu’s评分;免疫荧光观察肠黏膜P2X7、焦亡效应蛋白GSDMD、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表达和分布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回肠组织P2X7和焦亡效应蛋白NLRP3、Caspase11、GSDMD及GSDMD-N表达量;ELISA检测回肠炎症因子IL-1β、IL-18和IL-10水平。记录7 d内小鼠脓毒症评分(mouse sepsis score, MSS)。结果 LPS组与Control组相比,MSS和Chiu’s评分增高(P<0.05),回肠黏膜炎性损伤;肠黏膜P2X7、GSDMD和CD68免疫荧光分布一致且信号增强(P<0.05);促炎因子IL-1β、IL-18水平上升,抗炎因子IL-10水平下降(P<0.05);回肠组织P2X7、NLRP3、Caspase11、GSDMD和GSDMD-N蛋白表达增加(P<0.05)。Ng组与LPS组相比,MSS下降;HE染色和Chiu’s评分表明肠黏膜炎性损伤减轻;P2X7、GSDMD、CD68荧光信号减弱(P<0.05);IL-1β、IL-18水平下降(P<0.05),IL-10水平上升(P<0.05);P2X7、NLRP3、Caspase11、GSDMD和GSDMD-N蛋白表达下降(P<0.05)。BzATP组实验结果与Ng组相反。结论 IAI小鼠肠黏膜P2X7受体表达升高,Caspase11介导的非经典焦亡发生,加重其肠黏膜损伤;Ng可能通过抑制P2X7受体调控非经典焦亡,改善IAI小鼠肠黏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肠黏膜损伤 非经典焦亡 胱天蛋白酶11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陷胸汤对5-氟尿嘧啶介导的小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2
作者 秦美洁 叶倩倩 +1 位作者 丁芮 黄金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441-1450,共10页
目的:探究小陷胸汤对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介导的小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0只SPF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陷胸汤低、中、高剂量(8.3、16.6、33.2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5-FU(... 目的:探究小陷胸汤对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介导的小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0只SPF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陷胸汤低、中、高剂量(8.3、16.6、33.2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5-FU(30 mg/kg,ip,7 d)诱导肠黏膜损伤小鼠模型。小陷胸汤给药组造模同时按照设定剂量以10 mL·kg^(-1)·d^(-1)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处理7 d。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HE)观察小肠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并测定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H:CD)比值;采用阿利新蓝染色法(AB)测定小肠黏膜杯状细胞数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内毒素(ET)、D-乳酸(D-LA)及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qPCR)检测小肠组织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肠组织IL-6、STAT3及EGFR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降低,腹泻评分、粪便质量、粪便含水量及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P<0.01),小肠黏膜VH:CD比值和杯状细胞数量降低(P<0.01),血清ET和D-LA水平升高,小肠组织DAO水平降低(P<0.05),脾指数和胸腺指数降低(P<0.01),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P<0.05),小肠组织IL-6、STAT3 mRNA表达升高,EGFR mRNA表达降低(P<0.01);小肠组织IL-6、STAT3蛋白表达升高,EGFR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小陷胸汤能够明显改善上述指标(P<0.05)。结论:小陷胸汤对5-FU介导的肠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小陷胸汤激活EGFR信号转导,下调IL-6/STAT3信号通路,减轻5-FU诱导的肠黏膜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陷胸汤 5-氟尿嘧啶(5-FU) 肠黏膜损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功能恢复汤对感染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春荣 刘学飞 程永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观察肠功能恢复汤对感染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健康SD大鼠63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肠功能恢复汤组(每组21只)。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建立MODS模型,造模后24 h... 目的:观察肠功能恢复汤对感染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健康SD大鼠63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肠功能恢复汤组(每组21只)。