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肌原纤维生成调节因子-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晓礽 刘秀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5-248,共4页
人肌原纤维生成调节因子-1(myofibrillogenesis regulator 1,MR-1)是一个新近报道的人类功能基因,定位于2q35,mRNA全长755bp,编码一段142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在心肌、骨骼肌、肾和肝中高表达。该基因与稍迟报道的发作性非运动源性运... 人肌原纤维生成调节因子-1(myofibrillogenesis regulator 1,MR-1)是一个新近报道的人类功能基因,定位于2q35,mRNA全长755bp,编码一段142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在心肌、骨骼肌、肾和肝中高表达。该基因与稍迟报道的发作性非运动源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nonkinesigenic dyskinesia,PNKD)基因三条转录剪接异构体中最短的PNKD-3在定位和序列上几乎完全一致。较长的剪接异构体MR-1L(PNKD-1)只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特异性表达,位于该亚型1号外显子上的碱基突变是导致PNKD的直接原因;MR-1S(PNKD-3)则被发现参与了心肌肥大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肌肉收缩相关装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原纤维生成调节因子-1 运动障碍 心肌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调控成骨成血管功能促进颌骨缺损愈合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刘志凯 刘航航 +3 位作者 刘士博 李帛伦 刘瑶 罗恩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9-357,共9页
目的 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RT1)在体内外条件下对小鼠成骨成血管功能及颌骨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 使用SIRT1特异性激活剂及抑制剂干预小鼠胚胎前体成骨细胞(MC3T3-E1)及小鼠颌骨缺损,采用细胞计数试剂(CCK-8)、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 目的 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RT1)在体内外条件下对小鼠成骨成血管功能及颌骨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 使用SIRT1特异性激活剂及抑制剂干预小鼠胚胎前体成骨细胞(MC3T3-E1)及小鼠颌骨缺损,采用细胞计数试剂(CCK-8)、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蛋白免疫印迹、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免疫荧光染色等多种方式,研究SIRT1对MC3T3-E1细胞成骨成血管因子表达、小鼠颌骨缺损愈合及颌骨缺损成骨成血管功能的影响。结果 细胞实验中SIRT1激活时可促进MC3T3-E1细胞成骨成血管因子表达和ALP活性;动物实验中SIRT1激活可促进颌骨缺损的愈合,同时增强颌骨缺损区域成骨成血管功能;抑制SIRT1活性时则会抑制上述过程。结论 SIRT1可通过调控小鼠颌骨成骨成血管功能促进颌骨缺损的愈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血管生成 颌骨缺损 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新妇苷通过调节HIF-1α/VEGF轴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媛媛 顾玉 +2 位作者 刘秋霞 马胜辉 龚志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6-802,共7页
目的:探究落新妇苷(AST)调节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轴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ST(0、5、25、50、100、150、200、300μmol/L)处理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 目的:探究落新妇苷(AST)调节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轴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ST(0、5、25、50、100、150、200、300μmol/L)处理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采用CKK-8法检测细胞活力。将MCF-7、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AST低剂量(AST-L)组、AST中剂量(AST-M)、AST高剂量(AST-H)组、AST-H+DMOG(HIF-1α/VEGF通路激活剂)组,EdU法检测AST处理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其对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Matrigel管型形成实验检测其对细胞VM形成的影响,WB法检测对细胞中HIF-1α、VEGF、VE-cadherin、E-cadherin、N-cadherin、MMP-2表达的影响。结果:与0μmol/L AST相比,5、25、50、100、150、200、300μmol/L AST处理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AST-L、AST-M、AST-H组细胞EdU阳性率、细胞迁移数、细胞侵袭数、VM管腔数目、HIF-1α、VEGF、VE-cadherin、N-cadherin、MMP-2表达均显著下降,而细胞凋亡率、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与AST-H组相比,AST-H+DMOG组细胞EdU阳性率、细胞迁移数、细胞侵袭数、VM管腔数目、HIF-1α、VEGF、VE-cadherin、N-cadherin、MMP-2表达均显著升高,而细胞凋亡率、E-cadherin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AST能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VM形成,促进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VEGF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落新妇苷 增殖 迁移 血管生成拟态 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肌纤生成调节因子-1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其在乳鼠心肌细胞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晓礽 刘秀华 +2 位作者 宋泉声 李婷 韩文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制备抗人肌纤生成调节因子-1(hMR-1)的多肽抗体,并对其纯度、特异性、效价及适用性进行检测和鉴定。