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驱采出水中残余聚合物特性及分子聚集形态 被引量:5
1
作者 高清河 王超 +2 位作者 钱慧娟 侯志峰 任国领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9-113,共5页
针对聚驱采出水中残余聚合物的黏浓关系、相对分子质量、水解度、ζ电位、吸附性等方面的特性和分子聚集形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驱油用聚合物HPAM经过地层作用后,其性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浓度、黏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显著降低,水... 针对聚驱采出水中残余聚合物的黏浓关系、相对分子质量、水解度、ζ电位、吸附性等方面的特性和分子聚集形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驱油用聚合物HPAM经过地层作用后,其性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浓度、黏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显著降低,水解度和采出水ζ电位升高;再配聚时,新聚合物吸附量随残聚浓度升高而降低;当质量浓度达到400 mg/L以上时,残聚分子间出现聚集、缠绕和交联现象,形成显著的立体三维网络结构。残余聚合物特性的变化,将增大含聚污水处理难度,沉降时间将延长。然而这些变化可能对含聚污水再配聚后的驱油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驱 残余聚合物 特性 分子聚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磺酸盐在水溶液中的聚集形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卜家泰 陈文海 陈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用动态激光光散射法测量了一种石油磺酸盐样品水溶液中聚集体粒子的流体力学直径并进行了电镜观测。这一石油磺酸盐在水溶液中聚集成囊泡(Vesicle)结构,其直径约为150nm,随石油磺酸盐浓度增大而增大,随NaCl浓度增... 用动态激光光散射法测量了一种石油磺酸盐样品水溶液中聚集体粒子的流体力学直径并进行了电镜观测。这一石油磺酸盐在水溶液中聚集成囊泡(Vesicle)结构,其直径约为150nm,随石油磺酸盐浓度增大而增大,随NaCl浓度增大而大幅度减小。由于囊泡结构的存在,胶束溶液驱油机理的某些部分需要作更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胶束溶液 聚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像素聚集形态的喷墨打印面积计算方法
3
作者 田培娟 余节约 丁建浩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0年第5期795-800,共6页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1位tiff图像的像素聚集形态预测喷墨打印面积的方法。针对指定的打印设备和墨水,先通过显微检测获得单一墨点半径,再读取含各灰度梯级的1位tiff图像,进一步离散成更加细微的栅格,计算每一细微栅格到值为0的像素中心的距...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1位tiff图像的像素聚集形态预测喷墨打印面积的方法。针对指定的打印设备和墨水,先通过显微检测获得单一墨点半径,再读取含各灰度梯级的1位tiff图像,进一步离散成更加细微的栅格,计算每一细微栅格到值为0的像素中心的距离,根据距离是否小于墨点的半径,来判定该栅格是否着墨,再统计着墨栅格所占的比例来获得网点面积。经过实验测试,发现采用计算的方法预测喷墨制版的网点面积,预测误差能够满足印版网点检测的精度要求,速度快,且可避免人工测量过程的操作误差,有利于快速、准确地实现印版网点面积的线性化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墨打印 制版 像素聚集形态 网点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子烷基苯磺酸盐在水溶液中的聚集形态
4
作者 王雨 郑晓宇 +2 位作者 李东文 蒋庆哲 吴运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8-151,共4页
采用动态光散射(DLS)、透射电镜(TEM)以及冷冻刻蚀透射电镜(FF-TEM)研究双子烷基苯磺酸盐DSDBS-2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结果表明:DSDBS-2的质量分数在(10~15)wcmc(wcmc为DSDBS-2临界胶束浓度)时,溶液中有大量的球状胶束、棒状胶束、... 采用动态光散射(DLS)、透射电镜(TEM)以及冷冻刻蚀透射电镜(FF-TEM)研究双子烷基苯磺酸盐DSDBS-2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结果表明:DSDBS-2的质量分数在(10~15)wcmc(wcmc为DSDBS-2临界胶束浓度)时,溶液中有大量的球状胶束、棒状胶束、椭球状胶束和囊泡共存,微粒粒径在50~75 nm之间居多;当其质量分数为20wcmc时,观察到大量的囊泡结构;当其质量分数为200wcmc并加热至60℃超声波分散时,溶液中囊泡数量急剧减少;DSD-BS-2在低质量分数时就形成囊泡聚集体与其独特的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光散射 透射电镜 冷冻刻蚀电镜 聚集形态 囊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思维下城市空间形态聚集性研究与更新启示——以汕头小公园传统街区为例