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建立MODS模型,造模后24 h肠功能恢复汤组给予中药(10 mL/kg)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取肠组织,观察各组肠黏膜损伤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肠黏膜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蛋白)的含量和分布;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和肠黏膜组织中二胺氧化酶(DA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结果:肠功能恢复汤组光镜下肠绒毛脱落、上皮细胞水肿及炎细胞浸润程度和电镜下超微结构改变均减轻。肠功能恢复汤组肠黏膜组织中Occludin蛋白相对表达量(158.90±6.21)介于正常组(151.30±4.86)和模型组(164.40±8.36)之间(P均<0.01)。3组比较,血浆及肠黏膜组织DAO、SOD、MDA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肠功能恢复汤对感染性MODS大鼠肠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恢复汤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肠黏膜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索前列醇预防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小鼠肠黏膜损伤 被引量:1
4
作者 金锦莲 吴发明 +3 位作者 肖朝朝 刘朝奇 谢晓晶 周海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28-932,共5页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对非甾体抗炎药(NSAID)肠黏膜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方法双氯芬酸钠灌胃建立NSAID肠黏膜损伤模型。雄性BABL/c小鼠60只随机分组,分别标记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200、400、800μg/kg)米索前列醇组。连续6 d灌胃处...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对非甾体抗炎药(NSAID)肠黏膜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方法双氯芬酸钠灌胃建立NSAID肠黏膜损伤模型。雄性BABL/c小鼠60只随机分组,分别标记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200、400、800μg/kg)米索前列醇组。连续6 d灌胃处理。于第4天下午,除正常组外,其他用5 mg/kg双氯芬酸(10 m L/kg)灌胃处理。第7天对小鼠进行处理:采用FITC标记的葡聚糖检测肠黏膜通透性,分别取小肠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反转录PCR检测肠黏膜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EBP同源蛋白(CHO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以上分子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肠黏膜损伤严重,黏膜通透性显著升高,小肠黏膜绒毛发生变性、坏死、脱落、炎细胞浸润。而不同浓度米索前列醇给药组的肠黏膜损伤有不同程度的减轻,通透性改善;小肠GRP78蛋白的表达及GRP78、TNF-α、CHOP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下调。结论米索前列醇对NSAID肠病的预防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物 肠黏膜损伤 米索前列醇 内质网应激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类散预防酸性灌肠液致兔肠黏膜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沈美云 张凤 +2 位作者 徐旭娟 章建国 吴倩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8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锡类散预防酸性灌肠液灌肠所致兔肠黏膜损伤的效果。方法将40只家兔随机分成两组各20只,对照组采用食醋灌肠,观察组采用食醋加锡类散灌肠。观测两组灌肠前后血钾水平变化及粪便涂片肠黏膜细胞脱落情况;将动物腹腔麻醉下取直肠... 目的观察锡类散预防酸性灌肠液灌肠所致兔肠黏膜损伤的效果。方法将40只家兔随机分成两组各20只,对照组采用食醋灌肠,观察组采用食醋加锡类散灌肠。观测两组灌肠前后血钾水平变化及粪便涂片肠黏膜细胞脱落情况;将动物腹腔麻醉下取直肠、结肠肠壁制作病理切片,透射电镜观察肠黏膜细胞亚显微结构变化,光镜观察肠黏膜充血、水肿情况。结果对照组灌肠后血钾下降水平较观察组更为显著(P<0.01);病理切片及粪便涂片显示,对照组肠黏膜损伤及肠黏膜细胞脱落情况较观察组严重。结论锡类散可降低酸性灌肠液对兔肠黏膜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酸性灌 锡类散 肠黏膜损伤 食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类散对肥皂液灌肠致兔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6
作者 徐旭娟 张凤 沈美云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锡类散对肥皂液灌肠造成的兔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家兔随机分成两组各20只,分别用肥皂液(A组)、肥皂液+锡类散(B组)灌肠。观测各组灌肠前后血钾水平变化以及粪便涂片肠黏膜细胞脱落情况;在腹腔麻醉下取直肠、结肠... 目的观察锡类散对肥皂液灌肠造成的兔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家兔随机分成两组各20只,分别用肥皂液(A组)、肥皂液+锡类散(B组)灌肠。观测各组灌肠前后血钾水平变化以及粪便涂片肠黏膜细胞脱落情况;在腹腔麻醉下取直肠、结肠远心回、结肠近心回肠壁制作病理切片,电镜下观察肠黏膜细胞亚显微结构变化;光镜观察肠黏膜充血、水肿情况。结果A组灌肠后血钾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1)。两组直肠部位肠黏膜损伤最重,结肠远心回其次,结肠近心回最轻;A组直肠部位以及结肠远心回肠黏膜损伤程度较B组严重(均P<0.01)。A组可见肠黏膜细胞损伤较严重,线粒体、内质网肿胀,细胞连接增宽,见大量凋亡、坏死细胞。B组肠黏膜细胞亚显微结构基本无改变或轻度损伤,细胞质内细胞器丰富,结构未见异常,细胞连接紧密,固有层腺体结构正常。A组肠黏膜细胞脱落情况较B组严重。结论锡类散对碱性灌肠液造成的兔肠黏膜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类散 肠黏膜损伤 肥皂液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多酚对结肠炎小鼠肠黏膜损伤预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孔会 廖森泰 +3 位作者 李倩 邹宇晓 穆丽霞 龙晓珊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54,共9页
