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醚改性硅油表面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文宗 鲁亚青 蔡振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9-233,共5页
对实验室自制聚醚改性硅油(以下简称硅醚)的表面张力及浊点进行测定,并对其表面性质的特征及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硅醚质量浓度的增加,硅醚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值下降,硅醚质量浓度增至约0.01 g/L后,表面张力值降幅渐缓,其表面张... 对实验室自制聚醚改性硅油(以下简称硅醚)的表面张力及浊点进行测定,并对其表面性质的特征及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硅醚质量浓度的增加,硅醚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值下降,硅醚质量浓度增至约0.01 g/L后,表面张力值降幅渐缓,其表面张力最低值为29-42 mN/m;随着硅醚侧链聚醚中环氧丙烷链段所占比例增加,其水溶液的浊点略有下降,质量浓度约为0.1 g/L的硅醚以侧链聚醚结构n(EO)∶n(PO)=1∶4的硅醚的浊点最小,为9.5℃;随体系温度上升,质量浓度约为0.01 g/L的硅醚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降幅小于同样质量浓度的甲基硅油加乳化剂A25(硬脂醇/脂肪醇醚-25)的水溶液,并求得质量浓度约为0.01 g/L不同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摩尔比的硅醚的表面张力随体系温度下降的系数及方程,根据实验建立的方程所得的某温度下表面张力的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相对偏差为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改性硅油 性质 水溶液 表面张力 浊点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型聚醚改性硅油的制备 被引量:7
2
作者 徐淑飞 费晓亮 +6 位作者 王帅 孙明达 张乐 王恒国 孙磊 李耀先 杨清彪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518-520,537,共4页
研究了以烯丙基聚乙二醇甲基醚和低含氢硅油为原料,甲苯为溶剂,自制的催化剂,制备Si-C型聚醚改性聚硅氧烷,较适宜的合成条件为:选择相对分子量为1 000的聚醚,n(硅氢键)∶n(聚醚)=1∶1.2,反应温度90℃,催化剂用量为30×10-6,甲苯用... 研究了以烯丙基聚乙二醇甲基醚和低含氢硅油为原料,甲苯为溶剂,自制的催化剂,制备Si-C型聚醚改性聚硅氧烷,较适宜的合成条件为:选择相对分子量为1 000的聚醚,n(硅氢键)∶n(聚醚)=1∶1.2,反应温度90℃,催化剂用量为30×10-6,甲苯用量为总反应体系质量的25%。合成的聚醚改性硅油透明,性能优越,使用范围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改性硅油 烯丙基聚乙二醇甲基醚 含氢 氢加成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改性硅油用于高碳醇类乳状液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叶星星 邵英 +1 位作者 李家炜 易玲敏 《现代纺织技术》 2019年第1期61-65,共5页
通过转相法获得较为稳定的高碳醇乳液,考察了助乳化剂聚醚改性硅油含量、乳化时间和乳化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利用激光粒度仪和离心稳定性测试分析乳液的性能。结果表明,当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硫酸钠、聚醚改性硅油三者质量比... 通过转相法获得较为稳定的高碳醇乳液,考察了助乳化剂聚醚改性硅油含量、乳化时间和乳化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利用激光粒度仪和离心稳定性测试分析乳液的性能。结果表明,当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硫酸钠、聚醚改性硅油三者质量比分别是3∶3∶(2~3),乳化时间为40~50min,乳化温度为65℃时,高碳醇乳化效果较好且得到的乳液稳定性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醇乳液 聚醚改性硅油 乳化温度 乳化时间 乳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段型氨基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膜形貌与应用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帆 刘爽 +2 位作者 安秋凤 王明峰 霍鹏举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02-105,共4页
利用乙二胺与环氧基聚醚封端后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嵌段型氨基聚醚改性硅油(APES),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对APE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原子力探针显微镜(AFM)等仪器研究了膜形貌及应用性能.结果表... 利用乙二胺与环氧基聚醚封端后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嵌段型氨基聚醚改性硅油(APES),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对APE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原子力探针显微镜(AFM)等仪器研究了膜形貌及应用性能.结果表明,在单晶硅表面,新合成的APES能够形成微观形态学非均一结构的硅膜,其膜形貌主要由不清晰的连续相与大小不同的微小凸起构成.用APES处理棉纤维织物,能使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增大、弯曲刚度明显降低、织物的静态吸水时间仅有3.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聚醚改性硅油 膜形貌 织物 柔软性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烷基聚醚改性硅油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6
5
作者 安秋凤 吕敏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65-69,共5页