5
作者 冒亚龙 翁鹏达 赖倩倩 《中外建筑》 2023年第8期65-71,共7页
采用改良传统的城市分形集聚维数测算方法对传统街区的空间形态进行量化分析。通过比对传统半径维数与路网集聚维数之间的差异性,分析当下汕头小公园传统街区的城市空间集聚情况。基于城市分形理论与传统街区改造需要,从城市空间形态的... 采用改良传统的城市分形集聚维数测算方法对传统街区的空间形态进行量化分析。通过比对传统半径维数与路网集聚维数之间的差异性,分析当下汕头小公园传统街区的城市空间集聚情况。基于城市分形理论与传统街区改造需要,从城市空间形态的集聚性探讨还原城市肌理与修复街巷空间对保护传统街区的重要性。提出多层级重构街区肌理,小尺度赋活复合空间的优化方法优化街区保护手段;提出多时段丰富街区体验,各维度进行生态补充的优化方法提高街区整体空间品质。验证了基于路网集聚维数对传统分维测算方法有修正作用,对汕头小公园传统街区的细化修复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汕头小公园 空间形态聚集 分形集聚维数测算方法 分形思维 街巷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次采油用小分子自组装超分子体系驱油性能 被引量:8
6
作者 徐辉 曹绪龙 +3 位作者 孙秀芝 李彬 李海涛 石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0-84,共5页
胜利油区三类油藏由于温度和矿化度较高,常规聚丙烯酰胺驱油剂无法在该类油藏条件下取得较好的驱油效果。为此,利用自制的超分子主剂和辅剂,研制耐温抗盐非聚丙烯酰胺类新型超分子体系,并对其基本性能、驱油效果及微观聚集形态进行分析... 胜利油区三类油藏由于温度和矿化度较高,常规聚丙烯酰胺驱油剂无法在该类油藏条件下取得较好的驱油效果。为此,利用自制的超分子主剂和辅剂,研制耐温抗盐非聚丙烯酰胺类新型超分子体系,并对其基本性能、驱油效果及微观聚集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超分子体系利用小分子之间的自组装,能够形成和常规聚丙烯酰胺一样致密的网络聚集体;在胜利油区三类油藏条件下,超分子体系质量分数为0.1%~0.25%时相对于常规聚丙烯酰胺,粘度提高1倍以上;不除氧条件下,超分子体系在30 d内粘度保持稳定;超分子体系质量分数为0.15%时的单管物理模拟实验能提高采收率18%以上;因此,超分子体系是一种非常有前景且能适用于胜利油区高温高盐油藏的新型驱油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体系 高温高盐油藏 增粘性 驱油效果 微观聚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羟乙基纤维素的合成及溶液性质 被引量:3
7
作者 戴姗姗 叶林 吴迪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7-183,共7页
选择羟乙基纤维素(HEC)作为两亲性聚合物主体,合成具有两亲性的活性单体二甲基十四烷基环氧丙烷氯化铵(M EQ),采用大分子反应法,制备出具有不同增粘性能和表面活性的羟乙基纤维素(M EQHEC)。系统地对M EQHEC的溶液性质进行了研究,包括... 选择羟乙基纤维素(HEC)作为两亲性聚合物主体,合成具有两亲性的活性单体二甲基十四烷基环氧丙烷氯化铵(M EQ),采用大分子反应法,制备出具有不同增粘性能和表面活性的羟乙基纤维素(M EQHEC)。系统地对M EQHEC的溶液性质进行了研究,包括增粘性、盐敏性、温敏性、流变性、表面活性等,并采用荧光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对聚合物在溶液中超分子聚集形态进行了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纤维素 两亲性 溶液性质 聚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二聚体与双支化两亲聚合物包合体系的构筑 被引量:2
8
作者 季岩峰 曹绪龙 +3 位作者 王端平 郭兰磊 孙业恒 闵令元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5-52,共8页
将实验室自制的环糊精二聚体(66βCDsu)与双支化两亲聚合物(P(AM/BHAM/NaA))加入到水溶液中,发生包合作用构筑包合体系。研究该体系的增黏及溶液流变学特性,并采用荧光光谱仪、扫描电镜及差示扫描量热仪等研究包合体在溶液中的包合机制... 将实验室自制的环糊精二聚体(66βCDsu)与双支化两亲聚合物(P(AM/BHAM/NaA))加入到水溶液中,发生包合作用构筑包合体系。研究该体系的增黏及溶液流变学特性,并采用荧光光谱仪、扫描电镜及差示扫描量热仪等研究包合体在溶液中的包合机制及结构形态。结果表明,由于P(AM/BHAM/NaA)中1个疏水单体中存在2个疏水基团(正十六烷基和苄基),因此环糊精与疏水单体BHAM最大摩尔包合比为2∶1,完全包合后溶液中没有游离态疏水基团,因此溶液不存在临界聚集浓度(CAC)。当环糊精与BHAM摩尔包合比为1∶1,体系存在明显的CAC,这是由于环糊精首先包合双支化疏水单体中的苄基形成包合体,而正十六烷基依然存在于水溶液中。当P(AM/BHAM/NaA)浓度为800mg/L时,该体系中存在2种聚集方式,一种是疏水基团的疏水缔合;另一种是包合作用。通过扫描电镜证明了不同体系的微观聚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二聚体 双支化两亲聚合物 包合体系 流变学特性 微观聚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拱形自浮拦截装置的典型漂浮物拦截效果对比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余葵 刘阳 +1 位作者 刘宪庆 李日鑫 《水道港口》 2022年第1期90-95,共6页