以质量分数5%的葡聚糖硫酸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研究山药多酚预防肠黏膜损伤的功效。采用组织病理学分析、蛋白印迹法、原位末端标记法等方法,观察各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和结肠组织病理状态的改变,测定关键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 以质量分数5%的葡聚糖硫酸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研究山药多酚预防肠黏膜损伤的功效。采用组织病理学分析、蛋白印迹法、原位末端标记法等方法,观察各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和结肠组织病理状态的改变,测定关键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率。结果发现:山药多酚灌胃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和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得到明显改善;山药多酚可上调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量,保护肠黏膜,下调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8表达量,减少结肠上皮细胞的凋亡,抑制环氧合酶-2的表达,其中以240 mg/(kg·d)的山药多酚灌胃效果最佳。研究结果表明,山药多酚具有预防小鼠肠黏膜损伤的功效,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环氧合酶-2表达的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多酚 葡聚糖硫酸钠 溃疡性结炎小鼠 肠黏膜损伤 环氧合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对大肠杆菌所致肝及肠黏膜损伤修复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侯耀杰 姜晓文 +1 位作者 李子佳 于文会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50,I0005,I0006,共6页
为了探究中药复方制剂对肠道黏膜损伤的修复,试验选用C57BL小鼠空腹12 h后,腹腔注射牛源性大肠杆菌菌悬液9.70×109CFU/m L,攻菌剂量为0.2 m L/10 g·bw,制备肠炎病理造模。使用中药复方制剂进行治疗,检测小鼠肝脏氧化指标、肠... 为了探究中药复方制剂对肠道黏膜损伤的修复,试验选用C57BL小鼠空腹12 h后,腹腔注射牛源性大肠杆菌菌悬液9.70×109CFU/m L,攻菌剂量为0.2 m L/10 g·bw,制备肠炎病理造模。使用中药复方制剂进行治疗,检测小鼠肝脏氧化指标、肠黏膜损伤修复相关细胞因子TNF-ɑ和TGF-β。结果表明,各剂量组能显著或极显著增强腹泻小鼠肝脏的SOD、TAOC的表达,减少MDA的产生;对腹泻引起TNF-α、TGF-β的升高具有下调作用。表明中药复方制剂能通过修复肠道黏膜损伤,增强肝脏抗氧化机能,对大肠杆菌性腹泻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C57BL小鼠 肝脏损伤 肠黏膜损伤 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喋呤诱导的大鼠持续性肠黏膜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涂杜 徐志宏 +2 位作者 张名位 张瑞芬 邓媛元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2-388,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大鼠肠黏膜持续损伤模型。方法采用两次腹腔注射氨甲喋呤(methotrexate、MTX)建立大鼠肠黏膜持续损伤模型。实验期间记录进食量、体重变化,HE染色进行病理学分析,分析血浆中的D-乳酸(D-lactate)、二胺氧化酶(diamine o... 目的建立一种大鼠肠黏膜持续损伤模型。方法采用两次腹腔注射氨甲喋呤(methotrexate、MTX)建立大鼠肠黏膜持续损伤模型。实验期间记录进食量、体重变化,HE染色进行病理学分析,分析血浆中的D-乳酸(D-lactate)、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及小肠组织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水平。结果造模后,大鼠体重减轻、摄食量减少,第4天大鼠小肠组织损伤评分(Chiu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D-乳酸含量、DAO与MPO活力、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第5天大鼠开始恢复,在第6天时空白组基本恢复正常。第二次注射后,大鼠症状与第一次相似,损伤后再次恢复,第12天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20 mg/kg MTX诱发的大鼠肠黏膜损伤是一个急性损伤过程,整个病程大约为4~5d,适用于药物治疗评价;两次间歇式10 mg/kg注射MTX可以造成大鼠肠黏膜的持续损伤,由此成功建立肠黏膜持续损伤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黏膜损伤 模型 氨甲喋呤 营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RB1探讨亮菌多糖干预5-FU诱导的肠黏膜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泉 赵秦英 +2 位作者 叶映泉 刘利 张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43-1749,共7页
