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合作用与pH调控聚电解质刷的构象转变
1
作者 李康睿 马奭文 +1 位作者 王利云 赵新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0,共8页
我们基于Flory-Huggins理论,建立理论模型研究水合作用与pH调控聚电解质刷的构象转变.理论模型考虑聚电解质链与水分子间的作用(聚电解质链的水合作用)、体系中的静电作用.研究发现,随着水合作用的改变,聚电解质刷出现由溶胀到塌缩的构... 我们基于Flory-Huggins理论,建立理论模型研究水合作用与pH调控聚电解质刷的构象转变.理论模型考虑聚电解质链与水分子间的作用(聚电解质链的水合作用)、体系中的静电作用.研究发现,随着水合作用的改变,聚电解质刷出现由溶胀到塌缩的构象转变.由此表明了水合作用可在很大程度调节聚电解质刷的相变.通过分析pH的调控效应我们还发现,在碱性环境中(pH=8),聚电解质链单体的解离度增大,静电排斥会使得聚电解质刷溶胀.由此表明,聚电解质刷内水合作用与静电效应的耦合,将会共同决定聚电解质刷的构象转变特性.理论结果深刻揭示了水合作用的改变,会使得聚电解质刷体系发生相变,pH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其相变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作用 PH 聚电解质刷 构象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廖丹葵 陈敬伟 +5 位作者 叶国鹏 郑燕宁 唐树林 罗秋献 何日丽 周利琴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9-132,共4页
聚电解质刷因与生物大分子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而备受关注。以苯乙烯单体(ST)为原料,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包覆有Fe_3O_4的聚苯乙烯纳米磁核粒子(MPS),以安息香丙烯酸酯(BA)为光引发剂,丙烯酸(AA)为聚电解质刷链原料,制备了链长可控的磁性... 聚电解质刷因与生物大分子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而备受关注。以苯乙烯单体(ST)为原料,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包覆有Fe_3O_4的聚苯乙烯纳米磁核粒子(MPS),以安息香丙烯酸酯(BA)为光引发剂,丙烯酸(AA)为聚电解质刷链原料,制备了链长可控的磁性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MSPB)。考察BA、AA和聚合反应时间对合成聚电解质刷链长的影响,优化MSPB的制备工艺条件,并采用动态光散射、热重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MSPB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MSPB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当ST为2.5g,BA/ST=0.1(摩尔比,下同),AA/ST=0.9,聚合反应时间2.0h时,未接枝MPS平均粒径为152nm,聚电解质刷链长约为160nm,并具有超顺磁性。将MSPB用于中性蛋白酶固定化,固定化酶含量为42.9mg/g载体,固定化酶比活为1.75×104u/g载体,酶活回收率达93%,表明MSPB可为固定化酶提供一种良好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聚电解质刷 制备 固定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聚电解质刷的助留助滤剂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伊凡 黎厚斌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50,73,共3页
论述了合成有机聚合物类助留助滤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带有聚电解质刷的助留助滤剂在造纸上的运用及其作用机理。以聚丙烯酰胺类助留助滤剂为例,研究了此类树枝形聚合物聚合的机理。
关键词 聚电解质刷 助留助滤 机理 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固定化酶合成及性质表征研究
4
作者 熊科 高思宇 +3 位作者 柳佳芸 邓蕾 裴鹏钢 李秀婷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35,共8页
为研究用光乳液聚合法合成以聚苯乙烯为核、接枝丙烯酸为单体的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激光粒度仪对微球结构进行表征,并以球刷为载体,对碱性蛋白酶进行固定化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纳... 为研究用光乳液聚合法合成以聚苯乙烯为核、接枝丙烯酸为单体的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激光粒度仪对微球结构进行表征,并以球刷为载体,对碱性蛋白酶进行固定化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载体平均粒径为80 nm左右,尺寸均一,分散性良好。碱性蛋白酶优化固定化条件为缓冲液pH值9.0、固定化时间6 h、酶液添加量1.2 mg/mL。固定化酶与游离酶比较,最适pH值由游离酶的11.0变化为9.0,最适反应温度由游离酶的45℃提高到60℃,且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均较游离酶有所提高。经纳米球形电解质刷固定化的碱性蛋白酶,酶的应用范围扩大,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 碱性蛋白酶 固定化酶 游离酶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在六面体和球形表面的聚电解质刷相行为对比研究