方法:TMHMM、DNAstar等软件分析hMR-1蛋白序列,选取2段优势抗原序列合成多肽并与钥孔戚血蓝素(KLH)偶联,混合后免疫家兔。抗血清... 目的:制备抗人肌纤生成调节因子-1(hMR-1)的多肽抗体,并对其纯度、特异性、效价及适用性进行检测和鉴定。方法:TMHMM、DNAstar等软件分析hMR-1蛋白序列,选取2段优势抗原序列合成多肽并与钥孔戚血蓝素(KLH)偶联,混合后免疫家兔。抗血清经过免疫亲和层析法纯化得到多克隆抗体。用ELISA法检测效价,Western blotting和细胞免疫荧光(immunocytofluorescent,ICF)法鉴定其特异性和适用范围,并观察其在乳鼠心肌细胞中的应用情况。结果:(1)抗体效价达1∶105,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与预测分子量17kD相符的条带,ICF图像背景低,阳性结构清晰。(2)乳大鼠心肌细胞实验发现荧光信号浓集于核周,过表达hMR-1后荧光强度明显高于空载对照和正常对照。结论:制备的抗hMR-1多肽抗体效价及特异性可用于Western blotting及ICF实验,可识别人源性和大鼠源性抗原表位,该工作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新基因hMR-1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生成调节因子1 抗体 乳鼠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调控SIRT1-FOXO1通路抑制成骨细胞凋亡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凡 高扬 +3 位作者 胡艳平 向超 万骐 周茹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1-675,702,共6页
目的 探讨葛根素(puerarin, PR)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状转录因子O1(FOXO1)信号通路对类固醇诱导的成骨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浓度为0~50μmol/L的PR及10μmol/L的地塞米松(DEX)共同处理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MT... 目的 探讨葛根素(puerarin, PR)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状转录因子O1(FOXO1)信号通路对类固醇诱导的成骨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浓度为0~50μmol/L的PR及10μmol/L的地塞米松(DEX)共同处理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MTT法筛选最佳PR作用浓度;将MC3T3-E1细胞分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DEX组(10μmol/L DEX)、PR+DEX组(10μmol/L DEX+40μmol/L PR)、DEX+EX527组(10μmol/L DEX+100 nmol/L的SIRT1抑制剂EX527)、PR+DEX+EX527组(10μmol/L DEX+40μmol/L PR+100 nmol/L EX527),MTT法、流式细胞术、MDC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活力、凋亡率及细胞自噬数量;Western Blot检测SIRT1-FOXO1通路相关蛋白、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LC3及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水平。结果 0~40μmol/L的PR可促进DEX诱导的MC3T3-E1细胞增殖活力,40μmol/L PR处理后MC3T3-E1细胞增殖活力最高,选择40μmol/L PR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DEX组MC3T3-E1细胞增殖活力、自噬阳性率、SIRT1、FOXO1、Beclin-1、LC3、Bax蛋白表达均降低,凋亡率及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DEX组对比,PR+DEX组凋亡率及Bcl-2蛋白表达降低,上述其余指标均升高(P<0.05),DEX+EX527组凋亡率及Bcl-2蛋白表达升高,上述其余指标均降低(P<0.05);与PR+DEX组对比,PR+DEX+EX527组凋亡率及Bcl-2蛋白表达升高,上述其余指标均降低(P<0.05)。结论 PR可通过激活SIRT1-FOXO1信号通路增强MC3T3-E1细胞自噬进而抑制DEX诱导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叉头状转录因子O1 类固醇 成骨细胞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红细胞生成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吴海琴 张蓓 +3 位作者 张桂莲 展淑琴 张茹 赵英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红细胞生成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2-VO)建立VD的动物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VO组和葛根素组,每组又分为1周、3周...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红细胞生成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2-VO)建立VD的动物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VO组和葛根素组,每组又分为1周、3周、6周、2月(n=6)四个时间点;应用Y型水迷宫实验测定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HIF-1α和EPO蛋白的表达。结果①2-VO组和葛根素组大鼠游全程时间和误入盲端次数均显著增加,但各时间点葛根素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均显著优于2-VO组。②各时间点,2-VO组和葛根素组大鼠海马CA1区HIF-1α和EPO的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但葛根素组两种蛋白的表达均较2-VO组明显降低。