三峡库区漂浮物聚集和清理问题一直被广泛关注。针对山区河流汛期漂浮物堆积影响水工建筑物安全运行的难题,在充分考虑山区河流流速大、比降大、流态复杂等特点的基础上,开展了长江干线漂浮物调研和分类,研发了一种自浮升降式漂浮物拦... 三峡库区漂浮物聚集和清理问题一直被广泛关注。针对山区河流汛期漂浮物堆积影响水工建筑物安全运行的难题,在充分考虑山区河流流速大、比降大、流态复杂等特点的基础上,开展了长江干线漂浮物调研和分类,研发了一种自浮升降式漂浮物拦截装置。通过水工物理模型试验对相同水流条件下的不同类型漂浮物在拦截装置前的聚集形态和堆积面积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漂浮物在装置前的聚集规律相似,均先快速聚集后少量减少,最终趋于饱和状态;不同类型漂浮物在装置前的堆积面积差异较大,多种漂浮物样品在装置前堆积面积最大,其次是树枝样品、皮革样品,布料和泡沫样品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浮升降式漂浮物拦截装置 水工物理模型试验 聚集形态 堆积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及性质
10
作者 郑延成 韩冬 +1 位作者 杨普华 王红庄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5年第3期50-54,共5页
Gemini表面活性剂不同于常规表面活性剂,其临界胶束浓度低,润湿性好,表面张力、Krafft点低,聚集形态特殊,引起广泛关注。介绍了近年来有关阴离子、阳离子和两性离子低聚表面活性剂的最新结构,阐述了聚合度、联接基和疏水基对Gemini表面... Gemini表面活性剂不同于常规表面活性剂,其临界胶束浓度低,润湿性好,表面张力、Krafft点低,聚集形态特殊,引起广泛关注。介绍了近年来有关阴离子、阳离子和两性离子低聚表面活性剂的最新结构,阐述了聚合度、联接基和疏水基对Gemini表面活性剂性质的影响,同时介绍了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 GEMINI表面活性剂 疏水基 Krafft点 聚合度 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张力 两性离子 聚集形态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作用对驱油用聚合物扩大波及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元福卿 徐辉 +1 位作者 宋敏 孙秀芝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9-153,160,共6页
黏度是影响聚合物扩大波及能力最重要的因素。为了提高聚合物扩大波及能力,最常用的方式是提高聚合物的表观黏度。有关弹性作用对于提高聚合物微观驱油效率的研究比较多,但对于扩大波及能力的研究较少。为此,选择了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但... 黏度是影响聚合物扩大波及能力最重要的因素。为了提高聚合物扩大波及能力,最常用的方式是提高聚合物的表观黏度。有关弹性作用对于提高聚合物微观驱油效率的研究比较多,但对于扩大波及能力的研究较少。为此,选择了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但表观黏度相同的驱油用聚合物进行研究,首先表征了聚合物分子尺寸和微观聚集形态,然后对比了能够反映聚合物弹性大小和弹性占比的弹性模量及相位角,最后通过岩心及可视化驱油实验研究了2个聚合物的阻力系数和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在黏度相同的条件下,和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104的聚合物相比,相对分子质量为3000×10^(4)的聚合物的弹性模量提升2.6倍,相位角由80°降低至65.5°,表现出更高的弹性和弹性占比,最终阻力系数提升2.5倍,采收率提高近1倍。因此,弹性对于提高聚合物扩大波及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新型聚合物的研发需要黏性和弹性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黏度 分子尺寸 弹性模量 微观聚集形态 扩大波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状流下氨基酸对甲烷水合物形成过程的动力学抑制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志辉 罗强 +4 位作者 张贺恩 宁伏龙 刘志超 郭东东 欧文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9-809,共11页
