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档案所见盛京刑部官员设置
1
作者 姜珊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84,91,共5页
盛京刑部是清廷于陪都盛京设置的重要理刑机构,是盛京陪都区域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主要掌管盛京区域涉及旗人的案件。职官由侍郎、司员及其他杂职官役组成,其中司员负责的是盛京刑部最核心的任务。本文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 盛京刑部是清廷于陪都盛京设置的重要理刑机构,是盛京陪都区域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主要掌管盛京区域涉及旗人的案件。职官由侍郎、司员及其他杂职官役组成,其中司员负责的是盛京刑部最核心的任务。本文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及《黑图档》等清代档案,梳理《清实录》《大清会典》等文献,考察盛京刑部职官的组成与各职官选任及执掌情况,揭示选任时关注司员的出身及经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京刑部 《黑图档》 清代档案 司员 会典 司法审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司可以出任流官”辨
2
作者 黄海涛 邹翀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9-156,共8页
土司与流官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概念,绝无互相改变身份之说。而在土司问题的研究中,有“土司可以出任流官”的说法,对此有必要加以辨析。主张此说者所举例证,误将历史文献中的记载解读为土司可以出任流官,这与其对明清职官制度中相关概念... 土司与流官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概念,绝无互相改变身份之说。而在土司问题的研究中,有“土司可以出任流官”的说法,对此有必要加以辨析。主张此说者所举例证,误将历史文献中的记载解读为土司可以出任流官,这与其对明清职官制度中相关概念把握不当有关,未弄清楚加官、加衔、散官、勋官、赠官的内涵,将其与职事官混为一谈。在雍正朝大规模改土归流后,清政府为实现对土司地区的直接统治,除改变“土流并治”的具体内涵外,还采取了管理流官的方式管理土司,突出反映在对仿流官职衔增设的不准世袭的土弁、土屯官和“流职土司”的管理上,这些不准世袭的土弁、土屯官和“流职土司”实际上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土司,但绝不意味他们可以出任流官。“土司可以出任流官”的说法是不妥的,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 土司制度 制度 “土流并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代“为郎领郡诗”的生成机制及独特风貌
3
作者 李德辉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153,共9页
“为郎领郡诗”是基于唐代郎官与刺史互相迁转的用人制度而形成的一种诗歌。随着刺史、郎官中外迁转的常态化,这一职官制度与文学的关系也日益密切。这类诗歌多为唐人自尚书省郎官出为刺史或自刺史入为郎官授职赴任期间的叙事抒情之诗,... “为郎领郡诗”是基于唐代郎官与刺史互相迁转的用人制度而形成的一种诗歌。随着刺史、郎官中外迁转的常态化,这一职官制度与文学的关系也日益密切。这类诗歌多为唐人自尚书省郎官出为刺史或自刺史入为郎官授职赴任期间的叙事抒情之诗,具有事例的典型性,能够深层次反映唐人内外官调遣的心态变化及文学效应。随着诗人的出入中外,“为郎诗”“领郡诗”交替产生,前后相接,时空相对,互相依存。诗人在赴任路上回溯过往,前瞻未来,立足当下,其运动轨迹与诗歌的叙述空间都介于江湖和廊庙之间,既带有山林皋壤风味,也不乏宫廷台阁体气,由此形成“为郎领郡诗”独特的艺术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史 唐代职制度 “为郎领郡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西夏的官与职——以西夏官当制度为中心 被引量:7
4
作者 梁松涛 张玉海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3期102-108,共7页
本文利用新译《亥年新法》等西夏文法典,对西夏职官制度中"■"(官)、"■"(职)问题作了系统梳理,指出西夏中晚期官阶复杂,仅六品以下至少可分五个层级,280多阶;"■"(职)即职事官,共七个层级。西夏以职定阶... 本文利用新译《亥年新法》等西夏文法典,对西夏职官制度中"■"(官)、"■"(职)问题作了系统梳理,指出西夏中晚期官阶复杂,仅六品以下至少可分五个层级,280多阶;"■"(职)即职事官,共七个层级。西夏以职定阶,次等司正(■■■■)以下各职所对应官阶一般为四到两个。在革职时,通常以该职所对应最高官阶算。恩荫制度中,只继承官阶,而不任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制度 恩荫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职官”:中国古代职业教育师资制度 被引量:3
5
作者 路宝利 陈庆合 王红霞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68-72,共5页