结论葛根素可提高缺血脑组织细胞内氧浓度,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对VD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血管性痴呆 低氧诱导因子- 促红细胞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肌纤生成调节因子1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的表达和抗体制备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天伯 胡洋 +2 位作者 冯爽 左增艳 王以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研究人肌纤生成调节因子1(MR-1)的表达,获得MR-1蛋白,制备MR-1抗体,为MR-1生物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利用大肠杆菌质粒pGEX-5X-1、pET30a(+)及pET24a(+),分别构建MR-1及其两端与不同标签序列融合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和... 目的研究人肌纤生成调节因子1(MR-1)的表达,获得MR-1蛋白,制备MR-1抗体,为MR-1生物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利用大肠杆菌质粒pGEX-5X-1、pET30a(+)及pET24a(+),分别构建MR-1及其两端与不同标签序列融合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和BL21-CodonPlus(DE3)-RIL中比较N端和/或C端融合标签序列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凝胶蛋白电泳及电洗脱制备目的蛋白,免疫家兔。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所制备抗体的滴度和免疫原性。结果利用GST或T7-tag序列在其N端融合,使MR-1在大肠杆菌BL21-CodonPlus(DE3)-RIL得到表达。利用所表达获得的MR-1-T融合蛋白,制备了针对此蛋白的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所制备抗体滴度达到1∶105,Westernblot显示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用于检测天然细胞中的MR-1蛋白。结论MR-1蛋白需在N端与GST或T7-tag序列融合方可实现表达。利用在大肠杆菌表达纯化的蛋白所制备的抗体可用于MR-1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肌纤生成调节因子1 融合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1的结构、功能、调节及其与低氧信号转导的关系 被引量:24
8
作者 叶红 金咸瑢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2-64,共3页
在许多类型细胞均发现低氧可诱导低氧诱导因子 1(HIF 1)水平的增高 ,说明存在一个普遍的氧感受和低氧信号转导机制 ,其中HIF 1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HIF 1的结构。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 低氧 信号转导 HIF-1 红细胞生成 肝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脱氧核苷酸联合血管生成素-1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及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曾莉 常以力 邵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05-908,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联合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及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健...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联合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及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5只和糖尿病组55只,糖尿病组通过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成功后再饲养3个月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定DR大鼠模型且视网膜病变程度相仿的大鼠,随机抽取45只分为DR对照组(B组,5只)、PBS缓冲液对照组(C组,10只)、VEGFASODN干预组(D组,10只)、Ang-1干预组(E组,10只)、联合干预组(F组,10只)。C组玻璃体内注射PBS缓冲液5μL;D组玻璃体内注射浓度为100μmol·L-1VEGFASODN5μL;E组玻璃体内注射浓度为160mg·L-1Ang-15μL;F组玻璃体内注射100μmol·L-1VEGFASODN及160mg·L-1Ang-1各5μL;3d后再次行上述操作。各组大鼠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比观察不同组别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情况,病理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下突破内界膜的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结果 A、B、C、D、E和F组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分别为0、(20.98±1.14)mm2、(21.47±1.65)mm2、(14.60±1.55)mm2、(13.80±1.19)mm2、(10.81±1.35)mm2;D、E、F组新生血管渗漏面积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99,P<0.05);F组渗漏面积低于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0.94,P<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P>0.05)。A、B、C、D、E和F组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分别为(1.13±0.31)个、(80.31±5.21)个、(81.08±2.57)个、(37.37±3.41)个、(41.07±2.09)个、(14.41±1.23)个;D、E、F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芽细胞核数均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39.41,P<0.05);F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芽细胞核数低于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4.91,P<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05)。