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脾养肝清热利湿法促进乙型肝炎抗原转阴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1
作者 林怀德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12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健脾养肝清热利湿法促进乙型肝炎抗原转阴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2例住院患者按抛硬币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次,每周一次,皮下注射,连用4周。治疗组21例健脾养肝利湿方... [目的]观察健脾养肝清热利湿法促进乙型肝炎抗原转阴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2例住院患者按抛硬币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次,每周一次,皮下注射,连用4周。治疗组21例健脾养肝利湿方(黄芪30g,贯众15g,柴胡10g,女贞子15g,绵茵陈30g,丹参10g;气虚加太子参、白术;阴虚加酸枣仁、桑椹子、五味子、旱莲草;血瘀加败酱草、鸡骨草、郁金、田基黄、田七);1剂/d,水煎300m 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9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HBe Ag、HBs Ag、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阴性率指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养肝清热利湿法促进乙型肝炎抗原转阴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抗原转阴 健脾养肝清热利湿法 聚乙二醇干扰素 HBEAG HBsAg 中医药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常用血清学诊断模型对成人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比较
2
作者 孟鹏 高丽 +4 位作者 王晓蕾 李静 张云 张瀚文 王林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6期1-4,共4页
目的比较六种常用血清学诊断模型对成人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并行肝病理组织活检的2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比较六种常用血清学诊断模型对成人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并行肝病理组织活检的2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临床常用的球蛋白与血小板比值(GPR)、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天冬氨酸转氨酶与丙氨酸转氨酶比值(AAR)、纤维化硬化指数(FCI)、S指数(S-index)六种血清学诊断模型的相关指标,以肝组织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六种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F1~F4期年龄、血小板计数、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白蛋白、APRI、FIB-4、GPR、S-index和F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区分F_(1)~F_(4)时,GPR、APRI、FIB-4、FCI和S-index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均>0.70,AAR模型曲线下面积的95%CI为0.50。区分F_(1)与F_(2)~F_(4)、F_(1)~F_(2)与F_(3)~F_(4)、F_(1)~F_(3)与F_(4)时,GPR、APRI、FIB-4、FCI和S-index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AAR模型(P<0.05)。结论FIB-4、GPR、S-index和FCI均能较好地区分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APRI区分效能则按F_(1)~F_(4)的顺序呈逐渐降低趋势,AAR基本不能对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作出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模型 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 肝纤维化 慢性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DNA、前S1抗原及e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周美霞 张钧 王日春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1394-1396,共3页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DNA (HBV DNA)、前S1抗原 (Pre S1)、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及丙氨酸转氨酶 (ALT)等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及疗效观察的意义。方法 对 12 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做HBV DNA、Pre S1、HBeAg及ALT值的测定 ;HBV DNA...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DNA (HBV DNA)、前S1抗原 (Pre S1)、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及丙氨酸转氨酶 (ALT)等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及疗效观察的意义。方法 对 12 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做HBV DNA、Pre S1、HBeAg及ALT值的测定 ;HBV DNA定量检测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系统 ,Pre S1的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HBeAg的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 ,ALT的检测采用速率法。结果 定性分析中 ,以HBV DNA为诊断金标准 ,Pre S1、HBeAg、ALT敏感性分别为5 0 .5 %、74 .7%、5 1.6 % ,特异性分别为 73.5 %、88.2 %、5 8.8% ,准确性分别为 5 6 .8%、78.4 %、5 3.6 % ;定量分析中 ,HBV DNA拷贝数与Pre S1吸光度、HBeAg光放射强度相关 ,分别为rs =0 .896 (P <0 .0 5 ) ,rs =0 .94 3(P <0 .0 5 ) ;HBV DNA拷贝数与ALT值不相关 ,rs =0 .6 5 7(P >0 .0 5 )。结论 HBeAg阳性是HBV病毒复制的较好指标 ,定量检测HBeAg光放射强度和Pre S1抗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程度及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DNA 肝炎抗原 乙型 丙氨酸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组织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核心抗原的表达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定量及肝脏炎症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刘建芳 马玉魂 +2 位作者 王铁武 李又平 胡怡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626-1627,共2页