5
作者 谭红革 刘理祥 +1 位作者 夏刚 李泽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9-224,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接枝在六面体和球形纳米粒子表面的聚电解质刷.研究了3价抗衡离子条件下,2种形状的聚电解质刷在不良溶剂中的相行为.通过对比三维相图、二维等密度图和刷高,分析讨论了2种刷的状态.结果表明,接枝表面曲率均匀与...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接枝在六面体和球形纳米粒子表面的聚电解质刷.研究了3价抗衡离子条件下,2种形状的聚电解质刷在不良溶剂中的相行为.通过对比三维相图、二维等密度图和刷高,分析讨论了2种刷的状态.结果表明,接枝表面曲率均匀与否,对其上的聚电解质刷相行为有很大影响.计算了聚电解质刷的链间关联函数,同时统计了3价抗衡离子的链内和链间关联作用,定量证明曲率不均匀会增强链间的关联效应,导致2种聚电解质刷的相行为出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率 聚电解质刷 链间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蒸气诱导聚电解质刷的构象转变
6
作者 赵新军 李祯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2-838,共7页
我们把Flory-Huggins模型(association models)推广应用到暴露于水蒸气中的聚电解质刷体系,考虑聚电解质-水氢键(P-W氢键)与水-水氢键(W-W氢键)、形成氢键与聚电解质链构象的耦合特性,研究水蒸气诱导的聚电解质刷构象转变的机理.研究发... 我们把Flory-Huggins模型(association models)推广应用到暴露于水蒸气中的聚电解质刷体系,考虑聚电解质-水氢键(P-W氢键)与水-水氢键(W-W氢键)、形成氢键与聚电解质链构象的耦合特性,研究水蒸气诱导的聚电解质刷构象转变的机理.研究发现,当P-W氢键效应起主导作用时,随着水蒸气浓度的增加,聚电解质刷会单调溶胀;P-W和W-W两种氢键效应,则会导致随着水蒸气浓度的增加,聚电解质刷的构象首先塌缩,然后开始溶胀的反常转变行为.基于本文的分析,可以预言,由于P-W氢键效应,聚电解质刷可以吸附水蒸气,吸附能力随聚电解质链长的增加而增强;当聚电解质链接枝密度足够高时,由于P-W和W-W两种氢键效应,增加体系中的水蒸气,会在聚电解质刷体系中形成由P-W氢键和W-W氢键交错链接的三维网络状凝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蒸气 聚电解质刷 氢键 构象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的合成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小驰 秦丽 +3 位作者 田雨川 余玄机 李莉 郭旭虹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4-316,共23页
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是指将聚电解质链的一端密集接枝于纳米球形粒子表面所形成的大分子组装结构。这种独特的结构能调控纳米粒子的表面性能,在纳米金属催化剂的制备、药物控释和蛋白质分离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纳米球形聚... 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是指将聚电解质链的一端密集接枝于纳米球形粒子表面所形成的大分子组装结构。这种独特的结构能调控纳米粒子的表面性能,在纳米金属催化剂的制备、药物控释和蛋白质分离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的制备方法不断发展,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宽,相关研究已成为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球形聚电解质刷在合成及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聚电解质刷 大分子组装 合成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为模板制备PS/SiO_2核-壳纳米杂化粒子和SiO_2空心微球 被引量:4
8
作者 黄世斌 董亚明 郭旭虹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5-658,共4页