结论 VEGF ASODN联合Ang-1玻璃体内注射能明显抑DR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减少视网膜血管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反义寡脱氧核苷酸 血管生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1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翀 陈蕾 李婷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体内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将32只小鼠...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体内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高氧对照组、大剂量治疗组(高氧+100 mg·L-1Ang-1)、小剂量治疗组(高氧+50 mg·L-1Ang-1)。前两组小鼠玻璃体内注射1μL BSS,后两组小鼠玻璃体内分别注射1μL不同浓度的Ang-1。视网膜切片HE染色,计数并比较各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切片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吸入高氧小鼠视网膜均可见突出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率为100%。高氧对照组可见突出细胞数为(24.69±2.61)个,大剂量治疗组为(6.56±1.37)个,小剂量治疗组为(10.83±1.81)个。大小剂量治疗组与高氧对照组相比新生血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在Ang-1治疗的两组中,随着剂量的加大,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逐渐加强。高氧对照组(4.50±0.22)、大剂量治疗组(3.29±0.18)、小剂量治疗组(3.81±0.16)视网膜各层中VEGF表达均较正常组(2.23±0.20)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氧对照组相比,大、小剂量治疗组VEG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Ang-1能有效抑制高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且能减少VEGF的合成和分泌,其抗血管新生作用可能与抑制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1 视网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1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兰兰 惠延年 曾光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26-930,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氉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链脲佐...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氉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茵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配治疗组大鼠20只,每15d每眼球后注射Ang-1溶液0.05mL1次(4ng·L-1),糖尿病阳性对照组20只不给予任何处理。2组与正常对照组(20只)分别饲养3个月、6个月时,采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oin angiography,FFA)观察视网膜血管改变;免疫组化法定量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VEGF的表达;蛋白印迹法定量检测MMP的表达量。结果 FFA观察结果:3个月时糖尿病阳性对照组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扭曲、不规则,Ang-1治疗组可见明显的改善;6个月时,糖尿病阳性对照组可见视网膜微动脉瘤,Ang-1治疗组与糖尿病阳性对照组相比微动脉瘤减少。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3个月、6个月时正常对照组仅见微弱的VEGF表达,灰度值分别为92.9687±2.0400和81.0311±2.7700,糖尿病阳性对照组表达明显上调,灰度值分别为120.0008±2.9011和124.7905±1.961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0.01);Ang-1治疗组3个月、6个月时VEGF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16.1548±1.3431和92.8509±2.3234,与糖尿病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法定量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MMP蛋白无表达,3个月时Ang-1治疗组表达量高于糖尿病阳性对照组(P<0.05),6个月时糖尿病阳性对照组与Ang-1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1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微血管病变,并抑制视网膜内VEGF、MMP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生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1分子结构与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玳玮 邓学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24,共3页
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1,IRF-1)是一个重要的多功能转录因子,这个转录因子家族具有调节干扰素表达、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并且,干扰素调节因子1还选择性的调节不同基因在不同细胞中发挥其免疫应答效应。... 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1,IRF-1)是一个重要的多功能转录因子,这个转录因子家族具有调节干扰素表达、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并且,干扰素调节因子1还选择性的调节不同基因在不同细胞中发挥其免疫应答效应。作者重点综述了IRF-1基因的结构、其对干扰素的转录调控作用及多种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干扰素调节因子-1 免疫应答 抑癌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固醇生成因子-1基因异常可导致46,XY严重睾丸发育不全 被引量:2
13