关键词 肝炎抗原 乙型 肝炎病毒 乙型 DNA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中血清HBV RNA水平变化与HBeAg阳性及肝硬化的关系
5
作者 蔡纲 高庆娥 《山东医药》 202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中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RNA水平变化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及肝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中的CHB患者491例,其中HBeAg阳性206例、阴性285例,有肝硬化117例、无肝硬化...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中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RNA水平变化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及肝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中的CHB患者491例,其中HBeAg阳性206例、阴性285例,有肝硬化117例、无肝硬化374例。用全自动荧光定量PCR分析仪检测血清HBV DNA,用全自动核酸检测分析系统检测血清HBV RNA。二分类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BV RNA阳性对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中HBeAg阳性、肝硬化的影响,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血清HBV RNA水平与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HBeAg阳性患者年龄小于HBeAg阴性患者(P<0.05),HBV RNA阳性率、HBV DNA阳性率及HBV RNA、HBV DNA水平高于HBeAg阴性患者(P均<0.05)。肝硬化患者年龄大于无肝硬化患者(P<0.05),HBV DNA阳性率、HBV DNA水平低于无肝硬化患者(P均<0.05)。肝硬化患者与无肝硬化患者性别、HBV RNA阳性率、HBV R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小、HBV DNA阳性、HBV RNA阳性是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中HBeAg阳性的危险因素(P均<0.05)。男性、年龄大、HBV DNA阳性、HBV RNA阳性是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中肝硬化的危险因素(P均<0.05)。CHB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HBV RNA阳性是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中HBeAg阳性、肝硬化的危险因素,HBV RNA检测可作为HBV DNA评估病毒复制活性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抗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sAg定量预测干扰素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5
6
作者 黄跃雁 张学敏 +3 位作者 刘金霞 王欣怡 张文彬 刘宝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8-9,21,共3页
目的观察血清中的HBsAg水平与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的关系,预测干扰素的远期疗效。方法 86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按照治疗前HBsAg定量〈100、100~200、〉200 ng/L分为3组,均给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12个月。对照组18例,未予干扰... 目的观察血清中的HBsAg水平与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的关系,预测干扰素的远期疗效。方法 86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按照治疗前HBsAg定量〈100、100~200、〉200 ng/L分为3组,均给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12个月。对照组18例,未予干扰素治疗。在不同治疗时间分别检测血清ALT、HBV DNA、HBsAg、HBeAg和HBcAb,并计算治疗3个月时HBsAg抑制率,按照其≥50%和〈50%分为2组,观察治疗终点时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HBsAg阴转率和HBV DNA阴转率。结果治疗终点时,三个层次的干扰素治疗组和对照组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分别为58.5%、37.3%、20.0%和5.6%,HBsAg的阴转率分别为54.5%、15.6%、6.7%和0,HBVDNA的血清阴转率分别为70.8%、34.4%、23.3%和0。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与HBsAg初始水平和治疗3个月时下降幅度有相关性。结论 HBsAg初始水平或治疗3个月后下降幅度是获得较高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较好的预测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Α-2B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肝炎e抗原 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慕安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赵红娜 李福建 +2 位作者 武飞 李艳 王文红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1049-1050,共2页