目的探讨β-抑制蛋白1(ARRB1)对亮菌多糖(ATPS)逆转5-氟尿嘧啶(5-FU)诱导的化疗性肠黏膜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ARRB1基因敲除型(ARRB1^(-/-))和野生型(WT)C57BL/6J小鼠各12只,分别随机分成Control组、Model组和ATPS组(200 mg/kg),连续7... 目的探讨β-抑制蛋白1(ARRB1)对亮菌多糖(ATPS)逆转5-氟尿嘧啶(5-FU)诱导的化疗性肠黏膜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ARRB1基因敲除型(ARRB1^(-/-))和野生型(WT)C57BL/6J小鼠各12只,分别随机分成Control组、Model组和ATPS组(200 mg/kg),连续7 d 5-FU(50 mg/kg)腹腔注射建立化疗性肠黏膜损伤模型;比较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肉眼观察肠道组织大体外观;HE染色评价空肠组织病理损伤;试剂盒测量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二胺氧化酶(DAO)的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紧密连接蛋白(TJ)标志物ZO-1、Occludin、Claudin-1和增殖相关蛋白Ki-67的表达情况;隐窝分离和类器官培养,检测小肠类器官生长状态。结果5-FU化疗减轻小鼠体质量,加重小肠组织病理损伤,降低SOD水平、TJ蛋白和Ki-67蛋白表达,升高血清DAO水平,降低球形结构形成率和类器官形成率;与模型组比较,WT小鼠ATPS处理后体质量恢复,病理损伤减轻,血清SOD水平、TJ蛋白和Ki-67蛋白表达增加,DAO水平降低,球形结构形成率和类器官形成率明显升高;而ARRB1^(-/-)小鼠在ATPS治疗后未能逆转5-FU的效应。结论ATPS通过ARRB1的肠道屏障和类器官生长保护作用,逆转5-FU诱导的肠黏膜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RB1 5-氟尿嘧啶 化疗性肠黏膜损伤 紧密连接蛋白 类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对应激诱导的大鼠回肠黏膜损伤的影响
11
作者 徐岩 郄文斌 +1 位作者 吴友平 屠伟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878-2881,共4页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nkyrin-1,TRPA1)对浸水束缚应激(water immersion restraint stress,WIRS)诱导的大鼠回肠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WIRS回肠黏...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nkyrin-1,TRPA1)对浸水束缚应激(water immersion restraint stress,WIRS)诱导的大鼠回肠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WIRS回肠黏膜损伤模型组(WC组)、HC1组和HC2组。后3组大鼠放入鼠笼内,置(19±1)℃水中,水面平剑突。HC1组和HC2组WIRS前1 h腹腔注射TRPA1特异性拮抗剂HC-030031,剂量分别为100和200 mg/kg,WIRS 6 h后取背根神经节(DRG)和回肠组织。HE染色观察回肠黏膜病理损伤情况。RT-PCR、蛋白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C组和WC组大鼠DRG和回肠组织中TRPA1的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WC组回肠黏膜损伤严重,评分明显增高,DRG和回肠组织中TRPA1表达明显上调(P <0.001);与WC组比较,HC1组和HC2组回肠黏膜损伤情况明显好转,评分明显降低(P <0.01),且HC2组比HC1组损伤评分更低(P <0.01)。结论应激诱导大鼠回肠黏膜损伤与TRPA1表达上调密切相关。HC-030031有效减轻应激诱导的回肠黏膜损伤,并具有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肠黏膜损伤 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 HC-030031 剂量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TNBS诱导的克罗恩病大鼠肠黏膜组织损伤及Th1/Th2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
12
作者 陈卿奇 庞莉 +2 位作者 冯彩团 李文妍 程芃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7-872,共6页
目的:探究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克罗恩病(CD)肠黏膜组织损伤及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D组、治疗(CD+GLP-2)组、阳性对照[CD+柳氮磺吡啶(SAS... 目的:探究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克罗恩病(CD)肠黏膜组织损伤及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D组、治疗(CD+GLP-2)组、阳性对照[CD+柳氮磺吡啶(SASP)]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采用TNBS诱导建立CD模型并给予相应处理后,评估结肠组织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MDI),HE染色观察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结肠组织细胞凋亡,ELISA测定血清IFN-γ、TNF-α、IL-12、IL-4及IL-10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结肠组织内IFN-γ与IL-4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Th1/Th2。结果:与CD组比较,CD+GLP-2组和CD+SASP组大鼠CMDI显著降低(P均<0.001),肠黏膜损伤得到改善,结肠组织中TUNEL阳性率显著降低(P均<0.001),血清IFN-γ、TNF-α、IL-12含量显著减少(P均<0.001),血清IL-4、IL-10含量显著增加(P均<0.001),结肠组织IFN-γ表达显著降低且IL-4表达显著升高(P均<0.001),Th1细胞比例显著减少、Th2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均<0.001),Th1/Th2也显著降低(P均<0.001)。结论:GLP-2能够有效改善TNBS诱导的CD大鼠肠黏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细胞免疫平衡、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胰高血糖素样肽-2 肠黏膜损伤 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δ激动剂GW501516调控细胞自噬对脓毒症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13