基于水合物勘探与开发现场井筒内气体流动情况,模拟井筒内水合物的形成过程,在恒温、恒压和恒泡状流条件下评价几种常见氨基酸对水合物形成各阶段的抑制情况及聚集形态的影响,并探究其抑制水合物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疏水... 基于水合物勘探与开发现场井筒内气体流动情况,模拟井筒内水合物的形成过程,在恒温、恒压和恒泡状流条件下评价几种常见氨基酸对水合物形成各阶段的抑制情况及聚集形态的影响,并探究其抑制水合物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疏水性增强,氨基酸抑制效果变差,抑制效果较好的氨基酸最终在井筒内形成的水合物壳更薄、更大,水合物形成总量更少;在水合物形成过程中,井筒出口流量发生2次阶梯形突降,水合物形成速率曲线随时间呈典型的“驼峰”状;对于同一种氨基酸,在相同浓度时,对各阶段抑制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Ⅲ阶段(停止进气)、Ⅱ阶段(水合物正常形成)和Ⅰ阶段(水合物诱导期);氨基酸抑制机理随着水合物生成阶段不同而变化,在水合物生长初期主要表现为—NH2及—COOH对水分子的吸附及扰乱作用,在水合物形成中后期,氨基酸分子被形成的水合物排开,氨基酸膜包裹在水合物晶体周围,从而阻止水合物成核及晶体进一步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动力学抑制剂 氨基酸 动态评价 聚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离子聚合物凝胶成胶效果及油藏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进祥 卢祥国 +5 位作者 牛丽伟 张云宝 谢坤 赵劲毅 李国桥 陈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0-616,共7页
为客观有效评价交联聚合物溶液在储层孔隙内的成胶效果,采用黏度计、动/静态激光光散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和岩心流动实验,对两性离子聚合物溶液(AIPS)和交联聚合物溶液(AICPS)的黏度、分子线团尺寸、分子聚集态、渗透率极限和静态成胶效... 为客观有效评价交联聚合物溶液在储层孔隙内的成胶效果,采用黏度计、动/静态激光光散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和岩心流动实验,对两性离子聚合物溶液(AIPS)和交联聚合物溶液(AICPS)的黏度、分子线团尺寸、分子聚集态、渗透率极限和静态成胶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ICPS具有良好延缓成胶特性,AIPS中聚合物分子聚集体呈现稀疏网络结构,AICPS成胶后分子线团尺寸大幅增加,网络结构变得致密、粗壮;随聚合物浓度增加,AIPS和AICPS渗透率极限值增加;在岩心驱替实验后续水驱阶段,与AIPS压力下降不同,AICPS注入压力先上升后平稳,表现出独特的渗流特性;岩心渗透率和聚合物浓度越大,AICPS成胶效果越好;当聚合物质量浓度为800、1500、2500和4000 mg/L时,只有对应的储层气测渗透率大于400×10^(-3)、800×10^(-3)、1700×10^(-3)和3500×10^(-3)μm^2时,AICPS才可以取得较好的静态成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聚合物 分子线团尺寸 分子聚集形态 渗透率极限 静态成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和碱对Cr^(3+)聚丙烯酰胺凝胶成胶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进祥 卢祥国 +5 位作者 张云宝 曹伟佳 谢坤 潘赫 赵劲毅 李国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4-622,共9页
在三元(或二元)复合驱过程中,调剖剂不可避免与表面活性剂和碱接触,因此碱和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可能会对调剖剂的性能造成影响。室内采用黏度计、动态光散射仪、扫描电镜和驱油实验装置,研究了碳酸钠、石油磺酸盐和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 在三元(或二元)复合驱过程中,调剖剂不可避免与表面活性剂和碱接触,因此碱和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可能会对调剖剂的性能造成影响。室内采用黏度计、动态光散射仪、扫描电镜和驱油实验装置,研究了碳酸钠、石油磺酸盐和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对Cr^(3+)聚合物凝胶调剖剂的黏度、分子聚集体尺寸、分子聚集体形态和调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和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对Cr^(3+)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黏度和分子聚集体尺寸几乎不影响;而Na_2CO_3的加入使Cr^(3+)聚合物凝胶不成胶,且Cr^(3+)聚丙烯酰胺凝胶成胶后加入Na_2CO_3会发生破胶现象,分子聚集体尺寸大幅下降,聚集体形态从大的团块状变成小的团块状,驱油过程中封堵效果明显变差。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碱性条件下,Cr^(3+)聚丙烯酰胺凝胶难以发生交联反应,即使发生了交联也会发生解交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Cr3+聚丙烯酰胺凝胶 分子聚集形态 成胶效果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大鹏 张磊 +3 位作者 唐善法 刘玉奎 皮银银 方文超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0年第9期22-26,共5页