关键词 绿慕安 乙肝疫苗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程度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及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任桂芳 王尉 +3 位作者 何朝霞 郄兰霞 梁智慧 张晓岚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06-708,共3页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肝组织病理严重程度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关系.方法 选择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5例,分别根据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分为3组,行肝...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肝组织病理严重程度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关系.方法 选择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5例,分别根据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分为3组,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免疫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血清HBV-DNA的含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HBeAg.结果 随炎症程度加重(G1~2,G3,G4),HBV-DNA(对数值)逐渐下降(6.19±1.36,5.42±1.52,4.42±1.33)(P〈0.05),HBV-DNA与炎症程度呈负相关(γs=-0.481,P〈0.01);随纤维化程度加重(S1-2,S3,S4),HBV-DNA亦逐渐下降(6.37±1.22,5.51±1.52,4.60±1.42),P〈0.05,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γs=-0.501,P〈0.01);同时HBeAg阳性率随炎症程度加重而下降(84.2%,57.1%,46.7%)(P〈0.05),亦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下降(87.5%,61.1%,47.6%)(P〈0.05).结论 随肝组织病理程度加重,慢性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载量、HBeAg阳性率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肝炎e抗原 乙型 DNA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普罗宁预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钟利 黄永茂 +2 位作者 唐凌 任小华 刘泽明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82-583,共2页
关键词 肝炎 慢性 药物性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硫普罗宁 抗结核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检测方法对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测定及其临床评估 被引量:4
10
作者 费春荣 叶爱青 张钧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发光、电化学免疫发光、ELISA三种方法对检测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价值。方法:以免疫发光测试系统Architect i2000检测结果为参考,把70例<50 IU/ml的标本分成三个级别:<1 ng/ml、1~5 ng/ml、≥5 ng/ml三组,用电... 目的:探讨免疫发光、电化学免疫发光、ELISA三种方法对检测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价值。方法:以免疫发光测试系统Architect i2000检测结果为参考,把70例<50 IU/ml的标本分成三个级别:<1 ng/ml、1~5 ng/ml、≥5 ng/ml三组,用电化学免疫发光MODULAR〈E〉170、ELISA检测,对三种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免疫发光Architect i2000与电化学免疫发光MODULAR〈E〉170比较,<1 ng/ml组符合率79.2%(P(0.05),1~5 ng/ml组符合率100%,≥5ng/ml组符合率100%。免疫发光Architect i2000与ELISA比较,<1 ng/ml组符合率0%,1~5 ng/ml组符合率45.5%(P<0.05),≥5 ng/ml组符合率100%。结论:免疫发光Architect i2000与电化学免疫发光MODULAR〈E〉170对低水平HBsAg的检测效能基本一致,结果相对可靠,常规ELISA法对≥5 ng/ml的HBsAg检测结果可靠,但对低水平HBsAg漏检率高,特别是<1 ng/ml HBsAg很难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免疫发光测定 电化学免疫发光测定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肽与乙型肝炎核心抗原融合基因Aβ-HBcAg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4
11
作者 冯改丰 胡海涛 +2 位作者 刘中华 王全颖 杨广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 构建 β 淀粉样肽 ( β amyloidpeptide ,Aβ)与乙肝核心抗原 (HBcAg)融合基因Aβ HBcAg的原核表达载体 pBV2 2 0 /Aβ HBcAg ,为阿尔茨海默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和制备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非对称互补引物 /模板法 ,制备两端含... 目的 构建 β 淀粉样肽 ( β amyloidpeptide ,Aβ)与乙肝核心抗原 (HBcAg)融合基因Aβ HBcAg的原核表达载体 pBV2 2 0 /Aβ HBcAg ,为阿尔茨海默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和制备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非对称互补引物 /模板法 ,制备两端含有酶切位点的Aβ1- 42肽的cDNA ,将其连接到删除了Pre C区的HBcAg亚型ayw基因的N端组成融合基因Aβ HBcAg ,再将该融合基因亚克隆于载体 pBV2 2 0 ,构建为原核表达载体pBV2 2 0 /Aβ HBcAg。 结果 经DNA测序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等方法证实已成功地将Aβ1- 42cDNA重组到HBVcore的N端 ,并将融合基因亚克隆于 pBV2 2 0内。 结论 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 pBV2 2 0 /Aβ HBc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肽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丁向春 马丽娜 张栩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664-1667,共4页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e抗原 乙型 基因表达 基因组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校新生丙氨酸转氨酶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喜顺 邱耀辉 +3 位作者 苏洪 吴义森 蓝宇频 罗美瑄 《临床误诊误治》 2009年第5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谷丙转氨酶 学生 综合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e抗原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易本谊 张一 