报道了一种以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为模板,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聚苯乙烯/二氧化硅(PS/SiO2)纳米核-壳粒子,并用有机溶剂除去PS核后得到SiO2空心微球的新方法。首先采用光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以PS为核的纳米球形聚丙烯酸(PAA)刷,然后以其为模... 报道了一种以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为模板,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聚苯乙烯/二氧化硅(PS/SiO2)纳米核-壳粒子,并用有机溶剂除去PS核后得到SiO2空心微球的新方法。首先采用光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以PS为核的纳米球形聚丙烯酸(PAA)刷,然后以其为模板采用St ber方法在PS核表面沉积上厚度均匀的SiO2壳层。由于壳层中PAA链的存在,使得该有机/无机纳米杂化粒子具有pH响应性。该方法为制备活性物质(如药物)控释载体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 SIO2空心微球 溶胶-凝胶 pH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二氧化碳响应性的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的制备及其乳化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沈哲琦 张锐 +3 位作者 王磊 姚远 郭旭虹 朱学栋 《功能高分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5-181,共7页
以聚苯乙烯(PS)纳米球为核,利用紫外光引发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PDMAEMA)接枝到PS纳米球上,得到对CO_2有刺激响应的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刷(PS-PDMAEMA)。动态光散射(DLS)、电导率结果表明PS-PDMAMEA具有CO_2刺激... 以聚苯乙烯(PS)纳米球为核,利用紫外光引发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PDMAEMA)接枝到PS纳米球上,得到对CO_2有刺激响应的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刷(PS-PDMAEMA)。动态光散射(DLS)、电导率结果表明PS-PDMAMEA具有CO_2刺激响应性。该微粒可以作为Pickering乳液的乳化剂,通过导入CO_2或N_2作为开关,进而破坏或稳定Pickering乳液。用数码照片、偏光显微镜等方法表征了乳液的稳定情况。结果表明:PS-PDMAEMA具有很好的CO_2刺激响应性,利用PS-PDMAEMA作为乳化剂稳定Pickering乳液,仅仅依靠气体开关(CO_2或N_2)就可改变乳液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响应 球形聚电解质刷 Pickering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介质中表面引发ATRP法合成PMAA聚电解质刷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杨华 周艺峰 +2 位作者 聂王焰 宋林勇 陈鹏鹏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419-1422,共4页
水介质中以表面引发ATRP法在单分散的二氧化硅微球表面接枝了一层PMMA聚合物刷,然后通过水解得到PMAA聚电解质刷。通过控制ATRP的反应时间得到了不同分子量且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电解质刷。结果表明,接枝硅烷偶联剂APTES的最佳反应方式... 水介质中以表面引发ATRP法在单分散的二氧化硅微球表面接枝了一层PMMA聚合物刷,然后通过水解得到PMAA聚电解质刷。通过控制ATRP的反应时间得到了不同分子量且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电解质刷。结果表明,接枝硅烷偶联剂APTES的最佳反应方式为静置反应,对于1 g微球最佳接枝量为4 mL,聚电解质刷的分子量随ATRP反应时间增长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引发 原子转移自由基 聚电解质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球形聚电解质刷制备及其助留助滤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娜 陈伊凡 +2 位作者 黎厚斌 刘兴海 朱新新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CAS 2011年第2期55-59,共5页
