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聚甲氧基二甲醚-2燃烧动力学模型及试验研究 |
李宁
赵玉伟
魏衍举
孔祥东
余涛
武颖韬
汤成龙
刘圣华
|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2
|
掺混策略对聚甲氧基二甲醚/甲醇双燃料燃烧影响的可视化研究 |
王长通
张韧
李卫
杨鹏辉
潘家营
卫海桥
|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聚甲氧基二甲醚混合燃料喷雾特性试验研究 |
周宇
熊亚鑫
林其钊
|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柴油/聚甲氧基二甲醚混合燃料匹配催化型颗粒捕集器的排放特性研究 |
张文博
高楠
陈昊
赵伟
苏欣
|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聚甲氧基二甲醚火(PODE_n)引燃时刻对HCII燃烧与排放的影响 |
刘浩业
王志
王建昕
|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
2016 |
2
|
|
6
|
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与柴油的互溶性研究 |
肖潇
郑轶
王云芳
张武高
|
《柴油机》
|
2015 |
19
|
|
7
|
聚甲氧基二甲醚对发动机超细颗粒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
张武高
魏小栋
林达
朱益佳
|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
2016 |
13
|
|
8
|
聚甲氧基二甲醚与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与排放特性 |
王志
刘浩业
张俊
王建昕
帅石金
|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
2015 |
39
|
|
9
|
聚甲氧基二甲醚及其高比例掺混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的试验研究 |
谢萌
马志杰
王全红
刘建超
刘圣华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6
|
|
10
|
两次喷射策略对汽油/聚甲氧基二甲醚高预混燃烧及排放的影响 |
王浒
杨嘉
贺子晗
尧命发
张晓琴
|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11
|
二甲醚氧化制聚甲氧基二甲醚的研究进展 |
高秀娟
王文峰
张振洲
张清德
谭猗生
韩怡卓
|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9
|
|
12
|
甲缩醛和甲醛催化合成柴油添加剂聚甲氧基二甲醚 |
刘显科
夏成良
张建强
刘殿华
|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4
|
|
13
|
柴油/聚甲氧基二甲醚混合燃料的柴油机性能与排放试验 |
杨皓
李兴虎
牟鸣飞
李雪浩
|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
2015 |
21
|
|
14
|
喷油参数对聚甲氧基二甲醚/柴油发动机燃烧及其颗粒物排放的影响 |
林达
朱益佳
魏小栋
王志宇
张武高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7
|
|
15
|
聚甲氧基二甲醚-甲醇混合燃料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 |
刘军恒
杨军
周海磊
孙平
嵇乾
赵廉
|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7
|
|
16
|
聚甲氧基二甲醚对轻型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 |
刘军恒
孙平
姚肖华
冯浩杰
王玉梅
|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17
|
聚甲氧基二甲醚掺混比对柴油机性能及柴油机氧化催化器+催化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后处理系统的影响 |
沈颖刚
张敬贤
陈贵升
杨杰
廖凭皓
李冰
|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8
|
聚甲氧基二甲醚合成技术进展及产业化建议 |
韩红梅
|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
2014 |
10
|
|
19
|
车用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掺烧聚甲氧基二甲醚排放特性研究 |
李强
吴玉茵
姚晨光
杨皓
|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
2018 |
1
|
|
20
|
DOC/SCR对聚甲氧基二甲醚/甲醇双燃料发动机NO_(x)排放的影响 |
赵廉
孙平
刘军恒
嵇乾
杨军
|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3
|
|