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西医结合治疗马副丝虫病12例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李文利
张东明
-
机构
洮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蛟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
出处
《吉林畜牧兽医》
2015年第12期72-73,共2页
-
文摘
马副丝虫病是由丝虫科副丝虫属的多乳突副丝虫寄生在马匹皮下和肌间结缔组织内而引起。其特征是病马躯体皮肤出血,像夏季滴出的汗珠,故称本病为"血汗症"。多发生于马,牛也有发生。在我国云贵、青藏、东北及新疆地区常发。近年来,我们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1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病原体生活史马副丝虫为乳白色丝状虫体,呈"S"状弯曲。
-
关键词
马副丝虫病
丝虫属
肌间结缔组织
中西医结合
皮肤出血
汗症
病马
清热散瘀
马属动物
自拟中药方
-
分类号
S858.23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牛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单连晓
-
机构
山东省莒县果庄畜牧兽医站
-
出处
《山东畜牧兽医》
2017年第1期32-33,共2页
-
文摘
在牛养殖业中,会发生多种疾病,其中牛布氏杆菌疾病常常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影响人的健康安全。牛布氏杆菌疾病又称为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近几年,随着牛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布病呈现高发的态势,因此,在牛养殖过程中,做好牛布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就牛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
关键词
养殖产业
临床症状
妊娠母牛
诊断方法
牛群
肌间结缔组织
试管凝集
益母散
综合防制措施
阳性病
-
分类号
S858.23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浅谈牛副丝虫病的防治
- 3
-
-
作者
翟雪松
-
机构
河北省廊坊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
出处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年第11期65-65,共1页
-
文摘
牛副丝虫病是由牛副丝虫引起的一种皮肤寄生虫病。本病的特点是夏季在牛的皮下形成结节,结节多于短时间内出现,并迅速破裂出血而自愈。这种出血现象好似夏季淌出的汗水,故本病也有血汗症之称。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我国山东、江苏、湖南、湖北、四川、福建和广西等省和自治区均有发病的报道。
-
关键词
牛副丝虫病
皮肤寄生虫病
交合刺
出血现象
牛皮蝇
肌间结缔组织
丝虫
病牛
形成结节
汗症
-
分类号
S858.23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牛气肿疽病的防控措施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张绍兵
姚文静
贾敬亮
-
机构
滦南县农业农村局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衡水市桃城区农业农村局
衡水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
出处
《北方牧业》
2023年第2期40-40,共1页
-
文摘
牛气肿疽病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一种牛急性败血性传染性疾病,俗称黑腿病或鸣疽病。临床典型症状为病牛局部骨骼肌出血性坏死,皮下和肌间结缔组织出血,发病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在患病牛肌肉丰满的组织器官出现臌胀,挤压有捻发音,突然发病,多伴有患病牛跛行,是土壤病之一。1流行情况牛气肿疽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传染源是病畜和被病畜排泄物、分泌物或者病死牲畜尸体污染的土壤、水源及饲养设备等,但并不是由病畜直接传给易感动物。
-
关键词
肌间结缔组织
气肿疽梭菌
饲养设备
性传染性疾病
易感动物
急性败血
捻发音
典型症状
-
分类号
S85
[农业科学—兽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