作者 寸跃爽 朱岷 +1 位作者 郭淑娟 熊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50-853,共4页
目的:在46,XY尿道下裂或隐睾病例中寻找类固醇生成因子-1(Steroidogenic factor-1,SF-1)基因异常情况,通过分析基因型与患儿表型的关系揭示SF-1基因在人类性腺分化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60例46,XY尿道下裂或隐睾且肾上腺功能正常... 目的:在46,XY尿道下裂或隐睾病例中寻找类固醇生成因子-1(Steroidogenic factor-1,SF-1)基因异常情况,通过分析基因型与患儿表型的关系揭示SF-1基因在人类性腺分化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60例46,XY尿道下裂或隐睾且肾上腺功能正常的患者和40例外生殖器发育正常的男性儿童分别为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SF-1基因进行测序,测序结果用标准核苷酸BLAST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结果:本研究发现了1例SF-1基因突变,为杂合子缺失c.11835delC。该患儿的表型为尿道下裂会阴型伴双侧隐睾、生后呈女性外阴,严重的男性化不全。此外,还发现1个SF-1基因多态性位点rs1110061(G/C),等位基因G/C的频率在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中分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SF-1基因异常可能是46,XY尿道下裂或隐睾患儿的病因之一,其表型为46,XY严重男性化不全、严重睾丸发育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生成因子-1 尿道下裂 隐睾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多胺调节因子-1表达增强地塞米松对人宫颈癌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建林 李论 +4 位作者 曾子悦 曹春雨 吕亚丰 秦宇 王艳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11-715,共5页
目的:探讨在人宫颈癌Caski细胞中抑制多胺调节因子-1(polyamine-modulated factor,PMF-1)表达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靶向人PMF-1基因的si RNA,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其对Cask... 目的:探讨在人宫颈癌Caski细胞中抑制多胺调节因子-1(polyamine-modulated factor,PMF-1)表达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靶向人PMF-1基因的si RNA,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其对Caski细胞PMF-1中表达的影响。用DEX处理PMF-1表达抑制的Caski细胞和对照细胞,然后分析PMF-1表达下调是否影响瘤细胞对DEX的敏感性。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s receptor,GR)的表达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细胞内的多胺含量。结果:用靶向PMF-1基因的siRNA瞬时转染Caski细胞能显著性下调细胞中PMF-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细胞相比,用DEX处理PMF-1表达下调的Caski细胞能更有效地抑制细胞增殖(P<0.01),上调细胞内GR表达水平(P<0.01),并显著抑制细胞分裂导致G2周期阻滞(P<0.01),同时能显著性地降低细胞内的多胺水平(P<0.01)。结论:抑制PMF-1表达可增强DEX对人宫颈癌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多胺水平和增强细胞周期阻滞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胺调节因子-1 宫颈癌细胞 CASKI细胞 地塞米松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莪术醇通过SREBP-1/FASN/EGFR轴延缓非小细胞肺癌进程
15
作者 孟令隆 白丰玺 +2 位作者 赵雨 吴晓宇 梁丽丽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4-803,共10页
目的探究莪术醇调控脂质代谢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建立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给药14 d,记录皮下瘤体体积及质量;采用苏木精-伊红(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肿瘤组织、脏器病理形... 目的探究莪术醇调控脂质代谢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建立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给药14 d,记录皮下瘤体体积及质量;采用苏木精-伊红(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肿瘤组织、脏器病理形态学和Ki67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生化试剂盒检测肿瘤组织中脂质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脂肪酸合成酶(FASN)、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水平;qPCR和免疫荧光检测肿瘤组织中SREBP-1的表达情况。莪术醇处理NSCLC细胞株A549及过表达SREBP-1的A549细胞,EdU实验检测肺癌细胞增殖能力;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肿瘤细胞迁移与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生化试剂盒检测细胞中脂质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REBP-1、FASN、EGF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体内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莪术醇显著抑制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肿瘤细胞增殖(P<0.05,P<0.01),降低肿瘤组织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P<0.05,P<0.01),下调SREBP-1、FASN、p-EGFR蛋白表达(P<0.01),并抑制肿瘤组织中SREBP-1 mRNA的表达(P<0.05,P<0.01)。