探讨了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独特流变性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性与其聚集体形态间的依赖关系;并从分子结构、溶液浓度、温度、剪切速率以及外加剂等影响因素出发,详细阐述了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的... 探讨了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独特流变性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性与其聚集体形态间的依赖关系;并从分子结构、溶液浓度、温度、剪切速率以及外加剂等影响因素出发,详细阐述了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增粘机理。最后针对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对进一步开展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性研究与应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流变性 聚集形态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油用“插层”聚合物表征及其溶液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闯 卢祥国 +1 位作者 刘峰 于金永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8,77,共7页
基于X线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IR)和透射电镜(TEM)检测技术,分析"插层"聚合物中蒙脱土硅酸盐片层间距、聚合物基体化学组成和蒙脱土结构单元分散状态,利用动态光散射系统(DLS)、描扫电镜(SEM)、布式黏度计和流变仪等检测技... 基于X线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IR)和透射电镜(TEM)检测技术,分析"插层"聚合物中蒙脱土硅酸盐片层间距、聚合物基体化学组成和蒙脱土结构单元分散状态,利用动态光散射系统(DLS)、描扫电镜(SEM)、布式黏度计和流变仪等检测技术,检测和对比"插层"和"高分"聚合物的分子线团尺寸、分子聚集体形态、增黏性、流变性和黏弹性.结果表明:经过插层剂处理后,蒙脱土硅酸盐片层间距有较大幅度增加,通过原位插层聚合,可形成以聚丙烯酰胺为基体,硅酸盐片层均匀分散的剥离型"插层"聚合物;在聚合物质量浓度相同条件下,与"高分"聚合物溶液相比,"插层"聚合物的增黏性、流变性和黏弹性较优,而与"高分"聚合物不同,随溶剂水矿化度升高,"插层"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呈逐渐增大趋势,清水"插层"聚合物溶液中分子线团尺寸比"高分"聚合物的大,这与高矿化度水溶液中硅酸盐片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插层"聚合物在清水溶液中的聚集体形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层”聚合物 分子聚集形态 分子线团尺寸 表观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中油田四种驱油体系对油藏适应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进祥 孙学法 +5 位作者 卢祥国 张云宝 肖龙 谢坤 王婷婷 赵劲毅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8年第5期14-22,共9页
为保证化学驱在大庆油田顺利实施,开展了相同条件下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体系、强碱三元复合体系和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的黏度、分子聚集体尺寸(Dh)、分子聚集体形态和岩心渗透率极限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体系的黏度和Dh大... 为保证化学驱在大庆油田顺利实施,开展了相同条件下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体系、强碱三元复合体系和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的黏度、分子聚集体尺寸(Dh)、分子聚集体形态和岩心渗透率极限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体系的黏度和Dh大小顺序为聚表二元>聚合物溶液>弱碱三元>强碱三元;而岩心渗透率极限大小顺序为聚表二元>强碱三元>聚合物溶液>弱碱三元,这是因为Dh越大,驱油体系能通过的岩心渗透率越大,渗透率极限越大。但强碱三元与岩心中矿物反应,堵塞岩石孔道,导致其渗透率极限增大。四种驱油体系黏度和渗透率极限均随剪切强度增加而下降,但剪切作用使聚合物分子发生定向排列,从而使驱油体系中Dh受到剪切后变化规律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体系 油藏适应性 分子聚集体尺寸 分子聚集形态 渗透率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缔合聚合物溶液特性及驱油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辉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1期62-66,72,共6页