将含氢硅油(PHMS)、烯丙基环氧聚醚(AEH)和1-十六碳烯(C16)等,在Pt催化下经硅氢加成反应制得长链烷基环氧基聚醚改性硅油(PCA),再将其与聚醚胺进行开环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长链烷基聚醚改性硅油(PCAD).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 将含氢硅油(PHMS)、烯丙基环氧聚醚(AEH)和1-十六碳烯(C16)等,在Pt催化下经硅氢加成反应制得长链烷基环氧基聚醚改性硅油(PCA),再将其与聚醚胺进行开环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长链烷基聚醚改性硅油(PCAD).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 HNMR)等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试验对合成中间体PCA的反应条件进行了探讨.当n(Si-H)∶n(C=C)=1∶1.1、反应时间为2h、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0.004%、溶剂异丙醇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30%时,为合成中间体PCA的最佳反应条件;还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氨解反应的最佳条件,即n(环氧基)∶n(聚醚胺)=1∶1.08、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烷基聚醚改性 含氢 氢化加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和聚醚共改性硅油的制备与应用性能 被引量:16
6
作者 黄良仙 杜经武 +3 位作者 杨军胜 李俊国 李歌 安秋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1-103,共3页
在异丙醇存在下,将氨基硅油和带环氧基的聚醚通过开环反应,制得了氨基和聚醚共改性硅油(AEMPS)。用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AEMPS的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佳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h,氨基硅油和环氧基聚醚的质量比为2... 在异丙醇存在下,将氨基硅油和带环氧基的聚醚通过开环反应,制得了氨基和聚醚共改性硅油(AEMPS)。用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AEMPS的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佳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h,氨基硅油和环氧基聚醚的质量比为2∶1,溶剂用量60%(相对于氨基硅油和环氧基聚醚的总质量),且当氨基硅油的氨值为0.6 mmol/g、黏度约960 mPa.s时,经其整理的白棉布的弯曲刚度经向181 mN、纬向132 mN,白度81.5°、亲水性3″54。而通用型氨基硅乳整理的白棉布则分别为:168 mN、125 mN、81.1°、>300″,空白布样的则分别为:258 mN、157 mN、82.8°、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烷 氨基 聚醚.双官能基改性 整理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改性聚醚硅油的合成、结构表征及应用 被引量:27
7
作者 安秋凤 黄良仙 +1 位作者 李临生 丁红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6-630,共5页
在Pt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含氢硅油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的硅氢化加成反应合成聚醚/环氧硅油中间体,然后分别用吗啉、乙二胺、N,N-二甲基丙二胺、N-氨乙基哌嗪等氨解开环,制得了一系列氨烃基改性聚醚硅油AMPES,... 在Pt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含氢硅油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的硅氢化加成反应合成聚醚/环氧硅油中间体,然后分别用吗啉、乙二胺、N,N-二甲基丙二胺、N-氨乙基哌嗪等氨解开环,制得了一系列氨烃基改性聚醚硅油AMPES,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应用。结果表明:增加含氢硅油的数均分子量,提高硅含量,可改善AMPES的柔软性,而对织物的吸湿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改性聚醚 氨基改性聚醚型聚氧烷 聚醚氨基 织物柔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聚醚端基改性硅油合成与工艺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崔晴晴 李同国 +2 位作者 赵莹 张宝昌 宋晓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21-223,共3页
以烯丙基聚醚(F-6)、环氧氯丙烷、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为原料制得环氧基烯丙基聚醚二硅氧烷。在碱性条件下,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开环缩合,与环氧基烯丙基聚醚二硅氧烷反应合成环氧-聚醚端基改性硅油。1 H-NMR表明成功合成目标产物,... 以烯丙基聚醚(F-6)、环氧氯丙烷、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为原料制得环氧基烯丙基聚醚二硅氧烷。在碱性条件下,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开环缩合,与环氧基烯丙基聚醚二硅氧烷反应合成环氧-聚醚端基改性硅油。1 H-NMR表明成功合成目标产物,讨论了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环氧基烯丙基聚醚二硅氧烷与D4质量配合比为1∶1,催化剂用量为0.7%(wt,质量分数),60℃,反应3h,制得的环氧-聚醚端基改性硅油,收率达到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基烯丙基聚醚氧烷 八甲基环四氧烷 环氧-聚醚端基改性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的制备工艺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常贯儒 陈国平 +1 位作者 陈龙 胡国立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32-236,共5页