采用光乳液聚合法制得新型阳离子球形聚电解质刷(CSPBs)。先按照朔滕-鲍曼反应机理用甲甚丙烯酰氯和2-羟基-2-甲基苯丙酮制备光引发剂,之后将光引发剂负载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最后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接枝到带有光引发剂的... 采用光乳液聚合法制得新型阳离子球形聚电解质刷(CSPBs)。先按照朔滕-鲍曼反应机理用甲甚丙烯酰氯和2-羟基-2-甲基苯丙酮制备光引发剂,之后将光引发剂负载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最后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接枝到带有光引发剂的微球表面。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合成的CSPBs,其外观形貌均呈圆球形,平均粒径约为170nm。将合成的CSPBs作为助留助滤剂应用在造纸上,通过动态滤水实验对其助留助滤性能进行分析,实验表明:当其添加量为0.04wt%时得到最短的滤水时间(23.2s);当其添加量为0.035wt%时,其最佳纸浆首程留着率(FPR)为70.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球形聚电解质刷 光乳液合法 助留助滤 造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磁性球形聚电解质刷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绍伟 孙丽霞 +2 位作者 孙建华 罗秋献 陈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28-2734,共7页
以正硅酸四乙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包覆有Fe_(3)O_(4)的复合磁性纳米SiO_(2)微球(MS),经氨基化改性后接枝引发剂,通过热诱导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制备磁性球形纳米聚电解质刷(MSPB),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考察聚合条... 以正硅酸四乙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包覆有Fe_(3)O_(4)的复合磁性纳米SiO_(2)微球(MS),经氨基化改性后接枝引发剂,通过热诱导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制备磁性球形纳米聚电解质刷(MSPB),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考察聚合条件对制备MSPB分子量的影响。将MSPB应用在牛血清蛋白(BSA)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肽FFVAP二元模拟体系中的吸附FFVAP。结果表明,MSPB能优先吸附小分子多肽FFVAP,可作为分离ACE抑制肽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 聚电解质刷 磁性纳米材料 ACE抑制肽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膜阻垢剂用于废水处理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温杨斌 何国锋 +3 位作者 王勤 钱万俊 郭旭虹 李莉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5-560,共6页
采用反渗透膜法处理废水的过程中反渗透膜表面极易结垢,往往要加入相应的膜阻垢剂,膜阻垢剂的好坏直接影响废水处理的效果及效率。采用光乳液聚合法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高分子组装体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其在静电作用和道南效应影响下具... 采用反渗透膜法处理废水的过程中反渗透膜表面极易结垢,往往要加入相应的膜阻垢剂,膜阻垢剂的好坏直接影响废水处理的效果及效率。采用光乳液聚合法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高分子组装体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其在静电作用和道南效应影响下具有选择性吸附反离子及抑制无机盐结晶的特性,可以作为膜阻垢剂应用于废水处理过程。通过动态评估实验研究了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对CaCO_(3)、CaSO_(4)、Al^(3+)的阻垢性能,结果表明与进口阻垢剂ASD-200相比,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对CaCO_(3)、CaSO_(4)的阻垢性能分别提升了100%和30%,且具有出色的阻Al^(3+)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 废水 反渗透膜 膜阻垢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磁性纳米粒子球形聚电解质刷的小角X光光散射表征
14
作者 余玄机 王伟华 +2 位作者 李莉 郭旭虹 周志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6,共5页
通过光乳液聚合法在聚苯乙烯球上接枝聚丙烯酸链形成球形聚电解质刷(SPB),以SPB为纳米反应器,通过共沉淀法原位制备了四氧化三铁磁纳米粒子(MNP),并多次负载增加体系中的磁含量。通过小角X光光散射表征手段,研究了SPB中负载MNP的含量和... 通过光乳液聚合法在聚苯乙烯球上接枝聚丙烯酸链形成球形聚电解质刷(SPB),以SPB为纳米反应器,通过共沉淀法原位制备了四氧化三铁磁纳米粒子(MNP),并多次负载增加体系中的磁含量。通过小角X光光散射表征手段,研究了SPB中负载MNP的含量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刷子层中,随着负载次数增加,MNP的含量增加,其浓度分布变得越来越不均匀,并且浓度分布由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浓度分布和空间阻力共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聚电解质刷 磁纳米粒子 小角X光光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研究蛋白质在球形聚电解质刷中的吸附