超高分子缔合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驱油聚合物,该聚合物既有较高的相对分子质量且分子间又有一定的缔合作用,和常规驱油聚合物相比它具有不同的驱油性能和聚集体形态。为此选择了一种超高分子缔合聚合物,通过安东帕流变仪,冷冻蚀刻扫描电... 超高分子缔合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驱油聚合物,该聚合物既有较高的相对分子质量且分子间又有一定的缔合作用,和常规驱油聚合物相比它具有不同的驱油性能和聚集体形态。为此选择了一种超高分子缔合聚合物,通过安东帕流变仪,冷冻蚀刻扫描电镜和驱油物理模拟流程分别研究了它的增黏性、黏弹性、聚集体形态、调剖及驱油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聚合物,超高分子缔合聚合物具有更好的增黏性和黏弹性,且在胜利油田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表现出优良的驱油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黏性 黏弹模量 聚集形态 冷冻蚀刻扫描电镜 驱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性影响因素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大鹏 于萌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101-104,共4页
分析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性与其聚集体形态间的依赖关系,阐述分子结构、表面活性剂浓度、无机盐、有机酸盐、温度等因素对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性的影响。针对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以硫酸酯盐双... 分析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性与其聚集体形态间的依赖关系,阐述分子结构、表面活性剂浓度、无机盐、有机酸盐、温度等因素对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性的影响。针对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以硫酸酯盐双子表面活性剂GA12-4-12溶液为例,对阴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流变性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GA12-4-12浓度升高,溶液黏度则上升;加入质量分数小于0.04%的NaCl有一定增黏效果,而加入浓度超过0.04%的无机盐(NaCl、AlCl3.6H2O)对GA12-4-12溶液有降黏作用,加入较高浓度的CaCl2溶液对GA12-4-12溶液有增黏作用;与少量有机酸盐复合而成的GA12-4-12溶液体系黏度可以增大几倍甚至十几倍;GA12-4-12溶液黏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 流变性 聚集形态 无机盐 水杨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高温下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大鹏 高景滨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2年第5期37-39,49,共4页
对阴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GA16-4-16溶液在高温下的流变性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无机盐和有机盐加量、温度对表面活性剂溶液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GA16-4-16溶液黏度随其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加入质量分数小于0.04%... 对阴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GA16-4-16溶液在高温下的流变性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无机盐和有机盐加量、温度对表面活性剂溶液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GA16-4-16溶液黏度随其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加入质量分数小于0.04%的NaCl有一定增黏效果,而当加入量超过0.04%的无机盐(NaCl,AlCl_3·6H_2O)对GA16-4-16溶液有降黏作用,加入一定浓度CaCl_2溶液对GA16-4-16溶液有增黏作用;GA16-4-16与少量有机酸盐(水杨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复合后溶液黏度增大几倍甚至十几倍;GA16-4-16溶液黏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对阴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 流变性 聚集形态 无机盐 水杨酸钠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