以二甲基硅油、气相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采用Span60、Tween60和聚醚改性硅油为复合乳化剂,制得了高效乳液型有机硅复合消泡剂。研究了乳化剂HLB值与配方设计、乳化方式、乳化时间等制备条件,得到较佳工艺为:复合乳化剂4.5%,采用剂在油中... 以二甲基硅油、气相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采用Span60、Tween60和聚醚改性硅油为复合乳化剂,制得了高效乳液型有机硅复合消泡剂。研究了乳化剂HLB值与配方设计、乳化方式、乳化时间等制备条件,得到较佳工艺为:复合乳化剂4.5%,采用剂在油中法,乳化时间40 min。将其应用于水性苯丙涂料体系,结果表明,该消泡剂离心稳定性、耐热稳定性好,在苯丙涂料中易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消泡剂 聚醚改性硅油 分散性 苯丙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产物性状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百勤 樊强 +2 位作者 邢航 杨健 肖进新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0-184,共5页
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和不同含氢量的含氢硅油为原料,在氯铂酸催化下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制备了系列聚醚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通过对浑浊产物静置分层后的上、下层以及澄清产物分别进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证明了将产物是... 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和不同含氢量的含氢硅油为原料,在氯铂酸催化下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制备了系列聚醚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通过对浑浊产物静置分层后的上、下层以及澄清产物分别进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证明了将产物是否均一透明作为判定较佳反应条件的依据是可靠的。采用全面实验方案,综合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的影响,以产物性状是否无色透明为指标得出较佳反应条件:在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和含氢硅油的摩尔比n(C=C)∶n(Si-H)=1.2∶1的前提下,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6 h,催化剂用量为1.03×10-4mol.L-1(以铂原子计)。考察了硅油含氢量和聚醚相对分子质量对产物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氢化过程中低含氢量的硅油和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醚易得到均相透明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表面活性剂 聚醚改性硅油 氢加成 不饱和聚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华杰 王前进 +2 位作者 张存社 沈寒晰 习娟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S2期170-172,178,共4页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四甲基环四硅氧烷(D4H)、六甲基二硅氧烷(MM)等为原料,经催化平衡化制备了一种低含氢量低分子量的侧链含氢硅油。在氯铂酸的催化下,制备的侧链含氢硅油与丙烯醇聚氧乙烯醚进行硅氢化加成,得到一种侧链聚醚改性...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四甲基环四硅氧烷(D4H)、六甲基二硅氧烷(MM)等为原料,经催化平衡化制备了一种低含氢量低分子量的侧链含氢硅油。在氯铂酸的催化下,制备的侧链含氢硅油与丙烯醇聚氧乙烯醚进行硅氢化加成,得到一种侧链聚醚改性聚硅氧烷。讨论了原料摩尔比、温度、催化剂浓度及反应时间对硅氢键转化率的影响。硅氢化反应最佳条件为:n(Si—H)∶n(CC)=1. 0∶1. 2,反应温度90℃,催化剂浓度13 mg/L,反应时间4 h。含氢硅油和产物的红外光谱进行了测试与解析,并测量了产物的粘度、浊点、表面张力等其它物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氢 氢化 聚醚改性硅油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聚醚改性有机硅柔软剂的合成 被引量:6
12
作者 韩洪帅 宋秘钊 +2 位作者 王娟 王彦珍 刘玉龙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43,共4页
以氯铂酸为催化剂,含氢硅油(PMHS)、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和聚醚F-6单体为反应原料,制备了氨基聚醚改性有机硅柔软剂,并将合成的改性硅油经过乳化再整理到亚麻织物上。结果表明:氨基基团和聚醚基团成功接枝到PMHS侧链上;经氨基聚醚... 以氯铂酸为催化剂,含氢硅油(PMHS)、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和聚醚F-6单体为反应原料,制备了氨基聚醚改性有机硅柔软剂,并将合成的改性硅油经过乳化再整理到亚麻织物上。结果表明:氨基基团和聚醚基团成功接枝到PMHS侧链上;经氨基聚醚改性有机硅柔软剂整理的亚麻织物表面更加柔软光滑,可赋予织物舒适的服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软剂 氨基聚醚改性硅油 含氢 亚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化聚醚有机硅表面活性剂CPES的合成、表征及性能 被引量:29
13
作者 安秋凤 杨刚 +1 位作者 李明涛 王前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40-643,666,共5页