作者 陈凯立 王婷 罗智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6-250,256,共6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激动剂GW501516对脓毒症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脓毒症模型小鼠分为model组、GW501516组和GW501516+雷帕霉素(Rap)组,另设置空白对照组(sham组)。通过HE染色观察小肠黏膜病...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激动剂GW501516对脓毒症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脓毒症模型小鼠分为model组、GW501516组和GW501516+雷帕霉素(Rap)组,另设置空白对照组(sham组)。通过HE染色观察小肠黏膜病理损伤,ELISA检测血清中D-乳酸(D-LA)和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及小肠组织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小肠组织自噬体数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肠组织中PPARδ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小鼠肠黏膜损伤严重,血清中D-LA和DAO水平及小肠组织中sIgA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小肠组织出现过度自噬,PPARδ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与model组比较,GW501516组小鼠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血清中D-LA和DAO水平及小肠组织中sIgA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降低,小肠组织的过度自噬被抑制,PPARδ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Rap可显著抑制GW501516对脓毒症小鼠肠黏膜损伤的改善作用。结论GW501516可通过抑制细胞自噬改善脓毒症小鼠肠黏膜屏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GW501516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 自噬 黏膜屏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5-FU致大鼠肠黏膜结构与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贵堂 刘宁青 +1 位作者 冯运章 刘纪恩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7-100,共4页
背景与目的:谷氨酰胺是胃肠道的主要能源物质,是小肠黏膜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能防止胃肠黏膜的萎缩。虽然谷氨酰胺在创伤、烧伤、大手术等应急条件下对胃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谷氨酰胺在化疗期间对胃肠黏膜的影响却鲜有... 背景与目的:谷氨酰胺是胃肠道的主要能源物质,是小肠黏膜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能防止胃肠黏膜的萎缩。虽然谷氨酰胺在创伤、烧伤、大手术等应急条件下对胃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谷氨酰胺在化疗期间对胃肠黏膜的影响却鲜有报道。本研究探讨谷氨酰胺对5-FU致大鼠肠黏膜结构与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以为防治化疗期间肠黏膜屏障受损提供可能的保护方法。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氟尿嘧啶(5-FU)腹腔化疗)、对照组(C组,5-FU+甘氨酸)和治疗组(D组,5-FU+谷氨酰胺),每组各10只大鼠。C组和D组第1~6天分别给予甘氨酸和谷氨酰胺。B、C和D组第4天接受5-FU腹腔内注射。第7天处死动物并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内毒素水平;比较肝组织、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测量回肠黏膜厚度、回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并观察回肠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结果:D组大鼠的体重、肠绒毛高度、宽度及黏膜厚度比B组和C组明显增加;外周血内毒素、肝及腹腔淋巴结细菌移位率比B组和C组明显减少。B、C、D组与A组相比,体重、肠绒毛高度、宽度及黏膜厚度均减少,外周血内毒素、肝及腹腔淋巴结细菌移位率均增加。结论:谷氨酰胺对化疗药物5-FU引起的大鼠胃肠黏膜屏障的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甘氨酸则无此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黏膜屏障 细菌移位 黏膜通透性 5-FU 腹腔化疗 大鼠 肠黏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低氧致小鼠胃肠应激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雪 尚慧莹 +3 位作者 叶岸平 肖成荣 高月 马增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82-1488,共7页