中国古代"技术职官"是手工业时代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师资。其中,畴官、农官、工官、商官等皆在相应领域发挥教育与管理的双重职能。在"官师一体"总体特征之下,古代技术职官制度凸显出"资源优势"与"... 中国古代"技术职官"是手工业时代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师资。其中,畴官、农官、工官、商官等皆在相应领域发挥教育与管理的双重职能。在"官师一体"总体特征之下,古代技术职官制度凸显出"资源优势"与"效率压抑"、"技术精神"与"产业异化"、"教育传承"与"教育异化"、"民本思想"与"官本属性"并存的多重效应。尽管时代发生巨变,但剖析古代技术职官制度对于职业教育本质理解以及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职 中国古代 职业教育 师资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期的军事、畜牧业职官二题 被引量:8
6
作者 陆离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66,共5页
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期在各地设立了扎论(dgra blon)之职,为军事官员,有不同级别,在汉文文书中被称为防城使,可能源于吐蕃本部,系吐蕃特有职官。吐蕃在河陇西域各地还设有上部、下部牧地大管理长(stod smad kyiphyug mavi gzhis pon chen... 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期在各地设立了扎论(dgra blon)之职,为军事官员,有不同级别,在汉文文书中被称为防城使,可能源于吐蕃本部,系吐蕃特有职官。吐蕃在河陇西域各地还设有上部、下部牧地大管理长(stod smad kyiphyug mavi gzhis pon chen po)、畜产大管理官(byang vtsho ched po)、副牧地管理长(gzhigs pon vog pon)、畜产小管理官(byung vtsho chung)等畜牧业官员,源自吐蕃本部,其中牧地管理长(gzhis pon)在汉文文书中被称为草宅使。归义军畜牧业职官受吐蕃影响甚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河陇西域 军事 畜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骨文“臣”字形义新释——兼及商代的职官泛称“亚”和“尹” 被引量:7
7
作者 王进锋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2-117,共6页
过去对于甲骨文"臣"字形义的认识有误,正确的解释应为"臣,长也。事上监下也。像耳目之形"。这可以得到甲骨文中诸多"臣"字字形和辞例的验证。实际上,商代的"臣"是一种职官泛称。商代类似于&qu... 过去对于甲骨文"臣"字形义的认识有误,正确的解释应为"臣,长也。事上监下也。像耳目之形"。这可以得到甲骨文中诸多"臣"字字形和辞例的验证。实际上,商代的"臣"是一种职官泛称。商代类似于"臣"的职官泛称还有不少,"亚"和"尹"是其中的典型。此时称"臣""亚"和"尹"的职官,不仅存在于内服,而且存在于外服,这主要是因为商代的职官分职还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侯官职能述补 被引量:8
8
作者 方孝坤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66,共5页
关于侯官,正史未载,相关研究也极少。本文利用《居延新简》的资料,在永田英正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侯官不仅是汉在西北边塞设置的一个军事机构,同时跟地方官相类似,还负责政治、经济、民事处理等方面的职能。
关键词 军事机构 制度 《居延新简》 政治职能 经济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泉汉简新见的两例汉代职官制度 被引量:7
9
作者 张俊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103,共8页
悬泉汉简作为汉代邮驿机构悬泉置的日常运作档案文书,与地方机构紧密联系或有亲近关系,对地方的社会与政治制度有较多的涉及。其中所记录的敦煌郡属县长官"令""长"的变化及郡县吏员的守官制度,是史书不曾记录的史... 悬泉汉简作为汉代邮驿机构悬泉置的日常运作档案文书,与地方机构紧密联系或有亲近关系,对地方的社会与政治制度有较多的涉及。其中所记录的敦煌郡属县长官"令""长"的变化及郡县吏员的守官制度,是史书不曾记录的史实。对此等变化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汉代的职官制度,对西北地方政治史研究来说无疑也是一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泉汉简 西汉 制度 敦煌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朝在澳门设立的有关职官考证 被引量:8
10
作者 汤开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73-89,共17页
关于明朝在澳门设立的职官,文献记载缺略,且无系统,导致今天学者认识模糊。本文在大量文献的钩稽中进行较系统的考证,对于明代设在澳门及香山地区的提调、备倭、巡缉、海道副使、海防同知、关闸把总、前山参将及市舶提举等职的职能。
关键词 明朝 澳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夏时期敦煌的行政建制与职官设置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光文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91,共8页