易冬英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604-1606,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FIA)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在CHB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57例CHB患者血清标本采用TRFIA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目的探讨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FIA)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在CHB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57例CHB患者血清标本采用TRFIA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两种方法检测HBeAg,同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含量,并对两种方法检测HBeAg的定性结果及TRFIA对HBeAg定量值与HBV D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257例临床标本中,ELISA法HBeAg阳性115例,阴性142例;TRFIA法检测定量值HBeAg≥0.03NCU/ml(即阳性)121例,HBeAg<0.03 NCU/ml(即阴性)136例;与ELISA比较,TRFIA法测定HBeAg的敏感度99.1%,特异度95.1%,两种检测方法定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25,P>0.05);HBV DNA定量阳性率、拷贝数的高低与HBeAg在不同范围的定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090,P<0.05),随着HBeAg定量逐渐增高,HBV DNA阳性率也逐渐增加。结论TRFIA法定量检测HBeAg能更好地反映CHB患者体内HBV复制水平,对HBV感染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判定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炎E抗原 乙型 DNA 荧光抗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疗效观察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方清 艾丽 刘幼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9期89-91,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HBeAg阳性CHB患者按随机分组方法纳入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每天口服替比夫定600 mg,对照组每天口服阿... 目的观察比较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HBeAg阳性CHB患者按随机分组方法纳入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每天口服替比夫定600 mg,对照组每天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疗程均为48周。治疗前和治疗第12、24和48周分别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定量、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比较两组48周时HBV DNA水平、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48周时,治疗组的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94±0.58)vs(3.52±0.97)](P<0.01),HBV DNA转阴率优于对照组(65.3%vs 41.2%)(P<0.01),HBeAg血清转换率无明显差异(18.4%vs 11.8%)(P>0.05),ALT复常率无明显差异(73.5%vs 68.6%)(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53.1%vs 52.9%)(P>0.05)。结论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48周,替比夫定对HBV的抑制效果优于阿德福韦酯,而血清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E抗原 乙型肝炎 治疗 阿德福韦酯 替比夫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大蛋白与乙肝病毒DNA的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樊燕 王永忠 +2 位作者 郑国军 朱珍 蒋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E抗原(HBe Ag)、大蛋白(LHBs)与乙肝病毒DNA(HBV DNA)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109例HBe Ag阳性和116例HBe 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的LHBs、HBV DNA表达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Be Ag阳性组中,LHBs、HBV DN...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E抗原(HBe Ag)、大蛋白(LHBs)与乙肝病毒DNA(HBV DNA)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109例HBe Ag阳性和116例HBe 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的LHBs、HBV DNA表达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Be Ag阳性组中,LHBs、HBV DNA的检测率分别为89.9%和84.4%,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BV DNA定量与HBe Ag定量和LHBs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1、0.94,P均<0.05),不同HBV DNA载量组间HBe Ag定量和LHBs含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对HBe Ag阴性患者而言,LHBs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HBV的复制情况,可作为HBV DNA的补充,指导临床诊治和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比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早期阶段病毒学载量对疗效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光明 罗云 张大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35期11-14,共4页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早期阶段病毒学载量对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16例HBeAg阳性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治疗52周时的HBV DNA载量分为HBV DNA<3log10 copies/ml和HBV DNA≥3log10 copies/ml两组,比较两组在...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早期阶段病毒学载量对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16例HBeAg阳性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治疗52周时的HBV DNA载量分为HBV DNA<3log10 copies/ml和HBV DNA≥3log10 copies/ml两组,比较两组在治疗第4、8、12、24周时HBV DNA载量对52周结果的影响及两组患者76周的结果。