15
作者 王伟华 韩浩亚 +2 位作者 田雨川 李莉 郭旭虹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7-280,共4页
通过小角X射线散射(SAXS)技术研究了牛血清蛋白(BSA)在阳离子球形聚电解质刷(SPB)中的吸附及分布规律。随着BSA质量浓度的增加,其在SPB中的分布均匀递增,直至达到饱和吸附;随着pH的增大,BSA在刷子层中的分布呈现从靠近核逐渐外移扩散到... 通过小角X射线散射(SAXS)技术研究了牛血清蛋白(BSA)在阳离子球形聚电解质刷(SPB)中的吸附及分布规律。随着BSA质量浓度的增加,其在SPB中的分布均匀递增,直至达到饱和吸附;随着pH的增大,BSA在刷子层中的分布呈现从靠近核逐渐外移扩散到溶液中的变化趋势。此外,用时间分辨SAXS技术观察到在极短的时间(12s)内BSA在SPB中的动态吸附及再分布的显著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SAXS技术在原位表征蛋白质在SPB中的动态分布方面具有其他表征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角X射线散射 牛血清蛋白 球形聚电解质刷 时间分辨SAX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亲水纤维素/环糊精基聚电解质刷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对乳化油分离研究
16
作者 闫佳宇 孟桂花 +4 位作者 王义西 郑盛涛 吴建宁 刘志勇 郭旭虹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4-542,共9页
现代工业生产中会出现大量油滴粒径微小、能够在水体中稳定且长期存在的乳化油,其难以被破乳分离,对土壤、水体有严重危害。本文通过反相悬浮法制备β-环糊精(β-CD)微球,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方法在β-环糊精微球上接枝阳离... 现代工业生产中会出现大量油滴粒径微小、能够在水体中稳定且长期存在的乳化油,其难以被破乳分离,对土壤、水体有严重危害。本文通过反相悬浮法制备β-环糊精(β-CD)微球,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方法在β-环糊精微球上接枝阳离子聚合物刷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再将纤维素与环糊精基聚电解质刷进行复合制备具有超亲水性/水下超疏油的纤维素/环糊精基聚电解质刷(CE/β-CD-g-PDMAEMA)复合气凝胶。以水包油(O/W)型吐温80(Tween 8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乳化油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环糊精基聚电解质刷的添加量对乳化油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环糊精基聚电解质刷添加量为5%时,对乳化油的分离效率高达98%,乳化油分离粒径由1μm降至50 nm以下。CE/β-CD-g-PDMAEMA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工艺简单,分离效率高,对于乳化油的破乳分离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环糊精 聚电解质刷 气凝胶 乳化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聚电解质高分子混合刷对蛋白质的吸附/解吸附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新军 李九智 马超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7-184,共8页
本文应用分子理论,研究中性(A)/聚电解质(B)高分子混合刷对蛋白质的吸附/解吸附特性.理论模型考虑蛋白质与中性高分子A的排斥、以及与聚电解质高分子B的静电吸引.研究发现,在pH=4~6、中性高分子A处于弱水合状态时,混合刷中A高分子链塌... 本文应用分子理论,研究中性(A)/聚电解质(B)高分子混合刷对蛋白质的吸附/解吸附特性.理论模型考虑蛋白质与中性高分子A的排斥、以及与聚电解质高分子B的静电吸引.研究发现,在pH=4~6、中性高分子A处于弱水合状态时,混合刷中A高分子链塌缩,B聚电解质链溶胀.由于蛋白质和B聚电解质链间的静电吸引,导致高分子混合刷对蛋白质的吸附.当A高分子水合性增强时,A高分子链溶胀,B聚电解质链塌缩.由于蛋白质与A高分子链间的排斥作用增强,与B聚电解质链间的静电吸引减弱,混合刷对蛋白质解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电解质高分子混合 蛋白质 吸附/解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刷状结构的阳离子性接枝微粒QPDMAEMA/SiO_2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史楠 高保娇 杨青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68-2176,共9页