西夏占据敦煌后,在瓜州、沙州建立了完备的行政体系,并委派豪酋大族实行统治。瓜州和沙州位于西夏边陲,军事作用突出,因此,西夏在二州分别设立监军司,负责当地的军事与行政事务。同时在二州分别设立刺史、转运司。沙州单独设立经制司。... 西夏占据敦煌后,在瓜州、沙州建立了完备的行政体系,并委派豪酋大族实行统治。瓜州和沙州位于西夏边陲,军事作用突出,因此,西夏在二州分别设立监军司,负责当地的军事与行政事务。同时在二州分别设立刺史、转运司。沙州单独设立经制司。都统军、副统军、监军使、通判、习判、承旨、都案、案头等自上而下构成了瓜、沙二州的职官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敦煌 行政建制 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水城所出一件元代职官文书考释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彦卿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7-99,共3页
《黑城出土文书》中一件职官品级表,为我们提供了部分元代职官的名称和品级情况,通过考证,可以断定这件文书最早产生于元代晚期。其中的一些记载,可以作为印证和补充《元史》的重要资料。
关键词 黑水城 文书 元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代北宰相府的设立及职官设置探论 被引量:8
13
作者 何天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90-95,159,共7页
辽代北宰相府的设立及职官设置探论何天明在中国古代官制史中,宰相制可谓渊远流长。各朝各代,互有继承,但又有各自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契丹族建立辽朝,官分北南,宰相制亦在对封建制度进行继承、改造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表现出时... 辽代北宰相府的设立及职官设置探论何天明在中国古代官制史中,宰相制可谓渊远流长。各朝各代,互有继承,但又有各自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契丹族建立辽朝,官分北南,宰相制亦在对封建制度进行继承、改造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表现出时代特色。北面官系统的北宰相府和南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族 《辽史》 辽代 北面 阿保机 制度 宰相制度 辽朝 政权机构 汉人枢密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蕃职官spyan(悉编)研究——吐蕃地方职官委员制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冠群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5,共25页
吐蕃职官spyan,汉语音读为“悉编”,字义为“眼睛”的敬语.《新唐书·吐蕃传》记载吐蕃中央官制“尚论掣逋突瞿(九大尚论)”之中,有此官职曰:“都护一人曰悉编掣逋”.宋代史官依据唐人的记载,将“悉编掣逋”比定相当于李唐官制中之... 吐蕃职官spyan,汉语音读为“悉编”,字义为“眼睛”的敬语.《新唐书·吐蕃传》记载吐蕃中央官制“尚论掣逋突瞿(九大尚论)”之中,有此官职曰:“都护一人曰悉编掣逋”.宋代史官依据唐人的记载,将“悉编掣逋”比定相当于李唐官制中之“都护”.此说获得包括日本著名藏学家佐藤長氏、山口瑞鳳氏、大陆著名藏学家王尧氏等中外学者的认同与引用,迄今学者亦毫不起疑.于彼等之论著之中,可以发现不但深信《新唐书·吐蕃传》所载,为正史错载所误导,而曲解spyan官职;亦有将现存文献上有关spyan官职的载记,搜罗齐全后,予以统整并作初步分析,然因误解古藏文,不但自创吐蕃未曾存有的官名,错误比附唐制的官属,而且未能将spyan官职的职权与功能,作有系统的整理;而且普遍未能从关系着吐蕃王朝政治体制与官僚体系变革之角度,加以阐发,致使吐蕃spyan职官设立的意义,隐而未彰.本文基于上述学界对spyan官职研究的不足与缺失,尝试提出研究所得,提供学界卓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吐蕃职 吐蕃政治体制 委员制 监军 都护 悉编 观察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进士职官迁转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润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0-67,共8页
清代科举考试,形成了完整、严密的考选制度。清代进士从入仕到迁转的整个经历,说明了仕历的优越性。一般说来,进士初仕,与其会试覆试、殿试和朝考的等第有密切关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专向性,但其后迁转的迟速却取决于其他因素,主要受... 清代科举考试,形成了完整、严密的考选制度。清代进士从入仕到迁转的整个经历,说明了仕历的优越性。一般说来,进士初仕,与其会试覆试、殿试和朝考的等第有密切关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专向性,但其后迁转的迟速却取决于其他因素,主要受满汉复职制和异途捐纳等外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科举 进士职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边防职官循行之制考论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慈恩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41,共6页