在无溶剂条件下,制备了一种羧基化聚醚有机硅表面活性剂CPES。用IR和1HNMR对CPES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张力(γ)、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配伍后的浊点改变及对氨基硅油的乳化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PES有良好... 在无溶剂条件下,制备了一种羧基化聚醚有机硅表面活性剂CPES。用IR和1HNMR对CPES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张力(γ)、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配伍后的浊点改变及对氨基硅油的乳化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PES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其CMC为4μmol/L,γCMC为32.58 mN/m;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和AEO-8配伍后,当w(CPES)分别达到37.5%、50%时,体系浊点消失;将其与阳离子氨基硅乳(氨值为0.3、0.6 mmol/g)复配后,乳液在3000 r/min离心15 min的条件下稳定,浊点可提高到10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表面活性剂 聚醚有机 羧基改性聚醚 氨基的微乳化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化聚醚有机硅表面活性剂CPES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安秋凤 杨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47,64,共4页
用全自动界面张力仪研究了羧基化聚醚有机硅表面活性剂CPES水溶液的界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发泡稳泡性、增溶力以及配伍性等。结果表明,CPES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及发泡稳泡性能,其CMC为4×10-6mol/L,γcmc为32.58dyn/cm。5g/L... 用全自动界面张力仪研究了羧基化聚醚有机硅表面活性剂CPES水溶液的界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发泡稳泡性、增溶力以及配伍性等。结果表明,CPES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及发泡稳泡性能,其CMC为4×10-6mol/L,γcmc为32.58dyn/cm。5g/L CPES水溶液对5#机油的增溶力达到了44.32%,而对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的增溶力则达到了71.4%。将CPES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有助于改善体系的浊点。而CPES与阴、阳离子树脂、助剂相混使用,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表面活性剂 聚醚有机 羧基改性聚醚 表面张力 复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化聚醚有机硅紫外线吸收剂CPE-MUVS的合成、表征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月英 安秋凤 郝丽芬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18-1223,共6页
在无溶剂条件下,制备了一种羧基化聚醚有机硅紫外线吸收剂CPE-MUVS。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CPE-MUVS进行乳化得到了透明乳液,用马尔文公司的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仪测出乳液平均粒径为33.08 nm,Zeta电... 在无溶剂条件下,制备了一种羧基化聚醚有机硅紫外线吸收剂CPE-MUVS。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CPE-MUVS进行乳化得到了透明乳液,用马尔文公司的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仪测出乳液平均粒径为33.08 nm,Zeta电位-41.24 mV。氨基硅乳(ASO-1)/CPE-MUVS复配体系用于棉织物后整理的结果表明,ASO-1/CPE-MUVS能改善棉织物的紫外线吸收性能,并能明显降低棉织物的弯曲刚度,增强棉织物的亲水性,对棉织物的白度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有机 羧基改性聚醚 紫外线吸收剂 复配 棉织物 纺织染整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多臂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旭瑞 姚伯龙 +2 位作者 姜峻 王利魁 邓丽朵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06期238-244,共7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端羟基聚醚改性硅油(THPDMS)、二羟甲基丙酸(DMPA)、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三聚体和丙烯酸羟乙酯(HEA)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有机硅改性多臂型水性聚氨酯(TWPU-Si)。采用纳米粒度仪、...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端羟基聚醚改性硅油(THPDMS)、二羟甲基丙酸(DMPA)、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三聚体和丙烯酸羟乙酯(HEA)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有机硅改性多臂型水性聚氨酯(TWPU-Si)。采用纳米粒度仪、光学接触角仪、电子拉力机等对膜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了THPDMS用量对TWPU-Si膜的耐水性、力学性能、硬度、水接触角、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有机硅含量增加乳液粒径逐渐增大、分布变宽,胶膜耐水性和热稳定性增强。拉伸强度先减小再增大后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羟基聚醚改性硅油 UV固化 水性聚氨酯 HDI三聚体 多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有机硅消泡剂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6
17
作者 黄成 杜正雄 +1 位作者 彭敬东 何荣幸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4-768,共5页