目的通过低压氧舱模拟高原缺氧环境,探究缺氧不同时间对小鼠胃肠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根据低压低氧不同时间设置正常对照组、低压低氧1、3、5天模型组,低压低氧处理完成后检测小肠推进率、内脏敏感性变化及胃肠道病理损伤程度;酶联免疫... 目的通过低压氧舱模拟高原缺氧环境,探究缺氧不同时间对小鼠胃肠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根据低压低氧不同时间设置正常对照组、低压低氧1、3、5天模型组,低压低氧处理完成后检测小肠推进率、内脏敏感性变化及胃肠道病理损伤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胃肠道IL-1β、IL-6、TNF-α含量变化,肠组织胃肠激素及肠黏膜损伤标志物二胺氧化酶、D-乳酸含量变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及紧密连接损伤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小肠推进率加快,肠道敏感性升高;肠黏膜损伤标志物表达升高;肠组织抑制胃肠蠕动激素降低,促胃肠蠕动激素升高;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occludin及紧密连接损伤相关通路蛋白VASP表达降低,紧密连接损伤相关通路中的NF-κB、HIF-1α、VEGF表达升高;胃肠组织IL-1β、IL-6、TNF-α表达升高;胃组织胃蛋白酶含量升高;胃肠组织1天组损伤较轻,3天、5天组损伤较重;结论在低氧低氧环境中不同时间小鼠胃肠发生应激损伤,暴露3天时胃肠功能损伤较为严重,其中肠损伤机制可能与NF-κB/HIF-1α/VEGF/VASP信号通路被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低氧 小鼠 应激 推进率 肠黏膜损伤 紧密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标记生物素法评价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
16
作者 张强 李秋荣 +5 位作者 王晨阳 顾立立 曲林林 李宁 刘晓祥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3-155,159,共4页
目的:利用荧光标记生物素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肠黏膜屏障损伤。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后1、3和5h组,共四组,每组5只。利用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后放开,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利用荧光标记生物素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肠黏膜屏障损伤。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后1、3和5h组,共四组,每组5只。利用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后放开,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组织形态学改变,并用荧光标记生物素作为探针,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肠黏膜屏障损伤。结果: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明显受损,病理表现为肠黏膜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损伤程度随缺血后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荧光标记生物素穿透缺血-再灌注肠上皮进入黏膜下层,表明肠上皮屏障受到破坏。结论:缺血-再灌注可损伤大鼠肠屏障功能。荧光标记生物素法是一种适合评价实验动物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荧光标记生物素 黏膜屏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后小鼠肠道Toll样受体4的表达 被引量:4
17
作者 丁可 王汉东 +3 位作者 成惠林 吴波 杭春华 史继新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道的表达变化。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脑损伤后4 h、24 h和7 d组,每组5只。观察小鼠脑损伤后肠黏膜组织的改变,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TLR4蛋白表达,实时RNA检测肠道TLR4mRNA表达。结果...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道的表达变化。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脑损伤后4 h、24 h和7 d组,每组5只。观察小鼠脑损伤后肠黏膜组织的改变,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TLR4蛋白表达,实时RNA检测肠道TLR4mRNA表达。结果:小鼠创伤后4 h肠黏膜出现病理改变,并逐渐加重。TLR4蛋白阳性细胞伤后4 h升高,24 h达到高峰,7 d下降。TLR4mRNA水平伤后4 h升高,24 h达到高峰,7 d下降。结论:小鼠创伤性脑损伤后,可引起肠道TLR4表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创伤性脑损伤 肠黏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孚立昔肠黏膜丢失与克罗恩病初治失反应关联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军华 贺志龙 +3 位作者 陈冰心 高苏俊 张永凯 许春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980-2983,2989,共5页