两汉政府在边郡建立了一套严密的边防体系,边防职官循行视察边塞防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派往边郡循行的有中央以及地方的各级职官。对于循行官员的行程,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以保证其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循行的内容与屯戍相关,包括... 两汉政府在边郡建立了一套严密的边防体系,边防职官循行视察边塞防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派往边郡循行的有中央以及地方的各级职官。对于循行官员的行程,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以保证其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循行的内容与屯戍相关,包括了兵器折损情况、守御器及烽火器具是否完备、燧卒对于烽火品约的熟习程度、燧卒在岗以及核实日迹情况,等等,循行制度保证了边防体系得以正常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边防 循行 屯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夏职官中的宗族首领 被引量:3
17
作者 魏淑霞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2-146,共5页
西夏的首领制普遍存在并伴随西夏政权始末,西夏立国后努力将宗族首领纳入职官管理体系,这一过程是缓慢的、渐进的。首领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部族的首领,又是西夏职官体制中的一员,拥有自己的部族,又受到西夏政府的管理,广泛参与西夏... 西夏的首领制普遍存在并伴随西夏政权始末,西夏立国后努力将宗族首领纳入职官管理体系,这一过程是缓慢的、渐进的。首领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部族的首领,又是西夏职官体制中的一员,拥有自己的部族,又受到西夏政府的管理,广泛参与西夏政治生活,是西夏政治力量中的重要一极。而且,他们将权限由最初的主军权逐渐拓展到更广泛的政治领域,这种权力的拓展是与党项羌族、西夏政权的汉化相伴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首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隋炀帝官制改革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洪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8-124,共7页
隋文帝改革北周官制,实际上只是对魏晋南北朝以来职官制度的初步整顿,仍然存在着机构设置不合理,三省制没有真正确立,官吏名号重叠、队伍庞大,爵、散、勋以及品阶制度繁杂、混乱等问题。隋炀帝从大业三年以来陆续对官制进行改革,... 隋文帝改革北周官制,实际上只是对魏晋南北朝以来职官制度的初步整顿,仍然存在着机构设置不合理,三省制没有真正确立,官吏名号重叠、队伍庞大,爵、散、勋以及品阶制度繁杂、混乱等问题。隋炀帝从大业三年以来陆续对官制进行改革,基本上消除了以上弊病,裁并郡县,减少冗官,打击了旧贵族势力,冲击了尚武、尚贵戚的任官旧风习,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些改革奠定了唐代职官制度的基础,影响至为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炀帝 制改革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职官奏请取问制度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囿杉 柏桦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8-185,共8页
明代职官奏请取问制度,是将职官犯罪情况奏报皇帝,由皇帝决定是否问罪。除了《大明律》"职官有犯"与"军官有犯"所规定的奏请取问之外,在各种典章制度中也有相关的规定。皇帝对奏请问罪的职官采取取问、不取问及便... 明代职官奏请取问制度,是将职官犯罪情况奏报皇帝,由皇帝决定是否问罪。除了《大明律》"职官有犯"与"军官有犯"所规定的奏请取问之外,在各种典章制度中也有相关的规定。皇帝对奏请问罪的职官采取取问、不取问及便宜处置,既有制度上的依据,也有人为的因素,更有政治的需要,存在许多变数。职官奏请取问制度的设计与实施,既反映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之君权至高无上的特点,也反映出官僚政治的特征,其中蕴涵的政治因素是值得关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职 奏请取问 劾奏 问拟 《大明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帝制中国的“公”、“忠”观念与制度变迁——以帝制中国财政职官制度的变迁为研究主体 被引量:3
20
作者 史云贵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9-166,共8页
在帝制中国,专制君主通过建立和不断完善君主专制政体来整合国家、社会的各种资源,以确立、巩固和发展"以君为公"的"家天下"治国模式。但是,在思想观念领域,帝制中国却长期以来存在着以对君主个人利益、意志的绝对... 在帝制中国,专制君主通过建立和不断完善君主专制政体来整合国家、社会的各种资源,以确立、巩固和发展"以君为公"的"家天下"治国模式。但是,在思想观念领域,帝制中国却长期以来存在着以对君主个人利益、意志的绝对服从为公或忠,和以对"天"、"道"、"民"以及比较抽象意义上的"天下"、"社稷"、"国家"等政治共同体的意志与利益的绝对服从为公、忠的两种矛盾的公、忠观。这两种不同公、忠观的矛盾与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帝制中国财政职官制度及财政管理体制的历史生成、设计与变迁。对公忠观念的嬗变和财政职官制度变迁及其相关性的研究,是研究帝制中国公忠观念与制度变迁相关性的典型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忠观念 财政职制度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