在体外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莪术醇干预后A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能力显著抑制,A549细胞活力降低(P<0.05,P<0.01),肿瘤细胞凋亡增加(P<0.01),A549细胞中FFA、T-CHO、TG水平下降(P<0.05,P<0.01),SREBP-1、FASN、p-EGFR蛋白表达减少(P<0.05,P<0.01)。同时,过表达SREBP-1可拮抗莪术醇对脂质合成过程、EGFR活化的抑制作用,削弱莪术醇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莪术醇通过抑制SREBP-1、FASN表达水平,减少脂质合成,阻碍EGFR信号转导,减缓NSCL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醇 非小细胞肺癌 脂质代谢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脂肪酸合成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参与调节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活化发挥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信号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宁钧宇 敬海明 +3 位作者 杜宏举 齐丽娟 高珊 李国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进一步证实在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增生,以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 目的进一步证实在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增生,以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胍增强细胞内AMPK的活化(表现为AMPK第172位苏氨酸磷酸化增高);采用定点突变获得组成性激活型AMPK突变体,设计短发卡RNA (short hairpin,shRNA)序列构建AMPK干扰载体,并分别包装产生组成性激活型AMPK和AMPK敲低慢病毒。分别采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胍处理、组成性激活型AMPK慢病毒感染和AMPK敲低慢病毒感染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观察AMPK活性对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1/2,ERK1/2)活性(表现为202位苏氨酸和204位酪氨酸的磷酸化)及其下游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二甲双胍明显增强AMPK的活性(表现为172位苏氨酸磷酸化增高),并明显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ERK1/2活化(表现为202位苏氨酸和204位酪氨酸的磷酸化受到抑制);组成性激活型AMPK表达能明显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ERK1/2活化以及下游的细胞增生;在AMPK敲低细胞中,IGF-1能引起更强的ERK1/2活化。结论 AMPK能通过抑制ERK1/2活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IGF-1信号,并能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调节因子对MDA-MB-231细胞mtp53和HIF-1α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婷婷 邓华瑜 赵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77-882,共6页
目的:探讨在ErbB2非过表达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神经调节因子(NRGs)/ErbB2信号通路对突变型p53(mtp53)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DA-MB-231细胞中神经调节因子(NRG)的表... 目的:探讨在ErbB2非过表达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神经调节因子(NRGs)/ErbB2信号通路对突变型p53(mtp53)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DA-MB-231细胞中神经调节因子(NRG)的表达。应用ErbB2受体功能抑制剂AG825处理MDA-MB-231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mtp53、HIF-1α蛋白表达;RT-PCR检测HIF-1α mRNA的表达。结果:神经调节因子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呈显著表达,Western blotting实验可见分子量44kD的NRG抗体阳性反应条带。应用ErbB2受体功能抑制剂AG825后,MDA-MB-231细胞生长受到抑制,作用呈时效、量效依赖关系(P<0.01);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细胞凋亡增加(P<0.05);mtp53、HIF-1α蛋白表达减少(P<0.05);HIF-1α mRNA表达减少(P<0.05)。结论:ErbB2非过表达乳腺癌细胞MDA-MB-231存在神经调节因子分泌,可能通过神经调节因子自分泌或旁分泌配体作用方式使ErbB2受体信号转导处于激活状态,上调mtp53和HIF-1α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存活能力和抑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bB2通路 神经调节蛋白类 突变型P53 缺氧诱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分化抑制因子-1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郝晓鸣 杨大江 +1 位作者 王晓毅 梁新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8期757-759,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分化抑制因子-1(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1,Id-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OSCC中Id-1,CD34表达,并...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分化抑制因子-1(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1,Id-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OSCC中Id-1,CD34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Id-1定位于肿瘤细胞胞质,65例OSCC中有49例Id-1呈(75.38﹪)阳性表达,其与OSCC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患者性别及肿瘤发生部位无关;Id-1的表达与MVD值显著相关(P<0.01)。结论:Id-1的高表达可能在OSCC分化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微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分化抑制因子-1 血管生成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促进胃癌发展的作用机制