以微米级硅胶微粒为基质,通过接枝聚合和大分子反应,制备了具有刷状结构的阳离子性接枝微粒,深入研究了其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强吸附能力、吸附机理和吸附热力学.首先使含叔胺基团的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AEMA)在硅胶微粒... 以微米级硅胶微粒为基质,通过接枝聚合和大分子反应,制备了具有刷状结构的阳离子性接枝微粒,深入研究了其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强吸附能力、吸附机理和吸附热力学.首先使含叔胺基团的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AEMA)在硅胶微粒表面发生接枝聚合,制得接枝微粒PDMAEMA/SiO2,然后以氯乙胺为试剂,使接枝大分子PDMAEMA链中的叔胺基团发生季铵化反应,获得了具有刷状结构的阳离子聚电解质的功能接枝微粒QPDMAEMA/SiO2.测定了微粒QPDMAEMA/SiO2的zeta电位,实施了对BSA的等温吸附实验,考察了介质pH值、离子强度及温度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研究了吸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功能接枝微粒QPDMAEMA/SiO2比接枝微粒PDMAEMA/SiO2具有更高的zeta电位,在静电相互作用驱动下,微粒QPDMAEMA/SiO2对BSA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吸附容量随介质pH值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pH值等于BSA的等电点(pI=4.7)时,具有最高的吸附容量(高达112 mg?g-1).以等电点为界,离子强度对吸附容量会产生完全相反的影响作用:当介质pH值小于BSA的等电点时,电解质浓度增大,吸附容量增高;当介质pH值等于BSA的等电点时,吸附容量几乎不随电解质的浓度发生变化.吸附过程熵值减小而且放出热量,是一个焓驱动的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接枝 牛血清白蛋白 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 接枝 静电相互作用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阻垢剂及其阻垢机理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子钰 何国锋 +6 位作者 王杰 李平 王义明 王勤 李莉 魏星光 郭旭虹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共11页
由于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反渗透膜处理技术发展迅速。膜阻垢剂因能减缓膜组件的结垢、提高水净化效率,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反渗透膜处理技术。常见的膜阻垢剂有磷酸盐类、阴离子聚合物类、阳离子聚合物类以及绿色阻垢剂等,一般认为它们可以... 由于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反渗透膜处理技术发展迅速。膜阻垢剂因能减缓膜组件的结垢、提高水净化效率,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反渗透膜处理技术。常见的膜阻垢剂有磷酸盐类、阴离子聚合物类、阳离子聚合物类以及绿色阻垢剂等,一般认为它们可以通过螯合、分散、晶格畸变等作用或阈值效应阻碍或缓解垢的形成。树枝状聚合物膜阻垢剂具有优异的阻垢性能,与其结构相似的球形聚电解质刷作为一种刷状聚合物膜阻垢剂也在膜处理领域中崭露头角。深入研究新型膜阻垢剂的阻垢机理可为设计开发针对性强、经济环保的高效阻垢产品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膜处理技术 膜阻垢剂 膜阻垢机理 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化物所仿生润滑研究取得进展 被引量:1
20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5-95,共1页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周峰团队开发出一种兼具力学承载和润滑功能的复合型仿生软骨润滑材料(Composite-LP),即通过溶胀引发聚合策略,将聚电解质刷层化学接枝到3D打印的弹性体支架-水凝胶复合体亚表...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周峰团队开发出一种兼具力学承载和润滑功能的复合型仿生软骨润滑材料(Composite-LP),即通过溶胀引发聚合策略,将聚电解质刷层化学接枝到3D打印的弹性体支架-水凝胶复合体亚表面,上层的聚电解质刷-弹性体-水凝胶复合相提供有效的水润滑特性,底部的弹性体支架-水凝胶复合相起机械承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电解质刷 团队开发 引发 润滑材料 水凝胶 3D打印 化学接枝 润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