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肌微管素相关微蛋白7(myotubularin related protein 7,MTMR7)在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小鼠、Mtmr7转基因(Mtmr7-Tg)小鼠各20只,分为对照组、Mtmr7-Tg组、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组、MCT+Mtmr7-Tg组,超声...目的探讨肌微管素相关微蛋白7(myotubularin related protein 7,MTMR7)在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小鼠、Mtmr7转基因(Mtmr7-Tg)小鼠各20只,分为对照组、Mtmr7-Tg组、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组、MCT+Mtmr7-Tg组,超声测量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pulmonary artery acceleration time,PAT)和射血时间(pulmonary artery ejection time,PET),取材时分离右心室游离壁,计算右心肥厚指数,免疫染色观察肺小动脉重构。将小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以低氧处理,观察其增殖和迁移情况。结果MTMR7在肺血管中表达,并且MCT处理之后,Mtmr7-Tg小鼠的PAT/PET比值降低(P<0.05),右心肥厚指数升高(P<0.01)。以Mtmr7基因过表达腺病毒转染PASMCs,可以抑制其增殖和迁移。用chemerin-9恢复p-ERK1/2的活性,过表达MTMR7对PASMCs增殖、迁移抑制作用消失。结论过表达MTMR7可减轻低氧诱导的小鼠PASMCs增殖和迁移,从而逆转肺动脉高压,机制与MTMR7降低ERK1/2磷酸化密切相关。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最佳时期,以及分析失去行走能力(loss of ambulation,LoA)和抗肌萎缩蛋白基因(dystrophin,DMD)突变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确诊的假肥大型肌...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最佳时期,以及分析失去行走能力(loss of ambulation,LoA)和抗肌萎缩蛋白基因(dystrophin,DMD)突变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确诊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及遗传学数据。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分析服用激素起始年龄、康复训练时间以及基因型对患者独立行走时间的影响。结果共纳入437例患者,年龄集中在3~6岁,主要就诊原因为肌无力。遗传学检测依次发现的类型为DMD基因缺失(289例,61.1%)、点突变(148例,31.3%)、基因重复(36例,7.6%),其中点突变以无义突变(72例,64.3%)最常见。在3~5岁服用激素的患者[P<0.1,HR=0.47,中位数年龄13(13-NA)]丧失行走年龄显著比未用激素的患者晚。外显子43(Exon43)缺失突变[P<0.1,HR=3.04,中位数年龄10(10-NA)]的患者失去行走能力年龄显著早于“其他基因型”缺失。康复训练时间大于1年的患者丧失行走能力时间显著晚于未进行康复训练患者。结论患者在3~5岁服用激素效果最佳;进行1年以上的康复训练,有助于维持患者的独立行走时间;Exon43缺失突变的DMD患者具有较早的LoA,这将对临床试验设计方面带来益处。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索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成年后尿微量蛋白及尿肌酐之间的相关性及因果关联。方法:通过采取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本课题组从数据集中提取出具有明显影响力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并将其依次通过逆方差加权(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法、加权中位数法、孟德尔随机化-Egger回归(Mendelian randomization-Egger regression,MR-Egger)及孟德尔随机化-异常值检测和校正方法(Mendelian randomization-pleiotropy residual sum and outlier,MR-PRESSO)结果来表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成年后尿微量蛋白质、尿肌酐的因果关系。并回顾性纳入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新生儿期及成年期的相关临床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确定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成年后尿微量蛋白及尿肌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R-IVW检验结果显示,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成年后尿微量蛋白(P=0.037)及尿肌酐(P=0.015)的关联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回顾性研究,发现2组新生儿在除出生体质量以外的其他变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本课题组发现新生儿出生时的体质量与尿微量蛋白呈负相关(r=-0.78,P=0.015),但与尿肌酐呈正相关(r=0.78,P=0.018)。结论: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成年后尿微量蛋白呈负相关;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成年后尿肌酐呈正相关。
文摘背景与目的:BRCA1突变与三阴性乳腺癌发病相关目前己得到学者公认。该研究旨在分析BRCA1相关A蛋白复合物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与三阴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寻找和确定与汉族人群三阴性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相关的基因型和单体型。方法:2008年-2011年间414例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原发性乳腺癌手术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和354例健康妇女进入本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对Abraxas、BRE、Rap80、NBA1和BRCC36基因组DNA的37个SNP位点的检测,分析它们与三阴性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者随后检测了652例其他类型乳腺癌和890例健康女性的DNA以证实发现的SNP是否为三阴性特有的遗传相关位点。结果:该研究在第一步研究中发现,NBA1启动子区rs7250266位点突变的G等位基因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频率显著低于在正常女性中的频率(0.14 vs 0.19,P〈0.01)。对rs7250266位点基因分型显示:与携带cc基因型个体比较,携带GC型个体的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显著降低(GC:OR=0.70,95%CI:0.51~0.97;GG:OR=0.48,95%CI:0.21~1.07,P=0.03)。单体型分析也证实NBA1基因的不同单体型间三阴性乳腺癌发病风险不同。第二步的研究结果显示,rs7250266位点突变在非三阴性的乳腺癌与正常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9 vs 0.18,P=0.85)。结论:NBA1基因的rs7250266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女性的三阴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相关,其突变型等位基因携带者罹患三阴性乳腺癌的风险低于野生型等位基因携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