以二甲基硅油、疏水气相二氧化硅制成的硅膏和聚醚改性硅油为主要成份,Span-60、Twen-60为乳化剂,采用高速剪切乳化搅拌方式将水相在油相中进行乳化,制备出高效乳液型有机硅消泡剂。研究了各主要成分的含量及乳化温度对消泡剂性能的影响... 以二甲基硅油、疏水气相二氧化硅制成的硅膏和聚醚改性硅油为主要成份,Span-60、Twen-60为乳化剂,采用高速剪切乳化搅拌方式将水相在油相中进行乳化,制备出高效乳液型有机硅消泡剂。研究了各主要成分的含量及乳化温度对消泡剂性能的影响,得到的最佳配方为:硅膏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聚醚改性硅油4%,HLB值为9.5的复配乳化剂6%。制备的有机硅消泡剂的稳定性及消泡抑泡性能较好,适用范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 疏水气相二氧化 聚醚改性硅油 乳化剂 消泡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乳液的制备及消泡抑泡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苏继敏 李小瑞 +1 位作者 王海花 费贵强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55,共5页
在无溶剂条件下,通过硅氢加成法将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PE)接枝共聚到含氢硅油(PHMS)侧链,合成了聚醚改性硅油(PMS),并使其乳化二甲基硅油(PDMS)制得有机硅消泡剂乳液(SAF)。研究了聚醚与含氢硅油的配比、聚醚改性硅油含量、体系p... 在无溶剂条件下,通过硅氢加成法将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PE)接枝共聚到含氢硅油(PHMS)侧链,合成了聚醚改性硅油(PMS),并使其乳化二甲基硅油(PDMS)制得有机硅消泡剂乳液(SAF)。研究了聚醚与含氢硅油的配比、聚醚改性硅油含量、体系pH值、温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分析了SAF对4种造纸发泡液体系的消泡抑泡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动态激光光散射等对PMS及SAF粒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m(PE)∶m(PHMS)为0.56,m(PMS)∶m(PDMS)为0.20时制得的SAF具有较佳的消泡抑泡性能,SAF在高温、酸、碱条件下均可保持优良的消泡抑泡性能,其使用效果优于市售同类产品,可满足工业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改性硅油 二甲基 消泡剂 抑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聚硅氧烷消泡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敏 郭睿 +3 位作者 刘龙伟 王二蒙 解传梅 宋艳艳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1-265,共5页
以氯铂酸为催化剂,烯丙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FB)、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LMA)和含氢硅油(PHMS)为原料,制得一种共改性硅油(PMS)。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优化工艺条件为:n(Si-H)∶n(C=C)=1∶1.20,催化剂用量30μg·g-1,反应温度90℃,反... 以氯铂酸为催化剂,烯丙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FB)、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LMA)和含氢硅油(PHMS)为原料,制得一种共改性硅油(PMS)。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优化工艺条件为:n(Si-H)∶n(C=C)=1∶1.20,催化剂用量30μg·g-1,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6 h,此条件下转化率达93.45%。采用高速剪切乳化搅拌方式将水相在油相中进行乳化,制备出聚硅氧烷消泡剂,由应用测试得到优化配方为:硅膏质量分数10%,PMS质量分数6%,复合乳化剂(m(Span 60)∶m(Tween 60)∶m(OP-10)=3∶2∶1)质量分数4%,制备出的聚硅氧烷消泡剂稳定性好,其消抑泡性能优于市售同类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泡剂 聚醚改性硅油 氢加成 氧烷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酯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表面活性 被引量:16
20
作者 黄良仙 顾玲 +3 位作者 杨百勤 杨刚 戴毅 安秋凤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7-90,94,共5页
采用铂作催化剂,通过含氢硅油(PHMS)和端烯基聚醚(F-6)的硅氢化加成反应先制得聚醚硅油(PES)中间体,再将其和五氧化二磷进行酯化反应,制得了一种磷酸酯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PPES)。用红外光谱对PPES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成分进行了分析... 采用铂作催化剂,通过含氢硅油(PHMS)和端烯基聚醚(F-6)的硅氢化加成反应先制得聚醚硅油(PES)中间体,再将其和五氧化二磷进行酯化反应,制得了一种磷酸酯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PPES)。用红外光谱对PPES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m(PES)∶m(P2O5)=6∶1,于70℃~75℃酯化反应4 h时,所得产物PPES的黏度为928 mPa.s,单酯、双酯和游离磷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5.26%、48.13%和2.34%。同时对PPES的表面张力(γ)、临界胶束浓度(cm c)、发泡性和在硬水中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PPES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其cm c为0.63 g.L-1,γcm c为32.2 mN.m-1,发泡力为25 mL^30 mL,在硬水中的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表面活性剂 磷酸酯改性聚醚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