结果:①在性别和年龄、基线HBV DNA水平和ALT水平上,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52周HBV DNA<3log10 copies/ml组HBV DNA的降低幅度在治疗第4、8、12、24周均大于对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HBV DNA在治疗4周<5log10 copies/ml组、8周<4log10copies/ml组、12周<4log10copies/ml组、24周<3log10 copies/ml组,分别与各对应组比较,除第4周组在52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对52周结果的影响体现在ALT复常率高、HBeAg血清学转换好、HBV DNA转阴率理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52周HBV DNA<3log10 copies/ml组与对应组比较,治疗76周的结果显示,前者仍保持较高的ALT复常率、较理想的HBeAg血清学转换和较佳的HBV DNA转阴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早期阶段不同病毒学载量对未来疗效有预测作用,即HBV DNA在4周<5log10 copies/ml、8周<4log10copies/ml、12周<4log10copies/ml、24周<3log10copies/ml者,52周或之后可能达到较理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乙型肝炎E抗原 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 预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因子、生化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穆义英 张栩 +2 位作者 丁向春 李玉芳 刘娅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2-324,共3页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IL-10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肝功能、病毒载量及肝纤维化程度,研究HBeAg阴性和阳性CHB患者细胞因子作用,总结HBeAg阴性CHB病情特点。...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IL-10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肝功能、病毒载量及肝纤维化程度,研究HBeAg阴性和阳性CHB患者细胞因子作用,总结HBeAg阴性CHB病情特点。方法HBeAg阴性CHB患者33例与HBeAg阳性CHB患者41例,分别检测其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定量,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黏连蛋白(LN)等肝纤维化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以及血清IL-12I、L-10及IFN-γ水平。结果HBeAg阴性CHB患者病程较HBeAg阳性CHB患者长,(6.8±6.2)年vs(3.8±4.0)年(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和PTA在轻、中、重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CHB患者HBV DNA定量水平低于HBeAg阳性CHB患者,(5.1±1.4)vs(6.2±1.5)(P<0.05),IL-12I、FN-γ水平高于HBeAg阳性CHB患者,分别为(71.3±32.0)ng/L vs(57.7±23.1)ng/L、(16.1±4.8)ng/L vs(13.4±3.3)ng/L(P<0.05),两组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CHB患者肝纤维化指标LN重于HBeAg阳性CHB患者,(123.6±61.3)μg/L vs(91.6±45.6)μg/L(P<0.05)。结论HBeAg阴性CHB患者病程较长,与HBeAg阳性CHB患者肝功能损害轻、中、重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CHB患者HBV DNA复制水平低于HBeAg阳性CHB患者,IL-12、IFN-γ对HBeAg阴性CHB患者病情变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HBeAg阴性CHB患者肝纤维化指标重于HBeAg阳性CHB患者,提示HBeAg阴性CHB患者较HBeAg阳性CHB患者更易向肝硬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e抗原 乙型 细胞因子 肝功能 肝炎病毒 乙型 DNA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水平预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陆伟 张占卿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10期1185-1190,共6页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的发现显著提高了乙型肝炎的诊断水平。早期开展的血清HBsAg检测属于定性检测,HBsAg阳性表示存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但不能判断HBV感染状态。血清HBsAg...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的发现显著提高了乙型肝炎的诊断水平。早期开展的血清HBsAg检测属于定性检测,HBsAg阳性表示存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但不能判断HBV感染状态。血清HBsAg定量检测始于增敏化学发光技术的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及核酸的检测在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姜国涛 安惠霞 +1 位作者 张琪琦 刘素雁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7期620-621,I0003,共3页
目的:分析肾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核酸的检出率,探讨二者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52例尿检异常的乙型肝炎病人肾组织标本,(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BsAg和HBcAg;(2)巢式PCR定性检测HBV-DNA。结果:52例免疫组织化学2... 目的:分析肾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核酸的检出率,探讨二者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52例尿检异常的乙型肝炎病人肾组织标本,(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BsAg和HBcAg;(2)巢式PCR定性检测HBV-DNA。结果:52例免疫组织化学25例阳性(48.1%),52例巢式PCR28例阳性(53.8%)。结论:肾组织中HBV核酸标志物检出率高,应该作为主要诊断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 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