19
作者 陈勇羽 黄益仁 +3 位作者 陈哲逸 周冰倩 陈诗宇 郑英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60,共11页
目的·研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1(serpin family E member 1,SERPINE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促进胃癌发展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IMER2.0在线网站对SERPINE1进行泛癌分析,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 目的·研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1(serpin family E member 1,SERPINE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促进胃癌发展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IMER2.0在线网站对SERPINE1进行泛癌分析,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的胃癌临床数据分析SERPINE1在不同胃癌肿瘤分期样本中的表达差异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临床胃癌组织配对样本中SERPINE1 mRNA的表达情况。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技术敲低MGC-803、SGC-7901胃癌细胞系中SERPINE1表达,通过Transwell和Invasion小室实验检测胃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进一步通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迁移实验和小管形成实验探究敲低SERPINE1对胃癌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利用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集,根据SERPINE1的表达水平中位值分为高表达和低表达2组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并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Analysis,GSEA);进一步通过qRT-PCR验证SERPINE1敲低胃癌细胞系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血管生成有关的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ERPINE1在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原发肿瘤组织中高表达,SERPINE1基因表达随着肿瘤分期的增加而升高(P<0.001),SERPINE1表达增加与胃癌不良预后有关(P<0.001)。qRT-PCR结果表明SERPINE1在胃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P=0.038)。敲低SERPINE1后,胃癌细胞系MGC-803、SGC-790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P<0.05);敲低SERPINE1的胃癌细胞系的培养上清液能降低HUVEC细胞迁移和小管生成能力(P<0.05)。GEO数据库中SERPINE1高表达组胃癌患者差异基因富集到焦点黏附、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等癌症相关通路以及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等血管生成相关通路。SERPINE1的表达与E-钙黏蛋白(cadherin 1,CDH1)的表达呈负相关,与EMT有关的其他基因、血管生成有关基因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利用qRT-PCR在SERPINE1敲低胃癌细胞系中验证了EMT(P<0.05)、血管生成有关基因表达水平(P<0.05),与上述相关性分析结果一致。结论·SERPINE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可调控EMT、血管生成相关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并促进胃癌细胞迁移、侵袭与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1 胃癌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0对脑缺氧复氧后干扰素调节因子-1表达的抑制作用
20
作者 陈荣华 刘楠 +3 位作者 刘德山 杜厚伟 张逸仙 黄华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69-972,共4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0(IL-10)对缺氧复氧后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缺氧8h复氧2h法建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共培养缺氧复氧模型。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IL-10干预组,其中IL-10干预组根据浓度不... 目的:探讨白介素-10(IL-10)对缺氧复氧后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缺氧8h复氧2h法建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共培养缺氧复氧模型。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IL-10干预组,其中IL-10干预组根据浓度不同分为1μg/L组、10μg/L组和30μg/L组。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RF-1表达的变化。结果:缺氧复氧组IRF-1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IL-10干预组IRF-1表达较缺氧复氧组显著下降,并与IL-10剂量有关,呈剂量依赖性,在30μg/L表达最低(P<0.05)。结论:IL-10可显著抑制脑缺氧复氧后IRF-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0 缺氧复氧 干扰素调节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