目的部分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对抗肿瘤坏死因子a(TNF-α)药物治疗无效,并且其机制未明,如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IFX)。探讨抗TNF-α单抗(英孚利昔单抗)是否因肠道黏膜损伤而经肠粘膜丢失,从而降低了英孚利昔的血药浓度... 目的部分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对抗肿瘤坏死因子a(TNF-α)药物治疗无效,并且其机制未明,如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IFX)。探讨抗TNF-α单抗(英孚利昔单抗)是否因肠道黏膜损伤而经肠粘膜丢失,从而降低了英孚利昔的血药浓度,从而影响CD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收集32例初次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中度至重度活动期回结肠型CD患者(CDAI>220)的2周内的粪便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粪便中英夫利昔单抗浓度,同时测定患者第2周的血清英孚利昔单抗浓度。并分别于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后2周、8周和3个月评估临床和内镜治疗反应。结果收集的179份粪便样本中135份检出英夫利昔单抗(75.4%),最高浓度出现在第一次用药后的第一天。在第2周,临床无反应的患者,其第一天粪便英夫利昔单抗浓度显著高于有临床反应的患者[(7.01±0.71)mg/mL vs.(1.04±0.58)mg/mL,P=0.031],而粪便中英夫利昔单抗浓度和血清中英夫利昔单抗浓度无相关性。结论英夫利昔单抗经过肠道丢失到CD患者的粪便中。治疗后第一天粪便中英夫利昔单抗的高浓度与初治无反应相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抗体是如何通过肠粘膜丢失的,以及这一过程又是如何影响治疗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孚立昔单抗 失反应 克罗恩 肠黏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磷虾油对小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郝仪铭 杨玉红 +3 位作者 刘小芳 吴昊 王保珍 杜磊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71,86,共9页
为探究南极磷虾油对脂多糖所致肠黏膜屏障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选取32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脂多糖组)、南极磷虾油干预组和鱼油干预组。前两组灌胃橄榄油,后两组分别灌胃400 mg/kg(以体重计)以橄榄油为溶剂稀... 为探究南极磷虾油对脂多糖所致肠黏膜屏障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选取32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脂多糖组)、南极磷虾油干预组和鱼油干预组。前两组灌胃橄榄油,后两组分别灌胃400 mg/kg(以体重计)以橄榄油为溶剂稀释的南极磷虾油或鱼油,每日1次。连续干预4周后,正常组小鼠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3组注射10 mg/kg(以体重计)脂多糖,6 h后处死小鼠。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小鼠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小鼠血清和小肠中二胺氧化酶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紧密连接蛋白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检测髓过氧化物酶和一氧化氮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促炎细胞因子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实验结果显示,南极磷虾油预防性干预能显著抑制脂多糖所致小鼠小肠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比值的降低;下调血清二胺氧化酶水平,提高小肠二胺氧化酶活性,增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ZO-1蛋白表达水平;抑制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和一氧化氮含量升高,降低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以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南极磷虾油可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预防脂多糖所致肠黏膜屏障损伤,且其效果优于传统鱼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鱼油 脂多糖 黏膜屏障损伤 TLR4/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初乳中IGF-I提取物对肠黏膜修复作用的研究
20
作者 吕剑光 宋伟 霍贵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1-183,共3页
目的:研究牛初乳中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对大鼠受损肠黏膜的修复作用。方法:应用氨甲喋呤制备大鼠小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MTX模型对照组(20μg/kg),牛初乳IGF-I提取物修复组(75μg/kg),IGF-I修复组(75μg/kg)。后2组每天灌胃给... 目的:研究牛初乳中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对大鼠受损肠黏膜的修复作用。方法:应用氨甲喋呤制备大鼠小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MTX模型对照组(20μg/kg),牛初乳IGF-I提取物修复组(75μg/kg),IGF-I修复组(75μg/kg)。后2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给药时间从造模后第2d开始至实验结束,共5d。第6d检测大鼠血浆二氨氧化酶(DAO)活性、血浆D-乳酸水平,光镜下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DAO活性和血浆D-乳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小肠损伤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牛初乳中IGF-I提取物组和IGF-I组可降低血浆DAO活性及D-乳酸水平(P<0.05),减轻小肠损伤程度(P<0.05)。结论:牛初乳中IGF-I提取物能够明显减轻大鼠肠黏膜的损伤,同时可减轻炎细胞的浸润,对实验性大鼠的小肠炎具有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初乳 胰岛素生长因子 黏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